牡丹插花文字
⑴ 牡丹花的簡介(10個字左右)
簡介:牡丹是我國的傳統名花。它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被譽為「花中之王」。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Andr.)是芍葯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花單生枝頂,苞片5,長橢圓形;萼片5,綠色,寬卵形,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1)牡丹插花文字擴展閱讀
牡丹性喜溫暖、涼爽、乾燥、陽光充足的環境。喜陽光,也耐半陰,耐寒,耐乾旱,耐弱鹼,忌積水,怕熱,怕烈日直射。適宜在疏鬆、深厚、肥沃、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中性沙壤土中生長。酸性或黏重土壤中生長不良。
中國是世界牡丹的發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國。中國牡丹園藝品種根據栽培地區和野生原種的不同,可分為4個牡丹品種群,即中原品種群、 西北品種群、江南品種群和西南品種群。
中國全國各地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綠、黃、黑和復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綉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
⑵ 牡丹花介紹(20個字左右)
牡丹花介紹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別名:木芍葯
科屬:毛莨科,芍葯屬
牡丹原產我國西北部,秦嶺和陝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南北朝時已聲成為觀賞植物。唐時盛栽於長安,宋時稱洛陽為牡丹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陽花。<<群芳譜>>中記載牡丹有180多種,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載培史。
牡丹為花中之王,有「國色天香」之稱。每年4-5月開花,朵大色艷,奇麗無比,有紅、黃、白、粉紫、墨、綠、藍等色。花多重瓣,姿豐典雅,花香襲人。我國人民把它作為富麗繁華之象徵,稱之為「富貴花」、「百兩金」。早在唐代都城長安栽植和觀賞牡丹之況極盛,白居易詩曰「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目前,除洛陽之外,以山東荷澤趙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間牡丹盛開之時,五彩繽紛,香艷各異,吸引著全國園藝工作者和無數國際遊人。
牡丹,是我國久負盛名的花卉,它雍容華貴,端妍富麗,是吉祥昌榮的象徵。宋代的文豪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曾寫道:「牡丹出丹州,延州,東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陽者,今為天下第一。」可見牡丹早在我國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廣大地區,廣為栽培,深受我國廣大人民的喜愛。
自唐、宋以來千餘年間,眾多的詩人、騷客,專家、學者,用詩、歌、賦,筆記、小說,圖象、花譜,從多方面記述了牡丹花絢麗多彩、國色天香的芳容,其中有些詩詞已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
牡丹不僅是名貴的觀賞花木,而且有較高有經濟價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葯。它有根皮經過加工稱「牡丹皮,是名貴的中葯材,有瀉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
牡丹喜肥,適宜在涼爽氣候條件下生長,不耐嚴寒酷暑,耐旱怕積水,「築台植牡丹」也就是說:牡丹栽植宜高不宜低,低則積水,積水爛根。
⑶ 用牡丹花寫一段文字字數不多50個字
牡丹花是一種高貴,它總是以一種最好的姿態給人們。牡丹花是美麗的,但也是脆弱的,所以一定要保護好它不讓它受傷了。
⑷ 插花用牡丹應該起什麼名
李姿筱美學館李老師抄認為你可以根據牡丹花的花語及寓意來著手給插花作品取名。
牡丹的花語:圓滿、濃情、富貴 。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
紅牡丹:花型寬厚的紅花,被稱為百花之王,花語是『富貴』,屬性火。
紫牡丹:花瓣呈紫色的牡丹,花語是『難為情』,屬性暗白牡丹寓意高潔、端莊秀雅、儀態萬千、國色天香,是對女人的最高贊美,是女人心中最心儀的禮物。
在盆景花中,牡丹花為花中之王,王者風范,系高檔次,是送給親朋好友最理想的選擇,表達內心誠摯的祝願和崇高的敬意。
⑸ 牡丹花簡介(60字)
牡丹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徵。牡丹以洛陽牡丹、菏澤牡丹最富盛名。牡丹根皮入葯,名曰「丹皮」,可作為盆景植物觀賞,花朵顏色眾多,有粉色,紅色,白色等等,粉色以粉中冠,白色以景玉較為出名。
⑹ 牡丹畫配什麼字好
方向上:一定要以手寫書法字體為主,這樣才能體現出影片的時代意境來。
字體選擇上:隸書,行書,草書,行楷都可以考慮。
設計方法上:
A.一定要毛筆體,或者毛筆體與印刷體結合,
B.一定不要同時使用兩種古代手寫字體:例如隸書和草書,行書與篆書同時使用,屬於不同的時代背景,設計上會比較沖突。
C.不要單純的印刷體。(印刷體配中國風的牡丹感覺就像假貨,除非你有很強的設計功底)。
內容上:歌頌牡丹的古詩,直接疊加到畫面中,更有韻味。
更牛逼的技巧:在網上搜索「在線字體生成」,可以把歌頌牡丹的古詩生成毛筆書法體(可以選擇古代書法名家的不同字體),很好用。
5.以下為古人歌頌牡丹的古詩(供選擇):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牡丹詩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牡丹詩
唐 唐彥謙
顏色無因饒錦綉,馨香惟解掩蘭蓀。
那堪更被煙蒙蔽,南國西施泣斷魂。
牡丹詩
唐 殷文圭
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
紅艷裊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
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
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牡丹
唐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詩
元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牡丹詩
唐 李山甫
邀勒東風不早開,眾芳飄後上樓台。
數苞仙艷火中出,一片異香天上來。
牡丹詩
宋 謝枋得
蘭佩蓉裳骨相寒,山中何日鼎成丹。
春深富貴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
紅牡丹 王維
綠艷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白牡丹 韋庄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須慚傅粉郎。
昨夜月明渾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吉祥寺花將落而陳述古期不至 蘇軾
今歲東風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來。
對花無語花應恨, 直恐明年花不開。
惜牡丹花二首 白居易
一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 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 何況飄零泥土中。
二
寂寞菱紅低向南,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賞牡丹一首 劉禹錫
庭前芍葯妖無格, 池上芙蕖凈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牡丹吟 邵雍
牡丹花品冠群芳,況是期間更有王。
四色變而成百色,百般顏色百般香。
⑺ 描寫牡丹花的文章200字
牡丹花是洛陽最美麗的花,它在洛陽繁殖。
我喜歡牡丹,它富麗堂皇,代表高貴。它的顏色各種各樣,有胡紅,玫瑰紅,紫色的……在眾多的牡丹里我喜歡綠牡丹,它穿著一身綠衣服,花和枝葉融合在一起,都快分不清,哪是枝哪是葉。
一陣風吹來,嬌艷的牡丹害羞低下了頭。花瓣墜落了下來,風把花瓣吹走了,吹到了更遠的地方了。
在牡丹園一片花海,散發出淡淡清香,讓人聞起來很輕松。
你們春天來我們的洛陽,別忘了看看牡丹。
⑻ 請教一下關於牡丹花的散文,美文
《唯有牡丹真國色》
牡丹,當之無愧的百花之王,我國的國花,有「竟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之稱。牡丹穠姿貴彩,宿露輕盈,像極了盛唐時雍容華貴的盛裝夫人。
牡丹勝於唐,其富麗之姿與當時女子豐滿艷麗的審美相映成趣,盛唐的繁華如夢,總少不了牡丹在玉堂畫閣之中的嫣然一笑,比如著名的《簪花仕女圖》,圖中美艷的仕女頭上都簪著一朵艷媚的牡丹,盡其富貴之態。俗話說的好:樂極生悲,牡丹因此又被稱為富貴花,被視為俗艷,《愛蓮說》之中就貶牡丹贊蓮,稱其為「花之富貴者」,雖然我同樣愛蓮勝過愛牡丹,但也不免為牡丹大呼冤枉。
牡丹看似濃妝艷抹,花大色艷,初見時候的確有雍華之感,然而,在這樣「交錯如錦,奪目似霞」的外表下,卻是極為耐寒的錚錚傲骨,可以耐得住零下三十幾度的寒冷,比起「傲雪模範」梅花全無不及之處。不但如此,它還耐得住乾旱與貧瘠,我曾在《如隨啼鳥識花情》中看到,延安附近有一個山谷,牡丹多到可以砍來當柴燒。總不見得當地人有錢到買來「花王」去燒火吧?這樣看來,牡丹被周敦頤這樣貶低雖然可以理解,但是冤情也不算小了。
因此,牡丹花能夠開得這般美麗,其實與「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性質是相類似的,只不過它前後轉變忒大了些,怪不好接受的,所以詩文中還是多以此喻富貴。
寫牡丹花最好的自然是唐人,就如唐人詠梅未見出色一樣,宋人詠牡丹也不怎麼樣(是比唐人,不是比我),畢竟人家被迫移都臨安哪裡有牡丹可以賞玩,自然比不了家家戶戶牡丹香的唐人。我所接觸的此類詩詞中,首推唐人李正封的「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和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前者寫出牡丹恰似楊妃醉酒的高雅典麗,後者則寫出了唐人對牡丹近乎痴迷的瘋狂熱愛;前者雖有飲用後者之嫌,卻也表現出牡丹富貴之氣,後者類似周敦頤,貶芍葯荷花(詩中是芙蕖,即為荷花)而贊牡丹,活脫脫一個牡丹花迷。
我生在浙東,沒見過一次牡丹,但也可以想像出它使「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絕美。不是有一句俗話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牡丹的艷麗所具有的熱情與張揚,是江南的菡萏、瘦梅所不能比擬的。許是因此,牡丹花會總是熱鬧非凡,而不像賞蓮、賞梅一樣需要品茗細賞。牡丹花像是胡旋舞,熱烈嫵媚的舞姿,蓬勃的張力隨著旋轉使人意亂神迷;連、梅像是漢人的水袖長舞,亭亭即有欲舞之意,卻需要人凝神細賞。在宋代,自然是蓮、梅好些,宋代規矩繁多禮防嚴謹,一對吃飽了撐的沒事干吃香得很的理學家把整個國家搞得有些BT,習慣了繁文縟節什麼都講究含蓄含蓄再含蓄的他們怎麼賞得了牡丹的風流張揚;而唐人,在那個開放的盛世,對牡丹視之若寶。
而現在,愛牡丹者少;愛蓮、菊、梅之人多;非主流者愛連見都沒見過的曼珠沙華曼陀羅;哈日者愛櫻花;崇洋者愛玫瑰。其中自然不乏隨波逐流之輩,早不比「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現在的狀況,應該是「牡丹之愛,同予者何人」才對(排除洛陽牡丹會)。
不知,現在門庭寥落的牡丹,會不會懷念曾經大唐觥籌交錯中「能狂綺陌千金子,也惑朱門萬戶侯」的自己?或是在不習慣的寂靜中,憶起那句「何人不愛牡丹花,占盡城中好物華」,感慨滄海桑田呢?
⑼ 牡丹畫題字大全
牡丹花圓形作品的題款詞
⑽ 怎樣描寫牡丹花(用三句話)
1. 牡丹盛開,風華絕代,宛若傾城美人,一笑全世界都失去了顏色!
2.牡丹花左內右搖容晃,像頑皮的孩童,還招來了許多的蜜蜂和蝴蝶。
3.牡丹花瓣繁密,迎風搖曳,好像垂手舞演員不停地搖動身上的佩玉。
4.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