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插花pdf
㈠ 日本插花如何製作
日式插花源自中國,在日本發揚至今不衰,據說女子班有專門的專廚藝和插花課。東方式屬插花注重簡練意境美,一個日本插花大師說:最美的插花就是一支含苞待放的百合,帶著清晨的露珠,斜倚在一隻白瓷瓶中。
你不妨去花店問問插花專用的東西,其實中式插花跟日式插花有些相似之處,今年就有一屆全國插花大賽,很精彩,你可以去搜搜看。
㈡ 為什麼說日本的插花起源於中國
插花藝術起源有點爭議:一,一種看法是插花藝術是由佛前的供花發展起來的。因版此最權早的插花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再傳入韓國,由韓國傳入日本。插花的傳播與佛教的傳播是一致的。日本、韓國和我國部分插花界人士執這種看法。確實某些國家的插花源於佛前供花。二,還有一種二元論的觀點。認為並非所有國家的插花都是源於佛前供花,還有來源於民間生活的。源於民間生活的插花,西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古埃及,東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中國。這點尚無大的爭論。
至於後來插花藝術在各國不平衡的發展,則是另一問題。
㈢ 日本插花!為什麼是這樣的如此高境界!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是中日文化的混合體,其發源地據說為聖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聖德太子在飛鳥時代(自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擔任推古天皇的攝政,指導政治及文化。太子派小野妹子到中國(隋)建立邦交,努力傳入大陸文化,而盡力於佛教的興隆。作為遣隋使節的小野妹子,在潛心研究佛學之時.兼學佛教供花。回到日本後,他自稱專務.住在六角堂·池坊,積極傳播.很快把中國當時的佛前供花發展起來.形成了池坊流花道,池坊插花的歷史就是日本插花的歷史。
華道在日文漢字中為「華道」、「花道」或「生け花」。它不單要表達花的美態,也是形神兼備品味造型的插花。日式與西式插花有所不同的是,日式插花:除三個主枝外,花兒往往並不擔負重要的角色。要觀摩經歷數紀元傳統臻善的日本插花藝術,每每需要以不同感性去欣賞花及其造型。
日式插花以花材用量少,選材簡潔為主流,它或以花的盛開、含苞、待放代表事物過去、現在、將來。日本人強調花與枝葉的自然循環生態美姿是宇宙永恆的縮影。若常以寬宏意境和深邃內涵從事插花藝術的表達,你自然直接體會到園藝家對植物本性認識以至尊重的境界。
㈣ 請日語高手將「插花要旨 日本插花藝術發展簡史 插花道具 日式插花的流派 插花的方法」翻譯成日語
你也太貪了吧!你想要的全滿足的話寫幾天也完不成,在日本不太說插花,花道和花藝,流派有2000多種,方法呀 你得靜下心學幾年,國內所說的插花或者花藝的話也許稍快。
㈤ 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有什麼區別
表現力極強是東方插話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而起該藝術形式經過了長時間的錘煉和鍛版造,文化底蘊及其深厚,權歷史悠久,早在我國古代就有了豐富的插花藝術生活,而且,日本的插花在世界上也是遠近聞名的,而且,日本花藝流派極多,更是以花道命名。
東方式插花分為中國式和日本式插花兩種,其發源為中國佛教的供花,後流傳於日本,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東方插花中兩種分支的藝術形式。中國式插花自清末期戰亂開始,藝術形式進入停滯、倒退的階段,直至新中國成立,社會經濟復甦後,隨著人民物質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才使得中國式插花再次煥發生機。
日本式式插花講究「師法自然」,雖插花技藝為人所用,但造型多追求構圖完美、線條流暢、抽象概括、底蘊深厚、不含匠氣,突出其萬法自然的意味。故而欣賞東方式插花,多能感悟生命與自然的美好,激發人們對「生」的思考,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
㈥ 求《日本插花藝術主要形式與風格》PPT或PDF資料
http://wenku..com/view/9e67627c168884868762d681.html
㈦ 日本插花的發展歷史
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一貫來往密切,自隋唐時代,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後,插花即在,在日本生根、發芽,逐漸成長,但自隋唐時代,吸收了隨佛教一起傳人佛前供花,則繼續逐漸發展。直到20世紀二次世界大戰後,走向西方,風靡世界。日本的插花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其風格和形式都留有佛教插花藝術的影跡。這除了由於地理和民族血統相近的自然因素外,還與其國策有關。日本曾於17世紀(163年)頒布一項「鎖國令」,既禁止本國人出海,也禁止西方人到日本貿易、傳教。為防止西歐殖民主義的滲透,一直鎖國200多年。這就造成日本長期的封閉狀態,使其文化意識中具有濃重的中國色調。插花也不例外,以至許多插花的概念和術語都與此有關。日本的插花也曾經歷大起大落,低潮時也瀕臨絕境,但卻仍能較快地起死回生,不斷走向高峰,這確實值得我國插花界借鑒,為便於了解日本的插花藝術,現把日本插花的興衰分為幾個階段,並把左右其發展方向的主要流派做一簡述。 戰後日本淪為戰敗國,插花更無人問津。但是,美國駐軍開進日本,卻奇跡地給了日本插花起死回生的轉機,並從此走向世界。也使「草月流」從此興旺發展起來。1945年,麥克阿瑟的太太和駐軍的夫人小姐們想學習插花,草月流的勒使河原氏被選作講師,這就給了草月流發展的時機。1946年,草月流和小原流合作,在東京的廢墟上開辦了戰後第一次展覽會,恰好給當時精神處於極度虛脫的日本人帶來精神食糧,有如打了一劑強心劑。展覽會盛況空前,從此,插花開始了新的轉折。1952-1953年各流派都掀起了大改革風潮,失散的又重新組合,插花又活躍起來。這時,人民生活也開始穩定,插花教室的招牌四處林立,插花成了生活藝術,更是女子必修的科目。乍時欣欣向榮。
在日本花道走出國門的同時,自稱為鮮花王國的日本對歐式的桌上花都相當陌生,封閉在祖傳絕學的花卉世界中,部分日本花商對歐式的花束、頭飾、胸花、桌面花等大開眼界,原來傳統的花道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追求,從而拚命地吸取西洋花的設計技法並加強花材的引進。從1950年開始,日本開始和外國進行花藝設計上的交流,將世界各地的技術、資料公開,吸引了部分喜新的日本人,至1965-1970間,花藝設計在日本盛行起來。
㈧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中日式插花的總體構造之後,其實會發現盡管在細分到各類花型的骨架布局會有不同,但事實上二者均源於最早的中國山水審美意識,其立意布局等大都借鑒於中國山水畫、書法的構造布局技法及傳統的儒家哲理,重視插花花枝的姿態及神韻,造型注重線條、瀟灑自然,多為不對稱的均衡構圖,清閑淡雅,超凡脫俗。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這是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是重合的。所以說區別的話,個人認為其是在本質上並與特別明顯的區別的,但要說的話日本花道到今天是遠比中國的系統,如今的3000多流派,雖源於池坊,卻各有特點,在最早的花道形式上有傳承又不斷在創新,並且融入了日本精緻、凝練、簡潔干凈的氣質。另外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而中國插花藝術,重新發展的歷史不長,且如今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並且在傳統的插花方面,關於最早期的中式插花的許多重要部分其實是已經遺失或處於碎片化的狀態,還處考古文物及現存史籍的整理歸類,整理歷代插花資料與圖片、系統梳理的過程中。
㈨ 日本插花是世界公認的東方式插畫的代表嗎
相對於來說。日式插花延續三千年。中國也一直流傳,只是沒有流派,讓人很難記住。
㈩ 日本花道常用花以及流派
日本花道常用花:櫻花、薔薇、百合、梅花、蘭花、桃花、杜鵑花、牡丹花、荷花等。花道中使用的材料也包括樹枝、葡萄藤、樹葉、草、漿果、水果、種子和花,當然也包括乾枯的植物。 日本室町時期的掛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師傅中風行一時。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元祿時代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種花道流派。提倡盡量保存花的自然樣式。隨著花道藝術的興起,茶室內也講究用鮮花裝飾。多裝飾茶室服務的投入花強調花枝彎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於投入花較立花省工、省錢,所以很快在中、下層町民中間普及開來,並很快從茶道中分離出來,自成一體。
日本明和、安永年間以投入花為基礎,相繼涌現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種流儀花。根據它的流儀和理論,起名為生花(把帶枝的花藝術地插在瓶里或盤里的一種插花藝術),亦稱正花、活花。生花技術講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態,強調體、用、留、真、副、體的調和,體現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調和的思想。由於以上原因,插花時花形整體必須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儀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統的流派。
十五世紀由立花名家專慶創造的池坊花是當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頂法寺),當年六角堂內的許多僧人都擅長專慶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詞。
日本寬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術的開山祖專慶應邀為武將佐佐木高秀插花。幾十枝鮮花插入金瓶內,綺麗無比,頃刻專慶的池坊插花術在立花界獲得很高的聲譽。十六世紀專應創作了《池坊專應口傳》、專榮創作了《池坊專榮傳書》。通過專應、專榮的努力,池坊立花成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別是戰後建立了池坊學園。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養花道人材。與此同時,也開展對花道理論、技藝的研究。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戶初期由未生齋一莆(1761-1824)創立的另一個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發展成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於花道知識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內又相繼出現了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會、真養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雲派、都未生派、洛陽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將儒家的天地人合作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為體現天圓、地方統一體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內,未生流派進行多種多樣的創造發揮。其作品的特點是明快、簡潔。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雲心自幼隨父學習池坊的插花技術。後來雲心發現池坊派插花術重心過高,不夠安穩。便創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術。接受自然影響的小原插花術以新穎的花型,為插花技藝增添了時代感。小原插花術的誕生是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學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試一直受到正統派的指責。雲心不同於其他流派逐個收弟子學藝,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進行集體教授。這種教學法在當時可謂劃時代的創舉。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義插花術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愛。
由使節河原蒼風(1900- )創立的草月流派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樣。使節河原蒼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傳統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處理素材的新理論。草月流派著眼於現實生活,組織造形,將西方的藝術觀點糅合於插花藝術之中。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輔助材料。今天盡管日本人對草月流派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實力的花道流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