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時插花
㈠ 請問讀佛經時有人在一旁睡覺可以嗎
如果他先睡,你後讀佛經,這沒有問題。如果你先讀佛經,他後睡覺,這就不可以了——因為他是因為你誦經才睡覺的,他不願意聽。他已經睡著了你去誦經,那不是他不願意,是你要誦的,這不一樣。出小聲是可以的。
如果屋子念經,自己身體不舒服,想躺一會,盡量迴避,能上別的屋躺著,就別在那個屋躺著。如果實在沒有地方去,確實有病,這是可以的。因為他不是為了不想聽經才躺著,也不是對經不尊重,是他身體不行,這可以。
㈡ 關於讀經前的供請
我覺得不拘小節,無傷佛門基本教條,以恭敬行事就足以,如果說如何恭請,八大宗派,各宗分派,將衍生出多少分別,你是照著那一個,所以我覺得心靈的恭敬就好。不要太被表面的儀式糾結,放開心去做才是正經
㈢ 念經的時候一定要點香的嗎
不一定。要看環境。如果家中沒有佛堂,或者佛像,可直接念經。念經貴在心誠、心清凈。當然點香供養有香供的功德。
香代表清凈之義,能清凈一切染垢污穢,及燥熱煩惱;而以香供佛,則代表滅除一切生死煩惱,得到清凈自在。香,代表「信」,代表「信仰」,同時代表「戒定」,香贊裡面戒定真香,意思是看到或是聞到這個香氣,便想到要修戒、守戒律、修定、對佛的教誨要深信不疑,表這個意思。
㈣ 念經時注意事項
「凈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凡欲閱讀經典,須先洗手漱口、潔凈幾案、端身正坐、合起雙掌,然後以拇指與二指翻開經本,慎重小心保護經文,勿令染污、勿使損毀。一則保持經文壽命,二則保持經文完整,三則能生福德及智能性,四則遠離諸過也。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盪,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贊嘆,謂其活潑圓融,深合大乘不執著之妙道。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
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註疏,當另立一時,唯事研究。當研究之時,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亦不可全無恭敬。不過比閱時稍舒泰些。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曰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能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於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曰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
至於閱經,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凈三業。或先端坐少頃,疑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
㈤ 為什麼不能在子時和午時誦經 做功課(誦經)要在什麼時間最合適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因為
㈥ 念佛念咒時頭頂有各種感覺,怎麼回事
達真堪布開示:
這都沒有什麼。如果今生沒有修過什麼特殊的法的話,那可能是前世修的一些。比如說前世修神通的,今生自然就有神通。通過這些感應、現象來看,這也是可能前世修過一些這樣的法。這是好事,不執著就行,就一顆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
㈦ 誦讀佛經時如何做才不會產生雜念
平時是不太容易達成的,因為人的思想不容易,有完全的安靜和入境的這個這個狀態一點雜念沒有嗯,幾乎是很難做到的,那是打到極高層次經驗才能有這樣的一個狀態,那就是開始了先身心放鬆,讓你能夠靜下心來,這算是相當不錯了,如果能達到了一些這個念頭上,這個痙攣上邊不想其他的,那算是相當相當不錯的,之後如果能進不?能夠再進一步,那就更好了,其實如果能達到靜心一心,就算是挺好的了,所以不用追求這個事兒,你的功夫和境界達到的時候,他自然就會進入一個非常潔凈的狀態,所以越會容易完全的長進越來越少
㈧ 在家讀經焚香的講究
1. 誦經前要將雙手洗凈,且不論吃素或吃葷食,誦經前都應先刷牙漱口。
2. 選擇無人打擾之處,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打斷自己誦經。
3. 學佛的人宜戒除洋蔥、蔥、大蒜、韭菜、香菜等氣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飲酒。若剛食用過以上食物或飲過酒,不宜誦經。須刷牙漱口,在通風處待一陣子,待氣味散盡,才可持誦經典。
4. 所在處若有佛像,應先禮佛三拜;若無佛像,則以雙手持經書高舉至齊眉處。
5. 禮佛後,即端身正坐(亦可盤腿而坐),合掌,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恭敬稱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三遍及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稱念後即可開始讀誦經文。誦經時,除雙腳不可交叉[翹腳]外,也不可邊誦經邊吃東西。
6.經上有灰塵當以凈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塵。經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
7.擺放經書時,不可一半在桌內,一半在桌外,當端正之。對經書、架裟、衣缽、錫杖、念珠、佛塵及一切法器,皆當恭敬處置之。
8.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將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後再讀。
9.誦經時,有人造訪或問話時,可以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將經典合起,起身迎客,千萬莫未將經典合起,即對著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大笑不已,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10.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可折迭經頁。
11.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後必須擦凈。講課之經本則不妨於消隱處筆記。
12.經書損壞應當修補,如實在無法修補時,可以焚燒之,將余灰灑灑於清之處,勿使人踐踏到。
讀誦經文時,對所誦念的經文要字字清楚明白,不打妄想。若有雜念、妄想,就要趕緊將心收回來,保持專注。如此誦經,不但可以啟發智慧心,也可以培養定力。最後迴向時,不僅迴向給自己及親友的冤親債主,更進一步迴向無上菩提,且將此功德迴向法界一切有情眾生,都能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即在無形中與無量眾生結下善緣,不僅自利還能利他。
看經前,則同樣地要做到洗手、刷牙漱口等動作,以示對經典的恭敬。
佛法是真理,當我們在讀誦經典時也就是在熏習這些真理的觀念,一遍、兩遍……不斷的熏習,加上平時藉由不斷思惟經中義理,反省檢討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端正自己的知見,長久下來,自然有轉化種種煩惱、執著的智慧。進一步藉由熏習佛法,體悟本具的心性,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自己,能夠不隨外境所轉,處處作主,以這樣的方式來誦經,既能迴向功德利益一切,又能成就自己的道業,真正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門。
㈨ 為什麼在讀經念佛時會聞到異香
凈空法師---為什麼拜佛誦經,或者是在念佛的時候,有時候會聞到異香
1我們在拜佛誦經,或者是在念佛的時候,有時候會聞到異香,這是什麼原因?那多半是天人經過你這里,看到你在念佛、看經,他對你很恭敬,他用這個香來供養你。
2 聞到異香,這是很好的瑞相,一個人修學真誠,會遇到這個境界。但是如果常常有,就不是好境界,那是魔境現前。這個境界不是求來的,如果你心有所求,一旦被妖魔鬼怪發現,他就會弄點香來誘惑你,讓你著魔。
3.諸位要記住,你無心聞到的,那才是真的,這是感應道交。瑞相的感應也不能多,幾年當中有個一,二次,這是好境界;如果常常有,那你就快著魔了,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4.魔與佛的區別就在此地:佛的教法一切都是正常的,他教你增長戒定慧;魔的教法是非常的,他教你增長貪嗔痴慢。
5.所以,真正學佛的人,他縱然見到佛現相,聞到異香,也若無其事。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就對了。
6.[聞到異香]這個感應現前,多半是在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你初學的時候,幫助你起信。你不太相信,幫助你起信,你真正相信以後,這個感應就沒有了。
7.第二個時期,就是你功夫到某一個程度,你會聞到異香,那是佛來.考試的,看你會不會動心;第三次是在臨命終時往生,這個時候你一定見到瑞相,一定聞到香,這個我們在大本經上看得很清楚!
8.有些同修他來問我,他說他在初學的時候常常聞到香,現在這么多年來,一次都聞不到,是不是退步了?我就告訴他:[不是退步,如果你常常聞到,那你就完了!那肯定是著魔了!]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
㈩ 念經時有邪念,妄念怎麼辦
這個是正常的 人類的貪嗔痴 都是累世積累來的 必然有一種慣性還在 修行佛法就是要改變這個問題 而改變是逐漸的 不是一下就行了 如果一點問題沒有了 就成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