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豐登鎮花卉

豐登鎮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2-09 05:23:09

1. 水仙花的知識

水仙又稱中國水仙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回出花莖答(再由葉片中抽出。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花瓣多為6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花蕊外面有一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花主要有兩個品種:

1、單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黃色,中間有金色冠,形如盞狀,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盞」,花期約半個月;

2、重瓣,花瓣十餘片捲成一簇,花冠下端輕黃而上端淡白,沒有明顯的付冠,名為「百葉水仙」或稱「玉玲瓏」,花期約二十天左右。

2. 寧夏豐登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寧夏豐登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是2012-07-2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銀川市金鳳區豐登鎮永豐村8隊。

寧夏豐登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40100596227993Y,企業法人馬樂,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寧夏豐登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奶牛、肉牛的養殖及銷售;生鮮乳、農產品、畜禽、水產品的養殖及銷售;農副產品的加工及銷售;倉儲服務;農作物種植;農機作業服務;農業機械設備銷售及維修;種子、化肥、日用百貨的銷售;蔬菜、瓜果、花卉、苗木、飼草的種植及銷售;農業新技術推廣、應用及開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寧夏豐登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3. 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農民都能種些什麼農作物呢

1、立春(2月4日或5日)

春蔥播種、露地春番茄播種育苗(2月初),春西葫蘆播種育苗(2月上旬),春甘藍保護地育苗播種(2月上旬)。

2、雨水(2月19日或20日)

春蔥播種、春馬鈴薯播種(2月下旬)、地膜變天膜西瓜播種育苗(2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蘆定植(2月下旬)。

3、驚蟄(3月5日或6日)

春椒、麥套椒、大蒜、油菜茬朝天椒播種育苗,山葯育苗。春芹菜直播,春蔥播種,大溝蔥(干蔥)播種(3月上旬),春馬鈴薯播種(3月上中旬)。

露地春西葫蘆定植(3月上旬),保護地育苗的春甘藍定植(3月上旬)。露地春黃瓜、豆類蔬菜播種育苗(3月中旬)。

4、春分(3月20日或21日)

地膜玉米播種,紅薯太陽能溫床、陽畦加溫育苗排薯。大蒜茬、油菜茬、小麥茬朝天椒播種育苗。春棉播種育苗(3月16日或20日),麥套棉播種育苗(3月25日至4月5日)。春蔥播種,春芹菜直播。露地西瓜播種育苗(3月下旬)。小拱棚豆類蔬菜定植(3月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茄子、甜椒定植(3月中下旬)。

5、清明(4月5日或6日)

春玉米、春高梁播種,地膜棉花播種(4月上旬)。麥套棉播種育苗(4月5日前後),麥茬棉播種育苗(4月中旬)。定植春煙(4月中旬)。露地西瓜、黃瓜直播(4月中旬)。地膜變天膜西瓜定植(4月上旬)。地膜西瓜定植(4月中旬)。春蔥播種。

露地春番茄定植(4月上旬),露地春黃瓜、春辣椒、豆類蔬菜定植(均4月中旬)。露地春茄子播種育苗(4月上中旬)。日光溫室秋冬茬韭菜育苗播種。

6、穀雨(4月20日或21日)

播種春穀子、春綠豆、春棉花(4月中旬)。移栽春棉(4月25日至5月5日),栽插春紅薯、春山葯。棉花施用除草劑(可選用高效蓋草能、精禾草克、威霸)。露地西瓜定植(4月下旬)。

7、立夏(5月5日或6日)

移栽春棉花(5月5日前),播種春穀子、春綠豆,夏蔥播種,撮蔥定植。夏芹菜播種。夏番茄播種育苗(5月上旬),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開始收獲(5月上中旬)。日光溫室冬春茬西葫蘆採收結束(5月上旬)。

8、小滿(5月21日或22日)

麥壟點種玉米、棉花、大豆(麥收前10天)。定植麥套棉花、朝天椒、煙葉。播種春穀子、春綠豆,播種春芝麻(5月20日~25日最佳)。夏蔥播種,撮蔥定植,大溝蔥(干蔥)定植。夏黃瓜播種育苗(5月下旬)。夏芹菜直播,秋芹菜播種育苗(5月下旬)。小拱棚西瓜定植。

9、芒種(6月6日或7日)

播種小秋(夏玉米、夏大豆、夏穀子、夏高粱、夏綠豆、夏芝麻)。定植麥茬棉、麥茬椒。夏蔥播種,小溝蔥(羊角蔥)播種,撮蔥定植,大溝蔥(干蔥)定植。夏芹菜直播,秋芹菜播種育苗。露地春茄子定植(6月上中旬)。夏黃瓜定植(6月中旬)。

10、夏至(6月21日或22日)

播種綠豆,夏蔥播種,小溝蔥(羊角蔥)播種,大溝蔥(干蔥)定植。夏番茄定植。半夏黃瓜播種育苗(6月下旬)。秋芹菜播種育苗。

11、小暑(7月7日或8日)

播種綠豆(7月上旬為播種下限)。小溝蔥(羊角蔥)播種,大溝蔥(干蔥)定植。半夏黃瓜定植(7月中旬),秋黃瓜播種育苗(7月中旬)。秋甘藍、秋花椰菜播種育苗(7月上中旬)。小拱棚芹菜播種育苗(7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秋延遲番茄播種育苗(7月上中旬)。日光溫室秋冬茬芹菜(7月上旬),番茄(7月上中旬)播種育苗,秋冬茬韭菜定植(7月上旬)。

12、大暑(7月22日或23日)

小溝蔥(羊角蔥)播種,大溝蔥(干蔥)定植。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草莓播種育苗(7月下旬)、茄子、辣椒採摘結束。日光溫室秋冬茬韭菜定植,冬春茬茄子、青椒採摘結束(7月底)。

13、立秋(8月7日或8日)

立秋節前後三天種白菜(包括白蘿卜即辣蘿卜)。秋馬鈴薯播種。秋黃瓜定植(8月上旬)。秋甘藍、秋花椰菜定植(8月上中旬)。秋芹菜定植,越冬芹菜播種育苗(8月上中旬),大棚芹菜播種育苗(8月上中旬)。

塑料大棚秋延後番茄定植(8月上中旬),秋延後黃瓜直播(立秋前後)。日光溫室秋冬茬黃瓜播種育苗(8月中旬),冬春茬番茄定植(8月上中旬)。

14、處暑(8月23日或24日)

秋蔥播種(8月下旬)。日光溫室秋冬茬西葫蘆播種育苗(8月下旬)。

15、白露(9月8日或9日)

秋蔥播種,大溝蔥(干蔥)播種,小溝蔥(羊角蔥)定植。大棚芹菜定植。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育苗播種(9月上中旬)。日光溫室秋冬茬黃瓜定植(9月中旬)。

16、秋分(9月23日或24日)

冬性小麥播種(9月下旬)。播種油菜,播種露地大蒜。秋蔥播種,大溝蔥(干蔥)播種,小溝蔥(羊角蔥)定植。春甘藍露地播種育苗(9月下旬)。

塑料大棚芹菜定植(9月下旬)。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草莓定植(9月中下旬)。日光溫室秋冬花芹菜定植(9月中下旬),秋冬茬西葫蘆定植(9月下旬)。

17、寒露(10月8日或9日)

播種半冬性小麥(10月上旬)、弱春性小麥(10月中旬)。春甘藍露地育苗播種(10月上旬)。

塑料大棚芹菜定植,秋延後番茄開始採摘(10月中旬)。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黃瓜播種育苗(10月上中旬)。日光溫室冬春茬番茄播種育苗(10月上中旬),冬春茬青椒播種育苗(10月上旬),冬春茬茄子播種育苗(10月中旬)。

18、霜降(10月23日或24日)

播種弱春性(10月中旬)、春性小麥(10月下旬)。露地育苗的春甘藍定植(10月下旬)。越冬芹菜定植(10月下旬),塑料大棚芹菜定植。

19、立冬(11月7日或8日)

露地育苗的春甘藍定植(11月上旬)。越冬芹菜定植(11月上旬)。越冬菠菜播種(11月上旬)。

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番茄、茄子、辣椒、甜椒定植(11月上中旬),香椿定植(11月上旬)。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播種育苗(11月中旬),秋冬茬韭菜開始收獲(11月上旬)。

20、小雪(11月22日或23日)

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黃瓜定植(11月中下旬)。

21、大雪(12月7日或8日)

日光溫室冬春茬西葫蘆播種育苗(12月上旬),秋冬茬韭菜開始收獲(12月上旬)。

22、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小拱棚番茄、辣椒播種育苗(12月中下旬)。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茄子、青椒播種育苗(12月中下旬),春早熟黃瓜播種育苗(12月底)。

23、小寒(1月5日或6日)

露地春辣椒播種育苗(1月中旬)。

塑料大棚春早熟番茄、辣椒、黃瓜播種育苗。日光溫室西瓜播種育苗(1月上旬)。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黃瓜、茄子、辣椒、甜椒、香椿開始採收(1月上旬)。日光溫室秋冬茬芹菜、黃瓜、番茄、西葫蘆、韭菜收獲結束(1月上旬),冬春黃瓜、番茄、西葫蘆、青椒定植(1月中旬)。

24、大寒(1月20日或21日)

露地春番茄播種育苗(1月下旬)。春甘藍保護地育苗播種(1月下旬)。小拱棚西葫蘆播種育苗(1月下旬)。大棚三膜西瓜播種育苗(1月下旬)。日光溫室越冬一大茬番茄開始採收(1月下旬)。日光溫室冬春茬黃瓜定植(1月中下旬),冬春茬茄子定植(11月下旬)。



(3)豐登鎮花卉擴展閱讀

二十二四節,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令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在公歷中它們的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二者前後不差1~2日。

地球每365天6時9分10秒,圍繞太陽公轉一周,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一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來講,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自西往東依次穿越我國:雲南、廣西、廣東、台),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

一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一樣長。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4. 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花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灰塑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根據《宋高僧傳》卷十八的有關記載,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經存在。以後,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鎮鐵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強,自小隨父習藝,灰塑技藝嫻熟,成為了灰塑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2007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灰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盤古王誕 盤古王誕是花都區傳統的民間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為誕日,誕期活動從農歷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盤古神壇為固定的活動場所。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讀書人邱毛松在獅嶺爐山(現盤古王山)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書「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傳說這塊石碑原立於梯面盤古廟內,梯面瑤人逃亡時遺落在此。邱毛松將拾到石碑的農歷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並修建了盤古神壇,引人前來慶賀。此後,盤古王誕逐漸發展成為影響珠江三角洲和粵北一帶、內容豐富、場面熱鬧的傳統民間活動。附近各鄉都組織舞獅隊到盤古神壇前匯演,還有唱大戲、鬧花燈、搶花炮等民俗活動。
盤古王誕不僅反映了古老的瑤族盤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時還承載著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具有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和民俗學的重要價值。
2007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盤古王誕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創作文學,富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色,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以雙關、重疊等手法見長。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戲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優美,意境含蓄,被寓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流傳。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在民間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於花山、花東、北興、梯面、芙蓉、獅嶺等客家人聚居的鄉鎮,群眾歷來有勞動中哼唱山歌、休閑時對唱山歌的習慣。目前我區群眾自發組織的客家山歌隊約有十三支,其中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隊和楓葉山歌隊。他們經常在花城墟、獅嶺墟、北興墟、旗嶺墟、新華花果山公園、新世紀廣場等地進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歡迎和喜愛。花山鎮百花山歌隊組織者、山歌手劉小文曾榮獲「廣州市農村優秀民間文藝家」稱號,自編自費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韻》(共三集),免費派發給山歌愛好者。新華鎮楓葉山歌隊在花果山公園組織成立了數百人的客家山歌學習班,免費教群眾學唱山歌,積極宣傳和推廣客家山歌傳統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客家山歌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中彩琺琅製作技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1979年至1981年間,花縣琺琅廠進行技術革新,組織楊志鋒、賴明、楊志金、黃鑒恆、黃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琺琅廠學習「景泰藍」的掐絲技藝。1983年,楊志鋒等人在「廣州琺琅」工藝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有機地結合於一體,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命名為「中彩琺琅」。該工藝了不僅繼承「景泰藍」金碧輝煌的花紋圖案,又能襯托出「廣州琺琅」的淡雅、古樸、細致、生動的大幅彩畫和書法,使產品的觀賞價值大為提高。「中彩琺琅」製品有花瓶、點心盒、盤、罐、碟、碗、座鍾、電話機、座燈、鈕扣等,曾先後參加國家輕工部及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並多次獲得榮譽及獎項。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花都元宵燈會 元宵節游燈,是流傳於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也是人們新年祈福的一種形式。游燈的起源最遠可推至漢代。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燈活動不斷延續和豐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規模最大。
舊時,花縣的元宵節游燈活動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數鄉村都舉行游燈活動,場面非常熱鬧。遊行結束後,人們開始進行投燈,祈求光宗耀祖,虔誠孝順,新年順利,五穀豐登等新年願望。
新中國成立後,游燈習俗停止。20世紀90年代初,花都部分鄉村(如炭步鎮水口、石湖、塱頭、華嶺等村)逐復游燈習俗。1996年,炭步鎮水口村重修康公廟後,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恢復游燈和投燈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每年農歷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節游燈和投燈活動在康公廟前進行,共有三個程序:一、上屆燈主交納投燈款後,與親戚朋友、村中長者(稱「千歲宴」,即一桌12人歲數相加超千歲)在廟前聚餐。二、飯後進行投燈活動。先由「贊燈先生」贊唱燈籠,隨後群眾根據自己的願望需求報價競投,價高者得,燈價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三、凌晨12點前投燈活動結束,隨即進行游燈活動。村中醒獅隊和群眾賓客聚集康公廟前,從廟內抬出康寶裔元帥、文昌帝、北帝、關帝、大王爺等5尊菩薩依次排列。游燈時大鑼開道,菩薩隨後,醒獅隊與今屆投燈獲得者、手提火把和燈籠的群眾組成連綿不斷的游燈隊伍,在村內、村外固定的范圍內遊行。
水口村元宵節游燈是花都地區規模較大,較有影響力的民俗活動,具有歷史、文化、民俗等研究價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燈會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南獅是花都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由於舞獅的跳、蹲、馬步、箭步、弓步等均為武術動作,因此舞獅必須同時練習武術,掌握一定的武術步法。民國時期,花都很多鄉村都設有武館,聘請武師教授子弟習武和舞獅。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和南獅表演更加普及,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各村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近年,花都區政府致力開展醒獅競技運動,每三年舉辦一次「花都區醒獅大賽」。第八屆醒獅大賽中新華街大唐邊新華村1隊和獅嶺鎮楊屋村醒獅隊奪得一等獎,獅嶺鎮聯合村均合1隊、義山村醒獅隊,花東鎮珠湖村醒獅隊、新華街大唐邊新華2隊獲得二等獎。花山鎮新和弘橋A隊等獲得三等獎。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南獅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粵劇 粵劇是融會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如木魚、龍舟、南音、粵謳、廣東音樂、小調、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等,是一種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語言改為廣州方言。
花縣(今花都)人喜愛粵劇。20世紀20年代開始,粵劇在花縣盛行,每逢舉行迎神賽會或學校籌款,多演出粵劇助慶。在縣內各鄉、村、圩都習慣搭戲棚請粵劇名班演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粵劇名演員白玉堂、黃種美、黃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蘇州女、白雲龍、袁准,50年代的劉美卿、粵樂演奏家駱津等都是花縣人。
1956年,佛山專區分配「群眾粵劇團」來花縣,花縣始有專業粵劇團,1959年正式成立「花縣粵劇團」。文革開始後,劇團癱瘓。1967年宣布花縣粵劇團解散,1973年,由花縣文藝工作團改編成花縣粵劇團,縣粵劇團重新成立,上演的劇目《洪秀全》曾被省電視台錄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縣粵劇團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採取承包形式,粵劇團重新掛牌,直至現在,花都粵劇團主要活躍在五邑地區,有時回花都演出。
1950年,大東鄉首先成立業余粵劇團,編寫《解放區的天》,巡迴演出,轟動鄉鄰。隨後,李溪、羅洞、畢村、朗頭等五十多條村相繼成立業余粵劇團。人民公社成立後,業余粵劇團解散。上世紀80年代末,「私伙局」開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區文化部門近年每年舉辦一屆粵劇、粵曲大賽,為愛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舉辦一屆文藝創作比賽。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粵劇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瑞玲盆景 瑞嶺盆景主要源於赤坭鎮瑞嶺村,該鎮豐群、田心、竹洞、上連珠、下連珠等村,以及炭步、獅嶺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鎮瑞嶺村地處花都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種植盆景花卉等特色農業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瑞嶺村位於三坑水庫和矮嶺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盆景種植。
赤坭鎮瑞嶺村以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和盆栽盆景為主,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嶺村栽培的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羅漢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詣。九里香盆景是瑞嶺盆景的代表作,製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極高的造詣,獨樹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瑞嶺盆景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負責落實各項文物政策及市內文物調查、徵集、管理和保護。4月20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公布花都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書房閣)、馮雲山故居遺址、王氏大宗祠、資政大夫祠清代建築群(含水仙古廟)和盤古王廟(各處簡介可參閱《花縣志》文化藝術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發出《關於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規範文物管理和保護。
重修洪秀全故居(含書房閣)
洪秀全故居於1961年復原。1998年,故居建築基礎下陷,牆體變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國家文物局和廣州市政府各撥款10萬元、花都市政府撥款20萬元進行重修,並於翌年2月修復重新開放。
修葺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
三華村資政大夫祠建築群(含水仙石廟),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該建築群長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築工藝損壞嚴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該建築群。三華村委會和花都市政府分別籌資500萬元和900萬元,由廣東省嶺南古建園林工程公司施工,對建築群主體建築的工藝進行全面修復,並對周邊園林綠化環境進行整治,使建築群恢復原貌,於2000年12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花都的一個旅遊景點。
廣州最美鄉村 「紅山村」旅遊區
紅山村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在具有廣州「九寨溝」之稱的王子山森林公園的腳下,被譽為「廣州市最美的山村」。梯面鎮投入1000多萬元,在紅山村發展旅遊業,並在去年建設了東部深谷景區,明年還將打造西部淺谷景區。

5. 求各種樹木與植物(不包括花)的寓意

1、竹:蘇東坡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是高雅脫俗的象徵,無懼東南西北風,更可以成為風水防護林。富貴竹籠,寓意節節高升、吉祥富貴、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2、槐樹:槐樹木質堅硬,可為綠化樹、行道樹等,在風水上被認為代表「祿」,古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於其下,面對三槐者為三公,因此槐樹在眾樹之中品位析高,鎮宅有權威性。 

3、桂樹:相傳月中有桂樹,桂花又即木犀,桂樹可入葯。宋之問詞雲:「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桂花象徵著高潔,夏季桂花芳香四溢,是天然的空氣清新劑。

4、梅:梅樹對土壤的適應性強,花開五瓣,清高富貴,其五片花瓣有「梅開五福」之意,對於家居的福氣有提升作用。 

5、榕樹:含「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之意,居者以此自勉有助於提高涵養。

6、尾葉桉:一往無前銳意進取。 

7、銀杏:是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屬於孑遺樹科,與恐龍同時代。寓意長盛不衰。 

8、廣玉蘭:玉蘭花代表著報恩,以國家社稷為重。 

9、李子:寓意前程萬里。 

10、榆樹:大清龍脈,風水攸關,對它極為重視。

11、發財樹:發財樹含有發財、財源滾滾之意,在一些私家花園或庭院都有種植,在公司開張或節日中,也用它的盆栽作為禮儀植物來贈送。

12、芙蓉:芙蓉諧音「富榮」,是富貴、榮華、吉祥、高貴的象徵,多在庭院栽植。 

13、黃金香柳:黃金香柳適應性強,樹干通直,枝條密集、柔軟似柳,隨風搖擺,風韻獨特,色彩金黃奪目,遠看又如金字塔,並且散溢怡人的芳香,常用於庭院景觀,寓意富貴發財的吉祥植物。 

14、龜背竹:「龜」是長壽的象徵,龜背竹寓意健康長壽。 

(5)豐登鎮花卉擴展閱讀

關於植物中草本植物的介紹

1、草本植物有很多用處,所有重要的糧食都是草本植物,如小麥、粟米、玉米、大麥、高粱等,可以供人類食用。

2、自然界的很多動物,以及豬牛馬羊等各類家畜也都吃草本植物,所以草本植物是食物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一些草本植物在日常生活處處可見,可以用來在編制和製作用具,東南亞還有竹子造的房屋。

4、大自然中的很多草本植物不但是動物的食物,而且還能製造大量氧氣,防止水土流失。

5、很多草本植物是中葯材的重要來源。

危害

(1)如果一種產品使用了"天然"、"草本"等字眼,它似乎讓人感覺安全。其實卻不盡然,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煙草葉、古柯葉(古柯鹼的來源)、大麻(大麻毒品的來源)和罌粟(海洛英和馬啡的來源)都是天然的成分,但是它們對健康有害。

(2)因此草本植物可分為兩大類:食用性草本植物,無有害的副作用的草本葯用植物。當配方錯誤或使用不當時會危害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草本植物

6. 家裡養什麼花風水最好

家裡推薦養蘭花、龜背竹、天竺葵、綠蘿。

1、蘭花

有很多蘭花品種都是在夜間的時候釋放氧氣的,這個和它原本生長的環境有關系,這里所說的蘭花是指「附生蘭」,它們原本是生長在樹林里的,很少有強烈的光線,只需要養在有散射光的位置,環境保持溫暖濕潤,這些附生蘭就能長得很不錯了,它們在夜間的時候也能進行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6)豐登鎮花卉擴展閱讀

養花注意事項

雖然花卉植物能夠改善心情和空氣,但是養殖的數量也是不能太多的,家裡如果太多盆植物,看起來會比較雜亂,所以室內最好是少量養殖植物,如果有專門的陽台那就不一樣了,但是卧室裡面不僅是因為雜亂不能放太多的花,也要盡可能選擇香味比較淡的花卉。

其實花香就是空氣中的花粉,香味越濃,說明花粉越多。主要的是卧室是睡覺的地方,如果植物太多,不是很好,所以卧室不建議放過多的花哦。

7. 被稱為「凌波仙子」的花是什麼

被稱為凌波仙子的花通常是指水仙花。
1.水仙別名金盞銀台,花如其名,綠裙、青帶,亭亭玉立於清波之上。素潔的花朵超塵脫俗,高雅清香,格外動人,宛若凌波仙子踏水而來。元程棨《三柳軒雜識》謂水仙為花中之「雅客」。水仙花語有兩說:一是「純潔」。二是「吉祥」。
2.水仙花在客廳,能讓人感到寧靜、溫馨。客廳是家人團聚和會客的場所,適合選用艷麗插花和高貴大方的水仙花,水仙花放在家裡,可以吸收家裡放出的噪音,吸收家裡放出的廢氣,釋放出清新的空氣,從物理學的角度減輕了一個多再一個空間裡面多餘的負擔,舒服的家就是風水好的家。
3.中國水仙花獨具天然麗質,芬芳清新,素潔幽雅,超凡脫俗。因此,人們自古以來就將其與蘭花、菊花、菖蒲並列為花中「四雅」;又將其與梅花茶花、迎春花並列為雪中「四友」。它只要一碟清水、幾粒卵石,置於案頭窗檯,就能在萬花凋零的寒冬臘月展翠吐芳,春意盎然,祥瑞溫馨。人們用它慶賀新年,作「歲朝清供」的年花。

8. 請問「:花中皇後,空中佳人,花中君子,花中妃子,凌波仙子,雪中高士分」別是那些植物呢

花中皇後---月季。月季花榮秀美,姿色多樣,四時常開,美艷動人,也被稱為中國玫瑰牡丹是花王,她則貴為皇後,當之無愧。
空谷佳人---蘭花,野生蘭花往往生長在深山峽谷,又因為她風姿優雅,氣吐芬芳,也被稱為空谷佳人。
花中君子----蘭花。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
花中妃子---山茶花,山茶花 植株形姿優美,葉為濃綠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故被稱為花中妃子。
凌波仙子----水仙花,水仙花亭亭玉立於水中,高雅娉婷,朱熹詩雲:「水中仙子來何處,翠袖黃冠白玉英。
凌波仙子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 天上的凌波仙子在銀河邊上磨寶鏡時,無意中從雲霧縫里看到龍海的南鄉(今稱九湖鄉)旱情嚴重,五穀歉收 荒涼的景象觸動了善良仙子的心,她拋下手中的寶鏡.寶鏡落地碎成九塊, 成了九湖,流水潺潺灌入田園,霎那時,九湖鎮花果茂盛,稻熟荔紅,連凌波仙子也被這人間美景所吸引, 來到湖中游覽.
湖畔有個石匠叫陳龍,大夥都稱他為龍哥.他為人誠懇,勤勞勇敢,凌波仙子愛上了龍哥.在湖畔塘邊,他們以珠定情,喜結姻緣.凌波仙子掌管水源,九湖年年風調雨順;龍哥和鄉親們辛勤勞動,九湖畔五穀豐登,九湖湖畔成了人間仙境.
不想,這人間幸福美景觸怒了妖龍,它口噴毒火,燒毀了田園村莊.為保衛家園,凌波仙子手彈琵琶奮起抗爭,龍哥吞下寶珠化為青龍,與妖龍鬥成一團,終於邪不壓正,妖龍敗北,逃上天庭,向王母娘娘告狀.
王母娘娘聽信讒言,調遣了天兵天將前來處罰凌波仙子和龍哥.,天將還移來了圓山壓住九湖,從此水斷泉枯.龍哥被壓在圓山下面. 被抓回天庭的凌波仙子眼望被毀的家園、孤寂昂首吐清泉的龍哥,她忍痛拔下銀簪,竭盡全力投往遭受苦難的南鄉,銀簪落在圓山腳下清泉旁,化作 水仙花.如今,每到歲末,九湖畔的家家戶戶都要在家中擺上幾盆水仙,以寄託對龍哥、凌波仙子的感激之情.
雪中高士--梅花 出自明代 高啟的《梅花》。其中兩句:「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這里」高士指的是梅花『。

9. 清皇宮妃子福晉頭上的花有什麼講究

鈿子分鳳鈿、滿鈿、半鈿三種。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一般婦女多用銅絲或鐵絲做成「頭發撐子」,鈿子有鳳鈿、滿鈿、半鈿三種。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將頭發分兩縷纏繞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飾物
簪子是滿族婦女梳各種發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通常滿族婦女喜歡在發髻上插飾金、銀、珠玉、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大挖耳子簪、小挖耳子簪、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等。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比如人關前,努爾哈赤的福晉和諸貝勒的福晉、格格們,使用製作發飾的最好材料首選為東珠。兩百年後漸漸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與珍珠相提並論的還有金、玉等為上乘材料,另外鍍金、銀或銅制,也有寶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種簪環首飾,裝飾在發髻之上,這若是同進關以後相比,就顯得簡單得多了。進關以後,由於受到漢族婦女頭飾的影響,滿族婦女,特別是宮廷貴婦的簪環首飾,就越發的講究了。如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為其母辦六十大壽時,在恭進的壽禮中,僅各種簪子的名稱就讓人瞠目結舌,如事事如意簪、梅英采勝簪、景福長綿簪、日永琴書簪、日月升恆萬壽簪、仁風普扇簪、萬年吉慶簪、方壺集瑞邊花(鬢花)、瑤池清供邊花、西池獻壽簪、萬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雲擁福簪、綠雪含芳簪……等等。這些發簪無論在用料上,還是在製作上,無疑都是精益求精的上品。
從清代後妃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簪分兩種類型。一是實用簪,多用於固定發髻和頭型用的。另一類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製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於發髻梳理後戴在明顯的位置上。現故宮內珍藏的多幅宮廷寫實畫,都有後妃戴簪的描繪。從圖上看,她們有的將簪戴在發髻正中,有的斜插在發髻的根部。後妃們頭上戴滿了珠寶首飾,發簪卻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而清代後妃戴簪多用金翠珠寶為質地,製作工藝上亦十分講究,往往是用一整塊翡翠、珊瑚水晶或象牙制出簪頭和針梃連為一體的簪最為珍貴。如北京故宮珍藏的白玉一筆壽字簪就是一塊純凈的羊脂白玉製成的,簪梃即是壽字的最後一筆。用同一方法雕刻的翡翠盤腸簪、珊瑚蝙蝠簪都是簪飾中之佳作。此外還有金質的福在眼前管、喜鵲登梅簪、五蝠捧壽簪等以雕刻精細、玲瓏剔透而受到矚目。還有金質底上鑲嵌各種珍珠寶石的頭簪,多是簪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麗華貴之感。隨著清代後妃發式逐步加寬加大,簪飾的形制也逐步朝兩個極端發展,一種是簪頭逐漸變小,如疙瘩針、耳挖勺、老鴉瓢等;另一種是簪飾越來越大,不僅適合滿族婦女梳兩把頭覆蓋面大的特點,還逐漸演變成頭花、扁方等大首飾。
頭簪作為首飾戴在頭上,不僅起到美飾發髻的作用,簪頭製成的寓意吉語還有托物寄情、表達心聲意願的美好追求。就清代後妃遺留下的簪飾來說,形式之多,花樣之廣是前代各個時期所不及的。曾在珍寶館展出的一支畸形珠「童子報平安」簪,就是一件少有的珍品。簪頭是一特大畸形珍珠,約五厘米長,看上去就像一頑童在作舞蹈狀。在畸形珠左邊飾一藍寶石雕琢的寶瓶,瓶口插幾枝細細的紅珊瑚枝襯托著一個「安」字。頑童背後一柄金如意柄,將其與寶瓶連為一體,並將金累絲靈芝如意頭露在頑童右側。從頑童裝飾看是個男孩。整個如意連在一起便稱.之為「童子報平安」,或「童子如意平安」。封建社會的道德倫理講究「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皇帝的妻妾當然是以皇帝為綱,要為皇室多生子嗣,要「多福多壽多子孫」,以使皇家血脈旺盛,帝王基業萬古千秋地傳承到永遠,這只頭簪的用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實並非那麽稱心如意.
滿族婦女最偏愛的頭花當屬絨花,尤其是在女兒出嫁時,頭上必須戴紅色絨花,圖火紅吉利,據說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近音,因此,便有戴絨花即為榮華富貴之意。在滿族婦女中,只要條件允許,不僅婚禮喜慶日時要戴絨花,而且一年四季都願意頭戴絨花,求諧音吉祥。尤其到應時節序戴應季絨花:立春日戴春幡,清明日戴柳枝,端陽日戴艾草,中秋日戴桂花,重陽日戴茱萸,立冬日戴葫蘆陽生……。清宮後妃們的頭花,還有大批的絨花、絹花、綾花流存於世,這些花色彩協調,暈色層次豐富,堪稱「亂真」之花。據說唐代楊貴妃鬢角有一顆黑痣,常將大朵鮮花戴在鬢邊用以掩飾。因鮮花容易枯萎,就令人研製鮮花顏色做絹花。此工藝不斷發展,越制越精。清代遺留下來的絨、絹、綾、綢等質地的頭花有白、粉、桃紅三暈色的牡丹花,淺黃、中黃、深黃三色的菊花,白、藕、雪青三色的月季花及粉、白相間的梅花等等,歷時百年不久,仍鮮艷悅人。
釵和簪的用途相似,都是女子盤髻必不可少的首飾。釵有雙梃或三梃的,較之簪對於發髻的固定更為牢固-_-些。古老的釵與簪形式雷同,也是由釵頭針梃自然連接…處。如漢代流行的玉燕釵就是其中的一例。相傳漢武帝建造招靈閣時,有神女留下一支玉釵。武帝把玉釵賜給一位趙姓寵姬。幾十年後,漢昭帝繼承帝位,後宮女子時興戴釵,苦於沒有理想的式樣,到處尋找。一次,宮女們看到這支玉釵無雕無飾,樣子普通,就想把它毀了另做。但等第二天打開釵盒時,只見一支飛燕直奔天空。燕子起飛,尾巴呈叉形的美麗形象,使宮中女子深受啟發,於是紛紛以飛燕為式製造頭釵。燕子的尾巴插在發髻上十分適宜,因此取名為玉燕釵。隨著頭釵的廣泛使用,各種質地、各種造型的頭釵不斷出現。最常見的是鳳頭釵,它的製作就由釵頭與針梃兩部分組合而成。現在北京的故宮尚存有清代後妃戴過的釵,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釵頭上裝飾極美,一類是光素釵頭無裝飾。
流蘇是滿族婦女十分喜愛的首飾,其造型近似簪頭,但在簪頭的頂端垂下幾排珠穗,隨人行動,搖曳不停,與古代八大類首飾中的步搖極為相像。步搖首飾始見漢代,最初只流行於漢代宮廷與貴族女人頭上。何為步搖?「步搖者,貫以黃金珠玉,由釵垂下,步則搖之之意。」步搖屬於漢代禮制首飾,其形制與質地都是等級與身份的象徵。漢代以後,步搖才逐漸被民間百姓所見,才有機會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在貴族婦女中,還實行過一陣加於冠上的步搖冠。戴在頭上較之步搖更富有富貴豪華之感。
東珠耳環:耳環為黃金托,每隻嵌有三顆東珠。清代後妃戴耳環有等級,穿朝服皇後要戴鑲有三顆東珠的,妃嬪戴一對珍珠,平時隨意。

翡翠手串:由十八顆翠珠,兩顆碧璽珠穿成,與碧璽佛頭相連,下穿鑽石,紅寶石,珍珠、結牌等裝飾物。手串可以戴在手腕上,也可掛在衣襟的紐扣上

翡翠手鐲

清宮後妃戴的扁方質地有金、銀、玉、翠、玳瑁、伽楠香、檀香木、珍珠、寶石等。其製做精細為天下罕見。如金縲絲加點翠、銀鑲嵌寶石、金鏨花、玉雕刻多種多樣。在扁方僅一寸寬的狹面上,能製做出花鳥魚蟲、亭台樓閣、瓜果文字等維妙維肖的精美圖案

點翠頭花

花上的藍色的底子的工藝叫「點翠」,就是將翠鳥的羽毛用特殊的膠粘劑貼在金屬上,製成的各種首飾器物,古代雲南等地每年都要向宮廷朝貢幾百對翠鳥皮,用此羽毛來製作各種頭飾、風景掛屏、盆景的花葉等點綴之物。翠羽根據部位和工藝的不同,可以呈現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加之鳥羽的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於變化,生動活潑的

清代滿族婦女的扁方與漢代長簪有類似作用,且尺寸相同。只是使用對象不同罷了。由此可推斷,扁方可能由長簪演變而來的。但是扁方也有尺寸小的,如遇到喪事,妻子為丈夫戴孝。放下「兩把頭」,頭上插一個3寸左右的骨小扁方。兒媳為公婆戴孝,則要插一白銀或白銅小扁方,以示區別。

清宮頭花,將寶石做成的花辨、花蕊的底部鑽上孔,穿細銅絲,繞成彈性很大的彈簧,輕輕一動,擅擺不停。使飛禽的眼睛、觸角,植物的須葉、枝杈形象逼真,維妙維肖。戴在女性頭上無疑增加了幾分嬌態美姿。

頭花是清宮後妃的主要首飾,多以珠寶鑲嵌而成。後妃喜戴頭花,因花朵大、覆蓋面大,戴在「兩把頭」正中,顯得富麗堂皇。頭花有美飾發髻的用意,亦有顯示身份、地位的意思。在慈禧的許多畫像、照片中,都能見到她發髻高聳,頭戴大朵頭花的形象。慈禧不但喜歡珠寶頭花,還喜戴大朵絨花。這是因為漢語中的「絨花」與滿語中的「榮華」近音,戴絨花即有榮華富貴的意思。清宮後妃一年四季都戴絨頭花,以求吉祥。

發簪,最精美的有翠嵌珠寶頭簪、銀嵌翠蝴、蝶簪、銀鍍金嵌珠寶點翠花簪、銅鍍金點翠珠寶簪等。發簪製作過程十分復雜:先用金銀製成特定形體的簪架,簪架周圍高出一圈,中間凹陷的部分粘貼羽毛,它是用翠烏藍,紫色羽毛絨古稱「點翠」,再配上一圈「金邊」,嵌翡翠、珍珠、碧璽、珊瑚、寶石等珍貴材料,再飾以美滿的吉祥圖案的

頭簪的原意是連綴,因戴冠於發要用工具,以後就把這種工具稱為簪了。簪後來又變為婦女頭上的裝飾品。貴族婦女「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驅,喜以滿頭珠翠為榮耀

晚清又風行頭套式的大拉翅:形似扇面的硬殼,高約一尺余,裡面用鐵絲按照頭圍大小做一圓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邊包上青緞和青絨布,做成一個固定的純裝飾性大兩把頭。用時戴在頭上,不用時摘下擱置一邊。既能美飾頭發,又摘戴自如。大拉翅取代了用發架梳的兩把頭,據說是慈禧的獨創發明。慈禧名為太後,實為女皇,她所處地位與清代的太後皇後都不同。加之她奢侈無度、生活靡費。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標准。

金鑲珠寶松鼠簪,簪金質,兩端各嵌飾紅寶石1粒,較粗的一端鏨雕出松鼠和樹枝的形狀,並嵌碧璽1粒、珍珠2粒.此金簪造型簡潔,構思巧妙,在清宮金鑲寶石簪中屬於較為簡潔的一種。

金鑲紅寶石耳環,金質耳環上鑲紅寶石,珍珠,翡翠,水鑽等,是清宮內務府從京城首飾店購入內廷的。

玉佩,《禮記》上說:「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用玉比喻君子品德。玉佩是古代貴族男女人人都有的裝飾品。

累絲金鳳,鳳身以金絲製成,頭尾點翠並鑲紅寶石、貓眼和珍珠,鳳嘴銜珍珠,珊瑚流蘇和紅寶石墜角(點翠和流蘇等皆已脫落)。

金鑲東珠耳墜,一副6隻,戴時皇後左右各3隻,妃各2隻的

清朝:

清代後妃綢綉朝袍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穿朝袍時必須與朝褂配套,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本圖為清末宣統淑妃文秀大婚用金黃地綢綉朝袍。

清代後妃金龍朝袍
皇後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組成。朝袍以明黃色緞子製成,分冬夏兩類,冬季另加貂緣。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成。披領也綉龍紋。穿朝袍時必須與朝褂配套,朝褂是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飾,其樣式為對襟、無領、無袖,形似背心。上面也綉有龍雲及八寶平水等紋樣。本圖為清代乾隆皇後所穿的明黃緞綉五彩雲金龍朝袍。

清代吉服褂
清代吉服褂樣式與龍褂相同,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袖口平直的長袍。根據人物的身份的不同,所綉圖案不同。如鎮國公夫人、民公夫人、輔國公夫人、郡主至三品夫人的吉服褂,均綉花卉八團,為石青色。本圖為清代孔子67代衍聖公夫人張氏畫像,穿八團花卉吉服褂

清乾隆皇後朝褂
清代後妃服飾 清代乾隆皇後朝褂,樣式為對襟、圓領、無袖、開氣,通身綉金立龍紋,但紋樣有幾種不同樣式,本圖朝褂紋樣為自上而下分四層以金錦沿邊分隔,上層兩肩前後各綉立龍一條,2層、3層、4層前後各綉立龍10條、12條、16條,總計78條,上層有珊瑚扣5粒。朝褂領後均垂有明黃色絛,絛上綴有珠寶。朝褂穿在朝袍外面。此圖為清乾隆皇後朝褂。

清代後妃龍褂

清代後妃服飾 清代龍褂,樣式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袖端平直的長袍。龍褂只能為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嬪服用。皇後龍褂紋飾,據文獻記載有兩種類型,北京故宮所藏實物,則有三種類型,均為石青色:第一種飾五爪龍八團,兩肩、前胸後背各一團為正龍,前後襟行龍各兩團,下幅八寶、壽山水浪江涯及立水紋,袖端各兩條行龍及水浪紋。第二種只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及袖端不施紋樣。第三種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加水浪江涯、壽山、立水紋。皇後、皇太後、皇貴妃、貴妃、妃龍褂與此相同。嬪所穿龍褂,兩肩前後正龍各一條,襟變四龍。此圖為清代光緒皇後石青緞地五彩綉緝米珠雲龍八團,有水龍褂,即為第一種。
【朝冠】
朝冠是皇後在朝祭時所戴之冠。
皇後所戴朝冠(包括太皇太後、皇太後)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檐,上綴朱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之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珠一。朱緯上周綴金鳳七,飾東珠各九,貓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後金翟一,飾貓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三百零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明黃色絛二,末綴寶石,青緞帶。
皇貴妃、貴妃所戴朝冠,其質與皇後朝冠相同。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朱帷。其冠頂、朱緯等之飾,亦與皇後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九十二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東珠、珍珠各四;末亦綴珊瑚。冠後護領與皇後朝冠相同。
貴妃之冠服袍及垂絛,皆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朝冠,頂為二層,貫東珠各一,皆以金鳳,飾東珠九,珍珠十七,上銜貓睛石。朱緯上周綴金鳳五,飾東珠七,珍珠二十一;後金翟一,飾物與貴妃朝冠相同。惟翟尾垂珠為珍珠一百八十八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冠後護領亦與貴妃相同。
嬪之朝冠,頂為二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飾東珠九,珍珠十七,上銜砢子。朱緯上周綴金翟五,飾東珠五,珍珠十九。後金翟一,飾珍珠十六,翟尾垂珠,為珍珠一百七十二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珍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與妃之朝冠制同。
【吉服冠】
皇後吉服冠,薰貂為之,上綴朱緯,不綴鳳翟,頂用東珠。
皇貴妃、貴妃吉服冠,均與皇後服制同。
妃之吉服冠,冠頂用碧琧弘(王旁),余制同貴妃吉冠。
嬪之吉服冠,與妃之冠制同。
【朝褂】朝褂、朝袍和朝裙為皇後朝祭時所穿禮服。皇後朝服有緞、紗、夾、單,俱依時令更替。
皇後朝褂是皇後在朝祭之時套在朝袍外的禮褂。朝褂制三,皆為石青色,片金緣。其一,綉文為前後立龍各二,下通襞積,四層相間,上為正龍各四,下為萬福、萬壽之文。其二,綉文為前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其三,綉文前後為立龍各二,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領後皆垂明黃色絛,其飾之珠寶無定。
皇貴妃之朝褂均與皇後制同。
貴妃之朝褂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相同。
妃、嬪之制同貴妃。
【朝袍】
皇後朝袍是皇後在朝祭之時所穿禮袍。朝袍之制三,皆為明黃色。其一,披領及袖皆石青色,片金加貂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為金龍九,間以五色雲。中無襞積,下幅八寶平水。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其二,披領及袖皆石青色,夏用片金緣,冬用片金加海龍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為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腰帷行龍四。中有襞積,下幅行龍八。其三,領袖片金加海龍緣,夏用片金緣。中無襞積,後開裾。余俱如貂緣朝袍之制。領後垂明黃絛,飾珠寶。
皇貴妃之朝袍均與皇後制同。
貴妃之朝袍為金黃色,余制均與皇貴妃同。
妃之朝袍制同貴妃。
嬪之朝袍用香色,其制亦與妃同。
【朝裙】朝裙是穿在朝袍裡面的禮裙。
皇後朝裙冬用片金加海龍緣,上用紅織金壽字緞,下用石青行龍妝緞,皆用正幅,有襞積。夏朝裙用片金緣。
皇貴妃之朝裙,均與皇後服制同。
妃之朝裙,均與貴妃服制同。
嬪之朝裙,皆同妃制。
【龍褂】皇後龍褂為皇後吉服褂。龍褂有綿、夾、紗、裘,均依時令更替。
皇後龍褂之制有二:皆為石青色。其一為綉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後綉正龍各一團,襟綉行龍四團。下幅八寶立水。袖端行龍各二;其二為下幅及袖端無章采,余與其一制同。
皇貴妃龍褂與皇後服制同。
貴妃龍褂以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龍褂,與貴妃服制同。
嬪之龍褂,綉文兩肩前後為正龍各一,襟為夔龍四,余亦同妃制。
【龍袍】
清代皇後龍袍之制有三,皆為明黃色,領袖為石青色。其一為綉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福壽文彩惟宜;下幅八寶立水,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左右開裾。其二為綉文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行龍四,下幅八寶立水。其三為下幅不施章采,余與第一種相同。
皇貴妃龍袍與皇後服制同。
貴妃龍袍亦與皇後服制同,惟用金黃色。
妃之龍袍與貴妃之制同。
嬪之龍袍用香色,余制亦與妃同。
【采帨】
皇後采帨為綠色,綉文為「五穀豐登」。佩箴管等,絛為明黃色。
皇貴妃之采帨與皇後制同。
貴妃采帨,絛為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采帨,綉文為「雲芝瑞草」,余亦同貴妃制。
嬪之采帨不綉花文,余同妃制。
【金約】
皇後佩金約:鏤金雲十三,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八,末綴珊瑚。
皇貴妃金約,鏤金雲十二,飾東珠各一,間以珊瑚,紅片金里。後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共珍珠二百零四顆,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
貴妃與皇貴妃制同。
妃之金約,鏤金雲十一,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九十七顆,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六,末綴珊瑚。
嬪之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綠松石結,貫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七十七顆,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四,余與妃制相同。
【耳飾】
皇後耳飾為左右各三,每具金龍銜一等珍珠各二。
皇貴妃耳飾用三等東珠,余同皇後。貴妃制同。
妃之耳飾用三等東珠,余皆同貴妃服制。
嬪之耳飾用四等東珠,余皆同妃服制。
【領約】
皇後領約,鏤金,飾東珠十一,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各貫珊瑚,末綴綠松石各二。
皇貴妃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
貴妃之領約,垂絛為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嬪之領約,皆同貴妃制。
【朝珠】
皇後朝服所配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佛頭、記念、背雲、大小墜珠寶雜飾適宜。皇後吉服所配朝珠一盤,珍寶隨所御。絛為明黃色。
皇貴妃朝服所配朝珠三盤,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盤。絛明黃色。
貴妃朝服所配朝珠,絛為金黃色,余制與皇貴妃相同。
妃之朝珠,與貴妃服制同。
嬪之朝珠三盤,一盤為珊瑚,兩盤為蜜珀。吉服朝珠一盤。絛用金黃色。
大約就這些了!

熱點內容
盆栽山影圖片 發布:2025-08-27 05:54:27 瀏覽:39
心裡美蘿卜插花圖片 發布:2025-08-27 05:51:53 瀏覽:229
櫻花社區免費 發布:2025-08-27 05:49:39 瀏覽:61
綠蘿凍壞如何救護養植 發布:2025-08-27 05:44:42 瀏覽:493
牛蟹力盆景 發布:2025-08-27 05:31:28 瀏覽:862
描寫景的花語 發布:2025-08-27 05:15:20 瀏覽:543
盆景藝術班 發布:2025-08-27 05:15:07 瀏覽:181
樹樁盆景品種 發布:2025-08-27 05:13:40 瀏覽:37
情人節獅子 發布:2025-08-27 05:01:23 瀏覽:794
畫梅花簡單的 發布:2025-08-27 05:00:39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