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花花語
❶ 鉤藤屬的介紹
鉤藤屬(學名:Uncaria Schreber nom. cons.)茜草目茜草科具鉤刺植物。葉對生,側脈脈腋常有窩陷;托葉在葉柄間,頭狀花序頂生於側枝,常單生,稀花序軸分枝呈聚傘狀;萼筒短;花冠高腳碟狀或近漏斗狀,雄蕊著生花冠筒近喉部,伸出;子房2室,胚珠多數。蒴果外果皮厚,內果皮厚骨質。種子小,多數。是一種開花的攀援狀灌木,常以鉤狀的花序柄攀登於其他植物之上。約70種,分布於熱帶地區,中國有13種以上,產西南部至台灣,其中鉤藤和華鉤藤等數種均入葯,為小兒的鎮痙劑。亦可作天然染料之用。
❷ 鉤藤的介紹
鉤藤,(拉丁學名: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 ex Havil.),別名鉤丁、吊藤、鷹爪風、倒掛剌等。是茜草科鉤藤屬常綠藤本植物,攀援狀灌木,莖枝方柱形纖細無毛,,葉紙質呈橢圓形,頭狀花序。鉤藤以帶鉤的莖枝入葯,它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驚功效 ,現代葯理實驗還證明鉤藤有降壓作用 ,因此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1)
❸ 鉤藤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鉤藤含鉤藤鹼、異鉤藤鹼,有降壓、抗心律失常作用。煎劑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但無催眠作用,可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能抑制離體腸管,興奮大鼠離體子宮。
鉤藤有一定平抑肝陽作用,並能清肝熱,亦宜於肝陽上亢而兼肝經有熱者。若頭暈、目眩、心煩易怒者,常與其它清熱,平肝之品同用。
(3)鉤藤花花語擴展閱讀:
鉤藤加工炮製方法:
凈制揀:去雜質,去時、洗凈,曬干。
切制:取原葯材、除去雜質。未切者,用水淋洗,潤軟,切段,乾燥。
炮炙蒸制:取鉤藤蒸1—2小時,曬干。
❹ 鉤藤有哪些特性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肝、心包經。
【功效主治】
1.熄風止痙用於肝熱風動,驚癇抽搐,小兒急驚風,常配伍天麻、全蠍、羚羊角等,方如鉤藤飲。
2.平降肝陽用於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常配伍石決明、天麻等。
3.清泄肝火用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痛頭漲,常配伍夏枯草、黃芩、菊花等。
4.疏散風熱用於風熱頭痛,常配伍桑葉、菊花等;用於斑疹不透,常配伍紫草、牛蒡子等。
【用量用法】10~15克,不宜久煎。
【按語】鉤藤善清肝熱,有熄風、止痙、平肝之效,但清熱之力不如羚羊角,熄風止痙作用亦較全蠍為弱,故對小兒驚風初起之輕證較為相宜,若屬高熱驚風抽搐,則須配羚羊角、全蠍等。
【類葯鑒別】鉤藤、天麻均能平降肝陽,熄風止痙,每多相須為用。然天麻甘平滋潤,能治一切風證,且平肝力強,兼能祛風通絡;而鉤藤甘涼,兼能清泄肝火,故宜於熱盛動風之證,亦可用治肝火目赤頭痛。
❺ 這是什麼植物
常春藤:(學名:Hedera helix,英語:Common ivy)又名洋常春藤、長春藤、土鼓藤、木蔦、百角蜈蚣。其莖生氣根以攀緣他物,嫩葉以及花序被有星形鱗片,葉有柄,厚質,葡枝之葉稍做三角形,掌狀。其果實、種子和葉子均有毒,孩童誤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時會引發腸胃發炎、昏迷,甚至導致呼吸困難等。但莖葉也可當發汗劑以及解熱劑。[來源請求]葉有香氣,形態優美,可在家中作觀賞用。
中文名
常春藤
拉丁學名
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 ensis (Tobl.) Rehd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科
五加科 Araliaceae
種
常春藤 H. helix
亞綱
薔薇亞綱(Rosidae)
外文名
Common ivy
分布區域
產於陝西、甘肅及黃河流域以南至華南和西南
門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目
傘形目 Apiales
屬
常春藤屬 Hedera
別稱
土鼓藤、鑽天風、三角風、散骨風、楓荷梨藤。
植物形態
常綠攀援藤本。莖枝有氣生根,幼枝被鱗片狀柔毛。葉互生,2裂,革質,具長柄;營養枝上的葉三角狀卵形或近戟形,長5~10cm,寬3~8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3淺裂;花枝上的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表,長5~12cm,寬1~8cm,先端長尖,基部楔形,全緣。傘形花序單生或2~7個頂生;花小,黃白色或綠白色,花5數;子房下位,花柱合生成柱狀。果圓球形,漿果狀,黃色或紅色。花期5~8月,果期9~11月。附於闊葉林中樹幹上或溝谷陰濕的岩壁上。產於陝西、甘肅及黃河流域以南至華南和西南。
園林用途
在庭院中可用以攀緣假山、岩石,或在建築陰面作垂直綠化材料。在華北宜選小氣候良好的稍蔭環境栽植。也可盆栽供室內綠化觀賞用。常春藤綠化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尤其在立體綠化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可達到綠化、美化效果,同時也發揮著增氧、降溫、減塵、減少噪音等作用,是藤本類綠化植物中用得最多的材料之一[1]。
葯學概述
常春藤【異名】土鼓藤(《本草拾遺》),龍鱗薛荔(《日華子本草》),尖葉薜荔(《普濟方》),三角風;三角尖(《綱目》),上樹蜈蚣(《分類草葯性》),爬牆虎、械楓、尖角楓、山葡萄、狗姆蛇(《中國樹木分類學》),鑽天風(《四川中葯志》),百腳蜈蚣(《中國葯植圖鑒》),鑽矢風、楓荷梨藤(江西《草葯手冊》),風藤草(《西藏常用中草葯》),犁頭南楓藤、三角箭、土楓藤、散骨風、三葉木蓮(《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來源】五加科常春藤屬植物中華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K.Kochvar.sinensis(Tobl.)Rehd.,以全株入葯。全年可采,切段曬干或鮮用。
【性味歸經】苦、辛,溫。
①《本草拾遺》:「苦。」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微寒,無毒。」
③《西藏常用中草葯》:「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活血消腫,平肝,解毒。用於風濕關節痛,腰痛,跌打損傷,肝炎、頭暈、口眼蝸斜、衄血、目翳、急性結膜炎,腎炎水腫,閉經、癰疽腫毒,蕁麻疹,濕疹。
①《綱目》:「主風濕流注疼痛,及癰疽腫毒。」
②《本草再新》:「治肝鬱,補脾利濕,去風滑痰,通行經絡,行血和血,並能理氣。」
③《草木便方》:「治小兒慢驚,風痰。除刀傷犬咬毒。」
④《分類草葯性》:「治筋骨疼痛,風濕麻木,泡酒服。能洗瘡毒。」
⑤《開寶本草》:「平肝順氣,明目,治頭暈。」
⑥《四川中葯志》:「治眼生雲翳及肝炎。」
⑦《中國葯植圖鑒》:「治小兒白癬腫毒。」
⑧《西藏常用中草葯》:「活血,舒筋,解毒。治風濕性關節炎。肝炎,跌打損傷,狂犬咬傷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浸酒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葯材鑒定
懷狀鑒別莖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1-1.5cm,表麵灰綠色或灰棕色,有橫長皮孔,嫩枝有鱗片狀柔毛;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裂片狀,黃白色。葉互生,革質,灰綠以,營養枝的葉三角狀卵形,花枝和果枝的葉橢圓狀卵形、橢圓狀披地形。花黃綠以。果實圓球形,黃色或紅色。氣微,味澀。[2]
治療選方
①治肝炎:常春藤、敗醬草,煎水服。(江西《草葯手冊》)
②治關節風痛及腰部酸痛:常春藤莖及根三至四錢,黃酒、水各半煎服;並用水煎汁洗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③治產後感風頭痛:常春藤三錢,黃酒炒,加紅棗七個,水煎,飯後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葯》)
④治療瘡黑凹:用發繩扎住,將尖葉薜荔搗汁,和蜜一盞服之。外以蔥蜜搗敷四圍。(《聖惠方》)
⑤治一切癰疽:龍鱗薜荔一握。研細,以酒解汁,溫服。利惡物為妙。(《外科精要》)
⑥治衄血不止:龍鱗薜荔研水飲之。(《聖濟總錄》)
⑦托毒排膿:鮮常春藤一兩,水煎,加水酒兌服。(江西《草葯手冊》)
⑧治疔瘡癰腫:鮮常春藤二兩,水煎服:外用鮮常春藤葉搗爛,加糖及燒酒少許搗勻,外敷。(江西《草葯手冊》)
⑨治口眼歪斜:三角風五錢,白風藤五錢,鉤藤七個。泡酒一斤。每服葯酒五錢,或蒸酒適量服用。(《貴陽民間葯草》)
⑩治皮膚癢:三角風全草-斤。熬水沐浴,每三天一次,經常洗用。(《貴陽民間葯草》)
⑾治脫肛:常春藤二至三兩,水煎熏洗。(江西《草葯手冊》)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小鼠腹腔注射枝葉的氯仿提取物500mg/kg,出現肌張力增加、豎尾、呼吸深慢、陣攣性驚厥,死亡;注射枝葉的甲醇提取物和皮的氯仿提取物1000ωg/kg,出現眼瞼下垂、共濟失調、翻正反射消失,部分死亡。
2培育方法
編輯
栽培技術
常春藤根常春藤栽培管理簡單粗放,但需栽植在土壤濕潤、空氣流通之處。移植可在初秋或晚春進行、定植後需加以修剪,促進分枝。南方多地栽於園林的蔽蔭處,令其自然匍匐在地面上或者假山上。北方多盆栽,盆栽可綁扎各種支架,牽引整形,夏季在蔭棚下養護,冬季放入溫室越冬,室內要保持空氣的濕度,不可過於乾燥,但盆土不宜過濕。
用種子、扦插和壓條繁殖。種子繁殖:果熟時採收,堆放後熟,浸水搓揉,鬼神種洗凈陰干,即可播種,也可攔濕砂貯藏,翌年春播各,播後覆土1cm,蓋草保濕保濕。幼苗出土搭棚遮蔭,第2年春季移栽或定苗後培育大苗。撬插繁殖:在生長季節用帶氣根的嫩枝插最易成活,插後搭塑料薄膜拱棚封閉,並遮蔭,保持空間溫度80%-90%,但床土不宜太濕,以免插條腐爛,約30d左右即可生根。壓條繁殖:在春、秋二季進行,用波狀壓條法,埋土部位環割後,極易生根。
田間管理
春明後幼苗帶土球移截,定植後適當短剪主蔓,促使分枝。生長季節結合澆水主季人糞尿肥1-2次,並設支柱,引其向上攀援生長。
常春藤經扦插繁殖為主。一年四季,除了冬季嚴寒與夏季酷暑外,只要溫度適宜隨時可以扦插。扦插的枝條多選用年幼的,老枝雖然也可扦插,但發根較差。一般剪取長約10厘米的1-2年生枝條作插條,插在粗砂、蛭石為基質的苗床或直接插於具有疏鬆培養土有盆中。大葉的加拿利常春藤在扦插前,枝條必需先浸在水中,然後再取出扦插。扦插後置於較高空氣濕度和稍陰的環境中,保持基質潮濕。在溫度15-20℃左右時,約經兩周左右可生根。母株的走莖發根後也可剪下種植。有時將母株走莖埋壓於沙土中,露出葉片,每節都可發生不定根,待節間生根後,可分段剪下種植。
主要病害:
病害主要有藻葉斑病、炭疽病、細菌葉腐病、葉斑病、根腐病、疫病等。蟲害以卷葉蟲螟、介殼蟲和紅蜘蛛的危害較為嚴重。
防治方法:
一是深秋或早春清除枯枝落葉並及時剪除病枝、病葉並燒毀;
二是發病前噴灑65%代森鋅600倍液保護;
三是合理施肥與澆水,注意通風透光;
四是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銹病:除可採用上述1-3項方法外,發病後噴灑97%敵銹鈉250-300倍液(加0.1%洗衣粉),或25%粉銹寧1500-2500倍液。
葉斑病
細菌性葉斑病發生於植株的葉和莖部。發病初期,感病葉片產生水浸狀、淺綠色圓形小斑,病斑以後逐漸擴大而轉變成褐色或黑色病斑,邊緣略顯紅色,葉柄也變為褐色而引起葉片枯凋。枝條發病,自枝條頂端向下展,而深入到木質部,病害發生嚴重時,潰瘍斑可環割莖部,而引起病部以上部分枝葉枯萎。潮濕時,條件適宜時借雨水飛濺傳播,通過植株的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植株體內,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病部出現細菌溢液。
防治方法
①減少侵染來源:及時剪除病組織,發現感病嚴重病株及時燒毀。
②加強栽培管理:從根際給植株灌水,不要淋澆,以免傳播病菌而擴大危害。
③土壤處理:病菌污染的土壤可用2%福爾馬林液處理。
栽培管理
溫度要適宜。常春藤性喜溫暖,生長適溫為20℃一25℃,怕炎熱,不耐寒。因此放置在室內養護時,夏季要注意通風降溫,冬季室溫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最低不能低於5℃。
光照要適量。常春藤喜光,也較耐陰,放在半光條件下培養則節間較短,葉形一致,葉色鮮明,因此宜放室內光線明亮處培養。若能於春秋兩季,各選一段時間放室外遮蔭處,使其早晚多見些陽光,則生機旺盛,葉綠色艷。但要注意防止強光直射,否則易引起日灼病。
澆水要適度。生長季節澆水要見干見濕,不能讓盆土過分潮濕,否則易引起爛根落葉。冬季室溫低,尤其要控制澆水,保持盆土微濕即可。北方冬季氣候乾燥,最好每周用與室溫相近的清水噴洗1次杜川,以保持空氣濕度,則植株顯得有生氣,葉色嫩綠而有光澤.
施肥要合理。家庭栽培常春藤,盆土宜選川腐葉或炭土加1/4河沙和少量骨粉混合配成的培養土,生長季節2~3周施1次稀薄餅肥水。一般夏季和冬季不要施肥。施肥時切忌偏施氮肥,否則,花葉品種葉面上的花紋、斑塊等就余褪為綠色。氮、磷、鉀三者的比例以1;1;l為宜。生長旺季也町向葉片上噴施1~2次0.2%磷酸二氫鉀液,這樣則會使葉色顯得更加美麗。但需注意施液肥時要避免沾污葉片,以免引起葉片枯焦。
修剪要及時。小苗上盆(最好每盆栽3株)長到一定高度時要注意及時摘心,促使其多分枝,則株形顯得豐滿。
繁殖要得法。常春藤主要採用扦插法進行鑲殖。扦插時務必要注意兩點:
常春藤
一是插條不能採用多年生老枝,而要選用生長粗壯的嫩枝。因為老枝不易生根,即使生了根,日後攀援性也很差。
二是要注意保護好插條上的芽點。由於洋常春藤枝條的芽點很小,稍不留意很容易被抹掉。因此在劈除插條下部葉片時,千萬要注意不能同時將芽點抹掉,要麼會影響新株成活。
盆栽要設支柱。為了使其攀附向上生長,為居室空間美化增添無限情趣,或作懸垂吊盆栽培,柔枝蔓莖自然下垂飄盪,瀟灑至極,融入以四季常青永在的怡神享受。因此是現代客廳、用審,會演塞等場所不可多得的垂藤觀葉佳品。一般每隔一兩年換一次盆。
栽培要點
定期換液(營養液):
常春藤水培花卉根系泡在營養液里,營養液的緩沖能力相對比基質差一些,由於植物的新陳代謝,新根不斷生出,而且根系也可能會分泌一些有毒物質,對根系生長發育產生不利的影響。再者由於不同花卉對養分的吸收不同,是有選擇性的,因此常造成營養液中養分不平衡。有時會引起缺素產生生理病害,另外由於溫度對PH的影響也會造成不平衡,尤其在水培方式中表現明顯。所以水培要定期換液。冬、春、秋、各季1個月換液1次,夏季每25天換1次。所以一種好的營養液,必須具有較強的緩沖能力,可以穩定植物的生長環境,保證養分的平衡。
水的管理
一般情況下,盆中的栽培水過一、兩個月要更換一次,用生活中的自來水即可,但注意,水溫低於室內溫度時候,要將自來水放置一段時間再用,以保持根系溫度平穩。
1、水可以選擇純凈水和自來水。
2、盆水不宜太多,需要保留一定的根在空氣中(長根長度的70%在水中為宜,一般以定植籃不靠水為適宜)。
3、定植的時候注意保護好根系,盡量要理順,讓所有的根的大部分都能浸泡在水中。
無土栽培
常春藤無土栽培常選用垂吊植物專用花盆,基質可選用珍珠岩:干牛糞:細沙為2:1:1或蛭石:泥炭:炭化稻殼為2:2:1。將以上配方因地制宜選取一種,混合均勻,消毒後,將植株上盆。營養液可採用觀葉植物專用營養液或復合花肥。上盆後第一次澆營養液要澆透,以後每10天補液1次。平日補水,保持基質濕潤。但注意不可水大,以免引起爛根。生長旺季可用0.2%磷酸二氫鉀液葉面施肥。
常春藤喜光照,但也較耐陰,放在半光照的室內條件下栽培即可生長良好。冬、春季可讓其多見些陽光則生長旺盛,葉色艷綠。夏季要避免強光直射,並注意通風降溫。北方冬季室溫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室溫較低時要控制澆水,可每隔一段時間用與室溫接近的清水噴洗一次枝葉,以提高空氣濕度,保持葉片清潔翠綠。
繁殖管理
常春藤可採用扦插法、分株法和壓條法進行繁殖。主要用扦插法繁殖。除夏季溫度太高和冬天溫度太低不能扦插外,其餘時間均可進行。適宜時期是4~5月份和9~10月份,插穗一般選用1~2年生枝條,長約lOcm,其上要有一至數個節,直接扦插至素沙插床中,深度約為3~4cm;也可用100μg/g萘乙酸處理後再扦插。扦插苗適當遮蔭,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溫度保持20℃左右,2周即可生根。生根後可在秋初或夏初上盆定植。匍匐於地的枝條可在節處生根並扎入土壤,因此,用分株法和壓條法都可以繁殖常春藤。[3]
常春藤生長健壯,栽培容易成活。常春藤常作盆栽觀賞。盆土應選用透水性好的腐殖土或泥炭土加少量基肥配成。放置在光線充足或不見直射光的室內培養。盆栽時要綁扎各種支架,牽引整形。 生長季節應2周左右施1次稀薄液肥,肥料中氮、磷、鉀為1:1:l的比例即可。氮肥比例不宜過高,否則花葉品種會變為綠色。冬季生長緩慢,一般不需施入太多肥料。生長旺季要保持盆土濕潤,充分澆水,高溫季節還要注意通風,噴水降溫,否則易引起生長衰弱。冬季放入溫室越冬,盆土不宜過干或過濕,並具有一定的空氣濕度。 一年四季均應經常向葉面及周圍灑水增濕。在潮濕的環境中,葉片嫩綠有光澤。春夏秋三季可在室外養護,冬季需移至溫暖處越冬,越冬溫度一般不低於5℃即可。病害主要有藻葉斑病、炭疽病、細菌葉腐病、葉斑病、根腐病、疫病等。蟲害以卷葉蟲螟、介殼蟲和紅蜘蛛的危害較為嚴重。
影響因素
1、不同播種期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4月中旬成熟後的中華常春藤種子沒有休眠期,採收後即可播種,直至當年的8月下旬種子還具有一定的發芽力,9月中旬以後種子完全喪失了生活力,不再發芽。4月中下旬為最佳播種期,發芽率可達95%,4月下旬以後種子的發芽力迅速遞減。因此,生產上應於4月下旬前播種為宜。
2、不同溫度條件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在5~15℃和15~25℃兩種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差異不大,但發芽始期所需時間明顯不同,15~25℃的溫度明顯比5~15℃的短。因此,15~25℃是中華常春藤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
3、不同貯藏方法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中華常春藤種子的發芽率以低溫貯藏的最高,其次是常溫乾燥貯藏,最低是常溫常濕貯藏,這與其他種子的貯藏結果是相一致的。但無論在何種條件下貯藏的中華常春藤種子,其發芽率均為瓶裝較袋裝的高,這可能是由於密封的瓶裝種子不能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從而抑制了呼吸作用的緣故。
4、不同扦插基質對扦插生根率的影響:扦插生根率的高低不僅與扦插基質的營養成分有關,而且還常受到扦插基質的疏鬆程度的影響,肥泥+河沙和腐質土+河沙疏鬆性較好,扦插生根率較高,分別達90%和95%;腐殖土和肥泥兩種基質疏鬆性較差,扦插生根率分別為82%和85%;河沙基質扦插生根率最低,僅為65%。
5、不同時期、不同部位插穗對扦插生根率的影響:中華常春藤的最佳扦插時期為7、8月份,頂部枝條為最佳插穗,扦插生根率達80%。
3植物作用
編輯
環保作用
常春藤能有效抵制尼古丁中的致癌物質。通過葉片上的微小氣孔,常春藤能吸收有害物質,並將之轉化為無害的糖分與氨基酸。常春藤最美麗之處在於它長長的枝葉,只要將枝葉進行巧妙放置,就能帶給人一場「視覺盛宴」。色彩豐富的常春藤尤其喜歡在陽光下展示它的顏色。
風水作用
家居風水中有一種禁忌名為「穿心」,指出入大門的位置正對陽台。「穿心」的戶型,家中團聚功能減弱,會不易聚財,易有破財事。要解決和化解,有一種方法就是:做花架種滿爬藤植物常青藤或放置常青藤盆栽,使其內外隔絕,化解其煞。
4植物花語
編輯
常春藤 - 結合的愛,忠實,友誼,情感
常春藤在以前被認為是一種神奇的植物,並且象徵忠誠的意義。在希臘神話中,常春藤代表酒神∶迪奧尼索司(Dionysus),有著歡樂與活力的象徵意義。它同時也象徵著不朽與永恆的青春。
長春藤---友誼,結婚,永不分離
常春藤是一種十分美好的常綠藤本植物,預示春天長駐,因此有一個美好的名字"長春藤",深得人們的喜愛。 送友人長春藤表示友誼之樹長青。如果朋友結婚,送新娘的花束中也少不了長春藤美麗的身影。祝願"新婚幸福,百頭偕老。"
常春藤(4/8誕生花)
花語:感化(Influence)
英國在十六世紀採用忽布花以前,都是用常春藤來釀啤酒,因為把它混在麥子里,會使麥子化成啤酒。所以,常春藤的花語就是-感化。
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具有了不起的感化力,能夠影響其他人,或許你適合當個政治家或企業家吧?對戀人也有莫大的影響力,能把對方潛移默化成自己喜歡的類型。
5中華常春藤
編輯
中華常春藤,攀援牆垣、山石。南方多地栽於建築物前,為立體綠化的優良植物材料,北方多盆栽。由於葉形、葉色變化多端,常作為垂植物,吊掛於廳、廊、棚架上,又可立支架點綴客廳、會議室的牆角。小型植株可作為桌飾。還可將不同種與品種作為專題性展展覽,別具一格。
❻ 鉤吻和鉤藤是一樣的嗎
不是一樣的
鉤吻又名斷腸草、苦吻、大茶葯等。本品性味苦辛溫、全株有毒。具有祛風、攻毒、消腫止癰腫、風濕痹痛神經痛。腫、風濕痹痛神經痛。
鉤藤也叫吊藤、鉤丁,是一種中葯材,有熄風、定驚、清熱、平肝的功效,主要用於肝風內動、抽搐驚厥、高熱驚厥、小兒驚風夜啼,另外頭痛眩暈等。還可用於治療高血壓,肝陽上亢,一怒頭痛等症狀,和天麻一起飲用可用於治療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眼花。
❼ 鉤藤的功效與作用
鉤藤具有鎮靜,降壓,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的功能,用於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等症。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首選葯材之一,臨床上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鉤藤為茜草科植物鉤藤,大葉鉤藤,毛鉤藤,劃鉤藤,或者是吳炳公藤乾燥近支,具有息風定驚,清熱平肝的功效,用於肝風內動,驚癇抽搐,高熱驚厥,感冒加精,頭暈目玄等。現代研究顯示,鉤藤對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均有比較廣泛的葯理作用。鉤藤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主要表現為鎮靜,抗驚厥和對神經元的保護。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高血壓,急性腦梗,眩暈,痙攣,焦慮等病。值得注意的是,鉤藤的有效成分遇熱易分解,所以在煎煮後下。
❽ 鉤藤有何功效
鉤藤 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 (英)Gamdir Vine, Uncaria Stem with Hooks 別名 大鉤丁、雙鉤藤。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大葉鉤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帶鉤莖枝。 植物形態 藤本;老枝四稜柱形。葉對生,革質,寬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0~16cm寬6~12cm,頂端急尖或圓,基部圓形或心形,上面光滑或沿中脈被短毛,下面被褐色短粗毛;托葉2裂。頭狀花序球形,總花梗被黃色粗毛;花被褐色粗毛,有香氣;花萼筒狀,5裂;花冠漏斗形,5裂,淡黃色;雄蕊5;子房下位。蒴果紡錘形,被毛,頂端冠以長4mm的萼檐裂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於灌木林或雜木林中。產於雲南、廣西、廣東。 採制 秋、冬季採收,去葉切斷,曬干。 性狀 莖枝呈圓柱形或類方柱形,長2~3cm,直徑2~5mm;表面黃褐色至紫紅色,有細縱紋。節上生有向下彎曲的雙鉤或單鉤,鉤黃褐色,扁平或稍扁圓,多少被黃褐色毛,鉤下有托葉痕。質硬,莖斷面有黃白色髓部。 化學成分 含鉤藤鹼(rhynchophylline)、異鉤藤鹼。 性味 性涼,味甘。 功能主治 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用於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壓症。 附註 鉤藤U.rhynhcophylla (Miq.) Jacks.、毛鉤藤U.hirsuta Havil.、白鉤藤U.sessilifructus roxb.、攀莖鉤藤U.scandens (Smith) Hutch. 亦葯用。
❾ 決明子加鉤藤的功效
決明子的功效與作用
1、明目
決明子還可以用在眼科的治療,它的名稱本身就表明了這一點。 「決」有開決、疏通的意思,決明就是沖破黑暗、重見光明之意。用決明子搗碎,每日清晨空腹用開水沖服,「百日見夜光」。它與枸杞子等葯物配伍,可治療多種眼疾。
2、通便
在高溫的季節里,身體出汗較多,水分流失較快,輕易出現大便干結、便秘的情況。這時,用決明子泡水喝,能起到很好的明目、通便、清腸的作用。決明子在泡水前,最好將其炒到微黃為好。炒後的決明子會變得相對鬆脆,更有利於有效成分的溶解,並且能預防腹瀉。
3、瀉肝火、平肝陽
決明子有較強的瀉肝火作用,可治肝火或肝陽頭痛眩暈,可以與菊花、鉤藤等配伍。
4、降血壓
決明子還可以用來治療高血壓。取決明子(炒微黃)20~30克,金銀花10~15克,杭菊花15克,用開水沖泡當茶飲。每日一劑,可長期飲用。降血脂:決明子具有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作用,可用來治療高血脂症、脂肪肝等。
5、減肥
決明子泡水喝是一個很有效果的養生減肥方法。只要每天用10克左右的決明子泡水喝,可以抑制全身脂肪的合成,對體內的多餘的脂肪也有很好的分解作用。堅持服用決明子茶可以起到全身去脂的效果,既不影響飲食和身體健康,還能達到減肥的目的。
6、預防熱傷風
如果有熱感冒的情況。可將適當的桑葉、竹葉、薄荷粉碎,與菊花一起放壺內煮水或用沸水泡水喝,對咽喉熱痛、風熱感冒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同時,還有疏風解表、清熱生津的作用。清熱平肝,息風定驚。用於頭痛眩暈,感冒夾驚,驚癇抽搐,妊娠子癇;高血壓。
因為小兒中醫認為為稚陰稚陽,次味中葯偏涼,會對孩子引起腹瀉等病症,但是在成品葯中基本控制在常用量,所以也不需要過渡擔心。希望以上答案對您有所幫助。
❿ 菊花10g天麻10g黃芩10g鉤藤15g冬瓜皮20v
天麻,主要分布於中國、尼泊爾、不丹等地,為蘭科天麻屬植物天麻的塊莖,具有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的作用,常可用於治療中風偏癱、手足不遂、口眼波斜、肢體麻木、筋骨疼痛、風濕關節炎、神經衰弱、帕金森氏症等病症。
1.鎮痛作用
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對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性頭痛、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等,有明顯的鎮痛效果。
2.鎮靜作用
天麻素(天麻甙)不僅能治療神經衰弱和神經衰弱綜合症,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樞興奮作用,還有加強戊巴比妥納的睡眠時間效應。
3.抗驚厥作用
天麻的多種有效成分具有抗驚厥作用,其天麻多糖能有效抑制腦部癲癇樣放電。天麻對面神經抽搐、肢體麻木、半身不遂、癲癇等有一定療效。還有緩解平滑肌痙攣,緩解心絞痛、膽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壓
天麻能治療高血壓。久服可平肝益氣、利腰膝、強筋骨,還可增加外周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
天麻尚有明目和顯著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天麻對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作用,能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飛行人員的腦保健食品或腦保健葯物。
6.提高免疫力
天麻多糖具有增強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及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作用。天麻素注射液能夠顯著增強巨吞噬細胞功能、血清溶菌酶活力,對機體免疫有促進作用。
7.延緩衰老
天麻中有效成分能使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過氧化酶活力明顯增強,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有助於延緩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