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展的手抄報
Ⅰ 手抄報愛護花草樹木美化校園環境
我們倡導:轉變觀念和思路,加強引導,樹立綠色低碳發展觀。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政府部門要從政策層面上支持和引導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引導、支持社會樹立綠色發展和低碳發展的理念。以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實踐和探索為起點,尋求適合國情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為遏止氣候變化不斷惡化的勢頭,積極採取自主行動,從多種環節入手,節能減排降耗,減輕環境災害,切實履行量化減排義務
我們希望:加強科技創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設生態環境。世界各國、全球企業應負擔起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應對資源環境壓力。以已開展的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為榜樣,尋求經濟發展新模式,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加大節能減排和低碳技術的研發,加快節能環保和裝備的推廣應用,推動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發展低碳能源技術,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綠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低碳社會生活消費模式
我們期待:開展低碳技術國際交流,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國際合作。加強政府間國際合作,進而推動企業合作,有序推進低碳生態產業轉移,促進低碳和生態經濟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發展。積極建立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探索清潔發展機制,推動全球統一碳交易市場形成,改善發展中國家的碳定價權
我們努力:推廣發展低碳綠色金融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投融資途徑,不斷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將減排降碳納入金融體系的服務范疇,制定和完善符合國情的促進低碳產業發展的經濟激勵措施,利用碳金融體系的支撐使碳減排獲得持續不斷的融資,從碳減排權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續發展的收益,努力爭取全球低碳經濟競爭的主動權
讓我們團結起來「發展綠色經濟,倡導低碳生活,共贏綠色未來
Ⅱ 以花為主題的手抄報
一、牡丹花
牡丹花別稱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葯、百雨金,又有洛陽花、富貴花和「花中之王」之稱。原產地中國。牡丹為毛莨科芍葯屬落葉小灌木,有三十多種。牡丹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葯用價值。牡丹五彩繽紛,雍容華貴,被譽為國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歷史上有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中國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類和平、幸福、繁華與富足的象徵。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葯,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牡丹花適用於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可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精神飽滿。
本品為薔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乾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將開放時分批採收,及時低溫乾燥。
二、玫瑰花
略呈半球形或不規則團狀,直徑1~2.5cm。花托半球形,與花萼基部合生;萼片5,披針形,黃綠色或棕綠色,被有細柔毛;花瓣多皺縮,展平後寬卵形,呈覆瓦狀排列,紫紅色,有的黃棕色;雄蕊多數,黃褐色。體輕,質脆。氣芳香濃郁,味微苦澀。
玫瑰花數量的其它含義
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
2朵玫瑰代表——這世界只有我倆!
3朵玫瑰代表——我愛你!
4朵玫瑰代表——至死不渝!
5朵玫瑰代表——由衷欣賞!
6朵玫瑰代表——互敬,互愛,互諒!
Ⅲ 花草樹木過冬小學生手抄報圖片展
網路圖片
Ⅳ 呵護生命之花手抄報的內容
一、手抄報的總體構思
如何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美觀呢?這不單純是技巧問題,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並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二、手抄報的編排設計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1.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
2.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並用字型大小、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3.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三、手抄報的書寫
1.標題的書寫
主要或重要的文章標題,應用較醒目、莊重的字樣;文娛消息或次要文章,則可用輕松活潑的字體。同一期或同一版上的各篇文章標題,也應用不同的字體書寫。標題字體應比文章內容字體大,色彩也應加重。標題多用美術字,以楷書、行書、魏書、隸書見多。
2.正文的書寫
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字行間要整齊,字體不宜太小,忌潦草、錯字。
四、手抄報的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Ⅳ 花博會手抄報資料
中國第八屆花博會
2013第八屆中國花博會於2013年在常州市舉行。
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永不落幕」的辦展理念,圍繞「幸福像花兒一樣」展會主題,「以花為題」更快地推動花卉產業發展,「以花為筆」更美地描繪城鄉生態環境,「以花為媒」更好地促進城鄉共同繁榮,舉全區之力,聚全區之智,精心策劃,周密組織,全力推進展區建設、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展會籌備等工作,把第八屆花博會辦成中國歷史上最精彩、最圓滿、最成功、最難忘、最和諧的花事盛會。
總體目標
花事盛會大呈現。奉獻一屆氣勢磅礴、規模宏大的花博會;奉獻一屆江南特色最為美麗的花博會;奉獻一屆市場最廣、產業最旺的花博會;奉獻一屆合作共贏、走向世界的花博會;奉獻一屆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的花博會;奉獻一屆持續發展、永不落幕的花博會。
城市建設大提速。以花博會正式舉辦為時間節點,加快濱湖新城、道路交通、城市配套設施、生態文明等建設,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形成「三城一體、兩軸兩帶、兩湖生態」的城市發展格局,打造交通便捷、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清潔有序的城市新貌。
花木產業大發展。以舉辦花博會為契機,增強與國內外花卉知名企業、組織和研發機構的交流合作,引進國內外花卉栽培最新品種、最新技術,提升我區花卉產業的科技含量和檔次水平。聚合產業扶持政策,擴大花木產業種植規模,推動花木產業大發展,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花木之城。
生態旅遊大升級。以花博會主展區和輔展區為核心,與西片花卉、苗木基地相融合,建設大型花卉主題公園—花博園。與春秋淹城、環球動漫嬉戲谷相呼應,進一步做強武進「一古一今一生態」旅遊品牌,全面提升武進旅遊產業發展水平。
花博會車
2013年4月19日,中國第八屆花卉博覽會指定官方用車交車儀式在常州舉行,30輛俊風CV03作為花卉博覽會贊助用車交付使用,標志著東風俊風與第八屆中國花卉博覽會的合作計劃正式啟動。從交車儀式至花博會閉幕,30輛俊風CV03將肩負大會日常活動的全方位使用任務。
俊風CV03
東風俊風的市場策略與此屆花博會「立足長三角,輻射國內外」的傳播理念非常吻合,東風俊風對華東區域市場非常重視,同時加大全國市場投入,為微客消費者打造有保障的服務體系,讓俊風CV03用戶的用車生活如同本屆花博會主題:「幸福像花兒一樣」!
主要工作
高質量建設中國花博園
合理定位、科學規劃、高水平設計、高標准建設,將花博園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亮點和焦點,真正把本屆花博會打造成持續發展、永不落幕的花博會。
高品位展示城鄉新形象
以花博會的舉辦為契機,加快中心城區形態拓展、加快鎮村建設水平提升,全區逐步形成「三城一體、兩軸兩帶、兩湖生態」的城市發展格局,建設城鄉協調、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設施齊全的城市體系。
高水平提升花木大產業
合理布局產業空間,加快特色優勢品種的區域化布局和基地化生產,完善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產業服務體系,打造集現代農業、花木生產、科教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全國最大的復合型花木產業基地。
高起點打造旅遊新品牌
藉助全國性花事盛會人流集中、資源集聚、知名度高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做強武進「一古一今一生態」旅遊品牌,實施全區旅遊產業「一盤棋」戰略,全面提升武進旅遊產業發展水平。到2013年,接待旅遊人數突破11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110億元,旅遊增加值突破50億元,使武進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旅遊產業成為我區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
高標准籌備花博大盛會
圍繞活動安排、宣傳推介、招商招展、布展交易、市場開發、服務接待、安全保衛等組織籌備工作重點,精心組織,周密安排,把第八屆花博會辦成規模最大、創意最新、影響最廣、交易最旺、服務最優、效益最佳的花博盛會。
Ⅵ 花朝節的手抄報
花朝節又稱「挑菜節」。漢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歷二月初二舉行,也有十月十二、十月十五元宵節的。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補充回答: 花朝節,簡稱花朝,又稱花神節、百花生日等。節期因地而異,中原和西南地區以夏歷二月初二為花朝;江南和東北地區以二月十五為花朝,據說這是與八月十五中秋節相應,稱"花朝"對"月夕"。此外,還有一些地區以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節。這種現象,可能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開、綠枝紅葩的時節,為花朝節的活動提供了繁麗豐碩的天然背景。這一天花販在出售蒔花時,照例用紅布條或紅紙束縛花枝,許多養花人家亦將彩帛紅紙等懸掛在花枝上,謂之"賞紅"或"護花"。詩雲:"春到花朝碧染叢,枝梢剪綵裊東風。蒸霞五色飛晴塢,畫閣開尊助賞紅。"正是此俗的寫實。眾多的花農花販及從事其他種植業的農民,率於此日會集花神廟前,殺牲供果以祝神誕,或演戲文娛神,引得成群結隊的遊客前來觀看,形成熱鬧的廟會場景。好事者或擇園亭勝地舉辦類似今日花展的"斗花會"、"撲蝶會",或於夜晚聚眾提燈遊行,謂之"花神燈"。在廣西龍州、寧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節這天聚集平壩對歌之俗,歌中必有歌頌百花仙子的內容,迄情深意濃處,則互拋綉球,流連忘返。 傳統的花朝節如今已流變為更加絢麗奪目的時令性花市花展,群眾性的賞花風潮往往經月不退,遠遠超過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這一傳統習俗的來歷,竟是掩映迷離,令人看不清楚。 據《廣群芳譜》所引《翰墨記》、《秦中歲時記》,過花朝節的習俗在唐代已經流行於長安、洛陽等地。《博異記》、《鎮洋縣志》還為其起源提供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唐朝天寶年間,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遠近聞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變的艷麗女子入其花園,對他說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風神)出頭阻撓,故請他幫忙解難。崔氏遵彼指教,置備彩帛,畫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說十二日)五更時分,他將彩帛懸於園中的花枝上。屆時果然狂風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護持,一朵也沒被吹落。喜愛花卉者爭相仿效,因以成俗。由於懸彩護花的時間必須安排在五更,故稱"花朝"。 按上述解說,花朝應屬追述崔玄微懸彩護花的紀念性節日。但是在宋元以來的一些史地風俗記載中,花朝卻是慶賀花神誕辰的祭祀性節日,就是說懸彩花枝的意義並非護花,而是祝誕。如《鑄鼎余聞》卷四引《崑山新陽合志》雲:"二月十二日,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賞紅。"《清嘉錄》雲:"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謂之'花朝'。蔡雲《吳歈》雲:'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紅紫萬千披錦綉,尚勞點綴賀花神。"'《清稗類鈔·時令類》中也載有慈禧太後於花朝節到頤和園剪綵系花,觀看"演花神慶壽事"的記述。至於花神是誰,說法不一。《花木錄》稱"魏夫人弟子善種花,號花姑"。《月令廣義·歲令一》謂"女夷,主春夏長養之神,即花神也"。《夷堅支志》丁卷一○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紅裳艷麗的女子。大約花神為女性形象是約定俗成的。 此外,還有人認為花朝節的由來與發展同佛教有密切關系。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載:"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節,蓋花朝日事,世俗恆言……宋俗有撲蝶之戲,今雖不舉,而寺院啟涅槃會,談孔雀經,拈香者麇至,猶其遺俗也。"可見該節與佛教的祭祀禮儀有關,赴會進香、祭神拜佛是節日期間的重要活動(錢國旗《佛教與中國歲時節日》)。准此,花朝又歸為宗教性節日了。 宗力、劉群《中國民間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有關於花神以及過花朝節習俗的專論。論者以為初民自然崇拜的內容之一,是植物崇拜。到"自然宗教進化至人為宗教以後,這類崇拜形式逐漸消亡。但萬物有靈的觀念未能徹底從人們頭腦中鏟除",遂有花神信仰、花神生日的出現。此說言簡意賅,確為精論,但仍無法從史料中取證,勾勒出自上古植物崇拜到花朝節俗形成的逶迤足跡。
Ⅶ 花和葉的手抄報內容
資料
葉,憨厚中帶有一絲的純潔,在風雨的侵蝕中,獨自品嘗著清新與快樂,正值青春的葉,情竇初開了,他開始在充滿朝氣的大地上去尋覓那條屬於他的愛河,他不甘於寂寞,哪怕再大的風霜雨雪,也摧不垮他對於愛的執著。他追尋著,等待著,直到花兒來到這個世界。
花,高雅中顯出點點的妖媚,微風中,搔首弄姿,展現出誘人的姿色,她的出現,引來了無數的蜂蝶,蜂蝶為了追求鮮花,各個身著綵衣,翩翩起舞,伴隨著花的芳香引吭高歌。
花的迷人,更讓葉子顯得無比的孤寂與落魄。葉子此刻的夢想,似乎已經破滅,因為他知道他沒有迷人的外衣,更沒有動人的舞姿,他所擁有的,也只有在雨露澆灌之後,才可以彰顯出的那一絲清新的綠色。他想對花訴說,可是他知道訴說之後的結果,所以,他選擇沉默,將他內心對花的狂熱,深深地埋藏在心窩。
花兒的美麗,引來了更多的追求者,就連高高在上的的繁星,也為她不分黑夜白晝的閃爍,可是花迷戀的不是繁星與彩蝶,她深深地知道,彩蝶不會為她永遠起舞,繁星也不是因為她的出現而晝夜閃爍,只有那不起眼的綠葉,才是她永久的寄託。只有葉的陪伴,他才能永葆姿色。
花愛上了葉,愛的是他的執著,愛的是他為了鮮花,能夠忍受孤寂,能夠不斷拼搏,哪怕自身有著無盡的殘缺,哪怕面對在大的暴風驟雨,都能夠獨自抵擋,微笑著將風雨熄滅。
葉,不知花的情,獨自品嘗著暗戀的折磨,他沒有勇氣對花訴說,因為他錯誤的感知到花愛的是高貴的繁星,或者是迷人的彩蝶,可是,葉子卻始終不知道,花所愛的,正是他那一抹不起眼的綠色。
時光飛逝,就這樣他們在彼此之間的徘徊之中度過了一個月,此刻的花,更是增添了幾分的國色,此刻的葉,也在平凡的綠色中能萌生出了它過人的本色,他決定了,不管結果如何,他都要向花兒訴說,他深深的懂得:再虛幻的夢想,只要你追求了,就有百分之五十的希望,可是,你如果選擇沉默,再現實的夢想也會百分之百的泯滅。
葉鼓足了勇氣向花兒表白了,花兒哭了,因為一句「我愛你」足足讓花兒等了一個月,葉笑了,因為他清楚的知道:花兒落得不是眼淚,是快樂。」花兒接受了綠葉的追求,從那之後他們相愛了......
葉對花說:「我要把你高高舉起,要讓世間萬物都知道,你是我唯一的世界。」
花對葉說:「我要和你緊緊連在一起,永不分開,和你共同面對每一次的風霜雨雪。」
葉說:「我要努力的吸收陽光,把自己變得更加的翠綠,汲取更多的養分充實自己,讓你生活的無憂無慮。」
花說:「我要把自己變得更加的的芬芳,在你最困難的時候,賜給你重生的勇氣。」
......
從此,花和葉成為了一體,他們同甘共苦,永不分離,花兒不會因為世界的繁華,而將綠葉丟棄,綠葉也不會因為世界的誘惑,而選擇與鮮花別離。
可是,好景不長,終於有一天,人們發現了花兒的美麗,將她從葉的頭頂上摘去,花兒,再也沒有了葉的呵護,葉子再也嗅不到花的芬芳。從此之後,花兒被人們拿去獻給自己的伴侶,可憐的綠葉,也被人們踩到泥土裡。
原本屬於葉與花的愛情,頃刻間葬送在了那瞬間的摘取。花兒沒有了葉,如同大樹沒有了小溪,葉子沒有了花的陪伴,他也少了幾分翠綠。
薄情的人,葬送了花的愛情,卻成就了自己的幸福,他們不惜犧牲花與葉的幸福,來成全自己,著實讓每個旁觀者感到可氣,但是,花與葉沒有怨言,因為他知道今生有緣無份,只有盼望來生相聚。
花開始絕食,直到失去最後的一點氣息,葉子也開始哭泣,直到身軀永遠的埋藏在泥土裡。
人世間最痛苦的事,不是生與死,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而是明明兩情相悅,卻不能終成眷屬,生死相依。
看著枯萎的早已經面目全非的花與葉,我的心涼了,我將花和葉輕輕的拾起,像《紅樓夢》中黛玉葬花一樣,將他們合葬,只不過傷感背後多了一絲祈願,祈求花與葉來生能夠終成眷屬,比翼雙飛,永遠在一起。
Ⅷ 關於民族之花手抄報的圖片。
「民族精神」這個詞語,他包含了許許多多深刻的意義,它體現 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中國的憧憬和理想。它象徵著中國卓越的精神,代表著中國人民對民族精神的追求,這作為動力推動著中華人民把民族精神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為這民族精神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命的強大支柱 %D%A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悠久歷史的積淀和文明的結晶。在幾千年改造世界、適應環境的長期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表現出獨具魅力的性格、氣質和品質特徵。%D%A
Ⅸ 花兒朵朵看看發展手抄報內容
中國——這個令人自豪的名字。它繁榮、昌盛,一天比一天強大。同時,我就像待哺的嬰兒在慈祥的母親的懷抱里茁壯成長。
改革開放已30周年,1999年出生的我,應當說我完全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陽光成長的,我的成長幾乎是一帆風順的。在11年歲月里,我記住了很多事,有些事的記憶是極深刻的....
08奧運讓我們揚眉吐氣。2009年,今年我11歲,進入新千年的九年是祖國突飛猛進的成果。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祖國的科技越來越發達,就連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富裕了。在祖國母親溫馨的懷抱里,中華兒女奮力拚搏,奏響了一曲曲振奮人心的凱歌。我看到了祖國人民的真情,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的過程中,眾志成城的精神把十三億人民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
「祖國發展我成長」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旨在引導廣大少年兒童深入了解「十五」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進一步堅定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展望「十一五」時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新局面的美好前景,進一步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祖國明天的繁榮昌盛緊緊聯系在一起;廣泛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道德實踐活動,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自覺養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德。
「祖國發展我成長」活動是全團開展的「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少先隊組織緊緊圍繞「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大力深化「手拉手」、「雛鷹爭章」、「民族精神代代傳」、少年軍校等品牌活動,使每一項活動都成為少先隊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良好載體,成為少先隊員參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生動實踐。億萬少先隊員自覺把「八榮八恥」的具體要求與自身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在親身實踐中體驗「八榮八恥」的深刻內涵,養成符合「八榮八恥」所體現的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良好行為習慣。少先隊開展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踐活動已經成為廣大少先隊員快樂接受、積極實踐、長期堅持的成長歷程,隊員們自豪地說:我們是光榮的少先隊員,紅領巾永遠與光榮同行。
在爬滿甲骨文的鍾鼎之上,讀祖國童年的靈性;在布滿烽火的長城之上,讀祖國青春的豪放;在綴滿詩歌與科學的大地之上,讀祖國壯年的成熟……
我想說又不願說,我也曾看到祖國的孱弱,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之上,我看祖國是一灘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但我的祖國沒有沉沒,在亞細亞的東部,用寬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炎黃子孫攬於懷中,用茅草和土磚修復殘缺的歲月,用野菜和稀粥喂養飢餓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裡開始規劃治國方略,毛澤東,在貧瘠的土地上,支撐民族的血肉與骨骼;鄧小平,把飽經滄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神奇地走過!
沿著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過壺口,闖關東,走三峽,奔大海。在河西走廊,華北平原,我看祖國的富饒與遼闊,看祖國千里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國崇高與巍峨,看祖國繁榮的霓虹燈日夜閃爍,燦若銀河……
給我膚色的祖國,給我智慧與膽略的祖國。盡管在鄉村,還有輟學孩子渴望的目光;盡管在城鎮,還有下崗女工無奈地訴說,但我知道,更有改革的浪潮迭起,沖破舊的觀念,舊體制的束縛,迎來新世紀磅礴的日出!
這是一個除舊立新的祖國。這是一個沸騰上升的祖國;這是一個如日中天的祖國。我的話語多得成一部歷史,我的話語多得可組成一片星河,但是說得最多最動情的一句,便是——騰飛吧祖國、祖國吉祥,吉祥祖國。 家鄉美好藍圖,表達「紅領巾心向黨」的真摯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