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花卉龍頭
1. 鄢陵花木市場的三大基礎優勢
一心:花木會展中心,為客戶搭建公共展示、交流和貿易平台;
六區:花卉交易區,回苗木答交易區,資材交易區,景觀石材交易區,大樹、古樹與室外盆景交易區,園林園藝景觀展示區,為客戶提供一站式交易;
六配套:經紀人商務中心、電子信息商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工商、銀行、公安、稅務、城管、檢疫等)、物流中心、市場管理中心、旅遊商業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 投資商擁有上市公司背景,資金實力雄厚。
2. 鄢陵德錦花卉市場都有什麼花
鄢陵有「花木之都」之稱,那裡的花木非常多,鄢陵最有名的花是臘梅和玫瑰。
3. 河南省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在哪,是批發,批發,批發市場,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謝謝
要說河南省就是在許昌市鄢陵縣,而且鄢陵縣的由來就是花卉批發市場,現在每年都有國際花卉節,從許昌到扶溝之間的311國道,鄢陵境內的路兩邊全是花卉種植批發市場。
鄢陵鄢陵鄢陵。三遍夠了,採納吧。
4. 河南哪個花卉基地好
許昌鄢陵
5. 鄢陵花卉市場在哪
在許昌火車站附坐長途汽車
到鄢陵的有很多
幾分鍾一趟
建議你到《花博園》看看
6. 許昌附近花卉批發市場在哪裡
我知道的許昌有2個花卉市場,一個是西站的,一個是東區的在新東街許州路交叉口東100米那,西站的項目很單一,東區那是綜合商業體,有花鳥寵魚、文玩字畫,茶具茶城,假山景觀、餐飲小吃等,項目還挺多。
7. 鄢陵縣為何享有「中國花木之鄉」的美譽
許昌鄢陵處於南北氣候變化交界處,南方以及北方花卉如果要進行南北流通,都是通回過鄢陵這一帶答進行先期的馴養。鄢陵種植花卉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有「鄢陵臘梅甲天下」的美譽。現在種植有幾十萬畝花卉並且形成了產銷加工一條龍。隨著鄭許一體化發展,鄢陵「南花園」的地位和作用會日益凸顯。
8. 鄢國的發展規劃
鄢陵地處中原腹地,位於河南省中部,轄7鄉5鎮,382個村,總人口60萬,面積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8萬畝,是國家確定的糧食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全國產棉大縣和秸稈養牛示範縣。
鄢陵花卉始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素有「花都」、「花縣」之美稱,享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盛譽,是我國「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訓化基地。
近幾年來,把花卉園藝業作為振興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力實施「以化富縣、依花名縣」戰略。目前,全縣花卉種植面積已突破50萬畝,總產值7.8億元,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產、銷售集散地。
審時度勢,堅持把花卉園藝業作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來抓
鄢陵縣是一傳統的農業大縣,長期以來,農民以種植糧棉為主,隨著農產品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糧棉大縣的優勢逐漸失去,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勢必行。鄢陵發展花卉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是有良好的種植花卉的地理氣候,適宜南北方各種花卉的生產種植,自古就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遷的理想場所。二是種植花卉歷史悠久,農民有種植花卉提優良傳統和豐富經驗。三是發展花卉有良好的現實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農民種植花卉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花卉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花卉業效益迅速增長。四是花卉為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花卉業是世界公認的20種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之一,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地建設衛生城市、園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步伐的加快,使社會對花卉消費的需求猛增。特別是國家神話西部大開發,把退耕還林、還草作為建設重點,更為發展花卉定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鄢陵的優勢在花卉,特色在花卉,潛力也在花卉。
優化環境
為確保「以花富縣、依花名縣」戰略的實施,縣里從加強領導組織,出台優惠政策,搞好示範帶動作用等方面入手,努力營造花卉業發展的良好環境。為調動花農生產積極性,縣里規定,凡在花卉生產銷售區租賃或徵用土地建園辦場的,一年內緩征農林特產稅和工商管理費,從第二年開始連續兩年實行足額徵收,全部返還;對花卉種植達到一定規模的專業村和農戶,可適當調整或減免糧油定購任務。縣里還加大資金投入,每年拿出100萬元作為花卉發展基金,用於扶持花卉龍頭企業和花卉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搞好示範帶動,縣四大班子領導和鄉鎮主要領導幹部都拿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花卉、研究花卉,指導花卉園藝業生產和產前、產中特別是產後服務。此外,還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設立花卉園藝廣告宣傳基金,樹立花卉名縣的整體形象。在去年舉辦的『99昆明世博會上,鄢陵作為河南省縣級參展單位,獲2銀7銅的殊榮,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
調整結構,形成花卉產業產品優勢
針對糧棉大縣的實際,縣里提出,調整種植業結構,擴大花卉生產規模,把花卉園藝業作為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調整花卉生產布局,建設「一區兩帶一廊」,建成了臘梅、桂花、菊花、月季等八大生產基地。在此基礎上調整品種結構,發展地方特色花卉系列。依靠科技進行,實施名牌戰略,組織力量對臘梅、檜柏等花卉進行系列開發,促進其成為在國際國內叫響的名牌花卉。目前,投資3000多萬元的我國最大的臘梅研究中心正在建設,佔地200多畝的臘梅基因庫已經建起,引進、開發臘梅品種8個,擁有5萬多株古樁臘梅和1萬多盆盆栽臘梅,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產、銷售、觀光為一體的臘梅基地。 培育龍頭,走公司加農戶的發展路子 加快花卉園藝業產業化進程,關鍵是要培育好龍頭企業。近幾年來,縣里圍繞培育龍頭企業,按照 「誰有能力誰牽頭,誰牽頭就扶持誰」的原則,抓大扶強促龍頭,集中力量上了一批投資在百萬元以上的花卉項目,形成了龍頭連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同時還按照企業管理模式,根據花卉流通規律,面向國內外,承攬園林規劃,設計大工程、大項目,促使生產與經營銜接,實現集團化經營。在基地建設方面,國家有關部委看好鄢陵花卉發展,一批花卉重點項目在鄢陵落戶。該縣承攬的國家林木優良無性系快繁基地項目和省科委高新農業技術試驗示範任務,已完成投資3000多萬元30畝花卉產業化基地項已列入省政府重點工程和「十五」計劃,9個子項目已開始動作。
依靠科技,提高花卉生產質量和檔次
要使花卉園藝業上檔次、上台階,必須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堅持發展與提高並重的原則,走科技興花之路。一是聘請知名花卉專家、學者、科技人員組成花卉顧問團,指導全縣花卉生產。二是通過與30多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長期的協作關系,重點推廣了組織培養、現代化溫室、日光溫室、冷藏保鮮等工廠化生產的先進實用技術。三是縣職教中心常年開辦花卉園藝班,聘請花卉專家任教,為各級各部門培養不同層次的花卉生產、花卉園藝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縣里下大決心,實施花卉園藝人才培養、引進「百千萬」工程,即引進花卉園藝業本科畢業生。
鄢陵縣委、鄢陵縣人民政府把花卉生產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重大戰略部署,精心策劃,強力推進,抓品牌,創效益,使鄢陵成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樹的故鄉,鳥的天堂。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1.6%,於是,「江北花卉數鄢陵」聞名遐邇,平原綠化叫響神州,國家林業生態網路建設試點縣在這里命名,國家林木無性系快繁基地在這里開創。
繼成功舉辦了三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後,第四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暨鄢陵生態旅遊節將於2004年9月26日在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隆重開幕。主題為「綠色·人文·環境」。花博園在原有博覽會展區、臘梅文化展示區、名優花木示範區等13大功能區的基礎上,對園內景點設施進行了不斷完善、提高和新景點、設施的開發建設,投資建成了面積3200平方米的大型高標准室內展廳,花博園的花木展示、市場交易、生態旅遊和科研開發等綜合功能將得到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