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蘭花語
① 菩提樹和菩提花各代表什麼意思呀;
菩提樹代表:八相成佛度眾生,為佛果。
菩提花代表:明心見性,入圓教初住,或別教初地,開佛知見,為佛因。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1)菩提蘭花語擴展閱讀:
菩提樹:菩提樹(學名:Ficus religiosa L.)是榕族榕屬的大喬木植物,幼時附生於其他樹上,葉革質,三角狀卵形,基生葉脈三出;葉柄纖細,榕果球形至扁球形,花柱纖細,柱頭狹窄。花期3-4月,果期5-6月。傳說在20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耆那教都將菩提樹視為「神聖之樹」。政府更是對菩提樹實施「國寶級」的保護。
菩提花:菩提花(protea cynaroides),又名"帝王花",俗稱"木百合" 或 "龍眼花",是南非共和國的國花,原產南非,喜溫暖,稍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宜涼爽,忌積水,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好的酸性沙壤土。菩提花是多年生,多花莖常綠灌木植物,植物生命期可達100年以上。枝葉茂盛,花朵大,苞葉和花瓣挺拔,色彩異常艷麗,觀賞期長,適合於盆栽觀賞,也是極好的切花和乾花材料。
② 一花一葉一菩提是什麼含義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
佛祖釋迦牟尼在修成正果之前,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王 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名為喬達摩·悉達多。當年他為擺脫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之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
他經過多年的修煉,在菩提樹下冥想7天7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陀。後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聖樹。遵從佛陀的經教可修成菩 提,所以修證菩提是佛教徒的崇高理念。
(2)菩提蘭花語擴展閱讀:
一花一世界(亦稱一花悟世界)一句詩句,包含濃厚的哲學意味,是凡人俗世中所悟出世界中,最高境界的一句名句。
佛教關於「世界」的說法很多。如《華嚴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又《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
③ 蘭花的寓意是什麼
在中國人心中蘭花是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是古今中外無數文人騷客心頭好,流傳至今的詩詞也有不少吟詠贊美蘭花的。它與"梅、竹、菊"合稱"四君子"。
自古以來,中國人熱愛大自然,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任何一種生物在他們心中都有不一樣的寓意。牡丹是中國的國花,它象徵雍容富貴,但在那些文人騷客心中,鮮艷的牡丹是一種庸俗的花。
他們所鍾愛的是能夠象徵正直品質的花種,比如梅、蘭、菊、竹。梅蘭菊竹這四種花一直以來被尊稱為「花中四君子」,是眾多詩人喜愛吟詠贊美、多有推崇的花。
梅蘭菊竹千百年來以其獨特正面的含義備受國人喜愛。在國人心中,梅花鐵骨錚錚、堅韌不拔的,是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象徵;蘭花生於幽谷,遺世獨立,不與他人同流合污,是很多清高坦盪之人鍾愛之物;菊,被稱為「花之隱者」,象徵著悠然自得,另外它還有正直不屈,祝福他人長壽的意思;
而竹子則是寧折不屈、高風亮節的代表物。
今天我們來了解四君子之一的蘭花。蘭花在中國已經有千餘年的歷史了。古代很多詩人會在自己的居所栽植蘭花,而現在也有不少人會在家裡種植蘭花。雖然它是一種易活的植物,但在種植時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注意。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蘭花栽培有兩種方法——分株和播種。
分株栽培一般在氣候較溫和的春季和秋季進行,三年分株一次,分株後每株中需要有5個左右的假球莖,種植時需將假球莖用土壤覆蓋。播種則是用蘭花果實進行栽培。栽培的土壤用竹林里的土較好。【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④ 菩提花開什麼意思
打開智慧之門。
1、菩提是佛種子,現在遇到佛法,就是有了緣的條件,因緣而發菩提心,就會自然而然接觸佛法,對佛法心生歡喜,念佛的念頭就會體現,就能老實依法修行,這是佛種子處在發芽根苗階段。
因勇猛精進修行,心有了開悟的消息,證入境界,就是菩提開花的體現。有了菩提花,菩提的果必然會產生。
2、在修行禪,以根苗花果來解釋,根和苗是修行的基礎,當在定中心體現智慧的消息,能夠體會心和意識的關系真相,就是菩提花開的體現。
3、隨緣菩提花的道而繼續修行,心就會進入更深一層的定里,此時心生智慧,就能有照的能力,照見痴心妄想,只是七情六慾的輪回事實真相,都是生滅的虛妄,心自然就把執著分別妄想放下。當心把所有煩惱看破放下時,心頓然開悟,發現了本來不生不滅的真性,才是真正的自己,原來真正的自己是一塵不染的清凈,不生不滅,無來亦無去。
拓展資料: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⑤ 菩提花語是什麼
菩提樹,在不同的國度里因為人民的一些風俗不同,而賦予了它不同的花語,專在中國,菩提樹象徵的是屬夫婦之愛,白頭偕老這一花語,而在印度,它的花語則是覺悟、智慧,而在歐洲,則是大慈大悲,明辨善惡這一花語。求採納哦,么么噠
⑥ 菩提蘭花喜愛陽光嗎
半陽半陰,忌陽光直射。
⑦ 菩提的寓意
菩提的寓意是:覺悟、智慧。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7)菩提蘭花語擴展閱讀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
(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迴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凈,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
(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系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
(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⑧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菩提」中的「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證得了最後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達到了涅盤的程度。涅盤對凡夫來講是人死了,實際上就是達到了無上菩提。
(8)菩提蘭花語擴展閱讀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三載,有五種:
(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迴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制伏煩惱,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凈,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
(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三階位之菩薩,於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系縛之煩惱,出離三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
(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覺智。
⑨ 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是什麼意思
意思:心若無物,心中清凈。就可以一花一世界。 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人的胸襟亦可以納百川,容得下人
拓展: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最早出自佛經,所知最廣的是: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華嚴經》:「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意思即是:心若無物,心中清凈。就可以一花一世界。 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人的胸襟亦可以納百川,容得下人。
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
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只隨手拿起一朵金婆羅花,示之。眾弟子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只有他悟出道來了。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尋常事物中。
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誰能有這樣的境界?
日常生活中,總能遇到種種煩心事,當時覺得很難受,似乎看不到出路。但是一旦過後再回想此事,便覺不過如此。有時候遇事灑脫一點也算是一件好事,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總是能解決的。古人好登高望遠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登高才能望遠。於高處看四方便覺心胸開闊,快活萬分,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感覺。
或許我們沒有佛家這等境界,但是仔細體味一番,總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