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鎮花卉
㈠ 花橋鎮的歷史文化
岳家拳
公元十二世紀中葉,漢民族史上曾經爆發一次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在抗金戰場上岳飛統帥的岳家軍,給金兵以沉重的打擊。在宋朝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岳家軍的神威,除了他是仁義之師、英勇之師、紀律嚴明、主帥指揮有方等因素外,就是這支軍隊掌握了一種無與倫比、百戰百勝的岳家拳。岳家拳的創始人正是民族英雄岳飛。從此岳家拳在中國武術史上燦若辰星、熠熠閃光。岳家拳的拳譜、拳理、拳法、拳訣、拳歌等都是岳飛記述成集,流芳百世,其具體內容包含下列五個方面。
一、容數十種拳術和器械套路在內的拳術有一字拳、二連拳、三門樁、四門架、五法、六合、七星、八法、九連環、十字樁、十二彪手、十五空、十八錘、四十八連折手、炮拳、五虎爬山拳、紅里絕三門、梅花、反梅花以及岳家槍、勾鏈槍、雙錘術、雙銅術、大刀術等。
二、拳法《岳氏十八法》、《六肘法(肘正講法)》。
三、上乘秘訣《八法取用歌》、《八法注釋》、《大血十二時口訣》。四、點穴術使用說明,插圖歌訣等。
總之,岳家拳精華密要,其拳術獨特、奧秘無窮,在抗金史上岳家拳寫下了精忠報國悲壯詩篇,在中國武術史上一直被群眾所喜愛,被行家們所推崇,古今以來被視為武術瑰寶。
數百年來,岳家拳世代相傳,迄今有廿多代了,隨著岳氏裔孫的繁衍,徒居易地,足跡傳遍鄂東、鄂、贛、皖三省數十縣市。現居花橋鎮下彭村的岳喆大垸的裔孫是岳飛第五世孫,岳萬三由黃梅遷居此地繁衍至今。為了發揚光大岳家拳,岳家後裔繼承祖業,悟秘訣、練拳術、磋技藝使岳家拳得以繼承和創新,曾有岳立三武拳被清賜封總戎府,有岳譜元、岳永義、廿三世孫岳雙全、岳長安、廿四世孫岳朝林等都是岳家拳的名師,清朝岳益齋精通岳家拳,官至省府、雲騎尉,效忠朝廷,馳騁疆場。
岳家拳長期廣泛流傳是立身武術之林,也是世代拳師一招一式地繼承和光大,是人民對岳飛的敬仰和懷念,也是因為岳家拳既適用搏擊戰斗,也適用於除暴安良、匡扶正義、健體強身、延年益壽。從古至今,頗為城鄉人民所喜愛,遍及海內外。
八百多年來,岳家拳歷經滄桑,曲徑通幽。金元時期,嚴禁習武,「文革」時期,無人問津。這份寶貴民族民族遺產瀕臨失傳邊緣,只有改革開放的今天,使這顆瑰寶才重放異彩。
一九八三年八月間,有省、地、縣三級體委領導,不顧酷暑,不辭辛苦,踏遍圻、黃三縣的山山水水,走村串戶,查資料、找證據,挖掘整理岳家拳譜,使這份寶貴遺產重現天日。武穴市(原廣濟縣)體委先後編輯出版了《岳家拳》、《岳家拳擊技術》等書,發行於海內外,倍受廣大讀者歡迎。岳家拳書的出版發行也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所以受到湖北省體育運動委員會的表彰,且授發廣濟縣岳喆「為挖掘整理岳家拳做出貢獻」的匾額,以資鼓勵。
為了繼承民族寶貴遺產,使其發揚光大,一九八四年,在各級領導大力支持下,岳喆大垸成立了少年武術隊,參加人員頗多,老少揮戈上陣,個個習武健身,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在物質文明建設的時代,練習岳家拳,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為創建精神文明和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且做出了一些成績。
一九八六年三月廿日,廣濟縣武術協會成立,該隊隊員前往參加匯報表演,贏得與會領導和拳師的贊揚。
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日,該隊隊員參加了黃岡地區第六屆運動會,榮獲團體二等獎。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廿八日,該隊隊員參加了廣濟縣首屆岳家拳邀請賽,榮獲特等獎。
一九八七年元月十七日,該隊隊員參加了花橋區春節文藝調演,榮獲集體一等獎。
一九八七年春節,該隊組織隊員到各村組巡迴演出五十二場,受到觀眾熱烈歡迎。
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五日,該隊少先隊員參加了廣濟縣首屆小學文藝調演,榮獲集體一等獎。
二00七年,岳家拳申報國家級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獲准,國務院已授發匾額,且定岳少名為岳家拳第廿五世傳人。
二00三年,岳喆大垸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由群眾籌資,興建了一棟岳飛紀念堂,內設岳飛神像,陳列其生平簡介、戰斗業績、詩詞圖片等,以此為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二00二至二00四年,有香港警署警官蔡建祥先生率團先後兩次來下彭村考察,並參觀了村小學,見到了校舍、設施陳舊,於是返港後,決定捐資二十五萬港幣,在此興建一所一棟三層九間教室,設計新穎、美觀大方、質量一流,命為岳飛紀念學校,於二00六年八月竣工,港方派員來剪綵,交付使用,干群無不叫好。
為了進一步繼承傳統武術,振奮民族雄風,我們要廣泛地、經常地開展群眾性武術活動,增強人民體質,為振奮中華、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
㈡ 花橋鎮未來的發展潛力大嗎
發展潛力巨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地理位置, 花橋處於崑山與上海交接的地方,崑山全國百強縣之首,上海的經濟實力自然不必多說.
所以花橋的經濟一定也不會差.
交通出行. 目前上海的地鐵11號線已覆蓋到花橋區域, 高鐵也有了花橋站,高速有花橋出口,國道省道的路況也可以. 一個交通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發展潛力非常大.
政策支持, 花橋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經濟小圈子,很多大型的外資企業都在花橋落戶,加上地方的政策扶持,花橋現在的房價都是1W多一個平方,內地的省會城市也就這樣的價格.
最近有傳言以後花橋將會劃入上海的管轄范圍,不知是真是假.
綜上,樓主自己再考察看看吧.
㈢ 花橋鎮的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糧食、
經濟作物 粳稻、秈稻、糯稻、小麥、大麥、元麥、山芋、玉米、黃豆、蠶豆、豌豆、紅豆、豇豆、赤豆、烏豇豆、綠豆、扁豆、刀豆(四季豆)、荷仁豆、油菜、蓖麻、向日葵、芝麻、花生、棉花等蔬菜青菜、小白菜(雞毛菜)、韭菜、菠菜、薺菜、芹菜、甜菜、莧菜、大白菜(茭菜、黃芽菜)、捲心菜、大頭菜、蘿卜、萵苣、茄子、辣椒、姜、蒜、蔥、雪裡蕻、土豆(洋山芋)、芋艿、馬蘭頭、枸杞頭、茭白等 瓜果冬瓜、南瓜、西瓜、北瓜、香瓜、甜瓜、黃瓜、絲瓜、生瓜、西紅柿(番茄)、桃子、桔子、蘋果、石榴、枇杷、葡萄、荸薺、紅菱、白菱、甘蔗、蘆粟、桑椹、草莓等 林木白榆、楝樹、梧桐、青桐、泡桐、桑樹、水杉、櫟樹、椿樹、樟樹、櫸樹、楓楊、檀樹、銀杏、鐵樹、刺槐、木犀(柱樹)、馬尾松、五針松、羅漢松、黑松、寶塔松、雪松、花柏、刺柏、龍柏、扁柏、柳樹、湖桑、桃樹、蘋果樹、棗樹、石榴樹、冬青、黃楊、蘆竹、哺雞竹、五月季竹、石竹、燕筍竹、慈孝(好)竹等花草月季、玫瑰、牡丹、芍葯、百合、海棠、薔薇、迎春、六月雪、石臘、臘梅、廣玉蘭、白玉蘭、水仙、吊蘭、米蘭、芝蘭、天竹、文竹、紫羅蘭、夜來香、雞冠、菊花、茉莉、美人蕉、千日紅、百日紅、一串紅、金錢花、鳳仙、牛筋草、馬唐、豬秧秧、看麥娘、畫眉草等 葯用植物薏米仁、玄胡、川芎、黃芪、川牛夕、紅花、玄參、紫蘇、藿草、荊芥、大生地、半夏、水半夏、鬱金、佩蘭、一見喜、楓茄花、稀莧草、補骨脂、白米、白芍、山葯、苦瓜縷、益母、杜火香、板蘭根、枸杞、馬蘭、車前草、馬齒莧、地骨皮、胡禿葉、仙桃草、浙貝母、鮮生地、懷牛夕、玉竹、千金子、川烏、扁血草、魚腥草等水生植物藕、蓮子、菱、荸薺、浮萍、綠萍、水葫蘆、水花生、蘆葦、芡實等動物資源 水生動物 扁魚、鰱魚、草魚、鯉魚、鯽魚、鱖魚、黑魚、鯰魚、鯰魚、白絮魚、花鯰魚、銀魚、鰟鮍、串條魚、鰻鯉、黃鱔、泥鰍、甲魚、烏龜、河蟹、河蝦、白米蝦、螃蜞、河蚌、田螺、螺螄、蜆子等 獸類豬、牛(黃牛、水牛)、羊(山羊、綿羊、胡羊)、兔(肉兔、長毛兔、皮兔)、貓、狗、鼠、黃鼠狼、野貓、刺蝟、蝙蝠等鳥類雞、鴨、鵝、鴿子、鵪鶉、麻雀、燕子、子規(杜鵑)、布穀鳥、喜鵲、畫眉、百靈、黃鶯(黃鸝)、伯勞、白頭翁、野鴨、魚鷹、稻雞、鵓鴿、啄木鳥、貓頭鷹、烏雁、大雁等兩棲、爬行動物 水蛇、赤練蛇、青梢蛇、腹蛇(禿灰蛇)、四腳蛇、秤星蛇、竹青蛇、田雞、青蛙、蚯蚓、蟾蜍等參考資料來源
㈣ 蕪湖春陽花木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蕪湖春陽花木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2月2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苗木、花卉種植、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謝磊
成立時間:2008-02-25
注冊資本:1008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4022100000417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安徽省蕪湖市蕪湖縣花橋鎮開發區
㈤ 花橋站的介紹
站址在湖南省懷化市花橋鎮,郵政編碼418003。建於1972年。離株洲站417公里,離貴陽站488公里,隸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懷化鐵路總公司管轄。現為四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不辦理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貨物發到。
㈥ 花橋鎮的基本概況
花橋鎮位於石阡縣東北部,地處東經108°20′14″,北緯27°32′03″,海拔高度614米,東與石固鄉相連,西鄰湯山鎮,南與楓香鄉接壤,北靠坪地場鄉。東西長17.25千米,周長51.5千米,國土總面積97.25平方千米。鎮政府駐地距縣城19公里,305省道穿鎮而過,村級公路縱橫交錯,交通十分便利。全鎮下轄5個行政村,16個自然村,134個村民組,4726戶,年末總人口18699人,其中少數民族1.6萬人,非農業人口0.1萬人,農業人口1.7萬人,人口出生率9.99‰,人口自然增長率3.79‰,計劃生育率93.41%,勞動力資源13119個。人口密度145人平方千米。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仡佬、侗族。鎮政府駐地花橋村,花橋鎮所在地單位37個,鎮直事業單位21個。全鎮有幹部職工96人,其中男73人,女23人,工人12人。本科以上文化8人,大專以上文化80人,大專以下文化12人。現有各類學校17所,在校學生2100人,教師16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1873座,電視覆蓋率達98%;移動、聯通通信基站各兩座,手機網路覆蓋率85%;有衛生機構(衛生院、室)共17個。各類加工廠36個。森林覆蓋率36%。
㈦ 花橋鎮的介紹
花橋鎮是江蘇省崑山市轄鎮,與花橋經濟開發區實行「區鎮合一」體制。1鎮域面積50.09平方公里,2014年戶籍人口36457人,外來暫住人口100716人,轄12個社區、3個行政村。2花橋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經濟結構長期以農業為主,主產水稻、三麥和油菜。改革開放後,第二產業崛起。2006年設立花橋經濟開發區和花橋國際商務城後,服務業成為主導產業。32014年,花橋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5738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0.29:20.54:79.1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8.2783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2476元,4在全國百強鎮中排名第19位。5花橋鎮地處蘇滬交界處,緊靠上海,有「江蘇東大門,蘇滬大陸橋」之稱,6交通發達便捷,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京滬鐵路、滬寧城際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穿境而過。花橋鎮先後獲得全國環境優美鎮7、國家衛生鎮8等榮譽稱號,花橋國際商務城先後獲得「中國10大最佳服務外包園區」9、「服務外包認證國家示範區」10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