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數學區插花教具目標

數學區插花教具目標

發布時間: 2022-02-04 23:44:41

『壹』 教育科學出版社幼兒全面發展活動課程 數學 大班上中插花怎麼分類

讓他插

『貳』 小班數學數一數,看物塗點子教案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學慣用點子、數字表示實物的數量。
2、要求幼兒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及其結果。
活動准備:
教具:一套5以內的 數字卡 數群卡
學具:每組一份數群卡。每人一支鉛筆和蠟筆。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看數字表演動作。
師:現在我們一起玩「看數字做動作」的游戲。請小朋友看清數字卡片上的數的幾,小朋友模仿動物做動作,並說出:數字是幾,我做了幾下。
二、給實物寫點子、寫數字
1師:(出示大數群卡)請幼兒觀察。提問卡片上有幾個蘋果呢?每個蘋果要有一個點子,我們應該給她們送幾個點子?(幼兒講,教師操作)。現在有幾個蘋果,幾個點子?我們應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它們呢?(幼兒講,教師操作)。引導幼兒講述操作結果:3個蘋果送3個點子,3個蘋果、3個點子,可以用數字3來表示。
師: 出示大數群卡)請幼兒觀察。提問卡片上有幾朵小花?該給它送幾個圓點(5個)請一名幼兒上來操作,並說出操作結果。操作結果:5朵西瓜送5個點子,5個西瓜、5個點子,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三、幼兒操作活動
1、第一、二、三組幼兒拿出卡片和鉛筆,根據卡片上的數量找到相應的圓點,在空格上印上相應的圓點,再根據卡片上的圓點的數量,填畫蘋果。做好以後要講一講,個個什麼,送你幾個點子,幾個點子用數字幾來表示
2、第四、五、六組幼兒圖片和鉛筆,根據卡片上的數量找到相應的數字,在格子上寫上相應的數字,幼兒操作完後,與大家一起說說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
要求幼兒能根據實物的數量正確的印上圓點和數字,真正的理解數量與數字之間的關系
3、發實物操作卡片,要求幼兒根據自己拿到的數群卡畫出點子,寫出數字,要求紙面整潔干凈。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請幼兒根據要求指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四、活動評價
1、教師評價該活動,特別是對幼兒的作業書寫及紙面整潔度具體說明。
2、收拾教具結束該活動。

『叄』 單元內容及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備課要求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市教育局對小學教學常規的若干規定,為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我校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全面推進課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特製定小學數學備課要求。望全體數學老師認真貫徹執行!教學計劃一、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要求(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知識與技能。2、數學思考。3、解決問題。4、情感與態度。二、教學本冊教材要採取的教學措施(參見教師教學用書中的教材的編寫特點,再加上自己對每一個知識點要採取的教法。)三、教學本冊教材要需要准備的教具和學具(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四、課時安排(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具體到每一節課)全冊備課一、課標對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知識與技能。2、數學思考。3、解決問題。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二、教材簡析(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教學內容。2、教學重點、難點。3、知識結構。三、教學中要採取的教學措施。四、我班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分析(主要從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五、課時安排(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具體到每一單元就可以)單元備課一、教材簡析(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教學內容。2、教學重點、難點。3、知識結構。二、本單元教材的教學目標(參見教師教學用書) 1、知識與技能。2、數學思考。3、解決問題。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教學本單元要採取的教學措施。四、課時安排(參見教師教學用書)(具體到每一節課就可以)五、單元自測分析(主要從本單元測試的基本情況、教學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典型解剖、補救措施這幾個方面來分析。)六、補教補學教案(一定要寫成教案。主要針對本單元測試中學生沒有掌握牢固的及易錯的知識來設計,鞏固練習中的每一題都要有針對性、梯度性,確實做到該補教的補教、該補學的補學,使學生達到理解、明白、學會的目的。)課時備課一、教學內容。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教學重點、難點。四、教具和學具准備。五、教學過程。 1、導入(不同的知識採取不同的導入方法,要靈活多樣) 2、探究新知(必要時要能體現出讓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合作交流、大膽創新等新課標精神) 3、課堂演練(練習題的設計要有針對性、梯度性,一般要體現出基本題、變式題、開放題等練習題。) 4、課堂作業(課本上的練習題或補充拓展或《補充習題》) 5、課堂小結 6、教後感(主要寫本節課教法的成敗、學法的成敗,寫出自己的教完本節課的感想。)

『肆』 請問蒙氏數學賽根板教育目標是什麼

活動名稱:塞根板

活動目的:

1.學習11——19的數字順序。

2.學習二位數11——20數量與數字的結合。

3.學習1——19的數量的意義。

操作過程:

1.家長向寶寶介紹教具的名稱:今天我們來**作「塞根板」.

2.家長演示「塞根板」.

(1) 將數字板1-9排列好,再將彩色串珠與之對應.

(2) 指向塞根板內的10說:這是一個「10」.再去拿金色串珠放在左手邊,並說 :這也是「10」.將塞根 板「1」插於後面同時說「10」添上「1」就是「11」,再將彩色串珠「1」添於金色串珠「10」的後面,同時說「10」添上「1」就是11,並與第一個珠子對齊.

(3) 用同樣的方法做到19.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認識 11~19數字的形成以及和數量.數名的結合,培養幼兒的專注力、秩序感,並為數的心智做准備。

『伍』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總目標包括哪些

幼兒園涉及到的明顯的數學方面的內容有: 1——10數字的認讀、書寫;1——10的分解與組成;物品的點數、一一對應、排序、找規;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認識;時間的初步認識;貨幣的初步認識等等。 一節數學教育內容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活動目標:活動目標的制定要以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為依據,可分為教育目標、情感目標等;目標的制定要以幼兒情感發展目標為重; 二、活動重難點:活動重難點的確定以活動目標為依託,結合本班大多數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來確定; 三、活動准備:活動准備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A、經驗(認知、情感等)准備;B、教具准備;C、幼兒操作材料准備; 四、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設計要以目標的制定為依據,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既考慮到多數幼兒的發展需求,又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發展差異;環節的過渡要順暢、自然;一節成功的活動課是和孩子們一起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收獲、成長;教師的介入不要過多,也就是教師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只是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真正的主人是孩子們,要引導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

『陸』 蒙氏工作數學區的大數目的形成都要什麼教具

摘要 蒙氏數學教具歷經百年,千錘百煉,可謂經典。教具具有非常嚴密的科學標准。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自己製作,不過有些教具可以簡單地自製或演化創新,如紡錘棒箱、數字與籌碼等。

『柒』 如何合理投放數學區材料的相關總結

問題一、操作材料缺乏層次性,不能滿足幼兒的需求

材料的層次性是滿足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幼兒各自操作需求的保障。層次性體現在:一、小、中、大三個年齡班的幼兒的水平差異,所要求的材料的層次性。二、同功能材料的難易程度所體現的層次性。三、同一材料不同時期的梯度遞進,所形成的層次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時會發現如下現象:

現象一、一種材料同時出現在小、中、大班,無任何內容與要求上的區別與提示。

現象二、區域內所有材料只有一種水平,如排序,只有「鋪小路」一種材料,且只有一個層次──按給定提示規律排序,再無其他。

現象三、材料一經投放便始終如一,幾周甚至一學期都不再有變化。

對策構想

1.研究教育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及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規律

對教育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及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規律的研究是每個教師都應做到的,這樣才能根據學科知識特點正確投放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例如,對於排序,各年齡階段教育內容有不同的要求:小班:按物體外部特徵(如顏色、形狀)或量的差異(大小、長短、高矮)進行3個物體的排序 中班:按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5以內正逆排序 大班:按規律排序和自由排序以及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並初步理解序列之間的傳遞性和雙重性。如果教師能了解這些,那麼,便可較好地把握自己所帶班級材料的范圍和難度特點,而不至於出現年齡班材料混淆的現象。

2.研究材料本身所應具有的結構

材料本身具有的結構決定著幼兒怎樣獲取以及獲取什麼樣的經驗,因此教師對材料結構的研究,直接影響到投放什麼、何時投放、如何投放材料的問題。如,我們研究開發瓶子的價值,瓶子本身不能發生相互作用揭示某種關系,但是我們可以為他加上一種關系,做出容量的各種變式,幼兒便可從操作中了解容積的守恆。這幾種變式有:

(1) (2) (3) (4)

當我們對此有一個較好地把握時,便會有目的在不同階段呈現和提供相同或粗細、高矮不同的瓶子,形成不斷引導幼兒探索的材料群組。

3.克服「倦怠」心理

幼兒教師的工作量是相當繁重的,因此,也更應當學會在工作中尋求樂趣。從對孩子發展負責的角度出發,盡量克服心理上的「倦怠」,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努力為孩子們及時提供並適時更換具有挑戰性的材料,讓我們的智慧和愛通過一件件材料傳遞給孩子們!

問題二、操作材料功能單一、乏味 ,沒有探索的空間

現象一、幼兒在活動區中時而東瞧西看時而無所事事地擺弄幾下手中的材料,一副百無聊賴的樣子。

現象二、很多孩子對新投放的材料興趣高漲,但是三分鍾熱度,新鮮勁兒一過便再不會選擇。

現象三、幼兒在區域中頻繁的更換玩具,樂此不疲,問其原因,孩子回答:「玩兒完了,再換一樣兒(材料)」。

對策構想

1.充分挖掘材料的價值和功能

將每一種材料的價值最大化,做到一物多玩,使其具有多種變化和組合的可能,材料才會具有魅力,吸引幼兒,以激發其游戲和探索的願望。如,我們為幼兒提供「百變瓶」一材料,有意識的使其在大小、高矮、粗細以及顏色、形狀等方面各不相同,輔以游戲記錄單、盒子、球等材料,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創造性地自主設計游戲。他們可以玩飲品屋游戲,理貨的同時,進行分類,買賣的同時,認識「貨幣」 ……可以玩打保齡球的游戲,學習10以內書的分解與組成……

2.使材料具有情境性

幼兒的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他們喜歡有趣的、美觀的、色彩鮮艷的材料。在具體可感、有趣的情境中,非常容易引發他們操作的願望,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教育目標。下面是大班「口編應用題」 的一組材料「可愛的小青蛙」。藍色的池塘,綠色的草地,盛開的荷花,舒展的荷葉,大樹、小屋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游泳的、休息的、思考的、戴帽子的、戴眼鏡的……不同動態、不同特徵的青蛙又平添一股生氣,使幼兒被吸引的同時,有了「可編的」的內容和興趣。

3.使材料具有可操作性

幼兒是通過自己不斷的擺弄物體,不斷的思考、探索來獲得經驗和感知的。當一組材料,只需幼兒看看即可時,便會感覺索然無味,也就失去了操作的興趣、學習的機會,出現前邊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下面是「口編應用題」的材料──「美麗的聖誕節」。它通過幼兒的操作,使聖誕樹從平面變為立體 在樹的不同側面根據意願選擇懸掛「彩星」「聖誕靴」等小小禮物 使各種小動物從各處趕來參加聖誕狂歡……伴隨著幼兒想像,情節與內容不斷豐富與拓展。幼兒在其中有空間去想,有內容可說,有感興趣的物體來操作,在不知不覺中向目標邁進。

問題三、操作材料不具備可驗證性

教師在不同的時間可能會關注不同區域的活動,而數學活動是比較特殊的,活動結果具有相對確定性。我們常常會看到:標有8條小魚標志的水桶中,幼兒只釣了6條;分類活動中幼兒只是在不斷把物品擺弄來擺弄去,沒有明確的分類標准……我們鼓勵幼兒嘗試錯誤,但非讓幼兒重復錯誤,很多時候孩子們在重復錯誤而不自知。因此教師除應及時指導並鼓勵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外,還應注意使材料具有可驗證的功能。

對策構想

1.形成相互匹配呼應的材料群

如下邊的這組材料:5號盤,選擇3+2=的算式卡,對嗎?幼兒可通過其它材料來驗證,如:選擇夾子,3個粉夾子和2個白夾子,當幼兒把它夾到盤上的同時結果的正誤也便瞭然於胸;還可請瓢蟲幫忙,2隻黃色瓢蟲和3隻紅色瓢蟲放到一起是五隻瓢蟲,那麼5號盤,選擇3+2=的算式卡是正確的。

2.材料可自動控制錯誤

如數形匹配游戲,可將標有數字和畫有物體圖形的兩部分做成裂開的蛋殼形狀,匹配錯誤便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蛋;或把數字標在瓶蓋上,物體圖形貼在瓶身上,如果匹配錯誤瓶蓋和瓶身便不能扣合在一起……這樣的材料,可刺激幼兒多次嘗試,自動調整錯誤,有利於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

3.留下學習的痕跡

為孩子們提供記錄的工具,如紙、筆、記錄冊等等,孩子們邊游戲邊記錄,將思維過程可視化,讓幼兒在游戲中或結束後,看到自己「思考的過程」,這樣有利於幼兒在多次操作中發現問題,在比較中,判斷正誤,形成經驗。

問題四、操作材料的製作、投放成為教師的一己之為

在工作中,老師們經常感到累不可當。尤其是活動區材料的製作和投放,很多要靠加班加點才能完成。當然必要的時間付出是難免的,但要累得其所!讓材料製作、搜集的過程也融入教育的要素,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避免一己之為。

對策構想

1.和家長、孩子共同搜集材料

生活中的現有材料,其中包括廢舊材料在內,為孩子們提供了游戲、學習取之不盡的寶藏。我們應充分的利用它們,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研究其「結構關系」,思考呈現的方式,使其成為我們的教育「省時、省力、高效」的途徑之一。

2.來自專門的數學活動的材料

專門的數學活動,需要很多教具材料,這些材料在活動之後,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興趣,既可不加變動也可稍作改進,投放到活動區中供幼兒繼續游戲,省力又省資源。

3.開發、利用購買的成品材料

很多幼兒園購買了大量成品的精美材料,如排序板、接龍卡、鑲嵌板等等,教師只需認真研究巧妙利用即可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靈活的使用和改造現有的教材資料

各種教材資料不僅為我們的使用提供便利,同時也我們拓寬了思路,我們要學會走「捷徑」,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工改造,使之成為便於幼兒操作和喜愛的玩具材料。

問題五、 操作材料投放無序、雜亂

材料擺放實是材料呈現方式的問題,我們經常會看到:玩具櫃里及上邊都擺滿材料,看上去豐富,實則雜亂無章。同一功能的材料、同一目標指向的材料都散放在不同的間隔中,多組材料也都疊放在一起,這樣既不利於幼兒選擇又不便於取放。幼兒置身於什麼樣的環境,就學會什麼,「材料投放」看似細節,其實是為幼兒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潛移默化的滲透「整潔有序」的教育。

對策構想

1.同種功能材料盡量放到一起,既便於幼兒選擇,也便於教師指導。

2.指向同一目標但層次不同的材料有序的擺放形成材料組。

3.把同一組材料盡量放於一個大些的容器中,避免幼兒為了玩這種材料要反反復復地取材料,既不便於幼兒操作,耽誤時間,又占空間。

4.做相應的標志。這種標志可以是提示擺放位置的,使材料整齊有序,使幼兒能物歸原處;也可是提示材料難易程度的,使幼兒能根據標志的提示,挑戰自己的能力,不斷的探索,激發幼兒持續游戲的熱情和願望。

『捌』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 題目:插花,每個花瓶里插一枝花,有( )種插法。

一一列舉。
花瓶 1號 2號 3號
花 A B C
A C B
B A C
B C A
C A B
C B A
注意:要按一定的順序,不然孩子容易內漏掉或重復。容

『玖』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包括哪些

幼兒數學教育主要包括幼兒的數概念、計數和運算的教育、量與計量的教育、幾何圖形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的教育等。

①幼兒的數、計數與運算

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數的守恆;相鄰數;數與數之間的數差關系;認識序數,能夠用自然數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關系,說出物體排第幾;認識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以及部分數之間的互換和互補關系等;學會10以內的計數;認讀和書寫10以內的阿拉伯數字;1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包括認識加號、減號和等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學習10以內數的口頭加減運算,並能夠用加、減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②量與計量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物體量的差異,比較物體的多少、大小、長短、高低、粗細,厚薄、寬窄、輕重、容積等;理解初步的量的守恆;在比較物體量的差異時,感知量的相對性;幫助兒童建立序的概念,並體驗其中的傳遞關系;學習計量,會進行初步的自然測量。

③簡單的幾何圖形知識

能夠正確辨認常見的平面圖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和梯形,並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和主要特徵;能夠正確辨認幾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球體、正方體、圓柱體、長方體;能夠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理解圖形之間的簡單關系。

④空間方位初步知識

能區分上、下、左、右和遠、近等空間方位;能按指定方向進行運動,包括向前、向後、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

⑤時間、方位的初步知識

能區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並且知道一星期7天的名稱及其順序;認識時鍾,知道時鍾的用途以及正點與半點。

熱點內容
煤炭做盆栽 發布:2025-08-26 03:34:30 瀏覽:903
櫻花校園模擬器聯機版游戲 發布:2025-08-26 03:33:55 瀏覽:375
岩豆盆景 發布:2025-08-26 03:24:39 瀏覽:635
鏡面櫻花慕斯蛋糕 發布:2025-08-26 03:24:30 瀏覽:651
七夕節很忙 發布:2025-08-26 03:09:05 瀏覽:99
七夕選男友 發布:2025-08-26 03:01:05 瀏覽:417
艾灸煙霧對綠植有傷害嗎 發布:2025-08-26 03:00:30 瀏覽:895
四級季茶花 發布:2025-08-26 02:58:59 瀏覽:789
茶花的書名 發布:2025-08-26 02:49:01 瀏覽:780
中型荷花品種 發布:2025-08-26 02:44:49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