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撒播法
㈠ 花卉播種常用哪幾種方法
(1)撒播法 常用於較細小的種子,如翠菊、金魚草、瓜葉菊、蒲包花等。播種前,先將土壤整細壓平,澆透水後1~2小時,再將種子均勻撒在畦地或花盆中,播後覆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播種極細小的種子,如蒲包花、四季櫻草、大岩桐、杜鵑花等,為了防止撒播不勻,可將種子拌少量細土後撒播,播後用木板輕輕鎮壓,不用覆蓋。畦播的,春季最好蓋上塑料薄膜或葦簾,以保持苗床濕潤。盆播的蓋玻璃和報紙保濕、保溫,必要時浸盆泅水,盡量不直接從上面澆水。待幼苗出土後,逐漸撤去覆蓋物。這種方法,稱為小粒種子播種法。
(2)條播法 將苗床或盆土間隔一定距離開出淺溝,將種子播入溝中壓平,其他管理與撒播相同。條播多用於不宜移植的直根性花卉或露地秋播花卉,如虞美人、牽牛花、花菱草、鳳仙花、蔦蘿、麥稈菊等。
(3)點播法 大粒種子可一粒粒點播,以節約種子,如紫茉莉、旱金蓮、香豌豆等,覆土厚度相當於種子直徑的3倍左右。
此外,機械化生產常用穴盤播種,播種時一穴一粒,成苗時一室一株。可分種子處理,苗盤選擇、裝盤及播種4道工序。
不論採用哪種播種方法,播後均應保持適當濕度、溫度和新鮮空氣。種子發芽後,應適當減少澆水量,逐漸增加光照,過密的應及時間苗,保持通氣透光。當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分植,耐移植的花可移1~2次,如翠菊、鳳仙花、一串紅等,然後定植在花盆或花壇等地。有些花卉不耐移植,如虞美人、香豌豆等最好採用直播法或營養缽育苗。
㈡ 花卉的播種繁殖有哪些方法
露地花卉播種繁殖:多數露地花卉均先在露地苗床或室內淺盆中播種育苗,經分苗培養後版再定植,此法便於幼苗權期間的養護管理。一般的露地播種方法如下:第一步:播種床應選富含腐殖質、輕松而肥沃的沙質壤土,在日光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的地方。
第二步:整地及施肥:播種床的土壤應翻耕30厘米深,細碎土塊、清除雜物後,上層覆蓋約12厘米厚的土壤,最好用1.5厘米孔徑的土篩篩過,同時施以腐熟而細碎的堆肥或廄肥做基肥,再將床面耙平耙細。播種時,最好施些過磷酸鈣,促進根系強大、幼苗健壯。其他種類的磷肥,效果不如過磷酸鈣。對生命周期短的花卉施過磷酸鈣效果更好。此外還可施以氮肥或細碎的糞干,但應於播種前一個月施入床內。播種床整平後應進行鎮壓,然後整平床面。
第三步:覆土深度取決於種子的大小,通常大粒種子覆土深度為種子厚度的三倍左右;小粒種子以不見種子為度,最好用0.3厘米孔徑的篩子篩過。
第四步:覆土完畢後,在床面均勻地覆蓋一層稻草,然後用細孔噴壺充分噴水。乾旱季節,可在播種前充分灌水,待水分滲入土中再播種覆土,這樣可以較長時間保持濕潤狀態。雨季應有防雨設施。種子發芽出土時,應撤去覆蓋物,以防幼苗徒長。
㈢ 花卉播種常用哪幾種方法
播種一般分為露地播種和溫室播種兩種。其方法有撤播、條播和點播。
(1)撒播法常用於較細小的種子,如翠菊、金魚草、瓜葉菊、蒲包花等。播種前,先將土壤整細壓平,澆透水後1~2小時,再將種子均勻撒在畦地或花盆中,播後覆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播種極細小的種子,如蒲包花、四季櫻草、大岩桐、杜鵑花等時,為了防止撒播不勻,可將種子拌少量細土後撒播,播後用木板輕輕鎮壓,不用覆土。畦播的,春季最好蓋上塑料薄膜或葦簾,以保持床土濕潤。盆播的,蓋上玻璃和報紙保濕、保溫,必要時浸盆洇水,盡量不直接從上面澆水。待幼苗出土後,逐漸撤去覆蓋物。
(2)條播法將畦地或盆土間隔一定距離開出淺溝,將種子播入溝中壓平,其他管理與撤播相同。條播多用於不宜移植的直根性花卉或露地秋播花卉,如虞美人、牽牛花、花菱草、鳳仙花、蔦蘿、麥稈菊等。
(3)點播法大粒種子可一粒粒點播,以節約種子,如紫茉莉、旱金蓮、香豌豆等,覆土厚度相當於種子直徑的3倍左右。
不論採用哪種播種方法,播後均應保持適當濕度、溫度和新鮮空氣。種子發芽後,應適當減少澆水量,逐漸增加光照,過密的應及時間苗,保持通氣透光。當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分植,耐移植的花可再移1~2次,如翠菊、風仙花、一串紅等,然後定植在花盆或花壇等地。有些花卉不耐移植,如虞美人、香豌豆等,最好採用直播法或營養缽育苗。
㈣ 一、二年生花卉的播種方法是怎樣的
根據種子的大小,苗床播種可以採取撒播法、條播法和點播法等。
一般每克種子在萬粒以上的,可以不覆土或覆薄土,萬粒以下的根據種子大小確定覆土厚度,通常為種子直徑的1.5~2倍。
㈤ 露地花卉有哪些播種方法
春季和秋季是露地花卉中的兩個播種期。一年生花卉耐寒力弱,通常在春季晚霜過後播回種。二年生答花卉中的播種期一般在炎夏過後秋涼時進行,約在9月~10月上旬之間。
播種地要選地勢高、乾燥、平坦、背風、向陽的地方,播種前應將播種床整平,除掉一些雜質,如雜草、枯枝落葉和磚頭瓦等,若土壤太松,可鎮壓一次再整平床面。爾後按一定播種方式進行播種。
㈥ 花卉播種繁殖的方法是什麼
為了促進種子迅速萌發,可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常用的有下述幾種方法:
第一,容易發芽的種子,可在播種前用冷水或溫水浸種,水溫控制在40℃以下,使種皮變軟或種子吸水膨脹後播種。
第二,對種皮堅硬的種子,可採用刻傷種皮、葯劑處理或超聲波處理等方法。像美人蕉等的種子可用鋼銼或刀刻傷外種皮,使水分直接與子葉接觸。由於子葉等吸水膨脹,堅硬的外種皮便可破裂,很快發芽。
第三,對要求在低溫和濕潤條件下完成休眠的種子,常採用冷凍和低溫層積(即沙藏)的方法處理。沙藏種子的具體作法:入冬前將河沙用水拌濕,再將需處理的種子均勻地拌在潮濕的河沙中,或一層河沙、一層種子用花盆或其他容器裝好放在冷室內,次年春季天暖後取出播種。
第四,播種期。室內盆栽花卉通常在春季播種。但一些冬春季開花的種類,如瓜葉菊、荷包花、仙客來、香雪蘭、秋海棠等,常在夏末秋初播種。生長期短的,也可秋末冬初播種。播種期可根據用花的時間推算出來,如矮生雜種瓜葉菊的生育期大約120~150天,若元旦至春節用花,則可在8月中下旬播種,若五一用花,則在12月初播種。
第五,播種、移苗和盆栽。室內花卉一般用高10厘米、直徑30厘米的「淺子」盆。用泥炭土3份加沙1份配成播種用土,盆中裝上8分滿,刮平壓實並浸水濕透待用。
細小的種子,如秋海棠類、荷包花、大岩桐等,要細心均勻地撒在已濕透的盆土表面。播撒均勻,小粒種子一般不覆土,若蓋土也只能是極薄的一層,以看不到種子為度。覆土要把土放入細篩中,用手輕拍篩子邊沿,細土即可均勻在盆土表面蓋上薄薄的一層。播種後,盆口蓋上一層玻璃,以保持水分,防止土面乾燥。若發現盆土變干,不可從上面澆水或噴水,只能浸入水中,使水從盆孔滲入土中。
種子萌發後,逐步將盆上蓋的玻璃去掉,並逐漸增加陽光的照曬。
較大粒的種子盆播覆土深度約為種子直徑的2~3倍,不用覆蓋玻璃片,當盆土乾燥時澆水。
小粒種子出苗後,通常在兩片子葉完全展開或有一片真葉時進行。分苗時先將播種盆的土用水浸透,用竹簽或鑷子尖將小苗連帶根部的少量盆土輕輕移至預備好的盆中。並應按一定距離栽苗,間距2~3厘米。分苗早恢復快,越晚恢復越慢。分苗用的盆土應加有機肥。移苗後2~3天,小苗可恢復生長。以後每2~3天施一次稀薄液肥,和澆水同時施用。待其新生葉片能接到一起時,改用最小的盆(牛眼盆)栽植。盆栽用土需加施基肥。以後每當葉子長至盆沿時,就應換入大一號的盆,直至定植。
㈦ 簡述常規花卉播種怎樣操作
此處的播種繁殖指的是植物學意義上的種子,常規的播種操作有以下基本步驟:
1.整地;施入基肥 、深翻、粑磨平。
2.做畦;寬110-120公分,視情況自行而定。
3. 苗床消毒:氯化苦、代森錳鋅、水蒸氣。注意消毒過後一定要讓土壤中殘留的化學葯劑揮發完才可以使用,否則殘留在土壤中的葯劑會對種子的萌發以及以後的生長造成影響。
4. 澆底水:必須澆透,因為出苗前不再澆了。可分為兩到三次來澆水。
5. 播種:撒播、條播、點播。看你播種的種子的大小而定,點播適合種子量少的情況下使用;條播使用品種比較多的時候採用;撒播適合種子比較小的花卉品種。
6. 覆土:厚度為種子大小的3——4倍。
7.覆蓋地膜,不能貼地,應騰空,不可以直接蓋在地面。
㈧ 花卉播種繁殖方法有哪些運用
露地一二年生花卉和室內盆栽花卉,如君子蘭、文竹、仙客來等,一般採用播種繁殖。要選用優良母株上健壯新鮮的種子。有些種子由於種皮較硬,吸水困難,為了便於發芽常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如美人蕉、荷花等花卉中的種子需要將種殼剝去或刻傷;仙客來、香豌豆、紫藤等種子,播種前用溫水(40~60℃)或冷水將其浸泡1~2天,可促進發芽。為了防止病蟲害傳播,種子要用0.1%升汞、03%硫酸銅或1%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3~5分鍾進行消毒,然後再用清水沖洗干凈後播種。一般露地春播需在晚霜過後,秋播可在9月初。家庭養花播種量少,可在室內用播種盆提前播種育苗,待花苗長到一定大小後,再移栽到室外或花盆裡。
播種一般選用淺盆或口徑較大的泥盆,盆太小土壤易干。播種用土最好疏鬆,排水透氣性好。盆底墊一些碎石、沙礫後,再放培養土,最上層用洗凈的河沙鋪一層作播種層,播種後覆蓋細沙,沙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瓜葉菊、大岩桐、蒲包花、四季櫻草和秋海棠等極細小種子可摻上河沙土撒播,播後不需覆土。播種後不可直接澆水,最好採用浸盆法澆水,以免沖走種子。土壤浸濕後,盆上蓋一塊玻璃,玻璃上蓋些報紙遮光,以保持盆內溫度和濕度,每天翻轉玻璃一次,使盆內通氣和除去玻璃上的水珠。播種盆應置於陽光直射處,保持15~25℃室溫,以利於發芽。溫度如果過低,出苗則慢,而且容易爛種子。溫度過高,苗易徒長。出苗後應及時除去玻璃和報紙,並逐漸移至陽光充足處。視盆土干濕情況,及時噴水,待幼苗長出2~4片真葉時,進行移栽。以後,隨著幼苗的生長再移栽露地或上盆。
㈨ 露天花卉有哪幾種播種方式
花卉中的播種方式,大致有撒播、條播和點播三種。
1撒播:將種子均勻地撒落在土面上即為撒播。多適用於大量播種的細粒花卉種子。此法播種量大,出苗率高。缺點是:幼苗擁擠,日光照射不足,空氣流通不良,易造成徒長現象,病蟲害也容易發生和蔓延。
2條播:將種子成條播種的方法即為條播。此法適用於品種多數量少的情況。管理方便、日光充足、空氣流通、幼苗生長健壯是條播的優點。
3點播:按一定的行距和株距進行開穴播種即為點播。一般每穴播2~4粒種子,發芽後只留生長強健的那一株,其餘各株可移植他處或拔除。此法幼苗生長最為健壯,但出苗量最少。
然後依種子大小、土壤狀況、氣候條件以及播種後管理情況選擇播種深度,也就是覆土厚度。就一般標准來說,覆土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3倍,大粒種子宜厚,細小種子宜薄。
在土質方面,沙質土其質地輕松而保水力弱,播種宜深;粘質土其質地緊密而保水力強,播種宜淺,如播種過深則幼苗不易出土。在乾旱季節播種宜深,在濕潤多雨季節播種宜淺。播種覆土後,凡上面覆蓋蘆簾或稻草的宜淺播,否則宜深播。
將種子播種覆土後,應用平板一類的工具對土面稍加壓實,以使土壤與種子密接。壓實後覆蓋一層稻草,這樣既可保持土壤濕潤,又可防止雜草生長。最後以細孔噴壺澆水。土壤濕潤時不可立即澆水,但經過浸水的種子應立即澆水。在乾旱季節亦可在播種前充分澆水,待水分充分滲入土中以後,再播種覆土。這樣既可延長土壤保持濕潤的時間,又可避免因多次澆水導致土面板結。
㈩ 花卉種子怎麼播種
花卉種子按照種子本體的大小可以大體分為大粒、中粒、小粒和微粒種子4類,大粒種子一般指可以用手指輕松拈起的,中粒多指至少大於小米粒的類型,這些一般採用穴播,即確定株行距以後開穴播種。小粒種子多採用條播或撒播,即開淺溝或翻土後大體整平播種後再以精細整地達到覆蓋效果,微粒種子則採用撒播,比小粒更精細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土壤干濕度,大體土壤含水量在60%,覆土厚度是種子直徑的2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