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榕江花卉

榕江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2-01 10:46:17

Ⅰ 侗族有什麼樣的習俗呢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男子裝束,近城鎮者與漢族無異,唯邊遠山區略有差別,穿右衽無領短衣,著管褲,圍大頭帕。有的頭留頂發。婦女裝束各地互有差別,有著管褲、衣鑲托肩、釘銀珠大扣、結辮盤頭者;有衣長齊膝、襟邊袖口褲腳有滾邊或花邊、挽盤發者;有著大襟衣、大褲管、柬腰帶、包頭帕、挽頭髻者;有著對襟衣、襯胸布、圍褶裙、系圍腰、著腳套或裹綁腿、髻插銀椎者;有寬袖大襟、衣滾綉有龍鳳花卉、長裙過膝,梳盤發者;也有著漢裝者。 一般都喜歡戴銀飾。

侗族人民的飲食以大米為主要食物,平壩地區以粳米為主,山區則多食糯米。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魚」、「醅肉」,貯藏十數年不壞。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種好客習慣。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區最富有特色。村頭寨尾多蓄有古樹,溪流上橫跨「風雨橋」,寨中魚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樓聳立其間。住「干欄」房,樓上住人,樓下關養牲畜和堆置雜物。

「月也」,是這一村群眾到另一村作客,並以吹蘆笙或唱歌、唱戲為樂的社交活動。農閑鬥牛,是集體娛樂之一。屆時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歡聲四起,鑼鼓喧天,鐵炮震動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經本寨,則阻之於寨邊,以歌對答,謂之「塞寨門」。「行歌坐月」又稱「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談情說愛的通稱。北部侗族地區稱為「玩山」,青年男女在勞動之餘,三五成群,相約在山坡上對唱情歌。南部侗族地區稱「走寨」,或稱「走姑娘」,晚上姑娘們結伴在屋裡作針線活,客寨男青年攜帶樂器前來伴奏對唱,互相傾訴愛情,深情時男女互相「換記」(送禮物)定情,約為夫妻。三江縣富祿等地侗族群眾常於夏歷3月3日或2月2日匯集於廣坪上,用一特製火包沖一鐵環騰空而起,降落時,讓大家搶奪,獲得者受重獎,叫做「搶花炮」。

侗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姑舅表婚較為流行,姨表兄妹和輩分不同的不能通婚。女子婚後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習俗。解放前,侗族的社會基本單位是封建家長制的父系小家庭。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低於男子,婦女禁觸銅鼓;男人或長輩在樓下,不準上樓。侗族姑娘在婚後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積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男子繼承家業,無繼承人的可招贅養子。

喪葬一般同漢族,行土葬。個別地區還有停葬習俗,人死入殯後將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與死者同年同輩的都死亡以後,才一同擇日安葬。

Ⅱ 彩鳳花卉出自什麼省會

彩鳳是在汕頭發現。葉芽中透先明藝,至成苗時,葉子會漸變成綠色,有些會專帶著些許屬黃縞藝。
汕頭屬於廣東省轄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鄰揭陽,東南瀕臨南海。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

Ⅲ 小時候用那個磨水紋的圖案能去掉嗎

是那種圖案,是創痛圖案嗎,印到什麼上面了?
如果是用Photoshop的話可以用圖章S工具。。但具體還是要看你的圖片是怎麼樣的

Ⅳ 侗族的風俗

侗族,有人口2514014人, 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 三省(區)毗鄰的黔東南、玉 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 江等縣。

侗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 植水稻為主,特產糯谷,以香 禾糯最享盛名。少數人從事林 業,池塘稻田中養魚的也很普 遍。

侗族的名稱,最早以「仡 伶」,見於宋代文獻。明、清 兩代曾出現「峒蠻」、「峒苗」、「峒人」、「洞家」 等他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侗族。民間多稱「侗家」。

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侗水語支。 原無民族文字,2 0 世紀5 0 年代創制了侗文。現在大 部分通用漢文。

侗族地區一向被譽為「詩的家鄉,歌的海洋」。侗 族詩歌韻律嚴謹,題材多樣,尤以多聲部無伴奏的侗族 大歌為傳統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學和音樂方面都有 極珍貴的價值。

侗族擅長建築。結構精巧、形式多樣的侗寨鼓樓、 風雨橋等建築藝術具有代表性。侗錦、侗布、挑花、刺 綉以及銀飾工藝品等,都充分表現了侗族多彩多姿的傳 統文化特色。

侗族--民居

侗族住在貴州、湖南、廣西三省區毗連地帶,其中大半在貴州。由於住地環境及語言習慣的差異,貴州侗族分為"北侗"、"南侗"兩個部分。兩地民居各有特色。北侗地區的民居與當地漢族的民居極為相似,一般都是一樓一底、四榀三間的木結構樓房。屋面覆蓋小青瓦,四周安裝木板壁,或者壘砌土坯牆。有些侗族民居在正房前二樓下,橫腰加建一披檐,此作增加檐下使用空間,形成寬敞前廊,便於小憩納涼。



南侗地區的民居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其地僻處苗嶺南麓,溪流遍地,溝壑縱橫,流水淙淙。當地侗胞,依山傍水,修建房屋。由於深受山區地形和潮濕氣候的影響,幾乎都建干闌式吊腳樓。樓下作豬牛圈,樓上作起居室。南侗地區盛產杉木,民居建築體積較大,房屋高度很不一般。在竹木掩映的侗寨中,面闊五間.高三四層的龐然大物比比皆是。如果有高大寬敞的樓房,房東特別賢惠,又有能歌善舞、聰明過人的"姑娘頭",便自然而然地成為青年男女談情說愛、「行歌坐月」的理想場所,侗胞稱其為"月堂"。夜幕降臨,侗族後生手接「果吉」(一種樂器,形似牛腿,叫"牛腿琴"),來到"月堂",與在堂內紡紗、綉花的侗姑對唱情歌。姑娘邊紡(綉)邊唱,後生自拉自唱,氣氛歡快。�

不少侗族民居以杉木為柱,杉板為壁,杉皮為「瓦「,盡是杉樹家族,全然杉的世界,極富民族特色.有些侗族民居巧妙建在水上,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這種民居,樓上住人,樓下養魚,人歡魚躍,相映成趣。何時想要吃魚,只需揭開樓板,伸手可得。�

南侗地區民居建築一大特點是層層出挑,上大而下小,占天不佔地。每層樓上都有挑廊。廊上安裝欄桿或欄板。如用欄板,還特意鑿一圓形孔洞,供家犬伸頭眺望。由於層層出挑,檐水拋得很遠,有利保護牆腳,且可利用層層檐口,晾曬衣服和穀物。�

除利用檐下晾曬穀物外,侗族同胞還在住房附近利用杉桿搭建梯形禾晾,利用杉木修建吊腳糧倉。糧倉也多修建在水上,有利於防火,防盜、防鼠、防潮。

侗寨建房有一規矩,即圍繞鼓樓修建,猶如蜘蛛網,形成放射狀.鼓樓是侗寨特有的一種民俗建築物,它是團結的象徵,侗寨的標志,在侗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其附近還配套侗戲樓、風雨樓、鼓樓坪,構成社會、文化活動的中心,儼然侗寨的心臟。每逢大事,寨中人皆聚此商議,或是逢年過節,村民身著盛裝,在此吹笙踩堂,對歌唱戲,通宵達旦,熱鬧非凡。許多侗寨,為適應村民攔路迎賓送客、對歌交朋結友的特殊需要,在村頭寨尾修建木質寨門。寨門造型多種多樣,或似牌樓、涼亭,或似長廊、花橋,將風光如畫的侗族村寨裝點得更加美麗。這種別具一格的公共建築物,雖然不是民居,卻是以民居為主要載體的侗寨所不可缺少的

侗族--服飾

侗族的服飾,以居住的地域劃分,可大致分南北兩種類型,各具特色。北部地區由於水陸交通較為便利,生產水平較高,文化較發達。因此,男子服飾的演變與漢族服飾基本相似。唯婦女的服飾除縣城外,仍保持著傳統的特色。以錦屏縣平秋侗族服飾為例:平秋地區婦女服飾的盛裝,其穿著的布料從種植棉花,紡紗織布,種靛印染、縫紉織綉都是婦女一手操作,展示了她們的勤勞與智慧。外衣大多為青色,右衽圓領,鈄襟開扣,托肩彩色滾邊,衣長至大腿中部、衣腳有紅色內套露出。衣袖平手膀,袖口鑲花邊。腰系彩色腰帶的背後有兩條帶幛,隨著人物走動而翩翩起舞。內衣為白色或月蘭色,袖長超過外衣袖口露在手碗上。下身穿青色褲子,腳踏翹鼻綉花布鞋。

頭飾和銀飾是平秋婦女最講究的裝飾品。她們擅留長發,用紅頭繩扎發盤在頭上再包黑紗帕,腦後別上銀簪、銀梳,頭戴銀盤花、銀頭冠,耳吊金銀環;領口兩組銀扣對應排列,外加鈄襟扣兩組;頸戴五隻大小不同項圈;胸佩五根銀鏈和一把銀鎖用以鎮魔壓邪;手腕戴上銀花鐲,四方鐲等。銀飾品中有雕龍畫鳳,鳥蟲花草等圖案,均為當地匠人所製造。此裝古樸繁雜,銀光閃閃,叮當作響。

南部侗族地區的服飾則迥然不同。由於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因而至今仍保持著較為古老的裙裝。南侗善綉,服飾極為精美,女子穿無領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鑲有精細的馬尾綉片。圖案以龍鳳為主,間以水雲紋、花草紋,下著百褶裙,腳蹬翹頭花鞋。髻上飾環簪、銀釵、頭戴盤龍舞鳳的銀冠,並佩戴多層銀項圈和耳墜、手鐲、腰系腰帶,銀腰萎,青布包頭,下著寬大長褲,穿草鞋或赤腳。盛裝時穿古老的、百鳥衣、銀朝衣、月亮衣等等。

侗族螺絲衣:黎平茅貢侗族螺絲衣是古老的盛裝,現已不多見。因紋飾捲曲如螺絲,被稱為「螺絲衣」,其刺綉精緻,圖案結構完美。以侗族民間信仰來看,此螺絲紋應當為龍紋。與此衣相配的是花帶簾裙。

侗族銀朝衣:黎平銀朝侗族古老的盛裝,綉飾精美華麗,婚嫁及重大活動時穿用,現今猶存其富麗堂皇的光彩。葉片式簾裙,令人追憶起原始時代人們編草葉為裙的情景。簾裙上綉飾的「滾圓形龍紋」,反映出侗族對龍蛇的崇拜。

榕江縣里仁地區的服飾,挽發鬢於頭頂,發鬢稍大、偏左側,戴較大銀耳環和銀項圈。上衣青色,大襟無領,衣袖寬大,胸前沿開襟邊有效大面積的刺綉花紋。衣袖中部有兩條裝飾帶,上為藍緞,下為織花帶各寬寸許。著中裙、青色,百褶,長及翹下三寸處。系長方圍腰,略比裙長,有綉花圖案。腳裹青布綁腿,穿翹尖綉花鞋。整套服飾古色古香,刺綉花紋工藝精美,可算侗族婦女服飾中的佼佼者。刺綉紋樣多取材於山區的草蟲蝴蝶等,造型生動而富於變化。刺綉工藝為平綉,紋樣四周鑲有一根特製的白絲線,呈浮雕狀。

從江洛香一帶的姑娘夏天的盛裝,頭上挽髻於左側,插木梳。戴銀耳環。一大一小的銀項圈兩只,造型為對稱的螺旋形。戴銀手鐲及銀戒子。上衣開襟敞胸,陰丹藍色布。從衣領,開襟邊至前後衣擺,均滾有一條寬五分的白邊。衣長及大腿中部,兩側開叉,腰兩側均綴銀片,銀片下各吊花帶和三根絲線,長至衣擺處,三根飾線各吊三顆各色亮珠,珠下垂大紅色絲束。上衣貼身,下擺寬大。衣袖緊細,袖口綴花邊。衣內著菱形圍兜,青色,領處有對稱三角形裝飾圖案,把姑娘的臉型襯托得更加秀美。圍兜緊身、下尖,似內衣。穿青色細褶短裙,小腿裹青布綁腿。腳穿花布鞋。

黎平縣三龍地區的姑娘盛裝,頭挽鬢,偏左側,額上圍綵帶銀花,挽結於後。頭上插滿很多鮮花、白鶴細羽或公雞尾羽。戴銀耳環,環上鑲有細圓珠,珠下垂數條細銀鏈。頸戴銀項圈兩三隻。上衣左衽開襟,襟邊鑲花邊。衣袖細小,袖口飾花邊,袖上臂中部有圖案裝飾。系方形圍腰。著青色細褶短裙。小腿裹綁腿。腳穿綉花鞋。上衣、圍腰、裹腿、裙子的布料均為閃光的紫色自織侗布。

黎平縣龍額地區的男子服飾,頭上包藍、青、白三色的花格帕,包法呈圓環狀,上大下小。上衣為大襟,無領,短小緊身,袖小。上衣的顏色,盛裝為紫色閃光的侗布,便裝為淺色或白侗布。系方格腰帶。褲青色或與上衣用料致,褲腳寬大。腳穿膠草鞋或草鞋。

從江縣大榕地區男裝,分盛裝和便裝,盛裝包較大的頭帕,用料為紫色閃光侗布,並將頭帕的一端高高地翹於左側,形如錦雞,帕端有桃花紋樣。上衣對襟、有領、短小緊身,胸前有九顆蠶形布扣,袖小。里穿白內衣。著長便褲,褲腳寬大。衣褲和頭帕為一種布料。腳穿草鞋。便裝不包頭,上衣為白色對襟衣。長褲,青色,褲腳寬大,著草鞋。

侗族文學包括侗語民歌、漢語民歌、神話、傳說、故事、侗戲等民間文學以及晚清歌師文學和當代作家文學。

侗族神話內容豐富,形式古樸。廣泛流傳於侗族民間,在侗族文學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較著名的神話作品有《嘎茫莽道時嘉(遠祖歌)》、《洪水滔天》、《丈良丈美》、《侗族祖先落寨歌》等。這些神話形象地反映了侗族先民對天地開辟、人類起源、萬物生成的認識,部分神話作品講述了侗民族的形成和歷史以及遷徙等。民間傳說中,歌頌農民起義領袖的吳勉的傳說膾炙人口,婦孺皆知。由於流傳時間的久遠,這一傳說已和原歷史人物的原型相脫離,情節神奇化並和侗族地方風物緊緊聯系起來。此類傳說還有《姜映芳》、《姜梓林》、《李元華》、《陸大漢》、《抗劉官》等。民間故事題材廣泛,構成侗族民間文學的主要分。反映婦女命運的「侗家三梅」:《娘梅》、《劉梅》和《述梅》,機智人物故事《卜寬》、《陸本松》、《天神哥》等以及眾多的動物故事,表現了侗族人民熱愛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感情。

侗語民歌分「嘎」、「耶」、「款」三大類,也有人主張分「大歌」、「小歌」、「敘事歌」、「禮俗歌」四類。「嘎」為侗語音譯,即「歌」,獨唱或二人二聲部合唱。「耶」為侗語音譯,即「耶歌」。歌隊集體合唱。「款」為侗語音譯,即「款詞」,只誦不歌。

「嘎」包括用樂器伴奏的琵琶歌、笛子歌、牛腿琴歌、木葉歌和無伴奏的玩山歌、河邊歌、去山歌、雙歌、攔路歌、酒歌、賴油歌、走寨歌、細聲歌、祝福歌、兒歌等,多屬抒情歌。「耶」可分「耶」和「大歌」兩種。

「款」包括「法律款詞」、「禮儀款詞」、「神話款詞」、「歷史款詞」、「祝禱款詞」等內容,多在村寨與村寨之間集體訪問作客時誦念,常用駢偶體韻文。其他不歌而誦的韻文如吉利詞、疊詞、白話等,也可劃歸「款」類。

侗族漢語民歌,侗語南部方言區多用漢歌曲調唱,北部方言區多用侗歌曲調唱。也有一些歌手能用同一侗歌曲調兼唱侗語、漢語兩種歌詞。

有些膾炙人口的敘事長歌和抒情長歌,屬於晚清歌師文學。如貴州黎平歌師陸大用的《要什麼樣的頭人》,廣西三江歌師吳朝堂的《秀銀與吉妹》,龍勝歌師知歌的《獨郎茶妹》等。侗族的作家文學興起較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了迅速發展,成長起一批作家。苗延秀的長詩《大苗山交響曲》、《元宵夜曲》,短篇小說集《南下歸來》在侗族當代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此外,新成長起來的作家還有滕樹嵩、張作為、劉榮敏、譚覃、袁仁琮、黃鍾警等。

侗族--飲食

侗族是分布於貴州、湖南、廣西三省毗鄰地區的南方少數民族,其中以貴州省人口最多,古代文獻中稱「駱越」、「僚」、「侗蠻」。他們主要從事山壩農業,兼營林業和漁獵,手工業發達。出產「香禾糯」(有「糯中之王」之稱)、「稻花鯉」、油茶、杉樹,善於編織侗錦,「鼓樓」和「風雨橋」是其特有的精湛建築藝術,是侗寨的標志性建築。

侗族的飲食文化自成一體,大致可用「雜」(膳食結構)、「酸」(口味嗜好)、「歡」(筵宴氛圍)三個字來概括。在其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中包含了許多神奇的內容。

Ⅳ 榕江縣喬亥村菜葛農民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榕江縣喬亥村菜葛農民專業合作社是2011-09-16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平永鎮喬亥村。

榕江縣喬亥村菜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5226325806900436,企業法人潘吉元,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榕江縣喬亥村菜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應當許可(審批)的,經審批機關批准後憑許可(審批)文件經營;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無需許可(審批)的,市場主體自主選擇經營。(葛根種植、生產、銷售、技術培訓;葛根加工、葛根茶、葛根片系列產品;農葯、化肥、竹凳子、百貨、日雜用品銷售;綠化苗木、花卉苗育苗及銷售;各種果蔬產品生產、銷售;獼猴桃、油茶苗育苗、銷售。)。

榕江縣喬亥村菜葛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榕江縣喬亥村菜葛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Ⅵ 榕江縣春輝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榕江縣春輝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是2010-03-25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忠誠鎮大壩。

榕江縣春輝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522632MA6EG14B6E,企業法人俞先碧,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榕江縣春輝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蔬菜、花卉種植;家禽養殖。

榕江縣春輝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榕江縣春輝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侗族的風俗習慣

黎平侗族的居住環境大多數依山傍水,村寨都建於溪河旁,田壩中或山腳下,寨中鼓樓聳峙,村邊古樹濃蔭,花橋橫跨流水,風景十分優美。酒在侗族飲食中佔有重要位置,常用來消除疲勞,各種節日喜慶、親友交往,總以酒為禮,以酒為樂,家家都會自釀自烤米酒。 侗族的服飾以自仿自織的青布為主,夏秋配以藍色,節日盛裝配以銀飾,與其它民族服飾有很大區別。 黎平的節慶習俗及活動主要有:祭薩、抬官人、對唱大歌、鬥牛、「哆吔」(踩歌堂)、蘆笙賽、唱敬酒歌、演侗戲、吃長桌飯等。 黎平侗族青年戀愛方式主要是「坐月堂」,通過對唱情歌來交流情感,表達愛意。婚戀自由,情投意合即可互訂終身。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一種罕見的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民間合唱音樂,為侗族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主要流行於黎平縣境內和從江、榕江與黎平接壤處。歌聲如蟬鳴鳥叫、溪水奔流,自然和諧。其早在宋代就有記載,上世紀50年代方被音樂界發現。黎平侗族大歌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活動演出,1986年在法國金秋藝術節上唱響巴黎,被譽為"清泉般閃光的音樂"。黎平縣人民政府現正積極將其申報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平·中國侗族鼓樓文化藝術節 每兩年一度的黎平·中國侗族鼓樓文化藝術節是侗族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節慶文化總展示,是侗族地區最盛大的慶典,逢雙年的10月3日在侗都黎平舉行。

千三歡聚節 黎平地捫村原分散到各地的1300戶人家,每年正月11至15日都匯聚地捫,前來祭祀心中無所不能的女神--「薩」(始祖母),故稱「千三歡聚節」、亦稱「祭祖節」。節日期間安排有唱大歌、演侗戲、鬥牛、踩歌堂等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

長桌飯 是侗族最盛情的待客宴席。當客較多或聚餐時,為促進交流、增添氣氛,便在自家的長廊里擺上長桌飯,放上侗家美食,賓主一席而餐,席間敬酒歌此起彼伏,情濃四溢,其樂融融。

婚俗 侗族婚戀自由,婚禮則因地區不同而各異,但攔親對歌必不可少。娶親當日,女方舅家表哥表弟在女方家門外路口拉上一條插有草標的繩子進行阻攔,與男方娶親隊對歌,不管誰勝誰負,新娘新郎均會備禮贈送。這是打破「姑表親、心連心」舊俗後表示對新娘外嫁的一種婉惜與尊重。圖為娶親隊擔送禮品。

抬官人 「抬官人」意為抬著對侗鄉有突出貢獻的名人、官員,是在節慶活動中把活動掀到狂歡高潮的一項插曲。此項活動已有300多年歷史。活動形式奇特,通過化妝表演,誇張地再現了過去的社會現象和傳說,具有濃厚的戲劇色彩。

祭薩 侗語的「薩」即為始祖母之意,「薩」是侗族人心中無所不能的神,侗鄉各村寨都設有「薩堂」(祭壇),逢年過節,侗家人都要開展各種活動來祭奠她,以保佑村寨平安。

寨老議事 侗族村寨過去為加強聯防、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管理內務而結款,用「款約」來維持社會秩序。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民族團結平等政策,結款現象不存,但今侗族民間事務特別是寨內公益性事務仍由寨老召集各房族族長商議而定。

攔路歌 客人在進入侗寨時,寨中女孩在寨門前將障礙物把路攔起,擺上侗家米酒,唱起攔路歌。客人若唱起「開路歌」,主人便將礙物逐一拆去,若不能對歌則需喝酒方得進寨。

踩歌堂 踩歌堂是侗族在節慶活動結束前的一種集體歌舞,賓主手牽手圍成圈,伴著節奏明快的歌聲旋轉跳動,歌曲一人領唱眾人跟,侗家人稱這種歌曲為「耶」,它象徵著侗家人的團結友愛,被稱為「東方圓舞曲」。

Ⅷ 少數名族的傳說和習俗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歷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歷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歷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歷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歷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歷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歷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歷二月
漁潭會 農歷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歷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歷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歷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歷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歷十二月
潑火節 農歷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桿節 農歷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歷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歷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歷六、七月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歷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歷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歷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獲節 農歷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歷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歷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歷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桿節 農歷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歷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歷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歷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歷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歷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歷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歷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節 農歷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歷正月初一

熱點內容
櫻花折星星 發布:2025-08-22 11:08:37 瀏覽:893
合肥插花學校 發布:2025-08-22 11:07:06 瀏覽:309
用艾草插花 發布:2025-08-22 11:06:13 瀏覽:157
泰康情人節 發布:2025-08-22 10:58:48 瀏覽:442
插花腳停球GIF 發布:2025-08-22 10:52:06 瀏覽:583
解花語老九門 發布:2025-08-22 10:51:14 瀏覽:783
荷花緣起圖 發布:2025-08-22 10:50:20 瀏覽:107
宋代詩插花 發布:2025-08-22 10:49:47 瀏覽:733
南瓜玫瑰饅頭 發布:2025-08-22 10:12:48 瀏覽:469
逸紅顏ex玫瑰精華油 發布:2025-08-22 10:05:50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