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沃花卉
⑴ 小米裡面煮什麼蔬菜最營養價值
煲湯補人 簡單
原料:
冬筍、白菜、豬肉
把它們分別切成絲,肉絲用水澱粉和料酒抓勻;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肉絲的水水這么紅。
湯鍋里放冷水,開火煮;
同時炒鍋里放油,可以多一點,油溫不用高,先把冬筍絲煸透後,把冬筍絲投進正在煮的湯鍋里;
炒鍋里再加適量油,燒熱後煸炒肉絲,待肉絲變白色後,把肉絲也放進湯鍋里;
鍋里如果有餘油就直接把白菜絲稍微翻炒幾下,好了,等湯鍋里水煮開後,把白菜絲也放進去;
中小火燉著,加點鹽調味,等白菜絲快透明了就可以關火端鍋了。
椰肉竹絲雞煲湯
買一個青椰和一隻竹絲雞
先把青椰打個洞 把椰汁倒出來用碗裝好
把椰殼打開 把椰肉剃出來切成條狀
然後把竹絲雞切塊 用沸水過一道水 把水倒掉
加入椰肉和椰汁然後加清水蓋過 材料 用大火煲 待水沸開後 關小火
用溫火煲兩小時
雞丁米湯
【原料】
原料:雞一隻(約1250克)、土豆250克,胡蘿卜150克,蔥頭125克,大米150克,新鮮豌豆100克。調料:精鹽適量,味精、胡椒粉各少許
【製作過程】
將雞除毛、內臟洗凈去頭腳用冷水煮沸,除去浮沫再煮至熟透時,撈出冷卻後剔去骨,肉切小丁(約500克);肉切小丁,土豆,胡蘿卜,蔥頭洗凈切丁大米,豌豆洗凈控干備用. 將雞湯過籮,放入雞丁,土豆,胡蘿卜,大米,蔥頭用文火熬至粥狀,放入豌豆,加入精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口味微沸即可食用.
滋潤鴨湯
主料:老鴨1隻、瘦豬肉1斤、蓋菜1斤、鴨腎干8兩;
輔料:蜜棗2個、陳皮1/3個、生薑5片;
調料:鹽、胡椒粉;
做法:
1、 將老鴨和瘦豬肉切成大塊,每塊約1兩重,然後放入開水中加入生薑片滾3分鍾左右,去除腥味;
2、 鴨腎干用涼開水浸1小時後擦凈,陳皮用涼開水浸1小時後去除底囊,蓋菜洗凈切段;
3、 將焯水後的老鴨及瘦肉、鴨腎、蜜棗、陳皮放入沙鍋內加入涼開水(沒過頂部約10厘米),猛火將水燒開後轉中火煲2小時,再加入蓋菜煲1小時,加鹽調味即成全家喜愛的滋潤鴨湯,也可加胡椒粉增加其香味。
特點:濃香,清潤。
廣東雞湯
材料:小雞崽一隻、生梨兩只,紅棗若干,生薑若干,香菇若干、玉米
雞洗凈,材料切塊。將部分材料塞入雞中,加冷水,(最好一次加足不要後來添水)
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加入其他剩餘材料,鹽(一次加足)小火慢熬至少2個小時。
排骨蓮藕湯
把排骨放在開水裡滾一滾,馬上撈起,以去除排骨的血腥味;
把被開水滾過的排骨放在鍋里稍微炒一炒,這樣做可以使煲出的湯的味道比較鮮甜。
再把蓮藕切塊,放在開水裡滾一滾,以去除蓮藕的土腥味。
把處理好的蓮藕、排骨一塊放在鍋里放水煲。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學傑推薦適宜搭配的食物
五穀加紅棗,勝似靈草; 精糧合口味,粗糧潤胃; 豆腐配海帶,常吃除害;
白菜蘿卜湯,益壽保康; 心虛氣不足,桂圓米煮; 口渴心煩躁,粥加獼猴桃。
吃飯,重視食物搭配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食物的營養高低越來越受重視,但大部分人關心的往往是某種單一的食物有什麼營養,比如「豆角有補腎的作用」、「多吃苦瓜能降血糖」,中華醫學會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魯純靜告訴記者,從現代營養科學觀點看,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會起到營養互補、相輔相成的作用,發揮其對人體保健的最大效果,然而,長期以來這一點都被大家忽視了。
現代營養學:講究營養素的互補
「我們常吃的『西紅柿炒雞蛋』其實就是食物搭配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對記者說,「因為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比如b族維生素、尼克酸、卵磷脂等,但惟獨缺少維生素c,西紅柿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正好彌補了它的缺陷,所以二者放在一起吃能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這也正是現代營養學講究食物搭配的重點所在。」
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王宜說,比如我們提倡大家要吃雜糧,也是從營養互補的角度來考慮的,最典型的就是豆類。豆類是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但不同種類的豆子氨基酸含量有高有低,所以平時最好別只吃一種,混吃更能提高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率和生物價值。
由於不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而導致搭配錯誤的例子也不少,魯純靜指出,有些食物搭配只從口味考慮,很可能會造成對健康的損害。比如人們常吃的茶葉蛋:茶葉中除生物鹼外,還有酸性物質,這些化合物與雞蛋中的鐵元素結合,對胃有刺激作用,不利於消化吸收。而吃「大豐收」這道菜時最好別加黃瓜,這一點是王宜特別強調的,因為黃瓜中含有一種酶,會破壞人體對其他蔬菜中維生素c的吸收。「可惜,現在餐館中的『大豐收』幾乎沒有不加黃瓜的,」王宜對這種因食物搭配不當而造成的營養損失,感到尤其惋惜。
傳統醫學:搭配好了加強食療作用
食物搭配的重要性,2000多年前在中醫里就有所論述,北京中醫葯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告訴記者,其主要依據就是食物的「氣」和「味」。他說,中醫認為食物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食物搭配的原則就是寒與熱、辛與甘等達到平衡。
具體來說,張教授指出,中醫在食物搭配上有4種情況,前兩種可以增強食療效果:一是相須相使,即性能基本相同或某一方面性能相似的食物配合,能夠不同程度地增強原有的食療功效。如「當歸生薑羊肉湯」中,溫補氣血的羊肉與補血止痛的當歸和溫中散寒的姜配伍,可增強補虛散寒止痛之功,同時還可以去掉羊肉的腥膻味。二是相畏相殺,即當兩種食物同用時,一種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種食物降低或消除。如大蒜可防治蘑菇、扁豆中毒,橄欖解河豚、魚、蟹引起的輕微中毒。
張教授說,食物搭配中還有兩種情況可能削弱食療效果,因此要盡量避免:一是相惡,即兩種食物同用後,由於相互牽制,使原有的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如吃羊肉、狗肉之類溫補氣血的食物,盡量不要同時吃綠豆、鮮蘿卜、西瓜等,否則會減弱前者的溫補作用。二是相反。即兩種食物同用時,能產生毒性反應或腹瀉等明顯的副作用,比如蜂蜜反生蔥、黃瓜反花生、鵝肉反鴨梨等。
生活中應該怎麼搭配
不管從現代營養學還是中醫傳統理論的角度講,要想了解食物的搭配,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在生活中有沒有簡便的方法,能讓食物搭配得更科學呢?
北京軍區總醫院主任營養師、我國著名營養學家李瑞芬認為,食物搭配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達到膳食和營養平衡,因此,在生活中盡量多吃不同種類的食物,是最基本的搭配原則。比如,我國營養學家建議,人每天除了水以外,還要吃30—35種食物。這個數字看起來多,實際上並不難達到,因為食物中的調料如花椒、大料等都算其中的一種。除了「多」以外,還要注重「遠」和「雜」。「遠」就是一天內所吃食物的種屬越遠越好,比如雞、魚、豬搭配就比雞、鴨、鵝或豬、牛、羊搭配要好;「雜」就是蔬菜、肉、糧食等不同種類的食物都要吃,讓營養素共同發揮作用。
此外,還有幾種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李瑞芬說,一是要注重主食與副食平衡搭配。小米、燕麥、高粱、玉米等雜糧中的礦物質營養豐富,人體不能合成,只能靠從外界攝取,因此不能只吃菜、肉,忽視主食。二是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平衡搭配。酸性食物包括含硫、磷、氯等非金屬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肉、蛋、禽、魚蝦、米面等;鹼性食物主要是含鈣、鉀、鈉、鎂等金屬元素較多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豆類、牛奶、茶葉、菌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會讓人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增加患病的幾率,需要一定的鹼性食物來中和。三是干與稀的平衡。只吃干食會影響腸胃吸收,容易形成便秘;而光吃稀的則容易造成維生素缺乏。李瑞芬認為,飲食中只要掌握了這些食物搭配的大原則,基本上就能保證營養均衡了。
粳米煮粥宜加入茶葉;茶葉水加入到粳米中同煮成粥,具有較豐富的營養和茶香風味,且具有消積化痰、興奮醒神、除煩止渴、清熱止痢的功效。適合於治療食積不消、過食油膩、口乾煩渴、嗜睡不醒、飲酒過量等。
玉蘭花宜與鯽魚或兔肉等搭配食用 : 玉蘭花與鯽魚搭配,具有益肺氣、健脾胃、補虛損的功效。適合於治療食慾不振、消化不良、體瘦乏力、陰虛咳嗽、脾虛水腫等病證。玉蘭花與補氣養陰、清熱涼血的兔肉相配,具有滋陰養氣、清熱涼血的功效。適合於治療陰虛咳嗽、口渴、體弱、吐血、便血等病證。
魚腥草宜與母雞或豬肺等搭配食用 :魚腥草與潤肺補肺的豬肺相配,具有消炎解毒、滋陰潤肺的功效。可作為肺炎、肺膿瘍、肺虛咳嗽、咳血及肺瘺等病患者的輔助食療品。
月季花宜與大蝦或蠶豆等搭配食用 : 月季花與大蝦一起食用,具有活血調經、補腎壯陽、消腫解毒的功效。最適合於治療月經不調、體倦、腰膝酸軟、丹毒、癰疸、血瘀腫毒等病證。月季花與健脾、止血、利尿的蠶豆相配食用,具有健脾利濕、活血調經、消腫解毒的功效。最適合於治療月經不調、跌打損傷、水腫、慢性腎炎等病證。
絲瓜宜與雞蛋或蝦米等搭配食用 : 絲瓜性味甘平,可清暑涼血、解熱毒、潤膚美容。絲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它所含的蛋白質、澱粉、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在瓜類蔬菜中都是較高的。雞蛋可潤肺利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養血息風。二者搭配同食,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養血通乳的功效。適合於治療熱毒、咽痛、目赤、消渴、煩熱等證,常食還能使人肌膚潤澤健美。
蝦米具有補腎壯陽、通乳、托毒的功效,與可止咳平喘、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絲瓜搭配,具有滋肺陰、補腎陽的功效,常吃對人體健康極為有利。適合於輔助治療肺虛咳嗽、體倦、腰膝酸軟等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