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岩石花卉有

岩石花卉有

發布時間: 2022-01-24 07:23:05

Ⅰ 長在石頭上的植物有哪些

1、獨蒜蘭

獨蒜蘭可是我國特有的花卉,還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野外,獨蒜蘭多生長在苔蘚覆蓋的岩石上,如果是人工栽培的話,可以用水苔或疏鬆的腐殖土養殖,能開出淡紫色的美麗小花。

Ⅱ 岩生花卉能否在熱帶園林中廣泛運用

岩生花卉能在熱帶園林中廣泛運用
岩生花卉有四墨西哥氣候型 又稱熱帶高原氣候型,
見於熱帶及亞熱帶高山地區。我國雲南省也屬於這種類型。
其原產花卉有:大麗花、一品紅、萬壽菊、雲南山茶、月季等。

熱帶氣候型 原產熱帶的花卉,在溫帶需要溫室內栽培,
一年生草花可以在露地無霜期時栽培:

1.原產亞州、非州及大洋州熱帶著名花卉有:雞冠花、虎尾蘭、彩葉草、變葉木等。

2.原產中美州和南美州熱帶著名花卉有:花燭、長春花、美人蕉、牽牛等。
建造岩石園的目的在於模仿自然山野風光,對於露出地面的岩石進行裝飾而種植各種岩生植物;或仿照自然山石的位置,在地面上堆置成塊的山石,再在石塊間種植岩生花卉。岩生花卉還可以種植在牆園上。所謂牆園是指在石塊堆積起來的牆縫間種植低矮成叢或下垂的岩生花卉進行垂直綠化,從而構成山野間垂直的自然景觀。
常用的岩生花卉有銀蓮花、秋牡丹竹、金絲桃、各種鳶尾、亞麻、月見草耳草、景天、費菜,
(1)高山花卉:指高山喬木分界線以上至雪線一帶的高山地區分布的野生花卉。高海拔植物(2000m以上)中只有少數種類可以引種到山下。在低海拔的岩石園中僅少量應用。
(2)低海拔山區野生花卉:選用當地懸崖峭壁及石縫中生長的,觀賞價值高的野生花卉,易形成地方特色。
(3)多年生花卉:一類是專門為岩石園培育的品種,另一類主要是從宿根和球根花卉,也包括能自播繁衍的一、二年生花卉中選擇出來的,能適應岩石園乾燥貧瘠的條件和景觀要求的花卉。

Ⅲ 長在岩石上的植物

卷柏,中葯名。為卷柏科植物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Beauv.)Spring或墊狀卷柏Selaginella pulvinata(Hook.et Grev.)Maxim.的乾燥全草。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活血通經的功效。用於經閉痛經,瘕瘕痞塊,跌撲損傷。卷柏炭有化瘀止血的功效。用於吐血,崩漏,便血,脫肛。
中文學名
卷柏
別稱
一把抓、老虎爪、長生草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石松綱

Ⅳ 植物對岩石有什麼好處呢

1.植樹能清除完全污染

具統計,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塵2萬~6萬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釋放出48千克氧氣;一個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4千克,一畝松柏林兩晝夜能分泌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2.植樹能減少噪音,美化環境

能減少噪音,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為人類提供理想的學習、工作、娛樂和生活的場所。

3.植樹能夠平衡地球的二氧化碳

森林是二氧化碳的主要消耗者,每公頃森林生產10噸干物質會吸收16噸二氧化碳,釋放12噸氧氣,這使得森林成為一座巨大的氧氣庫。因此植樹造林已成為減緩溫室效應的主要途徑。

4.植樹能防風固沙

森林可以通過降低風速、改變風向減少風蝕的強度;林木,尤其是灌木樹的強大根系,可以固著土壤顆粒。實踐證明,通過營造防風沙林,配合農業、水利措施,會取得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

Ⅳ 什麼是岩生花卉

通俗地講,「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是指姿態優美、色彩鮮艷、氣味香馥的觀賞植物,「卉」是草的總稱。習慣上往往把有觀賞價值的灌木和可以盆栽的小喬木包括在內,統稱為「花卉」。

嚴格地說,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另外,分布於南方地區的高大喬木和灌木,移至北方寒冷地區,只能做溫室盆栽觀賞,如白蘭、印度橡皮樹,以及棕櫚植物等也被列入廣義花卉之內。

花卉的種類極多,范圍廣泛,不但包括有花的植物,還有苔蘚和蕨類植物。其栽培應用方式也多種多樣。因此,花卉分類由於依據不同,有多種分類方法。下面列舉幾種常用的分類方法。

一、依據生態習性分類

這種分類方法是依據花卉植物的生活型與生態習性進行的分類,應用最為廣泛。

一、露地花卉

就是在自然條件下,完成全部生長過程,不需保護地栽培。露地花卉依其生活史可分為三類。

⒈ 一年生花卉。

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生活史的植物。即從播種到開花、結實、枯死均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一般春天播種、夏秋生長,開花結實,然後枯死,因此一年生花卉又稱春播花卉。如風仙花、雞冠花、百日草、半支蓮、萬壽菊等。

⒉ 二年生花卉。

在兩個生長季內完成生活史的花卉。當年只生長營養器官,越年後開花、結實、死亡。這類花卉,一般秋天播種,次年春季開花。因此,這類花卉常稱為秋播花卉。如五彩石竹、紫羅蘭、羽衣甘藍、瓜葉菊等。

⒊ 多年生花卉。

個體壽命超過兩年的,能多次開花結實。根據地下部分形態變化,又可分兩類:

⑴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形態正常,不發生變態的。如芍葯、玉簪、萱草等。

⑵球根花卉:地下部分變態肥大者。根據其變態形狀又分為以下五大類

①:鱗莖類,地下莖呈魚鱗片狀。外被紙質外皮的叫有皮鱗莖,如水仙、鬱金香、朱頂紅。鱗片的外面沒有外皮包被的叫無皮鱗莖,如百合

②:球莖類。地下莖呈球形或扁球形,外面有革質外皮。如唐菖蒲、香雪蘭等。

③:根莖類。地下莖肥大呈根狀,上面有明顯的節,新芽著生在分枝的頂端,如美人蕉、荷花、睡蓮、玉簪等。

④:塊莖類。地下莖呈不規則的塊狀或條狀,如馬蹄蓮、仙客來、大岩桐、晚香玉等。

⑤:塊根類。地下主根肥大呈塊狀,根系從塊根的末端生出,如大麗花。

⒋ 水生花卉

在水中或沼澤地生長的花卉,如睡蓮、荷花等。

⒌ 岩生花卉

指耐旱性強,適合在岩石園栽培的花卉。常在園林中選用。一般為宿根性或基部木質化的亞灌木類植物,還有蕨類等好陰濕的花卉。

二、溫室花卉

指原產熱帶、亞熱帶及南方溫暖地區的花卉。在北方寒冷地區栽培必須在溫室內培養,或冬季需要在溫室內保護越冬。可分為以下幾類:

⒈ 一、二年生花卉。如瓜葉菊、蒲包花、香豌豆等。

⒉ 宿根花卉。如非州菊、君子蘭等。

⒊ 球根花卉。如仙客來、朱頂紅、大岩桐、馬蹄蓮、花葉芋等。

⒋ 蘭科植物依其生態習性又分為:

⑴地生蘭類:如春蘭、蔥蘭、建蘭等。

⑵附生蘭類:如石斛、萬代蘭、兜蘭等。

⒌ 多漿植物:指莖葉具有發達的貯水組織,呈肥厚多汁變態狀的植物。包括仙人掌科、景天科、大戟科、菊科、風梨科、龍舌蘭科等科植物。

⒍ 蕨類植物。根據觀賞方式不同,又可分為下面四類:

⑴庭園綠化蕨類。如翠雲草、桫欏。其中桫欏又稱樹蕨,是最大的蕨類植物,高可達10多米。它是古老類群,在我國屬瀕危種,為我國一級保護植物。另外,槐葉蘋,滿江紅為水面綠化好材料。

⑵盆栽觀葉蕨類植物。如石松、烏蕨、蜈蚣草、鐵線蕨等。其中石松、腎蕨、鐵蕨為重要切花配葉材料。

⑶垂吊蕨類植物。如腎蕨、巢蕨等。

⑷山石盆景蕨類植物。如卷柏、團扇蕨。其中團扇蕨是蕨類植物中形體最小的,僅有幾厘米大小。

⒎ 食蟲植物。如豬籠草、瓶子草等。在有些切花藝術中,常用來作藝術插花材料。

⒏ 風梨科植物。如水塔花、風梨等。

⒐ 棕桐科植物。如蒲葵、棕竹、袖珍椰子等觀葉花卉。

⒒ 花木類有一品紅、變葉木等。

⒓ 水生花卉如王蓮、熱帶睡蓮等。

依園林用途分類

1.花壇花卉

指可以用於布置花壇的一、二年生露地花卉。比如春天開花的有三色堇、石竹;夏天花壇花卉常栽種風仙花、雛菊;秋天選用一串紅、萬壽菊、九月菊等;冬天花壇內可適當布置羽衣甘藍等。

2.盆栽花卉

是以盆栽形式裝飾室內及庭園的盆花。如扶桑、文竹、一品紅、金桔等。

3.室內花卉

指通過C4途徑來進行光合作用暗反應過程的一類花卉。一般觀葉類植物都可作為室內觀賞花卉。如發財樹、巴西木、綠巨人、綠籮、五彩玉米等。

4.切花花卉

⑴宿根類:如非州菊、滿天星、鶴望蘭。

⑵球根類:百合、鬱金香、馬締蓮、香雪蘭等。

⑶木本類切花:如桃花、梅花、牡丹。

5.觀葉花卉

主要根據觀賞部位來定的。如綠巨人、鐵樹、蕨類植物等。

6.蔭棚花卉

在園林設計中,亭台樹蔭下生長的花卉。麥冬草、紅花草以及蕨類植物,皆可作為蔭棚花卉。

依經濟用途分類

1.葯用花卉

例如牡丹、芍葯、桔梗、牽牛、麥冬、雞冠花、風仙花、百合、貝母及石斛等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另外,金銀花、菊花、荷花等均為常見的中葯材。

2.香料花卉

香花在食品,輕工業等方面用途很廣。如桂花可作食品香料和釀酒,茉莉、白蘭等可熏制茶葉,菊花可制高級食品和菜餚,白蘭、玫瑰、水仙花、臘梅等可提取香精,其中玫瑰花中提取的玫瑰油,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液體黃金」,其價值比黃金還貴,在市場上僅一個玫瑰花蕾就值6分錢。

3.食用花卉

利用花的葉或花朵直接食用。如百合,既可作切花,又可食用;菊花腦、黃花菜既可用作綠化苗木,又可以食用。

依據花卉原產地分類

一中國氣候型

又稱大陸東岸氣候型。這一氣候型又因冬季的氣溫高低不同,又分為溫暖型與冷涼型:

1.溫暖型(低緯度地區) 例如:中國水仙、中國石竹、山茶、杜鵑、百合等。

2.冷涼型(高緯度地區) 例如:菊花、芍葯、荷包牡丹、貼梗海棠

二歐洲氣候型

又稱大陸西岸氣候型,如:三色堇、雛菊、羽衣甘藍、紫羅蘭等。這類花卉在我們地區一般作二年生栽培,即夏秋播種,翌春開花。

三地中海氣候型

因為這些地區夏季氣候乾燥、多年生花卉常成球根形態。如:風信子、小蒼蘭、鬱金香、仙客來、酢漿草等。

四墨西哥氣候型 又稱熱帶高原氣候型,見於熱帶及亞熱帶高山地區。我國雲南省也屬於這種類型。其原產花卉有:大麗花、一品紅、萬壽菊、雲南山茶、月季等。

五熱帶氣候型 原產熱帶的花卉,在溫帶需要溫室內栽培,一年生草花可以在露地無霜期時栽培:

1.原產亞州、非州及大洋州熱帶著名花卉有:雞冠花、虎尾蘭、彩葉草、變葉木等。

2.原產中美州和南美州熱帶著名花卉有:花燭、長春花、美人蕉、牽牛等。

六 沙漠氣候型

這類地區多為不毛之地的沙漠,主要是多漿類植物。

1.蘆薈 。 沭陽農林局科技園種植的品種主要有庫拉索、斑紋、木立、元江、皂質等。

2.仙人掌。有普通觀賞仙人掌、食用仙人掌兩類。

3.光棍樹。又稱綠玉樹。原產南非熱帶,我國西南、華南可露地栽培。

4.龍舌蘭。常見綠化樹種的劍麻就是同屬植物。

七寒帶氣候型

主要分布阿拉斯加,西伯利亞一帶。這些地區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植物生長期只有2-3個月。由於這類氣候夏季白天天長、風大,因此,植物低矮,生長緩慢,常成墊狀。主要花卉有:細葉百合、龍膽、雪蓮。

依自然分布分類

分為熱帶花卉、溫帶花卉、寒帶花卉、高山花卉、水生花卉、岩生花卉、沙漠花卉。

「花卉」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解釋。狹義的「花卉」是指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菊花、鳳仙花等。廣義的「花卉」指的是凡是花、莖、葉、果或根在形態或色彩上具有觀賞價值的植物。所以廣義的花卉不單包括了草本植物,還包括了喬木、灌木、藤本以及地被植物等。

Ⅵ 長在石頭上的植物有哪些

1、青苔

青苔一般生長在野外潮濕的石面上,在養護期間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並且要每天多次為其噴水,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80%以上,而且要將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

Ⅶ 什麼是岩石植物園

岩石園的產生和岩生植物的應用,在國外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 早在十七世紀中葉,歐洲一些植物學家,為引種阿爾卑斯山上豐富多彩的高山植物而修建了高山園。以後此類花園的植物引種擴展到一些非高山地區岩石縫隙中生長的矮生花卉與灌木,並模仿高山植物和岩生生境景觀,採用自然式布局,將植物與岩石有機結合,發展成岩石園。岩石園以其在狹小空間內能夠提供多樣化的人工生態環境,種植多種多樣、艷麗奇特的高山植物而吸引了眾多遊人。其發展遍及歐美各地,經久不衰。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植物園內,都辟有岩石園或高山專類園。 岩石植物或稱岩生植物是指生長在森林線以上高山植物和生長在岩石縫中岩生植物。 不論是在有岩石或無岩石的條件下,繁殖栽培並布置野生種或本地種的岩石植物,稱為岩石園藝(Rock Gardening)。今天,傳統的自然式的岩石園因其耗資巨大,復雜繁瑣而逐漸向簡單明快,內涵更多的岩石園藝方向發展。岩石園由植物園或專類花園走入了家庭院落。無論是庭院角隅升高的岩床,還是在分隔空間而設的石垣,甚至小小的盆缽(Plant Containers)中,只要種植了岩石植物,均可稱之為岩石園。 美國岩石園協會給岩石園植物(Rock Garden Plants)下的定義是:來自本地和其它大陸的,來自高山、沼澤、森林、海邊、荒地、草原一、二年生、多年生草本、灌木和鱗莖植物。嚴酷的氣候和惡劣的生長條件,使這些植物常具有矮小緊密的結構,奇異有趣的葉片和碩大而美麗的花朵,因而使岩石園更具誘人魅力。 目前,歐美幾個大國均有專門研究和普及岩石植物的協會,如美國岩石園協會(American Rock Gardcn Society)、英國高山花園協會(Alpine Garden Society)、法國高山植物和岩石植物愛好者協會(Socieledes Amateurs de Jardins Alpins Plantes de Montagne)等等,這些協會均有各自的出版刊物、種子交換目錄、圖書館等。岩石園藝在國外相當普及,究其原因,還在於岩石植物本身株矮色艷,野趣橫生,使深居城市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山野之美和滿足崇尚自然之純情。 中國園林具有悠久的歷史,尤以其自然山水園中的假山而著稱於世,但其較重於堆山疊石,而忽視生態意義上的植物造景。近些年,許多單位和公園又大興假山置石之風。其內容和形式大多缺乏生機感,置石之技巧也難與古人相提,既耗費大量本來就有限的園林資金,又難以達到改善環境的預期效果。有感於此,北京林業大學陳俊愉教授提議在北京市植物園建立「山石園」並設此題,對北京地區岩石植物的種類、立地條件、觀賞價值作一綜合、細致、全面的考察,為山石園的建設提供科學依據,為北京的城市綠化提供更多的抗旱耐瘠新優地被。 一、岩石植物的調查引種 北京為標準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旱嚴重,夏季高溫多雨,所以北京岩石植物的引種必然是以耐旱抗寒地被為主,建立的山石園也必然是旱生型的岩石園。 本課題岩石植物的引種范圍:以本地區-櫻桃溝北山為核心區,以北京地區的岩生植物為中心,以三北地區的高山植物為外圍,並適當聯系外地甚至外國的較好對象,進行岩石植物的調查和引種。 我們首先對廬山植物園岩石園的植物配置進行調查,又對北京地區的櫻桃溝北山、百花山、東靈山、小隴門等地進行多次引種,對華北地區的霧靈山,東北地區的長白山,西北地區的大黑山,露骨山、麥積山等地進行了岩石植物生境調查和引種。現依次簡介如下: 1.廬山植物園岩石園調查 由於北京的氣候條件與廬山相差太大,我們對廬山植物園的調查重點放在岩石園的植物配置實測圖,整理出現存的岩石植物名錄(共81科180屬236種),並將有希望在北京栽植的富貴草、細葉景天等觀葉植物引種我園,種於蔭棚下。經3年的觀察試驗,它們在北京可露地越冬。特別是富貴草,表現較好,並進行了多點試驗和繁殖。 2.北京地區岩石植物的調查和引種 北京市的北部和西部是山區,約佔全市面積的五分之三。北部稱軍都山,屬於燕山山脈;西部稱西山,屬於太行山脈。境內最高峰為東靈山,位於北京西部,屬於太行山脈,海拔最高2303米。其山頂(海拔1700米以上),有平緩的山地草甸,氣候高寒潮濕,土質肥沃,分布有小叢紅景天、胭脂花、紫石蒲、以及鳳毛菊屬、銀蓮花屬、苔草屬、早熟禾屬等高山植物,在百花山山頂以及小隴門岩石坡地也有不少岩石植物分布,如燈心草蚤綴,銀露梅、金蓮花、藍花棘豆、岩青蘭等等。 從1989年至1991年,我們曾五次去這一地區進行引種,先後採集小叢紅景天,胭脂花、假報春、紫石蒲、火絨草、華北景天、蒼術等植物約35種。經蔭棚緩苗後,一般於翌春栽入岩區進行試驗,目前只有小叢紅景天,銀蓮花、胭脂花因不耐夏季高溫多雨而死亡外,其它均生長健壯,耐旱耐瘠,可直接用於山石園。 將櫻桃溝北山-香山地區的岩石植物引種栽培,是我們的重點所在。此區現存植被以50年代育林而成的側柏、元寶楓、刺槐、油松等人工群落為主,並與次生的山杏、黃櫨、白臘、山桃、栓皮櫟等天然群落相混交。在海拔550-650米的山頂,以陽坡的荊條,酸棗灌叢和陰坡的大花溲疏、三裂綉線菊、螞蚱腿子的旱生灌叢為主。在這些灌叢之間及路邊荒坡,岩石縫中有少量短尾鐵線蓮、丹參、狼尾花、楔葉菊、阿爾泰紫菀、多苞斑種草、北京隱子草等分布,並稀有硬毛棘豆、火絨草、白頭翁、瓦松等岩生植物分布。將所述植物均引入岩區觀察試驗,由於為本地區野生,表現極為健壯,耐旱耐瘠,選擇其中植株矮小或蔓性植物,如楔葉菊、丹參、短尾鐵線蓮、葛藤等,可作為抗旱地被或攀援植物直接應用。 3.三北地區岩石植物的調查和引種 華北地區以燕山山脈的第一主峰一霧靈山重點展開,在其海拔1800-2000米的亞高山草甸上,氣候冷濕而風大,是落葉松林破壞後發育而成的次生植被類型,覆蓋度大,夏季百花盛開,絢麗多姿,是真正的天然高山花園。特別是在海拔2100米的山頂,雖然基岩裸露,碎石鋪地,土壤微薄,也生長了耐瘠耐寒的岩生植物如小叢紅景天、地榆、金露梅、高山紫菀、狼毒、岩青蘭、藍花棘豆、翠雀、山蔥、蚤綴等。我們從山上引種了27種植物,大部分能在北京露地栽植,表現較好的有藍花棘豆、岩青蘭、高山紫菀、地榆、翠雀等,有些需栽植在夏季通風蔭涼處。 東北地區重點對長白山海拔2100~2400米的高山凍原帶進行了高山植物生境調查,這里主要是由牛皮杜鵑、仙女木、松毛翠和圓葉柳等所組成的地毯狀小灌木植被,其下夾雜有塊狀分布的苔蘚和地衣植物,與裸露的岩石相融合,組成一個天然的巨型岩石園,蔚為壯觀。在這里,不難看出高山植物的生態結構和群落特徵:在多風、多霧、寒冷等惡劣氣候的影響下,高山植物多匐匍矮曲,伏地而生,生長甚慢。植被層次簡單,完全覆蓋土壤,使近地層溫度和濕度均稍高,為植物的根系生長提供了良好環境,形成統一的高山生態系統。同時,植被對小氣候條件和避免水土流蝕起決定性作用。另外,高山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大於地上生物量,地上部葉子的生物量又大於莖、枝的生物量,同時植株莖部縮短,節間極短,葉片發達。由於本地區植物均需冷濕壞境,引種北京較為因難。 西北地區我們主要對青海西寧附近的大黑山,互助山和甘肅漳縣露骨山(海拔均在2500~3000米),進行了高山植物生境和植被調查,這里的植物多能適應低溫、大風、乾燥和長期積雪的高寒氣候,具有耐高燥和土壤瘠薄的習性。部分引種北京後,對夏季高溫多雨不適。但從此區引種的川赤芍、百里香、陸英、甘青鐵線蓮等種植於高床坡地或岩牆上,均長勢良好,並陸續開花。 二、岩石植物的選擇 1.岩石植物的生境特點 高山植物最顯著的生態外貌是矮生性。這既是高山嚴酷生境對植物生長限制的結果,又是植物本身最重要的適應方式。如它們以低矮或匐匍的植株貼近具有最適小氣候的地表層,風速小,較溫暖濕潤,CO2濃度較大,冬季有雪被保護,等等。生理適應性則表現為高山植物在很短促的溫暖季節內(一般2-3個月)能迅速完成其生活周期,並主要依靠營養繁殖(分櫱、根莖、鱗莖、塊根,匐匍莖、珠莖)等。其它的適應方式如:墊狀體、蓮座葉、植株具濃密茸毛、表皮角質化和革質化、小葉性、葉席捲、葉鞘保護等,都是對低溫,尤其是對低溫強風和強烈輻射相綜合所造成的乾旱的適應方式。 生長在岩石縫中的岩生植物一般都很耐旱,具有很長粗壯的根系,植株多直立叢生,株高比高山植物略高,其生態外貌多具很短的莖,莖葉伏地,葉間距短而花序極長,如紅花釣鍾柳、耬斗菜等。岩生植物的生態環境多種多樣,有些植物只生長在乾旱岩縫之中,如瓦松、燈心草蚤綴。有些植物是因生長在石縫或貧瘠乾旱土壤造成植株矮小,而在其它環境可能稍高些。如多花胡枝子。岩生植物多數種子能自然成熟,且可自播繁衍。 2.岩石植物的選擇原則 依據上面總結的岩石植物生態外貌,並為適應於岩石配置的需要,在選擇北京岩石植物時,特製定以下原則: ① 植株矮小,結構緊密一般直立不超過45cm為宜,且以墊狀、叢生狀或蔓生型草本或矮灌為主。對喬、灌木,也應考慮具矮小及生長緩慢等特點。 ② 適應性強,特別是較強的抗旱、耐瘠能力,在北京能露地越冬,生長健壯。 ③ 具有一定的觀賞特性,花朵大或小而繁密,要求株美花艷葉秀,適於岩石配置。 3.岩石植物的選擇途徑 ① 我國地大山多,發掘利用岩石植物資源,充分體現植物的個體美及與山石配植的群體野趣效果,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基於北京地區氣候特點和以上引種調查的情況,山石園中岩石植物的來源,應特別以收集華北、西北地區的高山植物和北京低海拔山區的岩生植物為主,並以選擇三北地區抗旱、耐瘠的岩石植物為特色。 ② 通過種子交換,從國外岩石園或高山專類園引種世界各地的岩石植物種子,從中選擇適應北京氣候的岩石植物。目前,我們已與18個國家的34個有岩石園的植物園和高山專類園建立了岩石植物交換聯系(表略),共獲得種子500餘種,其中表現較好有60多種。 ③ 目前,在北京已經引種成功的野生花卉或已經栽培的易被人忽視的低矮地被和喬灌木,有些本身就是岩石植物或符合我們制定的岩石植物選擇原則,如常夏石竹,岩生肥皂草、迎春、平枝旬子、鋪地柏,等等,在山石園建立之初,這些植物可以成為園中基礎植物或骨架樹種,向人們再現植物原生境狀況,展示其與岩石配植的獨特效果,別有情趣。 4.推薦20種岩石植物(新優地被) ①細葉石竹、②岩生霞草、③加拿大耬斗菜、④短尾鐵線蓮、⑤『金黃』景天、⑥藍花棘豆、⑦長葉婆婆納、⑧金黃亞麻、⑨富貴草、⑩扶芳藤、(11)圓葉錦葵、⑿岩青蘭、⒀丹參、⒁百里香、⒂高山紫菀、⒃楔葉菊、⒄阿爾泰狗哇花、⒅火絨草、⒆山蔥、⒇紫石蒲。 三、岩石植物的造景研究 由於岩石植物來自不同的生態環境,應為各種岩石植物提供與原生境類似的人工環境。為進行岩石植物造景研究,作者自1988年夏季起,在我園苗圃東側,緊鄰中軸路,利用荒坡瘠地和原有白皮鬆作背景,堆土砌石,模擬岩石園,試建了一座面積320平方米的岩石植物收集示範區(簡稱岩區)。三年來共在其內引種栽植岩石植物105種。進行岩石植物的引種選擇、岩石植物與山石的配置試驗,探索岩石的堆砌方法等,為建立山石園提供依據。 岩區的設計思想是以自然的岩石地理景觀為藍本,充分考慮各種岩石植物的生態環境,藝術地再現自然山體景色和岩生生境景觀。所收集的岩石植物以低矮陽性旱生型為主,它們主要來自高山草甸,荒坡瘠地、礫石戈壁或峭壁石縫等地理環境。因此,我們設立了:(一)裸岩疊翠景區、(二)戈壁石磧景區、(三)丘陵草甸景區、(四)岩牆峭壁景區。其間以一曲折迂迴的步石小徑連接各景區,以植物造景為主,岩石陪襯為輔。厲行節約,盡量少用昂貴山石,多採用園內剩餘石料或基配砂石,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 (一)裸岩疊翠景區 模仿自然裸露岩石景觀進行岩床、岩穴和岩隙的構造研究及植物配置試驗,如圖1所示。以利於排水的礫石做基礎,其上用腐葉土、粗砂、碎石按2∶1∶1混和後堆成小丘。以富有紋理,易於吸水的岩石置成裸露狀,圍合成大小有別,錯落有致,梯田狀的種植床,稱為岩床(Rock Beds)。岩床是岩石植物的主要種植床,宜叢植匍匐或伏生的低矮植物與裸露岩石相配。在建造岩床的同時,岩石與岩石之間所產生的較大間隙稱為岩穴(Cave),較小縫隙稱為岩隙。在岩隙內種植容易串根、耐旱的岩石植物,從而再現石間縫隙生長植物的自然景觀。 圖1 岩床、岩穴、岩隙的構築示意圖 此區岩石的主要作用,是隔離植物並作低矮植物的背景,有些還能起遮蔭防曬的作用。要求基礎堅實,排水良好,在大型的土石山下還要設排水管。置石時,要隨時注意土山的總體觀賞效果,有立有卧,有疏有密,注意紋理意向,自然而有層次,可將中國的置石技藝融匯於此。裸頭石應選有自然紋理和孔穴的,安置易吸水岩石時要稍向後傾斜,可使水分流入根系,便於存水。在岩隙、岩穴處,要填入各種岩石植物所要求的土壤,再進行種植。本區內主要種植有:日本綉線菊、平枝旬子、岩生霞草、細葉石竹、雙花石竹、常夏石竹、加拿大耬斗菜、匍匐景天、三七景天、華北景天、三角景天、藍花棘豆、金黃亞麻、大花夏枯草、百里香、高山紫菀等岩石植物46種。 (二)戈壁石磧景區 模仿碎石灘和戈壁荒坡景觀,用礫石為高山植物提供冷涼的根系生長條件,進行植物幼苗引種方法的試驗。 北京春夏炎熱乾燥的氣候常使許多岩石植物難以存活,其中根系受到烘烤灼燒或暴雨浸泡,是影響岩石植物特別是幼苗引種成活的主要因子。因此,我們將小礫石覆蓋幼小植株的根部土壤既突出了植株個體,為植物提供了襯托背景,又使土壤不直接受到日光照射,為植物的根系提供了稍加改善的涼爽濕潤環境,同時避免暴雨或澆水造成的水土流失。實踐證明,一些在花圃難以栽活的植物在此區中得以成活。此區以腐殖土和粗砂以1∶1比例混合堆成土丘狀,從國外引來的播種小苗或高山挖的小苗大多經此栽植養根後移入它區。目前,本區收集有國外引種的岩石植物100餘種,如石生屈曲花、血紅老鸛草、薔薇月見草、匐匍花、洋牡丹,岩生庭芥、無莖月見草,匐匍叢石竹等以及山上挖來的疏毛鉤葉委陵菜、蛇莓、岩青蘭、楔葉菊、山蔥等。 (三)丘陵草甸景區 模仿高原草甸緩坡丘陵地形,進行岩石植物之間形成的簡單植被層次和相互配置的試驗。 模仿長白山高山凍原帶景觀,以垂盆草做基調,其間種植莖葉伏地而花葶很長的岩石植物,如紅花釣鍾柳、牧根風鈐草、矮本金雞菊、鳶尾、虎杖等。垂盆草為這些岩石植物提供了濕潤的土壤,保護了根系起,綠色背景的作用。其間點綴重峰峻石,爬卧四季金銀花、五葉地錦、台爾曼忍冬、花葉扶芳藤等,使人猶登山巔,看到了起伏的綴花草甸。另外,還將白花石蒜種在片植的松塔景天之下,高山飛蓬種在白花景天之上,均取得良好效果。此區引種有岩石植物18種。 (四)岩牆峭壁景區 以自然的峭壁作模本,建造岩石分隔牆並在其中栽植耐旱岩石植物,試驗岩牆的構築方法和岩縫中種植植物的方法。 岩牆在國外岩石園中應用非常普遍,在私家花園的狹小空間也倍受歡迎。可在陡坡前構築護坡擋土牆或是造兩面牆種植,起分隔空間作用的雙層干牆。還有四面可種植的規則台柱狀牆墩。此類作法在我國園林中,迄今尚未見應用。 在岩區內以花崗岩為材料(理想的石料應有一定的吸水性),築造牆體長2.5米,高1.2米,兩岩層間夾有10~20cm厚的粘土和腐殖土(1∶1)混合附圖2。岩石加工成一面大,另一面稍小的台形,並將大的一面在外,稍向下傾斜安置,每岩石間隙及夾層一定要填滿土,並隨時築石填土隨時水夯栽植。植物宜選播種2個月的小苗,根際石縫間應填滿土,切記根與夾層土之間不能留有空隙或間斷。當然,也可在牆體砌定後在岩隙內直播種子或栽植剛出芽的小苗,實驗證明其成活率不如邊砌岩邊栽苗。 岩牆為植物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生長環境,根系可以生長在冷涼的土壤里,植物的莖葉暴露在岩牆外,不會受到水分的浸泡,而生長空間的相對狹小,又使植物的蔓延得到控制,植物能長久保持低矮的株形嵌在石縫中。 在岩牆上共栽植植物24種。在牆體的垂直面,宜種匐匍、叢生、蓮座狀低矮植物如百里香、絲質山柳菊、松塔景天、岩生霞草、常夏石竹、無莖麥瓶草、岩生庭芥、圓葉風鈴草、瓦爾勒岩芥菜、石生屈曲花等,在其頂部可種植直立叢生植物或下垂藤本,如柴胡、山蔥、短尾鐵線蓮、岩青蘭、翠雀等。 圖2 岩牆的結構示意圖 四、結論 1.我國是多山的國家,具有非常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有待開發利用,山石園的建立為野生岩石植物的收集和展示提供了有利的場所。許多耐旱、耐瘠的岩石植物,也是能在城市綠化中應用的。 2.在北京市植物園建立一個具有自然岩石地理景觀,以旱生型植物為主的山石園,目前已經條件具備。在此項研究的基礎上,我們應抓住時機,開展此項方向性的開拓型建設,並以此作為本園特色之一而吸引更多遊人。同時,這也為專業工作者及學生提供很好的野生植物科研和實習場地。 3.試驗表明,從北京和三北地區引種的野生岩石植物一般都比較耐寒,在北京露地越冬不必加以保護。限制岩石植物特別是高山植物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春旱嚴重和夏季高溫曝曬,雨量集中。因此栽培管理時要有相應的措施,如春旱時能定期澆透水(實踐說明,每3~5天澆一次透水比每天澆濕地面更有利於岩石植物根系生長,利於成活),夏澇時能迅速排水,並注意適當遮蔭,秋季補充營養,等等。對於國外引進岩石植物應注意露地越冬表現,對不耐寒者加以覆蓋保護或盆中栽培。 4.中國的假山講究玲瓏剔透,險峻幽靜,一石一山,重在寫意,表現山石景色的意境和內涵,而忽視植物的配置應用。國外岩石園雖受中國古典假山園之啟迪,卻是自然的模擬和寫實,強調植物的生態效益,創造與自然岩生生境相類似的種植環境。在建造山石園時,要因地制宜,盡量利用原有山石地貌,將二者有機結合,以植物造景為主,堆山置石為輔,既節約大量園林開支,環境效益明顯,又完善並發展了中國假山園林,形成獨特風格,豐富我國園林類型。 5.在山石園建成後,以此為展示地,發展簡便靈活的岩石園藝,使用於現代化樓廳館所。單位廠礦以及城市綠化中,並可望進入人們的家庭,增添生活情趣。還可以利用山坡地,擋土牆、屋頂、陽台選擇應用岩石植物造景,形成局部的岩生植物景觀。

Ⅷ 長在岩石上的一種植物,不知道叫什麼名

薜荔(學名:Ficus pumila Linn.)又名涼粉子,木蓮等。攀援或匍匐灌木,葉兩型,不結果枝節上生不定根,葉卵狀心形。產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蘇、台灣等地。瘦果水洗可作涼粉,藤葉葯用。

Ⅸ 適宜配值岩石的樹種

岩石地缺土少水,能在此環境中生長的樹木,在形態與生理上都發生一系列與此環境相適應的明顯變化特點。 1、矮生。 樹體生長緩慢,株形矮小,呈團叢狀或墊狀,生命周期長,耐貧瘠土質、抗性強,特別多見於高山峭壁上生長的岩生類型。如黃山松、杜鵑、紫穗槐、胡頹子、忍冬等。 2、硬葉。 植株含水量少,而且在喪失1/2含水量時仍不會死亡。葉面變小,多退化成鱗片狀、針狀;或葉邊緣向背面捲曲,葉表面的蠟質層厚、有角質,氣孔主要分布的葉背面有絨毛覆蓋,水分蒸騰小。 3、深根。 根系發達,有時延伸達數十米,可穿透岩石的裂縫伸入下層土壤吸收營養和水分。有的根系能分泌有機酸分化岩石,或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 肉蓯蓉 大犀角 蘆薈 秘魯天倫柱 百歲蘭 蒙古沙冬青 管花蓯蓉 綠之鈴 金琥 紅皮沙拐棗 生石花 中間錦雞兒 鹽生蓯蓉 仙人掌 白刺 泡果沙拐棗 巨人柱 泡果沙拐棗 脹果甘草 光棍樹 花棒 新疆沙冬青 河西菊 紅皮沙拐棗 短穗柳 紫桿柳 沙棘 斑錦變異 長穗柳 沙蔥 河西菊 佛肚樹 白麻 沙漠玫瑰 羅布麻 胡楊 梭梭 裸果木 斑紋犀角 駱駝刺 怪柳 白刺 霸旗 佛肚樹 海星花 棒槌樹 鹽生草 紅柳 岩石植物品種介紹 沙漠玫瑰(Adenium obesum (Forsk) Balfer Roem et Sehult) 夾竹桃科,小喬木。葉長匙形,集生枝頂。花玫瑰紅色,大而美麗,觀賞花卉。 斑紋犀角(Stapelia variegata Linn.) 蘿藦科。莖多汁肉質,棒狀,具四棱;葉退化成短棘刺;花具褐色斑紋。觀賞植物。 大犀角(Stapelia gigantea N. E. Br.) 蘿藦→科。莖長,棍狀,具明顯四枝;葉退化;花大型,五裂,內面具褐色細條紋。花形奇特,極具觀賞價值。 綠之鈴(Senecio rowleyanus Jacobson) 菊科,草本植物。莖長,垂懸,或平卧地面;葉肉質,紡錘狀,圓球狀,可貯存水分;花生枝頂。沙生耐乾旱植物,常盆植作觀賞植物。 仙人掌(Opuntia cochinellifera (Linn.) Mill.) 仙人掌科植物: 為了適應乾旱沙漠生活條件,植物體呈多汁肉質,以貯藏水份;葉形成針狀,以防水份大量蒸發。這些植物稱為仙人掌植物。仙人掌植物原產美洲或非洲,國內大量引種,少數逸為野生。作為觀賞植物仙人掌品種繁多,許多珍貴品種已成為人們桌上崇物。 沙漠植物室又名仙人掌和多漿植物室,面積1200平方米,栽植及展示仙人掌類及多漿植物種及品種1000餘種。 仙人掌類植物的特徵: 原產乾旱或半乾旱地區的仙人掌類植物,常具有在乾旱季節休眠的特性,雨季來臨時,它們迅速吸收水分重新生長,並開放出艷麗的花朵。它們的葉子變異成細長的刺或白毛,可以減弱強烈陽光對植株的危害,減少水分蒸發,同時還可以使濕氣不斷積聚凝成水珠,滴到地面被分布得很淺的根系所 吸收;莖稈變得粗大肥厚,具有棱肋,使它們的身 體伸縮自如,體內水分多時能迅速膨大,乾旱缺水 時能夠向內收縮,既保護了植株表皮,又有散熱降 溫的作用。氣孔晚上開放,白天關閉,減少水分散 失。莖稈大多變成綠色,代替葉子進行光合作用, 製造食物。通常根系發達,具有很強的吸水能力。 正是這些形態結構與生理上的特性,使仙人掌類植 物具有驚人的抗旱能力。 廣義的多漿植物(又稱多肉植物)包括仙人掌科,番杏科及景天科,大戟科,蘿藦科,百合科等50多個科的部分植物,它們多數原產於熱帶、亞熱帶乾旱地區。植物的莖、葉肥厚而多漿,具有發達的貯水組織。全世界共有多漿植物1萬余種。 大戟科的多肉植物有幾百種,都含有毒的白色乳汁,能提取有效的葯用成分,還是提取碳氫化合物的能源材料。主要分布於南非和納米比亞的乾熱礫石荒原中的番杏科,全科都是多肉植物,有將近2000種之多。葉片肉質化程度高是其共同特徵,生石花、露子花等均屬番杏科。景天科的多肉植物分布范圍廣泛,蓮花掌、伽藍菜、瓦松、景天、青鎖龍等不僅色彩豐富,而且姿態優美,是重要的觀賞植物。龍舌蘭科中有8-10屬植物都是多肉植物。其中,原產美洲的龍舌蘭屬和原產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的絲蘭屬植物是重要的纖維,極耐腐蝕植物;還有一些種類是釀酒的原料,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光棍樹( Euphorbia tirucalli) 大戟科多漿植物。原產非洲的熱帶乾旱地區。為了減少水分蒸發,葉子逐漸退化,甚至消失;樹枝變成綠色,代替葉子進行光和作用。因其樹形奇特,無刺無葉,被人們稱作"光棍樹"。它莖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製取石油。 佛肚樹 (Jatropha podagrica ) 大戟科多漿植物。 原產中美洲西印度群島陽光充足的熱帶地區。 肉質灌木,莖干基部膨大呈卵圓狀棒形,猶如佛肚。6-8片盾形葉簇生枝頂,花鮮紅色,具長柄。 百歲蘭(Welwitschia nesii) 百歲蘭科古老的裸子植物。原產西南非洲沙漠。成年的植株終生只有一對長達2-3米的大型帶狀葉片, 是葉片壽命最長的植物。據記載最老的百歲蘭壽命達2000多年,所以人們又稱其為"千歲蘭"。 蘆薈(Aloe spp.) 百合科蘆薈屬植物,原產非洲,約有200種,大多可供觀賞或葯用。蘆薈具有驚人的修復受損組織的能力,使傷處自然痊癒;蘆薈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促進人體皮膚組織生長;蘆薈的汁液具有滅菌、消炎的作用,正是這些葯用功效和美容價值使蘆薈近年來備受人們關注,被廣泛地應用於保健、美容、護膚、防癌等製品。 金琥(Echinocactus grusonii) 仙人掌科植物,原產墨西哥中部乾燥、炎熱的熱帶沙漠地區。莖圓球形, 單生或叢生,高1.3米,直徑80厘米或更大。球頂密被金黃色錦毛。刺金黃色。鍾形黃色的花著生於球頂部綿毛叢中。 秘魯天倫柱也是仙人掌科植物。原產南美洲東南部海邊的干濕季氣候地區,它的花是白色的。 生石花 番杏科生石花屬(Lithops) 所有種類的泛稱。屬名來自拉丁詞lith(石頭)和opsis(外觀),指這類植物有高度發展的"擬態" ,外形酷似石頭。原產南非及西南非洲多石卵的乾旱地區 。為防止食草動物的啃食,進化成石頭模樣。無花時遠觀猶如一堆"碎石",開花時節,花色艷麗,猶如一床巨大的花毯。極為奇特。 巨人柱(Carnegia gigantea) 仙人掌科植物。原產美國亞利桑那州等地。本種以挺拔高大著稱,其垂直的主幹高達15米。重達數噸,能活200年。莖干具有極強的儲水能力。一場大雨過後,一株巨大的巨人柱的根系能吸收大約一噸水。 斑錦變異,有些仙人掌類植物體內"侵入"非綠色的顏色,這種現象稱為"斑錦變異"。它使千姿百態的仙人掌更加奇異多彩。這里便是用最常見的斑錦變異品種:緋牡丹、胭脂牡丹,黃菠蘿組成的彩色瀑布。 河西菊多年生草木,菊科單屬種,生於沙地,僅產於甘肅、新疆等省區,為我國特有種,具觀賞價值,可用於固沙. 紅皮沙拐棗 優良固沙及觀賞灌木,產於新疆,哈薩克也有分布. 泡果沙拐棗 優良固沙及觀賞灌木,生於礫石荒漠、沙地及固定沙丘,產於新疆、內蒙古等地區、蒙古和中亞有分布。 羅布麻 多年生草本,生荒漠河流 兩岸,產於中國西北各省區,中亞 也有分布,為優良觀賞、飼用、葯用和纖維植物. 沙棘 沙棘是我國葯用植物寶庫中一種珍貴的植物。沙棘油是從沙棘果中提取的珍貴植物油。 長穗柳(Tamarix elongata) 沙蔥(Allium mongolicum) 紫桿柳(Tamarix androssowii) 短穗柳 (Tamarix laxa) 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 管花肉蓯蓉(Cistanche tubulosa) 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 白麻(Poacynum pictum) 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中間錦雞兒(Caragana intermedia) 泡果沙拐棗(Calligonum junceum) 河西菊(Hexinia polydichotoma) 裸果木(Gymnocarpos przwwalskii) 紅皮沙拐棗(Calligonum rubicunm) 羅布麻(Apocynum venetum) 胡楊(Populus euphratica

熱點內容
插花藝術基礎考試重點 發布:2025-08-16 03:05:23 瀏覽:858
情人節最扯蛋的祝福 發布:2025-08-16 02:57:08 瀏覽:52
怎麼用土豆種玫瑰花 發布:2025-08-16 02:52:49 瀏覽:817
單瓣茶花多瓣 發布:2025-08-16 02:52:46 瀏覽:355
花卉鳥籠 發布:2025-08-16 02:51:15 瀏覽:881
丁香福利電影 發布:2025-08-16 02:44:06 瀏覽:94
盆景技師證 發布:2025-08-16 02:39:16 瀏覽:672
方盆栽玉簪 發布:2025-08-16 02:32:49 瀏覽:207
白百合整容沒 發布:2025-08-16 02:32:49 瀏覽:496
盆栽低肌 發布:2025-08-16 02:32:47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