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寫意花卉圖片
Ⅰ 寫意畫的基本介紹
寫意畫是一種比較隨意隨性的繪畫手法,很多人都開始畫起了寫意畫。寫意畫是一種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繪畫。它有很好的陶冶情操的作用。畫畫可以讓人內心寧靜,那麼寫意畫有哪些繪畫技巧呢?現在小編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寫意畫的繪畫技巧有哪些。想要學習寫意畫的小夥伴們,可以好好的看看,說不定這裡面就有大家想要學習的東西。
寫意畫的繪畫技法:
1.這類型的主要就是線條和色彩為主,還有一個就是寫意,有一個意在裡面,大致就可以完成一幅作畫了。這個而是基礎,也是一種變現形式。主要是注重線條和意象,這就是技巧,不需要太過於寫實。有一種意象在畫里就可以了。
2.寫意畫的現形式主要是線描,通過觀察事物的表現形式去進行繪畫。在使用墨水上也是需要注意和講究的。著色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學好著色,就等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著色使用的筆墨一定要選好的。特別是新手。
3.線描是寫意畫的基礎,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技法,很簡單。線描就是使用一些粗細不同的線條進行表達,線條有剛柔相間的,有曲直有別的,有疏密相對的,也有虛實相襯的。
4.一般初學者最好從折枝和大花頭開始練習,這些是主要以線條和著色為主的。可以在練習的時候,感受到筆尖的力度和如何畫好線條。練習多了自然就懂得如何打造出生動形象的畫來。
5.還有一種技巧就是臨摹,很多人並沒有什麼天賦,所以都是從臨摹開始學起的。在臨摹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到一些技巧,以及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繪畫模式。臨摹可以很好的起到一個幫助繪畫的作用。並不是說臨摹就是不好的,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臨摹也有臨摹的好處,有些人就是非常的適合用臨摹的方式進行學習寫意畫。
寫意畫的繪畫技巧,大家都學到了嗎?寫意畫其實是比較沒有太多約束的繪畫。很多人就算不是名家,也很喜歡動手畫一下。寫意畫也是分為很多種類的,有些人喜歡畫素描的寫意畫,有些人喜歡油畫寫意畫,有些人喜歡水墨畫的寫意畫。在我們中國,水墨畫的寫意畫是非常多的,大部分是景物和山水。接下來,小編給大家欣賞一些水墨寫意畫。
Ⅱ 初學國畫寫意花鳥畫如何用水用墨
如果是作為初學者 買本花鳥入門的書 先從臨摹開始 學習前輩的筆墨運用 看他們的用筆和墨色 自己學著練習
Ⅲ 學國畫,希望推薦優秀的寫意花鳥教學視頻。
有個叫徐湛教師的繪畫課堂教學叫《跟徐湛學國畫》,講得特別詳細,一般國畫涉及到的花專鳥基本屬上都有!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6124785.html?page=1&mode=detail&ascending=1
你可以看看!
Ⅳ 中國畫寫意花卉按技法一般分為哪三類
大寫意、小寫意、墨骨。
白描也叫淺描,原是一種工筆技法,也可用來作寫意畫,放清筆墨,可單以不同墨線構成形象,也可用一種淡彩烘托,突出形象,或給主要物象局部加彩。
宋代《宣和畫譜》中說:「畫花者往往以色暈淡而成,獨熙(徐熙)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後傅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之絕筆。」
可見水墨賦彩之法始於五代。特點是把物象形體、質感和色彩的表現分而治之,易於掌握,具有清麗、俊雅之感。
勾花點葉:此法傳為明代畫家周之冕的創造,是以上三法的綜合。徐悲鴻先生作花卉、湖石有先點後勾的方法,可以說是勾點畫法的發展。
晚清興金石學,一些畫家從中得到啟示,熔金石、書畫於一爐,參酌水墨、沒骨諸法創大寫意的新形式,後人稱為點垛,趙之謙、吳昌碩為其代表。
元代張退公《墨竹記》說:「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後傳肖悅,因觀竹影而得意」。也有說始於五代李夫人描窗月影而來。
雖然這些說法都無畫跡可證,但水墨畫這個藝術形式是受竹影啟示而來是可信的。宋元以來文人畫的興起,水墨畫已成為國畫的一種主要形式了。
單以水墨點畫,不施丹青是其特點。排除色相,洗盡鉛華,只從筆情墨趣中創造出美的境界也確乎不易,難怪士大夫文人把水墨畫推為上品。工筆畫中也有單以墨染的,也是水墨畫的一種。
Ⅳ 國畫都有哪幾種畫法
國畫有以下九種畫法:
1、白描:用細線勾畫出物象輪廓及其細部,整個畫面純用墨色。有的再加淡墨渲染;
2、粗中有細:如花草畫得粗,但繞花飛動的小蟲、蝴蝶、或蜻蜓等則畫得很細;
3、界畫:一部或大部分用直尺畫墨線組成的畫,主要表現庄嚴雄韋的建築物,如宮殿、廟宇、樓閣、亭台、水榭等,以及整齊精緻的傢具陳設等。
4、沒骨法:一般不用墨線勾輪廓;
5、潑墨法:是沒骨法的擴展,用大塊墨色,再運用自然形成的濃淡,加上較細的筆道,有的地方還露出飛白,這樣才見精神;
6、工筆:勾勒細膩精巧的叫工筆,工即工整工細之意,敷色也層也渲染,顯得渾厚濃重;
7、寫意:只寫物象的大意,用筆簡練流暢,筆墨自然,不用色的寫意畫,又稱「水墨畫」 ;
8、勾勒著色:亦稱「單線平塗」。它用筆先勾出物象邊線,中間用墨或用色平塗;
9、粗細相間:亦稱「兼工帶寫」。它比工筆要粗,比寫意要工;
(5)國畫寫意花卉圖片擴展閱讀:
國畫起源
古代,象形字,奠基礎,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
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這之前又有原始岩畫和彩陶畫。
兩漢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域外文化的輸入與本土文化所產生的撞擊及融合,使這時的繪畫形成以宗教繪畫為主的局面,山水畫、花鳥畫亦在此時萌芽。
隋唐時期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繪畫也隨之呈現出全面繁榮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得到突出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成為中國畫的主流,隨著社會的穩定,文化藝術領域空前繁榮,涌現出很多熱愛生活、崇尚藝術的偉大畫家,歷代畫家們創作出了名垂千古的傳世名畫。
明代繪畫流派紛呈,各領風騷。明代畫壇沿著元代已呈現的變化繼續演變發展,文人畫和風俗畫繪成洪流,並形成諸多流派;山水、花鳥題材流行,人物畫衰微;水墨技法不斷創新,進一步豐富了筆墨表現能力。
明代繪畫前期,有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院體」繪畫;文人寫意花鳥畫也迅猛發展,畫壇尊吳門畫派為首。
自唐宋以來,畫家對於國畫的創新一直延續至今,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風格。
Ⅵ 國畫寫意花鳥和山水中,畫面上甩的藍,綠點點用什麼顏料,怎麼畫的
專用的國畫顏料,點點那種是抖上去的,可以用筆尖蘸顏料+水,一手拿筆,一手彈筆桿,就出來了。你可以去看看國畫教學視頻,這些技法裡面都會講到。
Ⅶ 怎樣畫好寫意花鳥畫之
我覺得藝術這個東西是需要一定立場的,如果我們沒有一個立場,那麼我們就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談,這個立場是文化的立場。另一個是文化,我們的藝術需要一個形式。我們中國繪畫也不僅僅就是文人畫,它有很多種類,包括民間的,包括我們農民的畫,你能說它不是中國畫嗎?其實它也是在中國文化這個土壤里生長起來的一種(繪畫),不同層次的繪畫。
我們今天講的書法與畫的關系,實際講的就是宋以來的文人繪畫的發展,這個發展影響到今天已經有八百年的歷史,因此它形成了我們的文化概念,形成了我們的文化立場,形成了我們對於書法,對於繪畫,以及它們之間關系的一些內在的美學精神的一種一致性。
因此我們這里所說的中國畫是這個意義上的中國畫,它和書法的關系。如果我們再往前推的話,它也是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一個過程。
吳映強繪畫作品
我們剛才談到了文化立場。專家們都是飽學之士,看了那麼多書,不管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文化的角度,他們把中國的書法跟繪畫的關系都說得很透徹,我沒有他們那麼高的學問,所以我也不可能像他們那麼展開去談,談得那麼深刻。但是我作為一個實踐的人,我就想談談我在畫花鳥畫的過程當中我自己的體會,沒有書法基礎,寫意花鳥畫就畫不了,就沒有辦法畫,我們且不要談它的精神內涵,它的文化價值,它的人文價值,我們就談形式。為什麼?因為這種繪畫它是一種書寫性的藝術,它是通過書寫的這種形式去表現的,最明顯的就是畫竹子,趙孟頫也談到畫竹子的問題,畫竹子離開了書法的筆法,就沒有辦法畫,這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所以花鳥畫可以說,跟書法的聯系是最緊密的,因為它的這種形式是從書法裡面派生過來,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不是書法它是或者不是工具的問題,它後面承載著的是文化的精神、人格的表現,是人品格的要求,它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它是承載著人的喜怒哀樂。
吳映強繪畫作品
所以中國的文人畫始終並不強調物象的真實,齊白石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妙,他說要去掉畫家的習氣。我就想,畫家的習氣是什麼呢?其實畫家的習氣就是你太能畫了,你畫什麼像什麼,你畫得都跟真的東西一樣,是吧?你畫得活靈活現,都跟真的似的,這樣還有什麼意義嗎?折射出來背後人的價值是什麼呢?就沒有了,看不見人。所以中國畫講看其畫如見其人,我看到了這個人的畫,我就見到了這個人,這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品格,什麼樣的審美,折射出來的是這些東西。
所以它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可是現在再翻過來說,我們今天談的問題已經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大家就在談的問題,不是說今天我們學術才考慮到這個問題,我們就是因為從改革開放以後,由於我們這個教育的斷代,我們就覺得我們中國人畫的中國畫它不像了,它骨子裡頭不像了,它的精神品格不像了。所以它是一個意化來的過程,我們的繪畫更圖示化的,更表面化了,更成為一種宣傳品了。
吳映強繪畫作品
這個時候,中國繪畫的人文精神、人格價值還有沒有?現在我們看到,尤其我當了幾年全國美展的評委的時候我就看到,我們中國畫越來越不像中國畫了,我們畫的人物,畫家都在拿著相片畫畫,我們大家想一想,這是一個工匠乾的事,它就是一個圖而已。
我想我們的畫家修養如果上不去,你的畫很難說有什麼品格,因為中國人講繪畫理念,它不僅是表面的那些東西,不是講的類同死物的東西,是不是?
文化的立場是很關鍵的,沒有了這個立場,我們一切都無從談起,我們只有爭論來爭論去,就好像我剛才談到戲劇,有時候戲劇改革,但是你想一想,戲劇的形式,每一種戲劇的話,都有它自己固定的形式和它的形式美,我們講京劇,京劇是什麼?有人問什麼是京劇,我跟你講京劇就是戲劇二黃,沒有了戲劇二黃它就不是個京劇,我們講中國的文人繪畫的這條脈絡,如果抽掉了書法的內涵,抽掉了書法的線的意識的感覺的話,它就不再是這個東西了,它是另外一回事,它好與壞,那是另外一個判斷的標准。
Ⅷ 寫意花鳥畫的構圖、用色、技法、畫法。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意態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依據畫史上的記載,唐朝吳道子 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潑墨,可能已具有寫意的形態,傳 世的畫跡中北宋蘇軾、文同的墨竹,釋仲仁的墨梅已經可以歸 入寫意畫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筆墨,在宣紙上畫 出淋 痛快的大寫意,如下圖是徐渭所畫的「牡丹蕉石圖」。 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金石畫派都給寫意花鳥畫拓展了不少的領域。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 ,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濕、 濃、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圖版是吳學讓教授以寫意畫法示範的紫藤,先以雙鉤畫法了解其結構。用寫意畫法現紫藤花,先以羊毫筆沾白粉,筆尖蘸花青,再蘸洋紅後以側鋒點垛,即畫出有濃淡與色彩變 化的花瓣,補小化瓣後,換草綠色畫細梗、點花蒂,並以黃粉 點花蕊。此外葉子的結構、葉序,穿藤法,亦應注意。
總之寫意畫法雖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 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仍須先在 工筆畫法中多下工夫,多觀察寫生,才能發揮筆簡而意足的特點。
國畫的畜獸畫基本技法
畜獸又稱走獸是中國畫中較難表現得好的一門,宋朝沙門 德洪即指出:「畫工能為神鬼之狀,使人動心駭目者,以其無 常形,無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為貴。惟犬馬牛虎有常形 ,有常形故晝者難工,世之人見其似,則莫不貴之。」由此可 見畜獸有常形,即每一種動物都有一定的體型、比例與動態, 稍不謹慎,觀察得不夠仔細,即容易流為笑柄。常畫的畜獸有 馬、牛、虎、獅、鹿、羊、猿猴、貓、犬、狸、兔、馱、騾以 及象徵權勢的龍等,每一種走獸各有不同的特徵與習性,作畫 前必先詳細的觀察與寫生。
畜獸的觀察與寫生
我國古代畫家即非常重視觀察,譬如擅長畫獐猿的北宋畫家易元吉,曾游荊、湖間,深入山區,觀察野獸的動靜游息之態,故其走獸畫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經過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馬,必終日觀察,無暇與客人交談,故能畫出馬的特徵,黃山谷在其詩中即稱贊道:「李侯晝骨亦晝肉,下筆生馬如破竹 。」據說元代畫馬名家趙雍曾經據壯學馬滾塵狀,其母管夫人 自窗中窺看,正見一匹滾塵馬,故趙雍晝馬,能得其性情。可見古代成就高的晝家都很重視觀察,甚至親身模仿其動作,以求生動的表現畜獸的特徵與神趣。
蘇東坡的題跋中曾經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處士一日正在曝曬其書畫,有一牧童看見其中一軸戴嵩晝的鬥牛圖,拍手大笑說:「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牧童經常與牛生活在一起,發現到牛在角斗時, 牛尾是緊夾在兩股間,而唐朝畫牛名家戴嵩的觀察還欠周到,以致造成錯誤,是值得作為我們的借鏡。
中國畫一向提倡「形神兼備·以形寫神」,畫畜獸也不例外,觀察入微,掌握神態,才能將其畫活。走獸雖然同樣具備 五官、四肢,但其傳情表達的能力,卻不如人類豐富,然而我 們也不能忽視其細膩的動態和神情,每一種動物都有獨特的表 達喜怒哀樂的方式。此外動物也有許多特別的習慣和動態,譬如鹿、虎等耳朵能隨意的轉向各個方向,如收聽器般,能覺察極輕微的聲音;貓、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隨著自然光線的變幻而開合,猶如照像機的光圈原理;動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調節各種姿態,這些特點都應注意到。
畫貓耍表現出乖巧靈俐的特色,同屬貓科的虎則要表現出威嚴勇猛的感覺;畫驢要畫出傻氣和滑稽的味道,同屬奇蹄科的馬,就要晝出神駿豪邁的性格,每一種動物的性格,在作晝前必先稍加研究。
寫生時對動物解剖學應有了解,至少必先觀察其骨骼與肌 肉的關系,古人常說「畫虎畫皮難畫骨」,是指一般人往往過 分去描寫搶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對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寫是累積創作素材和捕捉生動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 通過觀察與默畫相結合的方法,把生動的形象勾出,並不是看 一筆畫一筆,對於晝動態的畜獸,應掌握神態,尤其耍注意從 一個動態過渡到另一個動態的瞬間,只用寥寥幾筆,就要准確的表現出畜獸的特點,其動勢要靠線條不同方向的對比和組合來表現。茲以擅長走獸畫的梁中銘教授平日寫生的素描稿為例 ,配上攸以水墨表現的猴子冊頁,可以發現勤於觀察寫生,助益頗大。
寫意晝法
以寫意法畫畜獸,早在漢代壁晝及魏晉磚畫中即可見到略 為豪放的表現法,五代石恪的畫中亦可見具有禪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較盛行寫意的畫法,如沈周的寫生冊頁中亦有走獸, 郭詡的「牛背橫笛圖」墨色的乾濕濃淡變化生動,並以破筆枯 墨掃出牛毛,意趣橫生。近代的畜獸畫家,多以寫意法表現, 如徐悲鴻的「雙馬圖」,結合西洋畫的明暗觀念與正確的解剖 學知識,表現出天馬行空的賓士氣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現出 兇悍威嚴的氣勢,齊白石與李可染的牛,都有獨特的個性。
寫意畫法是以簡練的筆墨,表現出豐富的內容,並能喚起 觀賞者的想像力與感染力,故以寫意法畫畜獸,對其細節須加 以簡化或省略,譬如繁瑣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傳神之 處可以誇張。至於配景的處理,必須根據各類走獸不同的習性 和生活環境來安排,譬如熱帶地區生長的走獸,就不宜配寒帶 的植物。牛、馬等走獸,可以不靠景物襯托,以留白的方式, 或在地上點染些草色,如徐悲鴻的馬,多以留白的方式,讓觀 賞者自由聯想。
虎的寫意畫法: 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態,赭石調藤黃畫虎身,再以稍濃的 墨畫斑紋,白粉染嘴、前胸等,並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 鋒絲細毛後,蘸老虎的寫意畫法示範濃墨畫眼、耳並重鉤斑紋 ,第二次染白粉及濃墨絲細毛,白粉畫虎須,最後補景完成。 畫時大致全體同時進行,層層加重
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種類。中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紙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於西方輸入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是用中國所獨有的毛筆、水墨和顏料,依照長期形成的表現形式及藝術法則而創作出的繪畫。中國畫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按其題材又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Ⅸ 國畫花卉的介紹
本書通過對不同花卉畫法的示範講解,深入淺出,讓初學者對寫意畫中用筆版用墨的基本權方法及規律有一個正確的了解與把握,並對各種花卉的形態、結構有所認識,能初步用筆墨去塑造各種花卉的形象,以此觸類旁通去表現其他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