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蘭的花語
㈠ 描寫蘭的詩詞有哪些啊
幽蘭操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韓 愈
釋義 蘭花開時,在遠處仍能聞到它的幽幽清香;如果沒有人採摘蘭花佩戴,對蘭花本身有什麼損傷呢?今日的變故,並非我的過錯。我常年行走四方,看到隆冬嚴寒時,薺麥卻正開始茂盛地生長,一派生機盎然,既然薺麥能無畏寒冬,那麼不利的環境對我又有什麼影響呢?一個君子是能處於不利的環境而保持他的志向和德行操守的啊。
賞析
深谷幽蘭,清芳自足,甘於淡漠,正是象徵著一個人不管是做學問還是要成就事業,都要能夠承受寂寞和忍受別人的不理解,用達觀、平和的心境去面對風雨人生。然而,這並不只是某種孤芳自賞的清高,而是因為學習君子之道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和充實的。
芳蘭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寫育蘭的場所,說明育蘭的規模與氣勢。春天和煦的陽光使皇家花園在眼前展開,美好的景色使得皇家蘭圃更討人喜歡。一個「開」一個「媚」使用擬人手法,流露出詩人對自己育蘭場所的欣賞之情。鏡頭由遠到近,由大到小,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寬廣的背景,讓讀者體會到皇帝家的養蘭規模和氣勢確實不同凡響。頷聯與頸聯寫出蘭花高雅的美點,從「色」美、「光」美、「影」美、引出「香」之美,四個方面逐層寫來,在春陽柔和的光線的映照下,加上蘭草翠綠的映襯,使得蘭室呈現一種怡人的淡淡色調,蘭葉上掛著下垂的一團團露珠,閃爍著晶瑩的浮動的亮光。陽光使得飄逸瀟灑、參差錯落的蘭草的靚影更加美麗,春風把一陣陣或輕或重的芳香傳送。詩人以色之淡雅、光之閃爍、影之參差、稱托出極為傳神的佳句香之輕重——陣發性的香味,這正是芳蘭幽香的與眾不同之處。尾聯寫出蘭花的品位與人格。正好等到人格高尚的人采折,佩帶在身上散發芳香。全詩意境開闊,借蘭抒懷,頗具大唐盛世氣象。
唐張九齡《感遇》(其一)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陳子昂《感遇》(其二)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唐 高蟾《楚思》
疊浪與雲急,翠蘭和意香。風流化為雨,日暮下巫陽。
唐 唐彥謙《蘭二首》(一)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 唐彥謙《蘭二首》(二)
謝庭漫芳草,楚畹多綠莎。於焉忽相見,歲晏將如何?
唐 王勃《春庄》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唐李白《贈友人》
蘭生不當戶,別是閑庭草。夙被霜露欺,紅榮已先老。謬接瑤華枝,結根君王池。
顧無馨香美,叨沐清風吹。餘芳若可佩,卒歲長相隨。
唐 李白《古風》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歷,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唐 李白《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句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松蘭相因依,蕭艾徒豐茸。
唐 李群玉
相逢在總角,與子即同心。隱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蘭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嶠《蘭》
虛室重招尋,忘言契斷金。英浮漢家酒,雪儷楚王琴。廣殿輕香發,高
台遠吹吟。河汾應擢秀,誰肯訪山陰。
唐 劉駕《蘭昌宮》
宮蘭非瑤草,安得春長在。回首春又歸,翠華不能待。悲風生輦路,山
川寂已晦。邊恨在行人,行人無盡歲。
唐 陸龜蒙《方響》
擊霜寒玉亂丁丁,花底秋風拂坐生。王母閑看漢天子,滿猗蘭殿佩環聲。
唐 崔塗《幽蘭》
幽植眾能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青
春每到遲。不知當路草,芳馥欲何為。
唐 白居易《問友》
種蘭不種艾,蘭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長,莖葉相附榮。香莖與臭葉,日
夜俱長大。鋤艾恐傷蘭,溉蘭恐滋艾。蘭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
意不決,問君合何如。蘭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唐 陳陶《種蘭》
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春風長養深,枝葉趁人長。智水潤其根,仁
鋤護其芳。蒿藜不生地,惡鳥弓已藏。椒桂夾四隅,茅茨居中央。左鄰
桃花塢,右接蓮子塘。一月薰手足,兩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
心腸。幽人飢如何,采蘭充餱糧。幽人渴如何,醞蘭為酒漿。地無青苗
租,白日如散王。不嘗仙人葯,端坐紅霞房。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來,佩花徒生光。刈獲及葳蕤,無令見雪霜。清芬信神鬼,
一葉豈可忘。舉頭愧青天,鼓腹詠時康。下有賢公卿,上有聖明王。無
階答風雨,願獻蘭一筐。
㈡ 源於經典古詩詞,有一定的含義的網名有哪些
1.桃夭;
2.甘棠;
3.簡兮;
4.芄蘭;
5.採薇。
㈢ 一個草字頭加訊的右半邊念什麼啊
芄 拼音:wán
〔~蘭〕多年蔓生草本植物,斷之有白汁,可食。葉對生,心臟形。花白色,有紫色斑點。莖、葉和種子均可入葯芄蘭
芄蘭
【概要】本詩主旨說法頗多。一曰刺詩,二曰美惠公等等。今人朱東潤認為是戀歌,其《詩三百篇探故》說:「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為女子戲所歡之詞」,甚是。
芄(wán丸)蘭之支,童子佩觽(xī西)。雖則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shè社)。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注釋】
1.芄(wán丸)蘭:亦名女青,莢實倒垂如錐形。(草本植物,又名蘿藦,俗名婆婆針線包,實如羊角。支:借作「枝」。
2.觿(xī西):古代骨制的解繩結用具,頭尖尾粗,形狀像牛角,俗稱角錐,也為成人佩飾。少年婚後也佩,象徵成人。3.能:乃、而,一說寧,豈。知:智,一說「接」
4.容:佩刀,刃鈍不能割物。遂:佩玉。一說容、遂,舒緩悠閑之貌。5.悸:帶擺動貌。
6.韘(shè社):抉拾,俗稱扳指,古代射箭時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來鉤弦的工具,用玉或骨製作,一般為成人佩戴,已婚少年佩戴象徵已經成人。骨制的鉤弦用具,著於右手拇指,射箭時用於鉤弦。7.甲:借作「狎」,親昵。一說長也。 【譯文】
芄蘭莢實長在枝,有個童子已佩觽。雖然身上已佩觽,難道不能與我在一起?看他一本正經相啊,
垂著腰帶顫晃晃啊。
芄蘭莢實連著葉,有個童子已戴決。雖然指上已戴決,難道不能與我再親熱?看他一本正經相啊,
垂著腰帶顫晃晃啊。 【賞析】
本篇主旨說法很多,一謂刺詩,漢《毛詩序》說:「刺惠公也,驕而無禮,大夫刺之。」元劉玉汝《詩纘緒》說:「愚意衛人之賦此,毋亦嘆衛國小學之教不講歟?」明豐坊《詩說》說:「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亂。」明季本《詩說解頤》說:「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習幼儀,而躐等(超越級別)以騖高遠也,故詩人作詩以刺之。」今人高亨《詩經今注》等則以為是刺童子早婚。一謂美惠公,近人徐紹楨《學壽堂詩說》說:「當是惠公初即位,以童子而佩成人之觽,行國君之禮,其大夫作詩美之,欲勉其進德耳。」一謂戀歌,今人朱東潤《詩三百篇探故》說:「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為女子戲所歡之詞。」今取後一說。
詩人即景起興,因為芄蘭的莢實與觽都是錐形,很相像,故詩人觸景生情,產生聯想。這位女詩人與詩中的「童子」,可能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關系非常親密。可是,自從「童子」佩帶觽、套上韘以來,對自己的態度卻冷淡了。觽本是解結的用具,男子佩觽並沒有嚴格年齡限制,與行冠禮不同。據《禮記·內則》記載: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說苑·修文篇》也說「能治煩決亂者佩觽」,故毛傳謂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則表示「能射御」。當時,貴族男子佩觽佩韘標志著對內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對外已有能力從政,治事習武。正因為如此,所以詩中的「童子」一旦佩觽佩韘,便覺得自己是真正男子漢了,一下子穩重老成了許多。這本來是很正常的,可是這一變化,在那多情的女詩人眼裡,不過是裝模作樣假正經罷了,實際他還是以前那個「頑童」。最使她惱怒的是,本來他們在一起無拘無束,親昵得很,而現在他卻對自己疏遠了,冷落了。因而「童子」的日常言行舉止乃至垂下的腰帶,無一不惹她生氣,看了極不順眼,甚而覺得這一切都是故意做給她看的。盡管他「容兮遂兮」,處處顯示出一副成熟男子的模樣,而她偏要口口聲聲喚他「童子」。「童子」的稱呼,正包含著她似嬌還嗔的情態,從這一嘲諷揶揄中不難察覺她「怨」中寓「愛」的綿綿情意。
全詩兩章重疊,實際只有三個字不同,寥寥數語,就把「童子」態度的變化及姑娘的惱怒心理描摹出來了,清牛運震《詩志》評論說:「『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諷刺之旨已自點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儀詠嘆一番,而諷意更自深長。詩情妙甚。」每章前四句一韻,後兩句一韻,從樂歌的角度考察,後兩句大約是附歌。(蔣立甫)
賞析:
《芄蘭》描寫一個童子盡管佩戴著成人的服飾,而行為卻仍幼稚無知,既不知自我,又不知與他人相處,諷刺了童子的無能。詩善作細節描寫,外表上莊重卻掩飾不住內心幼稚,「垂帶悸兮」,顫動的垂帶就透視了全部的本質。「芄蘭」枝葉的起興,不僅在於引起童子佩飾的描寫,或正在它的外露而不含蓄,隱寓童子的不成熟。
㈣ 描寫蘭花的品質詩句
1、詩句: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春庄》唐·王勃
譯文:
幽靜的山林中有一條路邊長滿蘭葉的小路,城外的種桃李的園子,只是沒有人間的清靜,沒有聽到鳥兒的啼叫之聲。
2、詩句: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卜運算元·蘭》宋·曹組
譯文:
天的傍晚,山中的松竹和翠蘿籠罩在陣陣寒氣之中;幽靜的小路邊,蘭花獨自開放,沒人欣賞,它能向誰訴說它怨恨呢?這脈脈的幽蘭似乎只有梅花才可以共語,但在寂寞的深山中,也許還有探尋幽芳的素心人吧!特意來聞蘭花的香味時,花並不香;只有在不經意中,才能聞到花的芳香。
3、詩句: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宋·晏殊
譯文:
清晨欄桿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4、詩句: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題畫蘭》清 鄭板橋
譯文:
蘭花生長在山岩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
不是腳下沒有浮雲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願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去挽留。
5、詩句: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題楊次公春蘭》宋 蘇軾
譯文:
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楊次公的這春蘭圖用妙筆丹青把春蘭如實畫了下來,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面對著這春蘭花,就好像是面對著靈均,讓人不敢把它戴在頭上佩在身上來褻瀆他。
6、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1985年5月蘭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
(4)芄蘭的花語擴展閱讀:
1、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
2、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後,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
㈤ 芄蘭的介紹
《芄蘭》,《詩經·衛風》篇名。為先秦時代衛地漢族民歌。全詩二章,每章六句。描寫一個童子盡管佩戴著成人的服飾,而行為卻仍幼稚無知,既不知自我,又不知與他人相處,諷刺了童子的無能。詩善作細節描寫,外表上莊重卻掩飾不住內心幼稚,「垂帶悸兮」,顫動的垂帶就透視了全部的本質。「芄蘭」枝葉的起興,不僅在於引起童子佩飾的描寫,或正在它的外露而不含蓄,隱寓童子的不成熟。是人民對統治者驕橫幼稚裝腔作勢不稱其服的諷刺。芄蘭亦是蘿藦科的一種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㈥ 詩歌中常常寫到一些植物,如松,竹,梅, 蘭,你知道哪些與植物有關的詩歌請摘抄
小松
杜荀鶴 〔唐代〕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題小松
李商隱 〔唐代〕
憐君孤秀植庭中,細葉輕陰滿座風。
桃李盛時雖寂寞,雪霜多後始青蔥。
一年幾變枯榮事,百尺方資柱石功。
為謝西園車馬客,定悲搖落盡成空。
書院二小松
李群玉 〔唐代〕
一雙幽色出凡塵,數粒秋煙二尺鱗。
從此靜窗聞細韻,琴聲長伴讀書人。
竹石
鄭燮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新竹
鄭燮 〔清代〕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冉冉孤生竹
佚名 〔兩漢〕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菟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雪梅
盧鉞 〔宋代〕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白梅
王冕 〔元代〕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雪梅·其二
盧鉞 〔宋代〕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卜運算元·蘭
曹組 〔宋代〕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詠秋蘭
靜諾 〔清代〕
長林眾草入秋荒,獨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風前堪寄傲,幾因霜後欲留芳。
名流賞鑒還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揚。
一種孤懷千古在,湘江詞賦奏清商。
芄蘭
佚名 〔先秦〕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㈦ 詩經里有關於孩子的嗎
詩經中描寫孩子的語句,段落:
一、寫孤兒的《國風·王風·葛藟》(先秦):
綿綿葛藟,在河之滸。
終遠兄弟,謂他人父。
謂他人父,亦莫我顧。
綿綿葛藟,在河之涘。
終遠兄弟,謂他人母。
謂他人母,亦莫我有。
綿綿葛藟,在河之漘。
終遠兄弟,謂他人昆。
謂他人昆,亦莫我聞。
譯文: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灣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爹爹心悲涼。
叫人爹爹心悲涼,他也哪裡會賞光。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岸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媽媽心悲涼。
叫人媽媽心悲涼,她也哪裡會幫忙。
葛藤纏繞綿綿長,在那大河河灘旁。
兄弟骨肉已離散,叫人哥哥心悲涼。
叫人哥哥心悲涼,他也只把聾啞裝。
二、寫孩子對女子與情人約會的好奇和窺探的《國風·鄭風·山有扶蘇》(先秦):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譯文:
山上有茂盛的扶蘇,池裡有美艷的荷花。
沒見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裡有叢生的水葒。
沒見到子充好男兒啊,偏遇見你這個小狡童。
三、側面寫了孩子穿戴的《國風·衛風·芄蘭》(先秦):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譯文:
芄蘭枝上結尖夾,小小童子佩角錐。
雖然你已佩角錐,但不解我情旖旎。
走起路來慢悠悠,搖搖擺擺大帶垂。
芄蘭枝上葉彎彎,小小童子佩戴韘。
雖然你已佩戴韘,但不跟得來親近。
走起路來慢悠悠,搖搖擺擺大帶垂。
四、側面寫了孩子穿戴的《國風·齊風·甫田》(先秦) :
無田甫田,維莠驕驕。
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無田甫田,維莠桀桀。
無思遠人,勞心怛怛。
婉兮孌兮。總角丱兮。
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譯文: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高高長勢旺。
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惶惶。
大田寬廣不可耕,野草深深長勢強。
切莫掛念遠方人,惆悵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憐,扎著小小羊角辮。
才只幾天沒見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五、描寫少女的美麗的《國風·衛風·碩人》(先秦):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齊侯之子,衛侯之妻。
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齒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碩人敖敖,說於農郊。
四牡有驕,朱幩鑣鑣。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鮪發發。
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譯文:
美人身材真苗條, 穿著錦衣罩布衣。
她是齊庄公的女, 又是衛庄公的妻。
齊國太子的妹妹, 邢國諸侯的小姨,譚公還是她妹夫。
手指柔軟如茅芽,肌膚細滑如脂膏。
脖子雪白如蝤蠐,齒白齊整如瓜子。
前額方正眉細彎,輕輕一笑酒渦生, 兩眼顧盼似秋波。
美人身材好苗條, 停車休息在近郊。
四匹公馬多雄壯, 紅綢掛在馬嚼旁。
羽飾車駕到王宮, 大夫無事早退朝,莫使新人太疲勞。
黃河之水浩盪盪,激越奔流向北方。
撒網入河沙沙響,蝗魚鱔魚捕在網。
初生蘆荻長又長,隨嫁姜女盡盛裝, 陪送男子也雄壯。
㈧ 芄蘭的介紹
《芄蘭》是一篇散文,作者為初國卿。兒時吹毛唱歌的情境早已離我遠去,但從走出《詩經》的「芄蘭」到鄉間的「老瓜瓢」卻讓我想到認識一種事物,從課本里到課本外是一個多麼復雜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不僅給了我們知識,也給了我們快樂,一種孔夫子教導我們的「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快樂。
㈨ 喜歡一個女孩,想找寫給女孩的詩詞..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楊萬里《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大林寺桃花】 作者: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崔護《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王冕《題墨梅圖》
朔風吹寒冰作壘,梅花枝上春如海。清香散作天下春,草木無名藉光彩。
長林大谷月色新,枝南枝北清無塵。廣平心事誰與論?徒以鐵石磨乾坤。
歲晚燕山雲渺渺,居庸古北無人到。白草黃沙羊馬群,瓊樓玉殿煙花繞。
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貞姿燦燦眩冰玉,正色凜凜欺風霜。
轉身西泠隔煙霧,欲問逋仙杳無所。夜深湖上酒船歸,長嘯一聲雙鶴舞。
梅花絕句 作者:陸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在層冰積雪時。
早梅 作者: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銷。
一剪梅 作者:李清照
紅耦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山園小梅 作者:林逋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芄蘭 作者:詩經
芄蘭之支,童子佩□。雖則佩□,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酬人雨後玩竹 作者: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
眾類亦雲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
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
卜運算元 作者:辛棄疾
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知無數。
只共梅花語,懶逐游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慈姥竹 作者:李白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嘗自保。
隔浦蓮 作者:白居易
隔浦愛紅蓮,昨日看猶在。夜來風吹落,只得一回採。花開雖有明年期,復愁明年還暫時。
楊柳枝 作者:白居易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南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菊花 作者: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黃山松詩三首
黃山松----徐速之
百代千年立險峰, 挺身昂首傲蒼穹。
慣和狂風暴雨戰, 常在雷霆閃電中。
載雪披霜顏不改, 吞雲吐霧氣從容。
一塵不染高風格, 萬綠叢中獨見雄。
黃山松----肖俊飛
攪雲蔽日碧重重, 意態超然立萬峰。
怪道談龍龍不見, 一齊化作此山松。
黃山松
娟娟玉屏迎客松, 輕舒翠袖美姿容。
迎來春色送秋去, 年年月月接賓朋。
1.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青松》現代.陳毅
2.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
--《南軒松》唐.李白
3.陰陰清禁里,蒼翠滿春松。
--《禁中春松》唐.陸贄
4.世傳壽可三松倒,此語難為常人道。
--《松》宋.王安石
5.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
--《澗底松》唐. 白居易
1)錚錚鐵骨傲蒼穹,霜雪奈何不動容。滿目山河無障礙,且登高處一盤恆。(2)一身正氣兩袖清,傲骨凌峰石上生。橫眉群山千秋雪,笑吟長空萬里風。(3)曾雲舒捲盪峰清,角立危巒氣不平。奇響滔滔天地壯,風雲萬變自崢嶸。
㈩ 描寫「蘭」的詩句有哪些
《卜運算元·蘭來》
宋代:曹組
松竹源翠蘿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芄蘭》
先秦:佚名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詠秋蘭》
明代:靜諾
長林眾草入秋荒,獨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風前堪寄傲,幾因霜後欲留芳。
名流賞鑒還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揚。
一種孤懷千古在,湘江詞賦奏清商。《點絳唇·詠風蘭》
清代:納蘭性德
別樣幽芬,更無濃艷催開處。凌波欲去,且為東風住。
忒煞蕭疏,爭奈秋如許。還留取,冷香半縷,第一湘江雨。《念奴嬌·春雪詠蘭》
明代:陳子龍
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
解佩凌波人不見,漫說芷珠宮闕。
楚殿煙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
嫣然幽谷,只愁又聽啼鴃。
當日九畹光風,數莖清露,纖手分花葉。
曾在多情懷袖裡,一縷同心千結。
玉腕香銷,雲鬟霧掩,空贈金跳脫。
洛濱江上,尋芳再望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