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花的花語
A. 芭蕉花有什麼作用
芭蕉花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植物形態詳"芭蕉根"條。
【性味】甘談微辛,涼。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酸咸。"
②《江西草葯》:"性涼,味淡。"
③《貴州草葯》:"性寒,味甘微辛。"
【功用主治】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行不暢。
①《日華子本草》:"治心痹痛。"
②《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軟堅。治寒痰停胃,嘔吐惡心,吞酸吐酸。"
③《分類草葯性》:"治頭眩昏,氣痛,散血。"
④《嶺南采葯錄》:"治紅白痢,能通經。"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燒存性研末。
【選方】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日華子本草》)
②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芭蕉花二錢。水煎,點水酒服。忌魚、羊、生冷、蛋、蒜。(《滇南本草》)
③治怔忡不安: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湖南葯物志》)
④治肺癆: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江西草葯》)
⑤治心絞痛:芭蕉花半斤,豬心一個。水燉服。(《江西草葯》)
⑥治胃痛: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貴州草葯》)
B. 郭沫若的芭蕉花賞析350字
《芭蕉花》寫於1924年8月,當時郭沫若旅居日本福岡。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表達了對母親的感懷之情。芭蕉花與作者母親的病是息息相關。因此,作者為了給母親治病,偷偷到會館去摘芭蕉花。這一件在作者看來很小的事,卻讓父母大發雷霆。母親不但沒用芭蕉花治病,反而勒令其送還。這件事讓若干年後的作者懂得了母親的良苦用心:那就是誠信。這是母親對作者的教誨,也讓其每每念及,便想起母親,並「一陣陣鼻酸眼脹」。作者懷念母親。然而在感懷之餘,也產生了心中的困惑。「……我正因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氣。這難道是進步嗎?」這句疑問,含意雋永。作為一位革命家,身負重擔。然而彷徨、苦悶也如影隨形。母親的諄諄教導,讓其懂得了其做人的道理。然而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患得患失自然不是進步。文章托物言志,借芭蕉花抒發情懷。在懷想母親的同時,含蓄地表達出自己對於理想、信念執著堅定的追求。
C. 請問這花叫什麼名字
大花美人蕉
大花美人蕉原產美洲熱帶。喜高溫炎熱,陽光充足。以肥沃壤土最適宜。耐濕,但忌魁水。怕強風,不耐寒。長江中下游地區,冬季地上部枯萎,地下根莖可露地越冬。花色有乳白、黃、橙、粉紅、大紅、紫紅色等,花期6-10月。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止血。
D. 芭蕉花有什麼作用
芭蕉花是中葯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葯材了,具有如此多的養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芭蕉花養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1.治心痹痛: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
2.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
3.治怔忡不安: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
4.治胃痛: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
5.治肺癆: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請確認一下吧
E. 郭沫若 芭蕉花 賞析
芭蕉花
郭沫若
母親在十五歲的時候便到了我們家裡來。那時候我們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灑掃要和妯娌分擔,母親又多子女,更受了不少的累贅。
母親因為過於勞苦的緣故,身子是異常衰弱的。每年到交秋的時候,總要暈倒一回。暈病發了的時候,母親倒睡在床上,終日只是呻吟嘔吐,飯不消說是不能吃的,有時候連茶也幾乎不能進口。(【直接陳述,交代起因】記敘母親的身體狀況,為後文摘芭蕉花做了起因。)像這樣要經過兩個禮拜的光景,又才漸漸回復起來,完全是害了一場大病一樣。
在我們四川的鄉下,相傳這芭蕉花是治暈病的良葯。母親發了病時,我們便要四處託人去購買芭蕉花。但這芭蕉花是不容易購買的。因為芭蕉在我們四川很不容易開花,開了花時鄉里人都視為祥瑞,不肯輕易摘賣。好容易買得了一朵芭蕉花,在我們小的時候,要費兩只肥鵝的價錢呢。(【自然過渡,承上啟下】這一段文承接上面母親得病要吃芭蕉花,又領起下文摘芭蕉花後的一些列事情。)
那是我五六歲時候的事情了,我們的母親又發了暈病了。我同我的二哥同到天後宮去,隔著窗戶看見園內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剛好開著一朵黃花,就像尖瓣的蓮花一樣。我真是喜歡極了,便翻過窗去摘取那朵花苞回到家裡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獻給母親。我捧著走到母親的床前,母親問我是從什麼地方拿來的,我便直說是在天後宮摘來的。但我母親聽了竟大發雷霆,她立刻叫我們跪在床前,只是連連嘆氣地說:「啊,我生下你們這樣不爭氣的孩子。為娘的倒不如痛死的好了!啊!」(【日常小事,以小見大】在作者看來摘花給母親治病是小事,沒想到對母親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們都哭了起來,但我也不知為什麼事情哭,不一會父親也曉得了,他又把我們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們一陣。我挨掌心是從這一回開始的,我至今也還記得呢。我一面挨打,一面傷心,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討我父親、母親的氣。母親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別處園子里去摘了一朵回來,為什麼便該這樣……(【省略妙用,餘味悠遠】作者沒有想明白父母親為了一朵花要這樣傷害孩子的心,讓人聯想到更多的原因。)
這樣的一段故事,我現在一想到母親,端的便湧上了心來。我現在離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風雨飄搖的深夜,思念母親,我一陣陣鼻酸眼脹。啊,母親,我慈愛的母親喲!你兒子已經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時摘取芭蕉花的故事,為甚麼使我父親、母親那樣的傷心,我現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芭蕉花的自信和勇氣。這難道是進步嗎?(【反問作結,發人深省】用反問句結尾,回憶童年摘芭蕉花受到責備並使得自己失去自信和勇氣,並不是進步的教育方法。)
F. 餐廳口布花中獨葉花、迎賓花、海螺藏花、扇面花、芭蕉花的含義、象徵的什麼
芭蕉花=誠信
迎賓花顧名思義
扇面花代表活力、激情
獨葉花好像是指店裡有特色的菜譜
海螺藏花不知道是什麼花...
大概都是讓客人感受到服務的快樂
G. 芭蕉花的介紹
芭蕉花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穗狀花序頂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狀,紅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數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餘皆發育。花單性,通常雄花生於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較長,先端5齒裂,下唇較短,基部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離生,伸出花冠;葯線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頭近頭狀,光滑。具有獨特的鮮甜味。分布我國台灣,味甘淡、微辛,性涼;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H. 芭蕉花的作用
性味
甘談微辛,涼。
①《滇南本草》:"性溫,味酸咸。"
②《江西草葯》:"性涼,味淡。"
③《貴州草葯》:"性寒,味甘微辛。"
營養分析
艾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草葯可以就地取材,且現代醫學的葯理研究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葯物,它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關人群
1. 適宜身體虛弱、精力差、免疫力低下、易生病者。
2. 凡火旺泄精、陰虛水乏、小便不利、口舌乾燥者皆禁用。
食物相剋
芭蕉花忌魚、羊、生冷、蛋、蒜。
相關人群
製作指導
治心痹痛
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
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
芭蕉花二錢。水煎,點水酒服。
治怔忡不安
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
治肺癆
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治心絞
痛芭蕉花半斤,豬心一個。水燉服。
治胃痛
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
食療作用
芭蕉花味甘淡、微辛,性涼;
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主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行不暢。
其他相關
巴戟天,《別錄》雲:「生巴郡」,則「巴」或指產言。「戟天」者,或與本品能治陽痿有關。
營養知識
芭蕉花知識介紹: 芭蕉花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
國畫中的芭蕉花(2張)
穗狀花序頂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狀,紅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數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餘皆發育。花單性,通常雄花生於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較長,先端5齒裂,下唇較短,基部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離生,伸出花冠;葯線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頭近頭狀,光滑。具有獨特的鮮甜味。
芭蕉花食療作用: 芭蕉花味甘淡、微辛,性涼;
具有化痰軟堅,平肝,和瘀,通經的功效;
主治胸膈飽脹,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嘔吐痰涎,頭目昏眩,心痛怔忡,婦女經行不暢。
芭蕉花食物相剋: 芭蕉花忌魚、羊、生冷、蛋、蒜。
芭蕉花做法指導: 1. 治心痹痛:芭蕉花燒存性,研,鹽湯點服二錢。
2. 治反胃吐呃飲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飽脹:芭蕉花二錢。水煎,點水酒服。
3. 治怔忡不安:芭蕉花一朵。煮豬心食。
4. 治肺癆:芭蕉花二兩,豬肺半斤。水燉,服湯食肺,每日一劑。
5. 治心絞痛:芭蕉花半斤,豬心一個。水燉服。
6. 治胃痛:芭蕉花、花椒樹上寄生茶各五錢。煨水服,一日二次。
3食譜
編輯
炒芭蕉
都是選用幼嫩的花瓣為原料。加工時先將蕉花洗凈切細加少許食鹽攪拌,並用手揉捏擠去汁液。素炒時,加點青辣椒末和民間用豆渣製成的豆豉用油炒熟即可。若烹飪肉末炒蕉花,應將料肉(豬肉或狗肉,以狗肉為佳)洗凈,濾水後剁成肉末,先在姜、蒜炸過的油鍋內爆炒至七八成熟再加入經鹽漬擠去澀水的芭蕉花和食鹽、味精,炒至芭蕉花熟透,即裝盤供食。這道菜味美可口,無汪膩感,獨具特色,是傣族、哈尼族小有名氣的風味小吃。
包蒸蕉花
以野芭蕉花、精瘦豬肉和雞蛋為原料烹調。先將幼嫩的蕉花用沸水煮熟,切碎,加入少許食鹽揉捏,擠掉澀水裝入碗內,加入蛋汁和剁細的豬肉蔥花、蒜泥、芫荽和少數青椒末、食鹽、味精,高拌均勻,用鮮芭蕉葉包成方形葉包,入甑蒸20~30分鍾便可食用。這道菜,色、香、味俱全,無油膩感。
蕉花湯
以野芭蕉花、精瘦豬肉片與臭菜為主要原料烹調。芭蕉花剝去外層老化花瓣,洗凈切碎,加少許食鹽揉捏,用清水漂洗除澀味,用肉湯煮至七成熟時,加入豬肉片(末)和洗凈切段的臭菜煮熟,加適量食鹽、味精即可食用。這道菜湯,色澤紅、白、綠三色相間,味鮮香可口。[2]
五香芭蕉花
芭蕉花放入水中煮2分鍾,撈出放入冷水中泡2分鍾,瀝干水分。
雞蛋打散,放入碗內,加入麵粉,精鹽拌勻。
鍋中放油燒熱,把芭蕉花掛糊,放入鍋中炸呈金黃色,撈出瀝油即可。
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准備色拉油500克左右。
芭蕉花:芭蕉花忌魚、羊、生冷、蛋、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