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寧花卉冊
① 十全十美圖的介紹
《十全十美圖》屬清代絹類文物、書畫為清朝畫家艾啟蒙和朗世寧繪制,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取材於我國清朝乾隆年間,是分別來自波西米亞及義大利的宮廷畫師艾啟蒙和郎世寧的傳世佳作《十駿犬》與《花卉冊》(又稱《十美圖》)的合稱。當時兩人分別敬獻《十駿犬》和《十美圖》給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十分滿意,在畫作蓋上了他的鑒賞鈐章,並將兩者合二為一,題為《十全十美》圖。包括10隻名犬和10幅名花。此系列作品描繪邊疆少數民族王公及地方官員所進貢的純種獵犬,對於解其原產地, 與清廷中央與周邊藩屬相互的交往關系, 有重要參考價值。
② 吳冠南的觀點論著
——現代中國畫衰敗之思考
文/吳冠南
西方三流藝術真正名正言順地「入侵」中國,乾隆朝的郎世寧當之無愧。這位西方游醫葯販式的所謂藝術家,以其照相機功能式的畫兒,順利地在中國堂而皇之地充當起了大清王朝的宮廷畫家和藝術傳教士,從而逐漸使本民族自上而下造成了藝術審美上的偏離和對本民族文化藝術信任度的逐步降低。因此自從乾隆皇帝遇見郎世寧和他那不中不西的畫兒起,便開始對其贊賞有加並賜召為內廷供奉,乾隆對郎世寧喜愛的程度,絕不亞於清朝末期慈禧太後對照相機的喜愛。如果說郎世寧的個體推銷「偽劣產品」與三流藝術說教尚未掀起大浪的話,那麼鴉片戰爭以後,尤其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逐步興起的出國學藝熱潮,一批義一批中華學子遠渡重洋,紛紛湧向西方虔誠地做了西方「科學、客觀」繪畫的俘虜以後,歸來就把郎世寧未能做大的「事業」推到了頂峰。當然這種「學西濟中」的初衷與熱情也許值得贊許,同時我們也不否認西方素描造型的方法對中國人物畫造型上帶來了新的拓展。然而中國畫創作「以形寫神」的原則與筆墨書寫性等技法要素,卻完全喪失在了准確造型的「虎口」之中。比比皆是的水墨素描人物畫自此後就占據了中國人物畫的「大半壁江山」。這就象我們從西方撿回一塊石頭,卻丟掉了自己的一塊傳世瑰寶。准確造型對中國畫筆墨制約的弊端,時至今日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中國著名油畫家蘇天賜在一次聽吳冠中講課時曾對他的學生說: 「吳冠中 他不懂中國畫,別聽他瞎說」。其實吳冠中的許多觀點恰恰代表了他那個時代大部分留洋歸來畫家的觀點。那個時代這批學子們是在對本民族藝術一知半解或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沖向西方的,他們就象一張白紙一樣,塗什麼顏色就接受什麼顏色(十幾歲、二十幾歲只能是這樣),是人生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因此,西方「科學、客觀」的藝術作品就象一束巨大的光電,瞬間就將這些毫無鑒別力和免疫力的青年人完全擊倒在了西方藝術的「神壇」下。從而使這些東方學子們從思想到行為都烙下了終身無法抹去的「西方藝術皮毛」印記。如果僅此,那還算不上是什麼危害,因為個體藝術觀念的扭曲變形還不足以影響到中國畫的正常傳承軌跡,而其危害在於這些學子們歸國後大都又回過頭來畫起了中國畫,教起了中國畫。這樣問題就變得嚴重起來了,他們本來就對中國畫一知半解,而對西方藝術又因學習時間短,積累又不夠,也僅略知皮毛,無知加皮毛的中國畫在他們手中誕生,並且又教給了他們的學生。就在他們對中國畫的理解還僅僅停留在文字上時,一代一代的學生就從他們的手中畢業。這種現象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林風眠,而林風眠下一輩中最具代表性的畫家是林風眠的學生吳冠中。 文/吳冠南
中國畫有圖式嗎?圖式是什麼?風格不同就是圖式嗎?造型就是圖式嗎?作品紙或絹的式樣如條屏、中堂、手卷、冊頁、扇面等是圖式嗎?這些都不是圖式。那麼,構圖是不是圖式?構圖的意義相對接近了一點圖式,但我的理解構圖還算不上是完全意義上的圖式。圖式應當是畫面總體結構所呈現的形式美感和形式語言的明確表達。
千百年來,中國畫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一套自己的構圖規律與方法。如:「計白當黑」、「金邊銀角」、「疏可走馬」、「密不插針」等等。但這一固有的構圖方法,但是對「目之所見」的自然現象的擷取,缺少人主觀構圖意識的參與。在清代以前的中國畫家那裡,是連構圖這兩個字的名稱也沒有的。通常在創作中處理構圖上是一參自然二沿前人,三主謝赫的「經營位置」說。
中國是農業國,自古以來人們習慣了依賴自然。同樣中國畫創作也不例外,除了描繪自然外,主觀自創性相對缺乏。中國畫構圖的習慣是擷取大自然的某一點,略加變動或一點不變地移到紙上,所以前人十分強調寫生的作用,甚至到了以寫生代替創作的程度。這一點,可以在我上一輩的中國畫家那裡得到印證。
記得二十多年以前,我曾攜自己創作的二本冊頁到金陵林散之先生府上,一是請老人指點,二是請老人為我所作冊頁題簽。結果林老為我題了《吳冠南寫生花卉冊》的簽頭。題畢,我對老人講:「此冊所作,並非全是寫生得來。」林老答曰:「傳統繪畫講寫生,尤其是花鳥畫,歷古以來都叫寫生花鳥的。」由此可以看出,寫生之於中國畫的重要程度。何謂寫生?顧名思義就是對著自然之物照樣移到紙上罷?誠然,寫生對於一切造型藝術訓練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但當把寫生重視到替代創作的程度,這時的創作就變成了依賴自然和重復自然。因此,歷代在品覽中國畫作品時也只是品鑒畫面技法,而對畫面結構則完全不用去品賞。因為畫上所構之圖自然中便隨處可見,而象「清供圖」之類,不出門也可以見到。中國藝術家把對自然的尊重和借鑒,完全變成了一種從認識到行為上的依賴和復制。
③ 郎世寧的什麼圖描繪了駿馬
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百駿圖》,描繪了姿態各異之駿馬百匹,放牧游息於草原的場面。
郎世寧擅長駿馬、人物、花卉走獸,中西結合的繪畫技術得到了中國皇帝的喜愛,其中著名的《百駿圖》描繪了形態不同、坐卧奔跑的100匹駿馬,紙稿繪本存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長度約有8米。絹本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長度約為7.7米。此圖創作於雍正年間,總共耗時4年才完成。
創作背景
據史料記載:「三月初二,員外郎沈某奉怡親王諭:郎世寧畫《百駿圖》一卷,遵此。」也就是說,郎世寧開始繪制《百駿圖》的時間是1724年。
郎世寧在來華前系統地學習過繪畫,打下較為堅實的寫生基礎,到中國後又接觸到傳統的中國繪畫,東西方藝術的熏陶為他開創一種新穎的畫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於是在繪倆的技藝方面,郎世寧開創了一種不同於中國傳統繪畫的新穎畫法。
④ 康煕皇爭對法郎世寧的什麼畫稱贊為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圖》取材於我國清朝乾隆年間,是分別來自波西米亞及義大利的宮廷畫師艾啟蒙和郎世寧的傳世佳作《十駿犬》與《花卉冊》(又稱《十美圖》)的合稱。當時兩人分別敬獻《十駿犬》和《十美圖》給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十分滿意,在畫作蓋上了他的鑒賞鈐章,並將兩者合二為一,題為《十全十美》圖。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拿到這個冊頁,大加贊賞,百看不厭,愛不釋手,獨自把賞,逐一為「十犬」「十美」題詩作賦,並命著名書法家梁詩正、汪由敦分別書寫,與畫卷逐一對裱,最終成就了集中西繪畫藝術、乾隆皇帝詩賦和書法大家墨寶於一帙的絕美畫卷。
《十美圖》亦稱《花卉冊》,是郎士寧花鳥畫的代表,所繪十種色彩繽紛的花卉,雍容高貴的牡丹,高潮清爽的菊花,寧靜悠遠的蘭花……以花為喻,代表了十種不同的高貴品質和美好祝福。
艾啟蒙的《十駿犬圖》,也是艾啟蒙平生得意之作。共繪制了十條西方朝貢給乾隆皇帝的珍貴名犬,十犬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且每幅圖都有當朝的文職大臣的題詩賦詞。
這兩幅冊頁,藝術水準相當高,郎士寧和艾啟蒙使用的是中國的軟筆,卻按西畫的透視和光感等技巧,把花卉的形態、犬的形態和神態表現出來,體現了高超的寫生功夫和創意能力,畫得相當精細,栩栩如生,立體感極強。比如犬的毛是單筆漸入,雖然用的不是畫油畫的油彩,卻根根呈現,逼真到讓人忍不住觸手去摸,這種透視效果在這兩幅冊頁中充分體現出來。這些技法對後來中國畫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十全十美》圖共包括10隻名犬和10幅名花。在中國,「十」是個非常吉祥的數字,中國人早已賦予其「圓滿」和「完整」的深刻含義。十犬亦即十全,猶言至善;《花卉冊》選繪十種珍貴花卉,意指十美。艾啟蒙和郎世寧藉助融匯中西文化文化美好寓意的數字和形象, 以中西藝術合壁的繪畫方式表達了美好祝福。而《十全十美圖》之所以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是因為復制郎士寧和艾啟蒙的作品,非常稀少。尤其是郎士寧的《花卉冊》和艾啟蒙的《十駿犬圖》冊頁,深藏故宮三百多年,鮮為人知,這次復制也是頭一遭走出「深閨」。《十全十美圖》無論尺寸、質地、色彩,都一一按原作復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使人們能感到有如真跡般的滿足。
⑤ 什麼是十全十美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十全十美的人和事都是沒有的。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就連價值連城的和氏璧都還有瑕疵呢,情況是人,古今中外沒有哪一個偉人、名人能夠稱得上十全十美,再說人們的審美觀不是一個樣,標准不一樣,對美的看法也有差異呀,所以。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情,十全十美只是人們追求的目標而已。
⑥ 郎世寧的弟子
王幼學
年代: 清
介紹: 清,工花卉。乾、嘉時(一七三六至一八二零),供奉內廷。乾隆十五年(一七五零)有瑞樹圖。〔國(清)朝畫院錄、石渠寶笈續編〕
⑦ 郎世寧十駿犬圖之一 蒼水虯在故宮嗎
《十全十美》取材於我國清朝乾隆年間,是分別來自波西米亞及義大利的宮廷畫師艾啟蒙和郎世寧的傳世佳作《十駿犬》與《花卉冊》(又稱《十美圖》)的合稱。當時兩人分別敬獻《十駿犬》和《十美圖》給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十分滿意,在畫作蓋上了他的鑒賞鈐章,並將兩者合二為一,題為《十全十美》圖。《十全十美》圖共包括10隻名犬和10幅名花。在中國,10是一個非常吉祥的數字代表,圓滿和完整,為此,艾啟蒙畫了10隻名犬,郎世寧畫了10幅名花。
⑧ 十全十美圖的藏品與仿品
據史料記載,乾隆皇帝拿到這個冊頁,大加贊賞,百看不厭,愛不釋手,獨自把賞,爾後秘藏深宮。乾隆對特別欣賞的藝術品與女人是很獨專的。據說,某日乾隆見妃嬪環繞左右時郎世寧頗感局促不安,就問他:「卿看她們之中誰最美?」郎世寧答道:「天子的妃嬪個個都美。」乾隆又追問:「昨天那幾個妃嬪中,卿最欣賞誰?」「微臣沒看她們,當時正在數宮殿上的瓦。」「瓷瓦有多少塊?」郎世寧回答:「30塊。」皇上命太監去數,果然不錯。
此後郎世寧就沒再受作弄。不過他還是奉命描繪一幅帝後及11名妃嬪在一起的圖像,畫題是:「心寫治平」。這是郎世寧所繪二百幅人物中最著名的一幅。乾隆僅在該畫完竣、七十萬壽及讓位時看過此畫三次。隨即將畫密封於盒內,旨諭有誰竊視此畫,必凌遲處死。
由此不難理解,被乾隆秘藏深宮的《十全十美》是難為世人所知的藏品。
故宮文保科技部主任曹靜樓先生是故宮博物院文物專家,親身經歷了故宮博物院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發展變化。他在故宮博物院長期從事技術開發和文物的修復工作,是文物修復和鑒定方面的專家。他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許多國寶級文物原件並不是常年展出的,一是為了更好地對文物進行保存,有些文物是不能讓它長期接觸空氣和陽光的。二是因為故宮的藏品種類和數量多,不可能都一一向觀眾展示,所以常年展出的文物有不少是復製品,偶爾展出文物原件,您未准能趕上。2004年,故宮博物院拿出24件國寶級書畫原件在上海辦展覽,轟動了國內外。有些觀眾怕買不到門票,凌晨一兩點鍾就到門口排隊。有的海外華人乘飛機專程來上海看這個展覽,可見這些文物的吸引力。
由於眾多的國寶級文物「養在深閨人未識」。故宮博物院與上級有關部門反復考慮,為了讓更多的人能欣賞到難得一見的國寶,大約在10年前,經有關部門批准,從眾多的文物藏品中,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珍品,由故宮博物院監制,進行復制,向社會出售。
200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搞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復制故宮博物院的一些經典藏品。據曹靜樓研究員介紹,與故宮博物院合作,復制故宮國寶級藏品的有十多家文化公司,涉及到名畫、名瓷、金杯等幾大類藝術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軍戎原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南海紫光閣國禮中心與故宮博物院合作,並由故宮博物院監制的高模擬郎士寧的《花卉冊》和艾啟蒙的《十駿犬圖》冊頁復製品《十全十美圖》之所以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是因為以前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歷代名畫,已有不少復製品,但復制郎士寧和艾啟蒙的作品,這還是第一次。尤其是郎士寧的《花卉冊》和艾啟蒙的《十駿犬圖》冊頁,深藏故宮三百多年,鮮為人知,這次復制也算是頭一遭走出「深閨」。 曹靜樓先生說:「上個世紀80年代故宮博物院曾組織畫工對《十駿犬圖》冊頁進行過復制,那是純手工的臨摹作品,十幾個畫家畫了一年左右。只畫了一套,現存於故宮博物院。人工復制名畫是相當吃功夫的。這次復制《十駿犬圖》和《花卉冊》冊頁採用的是現代化的數碼技術,其中分色採用的是最先進的納米技術。這項技術曾在國際上獲了8項獎,並有兩項申請了專利保護。這種高科技手段仿製出來的作品非常逼真。有一家文化公司用這種技術復制一位著名油畫家的作品,結果這位油畫家居然把復製品當成了原作,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數碼技術的高模擬效果讓這位油畫家驚嘆不已。這次《十全十美圖》冊頁的復制過程由故宮博物院監控。復制出來以後,我拿著跟原作比較了一番,確實能達到可以亂真的地步,站在一米以外,幾乎辨不出真假。」楊新、彭卿雲、金維諾、聶崇正、薛永年、余輝等著名專家在鑒定會上認為《十全十美圖》無論尺寸、質地、色彩,都一一按原作復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我們能感到有如真跡般的滿足和快感。
⑨ 郎世寧的花鳥圖冊有哪些花,要官方答案~芍葯神馬的就別來了
雞冠花
⑩ 國寶檔案 花鳥圖冊
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花鳥圖冊》,是絹本設色畫,由十幅花鳥畫組成,共畫了雞冠花、牡丹、水仙、萱草、荷花、梅花等十種花卉。十幅花鳥畫既獨立成章,又彼此相連,構成一個精美的冊頁。《花鳥圖冊》的作者是義大利畫家郎世寧。清康熙年間,郎世寧以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從小學習繪畫,有扎實的繪畫功底,他的畫得到康熙皇帝的賞識,被邀請進入皇宮,成了一名宮廷畫家。
畫作基本保持了中國花鳥畫的格局和特色,先用極細膩的線條勾勒,再配上柔麗的色彩,把花鳥的自然情態表現得惟妙惟肖。更可貴的是,畫既保持了中國花鳥畫的畫法,又融入了西方繪畫技巧,注重明暗變化,講究立體效果,使畫面更加美麗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