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詩經花語

詩經花語

發布時間: 2022-01-11 08:23:17

A. 中國古代象徵愛與美好的都有什麼花(說一下花語

世界上有多少種花,就有多少種花語。每種花語里,都蘊涵豐富的人生哲理,一直是我們長久思考的話題。剛剛過去的情人節玫瑰的花語在那特定的24小時內得到了最為溫柔的詮釋,那激情似火的花兒在那一刻也陡值千金。 春天的氣息已撲面地飛來,花兒又將迎來一年中最美、最幸福的時刻,那些花蕊里透出的清音,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一曲清音,聽得人如痴如醉。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一想,思量思量那些花,想想她們寓意的人,回眸您過去和現在努力奮斗著的人生軌跡,是否有幾多話語要一吐為快?來,跟著我們的音樂,尋著花香吹來的方向,一起走進那芳香盈路的心靈家園…… 梅花:迎寒綻,與雪爭白 梅花為十大名花之首,「歲寒三友」之一(松、竹、梅),號稱花中君子。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在我國有晉、隋、唐、宋、元五大古梅,早在詩經中就有梅的記載。隋唐時期植梅、詠梅風極盛。宋代文學家、園藝家范成大等的《梅譜》是世界上梅花專著。宋代詩人陳亮為梅寫詩:「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嚴冬百花凋謝,唯有梅花迎寒綻,與雪爭白,有踏雪尋梅之說。 蘭花:天下第一香 蘭花以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給人以極高潔、清雅的優美形象。一枝在室,滿屋飄香。古人贊曰:「蘭之香,蓋一國」,故有「國香」的別稱。 中國自古以來對蘭花就有看葉勝看花之說。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菊花:花中君子 菊花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菊花雋美多姿,不以嬌艷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中國賦予它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徵視為國萃受人愛重。 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如菊花與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松樹組合為「益壽延年」等,在民間應用極廣。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又名芙蕖、蓮花。葉圓似盤,高出水面,水珠凝聚,酷似水銀;花於夏日開放,花色多種,冰清玉潤,紅暈如脂。曹子建曾以「荷出綠波」來形容洛神的美,加以亭亭玉立,兼具芳香,又被稱為花中君子。宋人周敦頤特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支,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牡丹:國色天香 牡丹,國色天香,一直被國人視為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從唐代起,牡丹就被推崇為「國色天香」。牡丹統領群芳,地位尊貴。唐代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膾炙人口的詩句,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人們傾城觀花的盛況。 桂花:九里飄香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常把桂樹和月亮聯系在一起,編織了不少神話。尤其是吳剛伐桂的故事,一直成為膾炙人口的美談。由於傳說月中有桂,古代便稱月亮為「桂魄」。 桂樹花發於秋。我國古人又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其後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於是,「蟾宮折桂」,便成為舊中國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 外國人還把桂看做是一種崇高和榮譽的象徵。在古希臘的神話中,桂是用來獻給科學和藝術之神「阿伯隆」的「聖物」。古希臘人還用桂葉編織成花冠,稱為桂冠,授予才華卓越的詩人或競技能手。 山茶花:天真爛漫 山茶花是雲南省的「省花」,盛開時如火如荼,燦如雲霞,深受人們喜愛。她的花語是:理想的愛和謙讓。 山茶花一般在冬春之際開放,勃勃生機為春天的到來傳遞著信息。明代詩人楊慎曾作詞詠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處處齊開了,艷李妖桃到壓倒,樁點花,園林處處紅雲島」。 它總是在晚秋天氣稍涼時,靜靜地開在庭圓之中。山茶不像樁一樣,整個花朵掉落下來,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謝,直到生命結束。 那麽小心翼翼的凋謝方式,不就和人們追求理想中伴侶的態度一樣嗎?所以漸漸地山茶花就成為對心中愛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 在幾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紅色的山茶花格外令人覺得溫暖而生意盎然。而且,種在庭園中也能讓人欣賞她淡淡的花香。 山茶花:花中西施 山茶花是雲南省的「省花」,盛開時如火如荼,燦如雲霞,深受人們喜愛。她的花語是:理想的愛和謙讓。 山茶花一般在冬春之際開放,勃勃生機為春天的到來傳遞著信息。明代詩人楊慎曾作詞詠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處處齊開了,艷李妖桃到壓倒,樁點花,園林處處紅雲島」。 它總是在晚秋天氣稍涼時,靜靜地開在庭圓之中。山茶不像樁一樣,整個花朵掉落下來,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謝,直到生命結束。 那麽小心翼翼的凋謝方式,不就和人們追求理想中伴侶的態度一樣嗎?所以漸漸地山茶花就成為對心中愛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 在幾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紅色的山茶花格外令人覺得溫暖而生意盎然。而且,種在庭園中也能讓人欣賞她淡淡的花香。 杜鵑:花中西施 杜鵑花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映山紅是杜鵑花的別稱,杜鵑花開之時,像灼灼火焰,鋪滿山崗,氣勢壯觀,惹人喜愛,人們也以杜鵑花為吉祥如意和幸福美好的象徵。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特別偏愛杜鵑花,他曾以人喻花,直接稱贊杜鵑花:「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宋代詩人楊萬里也曾禮贊過杜鵑花:「何須名宛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水仙:純潔與吉祥 水仙花的中國花語有兩說:一是「純潔的愛情」,專用於婦女,贊揚其品德,對民風起著積極作用。。二是「吉祥」,用於親友及其家庭,祝願走好運。 水仙花玉質冰肌、清秀俊逸、高雅脫俗,無怪乎古人譽之為「凌波第一花」。宋朝黃庭堅有「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的詠水仙詩句,故後人又稱水仙為「凌波仙子」。人們又因水仙在嚴寒大雪中,尤能開花吐艷,濃香四襲,故又名為「雪中花」。 在古代詠水仙的詩中,也常提到洛水和洛神,「偶向殘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江妃方欲凌波去,漢女初從解佩歸」,「風流誰是陳思客,想像當年洛水人」。清韻、幽雅、芳香的水仙花,又將在歲末寒冬百花凋零之時,瀟灑飄逸地為人們送去縷縷清香。 月季:花中皇後 在婿紅奼紫的百花園中,月季花容秀美,千姿百色,芳香酸郁,四時常開,不負「花中皇後」之名,深受人們喜愛。無數詩人文士,都用一些優美的詩句來贊頌月季。宋代徐積《詠月季》詩曰:「誰言造物無偏處,獨遣春光住此中,葉里深藏雲外碧,枝頭常借日邊紅,曾陪桃李開時雨,仍伴梧桐落葉風,費盡主人歌與酒,不教閑卻賣花翁。」

B. 冷門好聽的花名花語

有很多花的名字真的是冷門又好聽的,像是鳶尾、繁縷、素馨、箔歌、芃羽、荼蘼、西府海棠、香雪蘭等。

C. 梧桐樹的花語是什麼

梧桐樹的花語是祥瑞,梧桐花的花語是優雅的心、使命、愛的使者(情竇初開)。

梧桐象徵至死不渝的愛情,古代傳說梧為雄,桐為雌。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由於梧桐高大挺拔,為樹木中之佼佼者。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鳳凰聯系在一起。鳳凰是鳥中之王,而鳳凰最樂於棲在梧桐之上,可見梧桐是地高貴。在中國的《詩經》里就有關於梧桐的記載。在詩經,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詩寫道:《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該詩說的是梧桐生長的茂盛,引得鳳凰啼鳴。菶菶萋萋,是梧桐的豐茂;雍雍喈喈,是鳳鳴之聲。

拓展資料:

梧桐樹是喜光植物。喜溫暖氣候,不耐寒。適生於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喜鹼。根肉質,不耐水漬,深根性,植根粗壯;萌芽力弱,一般不宜修剪。生長尚快,壽命較長,能活百年以上。在生長季節受澇3~5天即爛根致死。發葉較晚,而秋天落葉早。葉、花、根及種子均可入葯,種子還可炒食及榨油。對多種有毒氣體都有較強抗性。怕病毒病,怕大袋蛾,怕強風。宜植於村路邊、宅旁、山坡、石灰岩山坡等處。陽性樹種,好生於溫暖濕潤的環境;耐嚴寒,耐乾旱及瘠薄。夏季樹皮不耐烈日。在砂質土壤上生長較好。

D. 中國的花語

花語 之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中國是很多現代花卉的故鄉,許多原產自中國的花木如杜鵑薔薇等,如今已經遍植世界每個角落。唯有一種木花,不但國外引種極少,而且也是唯有中國人才懂得欣賞它的姿態之美、仰慕它的花之精神。那就是梅花。它對於華夏的民族精神,具有極其重要的代表意義。 梅花在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幾乎可以說是與這個國度的歷史相伴相生的。 早在夏商周的時代,中國就開始栽種梅花了,那時的人們固然欣賞梅花的美麗,但更多的是實際應用。《大戴禮 夏小正》提到過梅樹的開花與結實:「梅、杏、杝桃則華。」「五月煑梅,為豆實。」《尚書 說命》則記載,殷高宗武丁請傅說為自己輔佐,對他說:「若作酒醴,爾惟曲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那時候還沒有醋,梅的果實梅子,在當時的食物調味中就起到醋的作用,而做和羹,是必須用咸鹽酸梅來調味的。記載足以證明當時梅花梅子已經深入到生活的細節中,並且成為常識了。此後的考古發掘也進一步證明了文字的記載:安陽殷墟出土的一隻銅鼎里裝滿了梅核,距今已三千餘年,而新鄭裴李崗也出土了梅核,那更是公元前五千四百年、夏王朝的時代。更重要的是這些梅核的模樣都與野生的不大一樣,更接近栽培的品種。 周代的梅花不但在文字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它的美麗也加鮮活。那就是《詩經 國風 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仲春以後,梅子黃熟,樹上的果實被紛紛摘拾而去,那正是《周禮 媒氏》所雲「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的月份,詩中的少女以梅子陸續成熟為喻,提醒自己的男友快來迎娶。熱烈而美麗的情懷,與蔥郁豐美的景象相映,動人心弦。 自秦漢以後,梅花在世人生活中所佔的比重更大,栽種范圍也更為廣泛。中國最著名的皇家庭苑中,上林苑一定名列前茅。它在秦朝時已經是皇家苑囿,漢武帝初即位時大規模擴建,成為方圓三百餘里的大型皇家園林,苑裡滿是靈獸珍禽奇花異卉。《西京雜記》就此事有一項記載便說:「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米梅、胭脂梅。」「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麗友梅。」這些都充分說明早在秦漢之時,國人對梅樹不但早已種植,而且還選育出了各式品種。梅花已經是帝王與百姓都喜愛的了。 既然梅花梅實已經如此深入人心,當然也就有了留下更多典故的空間。 所有的典故里,最著名的一個莫過於「望梅止渴」。 此典出自《世說新語•假譎第二十七》:「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說的就是魏武帝曹操在一次行軍途中缺水,遂向士卒假稱前方有大梅林,正是梅子成熟之時足以解渴,使得士卒重振精神直抵水源地。 「望梅止渴」望的是梅子,而關於梅花的著名典故則莫過於「梅花妝」。此典出自 《金陵志》:「壽陽公主日卧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於額上,成五齣花,拂之不去,號梅花妝,宮人皆效之。」說的是南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冬天在含章殿檐下午睡,有梅花飄落在她的額頭,五瓣分明倍添嬌嬈,宮娥都紛紛仿效。從此以後,「梅花妝」飾面成為由宮廷而民間千年不衰的時尚妝容,頻頻出現在吟詠閨閣風情的詩詞歌賦之中,成為一道嬌美的風景。 在傳說中,武則天時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兒因犯過受黜刑,愛美的婉兒也設法使刺青變成刺朱梅花圖案。此後,梅花的香艷典故里又添了唐玄宗的寵妃江采蘋,她性喜梅花,玄宗甚至以「梅妃」戲為其號。也正是從南北朝以後,梅花才真正開始它「以花聞天下」的時代。 梅花的典故一直不斷,吟詠梅花的詩篇也不絕於耳,孤山賞梅也成為文人名士的風尚。但隋唐是牡丹最盛之時,梅花並未能獨占風流。這情形到宋代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宋人愛梅成性,梅花在宋代開始深入人心,梅花精神也在這個時代濃墨重彩地煥發,奠定了如今中國人心目中的梅花。 有宋一代,吟詠梅花的詩詞由單純的贊其色香儀態而進一步深入到梅花傲雪獨放的精神,以此引喻不畏生命嚴寒的偉大人格力量。 這一時期光是描述梅花的書就有五部:范成大的《梅譜》、周敘的《洛陽花木記》、張滋的《梅品》、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仲仁的《華光梅譜》。其中尤以《梅花喜神譜》獨具一格。 宋伯仁是南宋時人,上下兩卷《梅花喜神譜》於宋理宗景定二年刊行,這套畫譜共一百幅,每幅均配有五言詩一首,涵蓋了梅花由初蕾而逐漸開放直到花謝結實的全過程,細致入微而栩栩如生,為歷代畫者所重。 宋代最著名的梅之典故,莫過於北宋林逋隱居杭州孤山「梅妻鶴子」一事。他還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詠梅詩:「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此詩處處詠梅而不見梅字,自有梅韻在其中,尤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被稱為千古絕唱。 但宋人摯愛梅花並詠其精神風骨,絕不是源於一二典故秩事,而是與那個時代息息相關的。那個王朝富庶文明,卻時時處於異族鐵蹄的威脅中,北宋之滅、「靖康之恥」更是慘烈無倫。而梅花,正以其鐵骨錚錚的高尚節操、傲雪凌霜的浩然正氣,成為高士英豪在艱險苦困中始終堅忍不屈的喻志之花。正如後人所雲:「初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梅嶺絕食以求殉國;明末史可法遺言「死葬梅花嶺」,百姓為之種梅萬株;再往後上將張自忠歸葬重慶,雨台山為之更名「梅花山」,這都是人與梅花精神一致的體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產於山野的梅花如今品種豐富,宮粉綠萼硃砂灑金垂枝龍游,已達二百餘種之多,慣於以苦為樂的國人更以梅花五瓣引喻「五福」,成為吉祥象徵。 梅花一物,至今國外引種者稀。但如此好花與花中精神,非中國之地不能出,非中國之人不能賞,外國月亮再圓,也照不出中國梅花的疏影暗香。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生知己是梅花」……梅花精神早已融入華夏民族的魂魄,也正是華夏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的重要憑籍。

E. 蔦蘿的花語是什麼

蔦蘿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忙碌,相互關懷,互相依附

詩經里說,「蔦與專女羅,施與松柏」。蔦屬蘿,這個名字一聽,就富有詩意。在西方它常用在新娘的捧花中,所以也被稱為新娘花。

蔦蘿蔓葉纖細秀麗,花葉俱美,細致動人,是庭院花架、花窗、花門、花籬、花牆以及隔斷的優良綠化植物。也可盆栽陳設於室內,盆栽可用金屬絲紮成各種屏風式、塔式。花開時節,其花形雖小,但星星點點散布在綠葉叢中,活潑動人。

50年代初郁達夫小說集《蔦蘿集》中有小說《蔦蘿行》。其實郁達夫在這短篇小說中未有片言隻字提及或描過蔦蘿花的。達夫以此命題大抵旨在以「蔦與女蘿,施於松柏」,借蔦蘿的纏綿依附之意感嘆小說中青年男女主人公在二三十年代的孤寂、顛沛流離、生計無著、毫無依附之慘苦遭際。

F. 中國十大名花的花語各是什麼

1、梅花:迎寒綻,與雪爭白
梅花為十大名花之首,「歲寒三友」之一(松、竹、梅),號稱花中君子。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在我國有晉、隋、唐、宋、元五大古梅,早在詩經中就有梅的記載。隋唐時期植梅、詠梅風極盛。宋代文學家、園藝家范成大等的《梅譜》是世界上梅花專著。宋代詩人陳亮為梅寫詩:「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嚴冬百花凋謝,唯有梅花迎寒綻,與雪爭白,有踏雪尋梅之說。

2、蘭花:天下第一香
蘭花以它特有的葉、花、香獨具四清(氣清、色清、神清、韻清),給人以極高潔、清雅的優美形象。一枝在室,滿屋飄香。古人贊曰:「蘭之香,蓋一國」,故有「國香」的別稱。
中國自古以來對蘭花就有看葉勝看花之說。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3、菊花:花中君子
菊花作為傲霜之花,一直為詩人所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菊花雋美多姿,不以嬌艷姿色取媚,卻以素雅堅貞取勝。中國賦予它高尚堅強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徵視為國萃受人愛重。
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如菊花與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松樹組合為「益壽延年」等,在民間應用極廣。

4、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荷花又名芙蕖、蓮花。葉圓似盤,高出水面,水珠凝聚,酷似水銀;花於夏日開放,花色多種,冰清玉潤,紅暈如脂。曹子建曾以「荷出綠波」來形容洛神的美,加以亭亭玉立,兼具芳香,又被稱為花中君子。宋人周敦頤特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支,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牡丹:國色天香
牡丹,國色天香,一直被國人視為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徵。從唐代起,牡丹就被推崇為「國色天香」。牡丹統領群芳,地位尊貴。唐代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膾炙人口的詩句,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人們傾城觀花的盛況。

6、桂花:九里飄香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常把桂樹和月亮聯系在一起,編織了不少神話。尤其是吳剛伐桂的故事,一直成為膾炙人口的美談。由於傳說月中有桂,古代便稱月亮為「桂魄」。
桂樹花發於秋。我國古人又常用它來贊喻秋試及第者,稱登科為折桂。其後以月中有桂,故又謂之月桂。而月中又有蟾,故又以登科為登蟾宮。於是,「蟾宮折桂」,便成為舊中國人們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代名詞。
外國人還把桂看做是一種崇高和榮譽的象徵。在古希臘的神話中,桂是用來獻給科學和藝術之神「阿伯隆」的「聖物」。古希臘人還用桂葉編織成花冠,稱為桂冠,授予才華卓越的詩人或競技能手。

7、山茶花:天真爛漫
山茶花是雲南省的「省花」,盛開時如火如荼,燦如雲霞,深受人們喜愛。她的花語是:理想的愛和謙讓。
山茶花一般在冬春之際開放,勃勃生機為春天的到來傳遞著信息。明代詩人楊慎曾作詞詠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處處齊開了,艷李妖桃到壓倒,樁點花,園林處處紅雲島」。
它總是在晚秋天氣稍涼時,靜靜地開在庭圓之中。山茶不像樁一樣,整個花朵掉落下來,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謝,直到生命結束。
那麽小心翼翼的凋謝方式,不就和人們追求理想中伴侶的態度一樣嗎?所以漸漸地山茶花就成為對心中愛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
在幾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紅色的山茶花格外令人覺得溫暖而生意盎然。而且,種在庭園中也能讓人欣賞她淡淡的花香。

8、杜鵑:花中西施
杜鵑花素有「木本花卉之王」的美稱,映山紅是杜鵑花的別稱,杜鵑花開之時,像灼灼火焰,鋪滿山崗,氣勢壯觀,惹人喜愛,人們也以杜鵑花為吉祥如意和幸福美好的象徵。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特別偏愛杜鵑花,他曾以人喻花,直接稱贊杜鵑花:「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宋代詩人楊萬里也曾禮贊過杜鵑花:「何須名宛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濃。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

9、水仙:純潔與吉祥
水仙花的中國花語有兩說:一是「純潔的愛情」,專用於婦女,贊揚其品德,對民風起著積極作用。。二是「吉祥」,用於親友及其家庭,祝願走好運。
水仙花玉質冰肌、清秀俊逸、高雅脫俗,無怪乎古人譽之為「凌波第一花」。宋朝黃庭堅有「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盈盈步微月」的詠水仙詩句,故後人又稱水仙為「凌波仙子」。人們又因水仙在嚴寒大雪中,尤能開花吐艷,濃香四襲,故又名為「雪中花」。
在古代詠水仙的詩中,也常提到洛水和洛神,「偶向殘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江妃方欲凌波去,漢女初從解佩歸」,「風流誰是陳思客,想像當年洛水人」。清韻、幽雅、芳香的水仙花,又將在歲末寒冬百花凋零之時,瀟灑飄逸地為人們送去縷縷清香。

10、月季:花中皇後
在婿紅奼紫的百花園中,月季花容秀美,千姿百色,芳香酸郁,四時常開,不負「花中皇後」之名,深受人們喜愛。無數詩人文士,都用一些優美的詩句來贊頌月季。宋代徐積《詠月季》詩曰:「誰言造物無偏處,獨遣春光住此中,葉里深藏雲外碧,枝頭常借日邊紅,曾陪桃李開時雨,仍伴梧桐落葉風,費盡主人歌與酒,不教閑卻賣花翁。」

G. 每個月所代表的花是什麼,花語還有相配的古代人物是什麼啊

正月梅花(花神壽陽公主)
一樹開來冰雪香,誰家新拭歲寒妝?時人不識恆伊曲,信指花神是壽陽。

二月杏花(花神楊貴妃)
柔似淺雲初照水,嬌如粉蝶撲流霞。一從雨露承恩後,管領春風獨此花。

三月桃花(花神息夫人)
粉面凝妝翠黛顰,無言有淚不禁春。花開未是息亡日,偏累纖腰薄命身。

四月牡丹(花神李白)
春風搖盪羽衣開,未肯瑤池一處栽。皇令欺時花不發,去留誰奪百花魁?

五月石榴(花神鍾馗)
烈日燒成一樹彤,萬花攢動火玲瓏。高懷不與春風近,破腹時看肝膽紅。

六月荷花(花神西施)
凌波一舞碧羅舒,落月紛紛過眼虛。搖曳芳魂雲水畔,蓮歌飛入五湖居。

七月蜀葵(花神李夫人)
自惜傾城傾國身,幽姿獨立漢家門。金風甫動即歸去,懶共寒蟬泣曉昏。

八月桂花(花神徐惠)
青岩照影夜流丹,無那清風點粟盤。自是幽香能暗度,月宮飛去不須看。

九月菊花(花神陶淵明)
本無流蝶逐蜂心,自有清霜明月襟。縱使狂風直吹折,黃花休作落花吟。

十月木芙蓉(花神石曼卿)
清姿直欲挽春歸,自著花中三色衣。愁悵未因霜月冷,人間終是負芳菲。

十一月山茶(花神白居易)
行來何處濕青衫?雨自飄零花自酣。沉醉東君呼不起,一枝紅淚在江南。

十二月水仙(花神娥皇女英)
金盞銀台碧玉莖,白雲魂魄水仙名。靈根原在瀟湘側,夢逐蒼梧月色清。

H. 錦葵花的花語

錦葵的花語:「諷刺」。活躍在古羅馬帝國的諷刺詩人——馬魯提亞力斯曾版說過:「錦葵提煉出權來的茶葉,具有恢復疲勞的功效。」

所以,錦葵就是諷刺詩人精力的泉源。因此,它的花語就是——諷刺。

而且錦葵,古名「荍」,始載於《詩經·陳風》。錦葵適應性強,在各種土壤上均能生長,其中砂質土壤最適宜,耐寒,耐乾旱,不擇土壤,生長勢強,喜陽光充足。盆栽後放置在半天有陽光這處,才能葉綠花繁,否則很難開花,故包含了諷刺之意。

(8)詩經花語擴展閱讀:

錦葵花的養殖要點

1、施肥

因錦葵開花次數比較多,需要足夠的營養。5月起進入生長期,施入氮磷結合的肥料1-2次,6月起陸續開花一直到10月,每月應追施以磷為主的肥料1-2次,使花連開不斷。

2、澆水

盛夏高溫季節,盆土應偏干忌濕,防爛根。有時會落葉,翌春會重長出新葉。

3、修剪

隨時剪去枯枝、病枝、弱枝、過密枝和殘花殘梗,以利通風透光,單瓣的還應截短徒和長枝,使之多生側枝、多開花。

4、防凍

入冬後應及時移入室內,放置向陽溫暖之處,保持室內溫度3-5℃,可以越冬,盆土應偏干忌濕,防爛根。有時會落葉,翌春會重長出新葉。

I. 荼藤花的花語是什麼

荼蘼花語
荼蘼花語——末路之美

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荼蘼花開,表示感情的終結。愛到荼靡,意蘊生命中最燦爛、最繁華或最刻骨銘心的愛即將失去。

荼蘼是一種傷感的花

荼蘼花是春天最後開花的植物,它開了也就意味著春天結束了,「三春過後諸芳盡」開花的季節也就結束了。花開總是形容女子的青春將逝,或是感情到了盡頭……

文學寓意
荼蘼,一種薔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後,往往直到盛夏才會開花。因此人們常常認為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蘇軾詩:「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任拙齋詩:「一年春事到荼蘼。」王琪詩: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這每一字句,都是這夏天最後一抹花語的詮釋。《紅樓夢》中也有關於荼蘼的一段。《紅樓夢》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

荼蘼
手法暗示幾個人物的命運,其中就有荼蘼。女僕麝月抽到一張花簽,是「荼蘼——韶華勝極」。「韶華勝極」意指花事到了盡頭,之後自然是群芳凋謝了,有完結的意思;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開花,凋謝後即表示花季結束,所以有完結的意思。而「開到荼蘼」的意思就是花已凋謝,一切結束。「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荼蘼是春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荼蘼了,便沒有退路,也不能繼續美麗了。多麼絕望與頹廢的兩個文字。
花,已經開到了荼靡,我們,也將說再見。
佛家意義

曼珠沙華
荼蘼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但是它並不是「彼岸花」。佛典中也說它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是一種天降的吉兆,可是這吉對於塵世中的你我,卻是大大的不利。就如彼岸花,花開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如此之類,一朵荼靡,一支彼岸花,都是分離的表徵,沒有了那份無與倫比的超脫,即使自命忘情,也不免會為她流淚。盡管願望的最深處,並不希望你我荼蘼,不希望看到悲傷的彼岸花,卻依舊祈禱籍著你的手,讓她發芽、綻放。
有關詩句
1 、《詩經·豳(bīn)風·鴟鴞(chīxiāo)》:予手拮據,予所捋荼。 「荼」指的是荻,是類似蘆葦的植物開的花。
2、《花鏡》:荼蘼花有三種,大朵千瓣,色白而香,每一穎著三葉如品字。青跗紅萼,及大放,則純白。有蜜色者,不及黃薔薇,枝梗多刺而香。又有紅者,俗呼番荼蘼,亦不香。
3、陸游:吳地春寒花漸晚,北歸一路摘香來。
4、楊萬里:以酒為名卻謗他,冰為肌骨月為家。
5、吳淑姬詞:謝了荼蘼春事休。無多花片子,綴枝頭。 庭槐影碎被風揉,鶯雖老,聲尚帶嬌羞。獨自倚妝樓。一川煙草 浪,襯雲福,不如歸去下簾鉤。 心兒小,難著許多愁。
6、朱淑真《鷓鴣天》:獨倚闌干晝日長,紛紛蜂蝶斗輕狂。一天飛絮東風惡,滿路桃花春水香。當此際,意偏長,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鍾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與海棠。
7、趙孟堅《客中思家》:微風過處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牆。相得故園成索寞,詩盟誰復為平章。
8、方岳《荼蘼》:山徑陰陰雨未乾,春風已暖卻成寒。 不緣天氣渾無准,要護荼蘼繼牡丹。
9、陳普《和荼蘼》:緣霜和雪揉為裁,消得玻瓈紫玉杯。 擾擾開時違賞玩,匆匆落去謾遲回。顛迷蝶夢留蝸國,荏苒龍珠入蚌胎。急作招魂傾桂酒,尚余半面在蒼苔。
10、王淇《春暮游小園》一叢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 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夭棘出莓牆。
11、清朝詩人厲鶚:漫脫春衣浣酒紅,江南二月最多風。梨花雪後酴醿雪,人在重窗淺夢中。
12、李祁的《青玉案》:綠瑣窗紗明月透。正清夢,鶯啼柳。碧井銀瓶鳴玉甃。翔鸞妝詳,粲花衫綉,分付春風手。喜入秋波嬌欲溜。脈脈青山兩眉秀。玉枕春寒郎知否?歸來留取,御香襟袖,同飲酴醿酒
13、歐陽修的《漁家傲》: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歸來晚,況是踏青來處遠。猶不倦,鞦韆別閑深庭院。更值牡丹開欲遍,酴醿壓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誰解勸。增眷戀,東風回晚無情絆
14、宋伯仁《晚春二首》:風甃殘花滿地紅,別離樽俎謾匆匆。 春光未肯收心去,卻在荼蘼細影中。
15、郭德綱的定場詩:
傷情最是晚涼天,憔悴斯人不堪言。
邀酒摧腸三杯醉,尋香驚夢五更寒。
釵頭鳳斜卿有淚,荼靡花了我無緣。
小樓寂寞新雨月,也難如鉤也難圓。
16、蘇幕遮(論壇顯示東北石油大學09屆,疑為網名)《獨行將晚》:
拂窗始覺余塵暗,忪忪不識昏和曉。
未契應難托來生,晚晴盡許憐幽草。
遠城萬木尚垂垂,此地重花已了了。
春歌唱到荼蘼時,少年子弟江湖老。

熱點內容
牡丹盛開時間 發布:2025-08-05 14:29:32 瀏覽:568
蘭花開花了改 發布:2025-08-05 14:23:16 瀏覽:975
植物圖片花卉 發布:2025-08-05 14:20:25 瀏覽:718
梅花拳老爺爐文理 發布:2025-08-05 14:11:44 瀏覽:284
凌亂的插花 發布:2025-08-05 14:11:37 瀏覽:300
茶花返祖 發布:2025-08-05 14:10:08 瀏覽:469
祝你情人節快樂韓文 發布:2025-08-05 14:06:13 瀏覽:921
嬌蘭蘭花味 發布:2025-08-05 13:57:53 瀏覽:935
畫立體玫瑰 發布:2025-08-05 13:56:12 瀏覽:149
抖音櫻花筆 發布:2025-08-05 13:40:07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