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花卉供應情況
① 什麼是周年供應,比如花卉的周年供應、蔬菜的周年供應
周年指1個整年(365天),而花卉或蔬菜的周年供應是指該種花卉或蔬菜365天都能有鮮品或貯藏品供應,也就是365天都可以賣這種產品。
② 有哪些節日需要買花的
情人節(2月14日)
主花贈送紅玫瑰,來表達情人之間的感情。其它花卉有紅鬱金香、風鈴草、紫丁香、紅山茶、扶郎花、長春花和紅掌等。
母親節(5月第二個星期天)
主要贈送康乃馨,其層層的花瓣代表母親對子女的愛意。其它花卉有勿忘我、茉莉和酢漿草等。
父親節(6月第三個星期天)
主要贈送石斛蘭,其它的花有百合、黃色玫瑰、飛燕草及紫陽花。
聖誕節(12月25日)
主要贈送一品紅,含有祝福的含義,其它花卉有白美女櫻、海竽等。
教師節(9月10日)
可贈送木蘭花、月桂樹、懸鈴木等,代表高尚的靈魂和才華,以及功勞和榮譽。
清明節(4月5日)
可送的花卉有三色堇、松柏的枝條等,表示思念及哀悼。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可選的花卉品種較多,只要開花繁茂、色彩鮮艷的均可。如百合、桃花、水仙、蘭花、杜鵑、鬱金香及風信子等。
元旦(1 月1 日)
可選用蛇鞭菊、玫瑰、滿天星、香石竹、菊花及火鶴等,代表新年伊始,萬象更新,萬事如意和好運常伴。
婦女節(3月8日)
可選送的花卉有蘭花、康乃馨、滿天星、百合及銀蓮花等。代表優雅高貴和慈祥溫馨。
兒童節(6月1日)
可選送的花卉有金魚草、火鶴花、滿天星、非洲菊、飛燕草和玫瑰等,代錶快樂和無憂無慮的童年。
③ 24節氣每個節氣對應的花卉有哪些
1、立春:四季報春、辛夷
2、雨水:杏花、紫葉李
3、驚蟄:桃花、棠梨
4、春分:含笑、垂絲海棠
5、清明:桐花
6、穀雨:牡丹、酴糜
7、立夏:月季、虎耳草
8、小滿:小薊、珍珠梅
9、芒種:石榴花、梔子花
10、夏至:冠花貝母、紫花泡桐
11、小暑:松果菊、荷花
12、大暑:玉葉金花、槐花
13、立秋:八月菊、秋海棠
14、處暑:紫茉莉、茉莉
15、白露:蔥蘭、金桂
16、秋分:慈姑、闊葉十大功勞
17、寒露:菊花、海紅豆
18、霜降:千日紅、石竹
19、立冬:雪松、冬櫻花
20、小雪:象牙紅、野山茶
21、大雪:長壽花、瓜葉菊
22、冬至:臘梅、枸骨
23、小寒:報歲蘭、款冬花
24、大寒:瑞香、山礬。
(3)節日花卉供應情況擴展閱讀
淵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亦稱月建。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鬥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經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故,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北鬥鬥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④ 中國的花卉市場大致情況 有高人一下
近幾年 中國 逐步成熟 的花卉 消費市場格局初現,花卉由奢侈消費向日常消費的轉變已露端倪。找國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定位勢必成為2008年國內花卉生產企業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之一,當然由於更多外資企業進駐 中國 ,定會加速花卉專業化細分市場及產業化鏈條的完整性。但是面對跨國企業紛紛來 中國 參與花卉業的競爭。如何應對壓力、抓住機遇以尋求突破,對 中國 花卉企業尤顯緊迫。 以差異化生產規避風險現階段我國花卉品種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外,很多企業都把精力放在主流花卉上,如紅掌、鳳梨、仙客來等,生產基數龐大直接導致市場價格混戰。品種盲從跟風往往是罪魁禍首。實現本土化生產的外資種苗供應商提供給我們的品種價格比以前更有吸引力,但當價格優勢變得大眾化的時候也就不是什麼優勢了,相反對於集中供應則會帶來潛在的威脅。 品種的差異性往往是規避市場價格競爭的有力武器,花卉零售商都明白「新奇特少」 的花卉 往往可以賣個好價錢。目前大部分國內生產企業看中的是規模化效益,走的都是薄利多銷的老路,這在很大程度上間接地將企業引向價格戰中。其實國外 的花卉 行業也有類似的問題,尤以日本最為嚴峻。受到東南亞諸多花卉出口國的壓力,日本花卉生產企業都開始走品種革新路線,對新品種的熱衷程度極高,一旦發現有商業價值的新品種,往往會全力以赴地進行新品種的生產和推廣。價格比較是基於同類型同標準的比較,新品種因具有特異性往往沒有價格參照,不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品種引進需要前期投入很多資源,所帶來的風險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承受的,規格差異性的優勢就此體現。在規格戰上,國外企業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荷蘭一些花卉生產企業在「母親節」的時候會生產一批針對中小學生市場的微型康乃馨,便宜的價格是其穩定銷售的絕佳保障。聖誕迷你一品紅在歐美園藝中心都可以見到,迷你盆栽的廉價、小巧、精緻永遠是其最大的賣點。 花卉經紀人角色亟待加強 「產供銷一條龍」的傳統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現在多變的市場環境。我國 的花卉 產業化細分格局已經體現。在鮮切花行業,扮演專業花卉中間商的人越來越多。苗木產業也是如此,苗木經紀人近年來蓬勃發展。產銷分離的大局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花卉產業想要做大做強也要依靠穩定的銷售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傳統 的花卉 批發商正在向「花卉經紀人」的角色轉變,一旦這種銷售渠道建立完善就會給訂單花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出口型也可向內銷型轉變 企業獲得國外市場高利潤的同時也承擔著繁復技術壁壘帶來的高風險,近年來花卉產品出口糾紛頻繁發生,靠廉價的勞動力換取外匯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國內花卉消費結構開始顯現出成熟的一面,日常花卉消費比重越來越大,高質高價的市場規律在國內也是行得通的。現階段生產企業想在國內找到具有大購買能力的客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想辦法有意識自己逐漸培養幾個大客戶,這種前期輔助的合作模式在苗木產業中已經得到有效的驗證。 盆栽向藝術再加工轉變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創造了成品組合盆栽的半壁江山,現在國際盆栽花卉貿易越來越認可一些經過簡單藝術加工美化的組合類盆栽。以常春藤為例,普通的盆栽花卉沒有任何新意,但是在生長種植過程中配上一個扭曲的樹枝支架,讓常春藤自然地攀爬附著其間,使得整個植株看上去更富有生命力。花卉最大的價值是其觀賞性,同樣的植物鮮活獨特,價格往往可以居高,但具有獨特個性是需要付出額外代價的。 國內目前的組合盆栽都是由終端批發商、零售商進行加工銷售的,大多組合後經過馴化適應期直接進行銷售,完成的效果是不錯,但能不能在消費者手裡養活就成了問題。組合盆栽的形式很好,但這種銷售方式不太合適,如果把組合盆栽的養護階段留在溫室種植階段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由於是從幼苗開始種植,植物間是自然地同步生長,成品也會具有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的感覺。 小型種植者將逐步淡出市場 專業化的現代花卉種植企業將會通過吞並小的園藝種植場發展壯大,其實幾年前這種趨勢就已經存在了。零散小型種植者不太適應多變 的花卉 貿易市場,其對產品品質及成本的控制也很薄弱,在一些主流產品市場上無法與規模化花卉企業競爭,走另類發展路線是其生存發展的出路。在許多國家,花卉種植的總面積比較穩定,但是企業的數量卻在逐漸下降,資源的再整合、企業間的兼並重組往往是產業良性發展所必需的,這個國際大趨勢不可逆轉。
滿意請採納
⑤ 節假日鮮花價格上漲,過後又下降,反映何種經濟現象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供需狀況引起的,節假日的到來讓人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導致了人們對鮮花的消費需求增加,由於供不應求,於是供應商提高價格,所以鮮花的價格在這時就會上漲。隨著節假日的結束,人們從新回到工作或者學習,需求量急劇下降,這是價格也降到一般水平了。
這個例子就是完全由供需變化所引起的商品的價格變動!涉及到經濟學的很多常識。
⑥ 中國各地的花卉生產分布分析
花
卉業一直被看做朝陽產業和新的
經濟增長點。伴隨著改革開放後
經濟的飛速發展,
近三十年來,
一直呈現
出持續、
穩定、
高速的發展態勢。尤其是
近幾年,
更是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2008
年
11
月
14
日
農
業
部
發
布
的
2007
年全國花卉統計數據顯示,
2007
年
我國花卉生產總面積為
75
萬公頃,
比
2006
年的
72.2
萬公頃略有增加;
花卉銷
售總額
613.7
億元,
較
2006
年的
556.2
億
元增加了
10.3%,
增幅明顯。從數據中我
們可以看到中國花卉行業的飛速發展。
我國花卉業與世界發達國家,
甚至
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
還存在較大的差
距。我國素有
「園林之母」
的美稱,
是一
個花卉資源大國。雖然這些年我們的花
卉業在穩步發展,
但與此美稱相比還有
很大的發展空間,
與國內外巨大的市場
需求也相去甚遠。目前在全球花卉業競
爭十分激烈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
我國
的花卉業產業化程度低、
產品質量參差
不齊的現象尤為突出。可以說,
我國的
花卉產業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壓力,
又擁有機會。然而,
花卉業要進一步健
康發展,
真正成為
「三高」
產業,
目前還
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現狀
花卉行業的產業化程度較低
1.
規模化生產程度低
近些年,
花卉的產銷情況一直處於
穩步上升階段,
但數量上的增加只是發
展的一個方面。和其他行業相比,
花卉
行業的經營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和個體
花農中,
還沒有形成一個產業鏈。大多
數的小規模企業和花農只是憑借著多年
的栽培經驗進行花卉生產,
同時由於設
施不齊備,
受氣候的影響較大,
高投入低
產出的情況較多。分散的小規模生產造
成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
難以形成
規模效益。
近年來,
花卉種植、
銷售的穩步發展
使我們看到了花卉產業光明的未來,
但
花卉產業不單包括這兩方面,
花卉行業
中的其它組成部分其實更是大有可為。
企業對於新品種、
盆器、
生產設備、
銷售
包裝、
養護產品所需的材料、
工具等的開
發,
在企業獲利的同時,
可以完善從研
發、
生產、
銷售到售後服務一系列的花卉
相關產業的發展,
擺脫我國花卉業發展
對國外的依賴,
促進中國花卉業的整體
提升。
2.
缺乏行業標准
我國還沒有啟動花卉質量管理體
系,
多數花卉種植者還沒有達標的意識,
管理部門沒有貫標的措施。在生產中,
缺乏技術規程;
流通中,
對儲存、
包裝、
運
輸等沒有嚴格的技術要求;
交易中,
沒有
市場准入制度。企業不掌握、
不熟悉質
量等級情況、
檢測技術和測試指標,
在對
外貿易時只能聽從進口國
(商)
的操縱,
經常遭到無理退貨或壓級壓價,
造成重
大的經濟損失。
3.
科技水平較低、
科技力量薄弱
花卉的種植曾經被認為是一個靠天
吃飯的行業,
和其他作物的種植沒有區
別。雖然它屬於農業范疇,
但要實現利
益最大化,
絕不是一塊肥沃的土地、
簡陋
的溫室和一群有經驗的花農就可以實現
的,
這是一種科技含量很高的產業。如
果能夠實現流水線生產,
就可以節省人
力物力,
在產量大增的情況下實現標准
化生產。2009
年春天,
國內的八個省市
遭遇了重度乾旱,
種植花卉所需的水資
源極度缺乏。如果在生產中應用潮汐式
灌溉或滴灌技術,
就可以使耗水量大大
減少,
這也方便了濕度的調控,
將病蟲害
侵襲的危險降到了最低。
「科技興花」
是花卉產業發展的必由
之路。
世界花卉生產與貿易之間的競爭,
實質上是科技水平與人才的較量。大多
數從業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
對新品
種、
新技術的了解和應用能力較差。而
在花卉業發達國家,
不僅從業者普遍受
過中等專業教育,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員
所佔的比例也較高。花卉人才匱乏的問
題直接影響到花卉產業的發展。
另外,
現階段我國花卉研究轉化率
低。新品種、
新技術是花卉產業發展的
基礎,
新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轉化為生
產力直接影響著花卉產業的發展。一些
新產品、
新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多集中於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
與實際生產應用
還有一定的距離。缺乏對新產品開發的
投入,
長此以往中國花卉產業就會沒有
自己的產品,
沒有自己的特色,
成為無根
產業,
更談不上今後的繁榮發展,
也不符
合國家提倡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對花卉資源的利用方式不佳
我國是世界花卉種質資源寶庫之
一,
但每逢節假日裝點城市的國產花卉
品種屈指可數,
一串紅、
三色堇、
矮牽牛、
萬壽菊等幾種花卉用遍大江南北,
淡化
了城市的個性。
而一些國外城市如倫敦、
華盛頓、
巴黎、
東京等地,
則分別配置應
用著
1500
3000
種觀賞植物。
相比之下,
我國對於資源的合理利用
就遜色了許多。開發量少不僅影響了城
市景觀,
更或多或少地挫敗了科研工作者
培育新品種的信心。許多珍貴的花卉種
質資源很容易就被外人通過各種方式
「盜
走」
,
成為他人的育種材料,
育出的新品種
再返銷回來。玫瑰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子。玫瑰花由歐洲植物學家在
18
世紀
育種成功。而培育這些品種所用的
15
個原種中,
有
10
個原產中國。由於現代
月季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好,
如今我國產
銷所需的玫瑰切花、
種苗等均須進口,
使
「玫瑰之鄉」
的美名拱手讓人,
令人遺憾。
地域之間發展不平衡
改革開放
30
年來,
我國花卉業區域
布局明顯優化。
我國基本形成了以廣東、
雲南、
遼寧、
四川和江蘇為主的切花生產
區域;
以江蘇、
河南、
浙江、
山東、
湖南為
主的觀賞苗木生產區域;
以四川、
廣東、
福建、
浙江、
湖南為主的盆景生產區域。
一些我國特有的傳統花卉產區和產品,
如洛陽、
菏澤的牡丹,
大理、
金華的茶花,
漳州的水仙花,
鄢陵的蠟梅等,
得到了進
一步鞏固和發展。
各地找到自己在花卉產業中的產品
定位固然重要,
但再次審視這些產銷情況
排名前列的省市,
我們發現南方城市明顯
多於北方,
東部發展明顯好於西部,
特色
花卉產區數目屈指可數並且長年沒有增
加。國內花卉產業發展主要受氣候資源、
地理位置以及能源與勞動力成本的影響,
在激烈競爭中,
有的地區花卉業已經成為
支柱產業,
但有的地區發展較慢,
出現了
地域之間發展極不平衡的現象。但每個
地區都有適宜本地區生長的鄉土植物,
將
其開發為不同規格不同花色的系列商品,
做到人無我有、
人有我精,
提高本土花卉
的市場競爭力,
擴大生產規模銷往其他地
區,
不僅可以降低管理和維護成本,
還可
以讓更多的人通過植物認識一個企業、
甚
至一個城市,
建立又一張
「城市名片」
。
⑦ 行政單位節日購買花草以什麼理由最合適
需要理由么!單位要求,裝扮節日氣氛!一般不是上面發或者就是自己買么!
⑧ 鮮花價格猛漲,是什麼因素導致的
最近的相關市場都比較火熱,由於馬上要到三八婦女節,對鮮花的需求量增大,所以在花費市場當中,導致一些鮮花的價格猛漲。而在這當中像玫瑰花和洋桔梗,向日葵,上漲的價格尤為明顯。玫瑰也是38婦女節上熱銷的鮮花之一,由於玫瑰花的花語是相愛的人表示愛意的鮮花,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玫瑰花,向所愛之人表達愛意。這也就造成了玫瑰花的用量需求增大,導致價格一路上漲。因為婦女節的臨近,一些賣花的商家也都在開始備貨當中,但由於價格的上漲,賣家也表示今年不會儲存太多的鮮花。
但當節假日過後,需求鮮花的人們也就少了許多,這也會造成許多鮮花滯銷的場面,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鮮花的價格也自然會低一些。向一些不同的鮮花也代表著不同的花語,像康乃馨更多的是送給長輩,因為康乃馨的花語代表著健康長壽,而像玫瑰花,更多的則是送給伴侶,而玫瑰花的話語則是美麗熱情,所以當一些男性在選擇鮮花送給親人們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適合的,正確的鮮花來送給愛的人。
⑨ 花卉周年供應的意義
可以靠調整不同品種的定植期來實現花卉的周年供應。以菊花為例,夏菊的定植時間在3-6月,秋菊在6-9月,補光栽培在9月至翌年1月。根據預定花期確定定植時間,控制整體生長周期,可保證周年生產。
晝夜日照長短的周期性變化被稱之為光周期。它對植物從營養生長到花原基的形成有一定作用。菊花在晝長夜短的環境中,只長枝葉不形成花蕾;在秋季晝短夜長時,分化花芽,綻開花朵。根據植物開花生理對日照長短的反應,可將花卉分為長日照花卉、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三類。
長日照花卉每天需要有12小時以上的光照才能開花,如果栽培季節晝短夜長,花卉只進行營養生長不形成花芽、也不開花。長日照花卉有唐菖蒲、紫茉莉、半支蓮、石竹類、荷包花及二年生秋播花卉,這類花卉中的花期都在春夏季光照長的季節。
中日照花卉這一類花卉佔大部分,對光照的長短反應不敏感,只要其他生態條件適合就能開花,如天竺葵、矮牽牛等。
短日照花卉每天需要有12小時以下(8~10小時)的光照才能開花,需要的光照晝短夜長。如一品紅、菊花、蟹爪蓮等,大部分在秋季或冬季開花。如延遲或提前開花,則需人工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