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肌理畫
A. 學美術的看過來,簡單的肌理圖案怎麼做
運用材料,通過稀、稠、薄、厚等色彩變化,用筆觸與刮刀法直接作出凹凸不平的效果。
1、毛絨的感肌理:用小筆觸有規律地點成一片或在鋪好顏色的地方使用小筆桿、硬木棍等點出絨毛狀。
4、澆注肌理:將調色油和油畫顏料放入針管中完全融合,針管射出的液體形成畫面中的電線,晾衣繩等線類的質感。
(1)花卉肌理畫擴展閱讀
使用丙烯顏料或丙烯塑型膏製作肌理非常方便,因丙烯材料幹得快,亦可以堆砌。但如果在油底子或著色後的油膜上使用,丙烯顏料易剝落,所以使用前應先用砂紙打磨一下。
作畫過程中可以通過稀、稠、薄、厚等色彩變化,借用筆觸與刀法直接做出凹凸不平的粗糙效果,或在顏料中摻入砂子、鋸末、玻璃碎末、麵包渣等顆粒狀材料製作肌理。
B. 如圖,這種風格的兒童畫中,花瓶的肌理效果是怎麼做出來的
1、繪制圖形
2、選擇合適的筆刷或者自定義筆刷(顆粒感)
3、選擇需要添加筆刷效果的圖層,在其上方新建一個圖層,運用畫筆工具進行筆刷的添加
4、重復以上第三步操作,實現想要的機理效果
C. 國畫肌理怎麼做
國畫的肌理有十幾種之多,無法用語言在這里描繪。
D. 什麼是肌理畫
在繪畫中,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創作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
物體表面都有一層「肌膚」,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組織結構,或平滑光潔,或粗糙斑駁,或輕軟疏鬆,或厚重堅硬。這種種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變化,使之形成一種客觀的自然形態,即肌理,從而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
肌理並不都是美的,只有當它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光線之下才能呈現出某種美感。藝術肌理在藝術實踐中的運用,不但能豐富藝術的表現力,而且還能增加畫面的生動性、趣味性。
(4)花卉肌理畫擴展閱讀
肌理的分類
肌理分為自然肌理和創造肌理兩大類。
1、自然肌理
自然形成的現實紋理,如:木、石等沒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
2、創造肌理
創造肌理石由人工造就的現實紋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經過加工改造,與原來觸覺不一樣的一種肌理形式。通過雕刻、壓揉等工藝,再進行排列組合而形成。
E. 工筆花鳥畫背景的肌理處理方法
一.揉紙法
將紙揉皺後,一般可在正面刷墨色,背後襯濃墨或濃色;也可根據需要襯淡墨色。
1.全紙揉皺
2.局部揉
熟宣紙常用。主要形象完成後,根據需要,揉局部成規則或不規則紋路,展平後處理。
3.先畫後揉
畫時不必過於具體。正面畫反面畫均可,二者可得不同肌理效果。
4.折紙
折成細密的或橫或豎的紋路。
5.扎紙
將紙中間提起,握緊其他部分,再展平,刷墨色後,可呈放射狀。
6.壓紙
將畫紙折成或橫或豎,噴濕後,滾壓,再展平著墨色,可呈更細碎紋理。
二.扎染法
1.畫前扎染
扎後浸墨色,或者用筆塗墨色。
2.畫後扎染
3.干後展開
4.趁濕展開
三.拼貼挖補法
生宣紙:用干凈水將不要的部分圈出,趁濕撕去,理順毛邊後,用另筆蘸白凈的漿糊刷上邊口,再將同樣型號的宣紙粘貼,水洇,撕去多餘部分即可。
熟宣紙:剪去多餘部分後,洇濕邊口,輕撕薄邊,粘紙。
也可在補貼後,邊緣處略加幾點漿糊,使之大體固定,而後補筆或渲染進行調整,使之神完氣足,完成後裝裱即可。
1.把一幅畫切割、分解,然後換位或原位(如將一個圓變換角度或反過來貼上)重新組合。
2.或把別的畫面某一部分拼在此畫面上,構成新的關系。如用金箔直接貼在畫面等。
3.穿插拼貼法(如畫蘆葦和蘆葦後的漁舟)。
四.紙板遮擋法
1.紙筋法
在畫紙上加上紙筋,用水粘貼,畫後撕掉,可表現山石的紋理與質感。也可在拓印材料上加上紙筋。
2.刻版遮擋法
刻出大雁、白鷺等形象,再拓印。其它雜物:麻批子、松針等。
3.紙版漏印
此法與遮擋法相反,先在較硬的紙上剪刻出空洞形象,用它來刷印或拓印。
五.反襯法
1.在背面勾皴
2.正面勾皴,背後著色
3.正面作畫主體,托紙上畫背景
六.拓印法
可作拓印的材料有:玻璃、木板、膠合板、塑料板、布料、紙張、石板、鐵板等。在玻璃上拓印,可在下面襯一張白紙,以顯示墨色之形跡與深淺變化。
.硬板拓印
1.單墨色直接拓印
2.多墨色直接拓印
3.局部拓印
4.反復拓印
5.連續拓印
在已經拓印過的材料上,尚留少許墨色,可趁其未乾時繼續拓印,可得乾裂秋風而又迷離朦朧之趣。
6.干畫紙拓印
7.濕畫紙拓印
8.加油拓印
9.刷水點墨拓印(滃拓法)
.水拓印
10.一次拓印而成
11.多次拓印而成
12.水中花紋處理後拓印,拓印後也可以提起較長時間,或在局部加點水墨,任其自然流淌。
13.先膠礬再水拓
14.水中加油拓
要用揮發油:松節油、汽油等。
16.在已有墨色的水面淋油後拓印
17.再水中淋油後拓印,再著墨色。
.實物拓印
18巧借實物紋理,拓後再渲染。可選擇的實物有:樹葉、繩子、麻批子、松針、席子、蠅拍、木板花紋等
19.對印
20.反面拓印
在畫紙的反面拓印,再沖墨處理。
21.拓團蘸色印
將紙團、蔗滓、麻繩、麻袋布、粗紋布料、木板紋、絲瓜瓤等肌理材料做成拓團,蘸了墨色直接拓印到畫紙上。
七.滾印法
1.軟墊滾印法
2.硬墊滾印法
3.加繩滾印法
4.滾版拓印法
5.皺紙滾印法
6.生宣噴水滾印法
7.熟宣散扔細線下襯硬板滾印法
8.滾子上不均勻塗墨色滾印法
9.多種手法重復多遍滾印法
10.在無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有墨滾滾印法
11.在有墨色的拓印材料上用無墨滾滾印法
八.滲透法
1.兩張紙疊在一起作畫,下面一張成自然紋理。
2.一張紙折疊後在一面作畫,原理同上,展開後作為同一張畫再作處理。
3.在不透水的板面上作畫,下面一張會漬出奇異紋理。
九.平塗法
1.淡墨色平塗
2.淡墨色平塗疊加筆觸
十.積墨法
1.干積墨法
2.濕積墨法
3.干濕積墨法
4.積墨加皴擦法
十一.破墨法
1.濃破淡
2.淡破濃
3.墨破色
4.色破墨
十二.沖墨法
熟宣常用,生宣也可。生宣沖墨需要用大筆戳洗、吸干。墊不吸水的墊子叫「流墨沖」,墊吸水的墊子叫「吸墨沖」。沖墨之前,要准備熱風機。此法可與撒鹽法、皺紙法、局部變性等方法合用。
1.水沖墨
墨水中加樹膠水,畫出大意後,趁未乾時放地下用大量清水沖墨,使原墨盡量滲化,效果理想時,用熱風機固定。如果需要沖洗的部位較多,可以分作多次沖洗。比如,先沖洗枝幹,再沖洗樹葉等等。
2.墨沖水
先用水畫或噴淋,再用濃淡墨淋或沖之。此法類似「破墨法」,參見該條。
3.待機沖墨
待墨色稍干時沖之,墨的邊緣先干,有朦朧之效。
4.紙上先刷一遍肥皂水,再作處理。
5.沖墨後,將畫掛起,用噴壺噴水,令墨塊流動,用熱風機固定。
6.含膠墨點,趁濕在墨點中心滴入清水。
十三.撞水法
又稱點水法、注水法,多用於熟宣或礬絹。所撞材料可有:清水、粉水、淡墨水等。可以等待自然干,也可以用棉紙等材料將多餘水分吸干。
1.撞墨
2.撞色
十四.讓水法
1.用水畫物象,再用較干墨色平塗或渲染,有水處吸墨,並自然滲化,再加點畫。
2.墨讓水,用水畫物象,用較濕墨色平塗或渲染,有水部分墨讓開,無水部分墨暈化,烘托月亮常用此法。
十五.彈色法
淋色法與此相類。
1.用筆管蘸墨色,彈至畫紙上。
2.用牙刷蘸墨色,彈至畫紙上。
十六.噴染法
可以局部遮擋,再噴染。
1.噴墨色
2.噴水
3.噴繪
局部遮擋,用來畫月亮常用此法。有人用來畫牆壁,表現水泥紋路,輔之以實物拓印法(如牽牛花葉等),可得真實立體層次效果。
十七.暈結腐蝕法
一盆水約一兩洗衣粉。
1.用適當濃度的洗衣粉刷一遍,干後用墨色畫出物象,稍停用水灑點於墨上,即出現斑點;再用水噴,將紙豎起,在一個方向斑點暈化,就會出現冰凌、冰雪等效果。最後用熱風機固定即可。
2.先畫物象,再淋、點、噴、沖洗衣粉溶液,提起畫作,傾斜導引。
3.洗衣粉泡落墨法
把洗衣粉在容器中加水攪拌,使之成為稠密泡沫狀,捧到畫紙上(生熟均可),然後滴上墨色,待其自然陰干,即可出現網狀泡沫肌理效果。
4.畫紙放在畫氈上無干擾泡落墨法
5.畫紙放在玻璃等硬板上泡落墨法
十八.吸收沉澱法
1.直接撒鹽法
小顆粒加精鹽為好。
2.水墨色彩加入鹼類(肥皂水、洗衣粉、洗滌劑等)調勻,敷色後半干時撒鹽。
3.與撒鹽法相同,但所用材料不同。可以選用的材料有:木屑、沙粒、水泥粉、麵包屑等等。用在熟宣中較好。
十九.漿紙法
1.豆漿法
取生豆漿備用。根據對滲化程度兌入清水,水的比例越小,則越接近熟紙。把要處理的生宣、皮紙、高麗紙等鋪在畫氈上,或淋灑、或噴點,或塗刷,掛起陰干後即可使用。
2.牛奶法
3.生蛋清水法
用豆漿水均勻地刷到生宣或皮紙上,可單張刷制,也可以把待刷的紙鋪到已刷的紙上刷制,一摞可刷十餘張,一起搭在木桿上,干後揭開使用。
將生宣紙掛在無煙塵污染處,在空氣作用下,質地變緊也頗好用。
二十.膠礬法
1.膠礬作畫,干後點畫渲染。
2.膠礬作畫,趁濕點畫渲染。
3.局部變性,在生宣上完成工筆效果。
4.進行中使用膠礬
在生宣上淋上礬水,干後畫墨竹;干後,再以飽和礬水點畫竹上積雪;干後,在畫紙背面噴點或烘染水墨。
黃明膠一錢,搗碎;白礬五分,研成細末;白芨五分,切成小片;分別用少量溫水泡三天左右。然後,在黃明膠和白芨中兌入適量開水,促使其完全溶化,與礬水合成混合液約一市斤左右,冷卻後即可刷用。一斤混合液可刷制四尺生宣十餘張。
二十一.蠟染法
1.干蠟染
用來畫紋理。
2.液蠟染
塗在畫紙上,干後掰裂揉碎,再塗畫墨色。
3.在熟宣上表現水墨淋漓效果,不宜用膠礬,就可以選擇使用蠟染。
二十二.加油法
1.熟宣用
在墨色中加入少許松節油畫出物象。
2.生宣用
先用松節油畫出物象,再用墨色罩染。
二十三.做舊法
1.紅茶水反復渲染
2.淡墨加少許赭石藤黃,使做舊呈黃灰色。
3.淡墨加少許花青,使做舊呈藍灰色。
4.熟宣可以正面刷,也可以反面刷(後者較佳)。
5.生宣可以托好後再從背面刷,直至滿意為止。
6.橡皮擦後再上色
7.砂紙擦後再上色
墊板:玻璃、木板、水泥牆、直線硬板等。
8.煙頭燒或者落灰燒
燒後的空洞要在托後補色。
F. 美術肌理畫怎麼畫
在素描中,肌理的效果都是靠調子出來的。建議多臨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畫畫特點,這東西只有自己理解了,才能真正掌握
G. 誰知道這種肌理畫怎麼做
這個方法可以試一下;: 用白乳膠摻立德粉和勻,加入相應的顏料調色,然後把和好的糊狀物放入診所打針用的大號注射器里,去掉針頭,在板材上按照上邊的圖案去一道一道注射,注意力道要均勻,針管打過去留下的粗線等凝固後畫面就好了。最後調出需要的顏色用筆填充兩根立體線之間的畫面,宣告完成。
H. 肌理的繪畫
在繪畫中,肌理是物質材料與表現手法相結合的產物,是作者依據自己的審美取向和對物象特質的感受,利用不同的物質材料,使用不同的工具和表現技巧創造出的一種畫面的組織結構與紋理。任何物體表面都有其特定的紋理變化,這種特定的紋理變化所呈現出的神奇的視覺感受,正是繪畫藝術所探求的肌理效果。肌理在繪畫藝術中的審美價值不可低估,它有著其它表現手法難以實現的美學特質。
水彩畫不僅有絢麗的色彩、高雅清新的格調、豐富的表現形式,而且還有最使畫者心醉神迷的那種難以名狀、自然天成、亦真亦幻、神奇美妙的藝術效果。這種水與彩的交融所產生的效果是自然物象藉助作者主觀與客觀、有意與無意的創作活動而呈現出來的,這種物體表象特徵所呈現出的特殊視覺語言,就是水彩畫有別於其它畫種而特有的語言魅力,即水彩畫的肌理美。
下面結合教學與創作的實踐,分別從幾個方面論述水彩畫的肌理之美。
大自然千姿百態,世間有萬物之貌,這是構成視覺形象最基本的要素。生活是藝術表現、藝術創作的源泉,就水彩風景而言,同樣如此。天空的絢麗多彩、大海的浩瀚波瀾、山寨的老牆木屋、晨煙的依稀夢幻、古道的曲折逶迤、山岩的鬼斧神工、陽光的嫵媚燦爛、雨霧的朦朦朧朧、枯樹的斑駁滄桑、幼苗的生機盎然,無不呈現出奇妙無限、變幻無窮的自然肌理之美。
物體表面都有一層「肌膚」,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著各種各樣的組織結構,或平滑光潔,或粗糙斑駁,或輕軟疏鬆,或厚重堅硬。這種種物體表面的組織紋理變化,使之形成一種客觀的自然形態,即肌理,從而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肌理並不都是美的,只有當它在一個特定的空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光線之下才能呈現出某種美感。畫家正是從這里汲取了藝術的靈感,把這種自然肌理感覺恰當地運用到視覺語言表現中去,創造出人為的藝術肌理之美。如美國畫家懷斯在《冬日的磨坊》、《蘋果酒桶》等作品中表現了斑駁的油漆、千瘡百孔的斷壁殘垣、粗糙的柵欄等,在生活中這些物象也許並沒有什麼美感可言,然而當它們經過畫家藝術化的加工處理後,便以藝術美的嶄新面貌呈現出來,從而表達出特定的審美因素和審美意味。水彩畫不論什麼樣的表現形式與內容,都不是對生活的簡單再現,更不是純客觀的摹仿,它是畫家在生活體驗基礎上的一種升華和表達。
羅丹曾說:「藝術家所見的自然,不同於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其中的道理是值得深思的。那些普普通通的景物,一旦成為藝術家描繪的對象,便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這個意義就是借景抒懷、寓情於景,使自我的審美理念、精神追求找到了抒發的物體依託。在這種特定的情景中,人與物、情與景融為一體。自然的肌理一旦溶入畫家的情感,便激發起畫家創造的激情,使之成為畫家「借題發揮」的對象,它們被畫家利用各種材料、工具、手法、特技等方法創造出各種各樣惟妙惟肖、無窮變幻的藝術肌理來,從而成為一種新的視覺語言。對水彩畫來講,獨特的工具使之具有得天獨厚的肌理創造本領,這是其它畫種不可比擬的。當然,這種以各種手段製作出來的藝術肌理是經過畫家主觀化了的紋理,即使是隨意潑灑的水跡,也同樣會留下畫家對物象的主觀感受,這就使得藝術肌理在某種意義上更具審美的意蘊。
藝術肌理在藝術實踐中的運用,不但能豐富藝術的表現力,而且還能增加畫面的生動性、趣味性。當面對雄渾磅礴的太行山,那層層的山岩、斧劈狀的石痕,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內在的感人力量。當身處煙花三月的江南水鄉古鎮,在淡淡的晨霧里,那水淋淋、意切切,那空濛秀美、細雨無聲,給人以輕靈雋永、意猶未盡的朦朧美。這不僅僅是大自然與物象的外表之美,在這些外表與可視的肌理背後還蘊藏著更為深層的意境之美。種種自然肌理無不關聯著人們的心理想像,將各種自然肌理紋樣作為視覺信息轉化成繪畫語言便產生出藝術肌理,使之傳情達意,這無疑將會豐富和拓展水彩藝術的表現力度,使水彩畫的表現與心理效應之間達到高度的吻合。
肌理作為視覺藝術的一種基本語言形式,同色彩、線條一樣具有造型和表達情感的功能。在具象寫實的水彩畫表現中,肌理可以再現物體表面豐富多變的特徵,具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肌理在傳統寫實風格的水彩畫中運用非常廣泛。像威廉、透納、薩金特這樣的寫實主義水彩畫大師,不但能嫻熟地駕御水彩畫的工具性能,還能在水彩畫的創作中突破古典程式的束縛,大膽探索與拓展特殊技法與肌理效果在水彩繪制中的運用。英國水彩畫家亨特在巨幅水彩《十一月風光》中第一次運用潑灑的特殊技法,使畫面上的水與色相互作用,從而在偶然中尋找機遇,巧妙地利用顏料自由生發的圖形進行繪制創作。這是對傳統水彩畫的延伸與變革,手繪的痕跡被部分的肌理取代,從而使水彩畫創作中的情感釋放找到了一種新的載體形式。美國水彩大師安德魯·懷斯、瑞典畫家佐倫等人的水彩作品是傳統與現代觀念的完美結合,他們把油畫、版畫的一些技法優勢,通曉吸納,為我所用,在保持水彩透明、純真基點上,採用潤色噴染法、油水分離法、刀刮法、拓印法,這些特技所產生的肌理效果,既豐富了水彩畫內涵,又拓展了其外延。我國著名水彩畫家王肇民對具象寫實風格潛心追求、深度挖掘,他的多幅作品如《靜物系列》、《木棉花》等,是當代中國寫實風格的水彩作品中最具肌理之美的典範之作,特別是他創造的在水彩紙上做肌理底子的畫法使水彩畫堅實雄厚、深沉博大。在用筆用色上,他吸收了我國畫像石、畫像磚及石窟壁畫的厚實感,既有功力,又有哲理,表現了純朴、酣暢、厚重的肌理之美。
肌理不僅可以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同時,也使畫面呈現多樣的視覺效果,不同的肌理對比,可以使人感受到不同的審美意蘊。如水彩特技中的灑鹽法,它利用鹽粒遇水溶化的特性,在畫面濕時撒上鹽粒,鹽粒滲化將顏色擠開,形成了一顆顆類似雪花狀的小白點,恰似百花競放又似雪花飛舞。又如在花卉靜物的寫生中,隨意在背景上滴下幾顆水滴,畫面立刻就會打破遠景上的平板狀態,生動起來,與前景上的花朵相映成趣。同樣,顏料滲溢出的肌理與樹枝的生長形態具有某種同構關系,運用自然滲化的方法表現密密麻麻的樹枝,更增添了畫面的自然天趣。 水彩畫中的所謂「抽象寫意」與「具象寫實」是一種相對的概念,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在同一畫面上達到互補與和諧。具象是情系自然的脈絡,抽象是通往理性思維的樞紐。抽象與寫意的肌理在水彩畫的表現中有著其它畫種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水的品格是清澈、明凈、流動,色彩的特性是變幻、神妙、詭奇。水與彩的交融,構成了一個晶瑩亮麗的世界、一個水色淋漓的世界、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水色在流動、撞擊、融合、分解的過程中產生了種種神奇美妙的肌理效果。盡管很難看出與生活實際相符的具體形象,但是卻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相關的視覺聯想,似乎看到了生物進化的萌動、天體運動的軌跡,似乎是細胞、海藻、星雲、波光、森林、花朵在混沌狀態中的忽隱忽現。這種特殊的視覺肌理之美,更強調於精神世界的視覺形象化,在象徵與聯想中尋找一種潛意識的東西,從而達到「大象無形」、「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著名美籍華裔水彩畫家程及以中國寫意山水畫的意象表現為基礎,創造性地探索出獨具東方藝術風格的抽象水彩畫表現方法,他的代表作品《秋色》、《白蓮》、《大象無形》等在肌理表現上融潑灑、沖積、拓印、罩染、皴擦和勾勒為一體,從而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
總之,水彩畫在肌理表現的手法上是非常寬泛的,它既可「意在筆先」,又可「意在筆後」,從而形成水彩畫表現的「千言萬語」。從自然肌理之美中尋找藝術肌理之美,這是水彩畫真正的特點和優勢。它既能藉助肌理把物象表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也可以利用肌理把畫面表現得朦朧飄渺;它既能在具象中包含抽象的意味,又可以在抽象中產生真實與靈動。從藝術語言審美的探求中挖掘水彩畫肌理表現的內在潛力,將會不斷賦予水彩藝術新的內涵,開拓新的語境,形成新的風格。
I. 美術肌理畫有幾種方法
美術肌理方法有很多,有拓印法、撒鹽法、撒沙法、色沖墨法、墨沖色法、撞色法、撞墨法等都是屬於肌理技法。
J. 請問大家有知道,房新泉花鳥畫中的梅花枝乾的肌理效果是怎麼畫出來的
畫家們太自私了,太自負了,知識、文化、技巧是不一樣的概念。把技巧當知識,相互之間又這樣保守,這不是高雅的品質。特殊技法不是通過努力學習可以得到的。不能算真正的知識。請房先生能現身說法,講一講你的特殊技法。發言人,郭海 吉林省舒蘭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