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小學生花卉繪畫

小學生花卉繪畫

發布時間: 2022-01-07 09:58:17

1. 如何培養小學生美術素養的意義

如何培養小學生美術素養的意義
美術課程是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提高學生審美、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美術新課程標准提出:「通過學習美術,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以及美術的實踐能力,達到能用美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完善人格。」同時,還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這一內容。那麼,什麼是學生基本的美術素養呢?
美術素養是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素養是指學生將來從事社會生活、從事經濟生產、做出個人決策所必需的對美術科學概念和過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能較好地理解藝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和藝術的本質,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基本的美術素養包括對美術內容和現象有基本的了解;對美術的創作方法與過程有基本的了解;對美術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僅指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應具備基本的藝術態度,包括敏銳的視覺意識,對視覺現象和美術作品能做出積極的反應;能自覺而大膽地運用美術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情感,追求藝術化生存;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審美品位,並保持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使學生形成了基本的美術素養。中學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單純為了培養美術家,也不是為了單純輸送專職美術人才,而是通過有關的美術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與能力,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在美術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概括講,就是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我作為一名中學美術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又是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美術素養的呢?
一、從素質教育的高度更新美術教育觀念
所謂素質教育即是指提高思想道德觀念、科學文化、身心健康、勞動技術水平等綜合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從立意上不難看出,素質教育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而不是當前某些停止在為應付「統考」「中考」「高考」「考核」層面為目的舊模式基礎上的教育。因而在以往被人們另眼相看的「小三門」之一的美術在中學的學習領域中自然擁有一片純潔的空間。因美術課教師缺乏,一些學校少開甚至不開美術課,或因抓「教學質量」,將美術課時讓與其它課,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美術素養。因此,中學應在教學中加強美術課。 1、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課時目標,以教學大綱為宗旨,確保美術課教學課時。2、配齊美術課老師,對缺乏教師的學校,可聘請文化館、文化專業美術人員擔任,絕不能用種種借口不開設美術課。3、以舉辦美術展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術素養,熱愛美術的思想意識,每學期最少舉辦一次美術作品展,以學生的作品為主,使學生從中獲取成就感,可適當加入教師的作品,以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4、舉辦美術培訓特長班,在專業上可分別開設繪畫、雕塑、設計等課程,在這些培訓中還可以分出一些比較細的內容。如雕塑主要分為圓雕和浮雕兩大類。又如中國畫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寫意和工筆兩種,在題材上又可以分為花鳥,人物、山水三類。但這些不可能要求學生把所有的都學精,而是通過學之後讓學生自選一項重點學習並掌握,通過這種辦法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對美術課產生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5、組織學生參觀各種美術展覽,讓學生接觸更多更廣泛的美術作品,使其從中獲得收益,以此啟發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二、在具體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的美感
創造必須在豐富想像的基礎上進行,具體到美術課教學中,必須注重激發學生的美感,讓學生展開聯想,產生激情。教師要教給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從中發現每幅美術作品內容的特點,展開合理的想像,使學生產生繪畫的慾望,同作品中的情景產生共鳴。這樣再讓學生動筆去畫,學生的創造力和情感就會在畫中流露出來。如在教學《美麗的家鄉》一課時,重點介紹到家鄉的花卉,我先讓學生在課前去觀察各種各樣的花,記住花的名稱、顏色、特徵,然後在課堂中,通過看花的投影片、錄像,使學生展開聯想,讓學生說出觀察花後的感受如何。有的同學說:「感到了花鮮艷奪目,美麗可愛。」有的同學說:「感到了花特別多,形態各異,生機勃勃。我都不想離開花了。」還有的同學說:「感到花多而鮮艷,把周圍的環境也裝扮的非常美麗。」我又問:「你們看到這些花時心情怎麼樣?」有的同學說:「心情特別舒暢,白花純凈,紅花鮮艷,美麗耀眼,真是看不夠。」有的同學說:「我的心情特別愉快,看到那麼多美麗的鮮花生機勃勃地開放,我真想把它們摘回家去。」我說:「那可不行,花開在大自然中是為了美化環境,陶冶我們的情操,摘回家去,就欣賞不到它的美麗了。如果我們把它畫下來,貼到牆上,不是既鍛煉了我們的繪畫技能,又保護了大自然嗎?」於是同學們躍躍欲試,產生了強烈的繪畫激情,主動訓練基本技巧。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學生產生共鳴的有效途徑,恰到好處的引導方法可收到事辦功倍的效果,美術教師更應該抓住每一個能使學生產生激情的有利時機,激發學生的美感,使學生展開聯想,產生激情。
三、注意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創新意識
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要求學生用一種模式,要給學生留有自我表現的空間,讓他們展示多彩的聯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創造。如在講解手工課,設計賀年卡課時,可把知識、技能與學生的創造結合起來進行,先同學生一道欣賞各種購買和自製的賀年卡,同時講解各種賀年卡的製作材料、造型、圖案、色彩、象徵的意義等內容,並給學生講清楚賀年卡的發展歷史,送賀卡的意義等內容,使學生從製作賀卡中感悟到親情、友情的珍貴。重點介紹賀卡的製作方法,並在黑板上繪圖說明,啟發學生在製作賀卡時,應在賀卡的外形、圖案及色彩設置上具有特色,鼓勵學生把自己製作的賀卡送給親朋好友。這就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慾望,並在製作賀卡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耐心、細心和愛心,學生也各顯其能,在各種樣品的啟發下,在互相探討的過程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制出了形態各異、寓意深刻、美侖美奐的各種各樣的賀卡。他們在欣賞自己作品的過程中,在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稱贊聲中,得到了心靈上的滿足,感到美得享受。
實踐證明,只要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豐富起來了,創制力也就能得到明顯地提高,它不僅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而且也能促進其它學科的學習。
四、重視學習美術理論知識
美術教育屬於藝術教育,是學校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主要途徑,而藝術教育的特點是既要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又要進行專業技能訓練,而技法課則要學生多次的進行反復訓練,經過多次的探索與嘗試,許多教師在評價一個學生的美術成績時,總是以繪畫水平的高低為主要依據,這就形成了一種「重技能、輕理論」的教育思想,在中學美術教學中長期泛濫,這與當前實際要求是相違背的,因為,社會需要的是具有美術教育、美術技能、審美能力、審美教育、創新精神等全面綜合能力的美術人才,而不是因為畫畫而畫畫的畫匠。同時美術理論還可以幫助中學生廣泛運用到其它學科的學習之中,使中學生的人格逐步健全,知識面更為廣闊,審美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所以中學美術教師還應加強美術知識、藝術概論、美術史等美術鑒賞方法的教育,使中學生達到一定的美術理論,懂得美術的發展歷程和基礎理論,使其對美術的知識由感性到理性,這將對提高中學生的美術素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上四個方面是我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一些體會,今後我將不斷研究,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在美術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浸透審美素養的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素養便能逐漸形成。真正使學生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時代在發展,情況在變化,老一套的教學方法必須要改變,目前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每一位教師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平台,我們要做到認真學習課改理論,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再創造,把課改理論運用到自己所教的學科中,使中學美術教學煥發青春,有所創新,培養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的合格人才。

2. 怎樣讓小學生學好美術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從小培養兒童對本民族藝術的興趣和愛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目前國畫教學在小學階段開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國畫教學中,因受到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就有必要在應有的傳統方法教學的基礎上,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階段國畫教學中,一是由於孩子年齡小,對筆墨的運用技巧較難掌握;二是在小學國畫教學中,存在著以小託大的成人化教學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必須探索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注重兒童「觀察----思考----動手----創造的心理發展過程。尊重兒童良性的個性發展,讓兒童自由自在地表現自己的願望。從而達到創新思維,創新教學,進而達到創新生活實踐的目的。
小學中國畫是我國傳統藝術,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深受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體系。
由於歷史文化的影響,以及傳統教學模式長期的作用下,小學國畫教學還是以臨摹范畫或教師畫一筆學生練習一筆的現象,一節課下來,全班同學都完成的是同一幅畫。教師、學生家長在評價作品時都是拿與教師范畫是否相近為標准,作業作品都是教師創造出來或選擇來的東西,這樣一來,基本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內容,硬是讓小朋友跨越幾十年的年齡界線,去適應成人眼睛裡的世界,孩子怎麼可能接受?結果不外乎兩種,好的結果是少數痴迷於美術的孩子學「進去了」,成了「小大人」,而一些先天不足地、過早地、人為地導致進入到一個莫明其妙的專業美術圈子裡,成為美術教育的犧牲品;而這樣所帶來的結果是絕大多數孩子認為美術太難學,索性與美術絕緣。他們與生俱來的愛美之心與天生的美術表現潛能以及由此引導出的全面發展的可能性被扼殺。
所以,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模式是當務之急。特別是在國畫教學中,受到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就有必要拋棄傳統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學方式。
我在國畫教學中,注重兒童「看----想----畫----創的心理發展過程。尊重兒童,讓兒童自由自在地表現自己的願望,探索幾種教學方式。主要表現如下:
一.細致觀察,提高兒童的興趣。
通過造型視覺表達繪畫藝術,首先給人的最直觀的影象是通過「看」來直接在腦海留下的。認真地發現性地「看」即為觀察,地質學家李四光說:「觀察是取得知識的重要步驟。」觀察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他們往往看得少,對事物極其生疏。通過觀察事物,了解事物來培養學生濃烈的興趣,反過來,通過興趣培養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當學生剛進入課堂,教師進行教學時,由於學生對水墨畫十分地生疏。若以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機械地臨摹老師的范畫,學生易產生厭煩,從而討論畫畫,使他們失去一次良好的學習機會。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聽一則有趣的故事,即:「吳大帝孫權,讓曹不興畫屏風,曹誤將筆掉在了畫上,因此就將筆落在畫上留下的墨點畫成了一隻蒼蠅,當獻給孫權之後,孫權以為是上面落了只蒼蠅,抬手就想彈掉蒼蠅。」來調動興趣,然後在紙上示範點上一點墨,讓學生想可以畫些什麼?(如蝌蚪、甲蟲等)再進行合理的示範,隨即讓學生來嘗試。這樣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也樂意用水墨畫的形式來進行繪畫,從學生的作業中可看到學生豐富的想像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水墨畫的優越所在。
中國畫與蠟筆畫、水彩畫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張宣紙就可以產生變化無窮的跡象。剛開設國畫課時,我引導兒童通過玩墨,玩筆讓其觀察筆的運用,如側畫,堅畫會產生不同筆跡,墨加水量多、少會產生濃墨,焦墨,濕墨等多種不同觀賞感觀效果。兒童對筆、墨、水、紙產生興趣後再引導兒童掌握國畫幾種常用的用筆方法,如運筆有中峰、測峰、拖筆等。
我們中國畫發展的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名人軼事也多,這對提高學生的知識面,領略國畫藝術的優秀有著很大的作用,讓學生感受中國畫藝術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種不同的表現方法和筆墨的巧妙之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畫畫的影響,讓他們感受到學國畫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廣,促進兒童發展思維。
中國畫十分重視對本質的表現,講究形式美,要求畫面具有「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構圖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處理空間具有及極大的靈活性。著名畫家米羅曾說,「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他們畫畫是用心在描繪生活,畫面自然會呈現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氣韻。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盡量貼進兒童生活並注重活動的可操作性、啟發性。我在指導兒童學慣用筆及用墨時,鼓勵他們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把自己認為最有意思的畫法表現出來。且給兒童充分的探索空間,培養自主進行思考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讓學生來臨習梅、蘭、竹、菊等花卉、山水、魚蟲等,一節課是臨習為主,而學生自己主觀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據老師的要求做著機械的練習,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我在課堂教學上採用多元化的內容供學生選擇,這樣既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也為學生的自由發揮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如畫「臉譜」,我讓學生先看幾十種不同的京劇臉譜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臉譜,然後讓學生自由選擇進行繪畫,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創作出來的作品吼十分新穎。再如畫「猴子」,先講清猴子的結構,老師進行示範,強調用筆的方法,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各種猴子的動作表演,再講述有關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觀看錄像讓學生對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到了知識,也表現了自己的長處,使得每個學生都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在玩中學,玩是每一個兒童的天性,他們生性好動,敢於去畫,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巧妙地進行利用,使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技能,拓展思維空間。如:畫「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進行教學,先用濃墨(或色)畫各種不同的線描的畫,然後用淡墨或水(色),點在畫的中間,利用水的張力,以及宣紙的特徵,使畫產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於水份的多少或時間的長短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學生對這種效果,表現得非常興奮,而且膽子也大,在這個玩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對畫面產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寫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鍛煉中,側、逆、頓鋒的應用以及色彩知識的掌握。即,讓學生用平時寫字的方法在宣紙上用墨寫上字,可以把字拆開、疊加、拼合等方法進行書寫,寫時也可用各種運筆方法,然後在不同的空間填上顏色。通過訓練學生對各種用筆、色彩間的關系、疏密關系等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進行潛在的引導思維拓展的教學,學生的主動性很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發揮的餘地。
三、讓兒童動手勤,體驗繪畫的樂趣。
在畫「老虎頭」這一課,老師對老虎的各個結構分析清楚,然後讓學生感受分析不同情況下老虎的各種神態,再讓學生進行創作,這時學生表現出來的老虎各不相同,發火的老虎用紅色。也有用各咱顏色,如在畫老虎頭四周的毛時,有的學生用干筆來畫,體現出了筆的質感,這說明他們是用自己的感受來進行創作。每個學生有著自己的理解,他們能夠用筆墨來體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利用各種不同的範例的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較滿意的作品,從而傳授些構圖等知識,讓學生較容易地接受繪畫的基本知識。
如《可愛的水墨昆蟲》一課,首先是讓學生觀看課本的圖片或讓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昆蟲的故事等,在學生了解了有關昆蟲的結構後討論一下用墨的處理。再讓學生分析學生常見的個別昆蟲生活習性,或者講述昆蟲有關的動畫片等,最後把自己所想表現的形象以及周圍環境作進一步的練習,並且完成一幅作品,這樣學生有一個自由發揮的創作餘地,同時對周圍環境的聯系思考,使其能夠擴大思考的空間,給予其更加廣闊的創作空間。
四、多渠道,培養創新意識。
培養創新意識,首先需要以下幾個條件:①創設一種寬松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充分開展創造認知活動,產生樂於創造要求;②民主、親密、平等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進行創造教學、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③在創造教學的內容安排上,必須具備准確的有利於產生聯想的指導理論和有利於創造思維的充分活動。
我在課堂教學中是這樣安排的:1、如:學生之間或師生間共同討論如何完成一幅畫,例《公雞》一課,在表現了公雞以後,作為背景的處理可讓學生各抒已見,進行討論,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肯定學生想法,這樣學生能夠創造出豐富多彩的作品。2、採用國畫中的各種表現方法,如:①揉紙法,作畫前先將紙揉成一團,然後輕輕展開,使皺紙平整後才能作畫,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皺,用這種方法畫出來有一種肌理效果,例如畫樹干、矮樹叢等。②沒骨法、填色法、點染法、暈色法、平塗法、擦染法、灑落法、拓印法、加劑法等等,這樣使學生能利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對心中的事物進行描繪,使之能獲得得成功感,提高學生的創作熱情。另外,多更新工具材料,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受到傳統國畫的影響,學生頭腦中繪畫國畫的材料是毛筆、墨汁、國畫顏料。而我在教學中允許學生用水粉顏料,並且能用水粉畫的方法作畫,還可以用油畫棒等材料來作畫,這樣學生在材料的應用上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樂意利用其它各種材料來進行繪畫,效果也十分理想、興趣很高。五.
生活見,個性展
美術是一種藝術,在藝術教育中,藝術中介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於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並將之運用於生活和職業,那麼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完成。所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擴展學生表現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傳統的教學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三體合一,這是歷代畫家實踐證明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內容也是常規的花鳥、山水等,而目前相當數量的兒童國畫班,也施行依樣畫葫蘆的教學模式,有的更以前輩畫家成名作品為范畫,此現象已引起眾多美術界有識之士的憂慮。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生活,表現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車、花瓶、田野的樹等靜物外,還可以表現生活中的某一場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現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涼晚會等等。這樣的作品在實際教學中幾乎是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幅,充分體現出兒童不同的個性特徵。
從我國的美術課程改革的目標來看,更多的是一種導向性目標,而非標准性目標,這就意味著在美術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未必達到一個標准,在自己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的發展,這實際上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保護個性本質特徵的獨特性,也就是保護學生的差異性,因為差異不僅是美術教育的基礎,更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尊重個性、重視其良性的個性發展。
通過對中國畫的學習,培養了兒童的觀察、思考、動手、創作能力,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熱愛生活,為其以後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美術課程作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藝術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總之,小學生的國畫童稚味濃厚,彩墨效果強烈,與其工具勾線填色相互間更為自由舒展地運用,對其繪畫語言的應用及表達能力均有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加強兒童對祖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接觸、理解、為進行其它形式的教學奠定必要的認知基礎。

3. 小學生初畫國畫用什麼毛筆

一般畫國畫,多用白雲筆。是羊毫為主的兼毫筆。

大白雲、中白雲、小白雲和其他軟毫毛筆相比。純羊毫筆過於軟,一般不太好用,白雲筆較好,因為它外層是羊毫,中間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彈性。

羊毫筆是以青羊或黃羊之須或尾毫製成。考其始於南北朝之前,至秦時蒙恬改良之新筆已成制筆材料。書法最重筆力,羊毫柔而無鋒,書亦「柔弱無骨」,故歷代書法家都很少使用。羊毫造筆,大約是南宋以後才盛行的;而被普遍採用,卻是清初之後的事。

因為清一代講究圓潤含蓄,不可露才揚己,故只有柔腴的羊毫能達到當時的要求而被普遍使用。羊毫的柔軟程度亦有差等,若與紙墨配合得當,亦能表現豐腴柔媚之風格,且廉價易得,毫毛較長,可寫半尺之上的大字。

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此類筆以湖筆為多,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常見的有大楷筆、京提(或稱提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條幅、玉筍、玉蘭蕊、京楂等。

(3)小學生花卉繪畫擴展閱讀

一、毛筆的品種:

兼毫:用羊毛、兔毛、黃鼠狼毛等幾種細毛混合在一起製成的毛筆,此種筆兼具了幾種細毛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始終,為書畫家常用。常見的品種有羊狼兼毫、羊紫毫等。

狼毫:以黃鼠狼尾巴上的毛製成的筆,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常見的品種有蘭竹、寫意、山水、花卉、葉筋、衣紋、紅豆、小精工、露狼毫(游狼毫和鹿毫製成)、豹狼毫(由狼毫和豹帽製成)、特製長鋒狼毫及超品長鋒狼毫等。

狼毫以東北產的黃鼠狼尾為佳,稱「北狼毫」、「關東遼尾」。

豬毫:用純豬鬃為原料製成的筆,有白色的、黑色的,還有麻色的。其特點是挺拔,單根獨立不攏抱,筆頭呈散形。

紫毫:用紫色兔毛製成的筆,故名紫毫。有紫和花白之分,花白是取白兔脊及尾的毫毛。純紫毫,筆頭軟而圓健;若兼花白,則堅強勁利。

羊毫:用山羊或野黃羊的毛製成的毫筆,筆頭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其中以湖筆為多。

常見的有大楷筆、京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玉箏、玉蘭蕊等。

胎毛筆:嬰兒第一次剪下來的頭發製成的筆就是胎毛筆。相傳,古時一書生上京趕考,以胎毛筆為文,中狀元,故胎毛筆又成「狀元筆」。

毛筆按筆鋒的長短分為長鋒、中鋒和短鋒三種。長鋒筆,鋒穎長,腹柔軟,貯墨多,容易畫出婀娜多姿的線條;短鋒筆,鋒穎短,貯墨少,易於表現凝重厚實的點畫;中鋒筆介於前兩者之間。

根據筆鋒的大小不同,毛筆又分為大、中、小等型號。大筆畫大尺寸畫寫大字,小筆不宜畫大吃醋畫寫大字。筆的大小要根據畫和對象的大小而定,否則對毛筆有損傷,畫面小郭也不美觀。

新筆筆鋒多尖銳,只適宜於畫細線,皴、擦、點擢用舊筆效果更好。

二、毛筆的選用:

幾千年來,古人對毛筆的鑒別和選用逐步總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尖、圓、齊、健。

尖,指筆頭尖細。筆頭入墨、筆毫聚攏時筆鋒或鋒穎尖銳而不禿鈍,即鋒穎尖銳。

齊,指筆頭捏扁後,其鋒穎或筆鋒頂端毫毛整齊而無長短參差,即筆鋒平整,萬毫齊力。

圓,指筆頭入墨後飽滿圓潤且呈圓錐狀,無扁瘦之態,即毫毛充足,身強力壯。

健,指筆毫富有彈性,筆毫開後易於收攏,彎後易於復直,即腹腰堅挺、抽拔自如。

此外,在選用毛筆時還應注意:要鑒別毫毛的真假,鑒別鋒穎的偷獵,注意是否管直、心圓、頭正、毛勻等,要注意選擇與使用的匹配。

三、毛筆的使用:

羊毫筆的筆頭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它比狼毫經久耐用,常用於鋪畫花葉、花瓣,鳥的羽翅、魚身,以及大面積的染色。

狼毫等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由於其筆毛硬挺多關系,在寫意國畫里經常用於勾畫花瓣及葉片的脈紋。在勾染中勾畫部分就全部是由狼毫筆來完成的。狼毫筆還可以用於繪制一些本身較堅硬的事物,比如鳥爪、樹枝和山石等。

四、毛筆的保存:

新毛筆不要用熱水去泡,否則容易造成毛筆失去彈性,時間久了毛筆會掉毛、掉頭、筆桿開裂。

繪畫結束時,一定要將毛筆用清水洗凈,然後把筆頭捋順,平鋪在竹製的筆簾上或用筆架將毛筆掛起來。

4. 想在自己家裡面開一個小學的美術培訓班,要准備點什麼,小學的要教他們什麼

小學美術教學應按年齡和畫種分情況:
一。小學1—4年級年齡的學生美術教學應以線條簡單色彩明確的卡通畫(果蔬、花卉、植物、動物、人物、風景、)、圖案畫等彩色畫為主(1-2年級年齡段以蠟筆畫、彩筆畫為主;3-4年級年齡段可增加彩色鉛筆畫),主要教孩子認識生活,描寫生活,培養繪畫興趣,熱愛社會熱愛生活。教學須由單一到多數,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主要准備如下教具:1.教學用的掛板(一般用有磁性的白板,大一點較好,例如120×80厘米。因為教學時一方面需要用磁吸把紙固定到白板上畫范畫,另一方面范畫周圍的白板需有較大的空白用白板筆講解書寫)2.課桌,課櫈(這階段要讓孩子們把紙放在桌子上去畫,互相之間保證不碰撞),3.白板檫、白板筆、2B鉛筆、橡皮擦、勾線筆、蠟筆、水彩筆、彩色鉛筆、鉛筆刀等,4.范畫紙:速寫紙、水彩紙。5.飲用水 6。洗滌處。
二。小學5-6年級年齡段認知能力較高,教學應以正規素描為主,(但必須穿插一些卡通人物畫調節氣氛和情緒),當然要准備素描紙和筆了。還必須准備畫架(如果教室大,可擺木質畫架,教室小,則買折疊畫架即可),要讓孩子們在畫架上繪畫。
三 如果教學國畫,則需要買大一點的桌子,還要買國畫紙、墨、毛筆、硯台、鎮尺、水洗、吸水紙等等
另外要有教程、教案、教材,每節課講什麼,怎麼講,每節課、每學期的課達到什麼目的都要提前規劃好,不管你水平多高,都不能不做教案,不制定教程。
教室位置要安全,寂靜,教室里要布置美觀,整潔典雅。還要有足夠的展示優秀畫作的版面。

5. 如何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繪畫/美術」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1&zdhhr-11y17r-1046277297736079619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cgwang.com/course/shcoursemobile/?zdhhr-11y17r-1046277297736079619

在「繪畫/美術」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6. 如何用水粉將花卉畫的逼真

我講一下我抄的經驗,畫襲水粉畫跟水彩畫有很大的不同,水粉主要是突出畫的質感,所以顏料要上的很厚,明暗和陰影尤為重要。所以只注重調色是不行的,你可以先用比較容易覆蓋的顏色(比如說稀釋過藍色)構圖,陰影處用深色的顏料先上一層,然後慢慢上色細化。當然水粉畫很逼真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把握好了明暗和陰影,栩栩如生不在話下,主要還是自己要多練習。。。。

7. 兒童學國畫,先學工筆好還是先學寫意好。

建議先從書法入手,先熟悉掌握運筆和控筆。
孩子學的話可以從小寫意入手,先從花卉以及小動物開始,例如,麻雀、金魚、螃蟹、荷花等。熟悉線條、筆墨的運用。大寫意對筆墨、意境要求很高,線條都在筆墨里,不適合初學者。
工筆對形、線的要求太高,筆力不到的人是畫不好的,對於小學生而言一開始就畫不好,他們就失去了繪畫興趣。先學小寫意和書法吧

8. 小學六年級 美術 怎麼教

我建議你看看小學的美術教案 下面是教案的一小部分 我是大學美術老師
《畫家介紹》美術欣賞
第一課時
200 年 月 日 星期 第 節
一、教學內容:
《畫家介紹》—美術欣賞
二、教學目的:
通過作品欣賞和畫家生平簡略介紹,使學生從作品欣賞中了解中國畫的藝術特點、審美情趣和表現方法,學習畫家為藝術事業刻苦學習、熱愛祖國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了解中國畫的藝術特點、審美情趣和中國畫的表現方法。
四、教學難點:
了解中國畫的藝術特點、審美情趣和中國畫的表現方法。
五、課的類型:
欣賞課
六、教學方法和教具:
講解法、引導法、范畫、幻燈片。
七、教學過程:
一、 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 利用幻燈、掛圖指導學生欣賞:
1、 指導學生欣賞中國畫,教師講解。
《祖國萬歲》—齊白石
這幅畫是著名畫家齊白石為國慶十周年而作。畫面上盛開著紅花的「萬年青」傲然挺立,象徵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蒸蒸日上,祖國繁榮昌盛。畫上的題款「祖國萬歲」與「萬年青」花組成獨特的構圖,像三支利箭,勁沖霄漢,用筆簡練,含義深遠,主題材突出。這幅畫運用了中國畫傳統的「借物抒情」的獨特表現手法。
《奔馬》—徐悲鴻
《奔馬》畫面上兩匹賓士著的駿馬雄健有力,寄寓祖國建設一日千里的情思。豪放的筆調,飽滿多彩的墨色,精確在刻畫出賓士中的駿馬,是對力量的贊美、歌頌。是徐悲鴻的得意之作,深為人民群眾喜愛。
《秋色有香》—齊白石
《秋色有香》是畫家齊白石的作品,荷花吐艷,幽香四溢,數支蓮蓬,象徵累累碩果,在茂密的荷葉襯托下,一派生意盎然的荷塘景色,躍然紙上。運筆簡練,筆墨沉實,色彩潤澤。用枝節放灑脫的大寫意筆調畫荷花,點上精工細描的蜻蜓,是一強烈對比。
《雙鴨》是畫家李鐵夫暮年所畫的作品,從畫面可看出他善於發現捕捉日常平凡生活中的美,把「動與靜」的一對矛盾,組成一個直轄市的畫面,構思別開生面,充滿生活情趣。雖是西洋畫法,卻明顯流露出傳統繪畫的韻味。正是畫家愛國心、民族魂的體現。
讓學生自已欣賞《南瓜》、《田橫五百士》等繪畫作品。
2、向學生畫家介紹:
齊白石—名璜,小名阿芝,字萍生,號白石、白石翁、志白,又號寄萍、志萍生、三百石印富翁。湖南湘潭人。家本貧農,為生活計,12歲學木工,善雕花。少年時從芥子園畫譜開始習畫,至27歲才學畫,進而學詩、篆刻、兼畫肖像等。40歲後多次游歷南北各地,近60歲定居北京,因受陳師曾影響,由工筆和小寫意轉為大寫意,近師吳昌碩等,自創一體。其花卉魚蟲、山水、人物,俱生動傳神。治印善用直刀,挺勁奇肆,自成一派。詩質朴清新,感情真摯,堪稱一家。
介紹畫家徐悲鴻、高劍父、李鐵夫等畫家。
3、教師介紹中國花鳥畫的特點及表現手法:
中國花鳥畫多以少勝多、借物抒情、虛實藏露、筆墨技法。
教師闡明如何欣賞中國畫,啟發學生表述自己對每幅畫的欣賞體會及評價。
三、 學生自己欣賞課本上的圖片,閱讀並理解課文上的圖片說明。
四、 教師小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八、板書:

九、後記:學生對著名畫家的生平的了解興趣很高,較好的培養學生美術審美能力。

9. 龍鳳侍女圖是什麼圖壁畫還是版畫還是帛畫

兒童版畫輔導講座

前 言
兒童版畫教育在世界各地早已得到各國兒童美術教育家的重視,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的實際,在中小學及幼兒園開設版畫課。如前蘇聯、保加利亞、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兒童版畫教育都很有特點。被譽為「版畫之國」的日本,十分重視兒童版畫教育,把兒童版畫列為小學必修課程,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內容和形式上豐富多彩。動腦、動手,開拓思維、培養創造能力,社會收益十分突出。我國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國少年兒童版畫學會,各地也相繼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兒童版畫活動組織。國家教委在90年開始實施的全日制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增設了版畫課。因此,兒童版畫逐步在校園興起,被人們熟悉起來。目前,新《標准》體現的課程改革的本質問題是課程的綜合化,綜合實踐課程的設置也是大勢所趨。新《標准》還提出轉變舊的學習方式,由過去的單一、被動和陳舊向多樣化轉變,其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實踐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兒童版畫在創作過程中,除了學生的自主構思外,很重要的是畫、刻、印這樣的操作性極強地過程,體現了新《標准》的操作實踐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是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兒童版畫教學由於自身所具有的優勢,則理所當然的成為新《標准》的實驗田,有廣闊的前景。

正文:
一、 兒童版畫教育的理論基礎:
新的美術課程標准總目標里明確指出:「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隨著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出台和實施,對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程結構及評價體系作了全面的改革。兒童版畫教學,由於它特有的藝術形式和學習方式,在新《標准》的實施過程中,不但不會削弱,甚至會得到進一步的充實和發展。兒童版畫教學相對現行的新《標准》在許多地方可體現出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在多方面可以找到它們的交融點和生命力。
版畫的創作過程,對於兒童來說,是一門圖畫和手工的綜合課程。兒童時期,臂力較弱,手腕和手指的配合還欠精確,感覺比較籠統,概念模糊,往往會形成畫、刻、印全過程中很多偶然效果,正是這些偶然的因素使得兒童版畫產生一種天真稚拙、純朴自然的童趣,這是成人版畫和其它畫種都難以得到的。
二、兒童版畫教育的實踐
兒童版畫教育,需要兩個最基本的條件,一是具有愛心、熱心、耐心的老師;二是要有一套科學的兒童版畫教育方法。才能去發掘蘊藏在兒童身上的藝術潛能,去雕琢兒童這塊純朴的玉料,或直接把兒童從描繪這第一進殿堂領到版畫這第二進殿堂來,或把別人已經培養有一定繪畫基礎的兒童再領進你的版畫這第二進殿堂來。能否達到這個從繪畫描形塗色較易的操作,領到有製作難度的版畫,關鍵是對兒童作版畫興趣的啟迪。我在兒童版畫教育實踐中的體會是,至少有三個階段是必須具有的,循序漸進的。這就是:一、興趣的啟蒙;二、製作的快樂;三、想像的拓展。
(一)興趣的啟蒙
兒童的確有喜歡塗抹的,或者我們把這看成是一種對繪畫有著天生的興趣者,也有兒童只喜歡看圖畫,而並不自己動手塗抹的。這卻也不能說這孩子完全對繪畫沒有天分,因為這不愛塗抹,有的是雖喜歡圖畫,對自己能畫卻沒有信心者;也有的是從小就因父母不允許亂塗培養愛清潔習慣而壓抑了塗抹能力者。無論是哪種情況,我們都應該以愛心、熱心和耐心,用誘導的手段,去啟蒙蘊藏在兒童身上的對繪畫藝術欣賞和製作,動心與動手的潛能。這種潛能在兒童身上的表現形式為「興趣」。或者說,作為老師是否能用各種方法引起兒童對版畫觀賞、製作的興趣,既是第一個目標,也是成敗的關鍵。
例如,我的一位學生韋易,初上課時,一直不肯自己動手,有時老師握著她的手也不想畫。為此,老師很是想了許多辦法,一是活躍現場氣氛,讓她多與其他同學相處,課間還讓一些同學講演幽默小品,使她養成能接近其他同學並彼此喜歡的心境;二是老師盡量當場作做版畫的示範,把兒童版畫神奇的效果盡量展示,並讓他們當場試一試,破除神秘感;三是只要同學們在製作中有一點好的效果,或有一點進步,就要用表揚來充分肯定。四是培養小孩子自立和自信,同其他同學共同平等地相處在一個平台、一個起點上。在這樣的環境下,這位同學才慢慢開始活躍起來,老師和同學們都經常和她交談,讓她多說話,多動手畫,現在她不但能自己獨立完成版畫製作,還能幫助其他同學作畫。
(二)製作的快樂
有理論家說,藝術起源於游戲。而這兒童版畫的製作,從行為學上的確可以定位於游戲。兒童天性就喜歡做游戲,但必須源於興趣。喜歡堆砌泥房的小手,將來很可能是建築師的手;愛到處塗抹的小手,在將來就可能握上畫筆。所以,我們在啟動了兒童刻劃的興趣後,就要將他們引導進入版畫的製作快樂之中,這當然應當從最簡單的粉印版畫做起。
1、 粉印版畫
(1)工具材料:吹塑紙、圓珠筆、電烙鐵、水粉畫顏料(或濃縮廣告畫顏料)、橡膠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製)、油畫棒、毛筆等。
吹塑紙質地較軟,用圓珠筆用力在吹塑紙上劃過,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寬窄不同的點、線、面,可製作出豐富多彩的版畫效果,水粉顏料(或濃縮廣告包)代替油墨便於兒童獨立操作及課後清洗。
(2)基本製作方法:
第一步:畫稿: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寫生)畫出稿子(如:校園生活,鄉村風情等)。在畫稿時,教師應結合范圖,講構成畫面線條的疏密關系:畫面中,哪些地方線條最密集,哪些地方線條最稀,哪些地方線條不稀不密(即構成畫面的黑白灰關系),在小學中低年級,不直直接講構成畫面的「黑」『它」「灰」。
第二步:刻版:
將畫好的稿子用泡沫水彩筆直接畫在吹塑紙上,畫得不滿意的地方,可以用濕布輕輕擦去。畫好後用圓珠筆(成竹簽、鐵釘等)用力刻畫,由於吹塑紙質地較軟,圓珠筆劃後成凹痕,線條密集的地方,用力凹下去形成凹塊,線條稀疏的地方就形成灰色。
第三步:印製:
用膠磙將水粉畫顏料(或濃縮廣告畫顏料)在平板上來回滾動,使膠磙表面均勻受墨,(顏料中不能加水太多,應使之有較高的濃度),磙在刻好的板子上(根據需要,可隨意調整各種顏色),使吹塑紙版畫上均勻受色(吹塑紙上的色不能太少),然後用圖畫紙或宣紙覆蓋在吹塑紙上,稍用力壓印,完成作業。還有一種印製方法:用色卡紙壓印在吹塑紙上,填一種色印一種色,逐一將畫印完,這種方法印的版畫叫粉印版畫,該方法基本上已被廣泛採用。以上製作方法,用吹塑紙代替木板,用圓珠筆代替木刻刀,用濃縮廣告畫顏料代替油墨,降低了製作的難度,縮短了兒童版圖製作時間,使學生在課堂、課外及家裡均能進行版畫創作。
(3)幾種版畫特殊效果的表現技法
兒童作畫本無定法,但教師指導兒童作畫是應有一定方法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不同的方法表現出利用吹塑紙版製作的多種版畫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兒童吹塑紙版畫的表現力和兒童對版畫的興趣。
A、岩畫、壁畫、蠟染效果的表現方法
①按吹塑紙版畫的表現方法,將版子刻好,並根據畫面需要,將版子用手撕成不規則的外形。
②將製作好的吹塑紙用力探成一團(根據畫面需要可局部搓柔)揉破了的地方在吹塑紙的背面用膠帶粘牢。
③按吹塑紙版的基本表現方法,印製版畫,可印成單色的,也可以局部填塗油畫律,形成彩色(在塗油畫律時用力稍輕,且不能把原來刻的線塗住)。(圖1)該方法印製的版國隨意性較強,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具有年代的久遠感和濃厚的鄉土味,指導學生創作這類作品時可提供壁畫、蠟染等給學生欣賞,方可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圖1) 李銘 8歲

B、木刻效果的表現
①將稿子用泡沫水彩筆在吹塑紙上畫好。
②在上好稿的吹塑紙版上少量細長的線用圓珠筆或其它硬筆刻。
③根據吹塑紙受熱熔化的特點,畫面中大面積的空白和密集的點、線部分,用電烙鐵在吹塑紙板畫上局部受熱t可事先將電烙鐵尖部磨成不同的形狀)電烙鐵的尖部有的成方形有的成圓形,製作出的版面具有較強的刀味。若畫面需要自然形邊框,則可用刀子我去。
④印製方法與前相同,可以印成單色也可以印成彩色,作品具有較強的刀味,具有木刻效果。(圖2)

(圖2) 鄢救 10歲 (圖3) 李浩 10歲
此種方法製作的版畫,刻畫對象細膩,具有較強的木刻效果,克服了小學生用木刻刀刻木板的困難,適宜在小學中、高年級和中學生中普及。在電烙鐵製版時,應注意控制電烙鐵接觸吹塑紙時間的長短及快慢,該方法適於在美術課外活動中普及。
C、磚刻、石刻拓印畫效果的表現
①將要表現的物體畫在吹塑紙上(或表面較粗糙的紙塊上),畫圖時應盡量概括一些。
②剪下畫好的圖形,並用乳膠粘貼在紙塊(或吹塑紙上)。
③待乳膠於後,印製作品(印法同前)(圖3)
這種效果的製作方法,主要是利用吹塑紙和紙塊吸墨性能的差異性,紙塊部分吸墨差,印出的墨(色)淺,出現斑駁的肌理效果,吹塑紙部分吸墨強,印出的墨(色)深,畫面虛實對比強烈,具有較強的磚刻、石刻拓印畫效果。

(圖4) 王維 11歲 (圖5)
兒童版畫製作具有游線性。需要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在引導兒童學版畫的過程中,決不能像成人作版畫那樣,嚴格遵循各細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尤為重要,以上版畫的製作過程,工具材料簡單,製作方法簡便,適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幾種特殊效果的表現方法也極大地滿足了兒童的好奇的心理、好動的特點和強烈的求知慾,獨特的作品效果增強了兒童版畫的藝術感染力,使兒童對版畫保持了持久的興趣。
2、進一步就可以作紙版畫。紙版畫是用稍厚的光滑或粗糙的紙板,一把小剪刀,隨意地剪剪貼貼,只要有點什麼想法或打算就可以動手。
3、還有在刻制木板畫的時候,也是很容易和很愉快的。因為用的只是一般的層板,便於刻制,特別是用油墨滾子滾印在木板畫面上,會出現特別的肌理花紋,和那特殊的刀味,在邊滾油墨邊清晰展現出來的時候,那種感覺是自豪,是自信,是期盼,是將要成功的喜悅,真是難以形容的高興和快樂,個中滋味,只有小作者才能品嘗和體驗。而製作的快樂,又會反過來形成創作動機,使之成為追求快樂而進行快樂的製作。
(三)、想像的拓展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全部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兒童畫,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像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宣洩之色彩,不受任何的約束,這正是兒童畫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我們在指導兒童版畫過程中,盡量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發現,讓兒童發現生活的樂趣,關注生活中的人文趣事,表現當地的特色與風情,加強兒童美術創作與生活體驗的有機聯系,強化美術創作中的人文因素,讓兒童作為畫畫的主體,畫他們最想畫的事物,老師只能是事先作一些啟發式的引導,讓兒童自己去想像,然後老師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補充。要充分尊重兒童自己的意志和想像,不要讓兒童有接受老師強加意願的感覺。版畫之不同於其他畫種,就在於它可印製多幅。所以我們還可在兒童製作過程中,對兒童審美能力加以不斷的修正、調整和改進的指導。
這種兒童版畫教育,用於學校常規美術教育中,比單純的繪畫教育形式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它既有美術繪畫的共律,又有版畫藝術的自律,在兒童的藝術素質里就有更多的內涵和技藝發展空間。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是基礎教育課程目標關注的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學生在整個創造過程中,不斷建構出新的探索性的版畫知識與技能,成功的愉悅感使兒童學習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在不斷的碰撞中引發兒童對創造過程的自覺思考。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版畫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中得以和諧地形成和發展。在審美語言上,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村質的肌理美、形狀美、色彩美,激發兒童對生活的熱愛,在愉悅的創造中提升兒童的審美趣味與個性情感。在學習方式上,改變傳統單一的學生接受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充分給學生提供審美創造與審美領悟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造型語言上,充分尊重兒童獨特的視覺語言形式,保護兒童美術的原創性與兒童的思維方式。張揚每一個孩子的獨特個性,表達出兒童內心對生活的直白,使版畫教學真正回歸兒童的生活、關注兒童的生活世界與內心情感,發掘兒童版畫的「童心、童趣」價值,以此提升兒童版畫的育人意義。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使兒童的藝術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兒童終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質基礎。
三、小學生版畫教學心得
現行小學美術教材中,版畫內容只是要求學生作一般了解,對於版畫實際的操作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我的變通方法是,在第二課堂上單獨開設版畫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了解、掌握兩三種版畫的製作過程,對版畫有更為系統、全面的認識。
以紙版畫作為起步教學內容,重動手操作,欣賞版畫作品,由模仿進而獨立創作。
我主要在小學中年段進行版畫教學,針對這一年段學生的特點,我的紙版畫教學採取了以下相應措施。
三、四年級的學生在美術課上已經能感知物體的基本形體,在紙版畫的製作中,物體基本形體是畫面的主要語言。在起稿過程中,我要求學生按照美術課中基本練習的方法畫出物體的基本形體,對於基本形體(包括切挖形體)的組合線要表達清晰。在畫稿向紙版過渡的製作指導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不拘泥凹版、凸版,在一幅紙版上,何處粘貼、何處剪切,你想表達的意思需要什麼樣的效果,要求學生做出思考後有目的地選擇自己所採取的方法。
具體的材料與製作要求學生手腦結合,多想辦法。我的版畫欣賞課也自然滲透到版畫製作課上,即欣賞是為了指導創作,我大量地向學生展示日本兒童版畫作品以及日本、中國現當代和古代版畫作品,也把自己做的版畫作品拿到課堂上,通過具體作品,讓學生直觀感知效果和材料、技法之間的關系。當然,這一階段的欣賞主要是黑白版畫。
在製作過程中,一般膠水無法粘牢紙版,我們採用的是白乳膠,在粘貼好紙版後要放置一天以上,使紙版粘牢。尤其是一些細小的點線,不粘牢,在被油滾子帶起後會損害效果,甚至導致失敗。
油墨厚薄、虛實的控制,覆蓋宣紙後的壓印都可以讓畫面發生有趣的變化,但版畫的穩定的復數性是這門藝術的本質特徵之一,其中的關系,應該讓學生明白。
在黑白油印凹凸紙版畫的製作基礎之上,學生的水粉套色獨幅版畫製作,融自由的想像與嚴謹的製作於一體,進一步鍛煉陶冶學生的審美意識。
我們的套色版畫,囿於條件和學生的實際能力,降低要求。在版材的選擇上,走過彎路,比如吹塑紙,著色不均勻,肌理模糊,效果不佳,而三夾板較易獲得,木紋的表現也有助於學生對肌理、印痕美的認識。
中年段的學生無法用木刻刀刻制木板,我們的做法是,畫稿反面復寫上木板後,用黑色記號筆描畫復寫的線痕,畫面形象以記號筆的粗線條表現,這也是上水粉顏料的色塊分界線。
在上水粉顏料的具體操作上,老師的示範顯得十分重要,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仔細體會老師的動作,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對於動手能力欠缺的學生在一開始就手把手地指導。從顏色的調配,水分與顏料的比例,在木板上刷顏料的手勢、輕重等等,凡是影響到畫面效果的細節都要求學生注意。
學生的製作一開始自然會出現一些失敗的作品,這些作品恰恰是學生的寶貴經驗,老師在教學中切不可漠視失敗作品的教學價值,尤其對於版畫作品。老師將失敗作品進行逐一分析,讓學生明白自己在製作過程中哪些錯誤會導致哪些失敗,這種對錯誤的分析,在我的水粉套色版畫教學中,是和製作技術的學習相輔相成的。
應該說,色彩版畫更有益於培養學生美的感受力、表現力,難度也較黑白版畫更大。考慮到中年段學生的接受能力,我在實際教學中對課程的安排注意循序漸進,分階段地使學生走進版畫世界。
學生一開始先畫一些熟悉的植物,可以在簡單的構圖中畫一些輪廓相對單一的花卉、植物的枝葉,學生在上色時容易處理色彩關系,容易獲得成就感,也為進一步處理復雜的對象、色彩打下基礎。這一階段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熟悉水粉套色版畫的製作方法,明白套色與黑白油印版畫的不同,畫面形象宜大,構成關系應該相對簡單,使學生上色的步驟和手法也相對容易一些。
在五至八個課時之後,學生們已經較為熟練地掌握了木版水粉套色印製的技巧,學生的相對水平也有了距離,這時,老師應該有針對性地帶學生進行一些戶外寫生,充實學生的表現素材,在寫生中老師應該應對水粉套色版畫,讓學生學會在寫生中有意識地取捨畫材,讓寫生為版畫製作服務。
經過這樣的訓練,操作,學生由在美術課上對版畫的一般性嘗試(不過三到五個課時)到對不同版種版畫的循序漸進的深入認識,大家對這樣的課更有興趣,作為對平時美術課繪畫、手工、欣賞的「蜻蜓點水」式的不停變化的一個補充。這種在較長時間,以活潑多樣的形式使學生對一類繪畫形式有系統的學習,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能夠深入一個未知領域,作長時間的探究,教學班的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個別優秀學生的發展空間也在無形中加大,其中的益處和教學設計的不斷完善,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四、兒童版畫教育的重要意義:
兒童版畫教育,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其他藝術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因為它有自己的優勢。
其一是:利用各種"版"的這種媒介形式,表達兒童的思想感情。 其二是:版畫的復數性,一版多印這就是版畫的復數性。由於這一特點,所以便於參加各種形式的交流,同時參加異地展覽、送親友、同學、在家裡和公共場所懸掛。這些作品都是以原作的形式出現的。 其三是:版畫的製作必須使作者自畫、自刻、自印這三個過程來完成,學生易於產生興趣,在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眼、手、腦這三者的協調性,同時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大腦發育,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其四是:版畫是畫和操作的結合物,帶有一定的手工性,學生更願意參與,通過製作版畫作品來展示小作者的勞動智慧和他們不鍛煉技巧的堅韌精神,這些都是通過整個的創作過程體現出來的。
其五是:最後意外的印刷效果,學生刻制時有一種樂趣,一旦印出來,學生會更加興奮,產生一種極大的滿足感,增強了他們的創作信心,是他們創作版畫的興趣更濃。
其六是:版畫和生活的結合。好的版畫在作品,可以直接印在自己的背心上,以展示他們的勞動成果。學生便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榮譽感,把大家的版畫裝訂成版畫集,共同學之間互相欣賞傳閱,還可以組織學生製作成賀年片的形式互相贈送,以表達關懷之情。
不僅僅是把版畫教育作為創辦特色學校的一種手段,而更重要的是把版畫作為對孩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切人點,營造一個校園版畫的創造情景與氛圍,使兒童在版畫實踐活動中去體驗。去領悟,實現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

10. 三年級小學生適合畫什麼畫

1、油畫,是以用快乾性的植物油(亞麻仁油、罌粟油、核桃油等)調和顏料,在畫布亞麻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一個畫種。

2、水粉畫,水粉畫是使用水調合粉質顏料繪制而成的一種畫;它的色彩可以在畫面上產生艷麗、柔潤、明亮、渾厚等藝術效果。

3、人物畫是我國傳統的畫科之一,內容以描繪人物為主。因繪畫側重不同,又可分為人物肖像畫和人物故事、風俗畫。據記載,人物畫在春秋時期已經達到很高水準。

4、國畫花鳥畫,我國傳統繪畫畫科之一。以描繪花卉、竹石、鳥獸、蟲魚等為畫面主體。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現的簡單魚鳥圖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鳥畫。

5、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徵、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

熱點內容
南京萬博花卉市場 發布:2025-08-08 04:40:05 瀏覽:54
花卉品種審定 發布:2025-08-08 04:30:01 瀏覽:739
茶花哪有售 發布:2025-08-08 04:30:01 瀏覽:338
百合花手機壁紙 發布:2025-08-08 04:20:05 瀏覽:476
花藝師周周 發布:2025-08-08 04:19:13 瀏覽:979
情人節圖片人民幣 發布:2025-08-08 04:16:28 瀏覽:565
綠植的葉子擦椰子油的作用 發布:2025-08-08 04:15:46 瀏覽:774
中式海棠架 發布:2025-08-08 04:12:07 瀏覽:701
七夕節商場 發布:2025-08-08 04:12:04 瀏覽:367
海棠的主題曲 發布:2025-08-08 03:56:34 瀏覽: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