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鹿花藝
1. 寧夏覓鹿酒庄有限公司怎麼樣
寧夏覓鹿酒庄有限公司是2017-10-31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銀川市興慶區北安巷西側青峰園1號酒店式公寓1101室。
寧夏覓鹿酒庄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40100MA76CCBB36,企業法人解東陽,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寧夏覓鹿酒庄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法律法規明確或國務院決定須經審批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無須審批的,企業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寧夏覓鹿酒庄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2. 清新脫俗仙氣的網名有什麼
清新脫俗仙氣的網名如下:
晚安千千 ,南風瑾鶴,北染陌人, 雙辭,覓鹿,含北往南,素顏輕紗,淺色涼笙君兮寄相思 一羽風 陌七七你午睡了嗎 ,我五歲了吖,歸人,過客,月亮上的垂耳兔,從來就沒有分開過,不慌,無恙,像我傀儡般活,手穩詞又狠,詞狠手又穩,兩顆心都心照不宣,兩個人都形影不離,與共手,相伴走,鵲南,鳶北,酒味少女,煙味少男,一抹胭脂冷,一紙摺扇情,少女收容所,軟妹販賣機,啊你幹嘛打我,偶爾疼疼你嘛,賣萌不是病,一萌要你命
你好高我夠不到,天堂路難前往,愛與恨兩相忘,大大怪叔叔,小小怪同學,要你白齒紅唇,給你青蔥歲月,吟舊書,嗔舊愛,身野穩浪場,心野混情場,別離開,莫等待,你太好,我長不高了,我可以彎腰,兔嘰,蘿北,,兇猛又天真,強大又孤獨,長相不討喜,性格太討厭,收起你的天真,收起你的乖巧,槐樹下捅馬蜂,山坡上聽著風,半杯清茶,半闕臨安,這心好浪,萬年隱身攻,千年在線受,輕紗挽妝,官帽束高,願與君執手,雙目顧,兩生情
壁咚牽手身高差,襲吻揉頭懷抱殺,易知,眉間緣,莫失情牽,幾步走,幾步尋,你咋不上天呢,你咋不遁地呢,愛我的人請呼吸,不愛的人請憋氣,全網最美最可愛,全網最帥最霸道,善念溫存,背後孤冷,暖港少女,溫巷少年,果醬少女,梨渦少年,捧你在我手心,擁你入我懷里,逗逼味小渣女,痞子味小渣男,東街爛人,南巷孤人
飲一瓢浮生孤杳,斟一杯過眼塵囂,悲傷辣么大,快樂辣么小,檸岫,汐嶼,我這么可愛,這還不夠嘛,輕喃,細語,打碟古惑仔,朋克軟萌妹,戴板帽的Cool哥,穿短裙的Cool妹
3. 寧夏銀川市北京中路覓鹿小鎮是中心景點嗎九月份的天氣怎樣呢
寧夏銀川市北京中路覓鹿小鎮是中心懸點。九月份嶼天氣是秋高氣爽!風和日麗!真是天高雲淡!景色宜人!
4. 山東覓鹿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東覓鹿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是2016-07-14在山東省棗庄市滕州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棗庄市滕州市龍泉路99號美銘廣場B座6層12室。
山東覓鹿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0481MA3CDQ1793,企業法人郭靖,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東覓鹿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山東覓鹿互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 鹿乳奉親的故事800字
春秋時的魯國人周郯子,是一位大孝子,奉養父母盡心竭力。他的父母年紀大了,都患有眼疾,當時求到一個治療眼病的葯方,其中需要用到鹿乳,於是父母都很想喝到鹿乳。
於是郯子做了一些准備以後,就來到深山之中,身上披著鹿皮,想盡辦法混入鹿群之中,以取得鹿乳獻給雙親。終於有一天,他得到了鹿乳,那高興勁就別提了。
可有一次在取鹿乳的過程中,一個獵人誤以為披著鹿皮的郯子是鹿,就要射他,郯子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被他的孝心感動,不僅護送郯子出山,並且還幫助他取得了鹿乳。
郯子為人仁厚,學識淵博,後來成為郯國的國君,將郯國治理得民風淳厚,文化繁榮,百姓對他心悅誠服。孔子二十七歲時,曾經拜見郯子向他求教,因此郯子也是孔子的老師之一。
(5)覓鹿花藝擴展閱讀
原文: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疾,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乃免。詩曰: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皮。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釋義: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雙目都患有眼疾,父母需要鹿的乳汁洗眼。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裡去,偽裝在群鹿中間,於是取鹿乳來供養雙親。打獵者看見他,以為是鹿便想射他。剡子便將實情告訴他,才得倖免。
有詩說:父母親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6. 花腹駝鹿腹部的花紋是怎麼形成的
在遙遠寒冷的西伯利亞針葉闊葉混交林中,生活著一種奇特的駝鹿,它們的外形與普通駝鹿並無二致,但其腹部布滿了不規則的花紋,異常美麗。因此,動物學家把它們命名為花腹駝鹿。因為它們在叢林和寒冷中生存能力特別強,當地人管它們叫「西伯利亞叢林勇士」。在這里,花腹駝鹿受到人們的保護,不捕殺花腹駝鹿的戒律更是在獵戶中代代流傳。
一個偶然的機會,幾個獵手遇到了一隻遭黑熊襲擊而受傷的母花腹駝鹿,他們將它帶回村裡豢養起來。次年春天,傷勢痊癒的駝鹿產下了一窩鹿崽兒。獵人們發現,那些可愛的鹿崽兒的腹部並沒有花紋,原來花腹駝鹿腹部的花紋並不是先天就有的。
鹿崽兒漸漸長大,可是,花紋還是沒有出現。獵人們越發好奇,就更加關注起來。一直等了四年,這些鹿崽兒長成成鹿,依然沒有看到花紋,這讓獵人們有點百思不得其解。
這一怪事引起了俄羅斯動物學家的注意。經過跟蹤研究,他們終於發現了野生花腹駝鹿的一個驚人習性:每年秋季來臨,母鹿都會帶領小鹿找一個荊棘叢生的地方,然後群鹿依次跳躍著穿越大片荊棘叢。因為幼鹿個子矮,所以每隻小鹿的腹部都被劃出了一道道滲血的傷痕。
再觀察,一個令人驚嘆的秘密被揭開:因為受了傷,小鹿覓食時即使吃得已經夠飽,也不能躺下休息,那樣會扎痛傷口。所以,它們只好一直站著吃草。這樣拚命進食的好處是,在酷寒的西伯利亞冬天來臨之前,每隻小鹿都儲存了足夠禦寒的營養和能量。一隻鹿需要經歷三個被荊棘刺傷的秋季,直到它成年。而那些美麗的花紋,其實就是這些傷痕留下的印記。
由此,動物學家們明白了在西伯利亞山林里,每年冬天因體弱而凍死的各種動物中,為什麼唯獨沒有花腹駝鹿,同時也解開了這種駝鹿被祖輩人稱做「西伯利亞叢林勇士」的原因。這一切,都和小鹿遇到的磨難有關。
縱橫的傷口都能形成美麗的花紋,這不能不讓人稱奇。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人和小鹿遭遇的環境極其相似,當苦難來臨,心存膽怯地迴避,很可能是致命的,與其迴避,倒不如勇敢地去正視它,迎擊它。但凡成功的人,沒有誰是不遭受磨難的,只有經歷了,你才可能更接近成功,更理性地看待人生,很多時候,哪怕命運刺了你一刀,你只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和搏擊,傷口同樣能綻放出另一種美麗。
7. 大柳行鎮的行政區劃
下轄村引 大柳行村 溝劉村 土屋村 門樓村 曲家唵口村 時金河村 馬格庄村 下嵐子村 上嵐子村 南曲家村 小柳行村 石家村 水溝村 荊子夼村 上陳家村 東流院村 道頭村 卧鹿村 覓鹿夼村 爐頭村 河東姜家村 孚慶集村 寧家村 虎路線村 東石硼村 燕山河西村 強家溝村 齊家溝村 初格庄村 黑石村 侯格庄村 燕子夼村
8. 讀後感--《金角鹿》
金角鹿
「放!」
短促突兀,剛硬凶惡。爆破音,像脆雷,蓋過湍急水聲,在河谷回盪。
渾身一震,絕對是三四百斤的大傢伙。以前曾遭遇此情境,母野豬黑鐵塔似的橫踞路上,沖來人一聲暴吼,意在喝退入侵者,叫小野豬四散逃避。聲勢雖大,不把它逼入絕境,它不跟你拚命,畢竟是帶娃兒的母親。靜待片刻,山林重歸寂靜。走了,迅捷無聲。這是它的家園,早預設了逃生通道。
糟糕,野豬是狍和鹿的夥伴,各自以其靈敏感官發覺天敵,及時報警。這聲吼等於拉響警報,方圓數里的動物紛紛走避。我們此行是專門來聽鹿鳴的。馬鹿在白露前後「開聲」,持續二十餘天。今日秋分,能趕上鹿鳴的尾聲,得多走上三五里,才能避開這聲吼的影響。
我二十三歲來長白山,曾親耳聽到過馬鹿在林緣角斗的咔咔頂架聲。我五十歲再來,在險橋峽谷,向導讓我看一根冷杉倒木,它是被一個老獵手砍倒的。獵手事先算好樹倒的方向,然後距地面五尺處砍倒它,讓另一頭准確地架在十五米開外的石頭上,使整根樹干距地五尺橫擔空中。干這件事的獵手想得十分長遠:三十年後,冷杉樹幹上會長出長松蘿,獐子最喜歡吃長松蘿。那時候,他的孫子長大了,可以在這棵倒木上下套套獐子,取麝香賣錢,獐子學名叫原麝。可是,三十年不到,由於盜獵猖獗,獐已滅絕。長松蘿是長在松杉類樹木上的寄生植物,稱「森林胡須」,絲狀須長一至三米,垂掛飄盪在原始林中,是森林保濕的天然標志。由於森林過度乾燥,長松蘿也大面積消失。那個獵手萬萬沒想到,人類造孽報應會來得這么快。獐毛皮灰棕,在長白山鹿科動物中體型最矮小,生活隱秘,極難發現。「它和梅花鹿都滅絕了,體型最大茸角最值錢的馬鹿有指望嗎?」向導的言之鑿鑿打動了我,太想看到野生世界中的馬鹿了。雖已進山,仍半信半疑。
前行數十步,向導在林下陽坡找到一個由碎干枝落葉枯草鋪成的淺卧窩,澡盆大小,頭南尾北,窩底巢材被壓得扁平堅實,摸上去熱乎乎的,超大的野豬媽媽,怕有小五百斤。不由心生懼意,剛才真懸,在人家門口,等於鬼門關。一旦惹毛了它,老虎都得讓三分。幸虧豬娃們已長到八九十斤,個個機靈精幹,逃竄如風,野豬媽媽才卸下負擔。否則,將看到一頭狀若瘋虎的黑傢伙悶頭直撞上來,讓我們嘗嘗它短粗獠牙和巨大沖擊的滋味,它能毫不費力拱倒一堵土牆。
打量四周,幾株大雲杉拱衛著這張卧榻,四周還橫七豎八分布著小野豬的鋪位。剛才,這一家正在秋陽下鼾聲大作,卻被我們給驚著了。真想對這個森林女王說聲「對不起」。翻過山坡,眼前一片靜靜水窪,嗬,後院浴場,野豬太喜歡泥浴了,每天長時間膩在泥水裡。附近還應該有游樂場、蹭癢樹和覓食場,好一片豐饒舒適的野豬家園。繞水窪一周,除了一處處可愛的野豬泥浴卧跡,還有多處狍子的小巧足印,它們來此飲水。狍蹄跡銅錢大,雙蹄像兩粒大葵花籽,秀氣精緻,透出股俏皮勁兒。哎喲,濕泥中出現一行馬鹿蹄印,哇,確實是馬鹿印。蹄印小碗大,輪廓像倒置心形的圖案,雙蹄瓣頂端略圓鈍,似兩顆大南瓜子。由於體重大,蹄印深,顯露出威風十足的林中大漢風范。
向導是個采蘑菇老人,跑山四十年。一眼看出這是頭發情期的大公鹿,四百斤往上,飲完水直奔求偶場。那是長白山北坡最古老的求偶場,去年他還聽見馬鹿牛吼般長叫。於是跟鹿跡北行,有它帶路,不愁到不了那個深山仙境。發情期目空一切的大公鹿,在角斗中殺紅了眼,見什麼攆什麼,連誤入領地的熊也不放過。
向導說,早年每逢秋季,山上鬧哄哄的。呦呦鹿鳴此起彼伏,鹿角撞擊聲響遍山林。偶爾,還能看到大角鹿互相追逐的身影。十九歲那年,也是這個季節,日頭剛卡山,他看見一群小公鹿翻過山樑,個個頭頂油亮亮的叉角,像一片落光葉子的小樹叢。晚霞映照下,仿若五彩斑斕秋葉海洋中且沉且浮的珊瑚群。
那群初涉情場的小公鹿統統被兇悍的大角鹿趕出場外,可它們被公鹿的挑戰長嘯和母鹿的發情氣味撩撥得血脈賁張。觀摩種群繁衍大戲的它們,長久地圍著求偶場打轉,頻繁鳴叫,互相頂架,為將來真正的角斗做准備。
這里植被繁茂,水流充沛,是馬鹿的世外桃源。然而四十年過去了,經歷一次次盜獵,這里變得如此安靜,當年那群茁壯的小公鹿有後代留下嗎?這座馬鹿求偶場還會響起鹿王的威吼嗎?這座山林是馬鹿種群艱辛生存史的見證。其中每一個場景、故事、細節,包括注腳,我都視若珍寶。途中歇腳時,向導給我講了一個鹿王的故事:
三十年前,有個林場場長家辦喜事。周圍村屯的五個成名獵手不約而至,這五個人平時互不服氣,行獵中還暗地拆台。這回坐同一酒桌,三杯酒下肚,彼此口出狂言,公開叫板。最終相約第二天一起上山,槍桿子見真章。
進山不久,小徑上現鹿群新蹤,其中夾雜一頭大公鹿兩碗口大足跡,是鹿王和它的妻妾群。望著雪中刨食痕跡和枯木上啃去大半的樺樹瘤,獵人知道,雪中覓食鹿群且行且停,很快能和他們會面。於是,一字排開,持槍跟進。公平起見,誰見誰打,比眼明槍快。
魯炮抓鬮居正中,走小徑稍佔便宜,雪薄步輕,先聽見鹿打響鼻。
吐嚕嚕嚕嚕——覺察危險臨近,鹿表達不安並發出警報。
事不宜遲,面前有截枯樹樁,魯炮一腳踏上去,掃到一群灰褐鹿影疾快散開,奔入密林。小徑上只剩大公鹿,它炫耀般昂頭仰脖,高抬四肢,睥睨一切地顛顛小跑。後臀閃動著兩團雪白臀斑,一雙大叉角搖曳生光,它在吸引獵人,掩護眾母鹿脫逃。
好手打鹿不打背後槍。子彈自後臀貫入,易打炸膛,糞湯外溢,臟內臟丟手藝。倉促間只能朝後脖頸開火,子彈穿喉,但鹿在顛動,瞄準太難。想到身邊強手環伺,只好一試。
念頭及此,魯炮已出槍——砰。
砰,砰,砰,砰,另外四槍幾乎響在一個點上。
鹿應聲蹌倒,隨即掙紮起身,搖搖晃晃逃跑。
大夥兒追到鹿跌倒處,雪地上遺幾星血跡和一綹碎毛。大公鹿中右脅,右邊的位置應該是被姜炮打的。另四槍全走空。蹄印拐入密林深處,獵手們窮追不舍。白雪上大滴血跡漸多,陳炮指了指一處雪地留痕,鹿吃雪了。失血後口渴,估計走不遠。眾人打起精神,踏雪聲響徹森林。忽然,一切安靜下來,獵手們一動不動,瞪大雙眼,呆怔怔看著前方。
二十米開外,鹿倚樹站立。這回看清楚了,這是頭八叉角公鹿,高大雄健,足有五百斤。它目光有些渙散,槍傷在右脅,血淋淋一條彈痕,彈丸豁開肉皮,深深犁出一尺長傷口。但是,讓獵手們驚心的不是鹿,而是它右前足蹬著的那棵一摟多粗的倒木。外行人看不出名堂,在獵手眼中,倒木中段底部低凹處,雜草後面,現烏黑洞口。洞口四周,凝結一層厚厚的霜花。霜花銀光爍爍,條條縷縷向四周延伸,那是洞內大動物散發的熱氣與洞外冷氣寒凝而成。
熊倉!
他們個個是掏倉打熊的老手,此刻卻心口冰涼。
獵行老話:正打熊,旁打豬,後打虎。獵手們與熊相距二十米,很難一槍擊斃沖鋒極快的怒熊,裝第二彈根本來不及。所以,掏熊倉打熊,掌槍的主射手身後必須配備第二射手立即補槍,為的是保證獵事成功,同時保護主射手不被熊傷害,此乃獵行鐵律。
局勢逆轉!剛才還在開槍打鹿,現在反過來了,鹿要借熊傷人。
危難當頭,必須心齊。心齊,五條槍是精準的五連發。心不齊則犯大忌,會出人命。身處險境,只有打破隔閡,速定主副射手,才能應對險情……可危機從不等人。
咚、咚、咚三聲爆響。
大公鹿陡地抖擻精神,奮蹄猛跺倒木。那是棵干透的橡樹,山裡人叫響木。堅蹄跺響木,似重錘敲響鼓。
獵人個個心頭劇震,五條槍齊齊舉起。
熊緊貼倒木掏洞,又稱假性冬眠,洞頂響震,立即驚炸。它天性護巢,見門口人來,頓時火冒三丈,徑直撲出。
獵人在危急中偏生私心,全指望別人打頭槍,若打不倒,自己補第二槍保命。於是當熊吼叫著撲來時,五條槍均未打響。
一切發生得太快,只兩三秒,怒熊挾風而至,居中的魯炮被巨力打翻。熊當即壓上,惡狠狠撕咬,熊低吼和人慘叫響徹森林。人命關天,四人掐著槍圍著戰作一團的熊和人打轉,卻不敢開火,怕傷人。眼睜睜看著人一動不動,熊飛身翻過倒木逃走,才湊上去。拽起昏死的魯炮,急察傷勢,全身不見一絲血跡一道傷口,只棉衣被撕爛,綻出大團棉花,原來這是頭二十歲往上老得掉光了牙齒的熊爺爺。老秋時,熊全身要儲存十五厘米厚的脂肪層,才能安度六個月冬眠期,為此夏季就開始猛吃增膘。老掉牙的熊咀嚼困難,膘情單薄,註定活不過這個冬天。
再回頭找鹿,早已不見蹤影,雪地上徒留下一行大步流星奔逃的蹤跡。鹿王盛年斗群鹿獲得交配權,又守護群妻生產育兒,智力膽色果然超群。它知道領地內有熊築巢,亦知熊威力及習性,生死關頭驚熊出巢,打敗獵人。
四人輪流架著散了架的魯炮下山,心頭都壓著塊沉甸甸的大石頭。真窩囊,半輩子打倒獵物無數,沒承想敗在一隻挨了槍子的傷鹿和一頭老掉牙的熊手下。平時個個自認好漢,可關鍵時刻露怯,骨子裡個頂個是怕死鬼,哪像個真爺們兒?這事如果傳出去,保准讓大夥兒當笑話講二三十年。晚秋,原始林最生機勃勃的當數五顏六色的蘑菇。隨處可見的牛肝菌是最大的一個種類:紅艷艷菌蓋布滿鱗片的血紅牛肝菌,通體金褐的絨蓋牛肝菌,高大醒目亮黃色的厚環粘蓋牛肝菌,菌蓋似撒滿麵包渣棕紅色的虎皮乳牛肝菌,暖橙色的網柄牛肝菌。另一種吸引人的是長在倒木上的橙黃的亞側耳,老百姓稱為凍蘑,經深山水土滋養,個個肉厚盤大,小碟子似的行行排排,倒木上彷彿開滿明艷艷的黃花。路邊還有形成各種蘑菇圈的花蓋菇,半米高的高環柄菇也是深山一景,在低山帶十分罕見。可惜此行不是尋菇之旅,不然還會尋見紅哈蟆菌(毒蠅鵝膏菌)等美麗菌類。
向導忽然往林間拐去,前邊的大樹上長著一坨白玉似的猴頭蘑。從未見過這么大的猴頭蘑,臉盆大小,潔白潤澤,菌須上掛滿露珠,一團夾雜濕氣的濃郁菌香撲面而來。可惜,蘑菇的側面被什麼動物咬了一口。向導指指樹下,清清楚楚的馬鹿足跡,這里是馬鹿的勢力范圍。腳下鋪滿落葉的小徑模糊難辨,時不時見棕黑色纖細灰喇叭菌與鹿跡相伴,這是條百年鹿徑,也是獵手的行獵小徑。在人跡罕見的深山老林,分布著許多這樣的荒僻小路,尤其在人類難以攀登的山澗陡崖,通往澗底的小徑時隱時現,那是昔日鹿群下澗飲水踩出的小路。早在人類進入深山之前,眾多獸徑早已遍布山林。和人類社會一樣,各類野生動物都有自己的領地和行走路線,像熊徑、狼道、狍路,連野鳥都有鳥道和領空,其中包括巡獵、覓食、飲水、求偶、逃生等路線。同時,它們還有公共社區和交通網,如洗浴場、游樂場、草場、遷徙之路。馬鹿高大行健,活動區域大,是動物界的開路先鋒。鹿群走過之後,野豬、狍子、青鼬、狐、熊、虎等動物紛紛利用,逐漸踩出小道。後來人類進入山林,沿著這些獸徑進入大山深處,采參行獵挖葯伐木,動物被趕走或打光,獸徑變成人行小道。
嗞唷唷呦——唷呦——呦——嗞哞啊——哞噢——噢——噢嗯哦啊——噢啊——
遠方驀地響起一聲曲折悠長野性四溢的神秘叫嘯;一陣疾風中林海松濤的持續奏鳴……我驚呆了,用全部身心去聆聽那晝思夜想的長調,它來自原始林深處,在落日前的寧靜時刻,彷彿有誰把嘴唇湊在一段彎曲的空心木或一根雕鏤的獸骨笛上,吹出一曲北方森林的靈魂樂章。那是一頭站在樹蔭下的雄偉公鹿,舉頭向天,全身被一口深長的氣息緊綳,粗大的脖子、寬闊的胸膛和抽緊的小腹連成一線,把狂野叫嘯送上天空。
眼望發出長嘯的南方,我不由自主翕動嘴唇,默默練習那曲曲折折的叫聲。它在距我三華里的某處,精力充沛,每隔一兩分鍾就叫一聲。正等它再發聲時,東北方向,又響起一聲雄赳赳的拖長嘯叫。
又一頭雄鹿!
它在回應對方的挑戰,叫聲毫無懼意,直接乾脆。聽聲音,它離我更近,兩華里不到,連叫聲結束後的粗重喘息都聽得清。有了新加入的叫聲提醒,我索性隨著它的叫聲,小聲完整地叫了一遍。沒想到,這起伏的旋律中有種魔力,一下子把人帶了進去,不由忘情打開胸腔,放聲長嘯起來。
好一場酣暢淋漓的暢叫,想必我與雄鹿有共同的渴求,全身心融化在叫聲里。於是,三頭雄鹿,兩真一假,在不同方位,相距數里,此伏彼起,你唱我和。估計我這頭「雄鹿」叫得最賣力,鼓胸膛,憋足氣,抻長脖,張大嘴,盡全力吼出壯闊鹿歌。《在烏蘇里的莽林中》的德爾蘇·烏扎拉聽過老虎笨拙地學鹿叫,誘其前來捕殺。可怎麼聽都不像,還是憨獷虎聲,逗得老頭直樂。我比虎幸運,因為靈魂中有鹿,早化身心急火燎的雄鹿,用叫聲與馬鹿互通心曲。
最初的驚喜過後,我開始邊叫邊揣摩鹿歌含義,漸漸悟出鹿歌分三個聲部:聲音初起樂段尖細婉轉,分明是一種切切傾訴,小男孩難為情的悄語低嚀,羞怯中帶點埋怨,娓娓細述對母鹿的長久思念。長長的呦呦聲漸上揚,聲息綿綿,道出難以掩飾的渴求,表達開始大膽熾烈:來吧,快來相會,和我相愛,幸福在等著我們。傳達出它的殷殷相邀。當婉轉起伏的低吟響起時,轉入飽含深厚力道的第二聲部。持續低沉的叫嘯放寬並高昂,霸氣畢露,牛吼般宏大且具堅實的金屬聲,是豪氣萬丈的自我宣言:我是身經百戰的角鬥士,胸寬體闊,正值黃金年齡,強大犄角能撞碎山岩,蹄聲震動大地,能同疾風賽跑,飛身跨越山澗,眾多公鹿敗在我的腳下。我擁有水肥草美的領地,養育數不清的子女,我將保護你和孩子生活平安。隨著叫嘯漸漸達到頂點,達到第三聲部高潮。它釋放出全部氣力,寬幅聲波像一面無形巨旗,聲震四野,直沖雲霄,匯成傲視群雄的天地告白:這里是我世代相傳的家園,我將打敗所有對手,擁有年輕的母鹿群,把熱血和生命傳給後代……收尾的嘯聲又轉深沉重濁,誰敢來,敢嗎?來受死吧。以直通通的威脅性咆哮結束,再次強調自己走向王者巔峰的決心。
一遍又一遍,反復琢磨猜想體會,最後凝成一句直白的表達:我不是普通的鹿,我是偉大的鹿王!
聽到這叫聲,對手們紛紛不戰而退,母鹿們蜂擁而至。如果出現另一頭實力相當的驕橫公鹿,一場角斗旋即展開。
「剛!」大力撞擊似原木相撞,森林為之一震。公鹿角斗是北方森林最火爆酷烈的戰斗,角斗聲驚天動地。兩頭公鹿似蠻牛抵角撐地,全身肌腱條棱凸起,血紅鼓睛,狂噴鼻息,巨角扭絞,勁蹄蹬踏,草皮四濺。兩頭發狂公鹿拚死惡斗。寒暑秋冬,等的就是這一天。不怕硬角被撞碎,眼睛被戳瞎,腿骨被頂斷,心窩被刺穿。每十頭參戰的公鹿,總有兩頭致殘,一頭死亡。年輕戰鹿精壯旺盛,癲狂。戰斗間隙,鹿喜歡去泥灘涼一涼滾燙的身子,稀泥浸漫肚皮,如抹上一層烏黑鋥亮的柏油。這些頭次上陣的公鹿很可怕,不知疼,不怕敗,只求生命狂放恣肆。無論多暴烈的角斗,哪怕戰鹿倒下,那些觀戰的美麗母鹿似乎無動於衷,只把目光盯在得勝長嘯的鹿王身上,溫馴地靠攏過去,貪婪地嗅聞鹿王散發大量荷爾蒙的愛液,宣告自己是鹿王的伴侶,急不可待得到鹿王的垂幸。這樣的母鹿多達二十頭,群擁在鹿王周圍。鹿王細嗅每頭母鹿,實則通過氣味分析母鹿是否排卵,抓住只有兩天的排卵佳期,及時交配。西伯利亞通古斯族的一支瑪涅格爾人,用一種長約兩尺細木哨叫奧來風,能逼真模仿母鹿細銳的長聲,引誘雄鹿來埋伏的地點。女真人獵鹿也有哨鹿術,一直沿用到清朝中期。兩種鹿哨形狀不同,前者尖錐狀,微彎上揚,形似馬刀;後者彎如月,管口粗大,形制與古戰場上的號角相似,能發出公鹿般雄渾的低音。兩種號角都可與鹿對叫,誘喚鹿前來。
身處荒野,學鹿聲與鹿呼應,是人生中極其珍貴的時刻,世間沒有幾人體驗這樣的幸福與狂喜。
叫啊叫,不知過了多久,那個急性子鹿知難而退,不再發聲。剩下我和遠處那隻鹿還沉浸在舒暢對叫中,直到向導把我從沉醉中喚醒。
「別叫了,來啦!」向導指向對面山坡的冷杉林,「剛過崗梁。」
夕照灑在樹冠上,冷杉林上層閃耀著明亮的金色,像燃燒的火光。下層被山影籠罩,呈無邊青墨色。馬鹿冬毛濃灰雜淡栗,與林影同色,難以辨清,直到一棵雲杉的樹冠輕輕晃動,才看見那對明晃晃大叉角。遠遠望去,好似在海面遠行的雙桅桿,盡染余暉,燦燦生光,這是深山鹿王的華冠啊。沁涼山風拂來,隱隱挾著殺氣。它來得快,轉眼下至半坡,一半鹿角沒入山影,時浮時沉。
文獻上說,古薩滿神帽上插著一對鹿角,角的分支多少決定薩滿的品級,初級三,頂級十五,法力逐級遞增,能通神並化身各種自然神祇為之代言。古人造龍匯聚鱷首鷹爪蟒身鹿角諸野生動物最強大武器集萃,鹿角居頭頂。薩滿崇尚鹿角的真正原因是:鹿繁殖在金秋,森林收獲季。雄鹿此時性事活躍無比,鹿王的鹿角象徵繁殖與豐收。薩滿借鹿角化身精力無限的雄鹿,意即化身繁殖豐收之神。
回過神來眺望,鹿已下至溝底,身體隱在灌叢長草里,只見鹿角輕輕搖晃徑直行來。雄鹿憑叫聲低沉雄厚展示實力,強弱立判。想必它從我上氣不接下氣的破鑼嗓聽出,這是個外強中乾的傢伙,還想騙母鹿?所以打上門來教訓一下這笨蛋。眼見它洶洶而來,向導拽我一下,示意後退。是呵,發情公鹿一旦暴怒沖鋒,利角能穿透人身把人釘在樹上,何況它是個罕見的大八叉,屬鹿王級。最大的鹿角高一米八,寬亦同,重三十六公斤,威武非凡。
暮色愈重,山影如墨。公鹿彷彿全身沒入水中,微微發白的鹿角依稀可見,高舉兩桿鹿角大旗直逼過來。眼下,已感到它恣意張揚的殺氣。
歸途中,想起以往與馬鹿遭遇的經歷,那是在我最喜愛的散步小道。二○○八年冬,見雪中有公馬鹿闊的大蹄印。自那時起,年年見它足跡。於是,便有與馬鹿蹄跡一同散步的樂趣。又特意多次清晨或傍晚在山路徘徊,想跟它見面,一直未如願。終於在一個秋夜,去寒蔥溝聽林鴞夜歌,黑暗中與它遭遇。
那條山谷與散步小道隔一道山岡,我太熟悉了。進原始林不久,前邊傳來嘩啦嘩啦撥動草木聲。聽聲音,這個大動物與我相距約十米。驚愕中,前方又響起咚咚咚的大力跺地聲,這是蹄類動物恫嚇對手的典型行為。
馬鹿!個頭不小!
夜色中,從黑黝黝樹叢後傳來粗重的喘息。太近了,它隨時會闖過樹叢沖來。一切發生得太突然,根本來不及反應,我僵立在原地。過一會兒,又響起刮擦草木聲,聽動靜,它正轉身離去。懸著的心剛放下,耳邊響起哞的一聲大吼,充滿憤怒,聲震四野,是恫嚇聲。接著又是一聲,又一聲……它在吼聲中漸行漸遠。野生動物夜視力超人類五倍,甫一照面已看清人形。幸虧發情期已過,躲過一劫。
向導打斷了我的回憶,在一列火山灰沉積的矮崖下,他面對崖壁感嘆:「二十多年沒來了……這山洞八成還能住。」
手電筒光照中,見崖壁中間隱約有凹陷,其上覆一扇舊松枝捆紮的簡易門,十分隱蔽。不由大喜,這是他曾提到的狩獵洞。急不可待沿崖壁裸露的樹根攀爬上去,挪開小門,眼前赫然黑漆漆的洞口,心中不由歡呼:終於遇到一個完好的狩獵洞!
深山中,我見過許多獵人搭建的半地穴式地窨子,可惜都由於年深日久塌陷,無法居住。地窨子對我有種謎樣的誘惑:一直想找個完好的簡易居所住上幾宿,最好有火炕,能深入體會獵人的日常生活與勞作。同時由於獵人知曉獵物活動區域,會選擇方便出獵的地點居住,我還能觀察到野生動物影蹤。有一次,我找到一處建在石崖縫中的老窨子,從洞口厚積的苔蘚層判斷,怕有五十年了,沒敢進去,擔心有蛇窩。這回定有收獲。
粗看上去,裡面的鐵爐、工作台、擱架、煙道、木板床鋪、儲藏倉等一應俱全,只是全被厚厚積塵覆蓋。細看,洞壁上掏出一排放雜物的小方洞,分別擺放著油瓶、鹽罐、碗筷、調料等。靠邊的方洞有紙盒,內有十幾發子彈。再看擱架,上面晾幾根干鹿筋,還有一具風乾的動物屍體,無頭無腳,已剝皮開膛,干肉幾乎貼在骨骼上,皺巴巴分不清什麼動物。乍看像狗,但腿細且長,個頭亦比狗大,是半大的小鹿胴體。當時,獵人把它當食物,拾掇妥當後放在擱架上待隨時取用。洞壁上掛一串干朽蘑菇,一碰即成粉末,還掛一副四叉鹿角和一捆未用過的鋼絲套。還有,爐子里滿當當的劈柴,黑乎乎的飯鍋,看不出顏色的鋪蓋,半袋子米,簡直是個小型狩獵博物館。
這一切引我好奇,也有重大疑問:洞主人似乎突然遺棄洞里的一切,一去不返。什麼原因讓他匆忙離開,這可是個過日子的好手。根據所有跡象判斷,我是獵人離去後第一個進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