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趣事文言文
❶ 文言文翻譯《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我閑居在家的時候,案頭上的插花盆景長續不斷。芸說,你的插花啊,能表現出雨露風晴中的各種自然韻味,可謂精妙入神。然後畫法中有一種草木與昆蟲共同相處的方法,你為何不效仿一下呢。我說,蟲兒會爬會亂動,怎麼可能像作畫一般呢?芸說,我有一種辦法,不過恐怕會被(後人)作為始作俑者而引起罪過呢。我說,那你說說看。芸說,蟲兒死後,它的顏色神態並不會有多大改變,(我們)找到螳螂產蟬蝶之類用針刺死,然後用細絲捆在它們的脖子上,系在草木間,再整理它們的腳足,或抱花梗,或踏草葉,栩栩如生,(這樣)豈不是很好嗎?我很高興,按她的辦法去試了,看見的人沒有不贊美稱絕的。求於閨中的意見,當今世上恐怕未必再有這樣會心的人了吧。
❷ 有關彝族插花節的軼聞趣事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節,又叫馬纓花節。它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 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幾十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在開滿馬纓花的地方定居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❸ 翻譯文言文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翻譯:
案頭瓶花不絕:絕(斷絕 )
見者無不稱絕:絕( 絕妙)
如其法行之 :如( 按照)
宛然如生 :如(像 )
覓螳螂蟬蝶之屬:屬(類 )
不亦善乎:善(好)
說說下列句子意思:
蟲躑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蟲子崩來崩去不受約束,怎麼能仿效呢? )
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
(這些蟲子有的抱著草梗,有的踏著草葉,簡直像活的一樣 )
❹ 閑情記趣文言文翻譯
當每年菊花開放的時候,秋天的興致就好像成為一種癖好。喜歡摘下菊花插到瓶里,不喜愛作為盆景。不是盆景不足以觀賞,因為家裡沒有院子,不能夠自己種植,從商人處買來的,嗾使雜亂無章的,所以不可取。插花,數量最好是單數,不適宜雙數,每瓶只採用一種花不用二種顏色的的花(也就是用一種單色的花),瓶口用大二開闊的,不用窄小的,大而開闊的瓶口(能夠使花)舒展不拘束。從5,7朵到三四十多花,一定要在瓶口聚成一叢,認為不散漫,不擠壓,不靠瓶口是最好的,這就是所說的「起把宜緊」了。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飛舞橫斜。花要長短不一,用花蕊將它們分開,以避免姿態散漫,雜亂無章;樣貌要不雜亂;花梗要不堅硬(就是要柔軟);所用的針最好藏起來(不讓人看到),針太長寧可弄斷,不要讓針露在梗外,這就是所說的「瓶口宜清」了。看桌子的大小而定,一桌三瓶到七瓶為止,多了就會看不清楚,就跟市井裡的菊花一樣了。桌子的高低從三四寸到二尺五六寸而止,一定要長短不一高低互相照應,認為氣勢聯絡是最好的,若果中間高兩邊低,(或者)後面高前面低,(或者)成了一排排一列列(就是一樣高),又違反了所說的「錦灰堆」的忌諱。有的密有的疏,有的進有的出,(這些)全在插花人領悟了畫意才可以。
❺ 有請高人翻譯這一段文言文
洛陽牡丹記 翻譯
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
庶競為游遨,往往於古寺廢宅有池台處為市,井張幄帟,笙歌之聲相聞。最盛於
月陂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與郭令宅,至花落乃罷。洛陽至東京
六驛,舊不進花,自今徐州李相(迪)為留守時始進。御歲遣牙校一員,乘驛馬
一日一夕至京師,所進不過姚黃、魏花三數朵,以菜葉實竹籠子藉覆之,使馬上
不動搖,以蠟封花蒂,乃數日不落。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者,蓋其不接
則不佳。春初時,洛人於壽安山中斫小栽子賣城中,謂之山{?}子人家,治地為畦
塍種之,至秋乃接。接花工尤著者一人,謂之門園子,豪家無不邀之。姚黃一接
頭,直錢五千,秋時立券買之,至春見花乃歸其直。洛人甚惜此花,不欲傳。有
權貴求其接頭者,或以湯中蘸殺與之。魏花初出時,接頭亦直錢五千,今尚直一
千。接時須用社後重陽前,過此不堪矣。花之木去地五七寸許,截之乃接,以泥
封裹,用軟土擁之,以蒻葉作庵子罩之,不令見風,日唯南向,留一小戶以達氣,
至春乃去其覆,此接花之法也(用瓦亦奇)。種花必擇善地,盡去舊土,以細土
用白斂末一斤和之。蓋牡丹根甜,多引蟲食,白斂能殺蟲,此種花之法也。澆花
亦自有時,或用日未出,或日西時。九月旬日一澆,十月、十一月三日、二日
一澆,正月隔日一澆,二月一日一澆,此澆花之法也。一本發數朵者,擇其小者
去之,只留一二朵,謂之打剝,懼分其脈也。花才落便翦其枝,勿令結子,懼其
易老也。春初既去蒻庵,便以棘數枝,置花叢上,棘氣暖可以辟霜,不損花芽,
他大樹亦然。此養花之法也。花開漸小於舊者,蓋有蠹蟲損之,必尋其冗,以
硫黃針之,其旁又有小穴如針孔,乃蟲所藏處,花工謂之氣蔥,以大針點硫黃末
針之,蟲乃死,花復盛,此醫花之法也。烏賊魚骨用以針花樹,入其膚,花輙死,
此花之忌也。
❻ 文言文(《浮生六記之閑情記趣》) 意思
:「你的插花中能夠體現風晴雨露的特徵,可算是十分精妙傳神。在畫畫的技巧中有畫草蟲的方法,你在插花時為什麼不仿效呢?」我說:「蟲在插花上是會跑來跑去不聽話的,怎麼能仿效呢?」芸說:「我有個辦法,就是怕那樣的做法有罪過。」我說:「你不妨說說看。」她說:「蟲子死後顏色不變,你可以捉來螳螂和知了、蝴蝶之類的昆蟲,用針把它們刺死,用細絲系住蟲的頸部綁在花草當中,整理它們腿的姿態,或者抱梗,或者站在葉上,就像活的一樣,不也很好嗎?」我很高興,按照她的辦法去做,看到的人無不稱絕。
❼ 古代人有的時候會在頭上插花,插草,這代表什麼意思
插草最早產生於晉代,那時我國農村便產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草市位於交通要道或津渡驛站等城市之外,所以市場周圍遍地皆野草。趕集者攜物來賣,便隨手拾一根草插在該物上以示出賣。
那時的古人大多不識字,不會像現今這樣標注他們的商品要賣多少錢,而且,不同村落的語言也不同,為了避免在討價還價中產生誤會,就以野草的數量來代表要賣的價格。比如:一堆青菜上插一根野草,就代表這堆青菜的價格是一文錢。若是兩文錢,就賣兩文錢。
這種習俗發展到後來,就演變出自賣者在自己的頭發上插一跟野草,表示自己不值錢,只求有人買下他就可以了。
在先秦時期,古人就有佩戴鮮花的習俗,到了唐代,開始在婦人之間流行簪花之風,但這只是對美的一種追求而已。從宋朝開始,男人簪花除了代表著這人是上流社會的人物外,也暗含著「才俊」的含義。
《夢溪筆談·補筆談》中記載過這樣一件趣事。相傳北宋慶歷五年,韓琦任揚州太守的官署後花園中種著一種名叫「金帶圍」的芍葯。此花不僅花色美麗、奇特,而且傳說此花一開,城中就要出宰相。當時王珪、王安石兩個人同在大理寺供職,便應韓琦之邀一同去其府邸賞花。因為花開四朵,所以韓琦便又邀請州黔轄諸司使前來,但恰逢諸司使身體不適,便臨時邀請原本路過揚州的陳升之參加。陳升之與其他二位同在大理寺任職,也可謂是同僚一同飲酒賞花。賞花之餘,韓琦突發雅興剪下了四朵金帶圍,給大夥兒一一戴上。
無巧不成書,往後的三十年間,這曾經頭戴金帶圍的四位好友竟先後做了宰相,自此「四相簪花」的故事也流傳開來。不僅如此,「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聽完這個故事還特地以此為主題繪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圖》條軸和一幅《金帶圍圖》扇面,男子簪花的故事也成了佳話。
❽ 插花趣事 文言文翻譯
我閑居在家,桌上的瓶花總是不斷地更換新鮮的.芸對我說:「你的插花中能夠體現風晴雨露版的特徵,可算是十分權精妙傳神.在畫畫的技巧中有畫草蟲的方法,你在插花時為什麼不仿效呢?」我說:「蟲在插花上是會跑來跑去不聽話的,怎麼能仿效呢?」芸說:「我有個辦法,就是怕那樣的做法有罪過.」我說:「你不妨說說看.」她說:「蟲子死後顏色不變,你可以捉來螳螂和知了、蝴蝶之類的昆蟲,用針把它們刺死,用細絲系住蟲的頸部綁在花草當中,整理它們腿的姿態,或者抱梗,或者站在葉上,就像活的一樣,不也很好嗎?」我很高興,按照她的辦法去做,看到的人無不稱絕.如今在閨中尋找,恐怕未必有能夠如此懂得我心思的人了.
❾ 描寫興趣愛好的文言文名句有哪些
1﹑從來支許游,興趣江湖迥。——《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唐代杜甫
釋義:從來都是四處飄盪游歷,江湖中人的興趣各不相同。
2﹑興在趣方逸,歡餘情未終。——《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唐代李白
釋義:興致在興趣之上才會更加盡興,歡樂之後心情還難以平復。
3、載酒適我情,興來趣漸微。——《冬日與群公泛舟焦山》 唐代王瓚
釋義:載著美酒以讓我盡興,興致來了卻沒了趣味。
4、寓興中園為遠趣,託名華榜有新詩。——《籌思亭》 宋代王安石
釋義:寄託自己的興趣在田園之中,遠離塵俗隱居,榜上有名又有了新的開篇。
5﹑機忘鷗鳥情相狎,興適琴書趣獨窮。——《書懷》 宋代劉學箕
釋義:一時忘了鷗鳥兩情相悅,興趣在琴、書之上,只感覺樂趣無窮。
6、持我興來趣,採菊行相尋。——《酬忠公林亭》唐代包融
釋義:我乘興而來,一邊采著菊花,一邊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