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淵源花卉

淵源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1-05 03:50:34

㈠ 洛陽牡丹節的淵源

宋代詩人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一文中寫道:「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此句即道出了洛陽的「地脈」使牡丹得天獨厚。

洛陽位於黃河中下游、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東端。這里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非常適宜牡丹栽培。早在隋代的皇家園林——西苑中就開始大量地種植牡丹。

洛陽是久負盛名的古城,先後有十餘個朝代在此建都,被譽為九朝古城。洛陽牡丹始於隋、興起唐、盛於宋,沿續至今。洛陽牡丹以品種繁多,花色奇麗而名揚天下。故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名句,流傳於世。

如今的牡丹花會,從形式和內容上已大大超過了歷代。

1982年,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決牡丹定為市花,並將每年的4月15日至4月25日定為牡丹花會。自1983年以來已舉辦過十九屆牡丹花會。花開時節,整個洛陽城,呈現出花如海、人如潮、熱鬧非凡的海面。每屆來洛參觀牡丹的人次達百萬以上。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洛陽牡丹遍植全城的大街小巷、公園、廠礦、機關、學校、賓館。尤其是中州大道兩旁的花帶中盛開的牡丹,使中外賓客一進入洛陽就感到「花城」的濃重氣氛。

主要參觀景點有「王城公園」、「花苑公園」、「牡丹公園」、「國色牡丹園」、「白馬寺」、「白園」等等。

市內各類觀賞牡丹80萬株,360個品種,紅、黃、綠、紫、粉、白、黑、藍八大色應有盡有。這里展出的不僅有洛陽的古老品種,還有新育出的品種;不僅有四川、甘肅、安徽等地的國內珍稀品種,也有日本等國外品種,另外,還有一些原產於我國的野生牡丹品種等等。

洛陽牡丹花會,以花為媒,廣交朋友,發展經濟,振興洛陽。自從舉辦牡丹花會以來,大大促進了洛陽經濟的迅速發展,其意義遠遠超出了觀賞牡丹。

康乃馨有什麼文學淵源

宋朝王安石《詠石竹花》曰:
「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紛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能度東風。」可是香石竹在歐洲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歷來為西方名花,近百年來,西方各國培育了許多康乃馨新品種,並使之成為當今暢銷的商品花。這些年來,康乃馨花卉也深受國人喜歡而廣為栽種。石竹在我國是一種最平凡最常見的草花,名花譜上向來沒有它的位置,自此卻有了它的位置。

㈢ 24節氣每個節氣對應的花卉有哪些

1、立春:四季報春、辛夷

2、雨水:杏花、紫葉李

3、驚蟄:桃花、棠梨

4、春分:含笑、垂絲海棠

5、清明:桐花

6、穀雨:牡丹、酴糜

7、立夏:月季、虎耳草

8、小滿:小薊、珍珠梅

9、芒種:石榴花、梔子花

10、夏至:冠花貝母、紫花泡桐

11、小暑:松果菊、荷花

12、大暑:玉葉金花、槐花

13、立秋:八月菊、秋海棠

14、處暑:紫茉莉、茉莉

15、白露:蔥蘭、金桂

16、秋分:慈姑、闊葉十大功勞

17、寒露:菊花、海紅豆

18、霜降:千日紅、石竹

19、立冬:雪松、冬櫻花

20、小雪:象牙紅、野山茶

21、大雪:長壽花、瓜葉菊

22、冬至:臘梅、枸骨

23、小寒:報歲蘭、款冬花

24、大寒:瑞香、山礬。

(3)淵源花卉擴展閱讀

淵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亦稱月建。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鬥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經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故,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北鬥鬥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㈣ 花卉與中國文學有何聯系

千萬年來,花深深地滲透進了中國文化之中,形成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花文化。美麗的花兒代表了人類許多的情感,如愛情、親情、友情、敬仰之情;鮮花還象徵了人類的許多精神,如自由、高貴等;鮮花更是人類美好願望的寄託,如長壽、幸福、吉祥等等,賞花、詠花、贊花、論花,花和中國文學有著說不盡、道不完、評不夠、議不厭的不解之緣。
我國是花的國度,也是詩的國度。自古愛花的進趣聞軼事不勝枚舉,屈原以蘭喻己,陶潛採菊東籬,詩佩醉卧花陰,杜甫對花濺淚。在眾多中國文人心中,花是詩詞歌賦取之不盡的吟詠題材,是名詞佳句閃耀靈的源頭所在。花的出現成就了一個文學國度,使得文學的殿堂奼紫嫣紅、精彩紛呈。
從《詩經》中描繪桃花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到晉代陶淵明膾炙人口的品評菊花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從宋代葉紹翁筆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那爛漫的杏花,到元代王冕「不用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那清麗素潔的梅花。千百年來,這些優美的詩句眾口相傳,詩中優美的意境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
花根植於中國文化之中,人品和花格的相互滲透是這一文化現象的集中體現。人格寄託於花格,花格依附於人格,二者不可分離。中國文人賞花時並不是單單欣賞花兒美麗的外表,他們常常把花木當作與人類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的靈性之物來對待。因此,他們在對花木的審美過程中,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心情、感受藉助花木表達出來。
從古至今,許多騷人墨客都為花寫下動人篇章,在這些文學作品中,花已經成為一種嚮往與崇敬的精神境界,成為德行品性的象徵。「梅標清骨,蘭挺幽芳,茶呈雅韻,李謝弄妝,杏嬌疏麗,菊做嚴霜,水仙冰肌玉膚,牡丹國色天香,玉樹亭亭皆砌,金蓮冉冉池塘,丹桂飄香月窟,芙蓉冷艷寒江」。不同的花成為不同德行的象徵,是不同品性的人喜愛、崇敬的對象。
文人不僅以花入詩,很多詞牌名、曲牌名也與花相關聯。《采蓮子》、《醉花陰》、《山花子》、《荷葉杯》、《木蘭花》、《一剪梅》、《桂枝香》,由此可見花與詩詞的深厚淵源。
花不僅使詩的國度璀璨多姿,在中國成語和俗語中以花做比喻的條目也隨處可見,「丁香結」、「步步蓮花」、「筆下生花」、「閉月羞花」等都和花有關。在戲曲、小說、散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花的蹤影。戲曲中有明代湯顯祖的名劇《牡丹亭》,現代評劇《花為媒》。小說中,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有許多篇章與花相關,如《葛中》、《黃英》、《蓮花公主》等等,其中的主人公均以花仙、花精的身份來塑造文學形象。其他小說作品如《海上花》、《鏡花緣》、《紅樓夢》、《夢里花落知多少》,從書名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花的魅力。花令我們的文學更加搖曳多姿,花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㈤ 蘭花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蘭花是我國人民最喜愛、最悠久的傳統名花之一,在浙江省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揭示了蘭花早在7000年前,就和遠古時代圖騰文化溶為一體,伴隨著中華民族,歷經七千年的風風雨雨,從遠古一直走到如今。隨著歷史的推進,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的高尚品格和幽香高潔的神韻,歷代文人墨客、有識之士,無不為之仰慕。古往今來,一直被譽為「香祖」、「王者香」、「國香」、「天下第一香」。千百年來,蘭花文化成為華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千萬種花卉中最能寄託人類文明意念的花,對人類的社會生活和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保存的大量的蘭辭、蘭賦、蘭章、蘭畫,就足已形成了獨特的蘭文化。蘭花所表現的形態美、色彩美、芳香美,還有自古被人們稱頌的品性美、神韻美、氣質美,以其高潔、清雅、幽香而令國人情有獨鍾。

㈥ 潢川花木的歷史淵源

明清年代,潢川縣花木做為貢品,進貢宮廷,特別是清朝嘉慶年間從北京皇家花園「退隱」的張花匠,在潢川建了個張家花園,種植數株金桂(八月桂)據《光州志》記載,當時栽植花木主要有月季,桂花,玉蘭,梔子等。《花境》和《中國花經》記載金桂正宗產地潢川張家花園。另有月宮常娥親手植桂於潢川的之說。目前,潢川桂花已有17個品種,將桂花創為潢川花卉產業的掌頭品牌產品。獨桿全冠精品桂花在潢川批量生產。潢川桂花特點是濃香型,全國桂花品種中潢川金桂最香,被譽為香花之王,是綠化香化首選花木。1999年潢川金桂栽進昆明世博園的「豫園」,2005年潢川金桂又栽進了成都第六界花博會「河南名花園」。目前潢川花木產業空前活躍,發展迅猛,全縣種植花木22萬畝,有200多個科屬,2000多個品種。1999年潢川縣被全國花卉協會和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中國花木之鄉」 。

㈦ 有一個日本女作家,專門寫一個關於各種花卉的散文集,不知道具體叫什麼求解!!

《枕草子》
(まくらのそうし), 日本平安時代的散文集。 十一世紀初完成。作者清少納言,平安時代有名的才女,家學淵源,深通和學和歌又熟諳漢學。據跋文稱,作品以「春是破曉時分為最好」起始,跋文終結,長短不一,共有三百餘段。全文大體可分為三種形式的段落。
這是網路上的、你可以去搜!我剛好有她的書!

㈧ 康乃馨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歷史淵源:
公元前300年,希臘的一位自然科學家Theophrastus將康乃馨稱作Dianthus,希臘語意為「神聖之花」,因為他認為如此美好而典雅的花,惟有神才有權擁有。而這種花的香味和曬乾的丁香花香味頗為類似,丁香的學名為Caryophyllusaromatica,所以也將康乃馨的學名定為Dianthuscaryophyllus,中文名則為「丁香石竹」。而「康乃馨」三字,仍由英文名Carnation直譯而來。
芳香且秀麗的康乃馨,不僅是大家喜愛的花卉,也是製作香水的原料。16世紀伊莉莎白一世時代,詩人EdmundSpenser,稱此花為Caronation,為「花冠」、「王冠」之意。一指此花的瓶狀花萼,加上邊緣呈鋸齒狀的花冠,組合起來就像王冠一般;另一種說法則是,古希臘人在節慶宴會中,常配戴此花編織的花冠。以下是一則有關於康乃馨由來的神話故事:相傳希臘有位以編織花冠為生的少女,不僅長得楚楚動人,手指也非常靈巧,能編織出漂亮的花冠,為畫家、詩人們所欣賞。因為生意興隆,招來同行的嫉妒,最後終於被暗殺了。太陽神阿波羅為紀念她常以美麗的花冠來妝飾祭壇,而將她變成美麗芳香的康乃馨。

㈨ 與蘭花有淵源的名人有誰

朱德元帥的蘭花情懷:一生創作約40首詠蘭詩詞
朱德, 蘭花, 蘭詩詞, 元帥, 情懷
朱德一生對蘭花情有獨鍾,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他對蘭花的鍾愛始終如一。蘭花不僅給朱德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樂趣,也使人們看到了他充滿生活情趣、感情細膩的一面。

早年在雲南從軍之時,朱德就已經開始喜歡蘭花了。1928年,朱德率南昌起義部隊與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井岡山茨坪東南的山中盛產各種蘭花,特別是井岡蘭,人稱「蘭花坪」。朱德常在閑暇時去山裡尋花賞花。朱德愛蘭的故事在井岡山廣為流傳,留下了「當年朱軍長引種蘭花,香飄湘贛邊界八百里」的佳話。

解放後,朱德有條件得以認真研究蘭花。每當外出視察時,只要當地產蘭花,又有閑暇,他總是饒有興致地去公園或山野尋蘭。如果遇到花卉展覽,他也一定不會錯過。他的足跡幾乎遍及江浙、閩贛、兩廣、川貴及海南島等產蘭的主要地區。據說,1961年2月,他到福州鼓山瀏覽,路過一棵古樹,抬頭一望,便說樹上有蘭花,大家半信半疑。於是,有人爬上樹察看,果然從樹上採得一束蘭花。

在朱德既科學又細心的照料下,朱德家中養的幾千盆名貴蘭花長勢良好。他經常把自己精心培植的蘭花贈送他人或園林部門,與大家一起分享蘭花的芬芳與美麗。從1961年開始,他派人專程將適合在亞熱帶地區栽培的160餘盆蘭花,分三次贈送給成都杜甫草堂。北京中山公園的蘭花,許多是朱德所贈。據公園的一位老園藝工人回憶:「朱老總經常送給我們蘭花,如海南島的『海燕齊飛』,廣東的墨蘭、『玉沉大貢』、『銀邊大貢』、『金絲馬尾』,四川的多花蘭、夏蕙、『隆昌素』、『鶴起綠漪』,江浙的『衢州素』,雲南的『大紅舌』和秋蘭等。」此外,朱德還把自己收藏的蘭花方面的書籍送給園林部門,鼓勵他們認真鑽研,提高栽培技術。

1962年1月1日,朱德參觀北京中山公園蘭花展覽,賦詩《詠蘭展》:「春來紫氣出東方,萬物滋生齊發光。幽蘭新展新都市,人人交口贊國香。幽蘭吐秀喬林下,仍自盤根眾草傍。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其末四句後來印製在1988年12月25日發行的特種郵票《中國蘭花》小型張上。

1963年,朱德在成都杜甫草堂參觀期間,賦有《草堂春興》10餘首,其中有一首詠蘭詩:「幽蘭出谷弱裊裊,移到草堂願折腰。通道芳姿不解意,陪同工部發新條。」

1963年4月20日,朱德在四川考察時曾到峨眉山石筍峰尋蘭,親手把採集到的蘭花栽到盆中,並對陪同的工作人員說:「古人說過竹有節而無花,梅有花而無葉,松有葉而無香,只有蘭花有葉有花又有香。請你們替我管好這幾盆蘭花,今後我還要來峨眉,還要來看這些蘭花的。」並即興填詞一首。

朱德一生共創作了約40首詠蘭詩詞,這些詩詞真切反映了朱德尋蘭、養蘭、賞蘭過程中的所感所悟。

在朱德看來,養蘭有很多用途。1961年2月6日,朱德參觀福州西湖公園,當走到蘭花苗圃時,他對福州市園林管理處的陳時璋說:「武夷山的留香澗產蘭很多,要廣為採集,大量繁殖,作為出口物資,既可參加國際間文化交流,又可以充實蘭譜內容。」1963年1月1日,在視察華南植物園時,他又對植物園負責人說:「不要小看蘭花,蘭花可以出口。要廣種蘭花,多賺外匯。」在當時中國工業水平落後、出口能力有限的情況下,發展蘭花等花卉養殖,確實可以作為增加出口、賺取外匯的一個途徑。

蘭花是我國傳統名花,它端莊素雅、質朴高潔、堅韌剛毅,很受人們推崇,與梅、竹、菊一起被稱為「四君子」。蘭花的高貴品格,正是朱德十分看重、推崇並要求自己要做到的。他一生為追求和實踐真理而矢志奮斗,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他淡泊名利、襟懷坦盪,就如那質朴高潔、彌久芬芳的蘭花

㈩ 建議牡丹為國花,牡丹在我國有什麼淵源

牡丹在中國擁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栽培歷史,擁有“花中之王”和“國色天香”的美稱,曾在清末時期被定義為國花過。對於中國來說,牡丹屬於原產花卉植物。野生牡丹通常生長於山谷地帶,後來因它能夠入葯以及兼具觀賞性而逐步演變為家養花卉植物。對於牡丹的葯用性,不僅《神農本草經》曾對其有過記載,於東漢早期墓穴中出土的竹簡中也曾有過古人利用牡丹進行血瘀病治療的記錄。

新中國建立至今一直未曾明確定義國花,但是不少中國人都很自然地將牡丹當成了國花。其實牡丹在歷史上的確曾當選為國花過,時間是清朝末年。牡丹作為我國原產花卉植物,花色美麗且大氣,同時又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將它定為中國國花其實是非常不錯的。

熱點內容
盆栽葡萄批發 發布:2025-08-08 16:45:18 瀏覽:922
情人節吃蛋糕 發布:2025-08-08 16:44:20 瀏覽:843
紙綠植 發布:2025-08-08 16:34:18 瀏覽:442
落葉榕盆景 發布:2025-08-08 16:27:43 瀏覽:695
名偵探柯南櫻花初遇篇 發布:2025-08-08 16:09:18 瀏覽:120
紫色野蘭花 發布:2025-08-08 15:46:53 瀏覽:781
小兒丁香貼劑 發布:2025-08-08 15:42:29 瀏覽:853
剛栽的茶花怎麼處理 發布:2025-08-08 15:11:52 瀏覽:690
贊美櫻花的優美句子 發布:2025-08-08 14:59:15 瀏覽:838
七夕的國風 發布:2025-08-08 14:58:32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