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游花滑藝體
A. 花樣滑冰的游戲內容
《花樣滑冰》是歐洲游戲製造商UBISOFT公司製作的一款體育競技類游戲。在游戲中,玩家扮演的女主人公常常喜歡觀看電視中滑冰選手的精彩表演,但是她也能像自己的偶像般在溜冰場上自如的滑來滑去嗎?讓我們來幫助她從簡單的移動到旋轉、跳躍,逐漸的來學習花樣滑冰。
花樣滑冰花樣滑冰是一項充滿美與力量的體育賽事,在這項運動中,玩家要從各種特技動作中選擇六種動作進行組合,創造一套完整的滑冰動作,看看全部完成以後你能獲得多少分吧!
B. 花樣滑冰算藝術嗎
還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偶然在電視機里看見中央台在轉播一場花樣滑冰的賽後表演滑,那時,中國的花樣滑冰世錦賽女單冠軍第一人陳露還沒有退役。我記得那天的電視里,陳露和另外三個國外的女單運動員在冰面上扮演著四位『邦女郎』。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停止對花樣滑冰這項運動的關注。到現在,十幾年了。
起初,我看電視里轉播的花滑比賽的時候,自己不會去做任何思考。只覺得這項運動很美。在知道有花樣滑冰這項運動之前,我不是一個喜歡關注體育的人。漸漸地,我從花滑這項運動發現了競技體育的魅力。尤其,從申雪趙宏博的出現。2002至2003賽季,世界記住了申雪趙宏博,從鹽湖城冬奧運的雙人滑季軍到世界競標賽的雙人滑冠軍。那個時候開始,作為一個花樣滑冰的觀眾,我開始琢磨著,是否應該帶著思考去看這樣的比賽。此後的每個賽季,我非常認真的觀賞每位運動員的兩套技術動作(短節目和自由滑),也有興趣去了解他們的選曲。我仔細地聽央視的解說員陳瀅的解說內容,她的解說,帶給我很多知識。這當中不僅包括對於這項運動的解讀,還有藝術方面的介紹。可以說,至今,我自身對於藝術方面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花樣滑冰。一項體育運動除了能讓你了解它的技術與規則,還能帶給你什麼?如果是花樣滑冰,它還能帶給你關於電影,歌劇,音樂劇,作曲家等等的內容,只要你有興趣在賽後反復去回味運動員的選曲,你會了解到越來越多的藝術方面的知識。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以前,我一直認為花樣滑冰是一個用技術話藝術的運動。
也許,作為一項競技體育,即使是最具觀賞性的運動,把技術放在藝術前的說法並不過分,且看似是十分合理的。畢竟,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美的節目終究發生在一個叫『賽場』的地方,而並非什麼『冰上劇院』。『用技術說話』好像就是這項運動的首要標准。技術與速度,快,准,穩,也是絕大部分競技體育的優勝准則。
鹽湖城冬奧會前,申雪趙宏博在努力攻破拋四周跳。都靈冬奧會前,張丹張昊也在訓練拋四周跳。直到現在,中國的雙人滑組合隋文靜韓聰也是以『拋四捻四』為『殺手鐧』。單人滑方面,都靈冬奧會到溫哥華冬奧會這四年的奧運周期里,世界一線的男單選手無時無刻都在努力攻克不同種類的四周跳,女單的優秀選手也在努力提高跳躍的質量與難度。比較突出的有安藤美姬做出的
quadruple Salchow.(薩沃夫四周),金妍兒招牌的triple Lutz triple Toeloop
com.(勾手三周接後外點兵三周組合跳),以及淺田真央的單跳 triple
Axel.(阿克塞爾三周/三周半跳)。有能力的選手也不斷地加大組合跳(JUMP
COMBINATION)的難度,從三接二的組合改進到三接三。的確,追求分值,追求獎牌,在賽場上似乎是理所應當的。
不難發現,這項起源於歐洲的運動,在近二十年來的世界格局有著重大改變。申雪趙宏博是第一對打破歐美運動員在雙人滑項目中壟斷地位的亞洲選手;日本的單人滑發展的速度也快得驚人,荒川靜香在都靈冬奧會上成為了首個獲得女單奧運金牌的亞洲人。此前亞洲女單在奧運會上最好的紀錄,應該是陳露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獲得的的季軍。都靈冬奧會後,安藤美姬,淺田真央,金妍兒一一稱霸世錦賽。金妍兒在溫哥華冬奧會上也成為了韓國第一位花滑奧運冠軍。日本男單軍團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從高橋大輔在溫哥華冬奧會上拿到的銅牌直到今年羽生結玄獲得索契奧運的男單金牌。在最近的連續兩屆的奧運周期里,這場「亞洲旋風」愈演愈烈。
作為一個88年生人,我對於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以前的幾代運動員並不十分熟悉。但我知道在02年以前,亞洲人站上在花樣滑冰的世界最高領獎台的次數少之又少。俄羅斯與美國是分掛花滑獎牌最強的兩個國家。近些年,亞洲選手靠的是什麼戰勝歐美選手的?
以前看雙人滑比賽時,只要是中國選手在場上,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解說:「這是一個可以寫進教科書的捻轉。」「這是一個可以寫入教科書的拋跳,又高又遠又穩!」……在每場重大的高水準的花樣滑冰比賽前夕,大部分媒體都會聚焦在運動員在訓練場上的跳躍成功率。大家會關心,中國選手會在場上用拋四周嗎?普魯申科的四周跳穩定嗎?淺田真央的阿克塞爾三周會成功嗎?薩夫申科和斯佐爾科維真的會在索契用阿克塞爾的拋跳嗎?等等等等。媒體與觀眾的關注焦點,裁判對於不同技術等級的評判,的確是引起多數運動員決定採取用技術突破來提高名次的主要方針。不可否認的是,在這點上,亞洲選手的確是做得比西方的選手多。也許這能解釋在這兩屆冬奧會的時間里,亞洲選手在冰場上崛起的重大原因。但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多年的花滑迷,我也思考著這樣一些問題:「花滑的世界格局還會怎麼樣演變?『亞洲旋風』能刮多久?花滑這項運動中,技術真的起到主導作用嗎?」
溫哥華冬奧會男單比賽結束後,屈居亞軍的普魯申科對記者表達了對裁判打分的不滿:「我參加的這個項目叫做男子單人滑,不是男子冰舞!」他敗給了沒有在節目中採用四周跳的美國選手雷薩切克。索契冬奧會後,佟健也對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畢竟,花樣滑冰是一個打分項目,不是誰跑得快,誰就拿第一。」作為一個資深冰迷,這幾年,我對這項運動也有了新的見解:「在花樣滑冰運動中,技術與藝術應該相輔相成,甚至,技術應該服務於藝術。」
普魯申科的埋怨中提到的「冰舞」一詞,是花樣滑冰中除男單,女單和雙人之外的第四個項目。冰舞的比賽中,觀眾並不會看到像單人滑和雙人滑中明顯的跳躍,捻轉,拋跳等技術動作。托舉也不同於雙人滑中舉過頭的標准,而是女伴被男伴支撐在身體某個高度。應該說,冰舞更加考驗運動員的腳底功夫,舞蹈步伐與滑行編排是冰舞中最重要的部分。在2010年之前,冰舞的比賽不像單人滑和雙人滑分為短節目和自由舞,而是規定舞,創編舞和自由舞。國際滑聯在每個賽季會規定選手在這個賽季的規定舞中用的是哪一類的舞蹈節奏步伐。其規定步伐來自於體育舞蹈(國標舞)中的拉丁舞(桑巴,倫巴,恰恰,鬥牛,牛仔)和摩登舞(快步,狐步,探戈,華爾茲,宮廷華爾茲/慢三),當然還包括民族民間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國選手戴維斯懷特在溫哥華冬奧會上跳的印度舞。2010年後,冰舞項目的比賽被分為了短舞蹈和自由舞。但觀眾依舊可以在短舞蹈中看見國標舞的步伐。
亞洲選手盡管在單人和雙人項目里成績進步飛躍,然而幾十年了,卻始終沒有辦法在冰舞項目中有較好的成績(除了近兩年美國的日裔選手澀谷兄妹是冰舞場上較為惹眼的亞洲面孔)。因為,冰舞選手想要出成績,要比單人滑和雙人滑選手付出的時間更長。他們的難度,不是像單人或雙人比賽中大家能容易看到的高難度技術動作。而且,冰舞這個項目,它的骨子裡有著亞洲人無法模仿的歐美范兒。就像我們看黑眼睛黑眉毛的亞洲人帶著黃色假發唱歌劇一樣,總是或多或少存在一種違和感。亞洲選手要在冰舞項目上得到裁判的認可,並也颳起一陣旋風的話,難度相當大。必須路漫漫其修遠兮。並且,在我看來,冰舞運動員是真正的「冰上演員」。他們的藝術表現力,情緒的釋放決定了一套節目的水準。特別想為大家推薦2006至2007賽季,加拿大的冰舞老將杜博雷爾和勞宗的那套自由舞《時光倒流70年》。忘記了是否是解說員陳瀅曾經說過:「三流的運動員滑技術,二流的運動員滑故事,一流的運動員滑意境。」那套《時光倒流70年》是不折不扣的一流作品。
這句「一流二流三流」之說,並不是單指冰舞項目,對於單雙人滑也是如此。這是為什麼近幾年我對花樣滑冰會有「技術服務於藝術」這樣的見解。普魯申科當年在質疑裁判打分的時候應該先認識到,花樣滑冰的評分包括了技術分和節目內容分。這兩部分其實是同等重要的,甚至,作為觀眾的角度,我認為節目內容分更為重要。「技術是基礎」這句話沒有錯,但花滑的比賽中,技術不是全部。這也合理解釋了佟健在索契說的那句話:「不是誰跑得快,誰就拿獎牌。」我一直覺得,龐清和佟健是中國花滑運動隊伍中,四個項目的所有選手中最會滑意境的兩人,他們對於藝術的表達是中國的花滑選手中最到位的。一套節目成功與否,首先,它必須是完整的;再來,技術與藝術不能分離處理。很多運動員在一套節目中零失誤發揮,但就是沒有辦法抓住人心。問題就出在他們欠缺的藝術表現力和對於舞蹈編排的忽略。我總覺得一些選手在場上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跳躍一類的技術動作,導致了他們的肢體呈現出的狀態是:為了起跳而起跳,為了旋轉而旋轉。因而在動作銜接上沒有舞蹈美感,節目內容分肯定就不會高。舉個例子,金妍兒在溫哥華冬奧會上的自由滑《格什溫——F大調鋼琴協奏曲》中,有一個大一字進入的連跳2A
2T
2L,她落冰時絲毫沒有放鬆手臂的芭蕾姿勢,功課做足到了手指尖。這是我見過的從起跳到落冰劃出最美的一個連跳及銜接過程。金妍兒的同齡對手淺田真央從青少年組開始比賽時,就被人稱作「跳躍天才」,但我始終沒有辦法認同她的編舞。總覺得她的節目當中缺少什麼,單憑技術是絕對抓不住人的眼球的。當然,今年索契冬奧會上的自由滑《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是值得收藏的一套經典,除了她完美的六種三周跳,我尤其喜歡節目尾聲那組被她演繹地酣暢淋漓的接續步,整個人的情緒抒發與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但淺田之前的作品,我實在是不覺得有哪套動作讓人願意回味無窮。可能淺田真央比金妍兒稍稍遜色的地方就是在於舞的部分。
說到編舞,除了金妍兒的編舞大衛.威爾遜是我十分欣賞的一位。還想為大家介紹一位:德國的雙人滑組合薩夫申科和斯佐爾科維的鬼才教練及編舞尹德斯.戴烏爾。他編排的節目觀賞性非常強,在銜接上也很巧妙。為大家推薦薩夫申科和斯佐爾科維在2011賽季中表演的自由滑《皮娜》,戴烏爾在這套節目中,把電影《皮娜》中,德國當代舞蹈家皮娜在自己的舞蹈作品中的動作搬到了冰場上。相當絕妙的一套動作。這同時也引發了我的另一個思考:選曲與編舞的創新。比如有些人滑同樣的電影選段,但他們在冰上的演繹與表達,最後呈現給觀眾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內容。這其實考驗的是選手自身對於藝術的解讀與悟性,當然還有編排的奇思妙想。
花樣滑冰的賽場上有著許多經典曲目。例如:《圖蘭朵》、《教父》、《一千零一夜》、《卡門》、《羅密歐與茱莉葉》、《托斯卡》、《四季》等等。這些經典曲目,也是冰場上的冠軍曲目。但用的人多了,如何去超越?這就要求運動員首先對於音樂的背景,故事內容,甚至是作曲家的背景能夠解讀得透徹,然後要有自己思考的內容在節目中呈現。所以說,近些年的花樣滑冰運動的發展過程中,直至今日,運動員們和教練員們不單單要抓技術,更要在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同時不斷創新。
花樣滑冰已經進入到了新的時代。我剛開始看花滑比賽時,那個時代有個冰上女王叫關穎珊。如今,女王金妍兒的時代也要過去了。花樣滑冰的打分標准也早已從陳露那會兒的6.0變成了如今將技術與節目內容更為細化的評判體系。當然,不管怎麼變,我依舊堅持:花樣滑冰是世界上集力量、速度與技巧為一體的最具觀賞性的藝術類競技體育項目。這當中,人的技術永遠在進步,但始終不能忘記花滑中的技術必須配合藝術表現力,才能帶給觀眾徹徹底底美的享受。
C. 俄羅斯的花樣游泳有何秘密武器為何其統治力能夠那麼強
俄羅斯是花樣游泳中後來居上的強勢霸主,在世錦賽誕生的前20年歷史中,獎牌榜上從未出現過俄羅斯的名字。隨著美國與加拿大的青黃不接,俄羅斯並在1998年世界錦標賽中稱雄。直到1998年,俄羅斯一舉奪金。接著便是俄羅斯近10年對世界花游的統治。很多人認為俄羅斯的花樣游泳可以如此細膩、優美而又規范、有力是得益於俄羅斯歷史悠久的芭蕾。其花樣游泳霸主的地位難以撼動。
在崇尚藝術的大環境下,花樣游泳在俄羅斯非但沒有成為小眾運動,反而成了一種時髦。許多母親都願意送自己的女兒去學習花樣游泳,讓她更有藝術氣息。與學習芭蕾舞不同的是,學習花樣游泳還能讓孩子多掌握一項求生技能。
D. 中國的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究竟和其他國家的差距在哪
眾所周知在前幾十年裡,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領域里的主要贏家是來自以俄羅斯為主及一些西歐國家的運動員,近年來中國選手終於小有名氣。我國在此領域上與他國有差距是由很多因素組成,比如場地條件,受眾程度不高,沒有經驗豐富的教練團隊,運動員自身藝術功底比較欠缺等原因。
在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上競賽上主要是以單人,雙人較為個體的進行比賽。體量較少比較個體化,不是集體項目所以還未獲得大力的推廣,觀看群眾較少。近年來通過我國運動員刻苦努力在重大比賽中取得傲人成績,大大增加了此項運動在國內的關注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這項結合力量,速度,藝術美感的運動。家長們也更願意把孩子送去學習,這為我國儲備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運動員奠定良好的基礎。相信我國運動健兒們能早日減少差距,勇創佳績。
E. 花樣滑冰雙人滑的標准身高是多少
花樣雙人滑冰男性標准身高為180-190cm,女性身高為160左右。花樣滑冰(Figure Skating)是冬季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花樣滑冰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後在德國、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迅速開展。1952年,首次世界冰上舞蹈錦標賽在法國巴黎舉行。花樣滑冰的冰場長56~61米,寬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於3~5厘米。
F. 請問,學花樣滑冰要花多少錢(包括裝備)
冰刀有好有壞,如果不走專業一般買個1,2百元的就行,學費嗎,看你在哪學啦?如果你在俱樂部里學的話,應該是1周得3,4百。這個你可以去網路查各俱樂部的價格。如果在北方一些花樣滑冰訓練基地學的話,一個月都不到一百。
G. 花滑的WTT是什麼
世界團體錦標賽,世團賽,就是以國家為單位,派出男女單雙人冰舞參加,最後看名次算積分,積分最高的國家獲勝,這個比賽相對世錦賽沒那麼重要,可以帶著比較輕松的心情參加
H. 培養一名花樣滑冰選手大概需要多少錢
花樣滑冰被認為是一項比較難學的運動。職業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訓練期為8-12年。女孩5-7歲,男孩7-10歲,你妹妹4歲。你可以開始一些基於冰的啟蒙學習,但不要做太多的訓練和困難。它不便宜。這僅僅是把滑冰作為一種愛好的成本,每月高達7000美元;如果你想達到專業標准,你必須每天在冰上訓練,你可以自己計算成本。你學花樣滑冰的次數越多,它就越貴。你必須每天冰,否則你的技能水平會立即下降。12歲的安欣怡是中國女子單打的未來之星,她剛剛以每年40萬元的成本贏得了第八屆自由式滑冰班的全國冠軍,這也是她父親自學的代價,也得到了其他各種訓練友誼的支持。附言:一位母親之前說過,孩子已經學了兩個半星期了,她已經加入了「200萬俱樂部」。盡你所能。花式滑冰以前也被稱為「貴族運動」,它真的非常,非常昂貴。業余愛好者主要花在溜冰鞋、溜冰鞋、教練和場地上;如果他們想參加比賽,他們還需要編舞來准備衣服,交通+住宿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這些具體價格不容忽視,可以在網上找到。就個人而言,如果我們想在我國培養一名花樣滑冰運動員,我們應該在家庭的早期准備100萬元。如果你能加入國家隊,費用將不由家庭承擔。我國體育是一個國家體制,運動員的各項費用和工資都由我國承擔,所以我國運動員在經濟上是非常幸運的。大多數外國滑冰運動員花在自己的訓練比賽上,而冰聯只提供一些補貼。
I. 花樣滑冰
這個問題問的,不太好說,呵呵 其實就像其它比賽一樣,花滑選手也有世界排名之類的,是根據每站比賽的名次成績計算的 每個賽季都會算的 我要是沒記錯的話現在女的第一是金妍兒,男的是大鳥 不過這種排名我覺得挺虛的 每個花滑迷信中都有自己的世界第一 像是我心中的第一就是陳露這么多年都未曾變過,呵呵
J. 花樣滑冰運動員有哪些
國內國外著名的花樣滑冰運動員有很多,先簡單說下國內的再說下國外的。
國內選手:
女子單人滑的有:陳露,李子君。
男子單人滑的有:閆涵,李成江,宋楠。
國外選手:
男單:普魯申科(俄羅斯)、雷薩克(美國)、藍比爾(瑞士,09年復出)、茹貝爾(法國)、高橋大輔(日本)、傑里米·阿伯特(美國)、陳偉群(加拿大)
女單:金妍兒(韓國)、淺田真央(日本)、珍妮·羅切特(加拿大)。
雙人:薩維申科/斯佐爾科維(德國)冰舞:德洛貝爾/斯科恩菲爾德(法國)、多姆妮娜/沙巴林(俄羅斯)、瓦圖/莫伊爾(加拿大)、戴維斯/懷特(美國)、貝爾賓/阿古斯托(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