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分花卉
『壹』 根據花卉對溫度的要求可分為哪幾類
(1)耐寒花卉來:此類花卉原產於自溫帶和亞寒帶,一般能忍耐-20℃左右的低溫,在華北和東北南部地區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如紫玉簪、萱草、山丹百合、宿根福祿考、蜀葵、野薔薇、玫瑰、丁香、海棠、榆葉梅、紫藤、金銀花、木槿、山桃、龍柏等。
(2)半耐寒花卉:此類花卉原產於溫帶或暖溫帶,一般能耐-5℃左右的低溫,在長江流域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必須採取保護措施(如埋土或包裹枝幹)才能越冬。如菊花、三色堇、金魚草、鬱金香、月季、梅花、石榴、玉蘭、迎春、八仙花等。
(3)不耐寒花卉:此類花卉原產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性喜溫暖,在華南和西南南部可在露地越冬,其他地區均需入溫室越冬,故有溫室花卉之稱。如天竺葵、君子蘭、仙客來、文竹、馬蹄蓮、一品紅、變葉木、葉子花、鶴望蘭、龜背竹、白蘭、橡皮樹、巴西木、蝴蝶蘭以及仙人掌類與多肉植物等。在北方種植時冬季室內最低溫度不低於7~10℃,保持在15~18℃為宜。
『貳』 花卉對溫度有哪些要求
溫度是花卉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各種花卉的生長發育和佛眠都要求一定的溫度,不同種類花卉因原產地的氣候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超過最高溫度或低於最低溫度的界限,花卉的正常生長發育就會受到損害,甚至死亡。例如原產南方的花卉引種到北方栽培時,如果冬季溫度低於原產地就會出現冷害或凍害。
相反,原產北方喜歡冷涼氣候的花卉,如果冬季溫度過高,不能充分休眠而空耗養分,就會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據常見花卉對溫度的要求分為以下三大類。
(1)耐寒花卉此類花卉原產於溫帶和亞寒帶,一般能忍耐-20%左右的低溫,在華北和東北南部地區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如紫玉簪、萱草、山丹百合、宿根福祿考、蜀葵、野薔薇、玫瑰、丁香、海棠、榆葉梅、紫藤、金銀花、木槿、山桃、龍柏等。
(2)半耐寒花卉此類花卉原產於溫帶或暖溫帶,一般能耐。-5℃左右的低溫,在長江流域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必須採取保護措施(如埋土或包裹枝幹)才能越冬。如菊花、三色堇、金魚草、鬱金香、月季、梅花、石榴、玉蘭、迎春、八仙花等。
(3)不耐寒花卉此類花卉原產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性喜溫暖,在華南和西南南部可在露地越冬,其他地區均需入溫室越冬,故有溫室花卉之稱。如天竺葵、君子蘭、仙客來、文竹、馬蹄蓮、一品紅、變葉木、葉子花、鶴望蘭、龜背竹、白蘭、橡皮樹、巴西木、蝴蝶蘭以及仙人掌類與多肉植物等。北方種植冬季室內最低溫度應不低於7—10%,保持在15—18%為宜。
此外,同一種花卉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種子發芽時,對溫度的要求不高,但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培育健壯的幼苗,通常在播種後需保持較高的土壤溫度。扦插繁殖同樣要求較高的土溫,以利生根萌芽。幼苗出土丘溫度宜略低一些,以防徒長。二年生花卉,幼苗期大多要求經過一段1~5℃的低溫才能通過春化階段,否則不能進行花芽分化因而不能正常開花。當植株進入營養生長以後則需要較高溫度促進營養生長,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到了開花結實階段,羞數花卉不需要高溫,溫度略低一些有利於繁殖生長。所以許多花卉在炎熱夏季開花很少。
『叄』 溫度對花卉有哪些影響
一切生命活動都要有一定的溫度作保障,花卉也不例外。溫度的高低內,直接間接地影響花容卉中的生長發育,支配著花卉資源的分布、引種和栽培。
各種花卉因產地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喜高溫的花卉,如果溫度低於原產地就會出現冷害或凍死現象;喜低溫的花卉,如果冬季溫度過高,不能充分休眠而一味消耗養分,就會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
『肆』 花卉根據對溫度的要求可分五類
依據耐寒、耐熱力的大小可以將花卉分為五類:
1、耐寒性花卉
2、喜涼花卉(半耐寒性花卉)
3、中溫花卉
4、喜溫花卉
5、耐熱花卉
『伍』 溫度對花卉的影響有哪些
一切生命活動都要有一定的溫度作保障,花卉也不例外。溫度的高低,直接間接地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支配著花卉資源的分布、引種和栽培。
花卉對溫度的要求
各種花卉因產地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例如,喜高溫的花卉,如果溫度低於原產地就會出現冷害或凍死現象;喜低溫的花卉,如果冬季溫度過高,不能充分休眠而一味消耗養分,就會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據習見花卉對溫度的要求分成三類。
一類是喜高溫花卉,要求白天室溫20~22℃,夜間不低於10℃。例如,一品紅、仙客來、九重葛和大多數附生蘭花等。
第二類是喜低溫越冬花卉,要求越冬溫度不低於0~5℃即可。一般長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如月季、桂花、柑橘、山茶花、春蘭、蕙蘭、八仙花、杜鵑花、桅子花、蘇鐵等。北方室內種植。
最後一類是介於前二類之間的中溫花卉。北方種植冬季室內最低溫度應不低於7~10℃,經常保持在18℃左右最好。在廣東、廣西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如白蘭花、茉莉花、木蘭、扶桑、大部分仙人掌類植物、秋海棠類、仙客來、大岩桐、荷包花等。
除此之外,任何一種花卉在生長的各個階段對溫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種子發芽時對溫度的要求不高,但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培育健壯的幼苗,通常在播種後需保持較高的溫度。若播種後長期處於低溫、泥土過濕的環境中,不但阻止種子發芽速度,而且容易使種子霉爛。
原產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花卉播種和扦插育苗均需在25℃以上,溫度過低,生長明顯受到抑制。
原產高原及地中海地區的花卉,如大麗花、倒掛金鍾、各類報春花,在生長期間喜涼爽,不適應高溫、濕熱的條件。到了夏季,倒掛金鍾、報春花、仙客來便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
大多數溫室花卉在花期要求溫度較高,例如茉莉花、白蘭花等只在炎熱的夏季開放;冬季則需要室內溫度在28℃以上才可開花。但是,在花卉中也有許多例外,如墨蘭、寒蘭在春節開花;杜鵑花、山茶花的多數品種,花期也是在比較涼爽的春天。另外,多數花卉在開花期間對低溫是非常敏感的,往往短時間的低溫便可能造成大量花蕾受害。
一般情況下,花卉在休眠期不宜溫度過高,如球根、球莖、鱗莖花卉,如大岩桐、球根秋海棠、花葉芋、馬蹄蓮、仙客來、綉球百合等這些種類的花卉需在低溫條件下完成休眠及球根的發育,這樣可以降低在貯藏期間的養分消耗。
土壤溫度
土壤的主要熱量來源於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有明顯的日變化和年變化,所以土壤溫度也就有日變化和年變化。
對於土壤的表層,在一天中,清晨日出前溫度最低,日出後溫度升高,到午後1時左右,達到一天中的最高溫度,然後溫度逐漸下降,到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又達最低溫度。一年中,就月平均溫度來說,土壤表層的最高溫度在7~8月,最低溫度在1~2月。花卉生產主要根據年溫度變化來合理安排,採取有利的升溫降溫措施。
一年中,早春的土壤溫度低,此時,播種繁殖要掌握土溫的變化,如過低,種子便膨脹不發芽。塊根類的花卉催芽繁殖要通過提高土溫,使塊根萌發的芽快且量多。最適合根生長的溫度是比地上氣溫低3~5℃,所以在早春植物根活動早,樹液也流動早,對植物的嫁接、扦插、壓條提高成活率非常有利。根在適宜溫度中,能較好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若土溫過低,植物就會因吸收不足而出現生長不良現象。
夏季氣溫較高,土壤溫度自然也就隨之升高。此時一些不耐高溫花卉,如仙客來、倒掛金鍾等就要通過調整疏鬆的培養土或泥瓦盆的通透作用降底土溫,使根系呼吸及一切生理作用都近乎正常,才能安全度夏。
溫度的高低對花卉肥料的分解及養分的吸收都有一定的影響。通常,溫度低,肥料分解慢,花卉吸收養分少;隨著溫度上升,肥料分解加速,容易被花卉吸收。
花卉是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營養物質的,養分吸收多少與呼吸作用關系密切。通常情況下,溫度增加,花卉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也增加,同時施肥數量和次數也應該隨之增加。
低溫會降低營養物質的吸收,當基質溫度低於10℃時,桅子花的幼葉便會產生失綠的缺鐵症狀,如果把基質溫度提高到28~32℃,失綠症狀就會逐漸消失。可見,低溫會阻止鐵的吸收,從而使幼葉失綠黃化。高溫時,雖然呼吸作用旺盛,但消耗體內碳水化合物較多,非但影響對養分吸收,還將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所以對喜愛夏季涼爽、濕潤的仙客來、倒掛金鍾、大岩相等花卉,在酷熱、乾燥的夏季應採取竹簾遮蔭、花盆附近地面多淋水、中午前後用水噴霧等措施進行降溫。
對於多數花卉來說,吸收尿素和鉸態氮肥中的氮之前,必須轉化為硝態氮,這種轉化依賴於基質中的微生物。通常,這種轉化是相當快的。但在仲冬季節(指陽歷12月份),金龜魚幼苗施用鉸態氮肥可能產生氨毒。因為在溫度為9~10℃時,由魚態氮轉化到硝態氮是比較緩慢的。所以,在仲冬季節,氮肥應選用硝態氮為宜。溫度對有機化肥的分解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溫度低時,釋放的有效氮低;反之,在溫度高時,有效氮的釋放量則明顯增加。因此,有機肥料作為惟一氮源時,在冬季或基質溫度低於10℃時,香石竹常出現缺氮症狀,所以在低溫月份應選用硝態氮為--宜。
不要認為只有生長在高溫環境中的花卉需要施肥,而低溫下生長的花卉就不需要施肥。其實在低溫條件下催花的三色堇、金盞菊等花卉冬季也需施用肥水。一般情況下,冬季里的花卉生長迅速者如吊蘭、文竹、秋海棠、天竺葵、香石竹、仙客來等應多施肥,每周需澆1次肥水;生長緩慢的花卉如杜鵑、扶桑、含笑、菊花、茉莉、蘇鐵、山茶等應少施肥,可隔半月施1次肥水;生長停滯的花卉如枸杞、桂花、荷花、五針松、石榴、睡蓮等,則整個冬季都不用施肥。
溫度周期變化與花卉的適應
溫度的周期變化分為年周期和日周期變化。原產溫帶地區花卉,一般表現為春發芽,夏生長旺盛,秋季生長緩慢,冬季進入休眠。但也有些花卉在高溫季節進入半休眠狀態,如仙客來、香雪蘭、鬱金香、水仙等。這種休眠方式是植物生理功能在不利環境條件下的代謝平衡。經休眠後的花卉,在下一階段生長發育得更好。
春化現象也是花卉對溫度周期的適應,二年生花卉需在0~5℃的低溫環境中生長一段時間後才能有花芽分化;牡丹、芍葯的種子進行春播,必須解除上胚軸的休眠;碧桃、丁香若不經過冬季的低溫,春季的花芽便不能正常開放;為使百合、鬱金香、唐菖蒲、水仙在春節開花,必須首先進行冷處理。
日溫變化是非常普遍的。白天高溫,有利於光合作用及生理作用。夜間低溫有利於積累有機物。晝夜溫差越大,球根花卉生長發育得就越好。
『陸』 溫度對花卉的影響及控制方式是什麼
溫度是影響植物生長的重要環境因子,它主要是通過對植物體內各種生理活動的影響來實現的。花卉的種子發芽、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都有它的最適宜溫度、最高和最低極限,超過了這個界限,它的生長發育、開花結果都要受到影響,甚至無法生存。一般地說,隨著溫度的升高,生長發育加快,但超過了極限,生長就會停止或者死亡。只有在最適宜的溫度下,才能迅速而健壯地生長發育、開花結果。大多數花卉的生長發育最適宜溫度都在12.8~23.9℃。
1.溫度與品種
根據花卉對溫度的耐受程度,可將其分為以下三類:耐寒
花卉一般能耐-20℃左右的低溫。如萱草、薔薇、玫瑰、迎春、紫藤、金銀花等。半耐寒
花卉一般能耐-5℃的低溫,如菊花、芍葯、三色堇、金魚草、石竹、翠菊、鬱金香、月季、梅花、玉蘭、夾竹桃、五針松等。不耐寒
花卉有溫室花卉之稱,如文竹、一品紅、變葉木、龍吐珠、鶴望蘭、萬年青、馬蹄蓮、橡皮樹、仙人掌類與多肉植物等。2.溫度與生長發育
各種花卉的生長發育和休眠都要求一定的溫度,不同種類花卉因原產地的氣候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瓜葉菊、仙客來、天竺葵等為7~13℃;月季、石榴、百合等為13~18℃;牡丹為20~25℃;茉莉花為25~35℃等。如果超過最高溫度或低於最低溫度的界限,花卉的正常生長發育就會受到損害,甚至導致死亡。例如原產於南方的花卉引種到北方栽培時,如果冬季溫度低於原產地就會出現冷害或凍害;相反,原產於北方喜歡冷涼氣候的花卉,如果冬季溫度過高,就不能充分休眠而空耗養分,從而會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
同一種花卉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如在播種以後要求土溫偏高些,以利於種子吸水、萌發和出土。幼苗出土後溫度宜略低些,如果此時溫度過高,幼苗易徒長,致使植株細弱。當植株進入營養生長以後則需較高的溫度,高溫能促進營養生長,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多數花卉在開花階段又要求溫度略低一些,有利於生殖生長,伏天開花的花卉較少,大多數就是這個原因。
地溫也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夏季地溫比氣溫高得多。據測定,當氣溫34℃時,在8cm深處地溫達到40℃,12cm深處高達44℃,這樣的地溫就會影響花卉根部的生理機能,這時就需採取傍晚澆水和地面鋪草措施來抑制地溫上升。只有保持一定地溫,才能使土壤微生物活動順利進行。
3.溫度與開花
溫度對花卉的花芽分化和開花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大多數原產溫帶地區的花卉,在整個生長生育過程中,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刺激,才能轉入以開花結實為主的生殖生長階段。只有當外界溫度滿足了它們所需的低溫要求時,花卉植物在溫度回升時才能正常開花,否則正常的生命活動就不能延續。
4.室內溫度特點
居室內的溫度有兩個特點:一是室內的晝夜溫差小,室內白天較少受陽光直接照射而溫度較低,晚上則較室外暖和,因而,晝夜溫差較小;二是室內的最高溫度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最低溫度出現在供暖前後的12、1、2月三個月。因此,在此期間應特別注意室內的溫度管理,將植物擺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
5.溫度控制
在夏季高溫季節要加強遮陽措施,多淋水,減少地面的溫度;在冬季要及時入房越冬。
『柒』 花卉按溫度是怎樣劃分的
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據習見花卉對溫度的要求分成三類。
一類是喜高溫花卉內,要求白容天室溫20~22℃,夜間不低於10℃。例如,一品紅、仙客來、九重葛和大多數附生蘭花等。
第二類是喜低溫越冬花卉,要求越冬溫度不低於0~5℃即可。一般長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如月季、桂花、柑橘、山茶花、春蘭、蕙蘭、八仙花、杜鵑花、桅子花、蘇鐵等。北方室內種植。
最後一類是介於前二類之間的中溫花卉。北方種植冬季室內最低溫度應不低於7~10℃,經常保持在18℃左右最好。在廣東、廣西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如白蘭花、茉莉花、木蘭、扶桑、大部分仙人掌類植物、秋海棠類、仙客來、大岩桐、荷包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