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新昌插花

新昌插花

發布時間: 2022-01-03 22:19:00

⑴ 浙江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1、撣新(浙江的風俗習慣之一):

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後,家家選吉利日子,打掃門庭,上至椽瓦,下迄溝瀆,所有屋角、棟邊,都要用長竿紮上掃把,處處刷過,並洗滌所以用具,准備乾乾凈凈過新年,也叫「撣新」。舊時,在蒼南,長工回家過年,故有「長年不吃二十四飯」之說。

現在,每年農歷二十四前後,仍沿襲臘月「撣新」風俗,全城開展以掃塵迎新為中心的清潔衛生運動。

2、小年。農村人一般要大掃除,辦年貨,送灶君菩薩上天。也有些地方在這一天祭祖。過年拉開序幕。

3、新年鼓:

春節期間,民間娛樂活動較多,如新年鼓和吹打樂。新春天亮,小孩結隊成群,沿街敲鑼打鼓,叫「新年鼓」。有些村子則集合村民,演奏各種樂曲,有吹打曲,也有清唱,歡樂而熱鬧。

4、大年「開門炮」。

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爭先恐後打「開門炮」,一般認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聲中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有講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災難,並表示接新年。

三發鞭炮越是聲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後紅花滿地,喜氣洋洋,此時,年味最濃。

⑵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主要有:
1、吃粽子
古時為祭祀投江的屈原,荊楚之人農歷五月五日會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吃掉,人們想出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後來,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粽子用江米、黃米、小棗做成,俗稱「二米粽子」。
2、掛艾草
端午節當天,人們會在院門前和房檐下掛艾草或菖蒲,蚊蟲害怕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
因為菖蒲的葉子形狀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說它可「斬千邪」。人們便會把菖蒲刻成「小人兒」、「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兒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會掛在門楣,起到驅魔祛鬼的效果。
3、賽龍舟
傳說楚國人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王作楫說,古人賽龍舟時在終點設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3個標就獲得了冠亞季軍。為了讓參賽者從遠處看到終點,古人還會在3個標上用錦緞打上蝴蝶結。
4、吃五毒餅
端午節臨近夏至,天氣越來越炎熱,細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於是食用五毒餅消病強身。據說,吃了五毒餅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
5、鬥百草
古時人們到端午節,會結伴去郊外采葯,采葯途中會鬥草玩,逐漸形成習俗。參與游戲的兩人會持草相對站立,雙手各持一草或花莖的兩端。游戲開始後,二草相勾,雙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誰的草或花莖被對方拉斷誰為輸。
6、收五毒
端午節時,女孩要在胸前別上「繒子」,據說這種用彩色絲線縫制、樣子跟粽子類似的布藝可以驅邪避惡。男孩則在頸上掛一個葫蘆,裡面收進「五毒」圖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貼葫蘆花
因為葫蘆是「福祿」的諧音。古時人們會用紅色毛邊紙剪成葫蘆,裡麵包括「五毒」圖案,稱為「葫蘆花」,五月一日貼出,五月五日午時摘下扔掉,稱為「扔災」。
8、點雄黃酒
在端午節還有點雄黃酒的習俗,會把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五個點,人們認為,這樣蚊蟲蒼蠅會被雄黃酒破解,驅邪避害。

插花是端午節的習俗嗎

不是啊,端午節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掛蒿草艾葉荷包。望採納。

⑷ 水土保持分區

一、標准條款

1 分區任務

1.1 根據區內相似性和區間差異性原則,將規劃范圍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類型區。

1.2 應以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情況、水土流失特點等因素為依據,研究確定不同類型區的生產發展方向和防治措施布局。

2 分區原則

2.1 同一類型區內,各地的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情況、水土流失特點應有明顯的相似性;不同類型區之間,其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情況、水土流失特點應有明顯的差異性。其相似性和差異性均應有定量的指標反映。

2.2 同一類型區內的生產發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與防治措施布局應基本一致;不同類型區之間的生產發展方向與防治措施布局應有明顯的差異。

2. 3 應以影響水土流失和生產發展的主導因素作為劃分不同類型區的主要依據。不同情況下,主導因素應有所側重:

2. 3. 1 在自然條件中,對水土流失和生產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應著重地貌、水文、氣象、土壤、植被等。在地貌因素中,應明確劃分山區、丘陵與平原 ( 地面坡度組成不同) ; 在水文、氣象因素中,應明確劃分多雨區與少雨區; 在土壤因素中,應明確劃分土類、岩石、沙地; 在植被因素中,應明確劃分林區、草原與無植被山丘。

2. 3. 2 在自然資源中,對水土流失和生產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應著重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 ( 特別是植物) 資源、光熱資源和礦藏資源。並應明確劃分這五項資源的豐富區與貧乏區。

2. 3. 3 在社會經濟情況中,對水土流失和生產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應著重人口密度、人均土地、人均耕地、土地利用現狀、農村各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水平等。

2. 4 在堅持上述分區原則基礎上,應適當照顧行政分區的完整性; 同時每一類型區應集中連片,不應有 「飛地」或 「插花地」。

3 分區的主要內容

3. 1 各個類型區的界限、范圍、面積和行政區劃。

3. 2 各類型區的自然條件,著重說明以下因素:

3. 2. 1 地貌: 宏觀上說明各區的山地、丘陵、高原、平原、階地等不同地貌; 微觀上說明地面坡度組成、溝壑密度等定量指標。

3. 2. 2 水文: 說明各區的年均雨量、汛期雨量、降雨的年際分布與季節分布、暴雨情況、乾旱缺雨情況等。

3. 2. 3 氣象: 溫度、無霜期、風力、霜凍、冰雹等自然災害。

3. 2. 4 土壤: 說明各區的土類、岩石、沙地的分布、農業土壤的主要物理化學性質等。

3. 2. 5 植被: 說明各區的林地 ( 天然林與人工林) 、草地 ( 天然草地與人工草地) 分布情況、植被覆蓋度、主要樹種、草種等。

3. 3 各類型區的自然資源,著重說明以下因素:

3. 3. 1 土地資源: 各區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等各類土地的總量、人均量、土地質量、生產能力。

3. 3. 2 水資源: 各區的地面水、地下水、總量、人均量、耕地平均量。

3. 3. 3 生物資源: 各區能提供用材、果品、葯用、編織、澱粉、調料、觀賞等用途的植物和有開發價值的動物。

3. 3. 4 光熱資源: 各區的日照數、輻射熱量、大於等於 10℃ 積溫。

3. 3. 5 礦藏資源: 各區的煤、鐵、銅、鋁、石油、天然氣等礦藏資源的分布、數量和開采情況。

3. 4 各類型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著重說明以下因素:

3. 4. 1 各區人口、勞力、人均土地、人均耕地。

3. 4. 2 各區土地利用現狀、存在問題。

3. 4. 3 各區農村各業生產情況、經驗和問題。

3. 4. 4 各區群眾生活水平、人均糧食、人均收入、人畜飲水和燃料、飼料、肥料供需情況。

3. 5 各類型區的水土流失特點,應著重說明以下方面:

3. 5. 1 各區水土流失主要形式 ( 溝蝕、面蝕、重力侵蝕、風力侵蝕) 、侵蝕強度 ( 按侵蝕模數定量指標) 、分布情況。

3. 5. 2 各區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包括對當地農村生產、群眾生活的危害和對下游淤積水庫、河道、造成洪澇災害等危害。

3. 5. 3 各區水土流失成因: 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開發建設不注意保持水土,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等) 。

3. 6 各類型區的生產發展方向與防治措施布局,應著重說明以下方面:

3. 6. 1 各區的生產發展方向,具體表現為土地利用區劃,提出各區農林牧副漁業用地和其他用地的位置和面積比例。

3. 6. 2 各區的防治措施布局: 根據各類土地上不同的水土流失形式與強度,有針對性地提出主要防治措施及其配置特點,並簡述其依據。

4 分區的方法步驟

4. 1 進行水土保持綜合調查,應根據調查結果劃定各類型區的界限,分別調查各區的自然條件、自然資源、社會經濟情況、水土流失特點和水土保持現狀等。

4. 2 應將調查中收集的有關專業的分區成果 ( 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水利、自然地理、土壤侵蝕等分區成果) 作為水土保持分區的重要依據之一。

4. 3 在上述調查中,除進行各類型區的面上普查外,還應在每一類型區內選一有代表性的典型小流域 ( 面積 20 ~50 km2) 進行詳查,將普查與詳查情況點面結合,互相驗證。

4. 4 根據上述調查情況,結合區域性經濟發展與流域性開發治理,研究提出不同類型區的生產發展方向與防治措施布局。

4. 5 整理分區成果。按 5. 3 規定的內容,編寫水土保持分區報告,並附有關圖表。分區成果應作為大面積水土保持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獨立運用。

5 分區的分級要求

5. 1 根據規劃范圍分區可分為: 國家級、大流域級 ( 以上兩級都跨省) 和省級、地區級、縣級等五個層次,各級的精度要求不同。省級及以上層次的分區著重宏觀戰略,相對的粗略些;地區級及以下層次的分區應能具體指導實施,要求精度較高些。在國家級和省級分區中屬同一類型區的,在地區級和縣級分區中可能還需再劃分為兩個以上的類型區。

5. 2 根據影響因素可分為: 一級分區 ( 類型區) 、二級分區 ( 亞區) 、三級分區 ( 小區) 。在省以上大面積分區中,當一級分區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時,應考慮二、三級分區。

5. 2. 1 一級分區應以第一主導因素為依據,二、三級分區以相對次要的其他因素為依據。

5. 2. 2 多數情況下以地貌為第一主導因素,一級分區分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等; 二、三級分區則以微地貌、地面組成物質、降雨、植被、氣候、耕墾指數等相對次要的因素為依據。

5. 2. 3 如一級分區為山地,二級分區根據海拔高度不同可分高山、中山、低山; 如一級分區為丘陵,二級分區根據地面坡度不同可分緩坡丘陵、陡坡丘陵等。

5. 3 在同一類型區 ( 一級區) 內不同的二、三級區,其生產發展方向與防治措施布局在基本相近的基礎上,還應有某些具體差異。

6 分區的命名

6. 1 區命名的目的是反映不同類型區的特點和應採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在規劃與實施中能更好地指導工作。命名的組成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三類,不同層次的分區,應分別採用以下不同的命名。

6. 2 二因素命名,由地理位置和各區地貌和土質特點二因素組成,一般適用於省及省以上層次的分區。如在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分區中,有東北黑土區、西北黃土區、南方紅壤丘陵區等。

6. 3 三因素命名,在上述二因素基礎上,再加侵蝕強度,共三因素組成,一般適用於省以下較低層次的區劃。如某省或某地區的水土保持分區中,有北部紅壤丘陵嚴重侵蝕區、南部沖積平原輕度侵蝕區等。

6.4 四因素命名,在上述三因素基礎上,再加防治方案,共四因素組成,一般適用於省級以下層次的分區。如北部紅壤丘陵嚴重侵蝕坡溝兼治區、南部沖積平原輕度侵蝕護岸保灘區等。

7 分區成果

7.1 水土保持分區報告:闡明分區依據、各區特點、分區分級和命名。

7.2 水土保持分區圖:反映各區位置,范圍和分區分級。

一級分區線比二級分區線粗一倍,二級分區線比三級分區線粗一倍。

二、理解與實施

水土保持類型區的劃分是分區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礎,是總體規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驟和組成部分。此節就水土保持分區的任務、原則、主要內容、方法步驟、分級要求和命名都進行了詳細說明規定。新舊標准對比如下:

(1)首先將原標準的「水土保持區劃」改為「水土保持分區」,這節中原標准提到的「區劃」在新標准中都相應的改為「分區」,目的是與新標准規劃總則中提到的保持一致。

(2)將原標准「區劃的任務」改為「分區的任務」,其內容新標準的5.1.1和5.1.2與原標准對應項內容對比,5.1.1內容換成了新的,完全替換掉了原標准5.1.1的內容,5.1.2內容是原標準的一部分,沒必要贅述的部分被刪除。

(3)原標准5.2.3.1「對水土流失和生產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因素著重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組成物質)」被改為「對水土流失和生產發展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應著重地貌、水文、氣象、土壤、植被等」。此處自然條件因素與水土保持綜合調查4.3.1提到的保持一致,改後的用詞更加准確,如地貌是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狀態。按其自然形態可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地形這兩個概念在使用上常有區別,如地形圖一般指比例尺大於1∶100萬著重反映地表形態的普通地圖,而地貌圖則是一種主要反映地貌形態———成因或某一地貌要素的專題地圖。在測繪工作中,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總稱。可見此處「地貌」代替「地形」更加合理。「降雨」改為「水文、氣象」范圍變大,符合實際情況,用詞准確。

(4)原標准5.3.2.1~5.3.2.5的內容是對自然條件中有關因素的說明,在新標准中內容基本不變,因素名稱有所改變,將「地形」改為「地貌」、「降雨」改為「水文」、「地面組成物質」改為「土壤」以及「其他農業氣象」改為「氣象」,並且說明順序也進行了調整,這些內容及順序的改變,與新標准5.2.3.1提到的因素「地貌、水文、氣象、土壤、植被」一一對應。

(5)原標准5.3.3.1中的「農地、林地、草地、荒地等」在新標准中改為「耕地、林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等」改後的用詞更加規范合理。我國在1984年發布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中制訂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含義》,對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含義作了明確規定,按土地利用的綜合性差異劃分大類,然後按單一性差異逐級細分。如按土地用途分為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8個一級大類,再根據利用特點等細分二級地類。

(6)原標准5.3.5和5.3.6在新標准中內容上都補充「應著重說明以下方面」:這樣使說明內容更為明確,也與前幾項說明方式相一致,使讀者容易讀懂內容。

(7)原標准5.5.1中「高層次」、「低層次」在新標准5.5.1中更加完整,相應的變為「省級及以上高層次」、「地區級及以下低層次」,通過補充,使層次分明,一目瞭然。

三、示例

以下所舉示例分別是省級、地區級和縣級,示例一顯示的省級,屬於省級及以上高層次的水土保持分區,示例二和三顯示的是地區級和縣級,屬於地區級以下較低層次的水土保持分區;前兩個分區命名都採用二因素組成,由地理位置和各區地貌和土質特點組成,第三個分區命名採用四因素命名,由地理位置和各區地貌和土質特點,加侵蝕強度,再加防治方案組成,詳細內容如下。

示例一:《浙江省水土保持規劃(1999~2010年)》中的水土保持分區

按照全國土壤侵蝕類型分區,浙江省屬於水力侵蝕為主的類型區南方丘陵紅壤區。根據全省的自然地理狀況、社會經濟情況、水土流失現狀與發展趨勢,將全省劃分為浙中浙南丘陵山地區、浙北平原丘陵區、浙東沿海島嶼區三個類型區。

1.浙中浙南丘陵山地區

以莫干山以西,會稽山、四明山一線以南的全省大部分地區,包括金華市、衢州市、麗水市所屬縣(市、區)和長興、安吉、臨安、富陽、桐廬、建德、淳安、諸暨、嵊州、新昌、天台、仙居、永嘉、文成、泰順等38個縣(市、區),總土地面積68415km2,水土流失面積13988km2,佔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的73.6%,是我省水土流失程度較高且分布范圍最廣的類型區。

本區土壤類型主要有紅壤、紫色土和水稻土等,集中了全省大部分的坡耕地和荒山、荒丘以及大部分的疏林地,水土流失類型主要是水力侵蝕,其表現形式以坡面面蝕為主,在金衢盆地的四周還分布著一定數量的溝蝕。在浙西浙南山區由於地面坡度大,存在著一定數量的重力侵蝕,其表現形式主要為滑坡和崩塌,有的地方還發展為泥石流,危害嚴重。近年來,隨著開發建設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修路、采礦和開發區建設等人為活動不斷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山區發展過程中不合理的利用林木資源,也不同程度地加劇了水土流失。

本區的水土保持措施,應考慮到將防護性治理與開發性治理緊密結合,大力改造坡耕地,治理開發農村「四荒」資源,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山區農民脫貧致富。針對不同侵蝕類型的不同土壤類型、地形、水系的特點,應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要建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範區,探索生態建設的新模式,為防治水土流失、建設生態農業起到典型示範作用。

(1)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切實保護現有植被和水土保持設施。

(2)加強對開發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預防人為活動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並及時對開發建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予以治理。

(3)大力改造現有坡耕地,以修建水平梯田為主,結合整治排水系統,並對25°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面實施退耕。

(4)發揮丘陵山區水土資源優勢,種植經濟林果,增加農民收入,實行開發性治理與防護性治理結合的方式,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

(5)封育治理與植樹種草相結合,恢復和提高植被覆蓋度。

2.浙北平原丘陵區

以莫干山以東,會稽山、四明山、象山港一線以北的杭嘉湖平原和蕭紹甬平原及附近地區,包括嘉興市所屬縣(市、區)、湖州市區、德清、杭州市區、餘杭、蕭山、紹興市區、紹興、上虞、寧波市區、鄞縣、餘姚、慈溪等28個縣(市、區),總土地面積20412km2,水土流失面積1627km2。該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農作物產量高,交通發達,城市村鎮密集,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是我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也是農、工、貿的集散地,鐵路、公路的交通樞紐,開發區規模在不斷擴大,同時城鎮擴建,道路拓寬,舊城改造也在迅速展開。公路建設蓬勃展開,國道、省道和縣道一起上。本區基本建設項目多,規模大,亂挖亂堆隨意棄渣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致使河道淤積,加重了災害損失。杭嘉湖平原河網縱橫交錯,由於河岸大部分為土質,受自然因素和船行波的沖擊影響,河岸坍塌現象十分嚴重,僅嘉興市每年大約損失土地1000多畝。

本區主要是依法預防和治理新的水土流失,必須嚴格執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申報審批制度和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與水土保持設施「三同時」制度,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從城市規劃入手,積極開展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對城市周圍和主要交通干線兩側的采礦採石活動進行規范、整頓、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平原地區禁止取土燒磚;加強平原河網整治及護岸工程,疏浚河道,防止河岸坍塌。

3.浙東沿海島嶼區

我省海岸線長而曲折,島嶼眾多。本區位於我省東部沿海,從舟山群島、象山半島、溫黃平原、樂清灣兩岸到溫瑞平原及其附近地區,包括舟山市所屬縣(區)、奉化、象山、寧海、台州市區、三門、臨海、溫嶺、玉環、溫州市區、樂清、瑞安、平陽、蒼南、洞頭等22個縣(市、區),總土地面積20929km2,水土流失面積3383km2。當地農業生產力水平較高,鄉鎮企業和農村經濟較為發達,群眾生活水平較高,近幾年來隨著燃料結構的改變,從城鎮到農村大都用上了煤氣,幾乎不燒柴草,使得自然植被得到了很好的恢復,水土流失狀況較以前有明顯好轉。

本區容易受台風正面襲擊,台汛期暴雨強度大,水土流失類型以水力侵蝕為主,在舟山群島則為水力侵蝕與風力侵蝕並存。雖然水土流失面積占總土地面積的比例低於全省平均水平,但中度侵蝕以上的面積占水土流失面積的比例達到55.7%,大大高於全省的平均水平,水土流失的特點是強度大。同時,資源開發與基本建設活動所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普遍存在。

本區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依法預防和治理新的水土流失,必須嚴格執行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申報審批制度和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與水土保持設施「三同時」制度,加大監督執法力度。針對不同侵蝕類型的不同土壤類型、地形、港灣的特點,積極開展沿海防護林建設和海岸防侵蝕建設。

(1)加快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的步伐,建立農田防護林體系,風力侵蝕區開展植物固沙,防止海岸侵蝕。

(2)加強對開發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預防人為活動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並及時對開發建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予以治理。

(3)大力改造現有坡耕地,以修建水平梯田為主,結合整治排水系統,並對25°以上的陡坡耕地全面實施退耕。

(4)從城市規劃入手,積極開展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對城市周圍和主要交通干線兩側的采礦採石活動進行規范、整頓、治理,改善生態環境。

(5)平原地區禁止取土燒磚。

示例二:《浙江省江山市水土保持總體規劃(2006~2020年)》中的水土保持分區

根據江山市自然環境、社會經濟、水土流失現狀、生態環境等特點,江山市劃分為中部丘陵盆地區和西南部山地區兩個類型區。

1.中部丘陵盆地區

本區包括鳳林鎮、雙塔街道、虎山街道、上余鎮、四都鎮、賀村鎮、淤頭鎮、石門鎮、大橋鎮、清湖鎮、壇石鎮、新塘邊鎮、大陳鄉、雙溪口鄉14個鄉(鎮、街道),總土地面積1141.38km2,佔全市總面積的56.52%。

(1)自然環境。該區屬丘陵、盆地集中分布區,丘陵起伏平緩,底部開闊,由河谷中部向南北兩側呈階梯狀分布。

本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3℃~17.6℃,≥10℃年積溫5200℃~5700℃,年降水量1300~2200mm,無霜期250天左右。

土壤主要有紅壤、紫色土、水稻土等。紅壤分布在盆地內側的緩坡台地、丘陵地帶,紫色土分布在丘陵崗地,水稻土廣泛分布於河谷兩岸和盆地內。

本區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林植被區。地帶性植被以甜櫧、木荷為建樹科,伴以櫟、栗、楠類以及山茶科等群落。

(2)水土流失現狀和存在問題。本區水土流失總面積244.13km2,占土地總面積的21.39%,佔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的73.18%。其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122.3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積98.64km2,強度水土流失面積16.62km2,極強度水土流失面積2.01km2,劇烈水土流失面積0.68km2

本區農業生產發達,人為活動產生的水土流失較大,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點區域,其中工業園區和城鎮建設是產生水土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前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局部地區尚有25°以上的陡坡耕地,農村富餘勞動力較多。

2.西南部山地區

本區包括峽口鎮、長台鎮、廿八都鎮、張村、保安鄉、碗窯鄉、塘源口鄉7個鄉鎮,總土地面積878.10km2,佔全市總面積的43.48%。

(1)自然環境。該區位於江山市東南部山區,山地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地區,分布有仙霞嶺、洞宮山等山地。山間多峽谷急流,錢塘江支流烏溪江、江山港的發源地均位於區內。

該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年平均氣溫16.9℃~18.6℃,≥10℃年積溫4500℃~5600℃。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700~2400h,無霜期約為260~284天。

區域內主要土壤類型為紅壤、黃壤、水稻土、粗骨土、潮土等。紅壤土類廣泛分布於海拔700m以下的丘陵、低山區和中山區的下部,黃壤土類分布在海拔700m以上的中山區,水稻土遍及河谷盆地、丘陵谷地,粗骨土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地陡坡,潮土位於河谷平原。

本區植被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的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林植被區。常見的林木有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楓香、竹和油桐、油茶等經濟林。

(2)水土流失現狀和存在問題。本區水土流失總面積89.47km2,占土地總面積的10.19%,佔全市水土流失總面積的26.82%。其中輕度水土流失面積28.68km2,中度水土流失面積45.49km2,強度水土流失面積4.65km2,極強度水土流失面積3.76km2,劇烈水土流失面積6.89km2

本區總體上經濟水平不高,交通條件相對較差,山高坡陡,因陡坡耕地開發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積較大,500m以上中高海拔地區農民生產條件差,生活困難,有生態移民的迫切願望。

示例三:《浙江省天台縣水土保持規劃(2001~2010年)》中的水土保持分區

浙江省屬於水力侵蝕類型為主的南方丘陵紅壤區,根據天台縣的自然地理狀況、社會經濟情況、水土流失現狀與發展趨勢及《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的原則,將天台縣劃分如下幾個區:

Ⅰ:東部風化花崗岩強度侵蝕坡溝兼治區

Ⅱ:北部丘陵中強度侵蝕治理區

Ⅲ:東部低山丘陵強度流失治理區

Ⅳ:西部低山丘陵輕中度坡溝治理區

Ⅴ:中部河谷平原輕微侵蝕監督區

Ⅵ:西南部低山丘陵輕度侵蝕保護區

Ⅶ:東北部中低山輕度侵蝕保護區

各區的基本情況見表1-3:

表1-3 天台縣水土流失治理分區表

⑸ 2011年哪些地方有蘭展

2011年新昌春蘭展定於3月4日下午進場布展,3月5日全天至6日上午展出,3月6日下午撤展。

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蘭花協會經理事會議等一致決定,現定於2011年2月11日(即正月初九)舉辦迎春蘭花展覽會。展出地點: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人民公園內~藝術展覽館

2011年浙江省第11屆蘭花博覽會於2月25日在富陽舉行;2011年浙江省第4屆蕙蘭博覽會於4月8日在桐廬舉行。

寧波市「美的杯」新春蘭花精品展將於二月二十一日起在位於寧波市中心的寧波勉夫劇院繽紛登場。

2011年「中糧桑乾杯」第二屆西蜀國際蘭花博覽會,2011年2月11日至2月14日(會期4天),展會地點:成都市青少年活動中心(九里堤星科北路)

2011中國大理第四屆國際蘭花茶花博覽會舉辦時間:2011年2月11日至2月15日 舉辦地點:雲南省大理市夏關鎮大理蘭花苑(大麗路雲南建設學校旁)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第十屆國蘭展舉辦時間:2011年2月13至2月15日舉辦地點:佛山市順德大良華蓋里順德老乾中心

四川省廣漢市春季蘭花交易會舉辦時間:2011年2月16日舉辦地點:廣漢金雁廣場側茶園

2011第二十一屆中國(昆明)蘭花博覽會舉辦時間:2011年02月18日至21日
舉辦地點:昆明國際會展中心

淅江省麗水市景寧畲鄉「龍鳳杯」2011年春蘭展舉辦時間:2011年2月18日至20日(農歷2011年正月16日至18日)三天舉辦地點: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鎮)體育館

浙江省台州市第十三屆暨路橋區首屆蘭花博覽會舉辦時間:2011年3月4日至3月7日舉辦地點:台州市路橋區國際會展中心

2011年成都市新都區春季蘭花交易會舉辦時間:2011年3月6日舉辦地點:成都市新都區公園路花鳥市場

新華網西安2月4日電(記者楊一苗)記者從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籌備委員會辦公室了解到,作為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六項國際競賽首戰內容的「國際蘭花競賽展覽」,已吸引了蒙古、朝鮮等國園藝組織以及中國福建連成蘭花、順德今日景藝等200多家蘭花企業和單位報名參與。

國際蘭花競賽展覽將於2011年4月28日至5月9日舉辦,共設標准展位35個,特裝展位5個,初步分為國蘭和洋蘭兩大部分。評委由世園會國際競賽名譽評審團和專家評審團以及監督委員會組成。名譽評審團主席為世界園藝生產者協會(AIPH)主席杜克·法博擔任,成員由中國科學院院士3名、中國蘭花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花卉協會秘書長等組成。專家評審團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蘭花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插花花藝協會副會長等組成。

⑹ 作文,可復制,盡量少一點字數

留在心底的風景

生活中,構成屬於我的角落裡永遠的風景是清茶,音樂,手機,電腦,柔暖的燈光,一幅藍天白雲小橋流水的油畫,還有自己。在許多個晚飯後,就會走入這個小世界,或看書,或冥想,或聽音樂、或敲打些瑣碎的文字,一種只有自己才能夠聞到的味道包圍在左右,日子平淡而靜謐。

其實,風景不光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種精神。如三峽的神女峰,黃山的天都峰,新疆的天池,海南的鹿回頭……每一處景點無論其大小都有個傳說。那聳立的奇峰怪石及碧水深潭本是鬼斧神工,但那些個寓意深刻、美妙動人的神奇傳說則是人類思想精神詮釋的最佳展現。假若沒有神奇的傳說,風景會是怎樣的黯然!見了靈動的景物不去寄託情思的人對生活一定是冷漠木然的。

風景會因人的創造而變得神奇,人會經風景的陶冶而變得滋潤且有內涵。而在歲月的長河裡,即使走在最落魄的旅途中或在最偏僻貧困的地方,也會有一兩處風景點綴生活,讓人可以賞且聊以自慰的。

記得當年下鄉的歲月里,生活清苦,沒有電視,沒有娛樂,日子過得很沉悶。但住所外有一排白楊樹,長勢茂盛,筆直的刺入雲端。在寂寞的日子裡,注目那樹,其感覺不亞於見到黃山奇松,瀟湘修竹。春天品賞樹上一抹嫩綠,精神為之一振,點燃意趣。夏季,有時站在樹蔭下,目光順著樹伸向天宇,陰天心逐流雲,晴日心遨太空,如果專注於大樹所指的那方遙遠而又逼近的蒼穹,心愁淡釋,會萌生出振翮高飛的意願。轉而會想:我所住的時日不長卻深感寂寞難耐,而生於斯長於斯的村民呢?繼而自慰:此處風景都市沒有,此時心情從今往後不會再來……霎時,胸懷如去茅塞,倏見晴朗,心底也生出稍許愜意……

當年,每遇我心思寧凝佇立樹下時,老柳就會走過來粲然一笑對我說:「生活不習慣呀!」我則不敢承認。他是濟南知青,在鄉里娶了妻子,生了兒子,是當時那地方寥寥幾個紮根的知青之一。寂寞的生活被他營造了兩處風景:享受妻子的溫柔,親撫小兒的嬌嫩。心底的愛、樂、憂、惱皆傾注有處,日子的清苦便渾然不覺了。看到他這樣我心頭也豁然亮起一片旖旎的風光,隨之就想:此心安處,便是我鄉了。

我又想起了我的父親,他老年患了腦萎縮,五六年不能自己行走,每天有我的母親陪伴身邊,父親的說話能力有所下降,母親就天天找話給他說,母親辛苦萬分,但在他的眼裡丈夫是她一生中無法再找到的好風景,而父親呢?不也是由母親這片無比珍貴的風景相伴著而度日麽?

風景是美的,但風景不止有青山綠水、動物、植物,也有風暴、地震以及天外來物……風景因其豐富復雜才多姿多彩。人若能對所面臨的一切都視作風景,靜心接納,安撫也就在其中,歡樂也在其中了。

此作文來自: 無憂無慮作文網

⑺ 新昌哪裡可以學做蛋糕

  1. 選擇學校要從多個方面來看:

  2. 學校的師資。好老師教出好學生,老師都不會的技能肯定教不會學生,看學校的師資力量是否雄厚很重要。

  3. 專業:品牌重要,但是有好的專業設置更重要,中餐、西點,特色小吃等熱門專業齊全

  4. 品牌:對比學校的規模及品牌。好學校的口碑是靠學生打造出來的。

  5. 規模設備:設備齊全才能學會齊全的技術。學校設備完善,校內建有理論教室、模擬酒店實訓廳、刀工練習廳等各類實習教室及樣本展示廳。

  6. 杭州港焙調酒培訓學校,專注於蛋糕、西點、麵包、甜品、糕點、咖啡 簡餐輕食 茶藝師 花藝師 插花 調酒師 雞尾酒、奶茶等培訓;培訓班費用合理,學習烘焙技術,包教包會,開店技術創業指導。

⑻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熱點內容
大慶千里馬百合大酒店 發布:2025-08-08 23:50:27 瀏覽:136
ps櫻花飛舞 發布:2025-08-08 23:45:02 瀏覽:631
盆栽葡萄授粉 發布:2025-08-08 23:45:01 瀏覽:810
情人節手機軟體 發布:2025-08-08 23:45:00 瀏覽:115
西西地花藝 發布:2025-08-08 23:42:36 瀏覽:63
紅色細花常見綠植 發布:2025-08-08 23:38:56 瀏覽:229
盆景根基部大 發布:2025-08-08 23:38:54 瀏覽:302
綠植唯美圖片大全 發布:2025-08-08 23:33:56 瀏覽:787
夏末櫻花落 發布:2025-08-08 23:33:04 瀏覽:894
貓執事櫻花 發布:2025-08-08 23:29:19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