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缽苗
1、育苗:苗床或來營養缽育苗均源可使用,種子萌發快,出苗一致,無弱苗。用量:取生根劑500ml稀釋10~20倍,在50公斤營養土或4~5m 2苗床上混合均勻,即可播種;
2、苗期:在苗期(2葉1心以後)使用,可明顯促進主根伸長、加粗,側根發生多,增強根系活力及吸收強度,盡快形成壯苗,以利移栽。用量:每平方米(m2)苗床用金寶貝生根劑300倍,稀釋5~10公斤澆灌或噴施;
3、移栽:移栽時使用生根劑蘸根或灌根,可提高秧苗成活率,緩苗快,發根快,克服地溫時高時低障礙等。用量:將生根劑稀釋500倍液蘸根或穴施;
4、生長期:生長期使用本品進行灌根,可明顯刺激各級根系的發生和伸長,增大根系的吸收面積和吸收強度,為地上部分的生長發育提供保障。使用本品還可抗重茬,並可有效防治爛根、銹根、死秧苗、植株早衰等。用量:稀釋500~1000倍液進行灌根或沖施;
5、全期通用:在作物的各個生育時期都可用生根劑。稀釋3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以配合提高灌根效果。
B. 植物營養缽。
含有較多營養物質的﹑培育作物幼苗用的缽狀物。用泥土或泥炭﹑肥料和水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後,放入制缽器具內製成;也有用塑料顆粒經過吹塑加工製作而成。目前市場上應用的營養缽大多為塑料營養缽。紙杯大小的多用於育種、育苗、花盆大小的多用於溫室種植。黑色塑料營養缽具有白天吸熱、夜晚保溫護根、保肥作用,乾旱時節具有保水作用;用營養缽育種、育苗便於集中培育和移栽,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廣泛用於花卉、蔬菜、瓜果等農業種植。
C. 用容器進行花卉育苗應注意哪些
使用容器育苗具有很好的護根效果,在起苗、運苗和定植過程中根系很少受損,定植後緩苗快,甚至不用緩苗。在育苗的過程中可隨意移動到低溫或高溫處,管理方便。在花卉整個育苗過程中或育苗的某一階段都可以使用容器。花卉採用容器育苗的愈來愈多了,現在除了使用穴盤外,播種多用育苗盤,成苗多用塑料育苗缽,在使用容器育苗時應注意以下。
(1)容器的大小。容器大小對花苗的生長量和發育程度有很大的影響,容器大,花苗之間的距離大,光照條件明顯改善,在密集育苗時二氧化碳相對充足;容器內的土壤量增加,可供的礦質營養增加,水分相對充足,從而促進了花苗的生長。容器大小的選定取決於培育花苗的生長量的大小和花卉種類。一般說來,如果培育已經出現大蕾的秧苗,大多數種類花卉用上口直徑8~9厘米的比較合適。如果培育一串紅的第1個花序已充分盛開,萬壽菊的第1朵花的直徑4厘米以上,矮牽牛有6~8個分枝並且已經開了多朵花,容器的上口直徑應在12~15厘米。大麗花、美人蕉提前育苗,定植時株高達到30厘米左右一般當用直徑12~15厘米的容器。但培育小苗時不宜用大的容器,不僅是浪費,而且在早春育苗時反而不如適當的小容器生長的快。
(2)高度。容器的高度是指各種容器的垂直高度。用高度10厘米以下的容器培育大苗時,從育苗效果看應選比較高的,尤其根系多向下生長的。一般說來,高度低於10厘米是不足取的。原因是容器高的在上口直徑相同的情況下多裝營養土,使礦質營養和水分供應相對充足,從而促進花苗生長。
(3)營養土。用容器育苗比在苗床開溝分苗的對營養土的要求嚴格,這是因為容器限制了根的生長,容器里的營養土對水分的緩沖能力差,從地下很少得到水分,澆水次數多,容易使容器里的土壤板結。因此用容器育苗時要用特別疏鬆的營養土。
(4)水分和溫度的控制。由於育苗早或其他原因不能出售或定植,而花苗已經很大時,需控制它們的生長。可提前降低溫度,白天和晚上都讓花苗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以抑制花苗的生長發育,不能過分控制水分,否則用容器培育的花苗容易老化,對以後的生長非常不利。
D. 一、二年生花卉栽植方法有幾種
一、二年生花卉栽植方式一般有兩種:露地直播和育苗移植。直播即直接播種在應版用花壇或地塊,以後進行權間苗、補苗和定苗即可,不再移植。一些直根性的花卉,不耐移植,故這類花卉宜採用此法,例如虞美人、花菱草、香豌豆、地膚、牽牛、蔦蘿等。當播種苗的子葉發生後,可進行第一次間苗,即選優去劣。選留強健苗,拔去生長柔弱、畸形苗,防幼苗擁擠,擴大間距,使空氣流通,光照充足,有利於生長。間苗還可以減少病蟲害和具有除草的作用,間苗可分為數次,在土壤灌溉濕潤後進行,最後一次間苗稱為定苗。一些自播能力強的一、二年生花卉也可直播。
育苗移栽是絕大部分一、二年生花卉的栽植方式,即先在苗床或營養缽育苗,經分苗、移植或上盆後,最後定植於花壇或花圃中。一般帶土栽植,以利於成活。定植可依一定的行距開溝栽植,即溝植法;也可依一定的株行距掘穴或打孔栽植,即穴植法。定植後澆足定根水,如果是營養缽苗,移栽時,可以輕微破壞根系,利於新根生長。
E. 袋苗與容器苗的區別
1、生長環境不同
容器苗一般生長季放置於地表,在北方地區越冬時才埋置於地專下,而袋苗一般都屬埋在地下。
2、水肥要求不同
容器苗在管理過程中對水肥要求比較精細,而袋苗則要相對粗放得多。
3、缺點不同
容器苗育苗技術要求高,育苗成本高,運輸成本也比較高,且容器選用不當,會造成苗木根系生長畸形,影響造林以後苗木的生長。
袋苗容易成活,成本也低,所以普遍都是用袋苗,沒什麼缺點。
F. 什麼是養花中用的營養缽啊
營養缽(又稱育苗缽、育苗杯、育秧盆、營養杯),其質地多為塑料製作,紙杯大小的多用於育種、育苗、花盆大小的多用於溫室種植。黑色塑料營養缽具有白天吸熱、夜晚保溫護根、保肥作用,乾旱時節具有保水作用;用營養缽育種、育苗便於集中培育和移栽,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廣泛用於花卉、蔬菜、瓜果等農業種植。
其實是相對於苗圃地育苗而出現的一種容器育苗方法。
G. 這是什麼花
植物名稱:合歡花
別稱:夜合歡、夜合樹、絨花樹、鳥絨樹、苦情花
英文:Silktree Albizziae Flower
科屬:含羞草科,合歡屬
花期:6~7月
果期:9~11月
花語
合歡花象徵永遠恩愛、兩兩相對、是夫妻好合的象徵。
每年9月,澳大利亞到處都盛開著金黃色的合歡花,香飄四方.合歡花又被定為澳大利亞的國花。
合歡花(拉丁學名: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是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氣微香,味淡。
合歡花花絲粉紅色,莢果偏,是城市行道樹、觀賞樹。心材黃灰褐色,邊材黃白色,耐久,多用於制傢具;嫩葉可食,老葉可以洗衣服;樹皮供葯用,有驅蟲之效。它還有寧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結胸悶、失眠健忘、滋陰補陽、眼疾、神經衰弱等功效。
植物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16米,樹冠開展;小枝有稜角,嫩枝、花序和葉軸被絨毛或短柔毛。托葉線狀披針形,較小葉小,早落。
二回羽狀復葉,總葉柄近基部及最頂一對羽片著生處各有1枚腺體;羽片4-12對,栽培的有時達20對;小葉10-30對,線形至長圓形,長6-12mm,寬1-4mm,向上偏斜,先端有小尖頭,有緣毛,有時在下面或僅中脈上有短柔毛;中脈緊靠上邊緣。
頭狀花序於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花粉紅色;花萼管狀,長3毫米;花冠長8毫米,裂片三角形,長1.5mm,花萼、花冠外均被短柔毛;花絲長2.5cm。
莢果帶狀,長9-15cm,寬1.5-2.5cm,嫩莢有柔毛,老莢無毛。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合歡為溫帶、亞熱帶、熱帶樹種,對氣候和土壤適應性較強,喜陽光,不耐陰,生長適溫13~18℃,冬季能耐一10℃低溫,不耐嚴寒,不耐澇。
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乾旱、貧瘠土壤,適宜栽植在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沙質壤土中,其根具有根瘤菌,有改良土壤的能力。屬淺根性樹種,其萌芽力不強,不耐修剪。
繁殖栽培
用種子播種繁殖,春秋都可播種,播前可用35℃溫水浸種24小時,淺盆穴播,覆土1--2厘米,以浸盆法給水,保持濕潤,在15--20℃條件下,經7--10天出苗,苗高5厘米時上盆。采種時選健壯母株,加強管理,於結果期隨熟隨采,莢果成熟時會自動開裂。養護管理無特殊要求。一般土壤均可栽培,生長期需肥不多,施稀液肥2--3次即可,肥料不宜過多,以葉綠生長健壯即可,勿使徒長,因為含羞草主要為趣味性觀葉花卉,以小型為好。合歡花的種植技術簡單,管理粗放。對氣候、陽光、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的砂質壤土為佳,喜溫暖濕潤的環境。
育苗方法
合歡在培育苗木生產中,常採用營養缽育苗法,首先需要配製營養土,可以採用坑塘泥土,或生草皮土經細篩篩後,與肥料混均進行配製。在配製營養土時加入適量微量元素、殺菌劑和殺蟲劑對土壤進行處理,從而防止土壤有害生物對種子、幼苗所造成的危害,以保證苗木健康生長。在營養缽育苗時,一般選用南北行向,床距30~40cm,苗床寬度以1~1.2m為宜,營養缽裝滿營養土後澆1次透水,第2天即可進行播種,合歡營養缽育苗常用點播法,每缽可下種3~4粒,播種後覆土厚度1cm,並保持土壤濕潤。
移植
合歡苗育成後,需要進行移植,時間以春季為好,達到「隨挖、隨栽、隨澆」的要求。在移栽過程中要注意保護根系,並做到小心細致,對於大苗移植必要時可撐桿或拉繩扶植,以防止被風刮歪或傾斜生長。
為保證成活,對苗木要進行處理,去掉側枝,僅留主幹,定干高度根據不同栽植要求,靈活掌握,一般在3m左右,移栽大苗時要帶足土球,並設立支架,防風吹倒伏。栽後立即澆水,晚秋時可在樹干周圍開溝施肥1次,保證來年生長肥力充足。
移植後要適當增加澆水次數,秋季施足底肥,有利於根系生長和來年花葉繁茂。為滿足人們對合歡觀賞性的要求,每年冬末需進行修剪,去除病蟲枝、細弱枝,並對側枝適量修剪調整,以達到主幹端正,樹姿優美的效果。
栽後加強管理,立即灌透水,促進傷口及時癒合,在日常澆水、施肥等管理過程中盡量減少創傷口。旱時澆水,雨後排澇,定期施肥,增強植株長勢,提高抗病能力。
田間管理
陽光
合歡花為喜光樹種,稍耐陰,所以在生長期要注意提供充足的陽光照射,但夏季光照過強時也要注意遮陰。
溫度
合歡花喜歡溫暖的環境,但其抗寒能力非常強,在南方地區冬天是不需要移入溫室的。
土壤
合歡花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石灰岩地壤土為佳。
水肥管理
合歡花耐乾燥,不耐水澇,養護期間澆水不要過多,以免造成水澇,損傷根系。合歡花可以實行粗放管理,對水肥的要求不是很高,即使是貧瘠地區也可能生長的非常旺盛。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喜噪音以及灰塵,因此在養殖時需要在這上面把好關口。
病蟲防治
合歡常見病害有枯萎病和潰瘍病,大樹移栽時,減少起苗與運輸、定植時間,栽前對根部進行殺菌消毒,可噴灑4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移栽時,可用10%硫酸銅溶液蘸根處理,也可同時噴施生根粉等生長調節劑,以促進根系萌發生長。對於已截過的枝幹斷面,塗抹保護劑防治病菌侵入。可採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60%多福可濕性粉100倍液噴灑樹干或塗抹;或使用14.5%多效靈水溶性粉劑、40%五氯硝基苯粉劑300倍液,以及抗枯寧、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等農葯常規濃度澆灌土壤,每8天左右灌1次,連續3~4次可有效遏制病情擴展,並使植株逐步恢復;而使用70%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0倍液,通過輸液的方式輸入植株內,呵提高療效。在採取以上措施的同時,對樹穴及周圍相鄰土壤澆灌40%福美胂50倍液、40%五氯硝基苯粉劑300倍液,進行消毒,防止病菌蔓延。
蟲害有吹綿蚧、天牛、尺蠖和葉蟬,可用6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噴霧防治吹綿蚧,葉蟬在若蟲發生期,採用噴灑10%吡蟲啉2000~3000倍液,和1.8%阿維蟲清2000~3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000倍液,以及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分別進行了對比試驗,均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
園林用途
合歡樹姿優美,葉形雅緻,盛夏紅色的絨花滿樹,有色有香,且小葉晝展夜合,是美麗的庭院觀賞樹種。宜作庭蔭樹、園路樹,植於房前、草坪、山坡、林緣都很適宜。近年發現花色及葉色不同類型,經選育可望培育出優良新類型。
我的公眾平台花卉網有很多花卉的資料,你可以參考一下。
H. 花卉分苗注意事項
花卉分苗也叫移苗,它是育苗的重要環節。通過分苗可以擴大花苗的營養面積,促進花苗的生長,降低育苗成本,促進某些花苗側根的生長,降低苗的高度,減少猝倒病的蔓延,還有利於定植後緩苗。但移苗後有一段緩苗時間,增加了育苗天數。不要為了分苗而分苗。在分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根據育苗的目的和生產條件確定分苗的容器或地點。第1次分苗或用生長量較小的苗定植時,可在穴盤里分苗。用大苗定植選用塑料育苗缽分苗,或在苗床上開溝分苗。草本花卉提倡用塑料育苗缽分苗。大量生產的木本花卉的苗木一般在苗床開溝分苗比較適宜。家庭繁殖少量的花苗應在容器里分苗。
(2)分苗次數。育苗時間短的草本花卉提倡只分苗1~2次,育苗時間長的木本花木的苗木分苗2~3次。育苗時間長的多年生草本花卉盆栽可多次分苗。應當指出,生產上一般把定植前的叫秧苗或苗木,定植後的叫植株,但在室內盆栽花卉時,多年生的花卉往往需多次換大一號的盆移植,如君子蘭,鶴望蘭和眾多的木本花卉,所以苗和植株並無確切分界線。
(3)分苗時間。什麼時候分苗比較合適?原則上說在將要影響花苗生長的時候為宜,早了增加育苗成本,晚了影響苗的生長,一般在葉片剛互相遮蔭時分苗。但在大量育苗時,不可能都選在最適宜的時間進行,可提前一些,讓人等著農活比較主動,不要都等到該分苗時才進行,移苗晚的則生長受抑制。在分苗時還要考慮到花芽的分化,如果移苗的條件不好,移苗後緩苗嚴重,影響花芽的質量,最好避開花芽分化期。除了最重要的花卉外,許多花卉不同於糧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研究的那麼深入而廣泛,花卉在苗期什麼時候花芽分化,外界各種環境條件對花芽分化有什麼影響等,總之,創造好的移苗條件,移苗後很快緩苗,就不會給花芽的分化生長造成大的不良影響。
(4)分苗方法。當苗較小時進行分苗,草本花卉的胚莖很脆嫩,應手握子葉,不宜握胚莖,不小心容易使胚莖受傷,當然握子葉也要輕拿輕放。起苗時要認真淘汰病苗、銹根苗、畸形苗、無生長點的苗(老公苗)等,用雜交一代種子最容易出現無生長點的苗。如果幼苗不整齊,應將大小苗分別移植。起苗後應盡快移栽,否則要遮蔭,用濕布蓋上。將穴盤的苗移出前1~2天不要澆水,以免根系四周營養土散開傷根。而從苗床起苗的則相反,要提前4~6小時澆水,然後割坨。移苗深淺要適當,第1次移苗時以子葉露出土面1~2厘米為宜。如果子苗徒長,可深栽,或打彎將下胚莖(胚軸)埋入土中。移苗後要將溫度提高到最適宜的范圍,並增加空氣濕度以利緩苗,可以適當增加碧卡根聰聰利於緩苗。
I. 帶營養缽的樹苗不把營養缽拿掉直接種在土裡可以嗎
最好不要這樣做,營養杯苗根系發達,若是不把營養杯取掉直接種在土裡,會限制杯苗根系長勢。
杯苗就是利用各種容器培育的苗木。杯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內形成,在出圃、運輸、造林的過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護,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後根系恢復生長快,沒有裸根苗的短期停滯生長現象,有利於苗木的初期生長。杯苗的育苗技術比較復雜,要在局限的容積內培育出生活力強的苗木,技術要求和生產成本高。凡用裸根苗造林有困難的樹種和地區,可考慮用杯苗。
近年來北歐各國發展很快,主要是瑞典、芬蘭、加拿大等國。杯苗提高了苗木質量和成活率。
杯苗是指用特定容器培育的作物或果樹、花卉、林木幼苗。容器盛有養分豐富的培養土等基質,常在塑料大棚、溫室等保護設施中進行育苗,可使苗的生長發育獲得較佳的營養和環境條件。苗隨根際土團栽種,起苗和栽種過程中根系受損傷少,成活率高、發棵快、生長旺盛,對不耐移栽的作物或樹木尤為適用。該法還為機械化、自動化操作的工廠化育苗提供了便利。育苗容器(杯)有兩類:一類具外壁,內盛培養基質,如各種育苗缽、育苗盤、育苗箱等。另一類無外壁,將腐熟廄肥或泥炭加園土,並混少量化肥壓製成缽狀或塊狀,供育苗用。是在六十年代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育苗技術,在國內外廣泛應用於林業育苗技術上,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J. 什麼是營養缽育苗
營養缽就是比較簡易、造價相對較低的花盆,一般材質就是薄薄的塑料花盆,好的有玻璃鋼的。
營養缽育苗就把花籽或幼苗移栽到花缽中養。以前多用於培養觀賞花卉、非正常時間放花等,現在城市綠化中也有應用。城市綠化要求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經常涉及到反季節栽植,為了保證成活率,春季到苗地采苗後就把樹苗移栽到營養缽中,待需要時再隨時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