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與插花
Ⅰ 瑜伽與其他運動有什麼區別
首先,運動是消耗體能的,持續一段時間以後,運動者往往會感到非常疲憊,特別是對不經常運動的人而言,很快就會精疲力盡。而在瑜伽運動中,所有的動作都別輕柔而有韻律,身體所有的肌肉,內臟,神經和骨骼等都得到均衡的發展,因此瑜伽的作用在於恢復體能。練完瑜伽的人,只要練習的方法是恰當的,一定會感覺全身輕松,而不會產生疲倦感。
其次,瑜伽不是一種競技性運動,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不一樣,因為瑜伽練習者不應該與別人比較,只需要集中自己的精神,量力而行,堅持不懈,才能不斷超越自己。
再者,瑜伽姿勢只是練習中的部分內容,練習瑜伽體式,還必須注重身心和呼吸的結合。人們不能用柔韌度的好壞來衡量一個人瑜伽練習的好壞。
事實上,很多瑜伽大師也只是練習少數簡單的瑜伽體式,而更注重內心冥想的修行。瑜伽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它對心靈起到了較好的調節作用。瑜伽體式歷經數千年的發展,被證明是科學而安全的健身方法,是現代其他的運動形式所無法取代的。
Ⅱ 瑜伽與生活的關系
瑜伽最早是從印度梵語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煉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瑜伽發展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世界廣泛傳播的一項身心鍛煉修習法。因為它對心理的減壓以及對生理的保健等明顯作用而備受推崇。同時不斷演變出了各種各式的瑜伽分支方法,比如熱瑜伽、哈他瑜伽、高溫瑜伽、養生瑜伽等等,以及一些瑜伽管理科學。
瑜伽雖好,但是卻必須要小心練習,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禁忌一:情緒波動不宜練習瑜伽。瑜伽屬於身心靈都要配合的運動,如果生氣、焦慮、緊張的情況下,肌肉群緊綳,最好不要練習瑜伽,以免受傷,只有在肌肉柔軟的情況下練習瑜伽,才能更加健康安全。
禁忌二:上幾節課後,覺得關節及肌腱酸痛,可能不適合練瑜伽。有些人天生身體的柔軟度就不好,而瑜伽則是訓練身體的柔軟度與肌力的延展,如果每次練完瑜伽之後,就出現關節疼痛或是肌腱發炎的情況,可能本身身體柔軟度不夠,不適合瑜伽動作。
禁忌三:骨質疏鬆症者,練習要小心。有些瑜伽的動作必須用手或腳等肢體支撐身體的重量,如果有骨質疏鬆症,很可能因為核心肌群的力量沒有訓練好,以致手肘支撐的時候,不小心骨折。
禁忌四:眼壓過高、高度近視眼,不建議頭下腳上的倒立動作。前彎或倒立,會增加眼壓,因此原本就有眼壓過高、高度近視的人,不建議練習瑜伽。
禁忌五:身體狀況不佳、大病初癒、骨折初期不宜練習瑜伽。瑜伽需要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才能達到鍛煉身體機能及肌群的功效,如果身體狀況不好,肌肉、關節、韌帶無法發揮力量,練習瑜伽的時候,就很容易受傷。
禁忌六:癲癇、大腦皮質受損。瑜伽許多動作會牽扯伸展到頸部,而如果有癲癇或是大腦皮質受損者,前彎後仰按摩頸部的伸展,就可能誘發癲癇發作。
禁忌七:有血液凝固疾病、血液凝固病者,避免練習瑜伽。瑜伽的動作需要擺位、肢體伸展扭轉,過程中可能導致末梢血流減少,更容易導致血液凝固嚴重,引發心臟血管疾病。
Ⅲ 孕婦瑜伽 有哪些好處
孕期瑜伽最主要的功用是加強骨盆肌群的力量,及增加下半身肌力,讓孕婦有足夠回的力量答支撐愈來愈大的肚子,進而減輕膝蓋的負擔。而腿部抽筋也是因為體重增加導致小腿肌肉負擔加重,使得小腿肚和腳部肌肉發生疼痛性收縮而導致抽筋,這些不適都可以藉由瑜伽來得到緩解
嘉莉瑜伽讓您舉止更優雅,內心更從容!
Ⅳ 花香瑜伽跟香薰瑜伽有什麼區別
一般大家所認為的瑜伽只是體式,對瑜伽輔助用品沒有太多的了解,而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香」其實是很有必要的輔助用品。香,靈動高貴而又朴實無華;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它陪伴著中華民族的歷代英賢走過了五千年的滄桑風雨,走出了華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燦爛歷程。它啟迪英才大德的靈感,濡養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橋,對中國人文精神的孕育與哲學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與促進。
人類對香的喜好,乃是與生俱來的天性,有如蝶之戀花,木之向陽。
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正是由於深諳此理,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才競皆惜香如金、愛香成癖。
香,既能悠然與書齋琴房,又可縹緲於廟宇神壇;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於席間怡情助興;既能空里安神開竅,又可實處化病療疾;既是一種精英文化,又是一種大眾文化。究其實,它出身本無固定之標簽,唯靈秀造化源於自然。
花香瑜伽
用精油、加按摩主動和被動相結合,將被動理療帶進瑜伽課堂;課堂的體式練習前,專業花香療愈教練會給會員用芳香療法的產品,比如:精油、印度花香油或阿育吠陀理療油,做局部的肌肉鬆解、或減壓類型的撫觸,這些可以更好的幫助會員進入瑜伽平靜的狀態。此外,花香療愈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注重整體治療,除了課堂上的習練之外,花香療愈老師會給會員更多的整體治療建議,比如:食療、自我可以習練的呼吸法,手印、自我按摩等等。
香薰瑜伽
所謂香薰瑜伽就是通過瑜伽來幫助散發精油的芳香,讓我們的身體獲得循環與代謝的平衡,由此而求得內心的平衡。最開始香薰瑜伽是通過沐浴或者塗香料的形式,現在變成了一種精油,當然也有人通過香料的燃燒來進行香薰。
花香瑜伽與香薰瑜伽的區別
花香瑜伽用的是印度阿育吠陀自然療法的純天然香料熏香和塗抹、按摩,主動被動相結合。而香熏瑜伽的精油一般純度不高多數會用化學調加所以不敢塗抹身體只是空氣中做香熏,雖然會感覺香氣更香但長期呼吸化學香氣對身體有害無益。
Ⅳ 哈他瑜伽和艾揚格瑜伽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
1、哈他瑜伽又名傳統瑜伽,在哈他(Hatha)這個詞中,哈』(ha)的意思是太陽,「他"(tha)的意思是月亮,它代表男與女,日與夜,陰與陽,冷與熱,以及其他任何相輔相成的兩個對立面的平衡。
艾揚格瑜伽是由印度瑜伽大師艾楊格(B.K.S lyengar)創立和教授的哈他瑜伽課程,並且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它非常注重人體正確的擺放,生理結構,骨胳肌肉的功能等,強調體位動作的,到位,講究身心放空。
2、哈他瑜伽是一種注重呼吸,冥想,體位的瑜伽。艾揚格瑜伽是強調體位動作的精準,到位,講究身心放空的瑜伽。
3、哈他瑜伽主要練習如何控制身體和呼吸,更深一層的效果是使身體各機能有序運轉,從而使心靈獲得寧靜,變得祥和,而艾揚格瑜伽有各種各樣令人眼花繚亂的輔助道具。
(5)瑜伽與插花擴展閱讀:
傳統哈他瑜伽是一個古老的瑜伽系統,在練習時要控制呼吸,配合著深沉的呼吸慢慢習練,強調完全的放鬆。
這是一個沒有競爭感的習練,強調對每一個體式的感覺,而不是做到完美,整個人完全集中,身體和精神和諧工作,給身體和精神帶來幸福感,這個系統的真正力量在於它是一條通向永恆快樂和內在自由的途徑。
Ⅵ 瑜伽的半蓮花坐和全蓮花坐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瑜伽的半蓮花坐和全蓮花坐對人體的好處:
1、盤著的兩腿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環,增版加半身、特別是胸膛權區域的血液循環。
2、這個姿勢有利於直身端坐,使呼吸系統毫不受阻,極為有利引發暢順的呼吸。
3、蓮花坐對患哮喘和支氣管炎的人有益處。
4、使神經系統充滿活力,強壯脊柱和腹部器臟。蓮花坐興奮消化系統,放鬆兩踝、兩膝,使大腿結實,使兩髖、兩腿變柔軟。
5、有助於預防及治療風濕症。
6、重要的一點是:盡管流向下半身的血流減少了,卻和普通坐在椅子的坐姿不同,不會發生充血現象。
7、有助於使人的身體穩定而安寧,心靈和平、活躍而警覺。
8、對患有神經和情緒問題的人們有益。
9、從瑜伽角度看,這個姿勢極為適宜於做呼吸練習和冥想。它導致生命之氣普拉那從脊根氣輪延中經升的結果。它之所以產生一種更為和平寧靜而警醒的心靈狀態,就是這個原因。它之所以對控制性沖動和維持禁慾修行有用,也就是這個道理。
Ⅶ 瑜珈與瑜伽的區別
二者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只是音譯所用漢字不同,瑜伽和瑜珈都是指同一個東西。現在通用的翻譯是使用「瑜伽」兩個字。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योग)是一個漢語詞彙,最早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
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7)瑜伽與插花擴展閱讀
1、瑜伽的由來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
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
瑜伽是一個通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2、瑜伽的益處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瑜伽能消除煩惱——減壓養心,釋放身心,全身舒暢,心緒平靜,冷靜思考,達到修心養性的目的;
瑜伽能提高免疫力——增加血液循環,修復受損組織,使身體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
瑜伽能集中注意力——是學生及壓力人群提高學習及工作效率的最佳休息法、鍛煉法;
瑜伽能讓你跳出心靈的限制,從而更好地回歸角色,並坦然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挑戰。
3、瑜伽的修煉
為了實現「對心的控制」,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提出了瑜伽修行所必須的八個階段的修法,稱為「八支行法」。這些功法是:
1、持戒(yama) :指必須遵守的戒律,包括不殺生、誠實、不盜、不淫、不貪等。《瑜伽經》認為,在做瑜伽功之前,一個人必須要有充分的道德修養,否則的話,他的心是不會平靜的。
2、尊行(niyama):指應遵守的道德准則,包括
(1)清凈(對身體和食物的清凈,為「外凈」;對內心污濁的清凈,為「內凈」)(2)知足(不求自己分外之物)
(3)苦行(忍受飢、渴、寒、暑、坐、立等痛苦,遵守齋食、巡禮、苦行等等誓戒)
(4)讀誦(學習經典、念誦聖音)
(5)敬神(敬信自在天大神,為神奉獻一切)等。
3、體位(asana):指保持身體平穩、輕松自如、精神放鬆。包括蓮花坐、英雄坐、吉祥坐、金剛坐、至善坐等等。
4、調息(pranayama):指調整和控制呼吸。《瑜伽經》指出,調息時首先要注意呼吸的三種作用:向內吸氣的作用、向外吐氣的作用、不吐不吸長長將氣儲於胸腹之中的作用。
此外,還要注意四件事:
(1)「處」,指氣息吸入後,氣息在胸腹之內所到達的范圍;氣息吐出以後,氣息在宇宙中達到什麼地方。
(2)「時」,指呼吸的時間。要求在呼氣吐氣過程中,一定要保持速度適中、間隔和節奏合宜。
(3)「數」,指呼吸的次數。要求出氣入氣一定要徐緩而輕長,切忌短促、粗急。
(4)「專注一境」,指調心的問題,在呼吸時,要將意念專注在某一點上,不能分散。
5、攝心(Pratyahar):指抑制各種感覺感官,使感官的活動完全置於心的控制之下。
6、凝神(dharana):是使心專注於身體內的一處,如肚臍、鼻尖、舌端等;也可以專注於外界的一種對象,如月亮、神像等。
7、入定(Dhyan):亦稱靜慮,是使專注一處的心與所專注的對象相統一、使主客觀相融合。
8、三摩地(samadhi):就是真正達到了心與其專注的對象冥合為一。三摩地又分為兩種:「有想三摩地」和「無想三摩地」。前者,指達到三摩地後,仍然帶有一定思慮情感的狀態。後者,指心的一切變化和作用都已經斷滅,完全達到與專注對象合一的狀態,即瑜伽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