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缺鉀表現
Ⅰ 植物缺鉀會出現哪些症狀
鉀:作物缺鉀在我國南方酸性土壤、砂土以及某些施用氮肥較多的高產地區易於出現。
缺鉀的主要特徵,通常是老葉或葉緣發黃進而變褐,焦枯似灼燒狀。葉片上出現褐色斑點或斑塊,隨著缺鉀程度加劇,整個葉片成為紅棕色甚至乾枯狀,壞死脫落。根系受損最為明顯,短而少,易早衰,嚴重時腐爛。
由於鉀在作物體內流動性很強,從成熟葉片和莖中流向幼嫩組織再分配利用。因此,早期作物缺鉀不易發現,而到作物生長發育的中、後期才表現出來。
Ⅱ 花卉缺鉀的土壤要怎樣診斷
花卉缺鉀土壤化學診斷:花卉土壤一般以土壤速效鉀含量多寡作為診斷指標。通專常以1mol/LNH4OAc提取測定。
據研究,石楠對鉀的屬需求低,適宜的土壤速效性鉀含量只有10~20mg/kg土,而菊花、月季則需鉀較高,土壤速效性鉀含量以100~150mg/kg土為宜。
Ⅲ 植物缺氮,缺磷,缺鉀各表現出的現象是怎樣的
一、缺氮
缺少氮肥的植物表現為植株矮小,葉色發黃。
氮肥能夠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質量,當氮素充足時,植物可合成較多的蛋白質,促進細胞的分裂和增長,因此植物葉面積增長快,能有更多的葉面積用來進行光合作用。
二、缺磷
作物缺磷時,表現為生長遲緩、產量降低。缺少磷肥的作物葉片呈深綠色或藍綠色,成熟延遲,葉柄尤其在葉脈兩旁可能產生花青素而呈紅色或紫色之條紋,同時葉柄、葉片上會發生壞疽斑點。
氮磷過量也會引起貪青晚熟、結實率下降。磷可以促進作物生長,還可增強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三、缺鉀
缺少鉀肥的作物表現為在老葉出現雜色或黃色斑點的病徵,接著在葉緣出現壞死。
植物最常見的缺鉀症狀是沿葉緣的灼傷狀,首先從下部的老葉片開始,逐步向上部葉片擴展,並且有斑點產生。缺鉀植物生長緩慢,根系發育差。莖桿脆弱,常出現倒伏。種子和果實小且干皺。植株對病害的抗性低。具有明顯的抗伏倒性,可以增加果實類、蔬菜類作物口感。
(3)花卉缺鉀表現擴展閱讀
氮、麟、鉀對作物重要作用
一、氮肥
氮是植物生長的必需養分,它是每個活細胞的組成部分。植物需要大量氮。氮素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和葉綠素的組成成分 ,葉綠素a和葉綠素b;都是含氮化合物。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使光能轉變為化學能,把無機物(二氧化碳和水)轉變為有機物(葡萄糖)和氧氣,是藉助於葉綠素的作用。葡萄糖是植物體內合成各種有機物的原料,而葉綠素則是植物葉子製造「糧食」的工廠。氮也是植物體內維生素和能量系統的組成部分。
氮素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當氮素充足時,植物可合成較多的蛋白質,促進細胞的分裂和增長,因此植物葉面積增長快,能有更多的葉面積用來進行光合作用。
二、磷肥
磷是植物體內核酸、蛋白質和酶。等多種重要化合物的組成元素。磷在植物體內參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儲存和傳遞、細胞分裂、細胞增大和其他一些過程。磷能促進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長,提高植物適應外界環境條件的能力,有助於植物耐過冬天的嚴寒。
磷能提高許多水果、蔬菜和糧食作物的品質。磷有助於增強一些植物的抗病性,抗旱和抗寒能力。
常用的磷肥有磷礦粉、鈣鎂磷肥(鈣和鎂的磷酸鹽)、過磷酸鈣等含磷物質。
三、鉀肥
鉀是植物的主要營養元素,我國土地最缺少的便是鉀肥。鉀與氮、磷不同,它不是植物體內有機化合物的成分。迄今為止,尚未在植物體內發現含鉀的有機化合物。鉀呈離子狀態溶於植物汁液之中,其主要功能與植物的新陳代謝有關。
鉀在植物代謝活躍的器官和組織中分布量較高,具有保證各種代謝過程的順利進行、促進植物生長、增強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鉀能夠促進光合作用,能明顯地提高植物對氮的吸收和利用,並很快轉化為蛋白質。
Ⅳ 設計一個實驗觀測某種新型花卉缺鉀的症狀
可以做這個~~
Ⅳ 花缺鉀會怎樣
缺鉀症狀:葉片主側脈變黃,葉面出現黃色斑點或枯斑,易倒伏
Ⅵ 植物缺鉀症狀有哪些
禾本科植物缺鉀症狀最初是老葉葉尖及葉緣發黃,以後黃化部位逐漸向內伸展專,同時變褐、焦枯,呈「灼屬燒」狀。葉片出現褐斑,病變部位與正常部位界線清楚。尤其是供氮充足時,健康部分綠色深濃,病變部分赤褐枯焦,反差明顯。嚴重時葉肉壞死脫落,根系少而短,活力低,早衰。
鉀在細胞內可作為60多種酶的活化劑,在碳水化合物代謝、呼吸作用及蛋白質代謝中起重要作用;鉀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與糖類的合成也有關;鉀離子是構成細胞滲透勢的重要成分,對氣孔開放有直接作用,還能使原生質膠體膨脹,提高植物抗旱性。
(6)花卉缺鉀表現擴展閱讀
蘋果樹缺鉀症狀
【診斷要點】:注意有症狀的葉位,如果是中部葉和下部葉可能是缺鉀。如果是同樣症狀出現在上部葉,可能是缺鈣。缺鉀枯焦邊緣與綠色部分清晰,不枯焦部分仍能正常生長。而根腐病引起葉邊枯焦,病健部間有明顯的紅褐色暈帶。葉斑病引起葉緣枯焦,病部呈灰色可見黑色小粒點,且易起皮。
易發生條件在細砂土、酸性土以及有機質少的土壤,易缺鉀。輕度缺鉀土壤多施氮肥,易缺鉀。砂質土施石灰多,易缺鉀。日照不足,土壤過濕也可表現缺鉀症。
Ⅶ 花卉缺鉀要怎樣防治
花卉缺鉀防治:發現花卉缺鉀症狀時應及時施用鉀肥,一般每公頃施鉀肥150~300kg。由於鉀在土壤中易淋失,所以鉀肥應分次施用,做到基肥和追肥相結合。
Ⅷ 怎樣才能知道花卉缺素症是哪種症狀
花卉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如果缺少某種營養元素,植株會表現出一定的生長異常現象,稱為缺素症。花卉患病後,影響正常的光合作用,嚴重的會導致生長衰弱,落葉。衰弱的植株也容易被各種病蟲害侵入。正確把握花卉缺素症的症狀,有利於進行合理的施肥管理。(1)缺氮。氮是合成蛋白質和葉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缺氮會使植株矮小,葉片瘦而薄且易脫落,葉色變成黃色或淡綠色,其顏色變化起於老葉,然後逐漸擴展到新葉,同時花芽發育也會受到影響,致使花小而色淺。(2)缺磷。磷是植物細胞形成原生質和細胞核的重要物質。缺磷會使植物生長受到抑制,植株矮小,莖短而細,葉片小於正常葉,葉色變成深綠色且灰暗無光澤,葉柄紫色或紅色,最後葉片枯死脫落,但脫落的葉不發黃,這是與缺氮症的區別。(3)缺鉀。鉀對植物體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轉移和積累有促進作用,它能使植株生長得更健壯。植物缺鉀時體內代謝易失調,光合作用顯著減弱,導致葉色失綠,老葉的尖端和邊緣變黃直至枯死,嚴重時會使大部分葉片枯黃。(4)缺鎂。鎂是構成葉綠素的重要物質,植物缺鎂時同樣會引起黃化病,缺鎂時植物常常是從下部葉片開始褪綠黃化,然後逐步向上部葉片蔓延,開始時主脈間的葉肉明顯失綠,但葉脈仍保持正常綠色,隨著病情的發展,葉片逐漸枯死脫落。(5)缺鐵。鐵是植物細胞合成葉綠素所必需的元素,它對植物的正常發育必不可少。當植物吸收不到足夠的鐵時,往往引起植株的黃化病。植株枝條上部的新葉和嫩葉最先受害,然後發展至基部的老葉,輕微缺鐵時葉肉變成淡綠色,葉脈仍保持綠色,葉片一般不枯萎。缺鐵嚴重時葉片全部變成黃白色,並逐漸枯萎脫落,根系也變成白色。我國北方的土壤往往偏鹼,這使得土壤中的鐵元素很難被植物所吸收和利用,因而往往導致植株發生黃化病。
Ⅸ 花卉缺鉀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1.土壤有效鉀不足:土壤有效鉀多少與土壤類型有關。當花卉生長介質是紅內黃壤、砂性容土時,常會發生缺鉀症。
2.施肥不平衡:除有機肥和鉀肥用量少時造成的缺鉀外,大量偏施氮肥、鈣肥和鎂肥,因拮抗作用也會誘發花卉缺鉀。
3.土壤水分:土壤過干或過濕會影響花卉的根系生長,從而影響根系對鉀的吸收。
Ⅹ 鉀對花卉的生長有哪些作用
鉀是花卉生長發育必需的營養元素。花卉體內的含鉀量占乾重的0.3%~10%。鉀主要起輔酶和活化劑作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1)促進花卉的多種代謝:鉀能促進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作用強度;鉀素能加速花卉水分和光合產物的運轉,促使種子、塊莖和果實中的積累增加;鉀是花卉體內60多種酶的活化劑,可促進體內多種代謝活動。鉀素供應充足,酶的活性增強,有利於養分的運轉轉化和有機物質的合成。
(2)鉀能提高花卉的抗性:鉀素供應充足時,碳水化合物合成作用強,纖維素、木質素含量高,從而增強花卉的抗旱力、抗寒力和抗病、抗倒伏等能力。
(3)鉀能提高花卉品質:鉀在蛋白質形成的某些過程中起活化劑的作用,促使蛋白質增加,可使花卉籽粒飽滿,粒重提高。它還可以使塊莖形狀變好,促使早熟,使其成熟趨於一致,並能增強其抗腐爛程度,延長貯藏期。此外還能促使根系發達。
缺鉀時光合作用減弱,呼吸作用增強,植株生長較柔弱,抗病力降低,易倒伏。鉀在花卉體內可以轉移,因此缺鉀和缺氮一樣,表現的症狀首先在下部的老葉上出現,隨著缺鉀程度的加深,逐漸向頂端發展。不同種類的花卉缺鉀表現的症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