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促成與
① 促成及抑制栽培的方法有哪些
(1)溫度處理。
①加溫處理。大多數中性花卉對光照時間長短要求並不敏感,只要滿足其適宜開花的溫度條件,就能提前現蕾開花。另外,月季、大麗花等花卉在自然條件下秋末氣溫降低後,生長發育逐漸停止而進入休眠或半休眠狀態,如能在氣溫下降之前採取加溫,並配合施肥、修剪等措施,則可延續生長,不斷開花。
②降溫處理。人工降溫能抑制花蕾形成,推遲開花日期。凡是休眠越冬的花卉或球根類花卉,均可在早春氣溫上升之前,趁其還處在休眠狀態時將其移入冷庫中,使之繼續休眠而推遲開花。冷庫溫度以1~3℃為宜。不耐寒的花卉溫度可略高些。品種以晚花種為好。室內要設有弱光,每天照射幾小時,並注意適當噴霧和經常檢查土壤干濕度,干時要適當澆水。此外,較低的溫度能使花卉新陳代謝活動緩慢,從而延緩開花期。如10℃以下的低溫能使月季、天竺葵、唐菖蒲等已形成的花蕾推遲開花。對一些原產熱帶在炎夏休眠的花卉,如仙客來等,如能在6~9月間降低溫度,放在涼爽的蔭棚下養護,就能打破休眠,使之繼續開花。
(2)光照處理。
如果人為地控制光照時間,進行遮光處理或補光處理,改變光照時間,就能使不同光照長度的花卉在它們未開花的季節開放。
①遮光處理。短日照花卉(如菊花、一品紅等),在長日照季節採用遮光處理,使之有一個較長的暗期,以滿足短日照花卉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過程中對光照的需要,就能促進其提前開花。遮光處理可用黑紙、黑布或黑塑料薄膜。處理過程中,要保持連續性和嚴密性,不能漏光或間斷遮光。能放在暗室內進行處理效果最好。一般短日照花卉從7月下旬開始進行遮光處理,每天給予9~10小時光照,連續約50天,國慶前後就能開花。
②人工補光。在短日照的季節,採用人工補充光照的方法,能使長日照花卉提前在短日照季節開花。如唐菖蒲、晚香玉等,冬季在溫室內栽培,將光照時間延長到14小時,在適宜的溫度下均可提前開花。對於短日照花卉,因補光處理,則能抑制花卉花芽的形成,推遲花期。如一品紅利用補光處理,可延期至「五一」節開花。人工補光可用白熾日光燈、弧光燈等人工光源,一般使花卉每天保持14小時以上光照。
(3)化學調控。
即利用對植物生長發育有刺激作用的植物激素處理花卉,使其提前開花或延遲開花。常用的葯劑有乙醚、一氯乙醇、赤黴素、萘乙酸等。其中乙醚、一氯乙醇、赤黴素有代替低溫、解除休眠的作用。如將500~1000毫克/升的赤黴素塗抹在牡丹的花芽上,可促進花芽在4~7天內萌動。若用100毫克/升的赤黴素處理仙客來的花芽,不但可以提前開花,而且能使花梗加長,很適合作切花用。又如鬱金香、香雪蘭等均可在含乙醇的氣體中打破休眠,提早開花。許多花卉的花蕾膨大尚未透色時,噴灑100~200毫克/升萘乙酸、吲哚丁酸、赤黴素等溶液,均有提早開花的明顯效果。
(4)改進栽培措施。
即利用不同栽培措施來調整花卉的花期,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①修剪和摘心。修剪和摘心可以使某些花卉延長花期或推遲花期。如月季花謝後立即對花枝進行短剪,以後抽生的新枝又可不斷開花,而香石竹等經摘心能延遲開花。
②乾旱處理。人為地製造乾旱環境,可以調節一些花卉生長,促使提早休眠,提早進行花芽分化,達到控制花期的目的,如蘭花等。
② 木本花卉如何促成栽培
木本花卉栽培技術主要再根系的培養上,需要大花盆。
③ 花卉栽培的方式有多種,因栽培目的和性質
1.高溫溫室冬季溫度保持在15℃以上,供栽培原產熱帶的花卉和促成栽培花卉催花之用。
2.中溫溫室冬季溫度保持在8~15℃,供栽培原產熱帶與亞熱帶接壤地區的花卉,如魚尾葵、散尾葵以及熱帶高山荒漠的仙人掌類等之用。
3.低溫溫室冬季溫度保持在5~8℃,供栽培原產亞熱帶的花卉,如扶桑、白蘭花、茉莉花等之用。
④ 促成及抑制栽培的原理是什麼
(1)階段發育。
植物在其一生中或一年中經歷著不同的生長與發育階段,最初是生長階段,植物體不斷長高長粗,以後隨著體內營養物質的積累,植物便進入發育階段,開始花芽分化和開花。對於花卉來說,實生苗一般要經過一年或幾年的生長期,才能達到生育階段。如果人為地創造條件,使其提早進入發育階段,就可以把花期提前。
(2)休眠及其解除。
休眠是植物個體為了適應生長環境,在長期的種族繁衍和自然選擇中逐步形成的生物習性。要想使處在休眠的花卉開花,就要了解植物休眠的特性,採取措施催醒休眠,使其恢復活動狀態,而要想延遲開花,則要延長它的休眠期,使其繼續處在休眠狀態。
(3)花芽分化的誘導。
①春化作用。有些花卉在其一生中的某個階段,必須經過一段時期的低溫誘導才能促進成花,這種現象稱為春化作用。需要春化作用的花卉多數是越冬的二年生花卉和部分球根、宿根花卉及木本花卉。低溫對某些花卉的成花可能是一種量的因素,而對另外一些花卉則是質的因素。前者若不通過一定的低溫只能引起花卉成花時間的推遲,成花數量也大大減少。而後者若不遇到適宜的低溫,這些植物便始終不能成花。
②光周期現象。光周期現象是植物在生長發育的某個階段,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光照與黑暗的交替,才能誘導植物成花的現象。具有光周期現象的植物主要有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一般認為,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葉片,長日照促進長日照植物開花而抑制短日照植物開花,短日照促進短日照植物開花而抑制長日照植物開花。有時光照處理還需要一定的溫度條件配合才能有效。
除了上述光、溫因子外,適宜的水肥管理和激素處理等也對促進花芽分化起重要作用。
⑤ 如何促進難生根的花卉生根
在花卉扦插繁殖中,對一些難生根的花卉常採用相應的處理,促進插穗生根。
(1)葯劑處理法用植物生長素(激素)進行處理,在生產上已廣泛應用。常用的葯劑有吲哆乙酸、吲哆丁酸、奈乙酸、ABT生根粉等,對於莖插均有顯著作用。生長素的應用方法較多,有粉劑處理、液劑處理、脂劑處理、對采條母株的噴施或注射以及桿插基質的處理等。花卉繁殖中以粉劑及液劑處理為多。粉劑處理時,常以滑石粉為基質。配粉劑時,由於這些激素均不易溶於水,應先溶於95%的酒精,然後再調在滑石粉內,濃度為500~2000毫克/千克,充分攪拌,攤在瓷盤里,在黑暗中陰干,最後磨成極細的粉末,即可使用。液劑處理時,葯劑濃度草本植物5~10毫克/千克;木本半硬枝40~200毫克/千克,浸泡24小時。葯劑隨配隨用。也可配製成酒精濃縮液,其濃度可達4000~10000毫克/千克,將插穗浸入葯液內1~2秒鍾,取出即行扦插。
過錳酸鉀、蔗糖及醋酸等也有應用。過錳酸鉀對多數木本植物效果較好,一般濃度在0.1%~1%,浸泡24小時。蔗糖對木本及草本植物均有效,處理濃度為2%~10%,因糖液有利於微生物活動,處理完畢後,應用清水>中洗後扦插。
(2)物理處理方法物理處理方法很多,包括電流處理、超聲波處理、環剝處理、軟化處理、低溫處理、熱水處理等。
環剝處理可應用於較難生根的木本植物。在生長期中,在切取插穗枝條的下端,進行環狀剝皮,使養分積聚於環剝部分的上端,然後在此處剪取插穗進行扦插,則容易生根。
軟化處理即在插穗剪取前,先在剪取部分進行遮光處理,使之變白軟化,預先給予生根環境和刺激,促進根原組織的形成。
低溫處理、噴霧處理是極廣泛的應用方法,也可促進扦插生根。
⑥ 長日照、短日照對花卉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有何關系
怎麼會!1.定義:促成栽培又叫催延花期。是認為地利用各種栽培措施,使花卉在自然花期之外,按照人們的意志定時開放。 (1)促成栽培:開花期比自然花期提早者稱為促成栽培; (2)抑制栽培:開花期比自然花期延遲的稱為抑制栽培。 2.意義: 高產出的節日用花。尤其是「十一」、「五一」、元旦、春節等節日用花,需要數量大、種類多、要求質量高,還必須准確地應時開花。 花卉的四季均衡生產。 控制長日照和短日照花卉的日照時間,以提早或延遲其花芽分化或花芽發育,調節花期。 長日照性的花卉 方法:在長日照下開花,在日照短的季節,用電燈補充光照--即人工長日照處理(100LX的光照即可,一般夏天中午的日照強度是10萬LX)。 作用:長日照處理對長日照植物能提早開花,對短日照植物則延遲開花。如: A:春天開花的花卉多為長日照植物。紫羅蘭、蒲包花、天竺葵、瓜葉菊、四季報春、金魚草、三色堇等。它們長日照處理可提前開花。 B:秋天開花的短日照植物如秋菊,進行長日照處理,可推遲開花。 選擇晚花品種--插芽(春節開花的7月25日插芽)-- 14.5小時電照(9月中旬花芽分化,電照到10月25日)--自然短日照65-70天可開花——取切花 短日照性的花卉 利用短日照進行促成栽培的花卉有: 常用於:菊花、一品紅、玉海棠和三角花等。 A 菊花:菊花的遮光處理,在長日照時、遮光處理可提前花期。 如夏季用秋菊處理--選擇一定株高的植株(用作切花的株高50厘米以上)--遮光處理(日照9-11小時,遮去傍晚的光較好、遮光35-50天)
⑦ 促成花卉的概念
花卉 [ huā huì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huā huì ]
1.花草的總稱。
2.以花草為題材的中國畫。
⑧ 什麼叫做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
促成栽培(forcing culture) 在寒冷季節里,使花卉生長發育全過程處於保護設施內,而達專到提前或縮短栽培周期的屬一種栽培方式。也是指秋季在露地播種育苗,冬季移入冷床或溫床使之開花,或在溫暖地區冬季播種,使之在春季開花。
抑制栽培:為了滿足植物需求,增加商品價值,就需要通過人為措施改變自然花期,使其按照需要適時開放,使花晚於自然花期開放的栽培稱為抑制栽培,也叫延花。
⑨ 何謂花卉的促成栽培它在生產上有何意義
利用園藝技術措施,使花卉提早開花(催)或延晚開花(延)的栽培方式均稱為促專成栽培。
人們在游覽公屬園時,總喜歡看到萬紫千紅的各種花卉。新中國成立以來,園林部門曾進行了催延花期的各種研究,並得到了可喜的成果。
利用促成栽培使多種花卉周年供應,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美化了室內外環境。
促成栽培常用以下方法進行處理:
⑩ 舉個例子說明花卉的 促成栽培。
一、盆栽花卉與環境的關系植物的生存環境是土、水、光、溫。盆栽花卉也不例外。(1)土:土是每一種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基礎,特別是盆栽的絕大部分花卉,都需要富含多種礦物質的土壤。一般來講,土有三大類型:即酸性土(PH值小於7)、中性土(PH值等於7)、鹼性土(PH值大於7)。南方花卉多為喜酸性土的花卉和中性花卉,喜鹼性土的花卉較少。南方盆栽花卉的土壤PH值一般在5.5至6.5之間較適宜,花卉長勢好。下面介紹幾種盆栽花卉的栽培土盆栽花卉的栽培土要求疏鬆、透氣、保水、保肥、不積水。天然的盆栽土壤有:砂岩發育的山砂質紅壤、塘泥腐殖土壤、泥碳土(即草煤土)等幾種。其它兩種需要通地人工合成(即按比例混合),如:腐質土和砂質紅壤以2∶1的比例混合均勻的栽培土,栽培春芋、龜背竹、綠蘿、綠巨人、鵝掌柴、七彩朱蕉、合果芋(紅、綠寶石)等,稱為雙性土。又如:人工菌廢料(必須是玉米桿粉碎料或米糠、豆糠料)塘泥或山地砂紅、河砂或珍珠岩,以3∶2∶1的比例混合均勻的栽培土,栽培巴西鐵(香龍血樹),多種蘭花、天鵝絨、竹芋等。含有氮(N)磷(P)鉀(K)鈉(Na)鈣(Ca)等多種無機鹽、殺菌劑、植物纖維等多種花卉所需的養料,一次性栽培可長時間不需要施追肥換土,是理想的室內花卉栽培土。(2)溫度和光照:各種植物因海拔各異植物的分布也不同,形成了每種植物的適生區域(小區環境),小區環境的不同,花卉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時數也各異。從熱帶引至亞熱帶種的假檳榔、斑瑪、曼綠絨、發財樹等,在熱帶地區適於室內外栽培,移至亞熱帶,由於紫外錢的照射強烈,夏季易灼傷;冬季易被霜凍凍壞,無法在野外越冬,必須移入大棚或室內。(3)水:水是植物的命脈,每種植物對水需求各異。如:蘭科、茶科、禾本科三大科植物,每一科中的某幾種植物需水相似,但從大科來講又各有不同。蘭科植物是陰性花卉,茶科植物是半陰性,這兩個科的花卉對水的需求量比禾本科要少一些,禾本科花卉植物絕大多數呈陽性花卉,科內不同品種的花卉植物對水份要求也不盡相同。在滇中地區,花卉的水份供給,隨季節的變化而不同:春末夏初至秋末冬初這一段時間,氣溫較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長旺盛,需水量大增,澆水應選擇早晚,避免灼傷。室內花卉由於這段時間空氣濕度大,室內葉面的蒸騰量較小,10天左右才需澆一次透水。從初霜冰到來之時至翌年春來(即倒春寒)這段時間,空氣乾燥,溫度低,水溫相對較低,澆水應盡量選擇晴天下午。室內觀葉植物的澆水要特別小心,澆室內花卉的水溫必須在25℃-38℃之間,才能使用。二、花卉的繁殖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1)有性繁殖;是通過有性(受精)過程得到種子,用於繁殖新個體。要得到優良種子必須有優良的雙親植株,並對優株採集到的種子進行合理的貯藏。有的必須隨采隨播。如:八角茴香、黃蘭、樹蕨雪松、臭椿等。貯藏的種子必須放在蔭涼、通風、乾燥的房內。松、杉、柏、和禾本科植物的種子,貯藏以一年為限。球根花卉的種球以半年為限,如香雪蘭、白合、晚香玉(草本)、唐昌蒲等。(2)無性繁殖: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進行繁殖,方法有:扦插、分根、壓條、嫁接、組培等,使其成為一個新植物。三角梅(葉子花),多種木瓜海棠、櫻桃、五色梅(3種)、夾竹桃、月季、玫瑰、刺柏、黃楊、薔薇、梔子花、竹類、紫薇等。無性繁殖花卉品種,會因季節變化而影響成活率。竹類、本報特約記者科、三角梅、夾竹桃、迎春花、紫騰、紫薇等春季成活離較高,秋後至立立前以薔薇科、楊柳科成活率較高,三角梅到秋後繁育成活率就很低。為提高成活率,可以利用下列激素,即:生花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α-奈乙酸、吲哚丁酸、乙稀和生長延緩劑等。三、盆栽花卉的分類現階段宜良的盆栽花卉,根據生物學特性和商品化生產的要求,大致分為三種:即陽性花卉、陰性花卉和中性花卉。(1)陽性花卉:一般在較強光照下能生長健壯,如:三角梅(即葉子花)10餘種、白蘭花(緬桂花)、桂花(3種)、令箭荷花(2種)、螃蟹蘭、仙人掌(3種)、仙人球、米蘭、香蕉含笑、南洋杉、黃楊(4種)、月季(10餘種)、玫瑰(4種)、五針松、龍柏、秋菊(105種)、紫騰(2種)、櫻花(3種)、冬櫻花(小楊春)、結香、虎刺梅、九里香、玉蘭(3種)德國蘭(2種)、南天竹、迎春化、一品紅、一串紅、柏(6種)、梔子花(2種)、天竹葵(5種)、天竹桂、百燕菊、中國石竹、香石竹、康乃馨(7種)、竹(5種)、波斯菊、黑心菊、萬壽菊(3種)、金盞菊、美人蕉、美洲石竹(5色)金於草、扶桑(3種)、香雪蘭、酢漿草(2種)、泡仗花、木本滿天星、絲蘭、山玉蘭、達木蘭、枇杷、薔薇(5種)、紅花木蓮、梅、盆桔、葡地柏、紅珊瑚、馨海棠、碧桃、救軍糧、金絲桃、石榴(5)種等。(2)陰性花卉:一般在蔭蔽度50%以上的弱光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如:春芋、龜背竹、假檳榔(只限宜良)、香龍血樹(只限於宜良)、合果芋(紅、綠寶石)、綠蘿、綠絨、過山龍、富貴竹、豆瓣綠、鶴望蘭、仙客來(多種)、虎耳草、吊竹梅、報春花、瓜葉菊、七葉樹(只限宜良)、發財樹、棕竹(3種)、鵝掌柴、比利時杜鵑、馬蹄蓮、蕨類(多種)、秋海棠、旱高秋、茶花、海棠、刺葵(針葵)、蒲葵、海芋等。(3)中性花卉與光線強弱關系不大,如:茶梅(2種)、六月雪、秀球、冬珊瑚、紫羅蘭、杜鵑(除比利時杜鵑外)、鐵樹(5種)、風仙花、天門冬、麥怎麼著草、蝴蝶藤、常青藤(3種)、羅漢松等,介於陽性花卉和陰性花卉之間的中性花卉,是相對而言,並不是與光無關。四、盆栽花卉的整型盆栽花卉有草本和木本之分,草本花卉的整型往往可以通過2-3次摘心,修剪即可。而木本花卉則要通過多次摘心。摘葉、摘花、摘果、剝芽、剝蕾、支縛、造型八個環節整形才能完成。盆栽木本花卉有觀花盆景、觀果盆景、山水盆景、山石盆景、觀樁盆景等。其中、觀花觀果盆景不需要較長時間,一般一至三年即可完成,山水、山石、觀樁三種盆景需要三年以上才能遠成,有的需幾十年才能完成全部造型過程。五、盆栽花卉的栽培管理盆栽花卉分為:露地花卉、溫室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無土栽培四種,一般常用的是前兩種。(1)露地花卉栽培管理:包括整地作床、繁殖、間苗、移植、灌溉、施肥、中耕除草,整型修剪,防寒越冬、輪作。一年生花卉:多為熱帶花卉或草本花卉。熱帶花卉耐寒力不強,遇凍即枯死。二年生花卉較一年生花卉耐寒,以春播為宜。一二年生花卉退化快,為防止品種的機構混雜和生物學混雜,播種後覆蓋松針或消毒草,適時澆水。等苗長至10cm時移栽,加強水肥管理,適時摘心、葉、花,整型。宿根花卉入土深,生長強健,適應性強,抵禦自然不利環境的能力強。一次栽植可多年開花結果。幼苗期喜腐殖質豐富疏鬆的土壤,第二年後喜酸性土壤,育苗期注意水、肥、中耕除草等養護措施。定植一年後,生長茂盛,花多且大,最好在春季新芽抽出時施追肥,開花前後各施一次追肥,秋後可在植株四周施腐熟廄肥或堆肥。球根花卉的栽培多為地栽,要求選擇通風透風、排水良好的地塊定植。栽植深度因土壤土質、某植目的及種類不同而異,栽植深度一般比種球高3倍。水生花卉多為分株繁殖,且大都不耐寒,於初夏分栽,方法與宿根花卉類似。(2)溫室花卉的栽培管理;溫室花卉的換盆及中期管理和地栽花卉類似,施肥也如此,溫室花卉的澆水,因在溫室內小區環境與外界不一致,因而必須科學地確定澆水次數、澆水時間、澆水量。一般春夏委每3-4天澆一次,秋冬季每一1-2天澆水1次。每次澆透即可。(3)促成和抑制栽培:此法可催、延花期,為花卉的四季均衡生產和節日花卉供應提供保證。(4)無土栽培:包括水培法、基質培法,其他無土栽培方法。(5)花卉的施肥:花卉從栽培土中吸取大量的養料,滿足自身的需求。主要的有氮(N)、磷(P)、鉀(K)、碳(C)、氫(H)、氧(O)、鎂(Mg)、硫(S)、鐵(Fe)、銅(Cu)、硼(B)、猛(Mn)、鉻(Cl)等,碳、氫、氧(C、H、O)組成花卉的主要元素,占干物質重的90%以上,它們能從空氣和土壤中獲得。氮、磷、鉀(N、P、K)在土壤中的含量遠不能滿足花木的需求,故必須經常施肥來加以補充;南方地區雨水多,鈣鎂(Ca、Mg)容易流失,還需要適當增加補充。施肥要適時、適量、少施勤施。蘭料植物一般不需要施肥。擺放於室內的盆花花卉放肥量(滇中地區狗頭盆中盆兩缸)每盆每次10-30粒復合肥,施肥時化肥不宜放於根基部,以免燒根,且不利於吸收,應把肥料施於盆子的邊緣,也盡量不要溶解於水,施肥避免撒落於葉面而燒葉。春夏每月施1-2次,秋冬季每月施1次或不施均可。露地花卉因室外溫差大,春夏熱量充足,水份供給也充足,長勢猛,雨水淋失肥力和礦物質損失較多,必須不斷給予補充肥料和礦物質。一般春夏每周施一次,依據盆的規格和植株的大小,七寸以上盆子每次按10粒復合肥,四尺以上規格盆栽花卉,每盆施肥量可增至10-20粒;兩尺以下規格的盆栽的花卉施肥量適當減少,每盆4-5粒。六、盆栽花卉的病蟲害防治花卉病蟲害防治的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治理",要做到:1、加強檢疫:引種花卉時,注意不要把有害生物和病源體帶回,這是目前花卉生產中的一大問題,必須引起業務部門、花農、花卉愛好者的足夠重視。2、保護天敵:如瓢蟲、蚜姬峰、蚜螄、大赤滿等,還有地面和植株上的各種蜘蛛及蟾蜍、蛙類、益鳥等,都在保護之列。3、光色誘集:可用24對黑光燈誘殺一些有趨光性的害蟲。4、熱力處理:如有危害水仙、鬱金香、唐菖薄等球莖的刺足根蟎,可將球莖進行熱水處理,在44℃水中浸4小時或在45℃熱水中浸3小時,即可殺死所有的根蟎。5、人工捕捉:家庭花卉可採用此法。6、葯物防治:常見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白土蠶);防治方法:①用50%辛硫磷乳油100-1500倍液潑澆根際,死亡率可達100%;用2000倍液也可達98.3%。②用50%磷胺乳油1500-2000倍液潑澆根際,死亡率可達100%;2500倍液也可達92.5%。螞蟻防治方法:用70%的滅蟻靈粉,直接撒於有蟻群的根際土面,或蟻巢、蟻道周圍,或攔成餌料撒施。此外用林丹、氯丹、七氯等粉劑,噴施在蟻群活動土面,也有良好效果。蝸牛和蛞蝓防治方法:①在受害花卉根際周圍潑澆茶子餅水(水泡:1∶15)或撒施經水泡過的茶子餅屑;②撒施8%滅蝸靈顆粒於根際周圍土面,滅蝸靈的有效蚯蚓防治方法:用氯丹、或七氯、西維因粉劑(每平方公尺用1-1.5克)或用茶子餅水(水泡1∶15)潑澆。馬陸(山蛩蟲)防治方法:用25%西維因或25%二嗪農,加水500倍液施盆內外土面。食葉害蟲的主要種類及防治:刺蛾防治方法:①用寄生蜂保護器保護天敵。在刺蛾羽化期(5月下旬-6月中旬)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②幼齡期或幼蟲群集未分散前噴施50%殺螟硫或50%辛硫磷各800-1000倍液:或10-20%菊酯類1000-2000倍液;③用含100億/噸孢子的Br乳劑加水500倍液噴施也有限好的效果。成分多聚乙醛,有良好效果。蓑蛾(又名袋蛾)防治方法:①保護利用優勢天敵傘裙追寄蠅,②用黑光燈誘殺雄成蟲,用Br乳劑或Br乳劑或Br-NPV微生物混合劑,使BBt孢子第ml含5-10.7NPV顆粒每含1×10.6有良好的效果。③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噴施有高效。毒蛾防治方法:①在成蟲羽化期用黑光燈誘殺,越冬期前在木本花卉主幹束草把誘集老熟幼蟲,然後將其處死;②用50%殺蟣殺螟硫磷或50%辛硫磷1000倍液,或合成菌酯類1000-2000倍液噴施。刺吸式口器害蟲的主要種類及防治:桃蚜棉蚜的防治方法:①在田間用黃色塑料板塗重油區誘粉。②保護天敵,除寄生性蚜姬蜂,捕食性的蚜螄,瓢蟲外,還有致病的蚜黴菌等微生物。③葯物防治:a、植物性葯劑:3%天然除蟲菊酯,25%魚藤精,40%硫酸煙精,均可釋為800-1200倍液,效果好又安全;b、合成除蟲菊酯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二氯苯醚菊酯、殺滅菊酯等,其有效含量多數為20%,可加水2000-3000倍,有快速擊倒作用,但易產生抗性;c、40%乙醯甲胺磷乳油(高滅磷)1000倍液,40%氧化樂果,內吸內導性好,有2000倍液噴施,50-100倍液塗莖。紅蠟蚧的防治方法:①在孵化期噴施40%氧化樂果或50%殺螟硫磷,50%久效磷1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1500-2000倍液,從6月上旬,起晴天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次,可獲得理想效果。②保護天敵紅點唇瓢蟲和蒙古光瓢蟲(粉蚧的葯物,防治法也參照實施)。鑽柱害蟲的主要種類及其防治:天牛的防治方法:①成蟲在晴天中午常從樹冠爬到樹干其部交配產卵,很易捕捉。②因其蛀道不深一般都在皮層和嫩枝,發現有蛀屑排出時即可用小刀將其挑死。③釋放優勢天敵腫眼峰。④樹干基部塗刷白(配比:石灰硫碘10∶1食鹽、水適量)。木蠹蛾的防治方法:①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②剪除並收集被風折枝條及時燒毀。③用殺螟硫磷和氧化樂果混合滴注蛀孔。植物的侵染性病的主要類型有:1、猝倒病:又叫立枯病,主要危害各種植物的幼苗,防治方法:①種子消毒用0.3%福美雙拌種。②在發病初期試噴50%克菌丹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800倍液,噴霧1-2次,或60%多菌靈500倍液每周噴兩次,每次隔3-4天,以抑制其蔓延。2、白絹病(苗木菌核性基病):防治方法:①用70%的五氯硝基苯拌土。②換土。③輪作4年以上。④培養土50千克加入0.7千克哈茨混合作盆栽用。⑤適當通風避免栽培過密。3、百粉病防治方法:①增施磷鉀肥用抗病品種。②發病初期噴施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劑4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敵克松1000倍液。4、霜霉病:防治方法,發病初,噴50%代森鋅600倍液,20%甲霜靈(瑞毒霉)400倍液,50%疫凈4000倍液均有效果。5、銹病防治方法:①母本植株的選擇;②噴灑40%粉銹寧40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噴霧;或用20%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噴霧;或用20%嗪氨靈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治。6、灰霉病防治方法:3-4月內用80%代森鋅500倍液,1%波爾多液,50%氯硝胺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任選一種間隔10天噴一次,噴2-3次。7、炭疽病防治方法:①加強環境衛生及養護管理;②發病時可剪除病枝並燒毀病蟲,然後噴1∶1∶100波爾多液保護,並防蔓延,或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手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4次,每隔10-14天噴1次。8、葉班病防治方法:①選擇抗病品種;②可用75%百菌清,50%托森鋅,50%敵克丹,任選一種濃渡均為500倍液,10天左右噴1次。9、枯萎病的防治方法:①輪作;②晴天挖掘選擇土壤疏鬆的砂質土;③種植前球莖浸在50%多菌靈500倍液中半小時,再以50%福美雙拌粉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