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花卉
① 常見園林200種花卉
南方常見的地被植物 1.草本地被植物 白穗花 蚌蘭 彩葉草 長春花 車前草 紅花酢漿草 大吳風草 寬葉韭 地被菊 二月蘭 蔥蘭 宿根福祿考 虉草 海石竹 紅龍草 綠莧草 虎耳草 吉祥草 金球亞菊 堇菜類 景天屬(直立型) 美花落新婦 半枝蓮 馬利筋 麥冬類和沿階草類 大花美人蕉 白花三葉草 水鬼蕉 莓葉委陵菜 小冠花 常夏石竹 萱草 玉簪 玉竹 鳶尾類 紫錦草 黃帝菊 桔梗 秋水仙 美女櫻 2,灌木類地被植物 變葉木 技桑 正水 杜鵑 福建茶 龜甲冬青 紅背桂 紅花木繼木 紅桑 黃榕 雀舌黃楊 夾竹桃 金露花 金葉蕕 金葉洗 翅莢決明 藍雪花 六月雪 龍船花 美蕊花 小蠟樹 鋪地柏 狹葉十大功勞 希茉莉 紅果仔 小檗 小駁骨丹 粉花綉線菊 野牡丹類 圓柏 月季 梔子 紫金牛 鐵海棠 細葉萼距花 馬纓丹 芙蓉菊 山茶 3,藤本及攀緣地被植物 常春藤 垂盆草 地瓜榕 扶芳藤 合里芋 番薯 活血丹 絡石 馬蹄金 蔓長春 蔓花生 三裂蟛蜞菊 穗序木藍 蛇莓 蔓馬纓丹 珍珠菜 4,矮生竹類地被植物 菲白竹 箬竹 花壇及花壇植物 1,二年生花壇植物 矮牽牛 矮雪輪 百日草 白晶菊 報春花 波斯菊 雛菊 翠菊 待宵草 東方罌粟 何氏鳳仙 花煙草 黃帝菊 霍香薊 雞冠花 金魚草 金盞菊 毛地黃 美女櫻 南非萬壽菊 還陽參 千日紅 隨意草 三色堇 三色莧 紅花鼠尾草 四季秋海棠 穗冠 天人菊 甜菜 萬壽菊 夏堇 香雪球 新幾內亞風仙 勛章菊 一串紅 虞美人 羽扇豆 羽衣甘藍 紫羅蘭 紫茉莉 醉蝶花 瓜葉菊 金雞菊 卷耳 孔雀草 向口葵 喜林革 花菱草 觀賞辣椒 桂竹香 半邊蓮 非洲金盞菊 大花婆婆納 龍麗花 2,宿根花壇植物 彩葉草 長春花 長壽花 福祿考 荷蘭紫菀 花蔓草 菊花 樓斗菜 篷蒿菊 芍葯 石竹 天竺葵 五星花 溪蓀 銀葉菊 針葉福祿考 紫露革 日中花 黃鳥尾花 松果菊 勿忘我 松葉景天 藻百年 黑心菊 旦蘭 烏頭 永生菊 紅花敗醬 耆草 3,球根花壇植物景觀 皇冠貝母 大麗花 風信子 花毛茛 彩色馬蹄蓮 水仙 鬱金香 鳶尾類 紫葉酢漿草 六齣花 朱頂紅 藤蔓植物 1,纏繞類植物 紫藤、常春油麻藤、扁豆、蝶豆、葛藤、金線吊烏龜、山蕎麥、何首烏、落葵、中華獼猴桃、大籽獼猴桃、啤酒花、葎草、南蛇藤、南五味子、紅蟬花、紅紋藤、大花老鴉嘴、硬枝老鴉嘴、杠柳、鮮紅龍吐珠、紅花龍吐珠、天珠、多花素馨、雞矢藤、使君子、五爪金龍、王妃藤、牽牛、木玫瑰魚黃草、蔦蘿、圓錐飛蛾藤、粉花凌霄、金銀花、文竹、薯蕷 2,卷須類植物 鐵線蓮、珊瑚藤、香豌豆、觀賞南瓜、葫蘆、蛇瓜、白蘞、烏頭蛇葡萄、烏斂莓、珠簾、翅莖白粉藤、葡萄、山葡萄、扁擔藤、粉葉羊蹄甲、雞蛋果、炮仗花、蒜香藤、貓爪花 第4章 吸附類植物 薜荔、胡椒、爬山虎、異葉爬山虎、五葉地錦、扶芳藤、中華常春藤、量天尺、凌霄、絡石、綠蘿、合果芋、麒麟尾、扁葉香莢蘭 第5章 蔓生類植物 簕杜鵑、木香、月季、多花薔薇、越南懸鉤子、雲實、蔓長春、橡膠紫茉莉、金杯藤、硬骨凌霄、非洲凌霄、樹牽牛、鋪地錦竹草 草本花卉 一,春季草花 1.荷包花 2.金魚草 3.長壽花 4.雛菊 二,春夏季草花 5.何氏鳳仙 6.天竺葵 7.夏堇 8.石竹 9.一串紅 10.美女櫻 11.薰衣草 12.百日草 13.長春花 14.鳳仙花 15.旱金蓮 16.彩葉草 17.五星花 18.四季海棠 19.蔦蘿 20.風鈴草 21.波斯菊 三,夏秋季草花 22.非洲菊 23.非洲紫羅蘭 24.千日紅 25.雞冠花 26.松葉牡丹 27.穗冠 28.孔雀草 29.萬壽菊 30.觀賞辣椒 31.向日葵 32.西番蓮 33.花煙草 34.紫茉莉 35.新幾內亞鳳仙 36.菊花 四,冬春季草花 37.矮牽牛 38.報春 39.福祿考 40.紫羅蘭 41.勛章菊 42.羽衣甘藍 43.香豌豆 44.麥稈菊 45.金盞菊 46.三色堇 47.瓜葉菊 48.銀葉菊 木本花卉 春季開花 1.牡丹 2.金苞蝦衣 3.紅花繼木 4.海桐 5.石榴 6.紫藤 7.倒掛金鍾 8.火棘 9.錦帶花 10.桃花 春夏開花 11.杜鵑 12.綉球花 13.鐵海棠 14.硃砂根 15.金銀花 l6.炮仗花 17.紅紙扇 18.細葉萼距花 19.含笑 20.鴛鴦茉莉 21.大紅花 夏季開花 22.雙莢決明 23.含羞草 24.金露花 25.梔子花 26.凌霄 夏秋開花 27.黃蟬 28.雞蛋花 29.夾竹桃 30.芙蓉花 31.木槿 32.紅花龍吐珠 33.馬櫻丹 34.鐵線蓮 35.白蘭 36.桂花 37.茉莉 38.紫薇 39.龍船花 40.曼陀羅 41.九里香 42.洋紫荊 冬春開花 43.寶巾花 44.黃素馨 45.月季 46.山茶 47.金邊瑞香 48.一品紅 觀葉花卉 草本直立型 1.鐵線蕨 2.西瓜皮椒草 3.蟆葉秋海棠 4.冷水花 5.紅網紋草 6.花燭 7.龜背竹 8.粗肋草 9.萬年青 10.春羽 11.皇後白掌 l2.綠巨人 13.蚌花 14.龍舌蘭 15.虎尾蘭 16.美葉光萼荷 17.艷鳳梨 18.姬鳳梨 19.果子蔓 20.紅背竹芋 21.絨葉肖竹芋 懸垂型 22.翠雲草 23.巢蕨 24.腎蕨 25.二叉鹿角蕨 26.豬籠草 27.薜荔 28.常春藤 29.翡翠珠 30.吊蘭 31.白花紫露草 32.吊竹梅 木本直立型 33.東方烏毛蕨 34.綠元寶 35.變葉木 36.南天竹 37.榕樹 38.發財樹 39.鵝掌柴 40.圓葉福祿桐 41.棕竹 42.散尾葵 43.朱蕉 44.德利龍血樹 45.香龍血樹 46.富貴竹 爬柱型 47.綠蘿 48.蔓綠絨 49.合果芋 50.珠簾 球根花卉 鱗莖類 1.百合 2.風信子 3.葡萄風信子 4.紅花酢漿草 5.蔥花 6.中國水仙 7.洋水仙 8.石蒜 9.水鬼蕉 10.朱頂紅 11.蔥蘭 12.波羅蘭 13.文殊蘭 14.荷蘭鳶尾 1 5.鬱金香 球莖類 16.番紅花 17.唐菖蒲 18.小蒼蘭 根莖類 19.荷花 20.睡蓮 21.蜘蛛抱蛋 22.姜荷花 23.女王鬱金 24.地涌金蓮 25.紅球姜 26.姜花 27.艷山姜 28.美山柰 29.橙紅閉鞘姜 30.金紅花 31.鈴蘭 32.六齣花 33.美人蕉 塊根類 34.大麗菊 35.銀蓮花 36.花毛茛 37.獨尾花 塊莖類 38.彩色馬蹄蓮 39.白色馬蹄蓮 40.大岩桐 41.菟葵 42.宮燈百合 43.嘉蘭 44.仙客來 45.蛇鞭菊 46.海芋 47.觀音蓮 48.黑葉芋 49.晚香玉 50.花葉芋 51.球根秋海棠
② 園林中常見的植物中是肉質根的有哪些
山茱萸、木蘭屬、鵝掌楸、(木蘭科的植物多為肉質根)、銀杏、金邊瑞香 不知道了~只查到這些 -------------------------------------------------------------- 首先呢 其實你所說的 肉質根 大部分為 球根花卉 並且園林樹木 一般不具有肉質根 所以主要還是草木本花卉 相對應的 是 宿根花卉(部分宿根花卉也有肉質根 如芍葯 八仙花) 球根花卉又可分鱗莖、球莖、塊莖、塊根、根莖 鱗莖類 有水仙、鬱金香、風信子、朱頂紅、百合(蒜頭、蔥頭就是鱗莖) 球莖類 有唐菖蒲、慈姑(荸薺就是球莖) 塊莖類 有仙客來、球根秋海棠、馬蹄蓮(馬鈴薯就是塊莖) 塊根類 有大麗花、花毛茛(何首烏就是塊根) 根莖類 有美人蕉、荷花、睡蓮 (蓮藕就是根莖) 下面是常見的球根花卉種類 龍舌蘭科Agavaceae 晚香玉 百合水仙科Alstroemeriaceae 百合水仙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水仙花 口紅水仙·黃大杯水仙 蔥蘭 韭蘭·小韭蘭 金花石蒜·紅花石蒜 君子蘭 網球花 美麗水鬼蕉·鑲邊水鬼蕉 文殊蘭·紅花文殊蘭 紫嬌花 百子蓮 亞馬遜石蒜 朱頂紅 白肋朱頂紅 黃垂筒花 血草科Haemodoraceae 鼠爪花 天南星科Araceae 馬蹄蓮 秋海棠科Begoniaceae 球根秋海棠 美人蕉科Cannaceae 美人蕉 菊科Compositae 大麗菊 蛇鞭菊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大岩桐 艷桐草 長筒花 金紅花 仙茅科Hypoxidaceae 紅金梅草 鳶尾科Iridaceae 番紅花 大花小蒼蘭 荷蘭鳶尾 花菖蒲 唐菖蒲 射干菖蒲 小鳶尾 百合科Liliaceae 鬱金香 風信子 地中海錦棗兒 葡萄風信子 嘉蘭 百合 麝香百合 白雲花 仙火花 小球蔥 睡蓮科Nymphaeaceae 睡蓮 荷花 酢漿草科Oxalidaceae 紫花酢漿草·紫葉酢漿草 報春花科Primulaceae 仙客來 毛茛科Ranunculaceae 白頭翁 花毛茛 姜科Zingiberaceae 紅姜花 火炬姜 姜花·美麗姜花 鬱金·粉苞郁
③ 誰知道新鮮的何首烏怎麼食用啊/有沒有毒啊
名字 拉丁文學名:Polygonum multiflorum 英文名稱 :Maltiflower Knotweed,Tuber Fleeceflower, Chinese knotweed , Flowery knotweed。 別名 【別名】首烏,赤首烏,地精,赤斂,陳知白,紅內消,烏肝石,馬肝石,黃花烏根,小獨根,野苗根,交莖根,交藤根,夜合根,桃柳藤根,赤葛根,九真藤根,芮草根,蛇草根,伸頭草根,多花蓼根,紫烏藤根,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野番薯。 【商品名】何首烏,赤首烏。以質堅體重、粉性足著為隹。 【處方名】首烏,何首烏,干首烏,生首烏,鮮首烏,制首烏,蒸首烏,熟首烏。 處方中寫首烏,何首烏、干首烏均指生首烏。為原葯材去雜質,洗凈潤透,切片曬干入葯者。偏於潤便滑腸,降酯解毒。 鮮首烏為鮮品洗凈切片入葯者。 制首烏又名蒸首烏,熟首烏。為首烏片或塊用黑豆汁及黃酒拌勻,經過蒸曬或隔水燉後入葯者。偏於補肝腎,養精血。 科屬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科: 蓼科 Polygonaceae 屬: 蓼屬 Polygonum 種: 何首烏 P. multiflorum 名稱來歷 唐朝文人李翱曾寫過《何首烏傳》。何首烏原來是一個人的名字,後李時珍根據史料記載,把原來的「夜交藤」改名為「何首烏」。 據《本草綱目》記載,何首烏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烏。本出順州今晉興縣,江南渚道皆有。 性味歸經--苦、甘、澀,溫。歸肝、心、腎經。 何首烏據稱是(元和七年813年)順州南河縣(今廣西陸川縣西)人何田兒所發現,常年服用活到160歲。主產河南、湖北、貴州、四川、江蘇、廣西等地。 《開寶本草》雲:「益氣血,黑髭鬢,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化學成分 內含酚類化合物,根部含大黃酚、大黃素、大黃酸,此外,含澱粉45.2%、粗脂肪3.1%、卵磷脂3.7%等。 《本草綱目》記載,「此物氣溫,味苦澀。苦補腎,溫補肝,濕能收斂精氣。所以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葯,不寒不燥,功在地黃、天門冬緒葯之上。」可治肝腎陰虧,發須早白。 何首烏對肝臟肝損害及不良反應 2006年,英國葯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發布了有關何首烏不良反應的相關信息。 在傳統中葯中,何首烏的根塊被用作補益劑和抗衰老劑,常用於治療脫發和頭發早白。相關制劑有ShenMin、首烏片和首烏丸。 自2006年3月30日,有7份懷疑與何首烏相關的不良反應病例通過黃卡系統(Yellow CardScheme)報送到了英國葯品和健康產品管理局(MHRA)。7例報告均與肝損害有關,其中1例為肝功能異常,7例均見黃疸,2例為肝炎,1例黃疸並肝功能損害。患者包括5名女性,2名男性,年齡為36-70歲。用葯原因為治療脫發(3位服用ShenMin,3位服用首烏丸)。所有患者在停葯後均康復。 文獻中也有服用何首烏引起肝炎的病例報告。何首烏制劑相關的不良反應表現具有很多肝病的體征和症狀。包括黃疸(皮膚、鞏膜黃染)、尿色變深、惡心、嘔吐、乏力、虛弱、胃痛、腹痛、食慾減退。若出現以上症狀請及時就醫。如確診為肝損害,建議停止服用何首烏。 建議有肝病史或者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該類葯物。用葯前(包括使用中草葯制劑)請咨詢醫生或葯師以確保得到合理的治療。 主治 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用於瘰癘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1、骨軟風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癢,行步困難)。用何首烏(以有花紋者為最好)、牛膝各一斤,同在好酒中泡七夜,取出曬干,搗爛,加棗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2、皮里作痛(不知痛在何處)。用何首烏末,薑汁調成膏塗搽,搽後用布包住,以火烘鞋底熨按。 3、自汗不止。用何首烏末,調唾液,封臍上。 4、腸風下血。用何道烏二兩,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5、破傷血出。用何首烏末敷上即止。有特效。 6、瘰癧結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胸前者皆可治),用何首烏根洗凈,每日生嚼,並取葉搗爛塗患處。 7、癰疽毒瘡。用何首烏不限量,在文武火上熬煎,加酒等量,再煎開幾次後,存酒,隨時飲用;取葯渣焙乾,研為末,以酒煮麵調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病癒後,葯可常服。 8、大風癘疾。用何首烏(以大而有花紋者為好)一斤,泡淘米水中七天,反復蒸、曬數次,加胡麻四兩,再蒸再曬,研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9、疥癬。用何首烏、區葉等分,水煎濃湯洗 浴,可以解痛、生肌肉。用何首烏莖、葉煎湯洗浴,也有效。 用法用量--6 ~12g.補益精血宜制用;解毒,截瘧,潤腸宜生用;鮮何首烏潤腸之功較生首烏更佳。 貯藏--置乾燥處,防蛀。 苗如木槁,葉有光澤,形如桃柳,有雌雄:雄者苗色黃,雌者苗黃赤,根遠不過三尺,夜則苗蔓相交。其根味甘溫無毒,茯 苓為使治五痔腰膝之病,冷氣心痛,積年勞瘦痰癖,長筋力,益精髓,壯氣駐顏,黑發延年。何首烏多分布在低濕熱帶,其功效神奇卓然,最出名的莫過於八仙的張果老誤食飛升的傳說。在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提到吃了根部像人形的可以成仙,當然是迷信。 忌諱 《何首烏錄》稱:「忌豬、羊肉血。」 <LI>宋《本草衍義》載:「何首烏,兼黑髭鬢,與蘿卜相惡,令人髭鬢早白。」 形 多年生草本,無毛。根細長,頂端有膨大的長橢圓形、肉質塊根,皮黑色或黑紫色。莖纏繞,長3—4米,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片卵形,長5—7厘米,寬3—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無毛;托葉鞘短筒狀。花序圓錐狀,長約10厘米,大而開展;苞片卵狀披針形;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裂片大小不等,結果時增大,外面3片肥厚,背部有翅;雄蕊8,短於花被;花柱3裂。瘦果橢圓形,有3棱,黑色,平滑。花期8—10 月,果期10—11月。 何首烏 主要產地及分布 野生何首烏主產於我國河南、湖北、安徽、四川一帶。現代人工種植技術以貴州省和江蘇省的廣植技術最為普遍。態特徵 習性 喜陽,耐半陰,喜濕,畏澇,要求排水良好的土壤。十分耐寒。根細長,末端膨大成肉質塊根,莖長3~4m,中空,多分枝,基部木質化。葉互生,卵形,膜質。花序圓錐狀,大而開展,頂生或腋生。花小,白色;花被5深裂。花期8尺至9月。播種或扦插法繁殖。11月采種,翌春3月播種,約20天出苗。扦插於7-8月進行。何首烏蔓長枝多、花多。適應攀援綠化。可於牆垣、疊石之旁栽植。 本草葯性 何首烏,味甘而澀,氣微溫,無毒。神農未嘗非遺之也。以其功效甚緩,不能急於救人,故爾失載。然首烏蒸熟,能黑須鬢,但最惡鐵器。凡入諸葯之中,曾經鐵器者,沾其氣味,絕無功效。世人久服而不變白者,正坐此耳,非首烏之不黑須鬢也。近人尊此物為延生之寶,余薄而不用。惟生首烏用之治瘧,實有速效,治痞亦有神功,世人不盡知也。雖然首烏蒸熟 ,以黑須鬢,又不若生用之尤驗。蓋首烏經九蒸之後,氣味盡失,又經鐵器,全無功效矣。不若竟以石塊敲碎,曬干為末,同桑葉、茱萸、熟地、枸杞子、麥冬、女貞子、烏飯於黑芝麻、白果,共搗為丸,全不見鐵器,反能烏須鬢,而延年至不老也。 葯理用途 何首烏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生發,強筋骨之功效。主治精血虧虛,頭暈眼花,須發早白,腰酸腳軟,遺精,崩帶等證。《本草備要》記載:「補肝腎,澀精,養血祛風,為滋補良葯。」《開寶本草》雲:「益氣血,黑髭鬢,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開寶本草》雲:「益氣血,黑髭鬢,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1.與功效主治相關的葯理作用 (1)促進造血功能 小鼠皮下注射首烏液0.2g,每日2次,連續給葯3日,可使粒系祖細胞的產率明顯高於生理鹽水對照組。小鼠腹腔注射何首烏提取液50mg/kg連續給葯3日,可使骨髓造血幹細胞明顯增加,還可顯著提高小鼠粒一單系祖細胞產生率,並使骨髓紅系祖細胞值明顯升高。 (2)增強免疫功能 何首烏對強的松龍和環磷醯胺引起的老年小鼠脾、胸腺抑制性改變有明顯對抗作用,使脾巨噬細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數明顯提高。飼喂首烏乙醇浸膏能明顯提高老年大鼠外周淋巴細胞 DNA的損傷修復能力。小鼠灌服制首烏 6g/kg,連續給葯 7日,能明顯提高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對強的松龍引起的吞噬指數下降,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何首烏水煎醇提物對小鼠T淋巴細胞及B淋巴細胞免疫功能均有增強作用,前者作用更為顯著。何首烏提取物25-100mg/kg,腹腔注射,連續給葯3日,可顯著提高正常小鼠由ConA誘導的胸腺和脾臟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皮下注射5-100g/kg,連續3日,可明顯增加正常小鼠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數,以50g/kg組作用最顯著。 (3)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 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何首烏 4g/kg,連續 10日,能較顯著地降低大鼠血清總膽固醇(TC)及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對於高脂血症鵪鶉,連續灌胃首烏4周,可明顯降低血清TC含量和提高HDL/TC比值。另有實驗證明,高脂血症及動脈粥樣硬化模型家兔,何首烏灌胃7日,不僅能降低TC含量,還能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何首烏水提液 32g/kg喂養小鼠1個月,能明顯提高 HDL- C水平。何首烏摻入到飼料中喂養大鼠,90日後,也可明顯升高HDL-C,而TG和TC無明顯變化,對β脂蛋白有明顯抑製作用。何首烏醇提取液給快速動脈粥樣硬化鵪鶉灌胃,連續6周,血漿HDL-C/TC比值顯著升高,大劑量組作用更為顯著。各給葯組均有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何首烏降血脂與抗膽固醇作用的有效成分包括蒽醌類、二苯烯化合物以及卵磷脂等。 (4)保肝 何首烏所含的二苯烯化合物對過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脂肪肝和肝功能損害,肝臟過氧化脂質升高、血清谷丙轉氨酶及穀草轉氨酶升高等均有明顯對抗作用,並使血清游離脂肪酸及肝臟過氧化脂質含量下降。在體外能抑制由ADP、NADPH引起的大鼠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何首烏還有增加肝糖原作用。生首烏、黑豆汁制首烏和清蒸首烏水煎液對醋酸強的松所致肝脂蓄積有對抗作用,可降低CCl4引起的肝腫大,使肝重系數降低。 (5)延緩衰老,現代調查有維生素E制止皺紋再生。 給404日齡的老年喂飼含首烏粉的飼料190日,能明顯延長老年鵪鶉半數死亡時間。何首烏可延長果蠅二倍體細胞的生長周期,使細胞生長旺盛,延長果蠅的壽命。大鼠灌服何首烏醇溶部位和水溶部位都能促進細胞分裂增殖,延長大鼠皮膚二倍體成纖維細胞的傳代數。何首烏水煎液給老年小鼠喂服,能降低腦內MAO-B活性,提高腦組織中5-HT、NE及DA含量。赤首烏、白首烏混合制劑及赤首烏煎劑對大鼠、小鼠離體腦內MAO-B活性均有顯著抑製作用。老年大鼠服用何首烏2個月,能改善老年大鼠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系統的功能。 何首烏水煎液喂服老年小鼠或青年小鼠,能使腦和肝中蛋白質含量明顯增加,提高老年機體DNA修復能力。何首烏的醇提物及水提物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老年大鼠胸腺胞漿蛋白和核酸含量。 何首烏延緩衰老作用與抗氧化作用有關。老年小鼠灌服何首烏水煎濃縮液,能明顯增強血中SOD活性。炮製對首烏抗氧化作用有一定影響,新法炮製品及老法炮製品均有明顯提高小鼠全血及腦組織SOD活性作用,並能降低小鼠心、肝、腦組織中及血中LPO含量,生品對SOD和LPO無明顯影響。首烏醇提液或水提提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大鼠心、肝、腦的組織SOD含量和降低LPO含量。 (6)對內分泌的影響 何首烏水煎濃縮液長期給小鼠灌胃,可使小鼠腎上腺重量明顯增加。何首烏還有類似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作用,對摘除雙側腎上腺的小鼠,可使其應激能力明顯提高,減少冷凍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制首烏對去甲腎上腺素飢餓小鼠肝糖原積累,有促進作用,使肝糖原明顯增加。何首烏對血糖的影響有一定的時效關系,給家兔口服首烏煎劑後30、60分鍾內血糖升高達峰值,之後逐漸下降,6小時後血糖比正常低。大鼠肝胰島素受體具有高親和力低容量,及低親和力高容量兩種受體,老年小鼠結合容量顯著降低,但親和力無變化。何首烏對容量和親和力兩個參數均無明顯影響。 (7)潤腸通便 何首烏生用,潤腸通便作用強,其有效成分大黃酚可促進動物腸管運動。部分高脂血症病人服用後,出現大便次數增加和腹瀉現象。 2.其他葯理作用 曾有報道,何首烏各種炮製品(生首烏、酒蒸首烏、黑豆汁蒸首烏、清蒸首烏)水煎液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宋內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901、副傷寒桿菌從白喉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其中生首烏煎劑抗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比其他炮製品強,制首烏水煎劑對白色葡萄球菌,酒蒸首烏水煎劑和地黃汁蒸首烏水煎劑對白喉桿菌的抑製作用比其他首烏強。何首烏對流感病毒有一定抑製作用。此外,何首烏還有減慢心率、擴張冠脈、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綜上所述,與何首烏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功效相關的葯理作用是促進造血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肝,延緩衰老,影響內分泌功能,潤腸通便等作用。何首烏功效作用的物質基礎主要為磷脂、蒽醌類、葡萄糖苷類等成分。 中葯特性 【來源】 何首烏花卉 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乾燥塊根,其藤莖稱「夜交藤」。秋、冬二季葉枯萎時採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成塊,乾燥。 【製法】除去雜質,洗凈,稍浸,潤透,切厚片或塊,乾燥。 【性狀】 本品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 6~15cm,直徑 4~12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並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 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雲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作用】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何首烏含有蒽醌類的大黃素、大黃酚、大黃酸、大黃素甲醚、大黃酚蒽酮、澱粉、粗脂肪、卵磷脂等成分。中醫中葯理論認為,何首烏性味苦、甘、澀,微溫,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祛風等功效,適用於肝腎陰虧、須發早白、血虛頭暈、腰膝酸軟、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癧、腸風、痔瘡、紅斑狼瘡等病症。現代醫學證實,何首烏中的蒽醌類物質,具有降低膽固醇、降血糖、抗病毒、強心、促進胃腸蠕動等作用,還有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活性作用,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何首烏中所含卵磷脂是腦組織、血細胞和其他細胞膜的組成物質,經常食用何首烏,對神經衰弱、白發、脫發、貧血等病症有治療作用,因此,可延緩衰老、強身健體、保健心臟。動物實驗證明,何首烏還有抗腫瘤作用。同時,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何首烏含有的卵磷脂、蒽醌衍生物及大黃酚等多種物質,能夠抑制膽固醇的升高、減少膽固醇在腸道吸收,可防止膽固醇在組織中沉積,因而能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臨床研究證實其降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總有效率達80%以上。何首烏還有強壯神經的作用,可健腦益智,能夠促進血細胞的生長和發育,有顯著的抗衰老作用。中年人經常食用何首烏,可防止早衰的發生和發展。 中葯何首烏有生首烏與制首烏之分,直接切片入葯為生首烏,用黑豆煮汁拌蒸後曬干入葯為制首烏。 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 生首烏功能解毒(載瘧)、潤腸通便、消癰,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 制首烏功能補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補肝腎,用於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等。 首烏其性微溫,味苦、甘、澀。 首烏藤甘,平。歸心、肝經。養血安神,祛風通絡。用於失眠多夢,血虛身痛,風濕痹痛;外治皮膚瘙癢。 別
④ 花草品種有哪些
荷包花復又叫蒲包花,制外形非常特別,其花冠分為二唇狀,上唇瓣直立較小,下唇瓣膨大似蒲包狀,現在被很多花友所喜愛,並且在1882年被傳入歐洲後就打開了新的市場。
荷包花
當荷包花最初出生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時,當地的老鄉們對它並不好感,認為它是一個不願與人溝通的「鼓氣袋」,除了孩子們從野外摘來玩耍外,多數成年人對它均不屑一顧。誰料後來有人把它形容為「荷包」之後,當地土人的觀念就徹底更新了。
中文學名:荷包花
拉丁學名:slipper wort;Pocketbook Plant
別稱:元寶花、狀元花、蒲包花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玄參目
科:玄參科
屬:玄參科蒲包花屬
分布區域:於南美洲墨西哥、秘魯、智利一帶
英文名:Calceolaria
⑤ 這是什麼花草
鵝絨藤
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短柔毛。根圓柱形,灰黃色。莖纏繞,多分枝。葉對牛,寬三角狀心形,長3 -7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具長2-5厘米的葉柄。傘狀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3-5 厘米,具多花;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輻狀,具5深裂,裂片為條狀披針形,長4-5毫米;副花冠杯狀,外輪5淺裂,裂片三角形,裂片間具5條絲狀體,內輪具5條較短的絲狀體;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柱頭近五角形。
快速導航
關系表
別稱 祖子花(錦州)、羊奶角角、牛皮消
二名法 Cynanchum chinens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界 植物界
屬 鵝絨藤屬 Cynanchum
目 龍膽目 Gentianales
分布區域 科爾沁、鄂爾多斯、陰南丘陵、東阿拉善、額濟納。我國北方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種 鵝絨藤 C. chinense
中文學名 鵝絨藤
科 蘿藦科 Asclepiadaceae
⑥ 吃何首烏真的可以生頭發嗎
理論上是可以的 何首烏不僅烏發還養發 對頭發是有益的
⑦ 怎樣養何首烏,君子蘭,蘭花
君子蘭屬石蒜科,為多年生的常綠草本植物。它那劍一般的綠葉,寬厚光亮;火一般的紅花,亭亭開放,紅綠交相輝映,秀麗奪目,令人嚮往。君子蘭又適宜於室內培養,為樓、堂、館、所及家庭養花中理想的名貴花卉。養好君子蘭,首先要了解————
君子蘭喜涼爽和濕潤的環境。夏季畏烈日照曬,冬季怕寒冷。氣溫在15~25℃時,是它生長的適宜時期;在10℃以下,則生長緩慢;5℃以下便處於休眠狀態;0℃以下葉片就被凍壞,嚴重時甚至凍死。君子蘭又怕烈日高溫,在氣溫30℃以上時,葉片便萎黃枯焦,重則全株乾枯而死。君子蘭喜在疏鬆、排水良好偏酸性土壤中生長。
春季:忌風吹
初春,君子蘭經過冬眠後,根系開始復甦。由於養分供應欠缺,一經風吹日曬,葉片會出現脫水現象,使它的亮度減退,硬度、厚度降低,嚴重時甚至發生黃葉、爛葉等情況。因而,此時更要注意:君子蘭耐旱不耐濕,盆株保持一般濕潤即可,澆水過多,易於爛根。上箭開花前,忌噴水。每周或半月施以經過充分腐熟的液肥一次,但以「薄肥勤施」為原則,切忌施濃肥或生肥,避免葉焦與爛根。
夏季:忌日曬
君子蘭對光照的要求不嚴,喜半陰,但怕直射光。由於夏季氣溫與土溫較高,易使根系發生紊亂,吸收營養不平衡而導致拔脖、竄葉等現象發生。此外,由於強烈陽光照射,大大地增加蒸騰作用,若澆水不當,葉色便會出現蒼老焦黃甚至萎蔫。所以,在盛夏蒔養的要求是:
遮光 最好將盆株置於蔭棚或樹蔭之下,中午避免陽光直射。
降溫 除將盆株置於蔭涼通風場所外,還要經常噴水降溫,控溫在25℃以下,濕度在60~70%的環境中為宜。
減肥 君子蘭在25℃時,要適當減肥或停肥,施肥過多,會燒壞肉質根。
澆水 盆土呈半干狀態時,便要澆水,但澆則澆透,千萬不要讓水淌入葉片之中,以免發生爛心病。
秋季:忌雨淋、噴水
入秋,氣候漸涼,在秋雨連綿的日子裡,成年的君子蘭割箭下籽、上箭開花的機會較多,這時如遭雨淋或澆水過多,會導致爛根、爛箭、爛心等現象發生。
因此在上箭開花時,忌噴水。每隔半月左右,澆一次腐熟的餅肥水(1:3)。澆水時,防止水浸入葉叢的中心,也不能讓雨水淋入葉叢之中,以免發生爛蕊。嚴重時,會使全株腐爛致死。
冬季:忌低溫、乾燥
冬季,當君子蘭處於5℃以下低溫時,必須使盆土保持濕度70%左右,便不會使它因乾燥而凍傷。如果水分不到20%,則易受干凍而致死。
霜降前,應將室株置於室內有陽光的地方,注意防凍保暖,半月左右,將盆株轉動180°,以利葉子生長的整齊美觀。
冬季室內溫度在6~7℃時,可以安全越冬。每月施一次發酵過的餅肥,每10天左右澆一次液肥(氮肥不宜多施)。開花前3個月,施以磷、鉀肥為主的液肥,以促其抽箭開花。
冬季,君子蘭進入休眠時期,水分蒸發量相對減少,盆土保持濕潤即可,但宜偏幹些。切忌經常斷水、積水或澆半截水。否則亦會引起焦葉或爛根。
君子蘭在全年的養護過程中,對盆株要經常用清水噴灑,噴後最好用細布抹乾,這樣既能增加葉子的光潔度,又可提高觀賞價值。
參考資料:http://www.ada.gov.cn/bbs/printthread.php?t=3578
如何養蘭花
"三分栽,七分養",這是古人的養蘭經驗。養護好壞關繫到蘭花是否繁茂和能否開花,所以前人對此十分重視是有道理的。下面具體介紹養護和管理蘭花的方法。
一、 場所
蘭花放置的場所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蘭花的生長發育。蘭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蔭蔽處),冬季則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朝南。這樣,有利蘭花生長。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二、 蔽蔭
蘭花多屬於半陰性植物,多數種類怕陽光直曬,需適當遮蔭。蘭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陽光促進其生長。4月下旬以後要適當遮蔭。夏蘭、秋蘭中直立性葉的品種最好放在蔭蔽處的南面,使其適當多受陽光;垂葉性的秋蘭和春蘭,每天以受兩小時的光照為好。從6月開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蔭,如用蘆簾可以用密簾或兩層稀簾。10月以後天氣轉涼,陽光較弱,可推遲蔽菜,但中午前後仍需注意做好蔽蔭工作。
三、 防雨
蘭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陣雨或連續下雨。在霉雨季節,特別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陣雨。如下雨時間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應多澆水,使盆內熱氣排出,否則會使蘭花損傷,甚至爛根枯死。如果陣雨後接著又出太陽,需及時蔽蔭,以免地上熱氣上升影響蘭花生長。
雨水多的季節,正值蘭花抽生葉芽的階段,如盆土太溫會引起葉芽生長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時,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調節盆土濕度。
四、 澆水
花諺說:"干蘭濕菊",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蘭花以八分干,二份濕為最好。如果過濕,容易使花爛根而死。澆水的原則應是: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具體掌握時,一般應注意:在生長期(5-6月底)應適當多澆水,抽生葉芽期(約3-4月)和開花期(約3-4月)應適當少澆水,休眠期(冬季),則更應少澆水或不澆水。花盆大而蘭花植株小的應少澆水,盆小植株大的應多澆水。氣候炎熱乾旱時應適當多澆水,冷涼潮濕時(如霉雨季節等)應少澆或不澆水。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如果根系稀少或斷根較多,要少澆水,使盆土干一點,這樣不致爛根,有利於抽生新葉。
古人說的:"秋不幹,冬不濕"的經驗,是對春蘭、夏蘭怎樣澆水的很好總結。但在北方一些地區,由於冬季、春初氣候過於乾燥,也不有使蘭花過於乾燥。
澆水時間:夏秋兩季以在日落後澆水,使蘭花葉面在入夜前乾燥為宜,也可在清晨澆水;冬春兩季以在日出前後澆水為好。不可在太陽的灼曬後驟用冷水澆灌,以免土溫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生理平衡。澆水量不可過大,以利抑制病害發生。
澆水方法:澆水要從盆籩澆入,不可澆入花蕾內,以免引起腐爛。
前人對蘭花澆水,有很好的經驗總結,例如於照在《都門藝蘭記》中根據一年內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澆水方法,茲節錄如下,供參考。但需注意兩點:一是《都門藝蘭記》是以北京的氣候為標準的;二是文中的月份是指農歷而不是公歷,如"正月"實際上是公歷的二月。
1、 立春、雨水,春蘭已著花,土不宜太干,沿盆籩微微潤濕;秋蘭盆如未乾至底,不澆。
2、 驚蟄,春蘭盆干至半盆(上空下實)時,可以潤水,惟不宜多,秋蘭同前。
3、 春分,春蘭已花謝,忌潮濕,盆半干時可潤水。
4、 清明、穀雨,盆土勿使過干,每5天潤水。
5、 立夏,蘭開始出房,宜澆透水一次。
6、 小滿,盆土勿過乾和過濕,葉上生斑即為過濕,新芽枯尖即為過干,每4天澆水一升(約干茶杯),使盆土自下而上2/3濕潤為宜。
7、 芒種,氣候乾燥,更宜注意勿過干過濕。
8、 夏至,盆土忌過干,若遇大雨,只能忍受一日,如連朝陰雨需將盆移置通風處。
9、 小暑,此時空氣過濕,盆土不可過濕,盆宜放於通風處,若燥熱少雨,每2天澆水一升,大雨或大濕一次,必須俟干至盆土2/3,否則不宜再澆。
10、 大暑,盆土易一干到底,需注意每天只宜大雨或大濕一次。
11、 立秋,蘭於此時正需水分,每3天需澆水2升,並宜秒為避風。
12、 處署,每5天澆水一次,除連朝霾雨外,可令其受雨露。
13、 白露,秋蘭較春蘭尤需勤澆水,但水濕之後必須大幹,始可再濕。
14、 秋分,秋蘭若已出花,澆水宜稍少;若未出花,澆水宜稍增加。
15、 寒露,秋蘭宜澆透水,春蘭則不宜透宜潤。
16、 霜降,蘭宜入房,澆水時間改為日中,澆後需置日中曝1-2小時。
17、 立冬,只宜潤水,每5天約半升。
18、 小雪,花房忌暖,不宜過濕,若過潮濕可引起爛根、瘢葉以至枯萎,若盆不幹至底,只需稍潤土皮。
19、 大雪,秋蘭不需水,春蘭宜微潤
20、 冬至,均不宜灌溉。
21、 小寒,均忌澆水。
22、 大寒,秋蘭仍不需水,春蘭可微潤以水。
五、 施 肥
蘭花施肥要看蘭花生長情況來決定。凡是生長茂盛而無病害的可以施肥,生長差的,則不可施肥或少量施肥。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新根未發前切忌用肥,需經1-2年的培養,待新根旺盛時才可施肥,否則易遭枯死。
一般說,在6-7月當蘭花葉芽伸長約1.5厘米時,可施用1-2次稀薄腐熟的液肥(不宜用化肥),但在高溫季節不宜施肥。到8-9月再施1-2次腐熟稀薄的液肥。素心種的蘭花,可施用1-2次草木灰浸出液,效果甚好。施肥時間在傍晚進行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澆一次清水。
區別蘭花是否需要施肥,較簡便的方法是看葉色的深淺。葉現黃而薄是缺肥,應追肥;葉呈黑而葉尖發焦是施肥過多,應停止施肥。
肥料,可用上面介紹過的各種辦法自製肥料。施用這些肥料時,需加水8-9倍稀釋,切不可過濃。施肥時,要施入植株的根際,切不可施到葉面上。 蘭花主要施肥次數及日期
次數 日期類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備 注
春蘭類 六月下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中旬 九月上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夏蘭類 六月下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中旬 九月上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秋蘭類 六月上旬 六月下旬 七月下旬 八月中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六、 修 剪
在蘭花培養中要不斷進行修剪。在老葉枯黃時應及時剪去,以利通風,有些葉子的葉尖乾枯也應剪除。尤其是有病蟲為害的葉片需及時清除,以免傳染。在剪除病毒病的葉子時,用的剪刀不要再來剪無病的葉子,以防病毒傳染。如用同一把剪刀,則需進行消毒。
名貴蘭花花芽出土之後,如花芽太多,應留壯芽,將其餘瘦小的花芽除去,每盆以留1-2朵花芽為宜。如花芽太多,既會使年當的花開不好,又要過多消耗母本養分影響下年開花。一般蘭花可不剪除花芽。
春蘭的花,約開半月,即需將花剪除;夏蘭的花,到花序上最後一朵後開放一周時,也應將花序剪除。名貴的品種不應使其受粉結實,否則影響翌年開花。如果作為雜交育種的,則另需加意培養,使其果實飽滿成熟。
七、 防 寒
秋蘭宜提早做好防寒工作,如氣溫在2-3℃時,即可搬入室內。寒蘭生長在南方更需提早防寒。春、夏蘭耐寒性較強,如有冰凍出現也要及時搬入室內。室溫能保持1-2℃即可越冬。萬一有嚴重寒流侵襲,室溫降到零度以下時,需及時進行加溫,一般能保持室內不結冰就好。
在室內,秋蘭需放在向南的一面,春、夏蘭放另一面。在中午前後,朝南和東南面要開窗通風(秋蘭在攝氏1-2℃的陰天,不可開窗,以防冷風吹襲凍傷葉子)。秋蘭冬季喜干一些,其餘蘭花盆土宜保持濕潤。
八、 摘 花
對生長差的蘭花,每叢葉子不多,或根部不好的,應進行摘花。對較好的品種,春蘭可適當地摘去1-2個花苞,夏蘭待花苞伸長時留1-2個花苞,其餘的可摘掉,這樣花可開久些,又可使新葉多抽,老葉也不易枯死。
名貴春蘭花開3-5天應摘掉,使葉芽生長茁壯;夏蘭的花開到頂上一朵時也可離盆面厘米處剪下。
九、 防 汛
栽培場所如四周空曠,地勢較高,夏季遇有大風或台風過境時,需做好防風工作,以免夏蘭或寒蘭的葉子被折傷。
十、 噴 霧
乾旱季節,每天傍晚在放置盆花的陽台上進行噴霧,主要使地面潮濕,增加空氣濕度。蘭花的盆面也要進行噴霧。噴霧時要向上噴,使霧點落下細勻,葉面濕潤,這樣可促使蘭花生長良好,葉面富有光澤。
十二、病蟲害防治
要進行殺菌處理(在烈日下曝曬即可),以防病害發生。蘭花在多雨高溫的季節最容易發生白絹病,可用托布津800倍液或波爾多液噴施預防。如發病嚴重可用托布津500-750倍釋,每隔7-10天噴一次。蟲害中以介殼蟲發生最多,此蟲附著在葉的基部,如發現介殼蟲,應及時剔除。如要避免介殼蟲侵襲,從4月份開始,可用"1059"2000倍液防治。
為了抑制蘭花病害的發生,除平時對盆土的干濕度應作適當的控制外,還應在花盆的選上盡可能多用泥盆,少用釉盆。特別對生長差的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必須用泥盆栽種。這樣做使盆土容易干,可促進蘭花生長,減少發病
⑧ 除了榕樹類,觀根的花卉還有哪些
海桑、紅樹、水松、各種吊蘭、龜背竹、春羽、合果芋、空氣鳳梨、萬代蘭、蝴蝶蘭等熱帶蘭花、樹蘿卜、何首烏、龜甲龍、觀根觀葉銅錢草等眾多水培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