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插花
『壹』 大益茶道院的團隊建設
自誕生以來,大益茶道院致力於建立一整套系統完善的大益茶道思想體系,打造專業的茶道文化研修與傳播平台。在一批「學者型」領導的帶領下,大益茶道院在企業團隊人才的建設方面穩步前進,並培養出一批走在茶文化復興隊伍前列的「茶道精兵」。
大益茶道院管理團隊:
吳遠之
大益茶道創始人,大益茶道院院長,大益愛心基金會發起人,曾獲「首屆國際十大傑出貢獻茶人陸羽獎」、「希望工程二十年傑出貢獻獎」。他傾力投入中國茶的振興事業,引領中國茶業邁入品牌時代,並在總結中華古老茶文化遺產,廣泛考察日本茶道、台灣茶藝、歐美茶風的基礎上,創造出融合東方人文價值和當代精神的大益茶道。主講大益茶道核心課程《大益茶道入門講義》。
徐學
大益茶道院副院長,大益愛心基金會副秘書長,《大益報》副主編,高級講師。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發表學術論文、商業評論二十多篇。參與編寫大益《大學茶道教程》、《時尚茶道》、《茶道插花》、《茶詩鑒賞》等教程,現擔任《茶詩鑒賞》等多門課程教學。
李樂駿
雲南弘益茶文化中心董事總經理,大益茶道院院長助理,高級講師。國家高級評茶師,國家高級茶藝師,國家評茶師、茶藝師考評員。致力於茶文化研究及茶行業營銷推廣研究,在各大茶文化研究期刊發表專業文章多篇。主講《大益基礎茶式》、《大益茶店面管理》。
王宏斌
大益茶道院院長助理,高級講師。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參與大益茶道院早期創辦工作,主講《大益茶道入門》、《陸羽〈茶經〉》、《大益品牌發展史》等課程,參與編撰《大學茶道教程》、《時尚茶道》等專著,應邀為多所高校作茶道茶文化講座,廣受大學生歡迎。
肖海軍
大益集團勐海茶廠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實驗室主任,大益茶道院院長助理,高級講師,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碩士研究生。已培訓學員1萬多名,遠赴韓國講學,倍受韓國成均館大學校與釜山女子大學師生青睞,主編並主講《茶樹種植技術》、《普洱茶基礎知識》、《大益茶產品知識》、《茶葉審評》、《普洱茶品鑒技藝》等課程。
『貳』 大益茶道院的職業茶道
(一)大益職業茶道師
大益職業茶道師是在大益茶道院研習茶道並經過茶道院考核認證後授予職業資格的茶者,是中國首批職業茶道師。學員經過拜師、研習、考試、論茶、社會服務等五個環節,按其學資與成就分別獲得初級、中級、高級和超級茶道師資格,並對應於初階、二階、三階、四階、高師、上師和大師七個茶者階位。獲得職業茶道師職稱和階位是茶者研習中華茶道的成就與光榮。
從初階起大益茶道院學員開始步入職業化茶道師的行列。初階、二階通過考試的方式取得階位;三階、四階茶道師為大益職業茶道的中級階段,應具備較高的水準和修為,並具備較多的茶道實踐與公益實踐經歷,其資質通過論比的方式評出(大益茶道院將定期舉辦全國職業茶道師晉級賽);高師和上師由大益茶道院評審委員會和全體茶道師共同選立;大師為大益茶道集大成者,由大益茶道院根據眾望,於其功業彰顯若干年後隆重授予。
大益職業茶道師研修核心課程:
一、生根課程:
l、入門講義;2、茶葉通史;3、茶樹種植;4、茶葉加工;5、茶葉審評;6、茶保健原理;7、茶湯調制;8、茶器茶具;9、陸羽《茶經》;10、茶業經營與管理。
二、茶道美學:
1、茶道插花;2、茶道音樂;3、畫境;4、書法;5、茶詩吟誦;6、壺藝;7、茶道服飾;8、茶席設計;9、茶道空間設計;10、茶藝表演。
三、經學講研:
1、《聖經》;2、《易經》;3、《道德經》;4、《佛典》;5、《國學講義》。
四、公益實踐:
1、大益愛心課程與實踐;2、手語;3、社區服務課程。
(二)大益職業茶道師階位管理體系 級別 產生方式 階位 超級 大師 高級 選立 上師
高師 中級 論比 四階
三階 初級 考試 二階
初階
『叄』 大益茶道院的研修成果
自創建以來,大益茶道院在茶道研修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編撰各類茶道專用教材二十餘部,公開出版《大學茶道教程》、《時尚茶道》等專業書籍多部;建立了一整套茶道研修的儀軌——一大益八式;同時,大力推進「大益學者」及博士後工作站建設,立足高端,致力於整合茶學、哲學、美學、心理學等眾多學科類別高端資源,搭建多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平台,從而形成濃厚的茶道研究學術研討氛圍,確保中國茶道沿著職業化軌道不斷深入發展,在茶學界引起了深度反響。
(一)茶書編纂
——《大學茶道教程》主編:吳遠之 出版社:知識產權出版社
本書為大益茶道院出品的「大益茶道系列叢書」之一。作為大學生學習和了解茶道的一本基礎教材,本書既有基礎茶文化、茶專業知識的介紹,又有茶道核心思想和理念的傳達,更有茶道價值觀念和研修方法的傳授。全書共分8章,從不同角度對茶道的概念、內涵、藝術、文化、科學、風俗、歷史、國際交流等方面進行了簡明的論述,力求做到思想性與藝術性、理論性與實際操作性、科學性與審美性的結合。
——《時尚茶道》主編:吳遠之 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
一壺清茶,一支古曲,看漫漫人生路,一抹艱難,一段情感,幾多煩惱,一並浸入茶中,緩緩地消解,心境,會超於平和,情感,會得以凈化,那是一種對生命的參悟。一杯茶,品人生浮沉;平常心,看萬千世界。在茶中,我們淡定,我們從容,茶將賦予生活更多美好的內容,讓心靈彌漫著芳香,學習茶道,做一個優雅的女人。
本書為大益茶道院出品的「大益茶道系列叢書」之一,從茶道的基礎知識著眼,新解茶道之意、之美、之智,賦予了這種傳統的文化藝術以嶄新的意境與內涵;同時以茶道研修儀軌——大益八式為中心,展示出融古典與時尚為一體的全新茶道禮儀,形象地傳遞出「中國之美盡在茶道」的主題。
——《茶悟人生》作者: 吳遠之 吳然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在裝修精美的古典茶室里品茗,人們獲得的是成功名利之外的另一種精神享受,但每當杯中裊裊升騰起迷人的茶香,也許我們想到的卻是在空曠的草地上仰望藍天與白雲。
這是國內第一本以「茶與人生哲學」為話題的圖文書,它不僅闡述了茶文化的哲學內涵,而且揭示了人生的關系的本質就是內心世界與自然的關系。大益茶道創始人吳遠之先生在書中將人生的不同況味與茶的苦、甘、澀、柔、美、純等品質相類比,並將人生的理想希望、內斂反思、求索境界、終極目標等一一詮釋,深入探討了茶文化的哲學內涵,從各個方面探究人與茶之間關系的本質。從中華茶道思想和茶文化傳播的角度看,《茶悟人生》開啟了一個新的推廣思維,即將茶文化與人生體驗相結合,不僅就茶論茶,而是化大道於日常,並與讀者個性生活體悟相觀照,提供精神層面的升華體驗。
——《茶國詩韻》作者:吳坤雄 出版社:陝西出版集團陝西人民出版社
天涯尋瑞草,茶國品甘露;
夢里成詩韻,芳香飄千古。
茶文化記憶綿長,詩因茶而典雅,茶因詩而回甘。2009年夏,大益館館長、《大益報》主編、知名茶文化學者吳坤雄先生驅車兩萬余公里,訪問了17個省份的著名茶山與茶人,品茗各地,心曠神怡。騁游於山水間,有感於祖國茶文化的燦爛輝煌、茶道的博大精深,遂為茶運筆,為茶寄情,為茶放歌!本書收錄了其詠茶詩107首,是大益奉獻給廣大茶人茶友的又一部茶文化力作。
——《享受大益》編著:吳坤雄 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
享受大益沒有貴賤、貧富之分,它不拘形式,它像「上帝」一樣公平,它可以展示人生的境界。我編這個小冊子,旨在把我的這些感受告訴大家,把大益牌普洱茶的優秀品質、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貯藏和品飲的一些應該注意的事項告訴大家。讓我們在品賞大益,享受大益的同時,領略大益茶人經歷的苦澀和甘甜,感受大益人的誠信和真摯,謳歌大益人不凡的崇高品德。
本書以「優秀茶品」、「源遠流長」、「優質原料」、「神奇工藝」、「茶人情愫」、「陳韻誘人」、「藝精茶美」為篇目,並配以118幅精美照片,是一本較為系統地介紹「大益」牌普洱茶產品和品牌文化的資料書。通過對大益歷史、茶品、原料、工藝、茶人等方面系統完整的描述,作者把大益茶友帶到神秘的勐海茶廠,去全面領略它的獨特風光,接近它那神奇的工藝,了解那些用心做人、用心做茶、平凡而又偉大的茶人,品嘗大益的陳香陳韻,享受那豐富、厚重、甜美的普洱文化的甘霖。
——《那山那茶那歌》作者:吳坤雄 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
竹笠水壺采風袋,
千里茶山萬首詩。
本書是吳坤雄先生的另一本著述。兩年多來,作者踏遍雲茶產區山山水水,親自探訪了瀾滄江南北的十二大茶山,以生動的詩歌與民謠形式描述了「那一片山和那一葉茶」,在「享受大益」的同時,以其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對雲南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的熱愛。本書分為茶山篇、茶韻篇和茶歌篇,並在茶詩歌後附有知識性小檔案,能讓讀者加深對茶文化的理解並獲得知識,深入了解雲南茶區的自然狀況及茶風、茶俗。
——《大益茶典》2005-2011主編:吳坤雄 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
本套書籍由吳坤雄先生主編,由勐海茶廠組織專人對全年大益茶品進行審評,並結集成冊,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大益各類茶品,對每一款茶都提供了審評結果及湯色和葉底樣。《大益茶典》立著權威、資料翔實,作為一部全面、系統地介紹大益各類茶品的集大成的著作,作為人們了解大益茶的工具和探秘大益茶的鑰匙,它不單是大益茶友品茶、評茶的工具書,也是新手學習評茶、了解大益茶的入門書,更是大益茶品收藏者的收藏指導書。
目前已出版7卷(2005年-2011年)。
——大益職業茶道系列教材
本套書籍為大益職業茶道初階系列課程教材:《大益茶道入門》、《茶樹種植技術》、《茶葉加工技術》、《茶文化通史》、《陸羽與<茶經>》、《茶詩鑒賞》、《茶道插花》、《大益基礎茶式》、《茶葉沖泡技巧》;二階課程教材《紫砂藝術》。
——大益茶授權專營店培訓系列教材
本套書籍為大益茶授權專營店店長及店員從業資格培訓系列課程教材:《大益品牌發展史》、《普洱茶基礎知識》、《大益茶產品知識》、《大益茶沖泡技巧》、《大益茶店面管理》、《大益茶服務禮儀》、《大益茶銷售技巧研討與交流》、《大益愛心手冊》。
——已立項、待編纂書籍
大益茶道院以茶書編纂為依託,矢志立足於茶道學術的研究工作。2013年,茶道院已計劃立項、編寫完成如下茶道書籍:韓語版教材《時尚茶道》(第一版)、宜興丁蜀鎮職業中學合編教材《青少年茶藝》、中英文雙語版教材《中國茶道》、大益職業茶道二階教材《普洱茶品鑒》。
(二)茶式研修
大益八式是大益茶道修行的基礎,包括洗塵、坦呈、蘇醒、法度、養成、身受、分享、放下八個內在關聯且一氣呵成的修持儀軌,由大益茶道創始人吳遠之先生創立。八式所源,是中國茶道的宗門正義;八式所願,是研修之人終能以此修身養心、解悟茶道。她在形式上尋求大美之境,更在形之所指處有精深正義。其形妙美、其意深廣,古樸精湛、典雅大方。
八式之一:洗塵——心去凡塵、入定茶門。
八式之二:坦呈——展布茶席、坦誠相見。
八式之三:蘇醒——醍醐灌頂、醒澈心性。
八式之四:法度——因法量度、取捨自如。
八式之五:養成——水養茶性、養心成道。
八式之六:身受——先己後人、益己利人。
八式之七:分享——共品佳茗、分享快樂。
八式之八:放下——放下一切、當下放下。
(三)產學研——博士後工作站建設
為進一步弘揚中國茶道,拓寬茶文化科學體系的立體架構,大益茶道院以大益茶業集團為經濟依託,以博士後工作站為科研支撐,積極引進高端人才,探究茶文化的縱深領域,通過與各高校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了企業、科研單位與高校間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彼此間相互配合,形成了把書本知識和實際經驗、科研實踐相結合的教育形式,在產學研合作進程中取得了重大進展,建立了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並在運行過程中體現出強勁優勢。
在大益集團的支持下,大益茶道院大膽實施「大益學者」計劃吸引專家,同時啟動與集團博士後工作站聯合招聘茶文化博士後以及直接招聘博士的方式,通過多種渠道聯系在心理學、哲學、美學、空間設計、服飾、文化比較研究及歷史研究等眾多學科領域里有突出成就的專家,進行跨文化研究,共同探究茶文化的縱深領域。由於強大的大益品牌影響力和濃厚的企業文化魅力,至今為止,已經達成合作意向的有多位專家,其中王壘教授、朱海燕副教授與金兌妍博士已經正式進入工作程序,從事茶道心理學、茶道美學等領域的專業研究。
大益學者計劃:王壘教授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心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心理學及人力資源研究領域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人事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經濟師考試專家組專家,牛津大學訪問學者,慕尼黑人類研究中心研究員。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磋商及課題試驗,北京大學科技經營開發部與大益集團已正式簽署項目合同書,就「茶文化與個體心理、行為及社會關系研究」項目達成協議,大益茶道院正式同意接受王壘教授成為「大益學者」,負責該項目研究。這是大益茶道院自成立茶道研究部以來正式聘任的首位「大益學者」,也是在茶道理論學科體系建設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博士後工作站招聘茶文化博士後:朱海燕副教授
湖南農業大學(博士)副教授,湖南省茶葉學會副秘書長。著有《中國茶美學研究——唐宋茶美學與當代茶美學建設》,並撰寫《論唐宋茶詩詞中茶之審美意象》、《論陸羽<茶經>中的茶審美觀》、《唐代詩僧皎然對茶道美學的貢獻》、《我國茶文化及茶審美認知影響因素調查報告》、《朱權<茶譜>的「清逸」審美思想》等多篇茶美學方面的論文。自2012年6月正式簽約以來,朱教授的茶道美學項目「明清時期茶美學理論研究」進展順利,10月,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大益茶道院直接招聘:金兌妍博士
韓國成均館大學禮茶學碩士,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茶學系博士,韓籍留學生,研究方向為中韓茶文化及茶產業。金博士致力於對東亞三國茶文化與茶葉產業的比較研究,已公開發表《中國茶館的現代化研究》,《以韓國茶館經營模式為例探討中國茶館經營新模式》、《基於FRL的韓國綠茶消費現狀研究》、《中韓綠茶飲用量預測構建研究》等論文,並著手《大益普洱茶的審評與鑒別》一書的撰寫,有望在2013年5月韓國茶葉博覽會前出版。
『肆』 甘藍和結球甘藍的區別,詳細一點謝謝
甘藍是一個種的名字,有很多變種,其中一個就叫結球甘藍;
參考拉丁學名:甘藍(Brassica oleracea L.) 結球甘藍(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var就是變種的意思。
『伍』 大益茶道院的領軍人物
自成立以來,大益茶道院廣泛整合中國茶界、文化界及教育界高端資源,組建了一支由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專家團隊,並由此誕生了一批傳播與推廣大益茶道的領軍人物,負責大益茶道課程的教材編審、茶道師職階評審及部分課程的主講。
陳文華:
著名茶文化專家和農業考古學家,原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首席研究員,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代表著作有《中國茶文化》等,被稱為「中華茶痴」。
駱少君:
曾任國家茶葉質檢中心主任,杭州茶葉研究所所長,《中國茶葉加工》雜志主編,全國政協委員。胡錦濤主席出訪非洲唯一一位隨團的茶葉專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宛曉春:
安徽農業大學校長,茶葉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茶業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統編教材《茶葉生物化學》主編。
王旭烽: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學科帶頭人。所著《茶人三部曲》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楊青:
著名音樂教育家、古琴演奏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會長。曾在人民大會堂、國家圖書館舉辦古琴演奏會,曾多次率團赴日本及東南亞演出,組織過百餘場公益文化交流活動。
吳坤雄:
大益館館長,《大益報》主編。知名茶人,茶文化學者,第16屆亞運會火炬手。著有《享受大益》、《那山那茶那歌》、《大益茶典》、《茶國詩韻》等多部茶文化著作。
關劍平:
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現任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茶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安徽農業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攻文化史,長期從事飲食文化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已出版專著《茶與中國文化》、《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禪茶:歷史與現實》,參編《中華茶文化》(「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華茶道》(安徽省「十一五」規劃教材副主編)、《中華茶史》等書,發表茶文化及飲食文化論文數十篇。
田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政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學術研究方向為宗教哲學、茶文化。在多年的教學和科研中,著有多部專著和論文,代表作有《世界三大宗教與中國文化》、《古今茶文化概論》、《論京城民眾宗教信仰心態》、《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比較》、《宗教世俗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等。
霍艷萍:
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高級教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道高級講師,高級茶藝技師,國家茶藝師職業資格考評員,歷任全國茶藝大賽評委。出版了《名茶沖泡技藝》等多部茶學書籍。
孟瑜:
國家高級茶藝師、高級插花員,茶藝師插花員職業資格考評員,國家師資培訓基地特聘插花教師,昆明市插花花藝協會副秘書長,《插花藝術》(重大出版社出版)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