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拍攝圖
❶ 怎麼拍攝花草照片
展開全部
拍攝方法
一、取景
通常,拍攝一幅花草照片時,攝影者可以先從較遠處選取花草生長地,即自然景觀的全景畫面拍攝,隨後逐漸接近該地點對准主體拍攝特寫,這樣不僅可以讓欣賞者了解花草周圍的環境,也能讓欣賞者看清花草的驚人細節。
二、景深
要想拍好一幅特寫照片,就得了解光圈對景深的影響。f/1.8-4.5的光圈是大光圈;f/11-16的光圈是小光圈,景深大小標在鏡頭上。用50毫米標准鏡頭來說,對4英尺遠的目標,用f/4的光圈拍攝,所得景深約為6英寸,即焦點前2英寸和其後4英寸。如果對同樣距離的目標用f/16的光圈拍攝,所得景深約為24英寸,即焦點前8英寸和其後16英寸。因此,用小光圈可以拍下更多清晰的景物。
根據近的聚焦距離查看景深表便知,即使用小光圈,焦深也是很小的。
對於較小的被攝體如蝴蝶落於花草上,用大光圈也足以使它處於焦平面內。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用大光圈時,即便使用慢速片也可用快速的快門速度來凝結動作;
可將雜亂的背景排除出焦平面外,使之成為模糊的部分。
這種突出主體的技巧叫做分離聚焦。大多攝影師常用這種技巧來排除雜亂的背景,以突出主體。
一般說來,攝影者通常喜歡用一大片花為背景來拍攝一種花,以致簇葉交雜在一起,這樣拍攝的花草的缺點是不能很好的突出主體。攝影者要好好地、耐心地觀察周圍,拍攝時使用大光圈,以便能更好的突出最美的部分,這樣用分離聚焦的方法與長焦距鏡頭配合,就能拍攝出一株美麗的花草。
除此之外,可用閃光燈來突出主體,而使暗色背景曝光不足。有許多富有效果的照片為攝影雜志所採用,盡管這效果是夜間效果,並不是很自然的。在拍攝特寫照片時要用小光圈和閃光燈。
❷ 花卉攝影構圖有什麼技巧
一、小樹葉尋找有韻律感的畫面花朵雖美,也要綠葉襯托,所以在拍攝花卉時,也不要忽略了綠葉。利用綠葉自身獨具韻味的特點選擇構圖的重點,會很自然地在畫面中構成一種渾然天成的形式美。
(適當增加曝光補償,得到亮色背景,使花朵看起來更加純凈,使畫面更加簡潔)
❸ 花卉拍攝常用的構圖形式有哪五種
構圖的方式五花八門,良好的構圖會使照片能清楚地表達意境和現場環境氛圍。「 要透過攝影眼的訓練,強化你的思考創作,這些學習就會潛移默化成為你的內在影像資料庫,以後面對各種攝影題材時,都可以自動融入你的拍攝技巧內。
下面分享一些自己常用的構圖,希望對大家有幫助,一起用手機拍出美美的照片,一起來分享手機拍照的樂趣。
一、三分法:又有名九宮格法,將拍攝主體放在九宮格交叉線,使主體自然成為視覺中心,具有突出主體,並使畫面趨向均衡的特點。這是我最常用的一種構圖法,也是比較容易掌握駕馭的一種構圖法。
二、水平線構圖法:具有平靜、安寧、穩定等特點。常用於表現平靜如鏡的湖面、微波盪漾的水面、一望無際的平川、遼廓無垠的草原等。十分適合於手機全景拍攝。
三、引導線構圖法:利用畫面里的線條、色塊引導觀者的目光至焦點。
四、對角線構圖法:對角線可以提增照片活力,不至於呆板。
五、框架構圖法:仔細觀察現場,充分利用畫面里的框架元素,比如窗口、門、洞等等。
六、主眼置於畫面中心線構圖法:拍攝人像是,將人物主眼放在照片的中軸線位置。
七、對稱構圖法:最簡單和原始的構圖方式,有效增加照片平衡感,百試不爽。
北京食尚攝影希望這些常用的構圖可以幫到大家拍出更好的照片。
❹ 花卉攝影有哪幾種構圖形式
花卉的構圖有很多來種,主要源還是要靈活機動,根據現實的環境和拍攝主題量體裁衣。一般常採用的構圖方式有:九宮格構圖,對角構圖,向心構圖,虛實構圖,簡潔構圖,畫意構圖等等。
呵呵,我也喜歡玩兒相機,隨手附上幾張自己拍的小圖,交流一下(點擊看大圖)
後三張略小,是在QQ空間轉過來滴,呵呵,多交流啦
❺ 拍攝花卉,單反,怎樣設置參數能拍出最清晰的圖片
那要看你用什麼鏡頭了
一般我們是用70-200 2.8的時候 感官度400 光圈要開拍攝花的類型來定 開花類的比如蘭花 光圈 2.8 像火鶴 就是4 因為花面反光的原因
❻ 攝影技巧:拍攝一張好的花卉照片幾乎沒有技巧嗎
你好拍攝花卉是要有一定的技術了,以下是拍攝花卉六大策略
拍攝花卉人群太多,並且能拍攝花卉的種類並不多,在這里建議大家: 盡量避免環境的干擾,盡量找到一個真正喜歡的地點進行拍攝。百微鏡頭,虛化背景,強化細節這是一幅微距鏡頭拍攝的乾草,比較有趣的是在這幅作品中有一隻小蜜蜂飛在空中。使用微距鏡頭拍攝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微距鏡頭的景深在大光圈的情況下很窄,而且在野外拍攝的時候,一切事物都隨風起舞,所以拍攝速度要求比較快。例如微距拍攝時,採取1/1000S以上的拍攝時間,把光圈開到最大,這樣可以保證背景虛化的最大化。
至今不知道這幅作品的花朵叫什麼名字,在這里給大家推薦一個拍攝花卉植物的手機APP:花伴侶,對准植物拍攝時,這個軟體可以自動識別花卉的名稱、科屬。我在花卉拍攝的時候,比較喜歡採用黑白的拍攝方式。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花都適合黑白方式,因為有些花的亮度變化並沒有那麼豐富。花的邊緣並沒有那麼獨特。並且在拍攝花卉過程中,我更喜歡去觀察它的光影變化。這張組圖拍攝的其中一張作品,採用了100的微距鏡頭,對花蕊的尖端部分進行聚焦,所以它的聚焦范圍特別窄。此時比較考驗攝影師對焦點的選擇,拍攝時還要保證花朵不要在風中大幅度顫動仔細觀察花蕊的中心,會發現花中有花,裡面有很多絲狀物、花粉等,微距鏡頭下你會發現一個與平時大不一樣的世界。突出前景,突出細節
這幅作品是在室內拍攝的,但採用的是室外光。拍攝室內的花卉對光線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有一個比較寬敞的窗口加上自然的光線射入室內就很完美了。拍攝花卉用光方式和拍攝人像是比較相似的,一種是採用逆光方式,展示了最大范圍的形態和輪廓,逆光拍攝能充分突出花卉細小毛狀邊緣。逆光稍微做一點變化就變成側逆光,花瓶本身就具有一定形態的美感,再加上外採的野花,因此花、花瓶、桌子這三個層面的東西都能被表達出來。但只有在逆光的時候,花瓣的色彩才會被渲染得最好看;在順光的時候,花瓣的部分很難產生通透感。同一束花,這幅作品採用黑色的背景,但並沒有採用黑布,而是由相對亮度來決定的。如果有足夠的光照射在花和花瓶上的時候,相對於遠一點的暗區背景,它自然就變成了深顏色或者深灰色。
而且這是背景對前景不會造成任何干擾,還能襯托出前景的內容。所以我在測光的時候會採用高光點進行測光,高光點有可能出現在最右側,如果捕到到一定既不過曝,同時讓花的色彩和形態得到完美呈現以後,基本上這張照片的曝光就不需要操心了。設法理解光和你所需要拍攝的物體之間的聯系。這幅作品由幾片花瓣和一片芭蕉葉組成。我在家裡拍攝的這張作品,在家拍攝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風,無需考慮因為風造成的畫面抖動,也可以不用三腳架。窗口光和人工光作為最常見的光源進行曝光。利用鏡頭優勢,在細節中找天地
尋找細節的能力非常重要,大多數人看花的時候都沒有注意到細節,而是產生了批量的形態。例如五公里內一眼望去全都是同一種花卉,然而真正個性的東西只有在細節中才能被體現出來。真正有個性的東西都是在長焦段完成的,若想讓自己的作品變得有識別度,需要逐漸從廣角過渡到長焦的范圍,這是一個審視成長的過程。拍攝細節的時候,需要觀察花卉的形態。在我自己拍攝花卉的時候,我比較喜歡將自己局限在某個有限的范圍內,我不需要太多的內容。我需要做的是關注同一朵花,然後對它的形態、特點進行分析觀察。像拍攝人像那樣拍攝花卉
這樣一朵單獨的花在一個干凈的背景下進行拍攝的話,可以發現光線從它的右上方打過來,對花瓣的表面進行曝光,同時背景部分只有中心區域有點亮度,這是一個干凈的背景。在這種情況下和拍攝人像是一樣的操作方式。如果換一種角度,想辦法將花卉參照人像那般拍攝,你會開始去考慮到底是拍攝花卉的半身、小半身還是全身。並且還可以喧賓奪主去拍攝已經開過花的枯枝丫朵,甚至去拍攝一個小小的尖端,當你用微距或者顯微來拍攝的話,一些像皮膚一樣的微小細節都可以被拍攝出來,就會感覺好像打開了一扇新世界大門。
風景和花卉結合拍攝
在拍攝花海的時候,我會帶上兩個鏡頭,其中一個鏡頭是廣角鏡頭,為了把整個場面給拍攝下來,採用了一種環境和花卉相結合的拍攝方式,這樣花卉在畫面裡面起到一個很好的點綴。
每種花卉都有自己的線條
倒掛金鍾花卉,垂落下來。我希望把花蕊的部分放置在亮部,讓亮的背景去襯托花蕊。而花的亮部恰巧就處於圓亮光的區域部分,暗區部分是一個冷色調和花的暖色相間,所以在一幅作品之中,亮度、色彩、形態,三者互相作用。
單獨拍攝一朵花的沖擊力一定是要比拍攝一堆雜亂無序的花卉效果要好很多,所以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設法找到干凈的背景。使用大光圈背景虛化自然是能使拍攝背景變得簡潔,但如若想追求極致的簡潔,那麼就要尋找更簡潔的背景了。
如何才能找到簡潔背景呢?
自己製造干凈的背景,可以自己帶一件純色衣服或者找一面干凈的牆。
去尋找天空作為拍攝背景,天空不會呈現太多顏色。我這幅作品是在牆邊找到的一枝玉蘭垂枝,它有比較干凈的形態,並且處於橫畫面 。牆後面有一些明暗陰影的變化,它構成了背景上的變化。光影加上前景的花,做到了一定程度的融入,並且還呈現出一定的畫意在裡面。
❼ 花卉攝影構圖有什麼規則
拍攝大片花的海洋總給人一種美好的嚮往,那麼如何進行構圖呢?在畫面中表現花朵的清晰度,如何呈現足夠的畫面景觀呢?文中小編介紹花卉攝影構圖的技巧。
構圖規則一、斜線構圖
拍攝花卉時,使用斜線構圖可以讓畫面產生充滿活力的動感。因為斜線構圖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穩定、運動趨勢明顯的構圖。這樣的構圖總是能引導觀眾以新的視角觀察主體,使原本普通的東西變得活力四射。
(使用鋪滿式構圖拍攝大量的花朵,表現繁花似錦的景象)
我們在進行花卉拍攝時,要了解其生長的周期,避免錯過花期,而且即使在同一天中,相同的花卉其開放狀態也是不一樣的,要抓取花卉最佳的狀態,拍攝出美的畫面。
在拍攝花卉時,要注意加入光線的運用,尤其是在清晨時刻,光線比較柔和,花卉的顏色更加明快,更能表現它們生機勃勃的狀態。
除了陽光照射的晴天,雨後的晴天也是拍攝花草很好的時機,因為雨水已經將花草身上泥土沖洗干凈,使花草更加清新,色彩飽和度會明顯提高,色彩更加鮮艷,同時受到雨水的澆灌,花草也會顯得充滿生機,加上晶瑩的水珠,花草更加嬌艷欲滴。
❽ 室內如何拍好花卉攝影
拍攝室外花卉所遇到的困難,大部分在室內攝影中都能克服。在室內,你可以自行安排顏色合適的背景;由於室內無風,花兒不會搖擺不定,可以長時間曝光,野外拍攝時葉子發虛、花朵模糊的現象很容易避免;花卉顏色的搭配和畫面的安排也都易於控制。
照明
三隻帶有反光罩的燈是很容易調配的。一隻作為主光,一隻作為輔光,第三隻照明背景或者用它打出特殊的高光。輔光從相機所在的方向打出,用以照亮陰影部分。
光源的正確位置取決於花卉的類型和形狀。對於不透明的花卉,可用一隻燈從後面稍高的位置打出強烈的逆光,以勾畫花卉的輪廓,同時在花的前方用一塊反光板,減輕花朵上的陰影。對於較透明的花卉,可用逆光或側逆光把花卉的層次和透明感表現出來。
❾ 如何拍攝花卉
拍攝技巧可是重頭所在,我將按深淺程度分幾個方面說明。 1.如何拍攝出清晰的畫面 這個問題在所有的拍攝活動中都存在,具體到花卉攝影上來說影響清晰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機器的穩定程度.由於花卉攝影多數都是拍攝相對較小的物體.所以任何一點的機震都能影響畫面的清晰.所以推薦始終把機器放在三角架上拍攝,這樣除了可以盡量避免震動,還可以幫助你精確構圖.還有一類震動就是單反相機的反光鏡升起時的震動(在拍攝微距畫面時尤其明顯),這就完全要依靠相機自身的功能實現了,使用eos30等機身的朋友在拍攝時最好使用反光鏡預升功能來拍攝. 二是花卉本身的搖擺.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拍攝過程中,花卉總會隨風搖擺(別告訴我你拍攝時沒有風,那你自己不喘氣了?).這時拍攝的快門速度就顯得格外重要,而快門速度提升是犧牲景深范圍換來的,所以其中取捨就要看你自己的拍攝情況了. 2.如何得到正確的曝光量 這個問題在花卉攝影中相對來說比較好解決,因為花卉總是處於一種相對的穩定中,光線的照射比較均勻,光比一般不會很大.所以只要有足夠的耐心精確測光就沒有問題了. 測光對於有點測光功能的機器實在不是一件難事.只要把機器的測光范圍對准你需要正確還原的地方就行了(不過現代相機的機內點測光也有局限性,在測量大面積暗背景中的亮主體時需要作一些負補償,反之亦然).對於國產或者進口的較老式的只有平均測光的機器,在測光時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1).近測:就是湊近主體盡量使主體充滿取景框,這時合焦與否不重要,因為合不合焦對測光數值的影響不大,但要注意離近測光時不要擋住照射主體的光線,這樣會引起照度的變化而使測光產生誤差. (2).代替法:就是在主體旁邊,或者和主體處於相同光照情況下的地方,放置中灰的物體來代替本身體積過小而無法測光的主體.中灰的物體首推柯達18%灰板(不過價格較高,一套要180元左右,材質就是紙板),而首推的代替物就是自己的手背,把手背沖向鏡頭測手背的反射光也是可以的(您要是來自非洲兄弟國家或者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又或者您剛在海邊享受了幾個星期的日光浴,那這條就算我沒說) (3).我不知道了!前兩種夠你用了吧? 以上只是得到了准確的曝光量,但還不是正確的曝光量,什麼是正確時曝光量呢?那就要先羅嗦幾句測光的原理.現在的測光方式千變萬化,但歸根結底都是把測光范圍內的物體還原成18%的灰.所以你精確測光以後,也只是把物體還原成18%的灰.而大千世界中不是所用的東西都是18%灰的,比如白花的反光率,就比18%高很多,如果想得到准確得曝光,使白花看著潔白,一定要在正確測光的基礎上加1-1.5EV曝光量(負片).暗紅色的花可以略減0.5-1EV左右.這張(圖8)就是測量的白色花瓣後+1EV曝光.
圖8 測光點在小瓢蟲上方一些
還有一類,拍攝強烈陽光照射下的花瓣,為了提高花瓣的透明的感覺,也需要+0.5EV左右(圖9)
圖9 對著最亮的葉子測光+0.7EV
有了這些做基礎,你就可以開始自己的曝光補償實驗拍攝了.在以後的拍攝中,可以逐步積累經驗,慢慢的你就有自由控制曝光量的能力了.
3.如何突出主體(重點) 我看有些朋友拍的花卉,花本身的形態和色彩質感都不錯,可就是融入了背景中.或者有不良的前景鏡干擾,這些就是主體不突出的體現.其實需要主體出突出不外乎3種對比方式,虛實對比(圖10),明暗對比(圖11),色彩對比(圖12).但是這3種方式很難單獨的只使用一種,一般都是兩種或者三種同時使用.我挑了半天才找到了三張,各自只使用一種方式的圖示說明
(圖10)虛實對比.圖中主體與背景的色彩和亮度差別都不大,讓人一眼看出主體的就是虛實的變化
(圖11)明暗對比.單純的明暗對比很難在彩色片上找到,所以只有藉助黑白影調來說話了
(圖12)色彩對比.我自己這里實在找不到單純靠色彩變化突出主體的,這張加入了虛實對比的元素.可見三種對比很難單獨考慮
下面談談怎麼才能營造這些對比 1.虛實對比 這是最簡單也是許多朋友最難實現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器材的性能.400mm鏡頭你想讓他不產生虛實對比都難,而20mm你想讓它虛化背景都比較困難(還是有辦法的),所以這是很多朋友最大的制約因素,不過咱們不能把拍不好都歸結到器材不好上吧.初學者最容易抱怨的就是自己手動機原配的50mm標頭不容易虛化背景,其實主要還是你沒使用到位,大家看圖3,那就是我幾年前用自己的第一台相機fuji STX-2+50/1.9標頭拍出來的片子.自我感覺其中的虛實對比還是可以拿來說話的。 虛實對比說白了就是小景深,而關繫到景深大小的3個因素是鏡頭焦距,拍攝距離.光圈大小.我個人認為三個方面的重要性是鏡頭焦距>拍攝距離>光圈大小.其中你手中鏡頭的焦距是你拍攝的先決條件.在拍攝之初,你的鏡頭焦距定下來以後,最主要就是考慮拍攝距離.隨著拍攝距離的減小,景深一定會隨之變小的.拍攝距離的確定要和構圖綜合考慮,就拿圖3來說,當時背景的黃花還有一片.但是如果我把黃花都取全了,那我是必要往後退一步,這樣拍攝距離勢必加大使景深無法保證,所以我舍棄了大面積的黃花,保證了主體的景深控制.等拍攝距離確定之後,同過取景器的景深預示功能(如果你的機器有這功能)調整光圈確定景深的大小,最後調整快門速度拍攝.這就是虛實對比的產生過程,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發揮手中的器材,不要動不動就考慮更換設備。 2.明暗對比 明暗對比的產生和曝光控制息息相關.只有能把握住你所用的曝光量對畫面每個部分的影響,才能說做到了明暗的控制。 我個人認為明暗對比是對突出主體最有幫助的一種對比方式,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對比,下面先看幾張樣圖。圖13、14都是利用陽光照射的范圍來控制明暗的。
(圖13)
(圖14)
(圖15)是利用偏光鏡壓暗水面反光來控制明暗的(拍攝器材一文提到的偏震鏡的作用就體現在此)
拍攝這類照片時,首先是尋找本身就有明暗對比條件拍攝對象來拍,這種條件一般存在不規則陰影下的花叢,傍晚太陽角度較低,方向性較強的時候,還有物體本身的反光率具有較大差別的情況.拍攝這類作品,精確測量主體所需要的曝光量是一個基本要求,如果主體曝光過度,喪失了層次,也不會有好的效果.測光時盡量不要讓背景對主體測光產生影響,具體方式已經在<如何得到正確的曝光量>一章中講過了,這里就不再重復了.要注意的是,由於這類的照片主體一般十分突出,所以一定要挑選本身形勢感很好的主體作為拍攝對象,否則就得不償失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給背景」留氣」,死黑一片的背景也不好.最好在暗背景上有一點變化.這就要看你當時的拍攝角度了,盡量選擇一個比較好的背景來拍. 3.色彩對比 色彩對比一般和明暗對比不分家,有了明暗的對比,色彩自然就有變化了.這一點純粹是你要靠你自己的觀察,盡量多看,多想,什麼樣的主體才利於拍攝,不要凈給自己布置mission impossible. 4.一些小技巧 最容易的技巧就是利用背景紙來營造比較干凈的背景,不過我個人很不喜歡用這種方式來拍攝,我比較推崇的是在自然中尋找可以利用的背景來拍攝照片.不過背景布這一招還是要學習的.利用背景布實例(圖16)
(圖16)背景使用裝反光板的黑色袋子
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多次曝光,這樣能營造朦朧的感覺,我認為比加柔光鏡的效果好.首先你要有可以多次曝光的照相機(沒有的話我下面有解決方案)具體方式是: 1.確定你要曝光幾次,例如2次 2.那就設置每次曝光都欠曝1EV 3.先合焦拍攝一次 4.然後手動把焦點調虛再曝光一次 5.這一張就成了 6.別忘了!取消多次曝光狀態再拍下一張(否則你這一卷就都掛了) 注意:如果你要曝光4次,就每次-2EV. 8次就每次-3EV. 以2的N次方類推. 多次曝光實例.圖17,18都是2次曝光而成
(圖17)
(圖18)
相機沒有多次曝光的朋友,可以使用我自己發明的方法,就是在鏡頭前哈一口氣,然後看著取景器,直到哈氣散的正好夠你的要求時,按下快門.這簡直就是一個不花錢的柔化程度可變的柔光鏡+霧鏡(建議在UV鏡上面使用,而且記住這種方式只適用於濕度較大或者氣溫較低的情況,40度的天頂著大太陽,你就是吹出非典病毒來,鏡頭前也不會有霧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