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提梁壺

花卉提梁壺

發布時間: 2021-12-19 04:35:11

❶ 東坡提梁壺的創制年代

傳說中「東坡提梁壺」的傳統定型款式創制是北宋蘇東坡,這顯然不是歷史事實。民間傳說只是反映了陶都宜興人民的一種心願或民俗民風,那麼,事實是怎樣呢?蘇東坡事實上嗜好的煮茶用器應該是「銚子」,是由水壺或葯壺改型並移作煮茶之用的銅器銚子,被稱作「銅石銚」的,而紫砂石銚的創制應該是清代書畫名家尤蔭根據周鍾贈的蘇東坡銅提石銚仿製的「白泥大砂壺」,這就是清嘉道年間制壺名家楊彭年改制、加工、定型,並經不斷改進、演變,終趨成熟的紫砂傳統經典之作「彭年石銚」早期之作──「提梁石銚」。這和「蘇東坡提梁壺」的造型完全不同,完全不是一回事。
當今定型定名款識「東坡提梁壺」的創制,是在1932年春天。當時為准備參加百年一度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品展示問題,宜興職校校長(陶校前身,紫砂職業教育創始人)王世傑,多次邀集丁蜀山陶業粗、溪、黑、黃、砂、紫砂六大行業工會代表、窯業主代表、藝人代表、地方名士、校董出謀策劃,群策群力。座談會期間,再討論展品的題材時,有人講起了「東坡提梁壺」的故事傳說。王世傑很感興趣,認為這是絕好題材,就組織紫砂藝人專門討論故事傳說中的「東坡提梁壺」。
紫砂藝人、各紫砂營業公司、各陶器廠亦提供了清末傳統單把提梁壺款式的壺樣。特別是一把清光緒年間的任伯年刻花卉提梁壺,壺身為燈籠圓壺,厚圓蓋,鈕扁圓,一彎式流,前提梁用一段橫把呈彎弓形狀,後豎搭一段把架在彎弓上,直至壺後身傳統的接壺把處將提梁把嵌接。此件藝技、格調、形制均較別致。王世傑根據清末傳統單把提梁的款式,結合清末雙梁橫豎架接提梁的架勢,設計出初步圖稿,正式定名為「東坡提梁壺」,並將圖稿分發於紫砂業界,由各陶器公司、各陶器廠、各陶器作坊聘請藝人製作。其中「東坡提梁壺」製得成功的,為民初制壺名藝人汪寶根。
汪寶根,號旭齋,民初制壺好手,擅花貨,善傳統壺式,從師汪升義,為著名藝人吳雲根、朱可心的大師兄。民國之初,宜興利永陶瓷公司創辦之始,即被聘為該公司技師,為民國初期紫砂花貨器好手之一。汪寶根製作的「東坡提梁壺」,制工嚴謹,圓純精緻,氣度神韻,特別是流把處理巧妙,渾成一體,與民間故事傳說中的「東坡提梁壺」相得益彰,情趣意合。作品製作成功,全窯場引起轟動。
另一藝人束金壽,照圖製作亦獲成功。束金壽在「東坡提梁壺」壺身表面採用紅泥漿「粉紅」處理,效果比較明顯,較好地表現達了「東坡提梁壺」的主題立意。
「東坡提梁壺」造型形制,是根據傳統的單把提梁、雙把提梁壺型轉化演變而來,在王世傑手中定型定名。將傳統提梁定名為「東坡提梁壺」比原先壺名更貼切,更接近主題,這就是「東坡提梁壺」創制的原因、過程。

❷ 銅鏨刻花卉詩文六方提梁壺大家鑒定一下年代價值出處

銅質六角花卉詩文溫酒壺,品相完好,民國器物,參考市場價格五至八千元。

❸ 來自中國的紫砂壺漂流至歐洲,發生了怎樣的蛻變

紫砂,素樸低調卻強而有力地塑造出世界茶器的經典,卻未獲得世人的充分關注。17世紀以來,與中國茶文化一起席捲世界的茶器就是紫砂壺,那些紫砂壺宛如一艘艘小船,承載著飲茶風尚,航行於全球貿易網路。

❹ 近代姓馬的紫砂大師或製作大師

馬金旺,藝名錦旺,1927年出生於宜興丁山陶瓷世家,13歲從藝制陶至今已逾六十多個春秋,設計製作的紫砂藝術品,被業內人士、收藏家們譽為「盆藝泰斗」、「壺藝聖手」、最喜愛的紫砂藝術大師。
1983年「八方抽角金魚缸」、「六方大型花盆」、「獅頭鼓登」獲江蘇陶瓷藝術展評一等獎,作品被宜興博物館收藏。
1989年在宜興寶山工藝陶瓷廠有限公司從藝,並長期擔任該公司的高級技術顧問。
1990年獲國家輕工部頒發「榮譽工作者」證書。
1993年至1995年兩次參加日本盆栽國風展,多件紫砂盆被日本盆栽協會收藏。
1996年出席江蘇省美術陶藝展名家研討會。
1998年參加上海「陳鳴遠陶藝作品展」紫砂陶藝研討會。
2002年「外緣切足長方盆」參加中國宜興國家級陶藝展,作品於2006年被宜興博物館收藏。
2005年「大富貴壺」獲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覽會金獎,作品被文化部田漢基金會珍藏。
2005年「石瓢壺」、「意遠壺」、「旭茂提梁壺」、「內緣上帶段足泥繪盆」獲第二屆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金獎。「石瓢壺」被安徽省宣州市博物館收藏。
2005年至2006年,《上海家居》、《亞洲藝術》、《酒業雜志》、《筆墨紙硯》、《中國花卉》、《盆景賞石》等多家雜志、刊物登載事跡。
2006年在中國花卉報發表《純手工製作紫砂盆奧秘》論文。
2006年獲沈陽世博園、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紫砂盆系列作品佳作獎」。
2006年「八方提梁壺」、「大石瓢壺」榮獲第三屆中國沈陽中韓文化藝術博覽會金獎;「玉玲瓏壺」獲中國(山東)第三屆書畫藝博會金獎;「金豬大豐收壺」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07年「靈鼠送福壺」
獲第九屆

❺ 蘇州哪些景點比較好玩越具體越好。

蘇州好玩的景點有:

1、拙政園:在獅子林的北面,從園林路直向北,姑蘇園林的精髓我認為在於此.門票70最值的一看的.記著獅子林去拙政園的路上有一個蘇州民俗博物館。

2、獅子林:以假山王國為名,山中有太獅、少獅、吼獅、舞獅、醒獅、睡獅或蹲、或斗、或嬉不可勝數。而不可思議的整座群山,狀如昆侖山,山脈縱橫拔地而出,以隆起的獅子峰為主,山巒奔騰起伏朝四面八方蜿蜒伸展,值的一看。

3、虎丘:有「吳中第一名勝」之稱。《史記》載:「吳王,夫差葬其父闔閭於此,三日後有白虎距其上,故名虎丘。

4、報恩寺:宋為雲岩禪寺,清為虎阜禪寺。

❻ 中國青花瓷

根據成熟青花瓷應具備的三要素,即,潔白的瓷胎和純正的透明釉;釉下花紋用氧化鈷專料,發色青藍屬明澈;平面彩繪技術熟練來衡量,並參酌各個時期青花瓷的生產實況,中國青花瓷器的發展大致可概括為如下幾個階段:

唐代至兩宋是青花瓷的萌芽階段。元代後期,由於批量生產及鈷料充足,青花瓷成熟一步到位。明洪武時期,來自主觀與客觀上的一些原因,青花瓷生產一度衰退。永樂、宣德朝是青花瓷黃金時代,被譽為明清以來最好的青花。(與鄭和七下西洋所取得的青花料亦有一定關系)。正統、景泰、天順三朝又一次陷於暗淡(俗稱「空白期」或「黑暗期」)。成化、弘治和正德是青花瓷器的振興時期,青花清麗淡雅,質量很高。嘉靖、隆慶至萬曆前期,青花用回青料、料色濃艷,產量大。但工藝較粗糙,瓷質有所降低。萬曆後期至康熙前期,是國內市場和對外輸出的繁榮期。清康熙朝民間青花瓷進一步發展,是中國青花瓷的鼎盛期。正、乾隆以後,中國青花瓷的生產由極盛走向衰弱。

❼ 清朝粉彩瓷器有哪些製造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國清代傳統彩瓷品種之一。康熙晚期創制,是釉上彩的一種,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燒的溫度較五彩低,色彩柔和淡雅,又稱軟彩。
粉彩瓷出現在康熙晚期,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琅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它以絢麗奪目的色彩、溫文爾雅的韻味、卓爾不群的格調,融匯出迎合清代社會習俗的裝飾效果。粉彩瓷有以下這些特點:第一,在含鉛的玻璃質中引進了砷元素,發明了「玻璃白」,用「玻璃白」打底,使得各種彩料有深淺濃淡乃至乳濁柔和的變化;第二,使用進口的彩料,色澤淡雅柔和,清逸艷麗;第三,使用芸香油調色,所以色彩柔和清麗,有柔軟之感;第四,一般在700℃-750℃左右的窯爐中燒成,由於燒造溫度比較低,故又有「軟彩」之稱。

上海博物館雍正粉彩九桃瓶
粉彩瓷在雍正、乾隆朝達到鼎盛,《陶雅》中稱贊「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艷奪目」。雍正粉彩瓷的呈色豐富多變,色澤明亮柔麗,彩料濃淡自然,粉質感強,鮮嫩璀璨,清雅秀美。在一件器物上用色達二十多種,同一種顏色又有濃淡深淺及陰陽向背之分,並且以油料調色,講究彩料的層次變化,畫麵粉潤柔和,突出畫面的陰陽濃淡,富有立體感。以傳統題材為主,流行纏枝花卉紋、花鳥紋、人物紋、山水紋等圖案,布局不滿密,顯得意境悠遠。畫面雅緻宜人,而且諧音「蝠」(福)、「鹿」(祿)的圖案亦多見,在花卉之間經常配以草蟲等。裝飾手法多樣,流行「過枝」的畫法,即盤、碗的圖案從器身到器蓋,或從器里到器外連續彩繪而成,常見有桃果、菊花、牡丹等過枝圖案。
雍正粉彩瓷的胎體加工細密,質地細膩輕盈,潔白精緻,輕重適度。釉面滋潤勻凈,平滑瑩白,光潔無瑕。產品以輕巧俊秀的小件器物為主,如盤、碗、杯、盒、筆筒等,大件器物則以高達50厘米的天球瓶、直徑在50厘米以上的大盤最為精美,常見有膽瓶、六角瓶、燈籠瓶、花觚、盤、碗、杯、筆筒、提梁壺、罐等。器物無論大小,形體變化含蓄柔和,講究線條的美感。在注重美觀的同時還注重實用性,有端莊穩重之感。製作一絲不苟,講究規矩方圓,注重細部處理。

熱點內容
油牡丹的花語 發布:2025-08-15 16:03:45 瀏覽:566
雅蘭花園小區 發布:2025-08-15 16:01:23 瀏覽:71
難言的花語一 發布:2025-08-15 16:01:16 瀏覽:659
蒲石盆景 發布:2025-08-15 15:54:37 瀏覽:469
七夕偈語 發布:2025-08-15 15:43:11 瀏覽:182
飯店七夕情人節活動 發布:2025-08-15 15:42:24 瀏覽:856
櫻花沒味 發布:2025-08-15 15:33:36 瀏覽:90
茶花造林密度 發布:2025-08-15 15:27:43 瀏覽:700
學戰都巿櫻花 發布:2025-08-15 15:15:18 瀏覽:585
海棠有號 發布:2025-08-15 15:10:27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