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形態特徵
① 大花草有什麼形態特徵
1818年5月,英聯邦爪哇省總督拉夫爾茲爵士從蘇門答措旅行歸來,在一封信中寫下了一段話,意思是:「此行最大約收獲是發現了大花草,對於它,我想任何生動的描寫都將顯得蒼白無力。這是世界上最大、最了不起的花,直徑超過90厘米,重量超過7000克!」
二晃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大花草作為花中之王的地位仍未有絲毫動搖。
拉夫爾茲爵士和他的旅伴、著名博物學家阿爾諾利基發現的大花草,是大花草家族12個成員中最大的一個。阿爾諾利基用自己的名字給大花草命了名,因此,後人就把它稱作「阿爾諾利基大花草」。這種植物在印度尼西亞被稱作「本加?帕特馬」,意即荷花。可它長得一點也不像荷花:五瓣肥厚多肉、暗紅色的花瓣,布滿鼓鼓囊囊的白斑。花瓣中央有一個「圓盤」,長有許多小刺,保護著神聖不可侵犯的花蕊。阿爾諾利基大花草的每一部分都出奇地大,花瓣大,「圓盤」大,花蕊也大。每片花瓣長30~40厘米,厚數厘米;中央的大「圓盤」其實是個直徑33厘米,高30厘米的蜜槽,裡面可容納5000~6000克水。據對標本的測量,阿爾諾利基大花草直徑為70~90厘米,最大達106.7厘米,堪稱花中之王。
② 紫羅蘭花的形態特徵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達60厘米,全株密被灰白色具柄的分枝柔毛。莖直立,多分枝,基部稍木質化。葉片長圓形至倒披針形或匙形,連葉柄長6-14厘米,寬1.2-2.5厘米,全緣或呈微波狀,頂端鈍圓或罕具短尖頭,基部漸狹成柄。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多數,較大,花序軸果期伸長;花梗粗壯,斜上開展,長達1.5毫米;萼片直立,長橢圓形,長約15毫米,內輪萼片基部呈囊狀,邊緣膜質,白色透明;花瓣紫紅、淡紅或白色,近卵形,長約12毫米,頂端淺2裂或微凹,邊緣波狀,下部具長爪;花絲向基部逐漸擴大;子房圓柱形,柱頭微2裂。長角果圓柱形,長7-8厘米,直徑約3毫米,果瓣中脈明顯,頂端淺裂;果梗粗壯,長10-15毫米。種子近圓形,直徑約2毫米,扁平,深褐色,邊緣具有白色膜質的翅。花期4-5月。 主要栽培品種有白色的『艾達』(Aida)、淡黃的『卡門』(Carmen)、紅色的『弗朗西絲卡』(Francesca)、紫色的『阿貝拉』(Arabella)和淡紫紅的『英卡納』(Incana)等。依株高分有高、中、矮三類;依花期不同分有夏紫羅蘭、秋紫羅蘭及冬紫羅蘭等品種;依栽培習性不同分一年生及二年生類型。 [編輯本段]【非洲紫羅蘭 】非洲紫羅蘭又名非洲堇,為苦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
③ 花卉按照生長習性及形態特徵分為哪幾類 各自有什麼特點
從光照強度分。陽性花卉、中性花卉、陰性花卉。 從日照長短分,長日照花卉、中專日照花卉、短日照屬花卉。 從栽培基質分,地生花卉、附生花卉、水生花卉。 從是否落葉分,常綠花卉, 落葉花卉。 從休眠的條件分,高溫休眠花卉,低溫休眠花卉。 從栽培壽命分,多年生花卉,二年生花卉、一年生花卉。 此外還可以分為木本花卉,藤本花卉,草本花卉,宿根花卉,塊根花卉,等等
④ 多肉花卉的形態特徵
葉多肉植物的莖一般不肉質化,很多種類葉貼近地面生長,莖幾乎沒有版或極短。莖多權肉植物一般具直立的柱狀莖;也有一些種類具球狀、長球狀或細長下垂的莖。柱狀莖的截面通常是圓形也有三角形或近方形的。大戟科和部分蘿藦科的種類莖有明顯的棱,棱數從3個到20多個不等。少數種類還具疣突,如蘿模科苦瓜掌的疣突為長圓形,而大戟科鬥牛閣的疣突為非常整齊的菱形。莖干狀多肉植物膨大的莖基形狀十分多樣,如球狀(大蒼角殿)、長頸酒瓶狀(酒瓶蘭)、酒瓮狀(青紫葛)、陀螺狀(孔雀球)、半球形(龜甲龍)、扁球狀(笑布袋)、卵圓狀(松球掌)、紡錘狀(佛肚樹)等。而馬齒莧科的長壽城的一些種類,莖干猶如縱曲蒼老的樹樁,姿態非常古樸典雅。很多種類在膨大的莖干頂端再抽出較細的枝條,形狀通常為圓柱形。但也有扁平的,如大戟科的飛龍。
⑤ 水生花卉的形態特徵與養護要點是什麼
荷花(蓮花、水芙蓉)
1.形態特徵為睡蓮科落葉宿根挺水草本植物。根狀莖橫生於水下泥土中,叫做藕,藕肥胖呈圓柱狀,節部較細,中間有7~9個孔洞,用來通氣;須根自節部生出。葉柄長,外被短剛刺,中間有隧洞,挺出水面。葉片巨大,盾狀,表面被有蠟質,不濕水;葉片中央與葉柄相連處叫做「荷鼻」,用來吸收氧氣供給水下器官進行呼吸。
花梗自地下莖的節部和葉柄一起伴生而出,單花著生在花梗頂端。花型大,直徑可達15厘米;花瓣倒卵形至闊紡錘形,粉紅色略帶紫色,有白、乳白、紅、紫、灑金等許多花色品種,花瓣數目因品種不同有多有少。花托膨大後長成蓮蓬,內有蜂窩狀孔洞,小堅果含在裡面,叫做蓮子。夏季開花。
2.種類和品種按照荷花的實用價值可分藕用型、籽用型和觀賞型三大類。觀賞型主要有以下10個品種:
(1)佛座花重瓣,粉紅色,盛開後好似佛像的底座,俗稱「蓮座」。
(2)紅干葉花蕾桃形,花瓣多達150片以上,深紅色。
(3)碧降雪花重瓣,白色上帶紫暈。
(4)大灑錦花白色,花瓣邊緣具玫瑰紅的寬邊,內瓣邊緣具玫瑰紅色斑。
(5)大碧蓮花重瓣,白色並帶有綠色暈。
(6)重台蓮花蕾桃形,初開時粉紅色,盛開後粉白色;雌雄蕊退化不能結實。
(7)並蒂蓮花重瓣,粉紅色,雙花背靠背開放。
(8)四喜蓮花重瓣,深紅色,四朵花同時向4個方向開放。
(9)娃娃蓮花單瓣,白色,植株矮小。
(10)碗蓮葉片直徑僅5.6厘米,藕細小,花也小,白色或粉色。
3.習性荷花要求充足的陽光,在蔽蔭和疏蔭下均生長不良,更不能開花。它們只能在平靜的水面上生長,如果池水過深或水流過急而將荷葉沖倒,葉片就會腐爛,但不怕濁水。喜富含腐殖質的肥沃泥土,能耐輕鹼和弱酸。怕霜凍。
荷花的生長發育和溫度有密切關系。春季氣溫升到8~10℃時種藕開始萌芽,同時抽生幼小的錢葉;氣溫升到14℃時種藕開始萌生出指頭般粗細的地下莖,我們把它叫做藕鞭。由藕鞭節部初期抽生出來的小葉不能挺出水面而浮在水面上,叫做浮葉。氣溫升到23~30℃時藕鞭加速生長,每長一節就由節部抽生出一片大型立葉,也就是荷葉。立葉抽生後,藕鞭上的不定芽很快萌發而長出地下分枝,這些分枝伸長後也能抽生立葉,使株叢不斷擴大。當氣溫長到30℃時抽生花梗並陸續開花。
圖2-43荷花的生長發育狀況及各部器官名稱
1.錢葉;2.種藕;3.浮葉;4.不定根;5.蓮蓬;6.子藕;
7.荷花;8.立葉;9.後把葉;10.終止葉;11.孫藕入秋以後,當最高氣溫降到25℃以下時,在每根藕鞭的最後一節抽生出一枚狀似錢葉的小葉,叫做後把葉;後把葉出現後就不再抽生立葉也不再抽葶開花了。這時,藕鞭的先端頂芽向下鑽入較深的泥層中轉入結藕階段。當氣溫降到10℃時立葉枯黃,蓮藕也停止生長,開始休眠(圖2-43)。
4.栽培和養護
(1)盆養荷花清明前3天將冬存的荷花缸搬到室外,防止因室溫回升使種藕提前萌芽。在清明節過後的3~4天內將種藕從盆中脫出;脫盆時將荷花缸翻扣在土地上,把缸提掉後用水把泥坨沖散,取出種藕,剪掉藕鞭,再把種藕從分枝處剪開,每段應有3~4節,先端應帶有完好的頂芽,隨著將它們泡入水中,上面壓上木棒,以防漂浮上來而乾枯。
荷花缸的口面直徑至少應在60厘米以上。為便於觀賞,栽藕前先把缸放在60厘米高的磚台上,然後在缸內鋪上3厘米厚的一層黏土或塘泥,上面撒上一層馬蹄片或豬羊蹄角、毛發等遲效性肥料,也可用雞鴨糞來代替,在肥料上面鋪一層肥沃的田土或塘泥,鋪至盆深的一半。
栽藕時沿著缸邊擺放3~4根種藕,讓它們頭尾相接。栽時必須讓種藕的先端頂芽向斜下方埋入土中,讓尾部和土面相齊,叫做「藏頭露尾」,以防抽生出來的藕鞭拱出土面。上面再覆蓋3~5厘米厚的一層泥土。上水時用噴壺自盆的中央澆灌,以防將種藕沖出土面。初期水位不要太深,以3~5厘米為宜,這樣可使水下泥土多吸收一些太陽能來提高土溫,可促使種藕的頂芽盡早萌發。
盆養荷花不需特殊管理,但必須保持滿水。浮葉抽生後應將它們塞入泥土,否則會布滿水面,影響通氣和光照。花謝後千萬不要停止澆水,當水深不足10厘米時立葉就會枯黃,會嚴重影響新藕的發育;霜降後再把枯葉剪掉。上凍前連缸移入不結凍的冷室或樓道貯存,室溫不要超過8℃,缸內始終都應有水。
(2)池栽荷花在我國南方,鄉鎮居民的房前屋後多有一些天然或人工池塘,可用來栽種荷花。栽藕前先把池水抽干,然後撒施有機肥料,翻耕後少灌些水讓鬆土下沉,再按照種藕的長短挖出10~15厘米深的栽植穴,株行距1米×1.5米,將藕頭朝下埋入穴內。
栽後先保持15~20厘米的水深,以後逐漸加深水位,最深不要超過60厘米,以防下雨時淹沒荷葉而窒息死亡。
在我國南方如不挖藕,入冬後可加大水深,只要水下泥土不結凍,種藕就不會受凍。等它們生長幾年後,當荷葉布滿水面時再挖藕重栽。北方冬季嚴寒,如果不能把水加到1.5~2米以上,應在入冬前挖回種藕,用干凈的濕沙將它們屯放在不結凍的冷室中,或用濕麻袋分層蒙蓋,或浸入水缸,來年再種。
(3)碗蓮的栽培方法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廣大居民不斷向高樓大夏中搬遷,胡同、里弄內的院落越來越少,要想養育荷花只能在陽台上栽種碗蓮來陳設觀賞。
栽前先選擇品種。應選株高不到35厘米,立葉直徑不超過10厘米的微型品種,可將它們栽入小瓷盆或大海碗中。常見的老品種有娃娃蓮、碗兒紅、錦邊蓮、廈門碗蓮等。近年來園藝工作者為家庭養花又培育出白雪公主、童羞面、霞光染脂、案頭春、嬰兒紅等許多微型品種。
栽種碗蓮應當用口徑25~30厘米、高20厘米,上下口徑差不多的瓷盆。栽前最好到郊外的魚塘池畔挖些塘泥,先把它們曬干然後打成碎面,再將馬蹄片、豬羊蹄角等用修枝剪剪成碎塊,與打碎的塘泥相混合。每盆只栽一段種藕,每段種藕至少應有3節。栽種方法和盆栽荷花基本相同。
碗蓮不能在室內培育,應放在陽台前口充分見光;每天早晨澆水一次,午後補一次水。抽葶前應當追肥,可將手指肚大小麻醬渣或豆餅塊自瓷盆中央慢慢塞入泥土,以防傷害新生藕鞭。入冬後將碗蓮移入冷室或樓道,注意添水和防寒,來年清明前後重新栽種。
⑥ 觀賞花卉的主要特徵
主要特徵是花形奇物,形態微妙,色彩艷麗,氣味芬芳,廣被人們喜歡
望採納~謝謝~
⑦ 玫瑰花的形態特徵
玫瑰花的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莖枝灰褐色,小葉5-9,連葉柄5-13厘米,橢圓形至橢圓狀倒卵形。有皺紋,上面亮綠色,下麵灰綠色,被柔毛或刺毛,葉柄及葉軸疏生小皮刺及腺毛。花單生或3-6朵集生,花徑6-8厘米,花瓣紫紅或白色,單瓣或重瓣。
玫瑰花的生長特徵:
玫瑰系溫帶樹種,耐寒,耐旱,喜光,在庇蔭下生長不良,開花稀少,不耐積水,受澇則下部葉片黃落,萌櫱性很強,生長迅速。
(7)花卉的形態特徵擴展閱讀
玫瑰花的品種:
紫玫瑰、紅玫瑰、白玫瑰、重瓣紫玫瑰、重瓣白玫瑰。
玫瑰花的食療作用:
具有強肝養胃,活血調經,潤腸通便,解郁安神之功效,可緩和情緒、平衡內分泌、補血氣、對肝及胃有調理的作用,舒緩情緒、並有消炎殺菌、消除疲勞、改善體質、潤澤肌膚的功效。
⑧ 花花的形態特徵
被子植物具異形孢子,亦能產生兩種生殖孢子、花粉(小孢子,雄性)和胚珠(大孢子,雌性)分別產生於不同器官,但典型的花則同時含有大小孢子,因為它兩種器官兼有。
若花柄具分支且各分支均有花著生則各分支稱為小梗。花柄的頂端膨大部分稱為花托,花的各部分輪生於花托之上,四個主要部分從外到內依次是:
花萼:位於最外層的一輪萼片通常為綠色的,但也有些植物的呈花瓣狀的。
花冠:位於花萼的內輪里,由花瓣組成,較為薄軟,常有顏色以吸引昆蟲幫助授粉。
雄蕊群:一朵花內雄蕊的總稱,花葯著生於花絲頂部,是形成花粉的地方,花粉中含有雄配子。
雌蕊群:一朵花內雌蕊的總稱,可由一個或多個雌蕊組成。組成雌蕊的繁殖器官稱為心皮,包含有子房,而子房室內有胚珠(內含雌配子)。
花分不完全花和完全花。
一個雌蕊可能由多個心皮組成,在這種情況下,若每個心皮分離形成離生的單雌蕊,即稱為離心皮雌蕊,反之若心皮合生,則稱為復雌蕊。雌蕊的黏性頂端稱為柱頭,是花粉的受體。花柱連接柱頭和子房,是花粉粒萌發後花粉管進入子房的通道。通常在傳粉受精後雄蕊脫落。
例如,被子植物的兩個亞綱可以通過其花瓣數加以區分:雙子葉植物通常有4或5(或者4或5的倍數)片花瓣(petal),而單子葉植物多為3或3的倍數。大多數植物的花都如上所述,同時具有雌蕊和雄蕊,這在植物學上稱為「完全花」、「兩性花」或者「雌雄同花」。不過也有一些植物的花是「不完全花」或「單性花」,即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此種情況下,如果雌花與雄花分別生長在不同的植株上,則稱為「雌雄異株」。相反,如果單性的雄花和雌花同生於一植株,則稱為「雌雄同株」。
有些植物的花單生於植株上,而有些植物的花則簇生於植株,對於後者而言,這些花若按照一定規律排列於花軸上,便形成了「花序」。在這一點上,必須要注意「花」的實際概念。從植物學角度看,一朵菊花或向日葵並不是一朵花,而是一頭狀花序,即由許多小花組成的花序,而且其中的所有小花都具有前文提及的結構。有些花具有輻射對稱性,亦即如果其花被以任何角度通過中央軸線一分為二,所得的兩半都是對稱相等的,稱為輻射對稱花或整齊花,例如月季和桃花。還有些花只能按一個角度切得兩個對稱面,則稱左右對稱花或不整齊花,例如金魚草和大部分蘭花。 花,以它鮮艷的色彩、婀娜多姿的體態和芳香的氣味吸引著人們。花,實際上是縮短了的變態枝。花瓣的結構也像葉子一樣,可分表皮、基本薄壁組織和維管束三部分。花瓣的表皮大多具有突起(見封二),也有毛狀體和氣孔,表面的角質層常呈現出皺狀的條紋。
⑨ 大花草的外形有哪些特徵
1818年5月,英聯邦爪哇省總督拉夫爾茲爵士從蘇門答臘旅行歸來,在一封信中寫下了一段話,意思是:「此行最大的收獲是發現了大花草,對於它,我想任何生動的描寫都將顯得蒼白無力。這是世界上最大、最了不起的花,直徑超過90厘米,重量超過7000克!」
一晃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大花草作為花中之王的地位仍未有絲毫動搖。
拉夫爾茲爵士和他的旅伴、著名博物學家阿爾諾利基發現的大花草,是大花草家族12個成員中最大的一個。阿爾諾利基用自己的名字給大花草命了名,因此,後人就把它稱作「阿爾諾利基大花草」。這種植物在印度尼西亞被稱作「本加·帕特馬」,意即荷花。可它長得一點也不像荷花:五瓣肥厚多肉、暗紅色的花瓣,布滿鼓鼓囊囊的白斑。花瓣中央有一個「圓盤」,長有許多小刺,保護著神聖不可侵犯的花蕊。阿爾諾利基大花草的每一部分都出奇地大,花瓣大,「圓盤」大,花蕊也大。每片花瓣長30~40厘米,厚數厘米;中央的大「圓盤」其實是個直徑33厘米,高30厘米的蜜槽,裡面可容納5000~6000克水。據對標本的測量,阿爾諾利基大花草直徑為70~90厘米,最大達106.7厘米,堪稱花中之王。
可是,令人難以相信,大花草長得如此巨大,竟沒有根、葉、莖,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那麼,它的養料是從哪兒來的?原來,大花草是異養植物,它需要的養分全來源於別的植物。大花草把它的一種類似蘑菇菌絲體的纖維深深扎進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木質部,貪婪地吸取白粉藤的大量養料,維持龐大的軀體生長。
大花草的種子極小極輕,甚至比罌粟籽還要小。那麼小的種子是如何「擠」進白粉藤堅硬的莖千里去的呢?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是個謎。一些人認為這是野豬和鹿蹭癢癢蹭破了藤子讓大花草的種子有隙可鑽;有人則認為是松鼠像兔子啃嫩莖那樣咬破了白粉藤的樹皮;還有些人認為縫隙是螞蟻和白蟻造成的等等。
不管怎麼說,種子恰恰總是掉在白粉藤的擦破處,種皮開始膨脹,萌發成像幼芽似的東西。
不久「幼芽」慢慢長成小孩拳頭大小的扭曲的花蕾。到了適當的時候,花蕾舒展開來,顯出五片轉紅色的花瓣。起初,大花草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香味。三四天後,氣味變得如屍臭一般難聞,這氣味和肉色的花瓣招來大批廄蠅。它們在蜜槽內上下忙碌,不知不覺完成了授粉工作。
大花草的花上有雌蕊和雄蕊,花朵開放幾個星期後就腐爛了。在開花期如果雌蕊柱頭上有幸粘住足夠的花粉,那麼,七個月以後,子房就形成包含上千粒種子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