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花卉
❶ 鎖具的鎖文化
中國鎖具誕生已綿延數千年,韶文化遺址發現了木鎖,西周出現了青銅鎖,到了東漢已普遍生產、使用金屬鎖,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國古鎖退出歷史舞台。
中華古鎖至今不但仍有實用價值,更成了彌足珍貴的歷史印證物,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木工工藝和五金工藝的歷史發展軌跡。鎖具從它的材質、造型設計、機械構造、機關結構、雕刻書畫諸方面來看,它涉及多門學科,木工工藝、冶煉鑄造、鍛打冷作、美術書畫、銅木雕刻以及動力、物理、幾何、心理等學科,都能在鎖具中找到痕跡,它反映了歷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的狀況。 鎖的材質,基本上有兩大類,一為木鎖,一為金屬鎖。木鎖的生產須經鋸割裁料,斧劈成形,鑿眼打洞,刨光鑽孔等工藝流程。金屬鎖則要冶煉,金銀銅鐵,制坯澆鑄,切割裁料,焊鉚鑲拼,鑽孔打眼,銼平拋光等五金工藝流程。一把鎖具從原料到製成,不知要耗費鎖匠們多少精心勞作!
經歷數代能工巧匠們的發明創造和改進,所生產的鎖具可以說成億上兆,很難統計出精確數字。從傳世的鎖具看其中不乏精品,這些都是古代工匠們智慧的結晶。可能是因為鎖本身就是一種體現保密性的物品,鎖匠藝匠們內部代代相傳,著書立傳的文人墨客也極少涉足,導致歷史典籍、正史和野史都少有記載,所以至今對鎖藝術研究幾乎還是空白。
其實鎖具文化的內涵還是豐富多彩的。歷代鎖匠抽製作的奇品鎖,精美者眾多,真乃華夏巧匠制奇鎖。現從舉不勝舉中挑選幾把作些介紹。 諸如精工雕刻雙喜鎖。陳邦仁古銅器收藏館中就藏有一對,均為白銅質地,外形與普通廣鎖一樣,正面呈凹狀,端面則為三角形與長方形組合狀,長5.2厘米,高2.9厘米,鑰匙孔一為艹狀,一為山狀,鎖頭內均有王大有鈐記。王大有乃上海百年老店,舊時開設在中華路小東門附近,是頗負盛名的銅錫作坊。這兩把鎖的正面都雕刻成雙線喜字。一把兩側配有和合二仙圖,右側為和仙,手執荷花,高過頭頂,身著花袍,朝右微傾,面左嬉笑;左側合仙手捧仙盒,從盒蓋與盒底連接的隙縫中升騰出一縷雲煙烘托著一輪太陽,兩仙相向,面對喜。
麒麟送子圖,右側一仙女,手執宮扇在前引路,並回眸盼顧後者;左側為一書生打扮仙人,騎著麒麟前行,右手執一如意,身前坐一童子。
喜字、和合二仙、麒麟送子,都有故事傳說。
相傳,這喜字與王安石有關哩。
喜字為王安石所創。一次,王安石進京趕考,見一富貴大族人家們前張燈結綵,燈上懸掛一副上聯傳諭眾人,說是有誰能對上下聯者,就將小姐嫁給誰,但始終無人對得上來。王安石見此覺得有趣,但因應考在即未加理會,科考結束,那家忽派人到他府上,請他做客對對子。王安石凝神一想便對上來了。那家主人見其才思敏捷,一表人才,因得乘龍快婿而心下大喜,洞房花燭之時,又知金榜題名,王安石情不自禁,鋪紙濡墨,揮毫連寫兩個大喜字相邊的喜,表示喜上加喜的心境。從那以後喜就流傳開了。
喜,習慣稱之為雙喜,其實是個圖符。在民間它是喻戶曉,盡人皆知的吉祥圖符。聰明的鎖匠在人家訂制結婚用鎖時,巧妙地將此圖符移到鎖具紋飾,使用者無不喜歡。
在傳統的中國,民間以喜為五福之一,由此可知對喜的重視,中國人的生活態度一般都是很現實的,熱愛生活,追求美滿、幸福。因而,人們把許多事物都視為喜。諸如婚娶、中舉、路遇故舊、親朋來訪等等。由此,人們也創造了許多表示歡樂喜慶的吉祥物、如喜鵲、喜蛛、鸛獾等。雙喜臨門之時,除用兩只喜鵲表示外,又創造了使用更加便捷而又直觀的喜來代替,恰切地表達情感意趣。
喜在日常生活中,禮儀生活中應用很廣,尤以結婚為多。當今的婚嫁,也在大門上貼喜、轎車上貼喜,新房之中,傢具、牆壁、門窗亦多貼喜字,貼於屋頂,喜倒置,俗稱喜到,以倒諧到。新婚中被褥、臉盆、梳妝鏡箱、保暖瓶等物品上,或貼或綉上喜字。由於喜慶歡悅是人們無時無刻不在嚮往和追求的目標,故而喜也見於日常,舉凡畫稿、衣料、建築、傢具、什器或其他日用品上均可見到喜的圖案,喜的變形有長喜、圓形喜等。
和合二仙又稱和合二聖,是傳統所供奉的和合之神、歡喜之神。 相傳,唐代有個神人叫萬回,俗姓張氏。其兄戍邊安西,離家萬里之遙,且音訊全無,父母思念心切,常涕泣不止。萬回見狀要父母備好糧食衣物前往探之。他當日起程,當晚返回,並告之父母其兄平安無恙。父母和鄰人都驚訝不已。故稱其萬回。《西湖游覽志余·卷二三》裁:宋時,杭城以臘月祀萬架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萬里外亦能回來,故魚曰萬回。後來,人們以為和合當為二神,以萬回一人當不妥。故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唐天台僧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寒山、拾得皆為貧僧。前者文殊,後者普賢,他們都有智慧、德性。同時,二僧頗能自得其樂。或長廊徐行,叫嗓凌人。或望空獨笑,時僧逐捉罵打,乃駐立托掌,呵呵大笑,良久而去。或長廊唱詠,唯音咄哉,三界輪回。或於村野與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又傳,二人異而親如兄弟。寒山年稍長,與拾得同愛一女子未成,臨婚始悉情由,乃出家為僧,拾得因此舍女往尋寒山,探知寒山住地,乃折一枝盛開荷花前往見禮,寒山見拾得前來,急捧飯盒出迎,二人極喜。遂同為僧。
無論是萬回還是寒山拾得,他們本身都是有一定的德性、道行,或萬里致歸,或能和睦諧樂,故被民眾奉為歡喜和合的神人。舊時,人們以和合為掌管婚姻的喜神,並有歡天喜地的別稱。人們繪圖、模塑其形象,用以祝吉。和合二仙常見的形象均作蓬頭笑面亦足,一持盛開的荷花,一捧蓋盒(或一如意、一珠寶),取和(荷)諧合(盒)好之意。和合之形象多於婚禮時陳列懸掛,或常年懸掛手中堂,取諧好吉利之意瓷塑、泥塑、木雕亦有和合二仙像,置於幾案、廚櫃,以裝飾和祝吉。 麒麟送子者,麒麟為仁瑞之獸,一副仁厚君子的謙謙風度。舊時麒麟送子主題,既見於圖畫,祝頌之語,也見於歲時活動,表現方法十分廣泛。其意在於祈求、祝頌早生貴子,子孫賢德,這個文化現象源於孔子。在孔子的故鄉曲阜,有一條闕里街,孔子的幫居就在這街上。在孔子出世前,他的父母已生了十個孩子,其中只有孔孟波是個男孩,但患足疾,不能擔當祀事。父母覺得太遺憾了,就一起在尼山祈禱盼望再生一個兒子。
一天夜裡,忽有一頭麒麟踱進闕里。街坊四鄰聞之都趕來觀看。麒麟這時從嘴裡吐出一方帛,上書: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征在賢明。第二天麒麟不見了,而孔子誕生。這就是麟吐玉書的由來。
麒麟送子,就圖案而方,可分繁筒兩種。繁者,以童子為中心,戴長命鎖,持蓮抱笙;或為童子騎麒麟,角或掛一書;或為童子背後有一群仕女護送,仕女張傘持扇。簡者,為童子騎麒麟,手持蓮花。這種圖案多見於結婚、寢室用品,也用於祝賀出生的飾物,建築應用亦多。 再如,一花旗鎖中的旋轉鎖,白銅質地,長8.4厘米,高3.1厘米,鎖正面鐫刻雙猩滾綉球圖案,雕工精美,獅身和獅尾的毛發絲絲可辨,兩獅前撲,相對盤球,兩尾翹得高高,球被盤得飛速旋轉,球的上下有暈紋。兩獅昂首曲頸,扭腰抬臀,形象逼真,生動傳神。
獅和虎同為百獸之王,雙獅滾綉球民間稱之為獅子滾綉球,表示喜慶吉祥歡樂之意。俗傳,雌雄二獅相戲時,它們的毛纖纏在一起,滾而成球小獅子便從中產出。此處綉球乃吉祥之物,它的變形圖稱綉球綿、綉球紋,廣泛用於衣料、建築、傢具、什器等方面。民間有獅子舞,是逢年奪冠節的重要節目之一。一般為綴結或彩飾獅外套,人居其中,仿獅子各種姿勢,行走起坐,俯仰跳躍。又有人執綉球引逗、戲弄。這種民間舞技,後被搬上舞台傳以迄今。
相傳,獅子允綉球的起源故事是這樣的: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將叫宗愨,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與南方林邑國發生一場戰爭。宗愨為先鋒,接連受挫後想出了一條妙計,命部下雕刻木塊,製成獅子頭套和面具戴上,復披黃衣,敵方以?quot;獅子沖過來了均敗陣而逃,宗愨獲得全勝。這種作戰方法,逐漸流傳民間,並慢慢增加舐毛、搔癢、打滾等動作,變兇猛為可愛的形象,以為演繹為獅子送祥瑞的習俗,雙獅戲綉球又成為人類生殖儀式的象徵。 又如一把雙兔造型鎖,白銅質地,長8.5厘米,3.1厘米。雕鏤精工細作,在一座山坡上,右有宮殿一角,遠處有梅花怒放,右側坡頂為芝蘭吐香,在這仙境中,從高坡向低坡,有兩只行進的玉兔,前行者回眸顧盼後行者,後者也正在躬身下行。兩只機靈的玉兔,玲瓏柔順,令人憐愛。
兔,為地支十二生肖之一。兔性柔和、溫順、善良。相傳,有個叫秋華的孝子,幼年喪父,非常孝敬母親,遠近聞名。家貧窮,租地耕種,侍奉老母。母親歸天後,秋華頭發全部脫落,在墓側守孝。有人要幫助他,他婉謝了。一天,有一有兔子被獵人追逐,兔子逃到秋華茅舍中。自此,兔子被秋華保護了下來。兔子就在屋中住下了,侍候秋華左右。這時的兔子已成為瑞獸了,會給人們帶來平安、吉祥、幸福。關於兔子的傳說也不少。 鎖匠把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搬到鎖具紋飾上來,不但使鎖具平添幾許吉祥色彩,又祈盼人們善良、幸福。
又如,擋鑰鎖,它似四開鎖模樣,但又不同於四開鎖。因它的功能是擋住鑰匙,因而喚之為擋鑰鎖。鎖為黃銅質地,長8.5厘米,3厘米。兩端有個鏑子,一個裝死的不能動,一個活絡的可以動。只要將活動的鏑子往下扳,鎖梁即移出一部分,另一端暗門可打開,顯露出鑰匙孔,但此時鎖芯上的簧征被擋板蓋住,鑰匙被擋住無法開啟。原來連著活絡鏑子上的簧片上方有一扁銅條貼牢,並設有靠山當軌道,這扁銅條頂端鉚有一塊鎖芯簧片頂部面積相等的擋銷,將簧片頭部擋住使鎖無法開啟。這時,必須將活絡鏑子外拔,使平扁銅條將連著的擋銷板拉直,使擋板脫開鎖芯上的簧片喪失了擋蓋作用,鑰匙方可將簧片套住,才能開啟自如。這種惟妙惟肖的構思設計,真可謂匠心獨運。
再如,這是一把奇特而又古怪的鐵鎖,名為四鑰升降鎖。說它奇特古怪,在於它的造形像個方形漏斗,又像一座倒置的方塔。統高15.5厘米,寬4.5厘米,梁高4.5厘米,塔尖高6厘米。
整個設計奧妙,鎖身可升降,有四個鑰匙孔,一個外露三個隱蔽暗藏。要打開這把鎖,須分五程序開啟,缺一不可,亂了次序也不行。鎖自重550克。
它的開啟順序為:一把為大號鑰匙,齒為方孔形,柄為方孔古錢狀。第一步先用大號鑰匙柄上的方孔錢的方孔套住塔尖,朝逆時針方向旋轉,卸下塔尖露出鑰匙孔;第二步,用大號鑰匙方框齒插入鑰匙孔,順時針旋轉鎖殼內層隨著鑰匙旋轉,緩緩上升到二厘米處,在內層鎖殼上顯出兩個鑰匙孔,一個在正面左側,呈現棒槌狀鑰匙孔,一個在右側端面出現圓日形鑰匙孔;第三步,用二號鑰匙(小於大號),齒為圓孔狀,柄為圓環中嵌入三個相連小圓環,成品字狀,將鑰匙插入,逆時針旋轉套住鎖殼中之螺桿,用力旋至擰不動為止,螺桿原來卡住鎖梁的缺口,此刻松開了,鎖梁可以上升一部分,鎖仍未全部打開,還有兩道機關鎖住;第四步,要用三號鑰匙(小於二號),形狀與二號近似,只是圓齒一側多一塊撥片,連著圓管外側。當鑰匙插入鑰匙孔,順時針旋轉,打開第三道機關,將支入鎖梁叉形虎口的閂銷退出,鎖梁又可上升一部分;第五步,也就是最後一道關口,即用四號鑰匙(比三號稍小結構相同)插入鑰匙孔將另一片閂銷退出。因為這一片閂銷和第三號鑰匙開的閂銷是平行的,兩片閂銷共同卡住鎖樑上的叉形虎口,至此,鎖才算全部被打開。
這把珍奇的鎖,在幾年前我曾看到過,那是一位老外同好,他在古玩市場遇到我,馬上從包里掏出一把四鑰升降鐵鎖給我看,他的神情得意洋洋。我欣賞了一陣覺得是把奇妙之鎖不可多得,心中好生妒意,這么好的中華奇鎖,怎私落入外人之手,真是惋惜。他很快從我手中討了回去,我問他哪裡買來的?他神秘兮兮小聲輕語地說:在山東古玩市場,花一千元買來的。
一晃幾年過去了,我始終沒有機會覓到這種奇怪之鎖。
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日前,同好藏友小潘告訴我,東台路古玩市場有一店鋪博古架上有把鐵質四開鎖,小潘陪我前去一看。一看此鎖不由得十分驚訝,這與我幾年前見到的那把四鑰升降鐵鎖何其相似。一問價格不菲,我又問店主道:這貨從何進的這是一位老外寄賣的,還價不賣。我咬咬牙就拿了下來。我揣度這位寄賣的老外,很可能就是幾年前給我看的那把四鑰升降鐵鎖的那位老外哩!我非常慶幸自己,從老外手裡爭回了本屬於我華夏的古鎖。
這把奇鎖,就是一位制鎖高手完全是用手工打制的,連接處用焊鉚工藝,內部結構系用螺桿和閂銷交叉組合而成,連圓形、方形管鑰匙都是有接縫經敲打而成的,鑰匙柄上的圓環也是手工打制的,無機械加工痕跡誠為可貴。這把鎖斷為民國時期之物。 中華古鎖堪稱奇鎖眾多,僅從以上數例便窺見中華古鎖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國鎖文化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內容豐富,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認識:
首先,鎖是與人類私有制同時誕生的。它的歷史十分悠久。那是在我國的母系社會晚期(相當於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當時隨著生產力的提高,人類開始有了私有財產(少量)積累。為了保護個人財產,人類開始了對鎖具的探索。最初是用獸皮包緊自己的財物。外邊用繩索反復牢牢打結。要開啟時,必得用一根用獸牙或獸骨製成的「錯」,把繩結一層層挑開。這是我國最原始的鎖與鑰的雛型。到了公元前3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國先民就創造了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築上的木鎖。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鎖具,可稱得上是「世界第一鎖」。以後隨看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又創造了銅鎖、鐵鎖、銀鎖、玉鎖等不同質材、不同形狀的鎖,工藝技巧越來越高。我國鎖的蘊藏量也是居世界首位的。作為中國人,特別是制鎖行業的同仁們,都應該感到光榮和自豪的。 中國玉雕至少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玉雕品種、風格、雕工等歷代都有其特點。各式各樣的玉鎖在其中不是大器,但是作為一種吉祥護身辟邪用品,得到民間廣泛的使用和歡迎。在此向大家介紹一部分明清玉鎖。玉鎖有素麵的,有單面或者雙面紋飾的。有浮雕也有透雕。形狀有方形、長方形、橢圓形、桃形。為了便於攜帶,一般長不超過10厘米,厚不超過1厘米。
紋飾有文字,鐫刻的吉祥語一般是「長命富貴」、「金玉滿堂」、「福壽綿長」、「和合如意」、「壽同日月」、「永保長壽」、「福壽雙全」、 「既壽永昌」、「如月之恆」、「三保九如」、「萬代榮封」、「金玉富貴」、「玉堂富貴」等字。
圖案花紋一般是龍、鳳、孩童、花卉、靈芝、蝙蝠、壽桃、荷花、如意等。山水人物寫意紋飾玉鎖,屬於明清以來蘇作工匠喜用的裝飾作品。元明清三代受文人畫的影響,在玉器紋飾中出現了大量的山水、人物、松、竹、梅等受文人推薦的畫面。 漢代造紙術發明之前,公私文書是用竹簡和木牘來寫錄的,這些簡牘為了防止在傳遞過程中被人私啟竊看,便在卷好的竹簡木札外面放一塊挖有方槽的木塊,用繩子把它捆札起來後,札繩結放在方槽內,再扣上一團泥,用印在泥上壓出印文,藉以起到「以檢奸萌」的作用。這塊打上印章的泥團,就是封泥,亦稱「泥封」,其使用方法,類似過去郵局的火漆封信。
封泥多用青泥。青泥質塊堅韌,故能傳千年,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繩跡。其形狀不定,大多是不規則圓形,少數呈方形。秦漢之印大都是陰文,在泥上鈐印後即成陽文。魏晉之後,竹簡木札逐漸被紙帛所取代,封泥之制亦漸廢。
封泥出土較晚,清道光年間,川陝等地出土了封泥,因人們對其用途尚不了解,誤以為是古代用以鑄印的范母,至光緒年間,劉鐵雲始糾其廖,定名為封泥。清末民初,羅振玉搜集了大量封泥,委託王國維進行整理。王國維結合西陲出土的簡牘,參稽古代文獻,將封泥的型制和使用方法搞清之後,人們才對封泥有了明確的認識。1972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帶有封泥匣(即斗撿封)的封泥,1996年,西漢北郊相家巷村出土的封泥,證實了王國維的考證是正確的。
封泥保留了大量秦漢官印的鈐痕。現存的秦漢官印,多數是供殉葬用的冥器,屬於當時真正使用的很少。而封泥上所鈐之官印,都是當時實際使用的官印,因而上面留下了不少古代官名、人名和地名,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官制、人物、歷史、地理等都是難得的寶貴資料。
從現存封泥的文字形體來分析,少數封泥與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相合,屬古鉨類,而大量封泥文字,則屬於秦定六國統一的小篆體。秦代的官印多為「田字格」。西漢初期的官印仍然留有秦代遺風。據此推知,帶有「田字格」的封泥,大致屬於秦或漢初的產物。。此後,為數甚多的漢印,不再帶有邊欄,這和封泥大都不帶欄框恰巧相和會。封泥脫胎於秦漢官印,它不僅保持了秦漢印璽方平平的緣故,線條別具一格,有一種圓渾、蒼勁、古拙的趣味。封泥的邊欄也另具一格,其邊欄是鈐印時天然形成的,並非有意的藝術創作,加上年代久遠,泥質乾燥變形,邊欄形狀各異,用墨拓之,顯得千姿百態,古意盎然。
由於封泥不像銅、玉印那樣,可以反復鈐蓋,所以封泥印蛻,通常如拓碑一樣來製取。因此,封泥如果是陽文其印蛻仍為陽文。以白文為主的漢代,與以朱文為主的封泥,情趣已完全不同,漢印總的風格顯得雍容樸素,而封泥總的風格則有蒼潤之古雅之感。
清乾嘉之際的篆刻家,以秦漢印為宗,創造了眾多的篆刻流派。由於封泥出土較晚,直至清末,才開始被篆刻家借鑒。近代藝術大師大吳昌碩,就是擅學封泥的高手,他在邊款中談他摹擬封泥的體會時說:「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學封泥者宜守此二語。」 18世紀初,由英國人 D·波特 發明凸輪轉片鎖,其鑰匙編號由三簧 鎖的20多種發展到80多種;19世紀中葉,歐洲製造商在凸輪轉片鎖和三 簧鎖的基礎上改製成滑動轉片鎖,其 鑰匙編號可達1600種。
1848年,美國人L·耶爾發明采 用圓柱形銷栓的彈子鎖,該鎖已成為 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鎖。如今現代彈子鎖的結構又有新的發展,出現雙 向、三向、四向彈子結構,以及平 面、雙面、多面、雙排雙面、多排多 面彈子結構和組合彈子結構,從而大 大提高鎖的保密性能,使鎖的編號由原有的2500種通過「向」、「面」 的變化達到百萬種。
20世紀70年代,隨著微電子技 術的應用,出現了磁控鎖、聲控鎖、 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電磁波鎖、電 子卡片鎖、八佰指紋鎖、眼球鎖、遙控鎖等,這些鎖具有機械結構所無法 比擬的高保密性能。此外,現代鎖還 可在特定的系統中,按設定的邏輯關 系實現系統的程序控制。
密碼鎖是通過密碼來開鎖,主 要用於保險櫃這類安全性較高的鎖。感應鎖最常見的有IC 卡鎖,可分為 接觸式和與非接觸式兩種,接觸式IC 卡鎖要將卡插入鎖縫,與晶元鎖的內部讀卡器接觸;非接觸式IC卡鎖不需 要這一過程,只需要將卡與鎖的讀卡 器靠在一起就可以,如停車場、地鐵 等公共場所使用的卡鎖就是這類非接觸式IC卡鎖。生物鎖是利用生物特徵 識別技術進行開啟的鎖具,包括指紋 鎖、掌紋鎖、視網膜鎖等。
❷ 浙江梁家墩小村莊有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色呢
聽風而眠,枕水江南。這是梁家墩給我的第一印象,作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梁家墩賦予了海寧一絲別樣的韻味,為這座原本猛進如潮的城市,增添了幾分恬淡美。梁家墩地處丁橋鎮新倉村,環境僻靜,遠離車水馬龍,初見時就被它的沉靜所吸引。
如果與三兩好友一同前來,不妨考慮一下高舍派對民宿,這里集吃、喝、玩、樂、住全功能於一體,玩起來輕松方便。民宿的裝修風格十分年輕,趣味十足的塗鴉牆,灰白相間的外牆,處處彰顯美學設計。房間的裝修簡約而失美感,以暖黃色為基調,加上藝術元素的點綴,滿屏的INS撲面而來。
❸ 浙江的哪座小村莊,105戶人家都成了小花園
這個小村莊就是新倉村。村裡面都是小別墅,而且建築風格各異。村子裡面綠化也相當好,頗有些皇家後花園的氣息。這里的果樹非常多,而且各種花競相開放,讓這里成了美麗的花園。
❹ 海軍、陸軍發表你們的評論(專業人士進)
都可以,生活滋潤去海軍,想當官去陸軍
軍委高官都是陸軍出身,中國是大陸軍思想,海空還是旁門左道啊,國家的悲哀。
❺ 潘天濤簡介
潘天壽(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又號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曾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教授。1928年到國立藝術院任國畫主任教授。 1945年任國立藝專校長。195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他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與毅力。為捍衛傳統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斗一生,並且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的體系,影響全國。他的藝術博採眾長,尤於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
他曾任中國美術協會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蘇聯藝術科學院名譽院士。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他是一代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潘天壽繪畫題材包括鷹、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結構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勾石方長起菱角;墨韻濃、重、焦、淡相滲疊,線條中顯出用筆凝煉和沉健。
他精於寫意花鳥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畫鷹、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筆大膽,點染細心。墨彩縱橫交錯,構圖清新蒼秀,氣勢磅礴,趣韻無窮。畫面靈動 ,引人入勝。
潘天壽的指畫也可謂別具一格,成就極為突出。這類作品,數量大,氣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畫的均為「映日荷花」,以潑墨指染,以掌抹作荷葉,以指尖勾線,生動之氣韻,非筆力所能達。潘天壽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苟。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如他的《小龍湫一角》特別是把畫面主體小龍湫壓到邊角的構圖,含蓄地讓觀者先看靈岩的磅礴山勢,爛漫的山花然後再去欣賞那支龍湫水,這種方法,正與那些使畫面「一覽無余」形成對照,不僅顯示了畫家出奇制勝的構圖才能,也表述了畫家對平凡事物的內在感情。
潘天壽藝術的可貴之處,主要在於他具有大膽的創造精神,他常說,「荒山亂石,幽草閑花,雖無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盡成極品。」他的書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學鍾、顏,後又擷取魏、晉碑中精華以及古篆漢隸 ,還能詩、善治印。平時作畫,對詩文、題跋、用印方面,非常認真、講究,絕不馬虎。他對畫史、畫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國繪畫史》、《顧愷之》,《聽天閣詩存》、《治印絲談》。並緝有《聽天閣畫談隨筆》等。
❻ 關於王偉的文章(讓中國人感到自豪的兵)(讀後感)
不辱使命 用熱血鑄起尊嚴豐碑
壯麗的人生瞬間,源於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
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並非是幾件虛浮的榮耀之獲取和幾聲精神的吶喊所能立起來的。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方為國之立家之本。拋卻民主及民生的福祉不談,僅僅以淺顯的國之安危根本來說;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強兵福國才是上上之策。
如今不管是上層還是下層的,嘴舌可是「亂雲飛渡」了。沾沾自喜於2001年之所謂的「中國盛年」。什麼申奧成功了、什麼入世了、什麼國足踢出亞洲了等等。殊不知在這虛浮的精神勝利之麻醉中;忘卻了百年來列強迫使的「不平等條約」、忘卻了歷史教科書上難以抹去的「恥辱」、忘卻了往年的彈炸「大使館」、忘卻了王偉的「懦弱之墜落」、忘卻了陳水扁台灣獨立之「得寸進尺」、忘卻了印度的「叫板」、印尼馬來之「排華風潮」;忘卻了虎狼之日出之國及沙俄近在咫尺的盤踞和侵蝕。更忘卻了老人家「指點江山」的豪邁氣魄及運籌帷幄的強者風范。無論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是一代天驕的只識彎弓射大雕,都略顯風騷。俱往矣!美帝的「紙老虎」,蘇俄的「修正主義」,「三個世界」的論斷及「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改變人類社會的宏偉思想,百年來就是千年來,又有誰敢與這種豪情及不屈的思想及行動相比擬。雖然這種思想和行為帶有違背於科學的「大躍進」實質,或是浪漫主義色調。但他卻是真正的中華民族強力的氣概所在。
中國千年傳統的軍事理念及戰略根髓是「遠交而近攻」。這種思想在千年的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如今我們賴以欣慰和自豪的,或是不懼怕外來侵略的後盾和支柱是龐大的人口及遼闊的國土。就如當年和蘇俄的「翻臉」,老人家一句話;我們有什麼好怕的!就是甩起了原子彈,能將我們的人民消滅完嗎?直止後來的「深挖洞,廣積糧」,搞的蘇俄也是誠惶誠恐。
時代在變,我們的朋友也在變。無非是從敵人變為朋友,從朋友又變為敵人。依此推移,無窮無盡。但有一點不應該忘記,那就是最危險的往往就在身邊。
百年來,在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我們對美國人是恨之入骨的。我們遙隔著太平洋,罵他們是帝國主義,是霸權者。我們在朝鮮和他們死拼,我們在越南和他們為戰,但美國人卻沒有肆虐及霸佔我們的婦孺和國土。打了又和,和了又打,剩餘的就是無休止的謾罵了。
我們的外交重點放在美國上是無可非議的。但它是我們的朋友呢?還是敵人?我們似乎還是搞不清楚。若要從先古中國的軍事理念上來分析,美國只能是朋友,而不是敵人。就是若有那麼一天,真正為敵了,最起碼我們自己有能力跨過太平洋。
我們是不怕外來的強盜的,我們所怕及所擔心的是自己的鄰人。現在可謂是「太平時期」,但真正的太平似乎言之過早。以前的敵人成為了我們的朋友,以前曾欺辱過我們的劊子手成為了我們的座上賓。我們以自己的善良來對待他們,而他們卻在虎視眈眈。其實,我們不知道,我們的這種所做所為帶有懦弱的成分,自己也許能瞧得起自己,但他們會瞧得起你嗎?
我們為自己的和平及穩定和發展付出著代價。雖然我們也是渴望著迅速的強大起來。但人窮志不能短。我們欠缺著一種骨氣,這種骨氣已喪失了許多年了。
如今我們都覺得有吃有穿了,有了幾個的零花錢,就自恃為富翁了。就如聶衛平跑到韓國轉人家的商場,小姐戲虐他:看什麼看!這鞋一千多美元,中國人能買得起嗎?他為了爭口氣,一咬牙把那鞋買了下來。自己的兜里卻空空如也矣。是啊!氣是要爭的,但最起碼要有能力和底氣。
也許,我們值得高興的事太少。作為祖國的一分子,我們都品嘗著歷史所給予的磨難和困苦。有了那麼一丁點的幸事,我們就高興的手舞足蹈。哎!為我們的這種可憐的精神愉悅而悲憫。
誠然,我們未來的強盛需要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在這個和平的環境中,我們可以盡情的發展自己。不管是經濟上,還是軍事上。但我們不可為這個和平的環境顯得低三下四,或是軟弱乞求。作為一個大國,我們要象一個大國的模樣。
幾年前的「釣魚島」事件,惟有一個香港的青年人以殉死的方式維護著島嶼的主權。我們的大陸和台灣卻顯得無動於衷。就是不停的抗議,小日本還是有恃無恐。我們只能以「求同存異」來寬慰自己和對方,以「擱置」的方式來處理這無法不解決的問題。我們稱他們為友邦,而他們卻稱我們為敵人。就如越共主席所說的:我們的北方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它是我們的敵人。
每年,我們的政要們都要踏遍五湖四海,披星戴月,櫛風沐雨,辛勞有加的飛來飛去,目的是為了游說及廣交朋友。當然,更多的是要他們對我們有一個了解,不存有偏見和詆毀的了解。然而,事與願違的是,我們除了一些亞非拉的窮朋友外,又有幾個視我們為真正的朋友呢?
展開地圖,為我們的大好河山贊嘆不已,同時,也為我們周圍的邊鄰而憂心忡忡。這種憂心帶有安危及餘悸的成分。我們的北鄰是龐大的俄國,東面是狂妄的日本,西南是驕矜的引度,正南是當年號稱「世界第三強國的」越南。
可以說,我們的這些鄰居們,都和我們大打出手過。不友好的因素一直潛在,更何止還有很多未解決的領土爭端。我們曾吃過很大的虧,幾百萬的領土被一刀砍去;幾千萬的生靈被塗炭。翻開歷史,睜開眼睛,好好看看,好好想想,除過當年的那個「日不落的不列顛」外,還有那個國家對我們有如此的傷害。
也許,有很多的舊帳不應該翻,然而,若再不翻了,就怕我們忘記了。忘記了我們的恥辱,忘記了我們的奮發。如今我們的驕恃和盲目正預示著這種忘記,我們有意無意的自詡為自身的強大和不可戰勝。而恰恰的百年前,號稱強大的「北洋水師」被這種驕恃而害。
我們不需要復仇,我們只需要振作起民族的脊樑。中國自古以來的「唯我圓心」的思想,已讓存有的侵略他人的潛在煙消雲散。精神要成為實質性的精神,而並非是虛浮的精神;國格和人格同呼吸,只要這樣,我們才無愧於我們的祖先和民族。
中國,我不希望你懦弱!就是貧窮也要有骨氣;中國,我不希望你驕恃!因為驕恃使你變得盲目和自負;中國,我更不希望你沒有精神!一種實實在在的可以觸摸到的民族傲然之精神!
..................................................................
2001年3月31日,星期六。晚6時30分,王偉從飛行中隊給妻子打電話,略帶歉意地告訴她:「隊里人手緊張,我替別人頂班,今晚就不回家了。」阮國琴萬萬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夫妻的最後訣別。
4月1日。王偉用忠誠飛完了生命的最後航程。
壯麗的人生瞬間,源於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還是一名中學生時,王偉就堅定了從軍報國理想。他在日記中寫道:「能成為一隻翱翔藍天的雄鷹,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正是這種追求,使他放棄了報考地方大學的機會,放棄了具有發展潛質的藝術特長,放棄了難得的經商機會。
1986年6月,王偉如願成為一名光榮的軍校飛行學員。四年的軍校鍛煉,他用忠誠詮釋了責任的含義,以每門功課全優的成績取得了翱翔藍天的通行證。
通往理想的路,充滿艱辛,伴隨奉獻。在追求理想的航程中,王偉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讓理想插上忠誠的翅膀,隨戰鷹在祖國的海空躍升。
王偉自幼嚮往大海。在他看來,望著遼闊無垠的大海,會使人的胸襟像大海一樣無私坦盪;聽著生生不息的波濤聲,會使人的意志變得勇敢堅強。1991年6月,王偉從空軍某航校畢業時,主動要求到海軍部隊工作。在選擇去向時,他又毅然提出到天涯海角,守衛祖國的南大門。盡管親友們希望他能分到離家鄉近一點的上海、杭州或是常州,盡管他也希望作為父母的獨生子能多盡一份孝心,減少一份父母的牽掛,但他卻初衷不改。面對勸說的親朋好友,他深情地說:「美好的生活人人嚮往,但總得要有人做出犧牲。對我來說,祖國的需要永遠是唯一的選擇。」結婚後不久,王偉又說服雙方老人,動員妻子隨軍到部隊。海南陵水與浙江湖州,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氣候條件,都不可同日而語。妻子隨軍後,沒有像樣的工作,只好在部隊服務社上班,收入也比在湖州少得多。但妻子沒有埋怨他,她理解丈夫對飛行事業的執著:在王偉的心目中,沒有比駕駛戰機為祖國巡邏更神聖、更自豪的了。
阮國琴清楚地記得,王偉探家時,一位轉業到民航工作的航校同學到他家作客,向王偉介紹他的收入高出部隊十多倍,還有自己的房子和汽車。當這位同學詢問王偉今後的打算時,王偉平靜地回答:「掙錢的機會人人都有,但穿上軍裝報效祖國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爭取到的。」在這個假期里,每當聽到天空有飛機轟鳴聲,王偉就會興奮得跑到外面,仰天注視,遲遲不肯進家門。細心的妻子知道丈夫離不開他的神聖崗位,離不開他魂牽夢縈的戰鷹,只好讓他提前歸隊。
作為共和國的一名年輕飛行員,王偉用他的行動實踐著「讓理想在飛行崗位上閃光」的誓言。部隊每次改裝新機種,他總是第一個報名參加。一次,王偉得知某型戰機的改裝任務即將開始,為了爭取這次機會,他動員第一次懷孕的妻子做流產手術。王偉動情地對妻子說:「我不想錯過飛新機種的機會,趁年輕,飛上十個八個機種,是我最大的願望。」妻子含淚答應了他。如願以償的王偉,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新裝備的鑽研和掌握中。為了檢驗自己對新機型的精通程度,他讓戰友輪流考問他,並自告奮勇當起「擂主」,希望有人問倒他。幾個月後,他第一個駕馭新型戰機巡航祖國海空。
1998年春,已經飛過兩種機型的王偉,了解到部隊即將裝備國產先進殲擊機,又一次報名申請首批飛行。有人勸他:「一旦改裝,又是從零開始,你又成了一名新飛行員。像你這樣的飛行技術,在別的部隊早已幹上大隊長了。」王偉卻不為所動。他說:「我不在乎當官,只要能早一天飛上新機種,無論個人付出多大的代價我也願意。」短短幾年間,王偉憑著對飛行事業的忠誠,贏得了熟練掌握三種新型戰機的過硬飛行本領,成為一名守衛祖國南大門的海天驕子。
在某飛行團的飛行日誌上,記載著王偉閃光的航跡:截至今年3月31日,他已安全飛行1152小時6分鍾,起飛2000餘架次。這一組數字,是他用青春譜寫的一曲理想壯歌。
苦練精飛 用汗水磨礪倚天長劍
在15年飛行生涯中,王偉不斷書寫著一個個驕人的「第一」:
在飛行學院同期學員中,他第一個放單飛翱翔藍天;
在飛行部隊3次裝備更新中,他每次都是第一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
在同一批飛行員中,他第一個飛滿1000小時,成為能飛4種氣象的「全天候」飛行員;
在同齡飛行員中,他戰鬥起飛的次數最多,執行重大任務的次數最多。
這一個個「第一」,是王偉苦練精飛的印證。
「水兵愛大海,騎兵愛草原,要問飛行員愛什麼,我愛祖國的藍天……」這首《我愛祖國的藍天》是飛行員最愛聽、最愛唱的一首歌曲。在海軍航空兵某部迎接新飛行員的聯歡會上,初來乍到的王偉自告奮勇地站起來,指揮大家唱出了心中的壯志豪情。
為掌握過硬的飛行本領,每次裝備更新,王偉都堅持苦練精飛,刻苦鑽研裝備原理,反復練習每一個飛行動作。他積累的訓練筆記,常被列印成冊,成為戰友們的學習教材。他在全團率先把飛行理論、戰術理論知識運用計算機編程,轉化成形象逼真的圖形,增強學習效果。面對新的技術領域,他一項一項鑽研,當天學的內容,當天消化吸收,就是回到家裡或在外場值班,也要掏出筆記本,記上一條原理,背上一組數據。有時為弄通一條原理,他趴在原理圖前來回推導,常常三四個小時不挪動一步。
2000年初春,團里組織夜間編隊科目訓練,王偉飛僚機。夜間訓練光線較暗,他覺得夜間長機、僚機的距離不好判斷,倘若距離判斷不好就會誘發一些不安全因素。那些天里,王偉除了向老同志請教外,還暗地裡琢磨點子。正巧那段時間同室的戰友出差在外,他就在熄燈之後悄悄加夜班。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還想著夜航編隊飛行的事。突然發現從門縫里透進一縷月光,一下子觸動了他的靈感,他翻身坐起,拿出兩只手電筒,分別比作長機和僚機的航行燈,獨自一人在房間里來回行走,反復體會,用這種方法,來判斷自己與長機的距離。正式夜間編隊訓練那天,他果然飛出了好成績。
王偉有非常強烈的「前沿」意識,目光始終盯著現代高技術的制高點。團里成立新戰法研究小組,他第一個報名參加;團里的戰法研究室,他去的最多。去年,團里進行一項戰法研究,王偉主動承擔了圖上演示部分。他利用三維動畫,把戰法表演得惟妙惟肖,並製成多媒體供大家借鑒。在王偉看來,一個優秀的飛行員必須是一個智能型的,不僅要會空中精飛還要動腦飛。他的戰法研究非常廣泛,不但把對手的各型飛機研究透,還把對手的艦船摸個清;他不但研究打飛機,還研究打導彈。無論是艦機對抗,還是異型機合練;不管是他扮演紅方,還是充當藍軍,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務。
嚴格訓練,科學操作,按章飛行,鍛造了王偉矯健的翅膀。一本《國際航空飛行規定》被王偉翻閱得捲起了毛邊,裡面的重要條款,他都爛熟於心。在全師「飛行法規和國際法知識競賽」中,他以滿分的成績獲得優勝獎。王偉還有一樣須臾不離的「寶貝」,那就是他的掌上電腦,裡面儲存了《空中特殊情況處置手冊》,只要有空兒他就打開,認真復習。他在2000多架次的飛行經歷中,積累了豐富的海上飛行經驗,從未發生過「錯、忘、漏」現象和事故徵候。
胸存凌雲志,天高任我飛。王偉不斷向飛行訓練的高水平躍升。無論是飛行的高難技巧,還是編隊的戰斗動作,他都能沉著冷靜,揮灑自如。在一次海上聯合演習中,王偉擔任四機編隊的四號機飛行。在空中,後面的飛行必須配合前面的飛機,越在後面操縱難度就越大,王偉的四號機是最後一架,難度可想而知。為了配合默契,編隊美觀,王偉把風向、風速、雲霧、能見度、地面參照物等飛行參數在電腦中進行定量分析,制定出各種預案,打成卡片分發給每位機組人員。通過嚴密精確的訓練,他們在編隊飛行中完成了密集隊形穿雲等高難動作,一秒不差飛抵指定空域,受到觀看這次演習的軍委首長的稱贊。
不辱使命 用熱血鑄起尊嚴豐碑
4月1日8時36分,一陣戰斗警報聲驟然響起。王偉和趙宇百米沖刺般跑向戰機。他們記不清有過多少次這樣的警報聲劃破甜美的夢鄉,記不清有過多少回如此緊張的起飛打破節假日的安寧。
多年來,美國軍用偵察機頻繁到我國近海活動,在我沿海實施空中偵察,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位於南海前哨的海軍航空兵某部,為捍衛國家主權一次次派出戰機進行跟蹤監視,王偉和他的戰友最多時一天緊急起飛3批次執行任務。他們在對美國軍用偵察機一次又一次跟蹤監視中,大義凜然,堅定無畏,忠誠履行著捍衛國家主權與尊嚴的神聖使命。
前年除夕,全國人民正歡天喜地迎接傳統佳節。中午11時30分,一陣急促尖厲的警報響起,擔負戰斗值班的王偉和段輝扔下飯碗,駕機升空。目標越來越近,是美國的軍用大型電子偵察機!他們發現座艙里的美國飛行員個個戴著一頂「聖誕帽」。在西方,慈祥的「聖誕老人」為人們送去祝福,是平安與祥和的象徵。而此時,一個國家的軍用偵察機飛行員戴著「聖誕帽」抵近另外一個主權國家的領空,送來的「聖誕禮物」卻是威脅和挑釁!
今年1月24日,新世紀第一個春節。美國軍用偵察機又來偵察騷擾,他們似乎專挑這樣的時候跑來搗亂。王偉和戰友高秉禮,奉命去和「老對手」周旋。7天的春節假期里,他倆兩次戰鬥起飛。
對抵近我國偵察的外國軍用飛機實施跟蹤監視,是維護我國國家安全的需要,完全符合國際慣例。
今天,「不速之客」又來了!王偉和趙宇緊急升空,戰鷹仰首直刺海天,上升高度,調整航向,空中編隊,向目標飛去……
幾分鍾後,王偉和趙宇發現左前方有一架大型飛機。他們向目標接近,很快判明這是美國的EP-3型軍用電子偵察機,正向我海南島三亞外海抵近偵察。王偉、趙宇迅速調整航向,駕駛戰鷹與美機同向同速飛行。
王偉和趙宇都是多次和狡猾的美國軍用偵察機打交道了,熟知美國軍用偵察機常常利用雙方飛機性能上的差異,尤其是利用偵察機擅長低速飛行的長處,玩弄各種花招和伎倆,如「減慢速度」、「貼雲飛行」等,企圖擺脫我機跟蹤。狂妄傲慢的美機還經常忽上忽下,突然左右坡度轉彎,一次次做出極危險動作,挑釁我方飛行員。
這一次,王偉和趙宇當然知道該怎樣對付這個「老對手」。他們沉著冷靜,在我海南島一側平穩編隊飛行,美國EP-3飛機在外側。突然,美機大動作轉向,向王偉的飛機撞壓過來!美機左機翼外側螺旋槳將王偉駕駛的飛行垂直尾翼打成碎片。王偉的戰機發出一陣慘烈的怒吼,呈右滾下俯狀墜落。
此時,長機趙宇難以相信,從翻滾墜落的飛機上依然傳來了王偉鎮定的報告聲:「飛機控制失靈。」王偉還在繼續駕駛著已經完全失控的戰機。
l秒,2秒,……8秒,9秒,……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王偉與墜落的戰機在空中翻滾,他在用自己血肉之軀為救護戰機作最後的沖刺。趙宇大聲命令:「跳傘!」
沒有迴音,但聞驚天動海的呼嘯;盡管匆忙,卻是從容不迫的告別。王偉離開了自己心愛的戰機,猶如一顆流星用自己最後的光芒,在海天之際劃出一道壯麗的彩虹。
降落傘緩緩下落,一隻不屈的雄鷹在南中國海盤旋、盤旋……
戰機悲壯地撲向大海,激起沖天巨浪,豎立起一座尊嚴的豐碑。
熱愛生活 用愛心書寫真實的人生
這些天來,在王偉工作和生活的營區、宿舍,一簇簇鮮艷奪目的三角梅、九里香等花卉,在春天的陽光沐浴下競相綻放。望著這些由王偉親手培植的造型各異的盆景,戰友們禁不住潸然淚下。
王偉十分鍾愛生命力極強的三角梅。工作之餘,他把它們塑造成各式各樣的戰鷹雄姿,有的像戰斗機,有的像轟炸機,還有的像兩架戰斗機在編隊飛行。他把對飛行事業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溶進一花一木之中。
王偉像一團火,對生活充滿著激情。筆記本的封面上,他用鋼筆勾勒出自己戴著飛行頭盔的頭像,左上角畫著一架直插雲霄的戰鷹,左下角豎寫著一行遒勁有力的楷書「天高任我飛」。
在王偉的電腦里,存放著一幅尚未完成的畫稿。上方是一位全副武裝的飛行員駕戰鷹翱翔海空,下方是一艘大型戰艦的輪廓。在打草稿時,站在身旁的妻子阮國琴評價道:「你這幅畫蠻有超前意識。」王偉對妻子說:「當代軍人不把目光盯著未來就不稱職。」今年3月30日晚上,離家到部隊值班的王偉告訴妻子:「等『五·一』放假,我就把它畫完。」王偉走得太匆忙,匆忙得來不及再用色彩語言抒發他的凌雲壯志,而他留給人們的是一幅用生命熱血畫成的英雄畫卷。
熱愛生活的王偉,用自己的才華創造著美好生活的空間。為豐富軍營文化生活,他發揮文藝特長,教戰友們唱歌,部隊組織歌詠比賽,他總是擔任指揮和領唱;他酷愛美術,創作的一幅幅反映飛行員火熱生活的油畫,多次在上級組織的比賽中獲獎;他喜愛攝影,為戰友和親人們拍下了一個又一個難忘瞬間;他為中隊、大隊出的一期期板報,為飛行員俱樂部設計的形象標志,新穎別致,獨具匠心,為軍營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個人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奉獻給祖國和人民,他的一生也就最壯麗。」為戰友,為他人,王偉捧出了一顆熾熱真摯的博大愛心。戰士史冊華被分到炊事班後,工作打不起精神。為幫助小史正確對待工作分工,王偉一有時間就找他談心,陪他下棋,約他散步,還送上一些烹飪方面的書。王偉兄長般的真情關愛感動了小史,他逐漸安心炊事工作,不久還當上了班長,加入了黨組織。
在團里,戰友們有事都願找王偉幫忙。戰友要理發,他隨叫隨到;幫報考軍校的戰士輔導功課,他不厭其煩;兄弟單位請他寫美術字,他從不推辭。飛行員劉長松的女兒患急性肺炎住院,王偉聽說後,便主動找團領導要求替他值班,讓劉長松回家照顧女兒。戰友葉潮嵩想學電腦,王偉手把手地教,使他很快掌握了微機操作技能;大隊文書潘家偉經常為飛行員家裡換煤氣罐,跑來跑去很辛苦,王偉就把自己的一輛自行車送給了小潘……
王偉深愛著他的親人。在妻子阮國琴的眼裡,他是一個溫柔體貼的好丈夫。妻子隨軍後,由於飛行員的特殊職業要求,他們總是離多聚少。王偉每周只有一兩天能回家吃飯,每次回家他總要紮上圍裙,做上幾道妻子愛吃的家鄉菜。去年8月,在他們結婚紀念日這一天,王偉特意買了一塊漂亮的真絲面料,為妻子裁製了一條新穎的時裝裙子。今年二三月間,阮國琴生病住院,王偉晝夜陪護著,為妻子煲湯熬葯,洗臉洗腳,有幾次累得在病房裡打起了呼嚕。他給妻子許下諾言:「等你身體康復後,帶你回老家看望父母,陪陪我們的兒子,好好享受一下闔家團聚的天倫之樂……」
王偉,親人在呼喚你,戰友在呼喚你,人民在呼喚你!
你在春天裡離去,遍野的山花為你編織絢麗的花環;你在海空中離去,白雲碧濤為你書寫不朽的輓聯。
英雄王偉,你在大海中永生!
❼ 海南有哪些大型的苗圃基地最好有聯系方式,地名。 萬分感謝
海南金棕櫚的苗圃,有1萬畝。65925959
荔枝溝、海口、澄邁等地都有苗圃
❽ 江蘇小潘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江蘇小潘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2009-06-24在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丹陽市珥陵鎮小潘園村。
江蘇小潘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1181691308548K,企業法人陳衛軍,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江蘇小潘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蔬菜、花卉、苗木、葯材、糧食新品研發、種植、銷售及技術轉讓,農業觀光、垂釣服務,水產養殖開發銷售,農副產品儲藏、加工、展示及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江蘇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1723485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6196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江蘇小潘園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