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花卉有哪些
❶ 天然植物香料有哪些
天然香料總的來說分為三大類:植物類、動物類、礦物質類。
植物類香料最多,有500多種,可分為花香類(玫瑰、茉莉、桂花等)、香草類(香茅、零陵草、艾草等)、樹脂類(蘇合、沒葯、乳香、龍腦、琥珀等)、可食用類(花椒、桂皮、丁香、豆蔻等)、木質類(檀香、降真、柏木等);在花卉植物中有一類屬於芳香植物,它們的花朵或葉、莖、果能散發出獨特馥郁的芳香。這種芳香氣味不僅能使人聞後神清氣爽,消除疲勞,同時還具有殺菌作用。因此這些芳香花卉就是提取香精油或香精浸膏的天然植物原料。中國芳香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可供提供芳香油的植物約有300餘種。
常見的有茉莉、白蘭、珠蘭、桂花、蘭花、荷花、梅花、臘梅、梔子、含笑、代代、墨紅月季、玫瑰、橙花、香石竹、丁香、水仙、麝香百合、熏衣草、香水草、香葉天竺葵、晚香玉等。這些花卉都具有濃郁撲鼻的香氣。其芳香氣味是由於它們的花朵中含有能夠揮發的芳香物質——工業上稱之為芳香油或稱香精油。
香花所以能揮發出香氣,其原因有的是在其特殊的腺體細胞或上皮細胞或細胞間隙內積累形成的芳香族天然有機化合物——芳香油。隨著花朵的逐漸開放,這些芳香油分子不斷地揮發出來。如茉莉、蘭花、玫瑰、梅花、臘梅等,這類香花稱為「氣質花」,其香氣以剛剛開放時最濃,芳香油分子揮發得最多;而未成熟的花蕾,芳香油分子尚未完全形成;已開了一段時間的鮮花,芳香油分子隨著花朵的開放而釋放揮發掉,因而失去了芳香氣味。還有一類芳香油是以游離狀態存在於花瓣中,它們揮發的時間較長久,但隨著花朵的逐漸凋萎,香氣也會耗盡。如白蘭、珠蘭、米蘭、代代等,這類香花稱之為「體質花」。不論是哪種揮發型,這些芳香花卉都是提取天然香精油的很好天然原料。
香花中的芳香油,是由多種有機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據報道,茉莉花中含有48種有機化學成分。這些化學物質經加工蒸餾,其採油率僅為0.004%~0.006%;又如玫瑰香精中含有多種有機化學成分,其香精油含量僅占玫瑰花的0.07%~0.1%。
通過什麼途徑從含量甚微的香花中提取出天然芳香油呢?目前,工業提取香精油的主要加工途徑有水蒸氣蒸餾法、揮發性溶劑提取法和壓榨法。由於提取香精油需要大量設備,加上操作工藝精細復雜,產出率很低,故產品價值非常昂貴。如從玫瑰花中提取的玫瑰香精,在國際市場上1千克香精油的價值相當於1.5~3千克黃金。
❷ 香料植物的主要品種
香料類別:
【常用香葯類】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屬於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單用或與它葯(香葯)合用均美。主要用於燒、鹵、燉、煨等動物性原料;有時也用於素菜。如燉蘿卜、鹵豆乾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調料。也是鹵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屬性:性溫。功用:治腹痛,平嘔吐,理胃宜中,療疝瘕,祛寒濕,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葉可做餃子餡,但很少用於調味。茴香子主要用於鹵、煮的禽畜菜餚或豆類、花生、豆製品等。
味道、屬性、功用與八角大致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樹之皮。屬香木類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與它葯合用,很少單用。主要用於鹵、燒、煮、煨的禽畜野獸等菜餚。是鹵水中的主要調料。
屬性:性大熱,燥火。功用:益肝,通經,行血,祛寒,除濕。
(4)桂枝,即桂樹之細枝,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桂皮相同,只不過不及桂皮味濃。
(5)香葉,即桂樹之葉。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桂皮相同,但味道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佳。主要用燒、鹵、煨、烤等動物性菜餚。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粵菜中使用較多。
屬性:性溫。功用:入脾胃,開郁結,辟惡氣,治胃寒疼痛等症。
(7)當歸,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於燉、煮家畜或野獸類菜餚。因其味極濃,故用量甚微,否則,反敗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補血活血,調氣解表,治婦女月經不調、白帶、痛經、貧血等症。為婦科良葯。 (8)荊芥: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廣,有時用於燒、煮肉類,主要作菜用。
屬性:性溫。功用:入肺肝,疏風邪,清頭目。
(9)紫蘇,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道辛、香。用途不廣。但用於炒田螺,味道極妙,有時用於煮牛羊肉等。
屬性:性溫。功用:解表散寒,理氣和中,消痰定喘,行經活絡。可治風寒感冒,發熱惡寒,咳嗽氣喘,惡心嘔吐,食魚蟹中毒等症,梗能順氣安胎。 (10)薄荷,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於調制飲料和糖水,有時也用於甜餚。
屬性:性溫。功用:清頭目,宣風寒,利咽喉,潤心肺,辟口臭。 (11)黃梔子,又名山梔子,屬木科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紅或橙黃。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時用於禽類或米製品的調味,一般以調色為主。
屬性:性寒。功用:清熱瀉火,可清心肺之熱,主治熱病心煩,目赤、黃疸、吐血、衄血、熱毒、瘡瘍等症。 (12)白芷,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鹵、燒、煨的禽畜野味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祛寒除濕,消腫排膿,清頭目。
(13)白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常用於燒、鹵、煨等禽畜菜餚。
屬性:性熱、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滯,和胃止嘔。
(14)草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鹵、煮、燒、燜、煨的禽畜野味等菜餚 。 屬性:性熱。功用:味性較白豆蔻猛,暖胃溫中,療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嘔吐,燥濕強脾,能解郁痰內毒。
(15)肉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與它葯合之,用於鹵煮禽畜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溫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氣行痰,厚腸止瀉。
(16)草果,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用於燒、鹵、煮、煨等葷菜。
屬性:性熱燥火。功用:破瘴癘之氣,發脾胃之寒,截瘧除痰。 (17)姜黃,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兩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調色為主,與它葯合用,用於牛羊類菜餚,有時也用於雞鴨魚蝦類菜餚。它還是咖喱粉、沙嗲醬中的主要用料。
屬性:性溫。功用:破氣行瘀,祛風除寒,消腫止痛。
(18)砂仁,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燒、鹵、煨、煮等葷菜或豆製品。
屬性:性溫。功用:逐寒快氣,止嘔吐,治胃痛,消滯化痰。 (19)良姜,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之,用於燒、鹵、煨等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嘔吐。 (20)丁香,又名雞舌香,屬香木類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可。常用於扣蒸、燒、煨、煮、鹵等菜餚。如丁香雞、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極其濃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則適得其反。
屬性:性溫。功用:宣中暖胃,益腎壯陽,治嘔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實並非四川獨有,也並非四川產的好。我國華北、西北、華中、華東等地區均有生產。花椒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動物原料皆可用之。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宜,但多用於炸、煮、鹵、燒、炒、烤、煎等菜餚。葷素皆宜,在川菜中,對花椒的使用,較廣較多。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單用,主要用於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雞、魚等菜餚。是西北地區常用而喜歡的一種香料。孜然的味道極其濃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較難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極少有孜然的菜餚。
屬性:性熱。功用:宣風祛寒,暖胃除濕。 (23)胡椒,屬藤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濃辛、香。一切動物原料皆可用之。湯、菜均宜。因其味道極其濃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粵菜中用得較廣。
屬性:性熱。功用:散寒,下氣,寬中,消風,除痰。
註:胡椒能發瘡助火,傷陰,胃熱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屬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於腌臘製品及鹵菜。
屬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補氣潤肺,止咳,瀉火,止一切痛,可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瘡瘍中毒,脘腹及四肢痙攣作痛等症。
註:多食令人嘔吐。
(25)羅漢果,屬藤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於鹵菜。 屬性:性涼。功用:清熱,解毒,益氣,潤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潤腸,舒胃,可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多種疾病,尤其對支氣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壓、糖尿病等症均有顯著療效。
(26))香茅,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於燒烤類菜餚。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
屬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橙皮又稱黃果皮,是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剝下的果皮經過曬干或烘乾而成。 香橙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可作為健胃劑。橙皮很早就是中葯的一種,味辛微苦,入脾、肺二經。治咳嗽化痰。。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宜。主要用於燒、鹵、扣蒸、煨等葷菜。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
【不常用香料類】
(28)橙葉,屬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陳皮相同。
(29)烏梅,屬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酸、香,其用途不大,只用於調制酸甜汁,或加入醋中泡之,使醋味更美。
(30)刀豆:豆科藤科植物刀豆的成熟種子。味甘,性溫。可溫中下氣,益腎補元。
(31)龍眼肉=桂圓:無患子科喬木龍眼的假種皮。味甘,性溫。可補氣血,益心脾,可治失眠健忘等症。
(32)山楂:薔薇科喬木或大灌木山楂、山裡紅或野山楂的成熟果實。味酸、甘,性微溫。可消食化積,活血化瘀。
(33)棗=大棗:鼠李科灌木或小喬木棗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微溫。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葯性。
(34)木瓜:薔薇科灌木貼梗海棠的成熟果實。味酸,性溫。可除濕利痹,緩急舒筋,消食,治腳氣。
(35)白扁豆=扁豆:豆科藤科植物扁豆的成熟種子。味甘,性平。可健脾化濕,可治脾虛泄瀉等症。
(36)百合:百合科草本植物百合、細葉百合或卷丹的鱗莖。味甘,性微寒。可清熱,養陰,潤肺,寧神。
(37)青果=橄欖: 橄欖科喬木橄欖的果實。味甘、澀,性溫。可利咽消腫,理氣止痛。
(38)芡實:睡蓮科草本植物芡的成熟種仁。味甘、濕,性平。可健脾止瀉止帶,補腎固精縮尿。
(39)赤小豆: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成熟種子。味甘、酸,性平。可利水消腫,利濕退黃。
(40)佛手:芸香科小喬木或灌木佛手柑的果實。味辛、苦、酸,性溫。能疏肝理氣,化痰寬胸。
(41)杏仁:薔薇科喬木山杏、西伯利亞杏、東北杏或苦味杏的成熟種子。味苦,性溫,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42)昆布=海帶: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葉狀體。味咸,性寒。可消痰軟堅,利水退腫。
(43)桃仁:薔薇科小喬木桃或山桃的成熟種子。味苦、甘,性平。可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44)蓮子:睡蓮科水生植物蓮的成熟種子。味甘、澀,性平。可健脾止瀉,補腎固精,養心安神。
(45)桑椹:桑科喬木桑的果穗。味甘,性寒。可補陰血,益肝腎,潤腸通便。
(46)榧子=香榧:紅豆杉科喬木榧的種子。味甘,性平。可殺蟲,潤肺,緩瀉。
(47)淡豆豉:豆科草本植物大豆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味辛,性微溫。可解表除煩,可治外感風寒及溫病初起,發熱,可用於熱病煩悶等症。
(48)黑芝麻:亞麻科草本植物黑芝麻的成熟種子。味甘,性平。可補肝腎,潤五臟。
(49)蜂蜜: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或義大利蜂所釀成的糖類物質。味甘,性平。可補脾、解毒,潤肺止咳,潤腸通便。
(50)萵苣:菊科草本植物的莖或葉。味苦,性寒,可治熱毒、瘡腫、口渴。
(51)薏苡仁:禾本科草本植物薏苡的種仁。味甘、淡,性涼。可利水滲濕,清熱排膿,益肺健脾。
(52)枸杞子:茄科灌木枸杞或寧夏枸杞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平。可補精血,益肝腎,明目。 (53)烏梢蛇:游蛇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臟的乾燥體。味甘,性平。可祛風通絡,定驚止痙。
(54)酸棗仁:鼠李科灌木或小喬木酸棗的種子。味甘,性平。可養心安神,收斂止汗,治失眠。 (55)牡蠣=海蠣子:牡蠣科動物長牡蠣、大連灣牡蠣或近江牡蠣的貝殼。味咸、澀,性微寒。可重鎮安神,平肝潛陽,收斂固澀,軟堅散結。
(56)代代花:芸香科灌木或小喬木代代花的花蕾。味甘、微苦,性平。可理氣寬胸,開胃止嘔。
(57)決明子:豆科草本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成熟種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可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58)萊菔子=蘿卜子: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蘿卜的成熟種子。味辛、甘,性平。可消食化積,止咳化痰平喘。
(59)菊花:菊科草本植物菊的頭狀花序。味甘、苦,性微寒。可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清熱解毒,平降肝陽。
(60)藿香:唇形科草本植物廣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溫。可化濕行氣,和中醒脾,祛暑解表。
(61)郁李仁:薔薇科灌木歐李或郁李的成熟種子。味辛、苦,性平。可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62)白果:銀杏科喬木銀杏的成熟種子。味甘、苦、澀,性平,有小毒。可止咳平喘,止帶。
(63)薤白:百合科草本植物薤或小根蒜的鱗莖。味辛、苦,性溫。可通陽開痹,溫中理氣。
(64)香櫞:芸香科小喬木枸櫞或香圓的成熟果實。味辛、苦、酸,性溫。可疏肝理氣,化痰。
(65)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味甘、淡,性平。可利水滲濕,健脾化痰,寧心安神。 (66)火麻仁:桑科草本植物大麻的成熟果實。味甘,性平。可潤腸通便,用於腸燥便秘。
(67)紅花:菊科草本植物紅花的筒狀花序。味辛,性溫。可活血祛瘀,可治瘡瘍腫痛,跌撲傷痛,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等症。 (68)麥芽: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的加工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積,回乳,用於食積停滯。
(69)香薷:唇形科草本植物海洲香薷的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溫。可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
(70)雞內金:雉科動物家雞的沙囊內壁。味甘,性平。可消食化積,化堅消石,固精縮尿。
(71)荷葉:睡蓮科水生植物蓮的葉。味苦,性平。可清熱解暑,升發清陽,並可止血。
(72)白茅根:禾本科草本植物白茅的根莖。味甘,性寒。可涼血止血,清熱生津,利尿。鮮用為佳。
(73)桑葉:桑科喬木桑的葉。味苦、甘,性寒。可疏散風熱,清泄肺熱,清肝明目,涼血止血。
(74)馬齒莧:馬齒莧科草本植物馬齒莧的地上部分。味酸,性寒。可清熱解毒,治痢,消癰。 (75)蘆根:禾本科草本植物蘆葦的根莖。味甘,性寒。可清泄肺胃,生津止咳。鮮用為佳。
(76)蒲公英: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的全草。味苦、甘,性寒。可清熱解毒消癰,可治瘡瘍腫痛,咽喉炎症,肝膽疾患,尿路感染等。 (77)益智仁:姜科草本植物益智的成熟果實。味辛,性溫。可補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涎。
(78)淡竹葉: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葉的莖葉。味甘,性寒。可清熱除煩,利尿,用於熱病煩熱,口舌生瘡,小便短赤。
(79)胖大海:梧桐科喬木胖大海的成熟種子。味甘,性寒。可清肺止咳,利咽開音,潤腸通便。
(80)金銀花: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紅腺忍冬、山銀花或毛花柱忍冬的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可清熱解毒,可治外感風熱,咽喉腫
痛,熱毒血痢等。
(81)葛根:豆科藤本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根。味甘、辛,性平。可發表解肌,透疹,生津,升陽止瀉。
(82)魚腥草:即蕺菜,也稱側耳根三白草科草本植物魚腥草的莖葉。味辛,性微寒,有特殊香味。可清熱解毒,排膿,宜生食。
(83)山葯:薯蕷科草本植物薯蕷的塊莖。味甘,性平。可補脾養肺,益腎澀精。
(84)香茅草:又名檸檬草,是東南亞料理的一大特色,尤其有一股檸檬清涼淡爽的香味,屬於適合泰式料理,常見於泰國菜。氣味芬芳而且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從古至今受到醫家的推崇。平日飲用,有效預防疾病,增強免疫力,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 常應用於海南雞飯、泰式冬蔭功湯等。
(85)羅勒:又名九層塔。西餐里很常見,和番茄特別搭;潮菜中又名「金不換」 九層塔為唇形科植物羅勒(Ocimum basilicum L)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多層塔狀,故稱為「九層塔」,來自龐大羅勒家族,由於其葉與莖及花均有濃烈的八角茴香味,也叫蘭香羅勒,全草具疏風解表,化濕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之效,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及美洲的熱帶地區。近年發展很快,我國南北各地特別是南方及沿海一帶均有種植。恩恩
(86)山葵:植株呈深綠色,圓形葉柄呈淡紅色或青白色,根莖呈淡褐色圓柱狀。辛辣、刺激,葉子有獨特香味,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兼葯用植物,根、莖、葉均可食用。用根莖研磨成醬,色澤鮮綠,具有強烈的香辛味,可作為吃生魚片壽司和蕎麥面等的佐料,也是海鮮調味品—青芥辣的加工料;葉柄、分櫱莖可直接做新鮮蔬菜,如切成段與醬、酒糟、醋等腌澤後,別有風味;其葯用價值主要有預防蛀牙、預防癌症、防止血液凝塊、治療氣喘和減輕神經性疼痛。主要野生於日本和我國陰冷潮濕的山野溪谷等特殊的生態環境。
❸ 哪些花卉能提取香料
在花卉植物中有一類屬於芳香植物,它們的花朵或葉、莖、果能散發出獨特馥郁的芳香。這種芳香氣味不僅能使人聞後神清氣爽,消除疲勞,同時還具有殺菌作用。因此這些芳香花卉就是提取香精油或香精浸膏的天然植物原料。中國芳香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可供提供芳香油的植物約有300餘種。
常見的有茉莉、白蘭、珠蘭、桂花、蘭花、荷花、梅花、臘梅、梔子、含笑、代代、墨紅月季、玫瑰、橙花、香石竹、丁香、水仙、麝香百合、熏衣草、香水草、香葉天竺葵、晚香玉等。這些花卉都具有濃郁撲鼻的香氣。其芳香氣味是由於它們的花朵中含有能夠揮發的芳香物質——工業上稱之為芳香油或稱香精油。
香花所以能揮發出香氣,其原因有的是在其特殊的腺體細胞或上皮細胞或細胞間隙內積累形成的芳香族天然有機化合物——芳香油。隨著花朵的逐漸開放,這些芳香油分子不斷地揮發出來。如茉莉、蘭花、玫瑰、梅花、臘梅等,這類香花稱為「氣質花」,其香氣以剛剛開放時最濃,芳香油分子揮發得最多;而未成熟的花蕾,芳香油分子尚未完全形成;已開了一段時間的鮮花,芳香油分子隨著花朵的開放而釋放揮發掉,因而失去了芳香氣味。還有一類芳香油是以游離狀態存在於花瓣中,它們揮發的時間較長久,但隨著花朵的逐漸凋萎,香氣也會耗盡。如白蘭、珠蘭、米蘭、代代等,這類香花稱之為「體質花」。不論是哪種揮發型,這些芳香花卉都是提取天然香精油的很好天然原料。
香花中的芳香油,是由多種有機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據報道,茉莉花中含有48種有機化學成分。這些化學物質經加工蒸餾,其採油率僅為0.004%~0.006%;又如玫瑰香精中含有多種有機化學成分,其香精油含量僅占玫瑰花的0.07%~0.1%。
通過什麼途徑從含量甚微的香花中提取出天然芳香油呢?目前,工業提取香精油的主要加工途徑有水蒸氣蒸餾法、揮發性溶劑提取法和壓榨法。由於提取香精油需要大量設備,加上操作工藝精細復雜,產出率很低,故產品價值非常昂貴。如從玫瑰花中提取的玫瑰香精,在國際市場上1千克香精油的價值相當於1.5~3千克黃金。
❹ 做香料的植物有哪些
在地球的所有植物中,可以用來做香料的有四十萬之多,其中包含有花、草、葉以及木,在這之中要屬木頭類的香料最容易保存,其中香氣保留時間長、香氣也能散發的較遠。而所有的木類香料中,唯沉香最珍貴。國內龍木閣網站有各種小葉紫檀、黃花梨、沉香的工藝品、收藏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❺ 花卉的香料有哪些用途
芳香油生產具有很大潛力和極其廣闊的前途。因為香精油有廣泛的用途。它不僅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如糕點、糖果、飲料、罐頭等)、香料、化妝品、香皂、牙膏等輕工業,而且油漆、皮革、紡織、煙草、合成橡膠、造紙印刷、飼料、制酒、殺蟲葯劑以及化學葯劑等工業中也都需要使用芳香油作原料或輔助材料。
同時,由於芳香油具有防腐、麻醉、殺蟲、滅菌、止痛、活血、健胃等顯著功效,因此在醫葯衛生上的應用也日益廣泛。
❻ 植物香料主要有哪些
1、月桂葉,樟科常綠樹甜月桂的干葉,其用途非常廣泛,是一種基本的香草,在實際使 用上需要較長的烹煮時間才能有效釋放其獨特的香味;
2、奧利根權,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長久以來是地中海菜餚的基本成分,其乾燥的葉和開花的頂枝用於調味,有濃烈的芳香和辛辣味,義大利人稱之為蘑菇草;
3、法香,又稱洋香菜、歐芹、洋芫荽,傘形科兩年生植物,原產地中海沿岸,法香不但是理想的菜餚裝飾用料,而且切碎後,經脫水處理用途更加廣泛,其香味頗為清烈,能有效掩去菜餚中過強的異味,而突出其本身的清香之氣;
4、他力根,菊科叢生狀芳香草本植物,其味略似茴香,其干葉和花頭用於食品烹調,也是高級法國菜式中不可缺少的香草;
5、百里香,唇形科具有刺激性氣味的草本植物,經長時間烹煮亦能保 存其香味;
6、迷迭香,唇形科多年生常綠小灌木。其葉帶有頗強烈的香味,一般以 較少量加入湯汁或燴菜中以獲得適中的效果;
7、鼠尾草,是一種半灌木狀植物,葉呈灰綠色,味辛辣而芳香;
8、羅勒,亦叫九層塔,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印度和伊朗,有小葉羅勒、大葉義大利羅勒和萵苣葉羅勒等多種,可作為蔬菜栽培,其干葉可作香料,鮮葉則用於肉、魚、沙拉等的調香料;
9、蒔蘿,原產於地中海地區,為傘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用於食品調味,其氣味強烈而刺鼻。
❼ 用作香料的花草樹木有哪些
【常用香葯類】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屬於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單用或與它葯(香葯)合用均美。主要用於燒、鹵、燉、煨等動物性原料;有時也用於素菜。如燉蘿卜、鹵豆乾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調料。也是鹵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屬性:性溫。功用:治腹痛,平嘔吐,理胃宜中,療疝瘕,祛寒濕,疏肝暖胃。
(2)茴香(即茴香子),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葉可做餃子餡,但很少用於調味。茴香子主要用於鹵、煮的禽畜菜餚或豆類、花生、豆製品等。
味道、屬性、功用與八角大致相同。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樹之皮。屬香木類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與它葯合用,很少單用。主要用於鹵、燒、煮、煨的禽畜野獸等菜餚。是鹵水中的主要調料。
屬性:性大熱,燥火。功用:益肝,通經,行血,祛寒,除濕。
(4)桂枝,即桂樹之細枝,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桂皮相同,只不過不及桂皮味濃。
(5)香葉,即桂樹之葉。味道、用途、屬性、功用與桂皮相同,但味道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佳。主要用燒、鹵、煨、烤等動物性菜餚。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粵菜中使用較多。
屬性:性溫。功用:入脾胃,開郁結,辟惡氣,治胃寒疼痛等症。
(7)當歸,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於燉、煮家畜或野獸類菜餚。因其味極濃,故用量甚微,否則,反敗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補血活血,調氣解表,治婦女月經不調、白帶、痛經、貧血
等症。為婦科良葯。
(8)荊芥: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廣,有時用於燒、煮肉類,主要作菜用。
屬性:性溫。功用:入肺肝,疏風邪,清頭目。
(9)紫蘇,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道辛、香。用途不廣。但用於炒田螺,味道極妙,有時用於煮牛羊肉等。
屬性:性溫。功用:解表散寒,理氣和中,消痰定喘,行經活絡。可治風寒感冒,發熱惡寒,咳嗽氣喘,惡心嘔吐,食魚蟹中毒等症,梗能順氣安胎。
(10)薄荷,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道辛、香。用途不大,主要用於調制飲料和糖水,有時也用於甜餚。
屬性:性溫。功用:清頭目,宣風寒,利咽喉,潤心肺,辟口臭。
(11)黃梔子,又名山梔子,屬木科植物,味食香料,也是天然色素,色橙紅或橙黃。味道微苦、淡香。用途不大,有時用於禽類或米製品的調味,一般以調色為主。
屬性:性寒。功用:清熱瀉火,可清心肺之熱,主治熱病心煩,目赤、黃疸、吐血、衄血、熱毒、瘡瘍等症。
(12)白芷,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一般都是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鹵、燒、煨的禽畜野味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祛寒除濕,消腫排膿,清頭目。
(13)白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常用於燒、鹵、煨等禽畜菜餚。
屬性:性熱、燥火。功用:入肺,宣邪破滯,和胃止嘔。
(14)草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微甘。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鹵、煮、燒、燜、煨的禽畜野味等菜餚[2] 。
屬性:性熱。功用:味性較白豆蔻猛,暖胃溫中,療心腹寒痛,宣胸利膈,治嘔吐,燥濕強脾,能解郁痰內毒。
(15)肉豆蔻,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與它葯合之,用於鹵煮禽畜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溫中散逆,入胃除邪,下氣行痰,厚腸止瀉。
(16)草果,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用於燒、鹵、煮、煨等葷菜。
屬性:性熱燥火。功用:破瘴癘之氣,發脾胃之寒,截瘧除痰。
(17)姜黃,屬香草類草科植物,食用香料。味道辛、香、苦。它是色味兩用的香料,既是香料,又是天然色素。一般以調色為主,與它葯合用,用於牛羊類菜餚,有時也用於雞鴨魚蝦類菜餚。它還是咖喱粉、沙嗲醬中的主要用料。
屬性:性溫。功用:破氣行瘀,祛風除寒,消腫止痛。
(18)砂仁,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用,主要用於燒、鹵、煨、煮等葷菜或豆製品。
屬性:性溫。功用:逐寒快氣,止嘔吐,治胃痛,消滯化痰。
砂仁
(19)良姜,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與它葯合之,用於燒、鹵、煨等菜餚。
屬性:性溫。功用:除寒,止心腹之疼,散逆治清涎嘔吐。
良姜
(20)丁香,又名雞舌香,屬香木類木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香、苦。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可。常用於扣蒸、燒、煨、煮、鹵等菜餚。如丁香雞、丁香牛肉、丁香豆腐皮等。因其味極其濃郁,故不可多用,不然,則適得其反。
屬性:性溫。功用:宣中暖胃,益腎壯陽,治嘔吐。
(21)花椒,又叫川椒,其實並非四川獨有,也並非四川產的好。我國華北、西北、華中、華東等地區均有生產。花椒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麻、香。凡動物原料皆可用之。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宜,但多用於炸、煮、鹵、燒、炒、烤、煎等菜餚。葷素皆宜,在川菜中,對花椒的使用,較廣較多。
花椒
(22)孜然,味食香料,味辛、香。通常是單用,主要用於烤、煎、炸的羊肉、牛肉、雞、魚等菜餚。是西北地區常用而喜歡的一種香料。孜然的味道極其濃烈而且特殊。南方人較難接受此味,故在南方菜中極少有孜然的菜餚。
屬性:性熱。功用:宣風祛寒,暖胃除濕。
孜然
(23)胡椒,屬藤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濃辛、香。一切動物原料皆可用之。湯、菜均宜。因其味道極其濃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粵菜中用得較廣。
屬性:性熱。功用:散寒,下氣,寬中,消風,除痰。
註:胡椒能發瘡助火,傷陰,胃熱火旺者忌吃。
(24)甘草,又名甜草,屬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甘。主要用於腌臘製品及鹵菜。
屬性:性平。功用:和中,解百毒,補氣潤肺,止咳,瀉火,止一切痛,可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瘡瘍中毒,脘腹及四肢痙攣作痛等症。
註:多食令人嘔吐。
(25)羅漢果,屬藤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主要用於鹵菜。
屬性:性涼。功用:清熱,解毒,益氣,潤肺,化痰,止咳,解暑,生津,清肝,明目,潤腸,舒胃,可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的多種疾病,尤其對支氣管炎、急慢性咽喉炎、哮喘、高血壓、糖尿病等症均有顯著療效。
(26))香茅,屬香草類草科植物,味食香料。味道香,微甘。通常是研成粉用之。主要用於燒烤類菜餚。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
屬性:性寒。功用:降火,利水,清肺。
(27)橙皮又稱黃果皮,是芸香科植物香橙的果皮。剝下的果皮經過曬干或烘乾而成。 香橙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可作為健胃劑。橙皮很早就是中葯的一種,味辛微苦,入脾、肺二經。治咳嗽化痰。。屬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辛、苦、香。單用或與它葯合用均宜。主要用於燒、鹵、扣蒸、煨等葷菜。也用於調制復合醬料。
❽ 什麼是香料花卉
香精油有廣泛的用途,它不僅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如糕點、糖果、飲料、罐頭等)、香料、化妝品、香皂、牙膏等輕工業,而且油漆、皮革、紡織、煙草、合成橡膠、造紙印刷、飼料、制酒、殺蟲葯劑以及化學葯劑等工業中也都需要使用芳香油作原料或輔助材料。
同時,由於芳香油具有防腐、麻醉、殺蟲、滅菌、止痛、活血、健胃等顯著功效,因此在醫葯衛生上的應用也日益廣泛。
❾ 植物香料有哪些
中國擁有豐富的植物性天然香料資源,有500餘種芳香植物廣泛分布於20個省市,但由於提取加工工藝落後,香料資源只有部分被開發利用,很多植物性天然香料只能做到初步提取,而且收率和純度都較低;甚至有一些產品被運到國外進行深加工。這不僅導致中國市場植物性天然香料緊缺,而且嚴重浪費中國的寶貴資源
發展
古代人類使用的都是天然香料.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開始發展合成香料。玫瑰,茉莉,晚香玉,香根和鳶尾等仍是流行的花香型天然植物香料,也是素心蘭型和東方香型等各種日用香精的重要成分.天然動物香料品種較少,主要有麝香,龍涎香,海狸香和靈貓香等.一般分為浸膏,凈油,精油,壓榨油,單離香料,酊液和香樹膏七類. 天然植物香料是由植物的花、葉、莖、根和果實,或者樹木的葉、木質、樹皮和樹根中提取的易揮發芳香組分的混合物。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考慮到化學合成物質的安全性及環境問題,化學合成香料的用量逐漸減少,而天然香料的應用日益廣泛。天然香料以其綠色、安全、環保等特點,日益受到人們的鍾愛世界天然香料產量正以每每年10~15的速度遞增。中國擁有豐富的植物性天然香料資源,有500餘種芳香植物廣泛分布於20個省市,但由於提取加工工藝落後,香料資源只有部分被開發利用,很多植物性天然香料只能做到初步提取,而且收率和純度都較低;甚至有一些產品被運到國外進行深加工。這不僅導致中國市場植物性天然香料緊缺,而且嚴重浪費中國的寶貴資源.
現狀
近年來,瑞士、美國、德國、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對天然香料的應用研究很活躍,主要趨向於研究天然香料的功能性,如免疫性、神經系統的鎮靜性、抗癌性、抗老化性、抗炎性和抗菌性等。中國有關天然香料提取的研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