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日照花卉有哪些
㈠ 長日照和短日照的花卉有哪些
菊花、水稻、牽牛花、蒼耳、大豆等,都是屬於短日照植物, 有冬小麥、大麥、油菜、蘿卜等,緯度超過60°的地區,多數植物是長日照植物。
㈡ 什麼是長日照,短日照和日中性花卉
長日照花卉要求日照時間長於12小時才會長出花蕾,短日照花卉要求日照時間短於12小時,日中性花卉中間,沒有特別要求。
㈢ 什麼是《短日照花卉》
長日照花卉:長日照花卉每天日照時間要在12個小時以上,如果不滿足這一特定版要求,就不權會現蕾開花。如八仙花、瓜葉菊等。 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每天需要12個小時以內的日照,經過一段時間後,就能現蕾開花。如果日照時間過長,就不會現蕾開花。如菊花、一串紅等。 中性花卉:中性花卉對每天日照的時間長短並不敏感,不論是長日照或短日照,都會正常現蕾開花。如天竺葵、石竹花、四季海棠、月季花等。
麻煩採納,謝謝!
㈣ 長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如果每天光照時數超過一定限度(14小時以上)才能形成花芽,日光照時間越長,開花越早,凡具有這種特性的植物即稱為長日照植物。
㈤ 「短日照」和「長日照」植物都有哪些
日照郭家湖子村丁路然殺母
㈥ 花卉的短日照處理法是怎樣操作的
短日照抄處理法:短日照花卉襲花芽的形成,需要連續的沒有光照的較長黑暗期,所以在長日照季節里如果想要短日照花卉提前開花,就要採取加長暗期的辦法進行遮光處理。通常是用不透光線的黑布、黑塑料布、黑紙等物,將被處理的花卉整個植株罩嚴,使其有個較長的暗期,以滿足花芽分化和花蕾形成過程中對光照的需要,就能促使其提前開花。
如秋菊、一品紅、葉子花、蟹爪蘭、長壽花等短日照花卉,一般可於下午5時至次日上午8時進行遮光處理,其餘時間使其接受日照,秋菊經50~70天,一品紅經40~50天便可開花。如欲讓秋菊在國慶節開花,可從7月中、下旬開始進行遮光處理,屆時即可鮮花怒放。
採取短日照處理,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被處理的植株一定是生長健壯的,一般要有30厘米左右高度;二是處理過程中,一定要保持連續性和嚴密性,不能漏光或間斷遮光;三是處理時間多在高溫的夏季,因此應注意通風和降溫。
㈦ 常見的短日照花卉有哪些
問題一:啥是短日照花卉?
顧名思義短日照植物是指植物只有光照時長短於某個時間長度(一般8小時)時才能開花的植物,在一定的范圍內,黑暗時間越長,開花越早。
問題二:常見菊花又被叫什麼花卉?
答案是宿根花卉了
先別走親,下面來看看那幾種常見菊科花卉是屬於短日照的。
(1) 波斯菊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學名:秋英,原產於美洲墨西哥等地,後經過栽培,在中國四川西部;雲南等地大面積歸化。
特性:喜溫暖和陽光充足的地方,耐乾旱,忌積水,不耐寒,土壤越肥沃生長越好
播種:可在4-5月露地進行,覆土約2厘米,播後10餘天可出苗。波斯菊自播力強,散落的種子會自行發芽出苗,也可移植。
主要價值:全草可入葯,具有清熱解毒、明目化濕的功效,
(2) 草原松果菊
原產於加拿大,現北美墨西哥均有栽培
特性:葯用價值高
據歷史記載:在公元1700年左右,若干個美國土著民族就使用松果菊來進行日常保健。用於治療感冒和咳嗽;科曼奇人用紫花松果菊的葉泡水治療口腔潰瘍和牙痛;蒙大拿州人用狹葉松果菊的根治療咽喉痛;其甚至還用松果菊來驅蟲等。
在園林美化方面也具有較高的觀賞性。
(3) 翠菊
產地:產於吉林;河北;山西;雲南以及四川等
生長要求:不擇土壤,但具有喜肥性,在肥沃沙質土壤中生長較佳。喜陽光、喜濕潤、不耐澇,高溫高濕易受病蟲危害。耐熱力、耐寒力均較差。
㈧ 什麼是長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中性花卉
1.長日照花卉
長日照花卉每天日照時間要在12個小時以上,如果不能
滿足這一特專定要求.就不會現屬蕾開花。如八仙花、瓜葉菊等o
2.短日照花卉
短日照花齊每天需要12個小時以內的日照,經過一段時
間後,就能現蕾開花。如果日照時間過長,就不會現莆開花。
如菊花、一串紅等。
3.中性花卉
中性花卉對每天日照的時間長短並不敏感,不論是長B
照或短日照,都會正常現蕾開花。如天望葵、石竹花、四季海
棠、月季花等。
㈨ 什麼是短日照植物什麼是長日照植物
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根據植物開花過程對日照長度反應的不同劃分。
長日照植物:
只有當日照長度超過臨界日長(14~17小時),或者說暗期必須短於某一時數才能形成花芽的植物。否則不能形成花芽,只停留在營養生長階段。長日照植物有冬小麥、大麥、油菜、蘿卜等,緯度超過60°的地區,多數植物是長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
只有當日照長度短於其臨界日長(少於12小時,但不少於8小時)時才能開花的植物。在一定范圍內,暗期越長,開花越早,如果在長日照下則只進行營養生長而不能開花。許多熱帶、亞熱帶和溫帶春秋季開花的植物多屬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玉米、水稻、紫花地丁(Viola
chinensis
)等。
分布和特點:
植物開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長度,這種特性與其原產地在生長季節里自然日照的長度有密切的關系,也是植物在系統發育過程中對於所處的生態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短日照植物起源於低緯度地區(夏半年晝夜相差不大,但白晝比高緯度地區短),長日照植物則起源於高緯度地區(夏半年晝長夜短)。在臨近赤道的地帶,長日照植物一般不能開花結實,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緯地帶(緯度66.5°以上),夏季幾乎24小時都有日照,短日照植物不能生長發育,只有長日照植物分布﹔而在中緯度地帶,兼有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所以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都能生存,但長日照植物多在春末夏初開花,短日照植物多在秋季開花。
光周期對植物的地理分布有較大影響。短日照植物大多數原產地是日照時間短的熱帶、亞熱帶;長日照植物大多數原產於溫帶和寒帶,在生長發育旺盛的夏季,一晝夜中光照時間長。如果把長日照植物栽培在熱帶,由於光照不足,就不會開花。同樣,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溫帶和寒帶也會因光照時間過長而不開花。這對植物的引種、育種工作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國地處北半球,現以北緯的情況進行分析。不同緯度的日照長度有季節性變化。日照在夏至(22/6)最長,在冬至(22/12)最短,在春分(21/3)和秋分(23/9)各為12小時。春季和秋季有同樣的短日照,但是春季的短日照時期氣溫較低,一般與開花無關;秋季溫度較高,適於植物生長發育,所以,這時的日照就顯著地影響植物開花。自然的長日照時期,氣溫也合適,是植物生長發育的良好時期。在低緯度地區沒有長日條件,只有短日照,而在高緯度地區因為秋季天氣已冷,只有在較長的日照時期,植物才能生長發育。在中等緯度地區,則由於氣溫在夏季秋季都較合適,所以,適合植物生長發育的長日照和短日照都有。因此,短日植物和長且植物在北半球的分布是:在低緯度地區(如我國南方)沒有長日照植物,只有短日植物;在中等緯度地區(我國北方),長日照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長日植物在春末夏初開花,而短日植物在秋季開花;在高緯度地區(如我國東北),由於短日時氣溫已低,所以,只能生存著一些要求日照較長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