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莖潰瘍

花卉莖潰瘍

發布時間: 2021-12-14 03:45:17

『壹』 紅黴素眼膏對修復花卉根莖有作用嗎

沒有人用紅黴素眼膏給花卉治病,按理紅黴素可治細菌性病害,但花卉細菌性病害很少,多數是真菌引起。再說細菌性腐爛病基本上把根莖部爛了。還不如重新種一株。

『貳』 花卉病害症狀怎麼判斷

由於侵染花卉的病原生物復雜,因此其發病症狀也是五花八門,但了解發病後的症狀正確、及時防治的基礎,所以對這一方面還是應該有所了解。症狀又分為病狀和病徵。病狀是指發病後植物本身所表現的不正常狀態,如葉片褪色、植物萎蔫等。病徵是指得病植物上病原物所表現出來的特徵,如不同顏色的霉狀物等。
1、病狀類型。花卉病害的病狀,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五種類:
①變色。花卉生病後,細胞內的葉綠素等形成顏色的色素,其正常比例或形成過程受到影響,從而出現變色現象。缺素和病原物侵染都能產生這種症狀。兩者的區別主要是:由缺素(生理性病害)引起的變色,常表現為整片葉子變黃或褪綠,而由病原物侵染引起的變色,則表現為局部變色。
②壞死。壞死是花卉生病後由於細胞和組織死亡引起的。花卉的根、莖、葉、花、果都能發生壞死,如葉片上表現的葉斑和葉枯現象、在枝幹上形成瘡痂和潰瘍、根部形成根腐等。壞死都是由真菌或細菌侵染引起的。
③腐爛。花卉的花、果及球根等,生病後容易發生腐爛。此病可由病菌侵入引起,亦可因管理不善造成,如澆水過多等。
④畸形。畸形是花卉組織的生長發生不正常的抑制或促進的結果,如整株植物徒長、矮化,葉片皺縮、卷葉、縮葉,根、莖的過渡分枝引起叢根和叢枝等。畸形症狀多數是由於病毒、細菌或線蟲等侵染引起的。
⑤萎蔫。萎蔫是指植物根部或基部的維管束組織受到病菌侵染而發生凋萎現象。

『叄』 花卉常見的生理性病害有哪些

(1)缺素症及防治。

氮在花卉生長中可促進莖、葉的生長(營養生長),氮肥供應充足時,葉大而鮮綠,光合作用速度高,葉片功能期延長,花卉生長健壯。氮過少,則花卉植株矮小,葉小,色淡,老葉易變黃脫落,節間短,枝條細弱等。但是氮肥也不能過多,過多則會使莖葉徒長,抑制花芽形成,且枝葉柔嫩,易受病蟲侵害。一年生花卉幼苗期需氮肥量較少,隨著生長而逐漸增多。二年生和宿根花卉在春季需氮肥較多。觀葉花卉在整個生長期均需較多氮肥。觀花、觀果植物在開花階段需氮肥較少,施多了會推遲花期,或落花、落果。

磷是花卉細胞核的組成部分,也是植物體光合作用、蛋白質、脂肪合成、碳水化合物轉化等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缺磷時植物蛋白質合成受阻,新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受影響,以致幼芽和根部生長緩慢、葉小、分枝或分葉減少,植株特別矮小、葉色暗綠、生長慢。開花小而少,也影響結果。開花和成熟期都延遲。增施磷肥可促進花卉生殖生長,花大、色艷、果大。

錳是花卉葉綠體的結構成分,還參與光合作用、氮素利用等多種生理活動,所以缺錳時葉綠體結構破壞、解體,幼葉出現缺綠及壞死斑點。

鉀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運輸過程中,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合成,所以鉀可使花卉莖干粗壯,抗病害、抗旱、抗寒能力提高,並使花色鮮艷。缺鉀時植株柔弱,葉較小,葉片出現皺縮,葉尖及葉緣常出現枯焦狀。

鈣是構成細胞壁的元素,缺鈣時,植物幼嫩的分生組織首先受害,影響細胞分裂,不能形成新的細胞壁,生長受抑制,嚴重時幼嫩器官(根尖、莖尖)潰爛壞死。鈣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黏重土施用石灰可使土質疏鬆。蛋殼中含鈣量較多,家庭養花可把蛋殼敲碎後施入。

鎂是葉綠素的組成部分,缺鎂往往引起葉子變黃、雜色、失綠,葉脈綠但脈間變黃,有時呈紅紫色,嚴重缺鎂時則形成褐斑壞死。

硫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也與葉綠素的合成有關,缺硫時,植株矮小,嫩葉的葉片失綠,嚴重時葉脈也失綠,整個葉片變白。

鐵是花卉合成葉綠素的元素,缺鐵會使植物葉片失綠,葉脈仍為綠色,幼葉病徵特別明顯,嚴重時葉片幾乎變成乳白色,土壤中pH偏鹼時容易缺鐵。如果發現缺鐵症狀,可施硫酸亞鐵,又稱黑礬,濃度為0.1%~0.2%的溶液。

硼能促進開花、授粉、結果,並能促進糖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植物根系的生長也需要硼。雖然植物對硼元素需要量很小,但如缺少,嫩葉會失綠,葉緣向上捲曲,頂葉及幼根的生長點壞死。缺硼時,可用0.1%的硼酸水溶液噴於葉面作根外施肥用,可使花色鮮艷,花大果大。

(2)其他生理病害症狀及防治。

在花卉栽培過程中,由於氣候條件不適或管理不當,常導致凍害、徒長、老化、漚根、萎蔫、葯害等情況發生。通過適時澆水、施肥、鬆土、通風、日照等措施,即可預防和防治這些生理病害。

凍害。凍害對早春花苗生長構成最大威脅。應經常注意天氣預報,掌握天氣變化。當寒流來臨時,要加溫或增加覆蓋物,以保溫防寒。另外要適當控制澆水,合理增加磷鉀肥,多施有機肥,提高小苗的抗寒能力,使小苗免遭凍害。

徒長。避免植株擁擠,相互遮擋不利於通風透光。應盡量增加光照,防止過分遮陽,否則易產生細弱、節間長的徒長苗。根據花苗的長勢,可適當葉面噴施0.2%~0.3% KH2PO4或100~200毫克/千克多效唑,促使花苗生長健壯。

老化。在幼苗生長發育過程中,因蹲苗時間過長而產生老化苗、僵苗。當小苗生長異常緩慢時,要改挖苗為促苗,蹲苗時間長短應適度,要控溫不控水,加強肥水管理,也可噴施10~30毫克/千克的赤黴素,刺激花苗生長。

漚根。造成漚根的原因主要是土壤濕度過大,溫度過低引起的。在播種前,首先要選擇透氣性好,肥沃的腐殖質或草炭土等作為基質。其次,要提高土壤溫度,夜間要保持10~15℃,白天要保持20~25℃,晝夜溫差不能相差過大,否則不利於幼苗根系正常生長。土壤干時,按需水情況澆水,防止過量澆水。要及時鬆土、通風排濕,促進水分蒸發,可防止漚根的發生。

葯害。由於施葯量過大、濃度過高或苗床土過干而導致小苗受葯害。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使用農葯。用葯前苗床土要保持濕潤。發生葯害時,要及時噴水清洗或噴灑緩解葯物。如對於樂果葯害,可噴0.2%硼砂或硼酸溶液;對於多效唑葯害,噴0.05%赤黴素溶液;對於退菌特葯害,噴0.2%硫酸鋅溶液。

『肆』 室內花卉的幾種常見病害是什麼

1.猝倒病

又稱立枯病,由絲核菌、鐮刀菌和腐黴菌引起。危害大多數盆栽花卉幼苗。在盆播花卉幼苗出土後(也有的在出土前)根莖基部呈水漬狀腐爛,幼苗倒伏。幼苗稍長大,莖基部已木質化後被感染時,死後仍然直立,所以又稱立枯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腐生。是世界性的病害,我國各地普遍發生。危害秋海棠、鳳仙等多種植物幼苗。猝倒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栽培管理,改善植物通風透光等環境條件;合理施肥,增大磷、鉀肥施用量,不偏施氮肥;注意清潔衛生,發現病株、病葉及時剪除;及時防治害蟲和有害動物。

第二,改善盆栽用土,盡量不重復使用盆栽用土。盆栽用土最好能做到高溫消毒(蒸汽)或葯物消毒。可用40%福爾馬林400倍液,升汞1000倍液消毒土壤和工具。

第三,噴灑1∶1∶100波爾多液保護,不使病害發生、發展。發病早期噴抗菌劑,如50%多菌靈、50%退菌特、65%代森鋅、75%百菌清、50%托布津等的500倍液,50%苯來特1000倍液。

2.白絹病

病原為齊整小菌核菌。發病初期莖或葉基部靠近土壤的地方變褐、腐爛,長出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呈輻射狀在根際土壤中蔓延。後期長出褐色油菜籽狀小菌核。常造成整株死亡。病菌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6年。該病原菌喜高溫高濕,最適生長溫度為30~35℃,夏季發病最重。危害君子蘭、茉莉、蘭花、仙人掌等多種溫室花卉。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及溫室內都有發生。防治方法同猝倒病。

3.白粉病

由白粉菌引起,主要發生在嫩葉片、枝條和花蕾等部位。發病部位產生白粉,最後該處長出無數黑點,染病部位變成灰色。受害嚴重時葉片皺縮變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能開花。病原菌喜潮濕、通風不良和高溫。北京地區6月份以後開始發生,7月以後葉片逐漸感染增多,7~8月為害最重。病原菌以菌絲在落葉枯枝上越冬。防治方法參看猝倒病。

4.灰霉病

由葡萄孢屬的真菌引起。常危害室內花卉的葉片、嫩枝和花。被害部位產生暗綠色、褐色和紫褐色的病斑,潮濕時病部出現灰色到土黃色霉層,嚴重時整葉、整花或整株死亡。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溫室中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植物過於擁擠、濕度過高時容易發生。常危害仙客來、天竺葵等多種室內花卉,為溫室植物常見病害。防治方法同猝倒病。

5.炭疽病

由炭疽菌屬的幾種真菌引起的。常危害花卉的葉片,也可危害莖乾的幼嫩部分。為害多種室內盆栽花卉,如天竺葵、春蘭、建蘭、墨蘭等。在蘭花上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病斑,中心部分呈淡褐色或灰白色,邊緣呈紫褐色或暗褐色,病斑上有黑點。如在葉基部發生,病斑大而數量多時,可能導致整枚葉片枯死。在幼芽上發生,常常整個芽腐爛。如遇潮濕天氣,病斑處產生粉紅色黏液,這是炭疽病的典型特徵。夏季多雨季節和溫室內空氣濕度高、通風差,發病嚴重。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和溫室內常有發生。病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內越冬,在華南地區分生孢子也可越冬。防治方法參閱猝倒病。

『伍』 常見花卉病害有哪些

(1)真菌病害。真菌病害的病症常見有白粉、銹粉、霉層、煤污等,這些病症分回別與病原生物種類答為害的特有症狀相對應,如白粉病、銹病、霜霉病、煤污病等。真菌病害的病狀常見有變色、腐爛、猝倒、立枯、穿孔、潰瘍、葉斑、萎蔫、畸形等。

(2)細菌病害。細菌病害的病症常僅見白色或黃色的溢膿。乾燥後呈灰白色薄膜,在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許多細菌從病組織中溢出,並可看到顫動的小點。細菌病害的病狀,多數為急性壞死,一般發病初期多有水漬狀斑、腐爛斑點、枯焦、萎蔫等。

(3)病毒病害。病毒病害病狀主要有花葉、枯斑、環斑、叢枝、矮化、畸形等。花葉是病毒病常見的症狀,葉片色澤深淺不均出現花斑。但病毒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症狀有時難以區分,這時可藉助傳染性實驗鑒別。

(4)生理病害。生理性病害的病狀常表現為葉尖、葉緣變褐焦枯,葉片變色、黃化、落葉、落花、落果等。這種病害用顯微鏡檢查受害組織無任何病原生物,因此是非侵染性的。這類病害常與溫度、水分、肥料、營養元素、土壤酸鹼度等有密切關系。

『陸』 花卉常見的細菌性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花卉的細菌性病害種類不如真菌的多,它們為害花卉後形成的典型特徵主要的有葉斑、穿孔、腐爛、枯萎及畸形(見下圖)。其病原菌在病部的表現特徵也不如真菌那樣明顯,肉眼惟一能看到的是在潮濕的條件下,病部生出的黏稠狀透明黏液(亦稱菌膿),黏液乾燥後形成塊狀物。

彩圖54 菊花褐斑病

彩圖55 君子蘭軟腐病

葉斑一般表現為急性壞死,呈水漬狀,病斑周圍有一個黃色暈圈,如菊花、秋海棠等細菌性葉斑病。細菌性葉斑病和真菌性葉斑病有時難以區分,尤其在發病前期,菌體還未聚集到患病組織的表面,用常規的方法診斷難以進行,但我們可根據細菌病的一些特殊症狀進行確診,如細菌性葉斑病是有半透明狀壞死斑,周圍有黃色或紫色的暈圈,部分伴隨著穿孔、瘡痂等現象。

細菌性腐爛在花卉中發生較多,往往發生在球莖、根莖上,引起腐爛,如君子蘭細菌性軟腐病、鳶尾細菌性軟腐病、紫羅蘭細菌性腐爛病等。這類病害發生後,往往有一種惡臭味,且伴有患病組織黏稠的現象。

枯萎是花卉根系被破壞或維管束被破壞,而導致吸收和運輸水分的能力下降,因此表現缺水枯萎的特徵。細菌為害花卉,可使維管束壞死,不能運輸水分,如菊花細菌性枯萎病、香石竹細菌性枯萎病等。將發病的根系拔起,用刀切開根,會發現維管束變褐色壞死。但有的真菌也可引起這種特徵的病害,如香石竹鐮刀菌枯萎病。區別它們的辦法是:將病根洗凈後,用刀切斷,放置在一個盛清水的透明杯子里,過一會兒,細菌引起的枯萎病的病根切口地方就會冒出一些黏稠狀物。

防治方法,一是加強栽培管理措施。細菌性病害一般為害較弱的植株,且從花卉傷口進入花卉體內,因此避免傷口、及時護理傷口和採用其他合理的管理措施都能提高花卉的抗病能力。對帶病的種子、苗木、花卉應加強檢查,防止栽培帶病植株。對於已發病的花卉要注意及時清除病株殘體,尤其是在發病前期,應及時清除,以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擴散。二是噴施葯劑。用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或34%綠乳銅500倍液,或70%琥乙磷鋁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10%脂酮粉塵劑每667平方米1千克,或5%防細菌粉塵劑1千克,噴灑。

『柒』 花卉病害的病狀分為哪幾種

花卉病害的病狀類型:花卉病害的病狀可分為五類:①變色。以葉片變色最為明顯。常見的表現為一些花卉葉片退綠或變黃。由於缺素和病原物侵染都能產生這種症狀。兩者的區別是:由缺素(生理性病害)引起的變色,常表現為整片葉子變黃或退綠,而由病毒侵染引起的變色系局部變色,表現為沿葉脈退色並呈花葉狀,它是病毒病的典型病狀。

②壞死。壞死在葉片上的表現有葉斑和葉枯兩種。葉斑根據其形態的不同,有圓斑、角斑、條斑、環斑、輪紋斑等。葉枯是指葉片上較大面積的枯死,枯死的輪廓不一定明顯。莖部的壞死也能形成病斑或莖枯,在枝幹上形成瘡痂和潰瘍。根部的壞死形成根腐。幼苗的莖或根部的壞死可以造成死苗而發生猝倒或立枯症狀。壞死多由真菌或細菌侵染引起。葉部的壞死是花卉病害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如月季黑斑病等。

③腐爛。花卉的花、果及其貯藏器官(如球根等)生病後容易發生腐爛。組織含水分較多的往往發生濕腐或軟腐;含水分少而較堅硬的組織發生干腐。此病可由病菌侵入引起,亦可因管理不善(如澆水過多等)造成,如花卉花腐病、根腐病等。

④畸形。其表現有徒長、矮化和叢生等。畸形在葉片上常表現為扭曲、皺縮、卷葉、縮葉等。根、莖的過度分枝引起叢根和叢枝等叢生現象。腫瘤是由於部分組織和細胞的過度生長而產生的畸形。畸形症狀多數是由於病毒、細菌或線蟲等侵染引起的,如花木根癌病、根結線蟲病、桃縮葉病等。⑤萎蔫。如細菌性萎蔫病、真菌性黃萎病等。

『捌』 花卉感染細菌病害,怎麼辦

花卉細菌病害有多種,感染了細菌病害後決不能盲目地亂處理、亂投葯。我們可以根據花卉所表現的症狀,先診斷花卉感染的是何種細菌病害,了解引起該病的原因,然後採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下面以常見的細菌軟腐病為例介紹一下。

一、症狀

軟腐病菌主要危害根和地下莖,如塊根、球莖、鱗莖等營養繁殖器官。在貯藏這些營養繁殖器官時,患病的器官在乾燥條件下呈干縮粉狀,在濕度大的情況下,則成為一團由松軟外殼包裹的腐臭漿狀物,其中充滿了細菌。在花卉生長過程中,植株受到侵染,則表現為葉尖變黃,逐漸枯萎,隨後沿地平線處枯落,導致花卉死亡。

二、病因

該細菌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7℃~30℃。它能在水中自由游動,從塊根、球莖等的傷口侵入,在寄主組織內繁殖,分泌毒素使寄主細胞壞死,從中吸取養分並不斷向四周擴展,同時該細菌還分泌溶解酶,使組織整體腐爛。在貯藏球莖、塊根時,如通風不良、高溫高濕,該病菌就大量繁殖,造成危害。在種植此類花卉時,天氣潮濕、土壤水分多、氣溫又高,都有利於該病菌繁殖、傳播和侵入,根莖出現腐爛,造成花卉枯死。

三、防治方法

生長期發現病葉要及時去除,根莖感染較輕的部位,可用刀片削去,刀片每次都要用70%酒精(或5%石炭酸或0.1%高錳酸鉀)消毒,以防傳染。感病嚴重的根莖即淘汰燒毀。盆栽的盆和土,要進行消毒或更換新盆及土。為了防止該病發生,播種前要嚴格挑選鱗莖、塊根等種植材料,經切除病塊的材料,可用農用鏈黴素350~700單位/毫升浸30~60分鍾進行消毒,盆栽時要用消毒土或新土。

『玖』 陽台花卉常見的病害都有哪些

①葉斑病。大多由真菌引起,發生在葉片上,開始出現小斑點,以後發展成圓形或不規則的褐色大斑點,嚴重時大量落葉。常見危害香石竹、月季、菊花、常綠杜鵑、白蘭花、四季桂、扶桑等。可剪除病葉,注意通風透光,並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克菌丹500倍液噴灑,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②白粉病。真菌性病害,常發生在花卉的葉片、花蕾和嫩梢上,開始出現小黃點,以後發展成一層灰白色粉狀物,嚴重時連成一片,並乾枯脫落,使植株生長勢明顯減弱。常危害金盞菊、菊花、麥稈菊、矮大麗花、月季、貼梗海棠、枸杞等。雨後高溫、高濕天氣容易發生,澆水時避免淋濕葉片,及時摘除病葉,並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灑預防;發病初期用20%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灑。③灰霉病。真菌性病害,常危害花卉的莖、葉和花,受害部位變軟、腐爛。並出現灰色霉層,嚴重時整葉、整花或整株枯死。常危害蔓性天竺葵、香石竹、月季、茶梅等。澆水不宜過多,注意通風,降低空氣濕度,剪除病葉,用1%波爾多液噴灑預防。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防治。④炭疽病。真菌性病害,常發生在葉尖和葉緣,受害葉片形成黑色、凹陷的斑點,葉尖有時出現深褐色斑紋,嚴重時整片死亡。常危害金盞菊、茉莉、米蘭、含笑、桂花、蘋果等。應及時剪除病葉和注意通風,澆水時不要淋澆,並用50%炭疽福美5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3000倍液噴灑防治。⑤銹病。真菌性病害,受害植株的葉片、莖及萼片形成紅褐色皰狀斑,破裂後散發出紅褐色或黑褐色粉狀物,最後感病部位乾枯。常危害貼梗海棠、月季、扶桑、梨、蘋果等。應及時剪除病葉;對易感染銹病的花卉,不要給葉面噴水和弄濕葉片,可降低發病率。發病初期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⑥花葉病毒病。由病毒引起,常通過蚜蟲和薊馬傳播。受害植株的葉片退綠、黃化,有的出現彩斑、捲曲、皺縮、畸形等現象。常危害菊花、香石竹、金盞菊、月季、矮大麗花、垂笑君子蘭等。應嚴禁引種帶病毒的種子、種苗,發現病株及時拔除並立即燒毀。用40%氧化樂果乳油2000倍液滅殺蚜蟲、薊馬等傳染源。發病初期用20%病毒靈400倍液噴灑或熱肥皂水消毒。

『拾』 花卉的日灼病有哪些特徵

日灼病:喜陰花卉由於受強光照射而產生的一種病態,也屬於生理病害。易發病的花卉專有:蘭花、君屬子蘭、山茶、杜鵑、蕨類植物、喜林芋屬觀葉植物等。嫩葉受害後,葉面粗糙,失去原有光澤,有時葉片向光面形成褪綠的黃褐色或黃白色枯斑,嚴重時葉緣葉尖變白焦枯。

防治:清明軍寒露之間的這段時間,將喜陰花卉置於遮光率50%~70%的蔭棚中,避免強光直射。

熱點內容
牡丹江市羅馬花園特服 發布:2025-08-17 00:12:29 瀏覽:175
花卉峨眉山 發布:2025-08-17 00:09:49 瀏覽:757
七夕縫肚皮 發布:2025-08-17 00:03:47 瀏覽:527
夢到山茶花 發布:2025-08-16 23:27:30 瀏覽:320
2016年情人節各影片票房 發布:2025-08-16 23:26:21 瀏覽:449
紫砂盆景盆批發四方盆 發布:2025-08-16 23:26:06 瀏覽:689
穿越火影之櫻花爛漫時 發布:2025-08-16 23:24:28 瀏覽:463
七夕詩歌花 發布:2025-08-16 23:23:48 瀏覽:74
水櫻花精華 發布:2025-08-16 23:18:49 瀏覽:481
養花用盆景 發布:2025-08-16 23:09:05 瀏覽: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