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插花瓦罐

插花瓦罐

發布時間: 2021-12-11 16:54:01

⑴ 歇後語大全

雨打黃梅頭—倒霉。(倒梅)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反穿皮襖——裝佯。(裝羊)。
孔夫子搬家——凈是輸。(凈是書)。
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鋌而走險)。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六月裏戴手套--------保守。(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廟。(妙)。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盲人戴眼鏡----------假聰明。(假充明)。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萬歲爺流鼻血--------正紅。(朕紅)。
打破沙鍋------------問到底。(紋到底)。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枉費心。(枉費芯)。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葯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鹹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吃餃子不吃餡--------調皮。(挑皮)。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樑----------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裏------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燒旗桿------------長嘆。(長炭)。
黃鼠狼鑽雞籠--------投機。(偷雞)。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後補)。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後)。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牆上栽菜------------無緣。(無園)。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王八肚裡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寺後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後邊扎小辮------違法亂紀。(尾發亂系)。
爐子翻身------------倒楣。(倒煤)。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網路記了你的名---妒忌(度記)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說不出」)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烈性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炭(嘆,即享受)
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
以下為一些常用的歇後語:
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說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
財到光棍手——一去無回頭
盲人吃湯丸——心中有數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禮義廉——無恥
泥水佬開門口——過得自己過得人
偷雞不成——蝕把米,即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損失
茅坑裡扔炸彈——激起民糞(憤)
閻王爺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見於粵語的歇後語:
牛皮燈籠——點極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闖禍、出亂子
老婆擔遮——陰公,即可憐
老公撥扇——凄涼(妻涼),即可憐
單眼佬老婆——一眼睇曬
冬錢臘鴨——得個睇字
隔夜油炸鬼——無火氣
番薯跌落風爐——該燴
濕水欖核——兩頭唧
水瓜打狗——唔見咁截
無掩雞籠——自出自入
白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燒旗桿——有排長炭(嘆)
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結他無線(濕水棉花)——無得彈,即無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討厭
賣魚佬沖涼/賣魚佬洗身——無生(腥)氣
船頭尺——度水
亞蘭嫁亞瑞——累斗累
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舉埋年結——算數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開花(忽=屁股;烈=裂)
【歇後語—艱難類】
一分錢的醬---難燴(會)
一元錢買擔菜---兩籃(難)
一餐吃個大胖子---談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塊硬骨頭---不好啃
一碗水潑在地上---難收拾
一腳踩在橋眼裡---上下兩難
人心隔肚樹隔皮---難相識
大海里撈針---不知從何下手
才學理發就碰上個大鬍子---難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擔稻草---越擔越重
馬高蹬短---上下兩難
小孩子上樓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燒灑---夠嗆
小雞吃黃豆---夠嗆
無米之炊---難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從手插進染缸里---左藍(難)右也藍(難)
水中撈月---無處尋
火燒嶺上撿田螺---難得尋
烏龜摔在靛殼里---殼藍(可難)
火鉗子修表---沒處下手
火燒辣椒---嗆死人
烏龜爬泥潭---越爬越深
烏龜爬在門坎上---進退都要跌一跤
烏龜墊床腳---硬撐
水煮石頭---難熬
生鐵鑄土地爺---硬神(撐)
鳥入籠中---有翅難飛
絲線打結巴---難解
羊頭插在籬笆上---伸首(手)容易縮首(手)難
老母豬鑽籬笆---進退兩難
老鼠鑽牛角---步步緊
老鼠碰見貓---難逃
西山出太陽---難得
百歲養兒子---難得
地獄里活命---難見天日
竹山裡試犁---寸步難行
冷鍋煮雪---難溶
沙灘上行船---進退兩難
兩手提籃---左籃(難)右也籃(難)
蘇州的蛤蟆---南蟾(難纏)
針尖上落芝麻---難頂
泥塘里滾碓臼---越滾越深
武大郎上牆頭---上得去,下不來
肩膀上生瘡---不敢擔
岩縫里的筍---挾得緊緊的
前有狼後有虎---進退兩難
爛泥路上拉車---越陷越深
掛著臘肉吃齋---難熬
趙匡胤爬城牆---四門無路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香棍搭橋---難過
拳頭舂辣椒---辣手
高梁稈子擔水---挑不起來
熱鍋上的螞蟻---走投無路
趕鴨子上架---難呀
腦袋長瘤子---後面負擔重
婆婆太多---媳婦難當
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菜勺挖耳朵---下不去
黃鼠狼帶牛鈴---叮當(擔當)不起
腳板上釘釘---寸步難行
魚網里的山雞---有翅難飛
篩子眼裡夾的米---上不去也下不來
絮被上捉虱子---翻不盡
碓窩子做帽戴---頂(擔)當不起
嗓子里撒把胡椒粉---夠嗆的
筷子搭橋---難過
筷子穿針眼---難進
榨油房裡的鐵圈---箍得梆梆緊

⑵ 美術高考設計題目

2001年--2009年美術高考試題匯編
2001年北京服裝學院專業考試試題參考
素描: 默寫:1雙鞋,1塊白布,1把刷子,放在1把椅子上(8開素描紙)。 速寫:家庭生活的一角(有生活氣息)。
色彩:2塊襯布、水果、刀子、書、盤子、麵包、盆花、可口可樂,任選4種。 2001年北京工商大學專業考試試題參考
素描、默寫:一副正面女性健康老人像
要求:1、頭像不戴眼鏡
2、不戴帽,畫出頸部並穿襯衣
3、構圖適宜,結構關系准確,明暗層次豐富。
4、鉛筆、碳筆均可
5、紙張豎式擺放,圖案在左下方,滿分100分,構圖20分,比例解構40分 2002年北京服裝學院專業考試試題參考
素描:默寫:1個暖瓶,1個不銹鋼水壺,1個帶把兒瓷茶杯。
速寫:默寫:兩男一女圍坐在圓桌旁,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色彩:默寫:用卷面的三分之二畫1個陶罐,1個白瓷盤,1個玻璃杯,5個蜀葵國,2塊襯布。用卷面的三分之一畫兩個小色稿(冷暖調子)。
2002年北京交通大學專業考試試題參考
速寫:寫生女青年站姿,坐姿各一。
素描:寫生女青年胸像。
色彩:默寫1個淺色陶瓷,1個白磁碟,2個蘋果,1個橘子,3個紅果,1塊綠襯布,一塊黃襯布。
2002年北京理工大學專業考試試題參考
素描:自畫像
色彩:自由組合所有靜物:1顆圓白菜,2個雞蛋,1根黃瓜,2個西紅柿,1個葡萄酒瓶,1個玻璃杯,1塊綠布,1塊白布。
2002年北京林業大學專業考試試題參考
速寫:寫生男青年全身動態,左腿橫架右腿上,左手扶膝,右腿扶腿腕,頭微側。 素描:寫生男青年頭像。
色彩:1.25升可口可樂1瓶,盛著半杯橙汁的玻璃杯1隻,康師傅碗裝方便麵1盆,草莓4個,餐刀1把,切面麵包,深紫、淺紫2塊襯布。
2003年北京電影學院專業考試試題參考
初試:素描(2.5小時):4開紙寫生半身老人(帶手)。
色彩:4開紙寫生,1個白盤子、1個罐子、1個玻璃器皿、蘋果、香蕉、葡萄、橙子梨、2塊襯布。
2003年北方工業大學專業考試試題參考
素描試題:
寫生:青年頭像
色彩試題:
寫生部分:大可樂一瓶(1.25升),水果3個。
想像部分:白色磁碟,另自選一種與此不同的水果,襯布自定
要求:將寫生部分與想像部分組成一幅畫面。
1/23頁
2004年美術高考全國各地考題匯編
1、長春工業大學:
靜物:素描考圓錐體,一塊襯布,蘋果、梨若干 色彩同上。
2、重慶工商大學:
素描:靜物 吹風機 色彩:廚房用品,紅、黃、藍三塊襯布
3、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素描:女青年人頭像默寫 色彩:默寫 深色陶罐一個、一塊碎花襯布、蘋果、梨若干 一個盛水的杯子。
4、華東師范大學:
素描:男頭像寫生
色彩:寫生
5、成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專業:
色彩: 寫生 深色陶瓷花瓶一個一個花瓶內插花;透明玻璃酒杯一個,酒杯內盛半杯淺色液體;淺色瓷盤一隻,盤內放數片蛋糕;不銹鋼餐刀一把;蘋果3個,橘子兩個,梨子一個(削皮),糖果一把,淺色暖灰色帶條襯布一塊。(試卷為大八開水粉紙,畫面採用橫向構圖)。
工 業設計試題:透明環境:人行道、廣場等,室外公共環境。
6、北京林業大學:
速寫:畫考場一角,包含場景,裡面有兩個人物,男女不限。
素描:發的一份材料,上面三樣東西 作為主題物,另外自己加兩樣品種不同的物體,兩塊顏色深淺不同的襯布,色彩跟素描靜物的內容一樣。
7、南昌大學:
素描:男中年 側面
色彩: 陶罐 2個白蘿卜 西紅柿若干,青椒若干 藍灰襯布 黃襯布 。
9、西南交大:
素描:男頭像寫生
色彩:白菜、蘿卜、辣椒、雞蛋、白襯布、透明杯子
10、揚州大學:
素描:8開男胸像寫生
色彩:默寫白菜、紅蘿卜、兩個雞蛋、兩個茄子、白瓷盤一個、洋蔥、紫、藍襯布個一塊。
11、哈爾濱師范大學:
素描:男頭像3/4面默寫
色彩:黃、白襯布各一塊、桔子兩個、梨三個、高腳杯一個、裡面裝有牛奶、一個陶瓷罐。
12、太原科技大學:
素描:男頭像3/4面寫生
色彩:深色主體物、水果若干、白盤一個、高腳杯一個、襯布一塊。
13、陝西科技大:
素描:中老科技幹部人頭像
色彩:襯布自選,陶罐、蘋果、香蕉等,搭配物水果刀等,用8開
2/23頁

14、齊齊哈爾大學:
素描:青年學生頭像寫生
色彩:工藝花瓶一個、水果盤一個、蘋果3個、水果刀一吧、百、深灰綠襯布個一塊、飲料被一個、香蕉三至五個。
15、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素描:4分之3側面女頭像默寫8K
色彩:白灰襯布各一塊,紅蘋果2個,梨3個,玻璃杯,瓷器各一,可加其他水果。
19、蘇州科技大學:
素描:人頭像(照片)大於3/4角度的女人頭時間:3個小時彩畫:(照片)有白色襯布2塊。蘭色襯布1塊。金屬餐具一個。會綠色陶罐一個。水果5個。面積:8開。
20、黑龍江工程學院
素描:默寫男青年(8開)
色彩:一幅冷色調的彩畫(8開)
21、湖南商學院
慢寫(穿牛仔服的民工,帶場景)
色彩:一塊藍襯布,一塊白襯布一個蘭色瓷瓶。一個深色瓦罐。2個西紅柿6個青椒
22、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素描:3/4女頭像
色彩:一個深色罐子。2個蘋果。3個梨 一個白瓷罐。一個灰色襯布。默寫
23、西華師范大學
素描:伏爾泰寫生
色彩:限用襯布一塊(不限色)黑陶罐。3個蘋果。3個小西紅柿。白瓷碗一個。白菜(自由組合。半默寫)
24、蘇州大學
素描:男青年頭像寫生。速寫
色彩:白色。紅色襯布各一塊。深色陶罐,白磁碟一個。蘋果2個。梨3個。小刀一把,可口可樂易拉罐一個(默寫)

⑶ 雲南旱災的少數民族包括哪些

傣族

傣族有人口162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1.4萬,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臨興的耿馬、孟定,思茅的孟連,玉溪的新平等30多個縣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漢代稱「滇越」、「撣」。魏晉以後,有「金齒」、「白衣」、「擺夷」等多種他稱,但自稱是「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傣族的節日主要有開門節、關門節、送龍節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認為互灑清水可以消災彌難,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則除了互相祝福外,還互相潑水為戲。節日里還舉行堆沙、丟包、放高升,賽龍舟等活動。屆時五洲四海的賓客雲集西版納和德宏,熱鬧異常。

白族

人口約140萬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水稻。大理雪梨、賓川桔柑都是馳名中外的特產,白族有本民族語言,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信仰佛教。白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創世紀》、《火燒松明樓》、《望夫雲》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不少被編入戲劇上演。

習俗:白族家庭里,兒子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對客人,無論是否認識都熱情接待。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講究的茶禮,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點。為客人斟茶不能斟滿,白族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白族就餐很講禮儀,長輩、客人坐上首,晚輩依次坐兩旁或下首,並隨時要為長輩和客人添飯加湯,熱情待候。

婚俗: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婚是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白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員集結的地方,陪賓們便停下來,把嫁妝碼成兩大摞,讓新郎背著新娘圍著嫁妝繞「8」字。

食俗:平壩地區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的白族則多以玉米、洋芋、蕎麥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為主。

因鮮菜常年不斷,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鮮菜和各種腌菜。白族婦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種類很多,除腌制鮮菜外,還做豆瓣醬、豆豉、面醬;劍川、鶴慶的白族常采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製成各種風味菜。

肉食以豬肉為主,除用鮮豬肉做各種炒菜外,還喜腌制年豬,加工成火腿、臘腸、香腸、豬肝、吹肝、飯腸等精美風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歡大鍋牛肉湯,食用時要加蔓菁、蘿卜、蔥等佐料一起食用。臨河而居的白族,擅長水鮮烹調。

白族大都喜飲酒,由於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種類很多,制酒時常用40多種草葯製成酒麴,製成各種白酒,其中以窯酒和干酒為傳統佳釀。另外還有一種糯米甜酒,是專為婦女和孕婦製作的,據說有滋補和催奶的作用。

飲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兩次茶。晨茶稱「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內放米花和奶,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風味菜餚很多。生皮是為白族逢年過節必備的菜餚之一,是用多種辛麻辣拌成的冷葷菜。毛驢湯鍋,是用毛驢肉燒制而成。柳蒸豬頭也是白族傳統名菜之一,是用豬頭放在柳條架上入鍋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節特製的糕餅,用發酵面團加佐料蒸制而成。

服裝:男子的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大理地區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水」,腰系皮帶或綉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在雲南洱源縣西山區,每個成年後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個小巧玲瓏的綉花荷包,荷包上綉著「雙雀登枝」、「鴛鴦戲水」等字樣。綉荷包是愛情的象徵,它是白族姑娘聰明智慧的結晶。

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綉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綉花「百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盤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腰系綉花短圍腰,更顯得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已婚婦女改為挽髻。洱海東岸婦女則梳「鳳點頭」的發式,用絲網罩住,或綰以簪子,均用綉花巾或黑布包頭。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鐲的習俗。居住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一種頭飾叫「登機」,它是姑娘心靈手巧的標志。

節慶: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苗族

苗族先民於秦漢時聚居在「五溪」地區,即今湘西、黔東等地。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

分布: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後,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習俗:苗族十分注重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宰鴨盛情款待,若是遠道來的貴客,苗族人習慣先請客人飲牛角酒。吃雞時,雞頭要敬給客人中的長者,雞腿要賜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即由家裡年紀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拈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歡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飽喝足,則被視為看不起主人。

婚俗: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做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服裝:苗族的服飾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頭,身穿短衣褲但苗族婦女的穿戴普遍比較講究,尤其是盛裝,極為精美,花飾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層,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綉制的各種圖案,古色古香,異彩紛呈。婦女擅長紡織、刺綉、蠟染,工藝十分精湛。

食俗: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節慶: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如:吃鴨節、吃新節、殺魚節、採茶節等。過節除備酒肉外,還要必備節令食品。

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個卯日,歷時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戶都要備豐盛的年食,除殺豬、宰羊(牛)外,還要備足糯米酒。年飯豐盛,講究「七色皆備」、「五味俱全」,並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請饋贈。殺魚節多在江邊,由婦女帶上飯、臘肉、香腸等酒菜,只要捉到魚,即燃起篝火,架鍋煮魚直到盡興方歸。「祭鼓節」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回族

回族以7、13世紀東遷來的中亞、阿拉伯人為主,在與其它各族長期交往、融合中形成。信仰伊斯蘭教。

回族人以漢語作為本民族的語言,並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使用漢文.回族民間歌曲「花兒」在甘、寧 夏和青海一帶廣為流傳,其中以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蓮花鄉每年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花兒」盛會規模最大。

習俗: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客人來訪,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製面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並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有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喪葬食俗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區別。有的地方辦喪事三天不動煙火,由附近的親戚鄰居送食,禁止請客,三天後方進行紀念活動。婚俗結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諱單數,象徵新婚夫婦永遠成雙成對。甘肅地區的新婚夫婦生頭胎,男方要攜帶禮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親家報信,10天內岳母要攜紅糖、米等營養品和小孩穿的衣物來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設宴款待來客。

食俗: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合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鹵面、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回族長於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發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腌菜。

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凈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鹵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沈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 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謚美之詞。

服裝:回族男子在節日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喜戴白色小帽,婦女則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後面披垂於肩頭。回族阿訇的經文水平達到程度時,即舉行穿衣儀式,穿上綠袍,戴上象徵清真寺圓頂的帽子,並纏以白色頭布,稱為「穿衣阿訇」。

節慶: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開齋節在回歷每年9月,從見新月到下月見新月終的一個月里,凡男子在12歲以上,女子9歲以上,都要把齋。即從日出後到日落前,不得進食,直到回歷十月一日開始為開齋,屆時要歡慶3天,家家宰牛、羊等招待親友慶賀,並要做油香、饊子、油(飠+果)等多達二、三十種節日食品。

古爾邦節:即獻牲節,在回歷十二月十日。節日當天不吃早點,到清真寺做過禮拜之後宰牛獻牲。獻牲的牛羊,要體態端正,無缺損,宰後的牲畜按傳統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濟貧,一份送親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省區,現有人口657萬多,其中雲南最多,有405萬多人。全省絕大部分縣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楚雄、紅河兩州的哀牢山區,烏蒙山區和滇西北小涼山一帶比較集中。

彝族歷史悠久,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民間文化藝術豐富多采。其《太陽歷》和《十二獸歷法》有其獨特之處。自稱他稱不下一百餘種,主要的有諾蘇撥、納蘇撥、聶蘇撥、改蘇撥、撒尼撥、阿細撥等,解放後根據彝族人民的意願,統一稱為彝族。彝是鼎彝的「彝」,從漢文字義上來講,有莊重古老、豐衣足食之美意。

彝族的節日很多,有密枝節、彝歷節、清明、端午、中秋和冬至、插花節、賽裝節等,尤以火把節最為隆重。彝族支系繁多,各地的服裝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

彝族少女在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一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就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將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綉滿彩花的頭帕,還要將童年時期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沙拉洛」儀式標志著水女的黃金時代開始了。

⑷ 求10個歇後語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廟)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費心(費芯)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⑸ 一道政治題

壯族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雲南、廣東,貴州三省。壯族信仰多神教,崇拜巨石、老樹、高山、土地。祖先崇拜佔有主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著「天地親師」的神位。有的還信奉佛教。

壯歌久負盛名,定期舉辦對歌賽歌的「歌圩」盛會;壯族刺綉、竹芒編以及「干欄」建築藝術等名揚遠近。

如果有客人來訪,他們都會熱情招待。由主人出面讓座遞煙,雙手奉上茶。有客人在家,不可以大聲講話,進出要從客人身後繞行。和客人共餐,要兩腿落地,和肩同寬,不能蹺二郎腿。

飲食以大米、玉米、薯類等為主食。認為狗肉、野味是美味佳餚、珍品。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普遍喜歡喝酒。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有酒才顯得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龍州等地的婦女還有嚼檳榔的習俗,有些地方檳榔仍是待客的必需品。

不愛吃胡羅卜、西紅柿、芹菜等。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干媽。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彝族的禁忌:禁食狗、馬、熊等動物的肉;過年三天內禁忌新鮮蔬菜進屋,否則對祖先是最大的不敬;婦女忌食難產而死的家畜之肉;禁過年七天內推磨,不然會使家境貧困;忌用餐後把湯匙扣於碗盆的邊沿上,因這是給死人敬食的方式。忌諱女人跨過男人的衣物,更不能從男子身上,頭上跨過。忌諱女客上樓。忌諱婦女送自己的首飾、衣物給別人,否則會影響生育和孩子的順利成長。
苗族

節日是苗族風情展現得最精彩淋漓的時刻。黔東南苗族有名堂的節日有一百多種,春節、過苗年、吃姊妹飯節、吃牯藏、爬笙節、龍船節……數不勝數,一些節日又往往"節中有節",或者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同過一個節,節慶活動比伏彼起,因此流傳"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的說法一點也不過份。就拿春節來說吧,一般過了正月初三,各村寨就陸續掀起蘆笙會的熱潮,今天這個寨子結束,明天另一個寨子又開始了,一個接一個像走馬燈似的,彷彿沒完沒了。
有些節日並非年年進行,例如"吃牯藏節"十三年才過一次,使得連苗家未經歷過的新一代人覺得分外神秘。
熱衷於追尋這些節日的人,如果想每一個節慶都去陶醉一番,那可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圓滿輪一遍呢。

苗族的禁忌:做客的時候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肝、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忌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白族

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⑹ 歇後語大全 小學五年級

這些個歇後語可以用來罵人了~特爽~

1.蝙蝠身上插雞毛--你算什麼鳥
2.蒼蠅采蜜--裝瘋(蜂)
3.茶壺里的水--滾開
4.大火燒竹林--一片光棍
5.炊事員行軍--替人背黑鍋
6.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
7.吃飽了的牛肚子--草包
8.裁縫不帶尺--存心不量(良)
9.《百家姓》去掉趙--開口就是錢
10.鼻孔喝水--夠嗆
11.車禍--乘人之危
12.唱戲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13.擦粉進棺材--死要面子
14.醫生賣棺材--死活都要錢
15.骯臟他娘哭骯臟--骯臟死了
16.布告貼在樓頂上-~天知道
17.一個耳朵大,一個耳朵小--豬狗養的
18.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19.五百塊分兩下--二百五
20.牛屎蟲搬家--滾蛋
21.石頭放在雞窩里--混蛋
22.老肥豬上屠--挨刀的貨
23.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幾
24.芝麻地里撒黃豆--雜種
25.弔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臉
26.茅廁里題詩--臭秀才
27茅房裡打燈籠--照屎(找死)
28.狗咬叫花子--畜牲也欺人
29.狗咬皮影子--沒一點人味
30.駱駝生驢子--怪種
31.種地不出苗--壞種
32.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33.鐵匠鋪的料--挨打的貨
34.強盜畫影像--就你那副賊形
35.牆頭上跑馬--不回頭的畜牲
36.瞎子拉琴--瞎扯
37.上打口紅--裝純(唇)
38.春哥敲門--蠢(春)到家了

39、開水鍋里洗澡--熟人。

40、看見岳父不搭腔--有眼不識泰山。

41、吃菠蘿問酸甜--明知故問。

42、口袋裡裝釘子--個個想出頭。

43、蒼蠅叮菩薩--沒人味。

44.背著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勁

45、糞堆上開花--臭美。

46、聾子看戲--飽眼福。

47、馬槽邊上的蒼蠅--混飯吃。

48、吃飽了溜大圈--撐的了。

49、長江里的石頭--經過風浪。

50、刀砍大海水--難舍難分。

51、到手的肥肉換骨頭--心不甘。

52、雕像匠不給神像扣頭--知道老底。

53、東扯葫蘆西扯瓢--故意找茬兒。

⑺ 謎語大全及答案

日用品類
左手五個,左手五個。拿去十個,還剩十個(打一日常用品)——手套
四角方方,常隨常往。傷風咳嗽,數它最忙(打一日常用品)——手帕
半個西瓜樣,口朝上面擱。上頭不怕水,下頭不怕火(打一日常用品)——鍋
中間是火山,四邊是大海。海里寶貝多,快快撈上來(打一日常用品)——火鍋
紅娘子,上高樓,心裡疼,眼淚流(打一日常用品名)——蠟燭
猛將百餘人,無事不出城。出城就放火,引火自燒身(打一日常用品)——火柴
一隻八寶袋,樣樣都能裝。能裝棉和紗,能裝鐵和鋼(打一日常用品)—— 針線包
遠看兩個零,近看兩個零。有人用了行不得,有人不用不得行(打一日常用品)——眼鏡
有面無口,有腳無手。聽人講話,陪人吃酒(打一日常用品)——桌子

熱點內容
大型崖豆藤盆景圖片 發布:2025-09-29 14:04:33 瀏覽:104
梅花鹿燈 發布:2025-09-29 13:46:25 瀏覽:627
茶花女人物關系 發布:2025-09-29 13:39:09 瀏覽:251
荷花的歌聲 發布:2025-09-29 13:22:31 瀏覽:631
窄長葉綠植 發布:2025-09-29 13:00:15 瀏覽:341
一八梅花 發布:2025-09-29 12:35:40 瀏覽:488
小紅星綠植 發布:2025-09-29 12:34:51 瀏覽:937
盆景赤楠沒根能活嗎 發布:2025-09-29 12:16:35 瀏覽:117
玉海棠劇情分集介紹 發布:2025-09-29 12:13:44 瀏覽:745
大彬梅花 發布:2025-09-29 12:13:32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