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夜光的花卉
A. 有沒有晚上會發光的植物
有~ 發光植物 photogenic plants,luminous plan-ts能進行生物發光的植物。與發光動物相比,其例不多,並且僅限於細菌類、擔子菌類、鞭毛類植物等三門植物。其中鞭毛植物中的發光種類[夜光藻屬(Noctiluca)、角藻屬(Ceratium)和梨甲藻屬(Pyrocystis)等]已被列入原生動物門。總的來說,發光的生物學意義現在還不清楚,不過把它看做是能量代謝的偶發產物,可能是有力的一種見解。此外,由於與發光動物(昆蟲的幼蟲和發光蚯蚓)共生而發光的傘菌,或因發光性昆蟲一種彈尾蟲(Neanura)的寄生而引起發光的樹木為共生發光和寄生發光。據說深海產的海藻,由於發光性海杯(Campanulariaintegra)的寄生能在黑暗的深海中進行光合成。至於發光蘚(Schistostega osmundacea),僅是由於能反射光線,其本身並不能發光。(陳維培 譯) 會發光的植物 非洲北部有一種夜光樹,一到夜晚就成了火樹銀花,通體閃亮。起初,當地居民還以為它是什麼妖魔的化身,十分害怕,誰也不敢靠近。人們甚至稱它為惡魔樹。但過了很久很久,人們一直沒有發現這種樹對人有什麼危害,慢慢地喜歡上它。如今那裡的居民都有意把它移植在門前院後,用來當路燈,還可以借光做事,甚至可以讀書看報呢! 據說,這種常綠喬木不僅能在夜裡發光,白天也同樣能發出光亮,它的光源就在樹的根部。它的根部有大量磷質,待變成磷化三氫氣體後,從樹體里跑出來,一碰上空氣中的氧,就能放出一種沒有熱度、也不能燃燒的冷光來。這種磷光的亮度和樹的大小成正比,樹愈大,含磷愈多,發出的光也愈強。 我國井崗山地區也有一種能閃閃發光的樹,當地人稱它為「燈籠樹」。它是一種常綠闊葉樹,樹葉里含有大量磷質。每逢晴天的夜晚,樹上熒光點點,恰似高懸著的千萬盞小燈籠,為過往行人照明指路。 植物都能發光嗎?1950年的一天晚上,在前蘇聯南部庫班河上一個內陸港口克拉斯諾達爾的一個實驗室里,電工兼攝影愛好者謝苗.達維多維奇.柯連和他的妻子瓦蓮金娜,正用自己發明的儀器在莫斯科溫室里摘下的兩片相似的葉子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發光現象,並拍攝到了照片。 任何生物似乎都有這種發光現象,只是人的肉眼看不到它。有個人聽說他倆能把這種奇怪的能量在膠卷上顯示出來,便從遙遠的莫斯科趕來找他們,希望能得到這種照片。來人從皮包里取出兩片葉子,遞給柯連夫婦。柯連夫婦很受感動,馬上工作起來,一直忙到深夜。結果他們很失望地告訴客人,在一片葉子上獲得閃閃發光的清晰圖像,另一片葉子只有模糊的輪廓。出乎他們意料,客人卻驚奇地叫了起來:「你們已經發現了它!你們用照片證實了這一現象!」原來這兩片葉子一是從健康植物上摘下來的,一是從病樹上摘下來的,表面上看沒有什麼區別,可照片卻把它們區別開來。 實際上,柯連夫婦證實的樹葉發光與發光樹可能還不是一回事。數百年來,科學家斷言,植物像動物和人體一樣,具有由亞原子或等離子能量所形成的薄膜表層的能量場,能夠滲穿過由分子和原子組成的固體。許多有特異靈感的人都把這種附在生物外部的東西或「輝光」,描繪成古代聖人肖像頭上的光環。用膠片或底片與被攝物體相連,再用高頻火花發生器向該物體加以每秒75000~200000赫茲的電脈沖,柯連夫婦拍到的就是這種「輝光」或類似的東西。 柯連認為,他的照片上的奇怪能量來自「不帶電的生物體向帶電的生物體的轉化,生物體帶電就會在膠卷上映出來」。前蘇聯的弗拉基米爾.伊里辛教授和他的同事對柯連的照片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認為,這種生物體發光,並非由生物的帶電狀態所產生,而是產生於「生物等離子體」。這種生物等離子體的運動過程雖然極極其復雜,且與生物體的能量運動模式並不一致,但它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體。 前蘇聯生物物理學家維克托.阿德曼科沒有把這個現象歸為「生物等離子體」,他把這種用肉眼看得見的光輻射稱為「生物體內散發到空中的電子冷輻射」。美國科學家則把這種「電子冷輻射」稱為「電暈放電」,即與人們行走在地毯上和撫摸接地金屬時常見的「靜電放電」相對應。 1972年春,在美國曼哈頓召開的西方國家第一屆柯連照相術和人類輝光會議上,美國科學家莫斯和約翰遜出示的照片令人目瞪口呆。他們用柯連技術拍攝了葉子被刀扎傷前後的照片:葉子被扎傷前,照片是天藍色和粉紅色的,被扎傷後,傷口中央有一股血紅色的能量流直往外涌。 美國科學家威廉.蒂勒推測,從葉子發出的射線和能量,可能是來自形成固體物質的前物質。他認為,可能是「存在於另一層次物質,它產生於葉子的綜合衍射圖,即相干能量結構,它就是組成物質以構成一種物體網格的力量場。」 1973年3月,在紐約召開的第二屆柯連照相會議上,希臘科學家宣布,他能用肉眼看到包圍在植物、動物和人周圍的輝光,並出示了他所畫的詳盡細致的圖像。他和另一學者合作實驗表明,讓一個人在離一棵菊花1.5米處叫喊,結果菊花的能量場明顯收縮,並失去它天藍色的光澤,博動次數也減少三分之二。如果讓病人在離健康植物1米處每天喊兩個小時,結果首先是它下面的葉子掉了,三天後就已經枝乾枯萎,很快死去。因此他認為,植物的能量場嚴重受失調病人的影響。 對於植物的發光現象,無論是含磷物質,還是類似動物的輝光,都還處在探索階段,許多問題還都是謎。
B. 那天去花市,老闆說有個花是夜光的。不知是真還是假
夜光花是假的。 近來,在不少城市的花卉市場上都出現了一種會在夜間或黑暗環境中發光的不夜城蘆薈,其價格比普通的不夜城蘆薈高出數倍。看上去這種會發光的「夜光不夜城蘆薈」葉緣及葉背上的肉質刺較大、較白,似乎還有塗抹的痕跡,其他特徵則與一般的不夜城蘆薈完全相同。經筆者驗證,將其放在較暗的環境中葉緣及葉背上的肉質刺的確會發出黃白色的熒光。
那麼,是否真的有會發光的蘆薈呢?為此,筆者翻閱了有關書籍,並在網上進行了搜索,都沒找到會自然發光的蘆薈。後來又咨詢了一些業內人士,才了解了其中的奧秘,原來是在肉質刺上塗抹了熒光劑,並經常用含有熒光劑的水澆,經過如此處理後,其肉質刺就會在黑暗的環境中發光,在一定時期內,新長出的葉片上的肉質刺也會發光。但是,如果以後熒光劑脫落或者停止澆含有熒光劑的水,其肉質刺就不再發光,新葉上的肉質刺更是難以發光,徹底恢復成普通的不夜城蘆薈。
不夜城蘆薈(Aloenobilis)又名不夜城、大翠盤、高尚蘆薈,為百合科蘆薈屬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植株單生或叢生,高30至50厘米,肉質葉綠色,幼苗時互生排列,成年後則為輪狀互生。葉片披針形,肥厚多肉,葉緣有淡黃色鋸齒狀肉刺,葉面及葉背有散生的淡黃色肉質凸起。鬆散的總狀花序從葉叢上部抽出,小花筒形,橙紅色,冬末至早春開放。不夜城蘆薈還有一個斑錦變異變種,稱「不夜城錦」,葉面及葉背均有黃色或黃白色縱條紋,其條紋的寬窄因植株而異,有時整個葉子都呈黃色。其餘特徵與不夜城蘆薈相同。
來源:中國花卉報
C. 有熒光的植物嗎
有啊,熒光植物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特色植物,白天看似一株普通的植物,到了晚上就能發出淡藍、紫紅、銀白等各種顏色的熒光。人們對熒光植物的研究已近半個世紀。研究者們試圖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把螢火蟲、水母或其他海中發光動物的熒光基因植入到植物中,使其發光。但這樣易損傷植物肌體的DNA,不利於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而且發出的熒光持續時間較短。運用基因方法培育出來的熒光植物也很少,最成功的就是在煙草上的運用,但熒光煙草的觀賞價值極低。
於是,人們把目光轉向了植物體內潛在的具有發光性能的物質,試圖用特定技術「誘導」其發出熒光。熒光誘導技術是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手段,把熒光促進劑活化,促使植物的枝、葉、花、根、果等器官吸收附著,讓這些組織器官都具有蓄光、放光的功能,並且達到發光持續性好,發光時間長,發光強度大的觀賞效果。有關專家認為,如果一般花卉經熒光誘導處理後,可望增值25%甚至數倍。
無論是名貴的蘭花,還是普通的月季或菊花,在花朵處於含苞欲放之時,只要將特製的熒光促進劑噴灑於花瓣,花卉在整個花期內就「自然」地具有了一種神奇效果:白天或在燈光下,人們很難分辨出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在沒有光線的夜間,它們能發出色澤明麗、種類繁多的熒光。
熒光誘導技術因植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有些植物容易誘導,有些植物不易,有些植物不適誘導,但有一個規律與趨勢,如天南星科植物、沉水植物、喜陽植物、沙漠植物、球莖類植物,以及表皮層透亮的植物較易,另外植物表面有角質層與蠟質層的植物熒光亮度會較好些,而葉片或器官表面絨毛、氣孔、皮孔較多的熒光效果會差些或甚至不能誘導。
根據這些發現,研究人員主要選擇天南星科的如白掌、紅掌、綠巨人、綠蘿、花葉芋、萬年青、仙人球、仙人掌、鐵樹、鴨腳木、鬱金香、風信子等植物,這些植物一經誘導,就可以實現長期發光,並且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沒有任何不良的影響,養護管理也較為方便。
特別是這些植物適合室內栽培,可以利用它們發出的熒光為居室創造一個溫馨柔和的環境。隨著該技術的完善和成熟,完全可以應用到道路綠化上去:馬路兩邊種上熒光樹,夜晚它們就可以代替路燈,為行人照明,節約了大量的電能,在足球場上種上熒光草,晚上也可以照常踢足球了。
熒光植物的應用前景還不止這些。據報道,熒光植物還將被送往火星擔任「探路者」。由於這些經過特殊培植的植物能根據周圍環境,發出特定的奇異熒光,科學家們在地球上通過觀察它們的發光變化,即可推測植物所處的環境狀況。
科學家給挑選出來的擬南芥屬的芥菜插入各種「信使基因」,每種「信使基因」只對一種特定的環境因素作出反應。例如,如果在火星土壤中檢測到重金屬,基因將使植物發出明亮的綠光,發現過氧化物時,將發出藍光。按照美國太空總數的計劃,發光植物的種子將隨火星探索器一起抵達火星。火星登陸器上攜帶的機器人將從火星表面挖取定量的土壤。地球科學家將通過一台特殊的攝像機和機器人配置的觀察設備對土壤進行分析,再根據需要指揮機器人用化肥、養料對火星土壤進行改善。隨後,科學家指揮機器人將發芽的種子撥入土壤,讓它們在登陸器上特製的微型溫室中安家落戶
D. 陸地上有發光的植物嗎
地球上有會發光的植物。在全球發現的發光蘑菇大概有70多種,這些蘑菇大多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光線比較暗的地區,因為體內含有會發光的物質,因此在暗處或黑夜中就發出淡藍色、淡綠色或白色等不同顏色的熒光。
發光的不僅僅是蘑菇。中國的燈籠樹、非洲的夜光樹和某些非洲蘆薈都屬於發光植物。一些植物會發光主要是因為這些植物的葉子含有大量的磷,而磷會釋放出少量的磷化氫氣體。因為磷化氫的燃點很低,可以在空氣中自燃,所以這種植物會發出淺藍色的光。
(4)帶夜光的花卉擴展閱讀:
植物中有許多潛在的發光物質,如植物中的葉綠素在紫外線激發下能發出黃綠光。因此,研究人員試圖用熒光加速器刺激生物體發出熒光。
2003年,湖北大學教授蔡德天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熒光增強劑,他們將這種熒光增強劑噴灑在含苞的花朵上,使它們在花期發出神奇的光芒。此外,他的團隊已經成功開發了10多種可以發光的花卉,如玫瑰、百合、菊花和懸崖蘭花。
E. 花卉的種類及名稱有哪些
常用木本花卉: 梅花、桃、牡丹、海棠、玉蘭、木筆、紫荊、連翹、金鍾、丁香、版紫藤、春鵑 杜鵑花、權石榴花、含笑花、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 桂花、茉莉花、木芙蓉 臘梅、免牙紅、銀芽柳、山茶花、迎春。
常用草本花卉 :春蘭、香堇、慈菇花、風信子、鬱金香、紫羅蘭、金魚草、長春菊、瓜葉菊、香豌豆 夏蘭、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蓮、芍葯、福祿考、晚香玉、萬壽菊、千日紅 建蘭、晚香玉、鈴蘭 報歲蘭、慈茹花、香堇、大岩桐、水仙、小草蘭、瓜葉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臘紅。
球根花卉:可分為鱗莖(如百合、朱頂戲、水仙、網球花)、球莖(如唐菖蒲、番紅花、小蒼蘭)、塊莖(如大岩桐、彩葉芋、長筒花)、塊根(如大麗菊、嘉蘭)、根莖(如美人蕉、紅姜花)等。
F. 世界上那些植物會發光
1、夜光樹
北美的原始森林裡有一種夜光樹,樹皮中含有大量的磷,入夜,螢光閃耀,宛如滿樹星斗。它的根部有大量磷質,待變成磷化三氫氣體後,一碰上空氣中的氧,就能放出一種沒有熱度、也不能燃燒的冷光來,這種磷光的亮度和樹的大小成正比,樹愈大,含磷愈多,發出的光也愈強。
G. 夜光玫瑰
夜光玫瑰:
1、讓花在紫外線或UV燈下受光幾秒鍾後,到暗的環境開始發光的具有夜光性的特殊玫瑰
2、主要花色有粉色、藍色、綠色、桔黃色、紫色
3、在黑暗的環境當中可以發亮出不同的花色,特別是藍色和綠色的發亮更加鮮明漂亮
這個夜光玫瑰不是魔術玫瑰
是真正的最新的韓國花卉品種,由北京花集網從韓國引進的最新花卉品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也可以網路一下:「花集網韓國花卉館」或者「花集網」
H. 我要熒光花卉
人民網武漢7月30日電昨日,湖北大學宣布,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成功研製出我國首批夜光花卉。中國蘭、蝴蝶蘭、玫瑰、百合、菊花、君子蘭、康乃馨等10多種夜光花,有望於不久投放武漢市場。據了解,我國是世界上花卉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2001年已達24.6萬公頃,花卉銷售額達215.8億元。有關專家認為,一般花卉經夜光處理後,可望增值25%甚至10倍以上。夜光花卉一直是植物研究者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不用藉助任何光線,人們就可輕松自如地觀賞到美麗的花朵,此前,人們試圖利用基因技術,將螢火蟲或水母的熒光基因植入花卉,但這樣做易損傷植物肌體的DNA,不利於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而且發出的熒光持續時間較短。湖北大學蔡得田教授等人把目光轉向了植物體內的葉綠素等潛在發光物質,經過誘導,這些物質可以發出熒光。針對這一特性,蔡教授等人研製出了一種熒光促進劑,專門用來激發植物體內具有發光性能的物質。無論是名貴的蘭花,還是一朵極其普通的月季或菊花,在花朵處於含苞欲放時,只需將這種特製的熒光促進劑向花瓣噴灑一次,該花卉將在整個花期內就自然地具有了一種神奇效果:白天或在燈光下,人們很難分辨出它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在沒有光線的夜間,它能發出色澤明麗、種類繁多的熒光。
I. 熒光植物是什麼,有啥用呢
有啊,熒光植物一直是人們追求的特色植物,白天看似一株普通的植物,到了晚上就能發出淡藍、紫紅、銀白等各種顏色的熒光。人們對熒光植物的研究已近半個世紀。研究者們試圖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把螢火蟲、水母或其他海中發光動物的熒光基因植入到植物中,使其發光。但這樣易損傷植物肌體的DNA,不利於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而且發出的熒光持續時間較短。運用基因方法培育出來的熒光植物也很少,最成功的就是在煙草上的運用,但熒光煙草的觀賞價值極低。
於是,人們把目光轉向了植物體內潛在的具有發光性能的物質,試圖用特定技術「誘導」其發出熒光。熒光誘導技術是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綜合手段,把熒光促進劑活化,促使植物的枝、葉、花、根、果等器官吸收附著,讓這些組織器官都具有蓄光、放光的功能,並且達到發光持續性好,發光時間長,發光強度大的觀賞效果。有關專家認為,如果一般花卉經熒光誘導處理後,可望增值25%甚至數倍。
無論是名貴的蘭花,還是普通的月季或菊花,在花朵處於含苞欲放之時,只要將特製的熒光促進劑噴灑於花瓣,花卉在整個花期內就「自然」地具有了一種神奇效果:白天或在燈光下,人們很難分辨出它們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在沒有光線的夜間,它們能發出色澤明麗、種類繁多的熒光。
熒光誘導技術因植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有些植物容易誘導,有些植物不易,有些植物不適誘導,但有一個規律與趨勢,如天南星科植物、沉水植物、喜陽植物、沙漠植物、球莖類植物,以及表皮層透亮的植物較易,另外植物表面有角質層與蠟質層的植物熒光亮度會較好些,而葉片或器官表面絨毛、氣孔、皮孔較多的熒光效果會差些或甚至不能誘導。
根據這些發現,研究人員主要選擇天南星科的如白掌、紅掌、綠巨人、綠蘿、花葉芋、萬年青、仙人球、仙人掌、鐵樹、鴨腳木、鬱金香、風信子等植物,這些植物一經誘導,就可以實現長期發光,並且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沒有任何不良的影響,養護管理也較為方便。
特別是這些植物適合室內栽培,可以利用它們發出的熒光為居室創造一個溫馨柔和的環境。隨著該技術的完善和成熟,完全可以應用到道路綠化上去:馬路兩邊種上熒光樹,夜晚它們就可以代替路燈,為行人照明,節約了大量的電能,在足球場上種上熒光草,晚上也可以照常踢足球了。
熒光植物的應用前景還不止這些。據報道,熒光植物還將被送往火星擔任「探路者」。由於這些經過特殊培植的植物能根據周圍環境,發出特定的奇異熒光,科學家們在地球上通過觀察它們的發光變化,即可推測植物所處的環境狀況。
科學家給挑選出來的擬南芥屬的芥菜插入各種「信使基因」,每種「信使基因」只對一種特定的環境因素作出反應。例如,如果在火星土壤中檢測到重金屬,基因將使植物發出明亮的綠光,發現過氧化物時,將發出藍光。按照美國太空總數的計劃,發光植物的種子將隨火星探索器一起抵達火星。火星登陸器上攜帶的機器人將從火星表面挖取定量的土壤。地球科學家將通過一台特殊的攝像機和機器人配置的觀察設備對土壤進行分析,再根據需要指揮機器人用化肥、養料對火星土壤進行改善。隨後,科學家指揮機器人將發芽的種子撥入土壤,讓它們在登陸器上特製的微型溫室中安家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