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禪道插花

禪道插花

發布時間: 2021-12-09 07:35:49

A. 茶道的具體內容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茶道源於中國,之後又傳入西方。

喝茶、品茶、茶藝的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將茶當飲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

茶藝: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品味人生,達到精神上的享受。

B.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色即世間萬象 空就是不實際,不得永恆
此是佛祖教化我等放下對世間形象的執著,放棄對『有』
的追求。而從『無』中求永恆。所謂萬象皆空是成佛的必備條件
此句是對佛教原教義的領會,後世宗派林立 修法 教義大有變化
而印度原土佛教已經消失 統一的標准也隨之消失
對佛經佛意也多有不同 你這一句 亦是
其實不必強求 過多追求經文 正是一種執著 你若有心開化無限大智 進入永恆境地 確實 要做到萬象皆空 謹記色即是空 但這又是自然而然的過程
不必太過執著經文 其實按經文說法 佛陀圓寂之後 人間佛性受阻
難有大成者了 不像佛陀在世時有那麼多修成者
佛陀再降要等到萬年之後了 不過好在阿彌陀佛創立西方世界 我等只要不犯罪惡 一心像佛 按阿彌陀佛所說 死前只要說一句 『南無阿彌陀佛』即可被接引至西方世界 亦可得永恆
至於『色即是空』 現在看來 就是參禪領悟之訣了 你若無意研究佛理 參悟禪道的話。如果你是一般信徒 委實沒必要 研究這句話的意義

佛即開悟 經文只是已悟之前輩啟蒙我等緣分低淺繁簡世人 你若然已定修悟之決心 切勿執著

C. 日本建築物的顏色特徵

文化創造的本質是發現、選擇、吸收和創造。同處東亞的日本與中國有著一衣帶水的特殊的地緣關系,在深受中國唐代建築風格影響的同時,日本人以強烈的好奇心與對外來異質文化的寬容而非排斥的兼容吸納,逐漸發展了自己的建築特色。從神社到住宅府邸,從茶室到枯山水式的寫意庭園,無不體現出這個島國民族獨特的創造力。尤其是日本傳統建築室內中所蘊涵的自然生態觀,我們應從中尋到一些有益的啟示。這里的「自然」,既包涵了自然的物質因素,也包涵了自然的精神因素,包括建築室內空間中的自然品質、自然美及其暗含的哲理。

一般來說,傳統的住宅建築材料通常是該地區最容易獲得的原料。石頭資源豐富的歐洲與樹木資源豐富的日本,其住宅建材的不同顯然是由於自然條件不同的緣故。而日本的住宅由於結構體即為室內,這種建造法的原因導致了日本和式住宅與和式室內的關系密不可分、一脈相承。所以,日本的室內史即是住宅史,這與歐洲有著很大的不同,此亦是應特別指出的。

一、日本傳統建築室內的演變

日本的古代文化受到中國文化全面、深刻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日本最初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日本文字的產生和形成是在中國漢字傳入日本後開始的。英國著名建築史學家帕瑞克•紐金斯說:「當我們研究日本建築時,我們發現,正如許多建築藝術史實中所述,日本建築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非常之大。」事實上,作為一種全新文化的注入,日本在公元1世紀時就已經接受了典型的中國南方建築形式,盡管它存在不少缺陷,但由於適合日本群島的環境氣候條件,仍然被沿用下來。
公元6世紀中葉,佛教自中國傳入日本,同時也帶去了中國傳統的建築技術與藝術,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建築結構和建築技術,布局方式以及城市規劃思想等(如日本古都奈良的建築規劃就與我國西安古城的布局幾乎如出一轍),使日本建築技術出現了飛躍。這時,日本一方面模仿中國建築樣式,另一方面將其與自己固有的文化加以融合,逐漸創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樣建築」及「唐樣建築」,同時在居住建築中逐漸形成了「寢殿造」、「書院造」等一些日本化的型制和「草庵風茶室」、「數寄屋」等一些具有濃厚日本格調的建築類型。與中國建築的宏大壯美相比,日本建築更加洗練、優雅和素潔,更擅長表現建築結構的構造美和材料的質感與色澤的美。此外,在用建築再現自然美的構思和技巧上,日本建築似乎也顯得匠心獨具。

日本的建築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早期——公元6世紀中葉至12世紀,即飛鳥、奈良、平安時代的建築;中期——公元12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即鐮倉、室町時代的建築;近期——公元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即桃山、江戶時代的建築。而日本和式住宅的沿革大大致經歷了寢殿造、書院造、茶室、數寄居等階段。

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住宅是天平年間建築的近江紫香樂宮的納言藤原豐成的板殿。在那裡,用屏風、簾帷、幕布等來劃分內部空間。室內實施了簡單的裝飾,配置了日用器具,同時設置了椅座與平座,公事時則使用御椅。

約公元552年,佛教自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同時也帶入了中國南北朝和隋唐的傳統建築技術與風格。從此,佛寺建築成為日本的主要建築,其影響遍及宮殿與神社。在飛鳥時代(公元593—709年),佛寺建築的布局與形式各異,到奈良時代逐漸形成統一的風格,既有中國唐代建築的明顯特徵,又在向有日本化的型制過渡。神社是具有典型日本風格的建築類型之一,通常以正殿為主體。正殿一般為長方形為方形,木構架,底部架空,兩坡頂,懸山造,正脊上橫向安置著一排被稱作「豎魚木」的原木,脊的兩端各有一對方木高高挑起,並相互交叉,被稱為「千木」。神社內的柱子、板壁、欄桿等木構件處理成素麵,木紋清晰,色澤柔和。在通往神社的大道上或圍欄上,常設有一種被稱為鳥居的大門,其形式為一對木柱架設一根兩端懸出的橫梁,梁下又橫穿又一根兩端挑出的枋木。鳥居的形式雖然簡單,但比例精妙,姿態樸拙而又輕逸,具有一種特別的冼練美。到平安時代(公元794年—1184年),這個過渡基本完成,在佛寺建築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和樣建築,在貴族府邸中形成了「寢殿造」。寢殿造形成於平安朝代後期,是仿效中國宮殿式建築的住宅,其所有寢所的內部空間除塗籠(泥牆小屋)外沒有明確的區分,只在有活動時用屏風、簾帷等加以劃分。而配置的必要的室內用品,則稱之為「室禮」、「鋪設」,榻榻米也僅在必要的場所鋪設。

從鐮倉幕府時代(公元1185—1335年)到室町幕府時代(公元1335——1576年),日本地方勢力興起,宮殿、神社、佛寺、府邸逐漸推向全國。此時,日本建築一方面繼續受中國建築的影響,同時又融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加以創造,日本住宅建築也開始打破古老的文化,並形成了一種地上鋪滿榻榻米,頂棚被裝修,有角柱,高低擱板與書院的固定建築樣式,這就是書院造建築。「書院造」往往在一棟住宅的若干房間內擇其一間,做坡屋書房並進行裝飾,以適應僧人與武士的生活方式,其室內地板稍高於其它房間,並有香爐、燭台、花瓶成對的陳設在地板上。到安土桃山時代 (公元1753—1602年),日本既有文化開始真正邁向近世文化,形成了以城郭建築為代表的宏壯的文化,並形成了真正的書院造建築。這時從中國傳來的飲茶、品茶逐漸變成習慣,並在禪師倡導的品茶與鬥茶下形成茶道,並成為日本人審美觀的和種特有的綜合藝術,並影響到書院造建築,茶室遂大興其道,其間又以草庵風茶室最為流行。草庵風茶室往往採用發居的泥牆草頂、落地格窗,並在周圍設一個面積很小的高度寫意的茶庭,將竹籬笆、「役石(即步石)」、石洗手盆(或湧泉、水井)、石燈籠(常以茶室主人的名字命名)等布置成淡雅、簡朴的環境,還在通往茶室的路上種植樹木,以茶道「和、靜、清、寂」的精神為旨趣,意在陶冶情操,啟迪性靈。此類茶室體形較小,若是單獨建築,則常選取於山野之郊,依山傍水隨形成就勢而築;若是在住宅中辟出一隅而建,則多與野趣庭院相結合。它講究動靜之變,往往以一間單獨的書齋為中心,氣氛沉靜、優雅、純潔。取材與構造通常為木柱、泥壁、或毛竹做的窗欞,慣用帶皮樹干為木質構件。

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產生了數寄屋式的住宅形式。「數寄」(日語音譯)是指外麵糊半透明紙的木方格推拉門,也有紙夾在雙層木格中間的,最補由中國傳入日本,既可用於分割室內空間,又可作為住宅的外牆。數寄居是一種平台式規整,講究實用的日本田園式住宅,是取茶室風格的意匠與書院式住宅加以融合的產物,常用「數寄」分割空間,慣於將木質構件塗刷成黝黑色,並在障壁上繪水墨車,意境古樸高雅。在日本,聞名遐邇的桂離宮(公元1616—1661年建成)其建築與庭院一體化,呈現出一種人工與自然之間相互滲透、互相融合的空間形式,突出地表現日本傳統的建築樣式與幽雅美,是數寄屋式建築的傳世經典之作。與庭院協調的造型技法是日本住宅繼承發展到今天的營造基礎,數寄屋式的傳統仍強烈反映在當今的日本住宅建築風格上。

書院造與數寄屋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並趨於結全,逐步演變成日本近現代和式住宅。

到明法時代(公元1868——1911年)政府把日本置於歐美近代國家並列作為目標,招聘外國建築師建造西式建築。因此,室內裝飾逐漸採用了「西、日折衷」的形式。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建造的明治宮殿,為以後日本的建築、裝飾和傢具界樹立了一個雙重結構的典範:公共部分用西洋式,對內部分用和式,使內外有別。至今,西式傢具在日本仍然占據主流,而雙重結構的做法也一直沿用至今。一般日本居民的住所,客廳、飯廳等對外部分是使用沙發、椅子等現代傢具的洋室,卧室等對內部分則是使用榻榻米、灰砂牆、杉板、糊紙格子推拉門等傳統傢具的和室。「和洋並用」的生活方式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而「全西式」或「全和式」都很少見。

二、日本和式住宅建築的特點
和式住宅多為「田」字形,南北朝向,外部四周設平台,台上設檐柱,形成迴廊。其屋頂彷彿是一把撐起的大傘,人們即在傘下暗淡的陰翳中營造住宅。和室住宅的屋檐很寬,與氣候、水土、建材等因素有關。由於不使用磚、水泥等,為了阻擋斜侵的風雨,伸長屋檐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和式住宅的分割多用推拉格子門(平滑移門),可開可閉,內外通透,不佔空間,構造簡單,而且牆、門、窗、圍護結構、採光、通風多種功能合為一體。住宅的地板常高架於地面,一般比室外高600mm左右,有時懸空達1000mm,這樣使底部通風從而可保持室內地面乾燥。地板上鋪設「榻榻米」(種草編的席子),人們跪坐其上品茶、談天論地。

茶室——日本居住建築中一類最具傳統風格特徵的住宅類型。

它追求一種淡雅、清寂的趣向,體現了傳統的禪宗精神。茶室最初與禪宗有關,禪師們常用飲茶來保持自己在打禪沉思時的清醒。茶室室內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榻榻米」那深色邊框所限定的地坪的幾何外形,以及木本色的柱子與房梁,以其清晰的線條勾劃出室內空間的范圍。茶室天花本身也是一種輕巧的木格子,上面鋪著不加修飾的薄板。在空間劃分上擯棄了曲線,這使得住宅在優雅、簡潔方面有了一種幾何美感。茶室中往往都設有壁龕,它作為室內的視覺主體與審美中心,用來掛裝飾軸畫和擺放裝飾品等。壁龕里的地面是一高約100—200mm的地台,上面是低吊頂的天花。地台上設有一個矮的茶幾,現在也有將之省去的。地台或茶幾上通常陳列著一件重要的藝術品——或一個陶碗,或一束插花、一套茶具,一個香爐等,龕壁上則掛一幅有卷軸的字畫。在這里朦朧的畫面與幽暗的壁龕十分的協調,寂寞、淡淡的陰影永遠不變的靜靜的沉寂和籠罩在那裡,給人一種雖在塵世之中,卻又一塵不染,或又有似塵世之外之感。為了模仿深山幽谷的氣氛,使茶室表現出山村茅舍的特點,茶室中要選用各種自然材料:彎曲帶皮的木柱,有節疤的更好;帶樹皮的木板;糊有土泥巴的籬笆牆;質地松軟、剪切整齊的草屋頂;紙糊的格子門;還有不加斧鑿的毛石做的踏步或茶爐架;用竹子做的窗欞、天花;粗糙的蘆葦席做的隔斷等。最為考究的室內構件要數壁龕旁邊的柱子,要求有剛柔兼具的自然彎曲,蒼勁古樸的天然紋理。因此,為求上品主人往往不惜重金以求之。

在選用天然材料的同時,還十分注意充分利用材料的自然屬性,如材料的質感、肌理、色彩以及不同的編結合方式等來達到豐富細部處理的目的。在這樣一個限制非常嚴格的區域中使用如此多樣卻又天然的材料,反映了一種欲以最少而獲得最多的願望。單獨的主人入口與狹窄的客人入口,半透明的「數寄」式格子窗以及偶爾設置的天窗,是其與外部世界僅有的聯系,這種私密感形成了一種透明的環境氛圍,也達到了一種放鬆靜思,超塵脫世的完美境界。

在日本島國的國土上,是一幅幅海濱、森林、丘陵與山嶽交映變化的景色,而且隨著四季的變化:春櫻花、夏深綠、秋紅葉、冬白雪,表現出絢麗多彩的景觀。因此日本人對於自然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意識和感受,他們熱情的贊揚自然、歌頌自然、熱愛自然,對自然的感覺十分敏銳。平原山川的景色、氣候的細微變化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切形成了日本民族與眾不同的自然生態觀。

在這種自然觀理念指導下建造的建築與營造的室內氛圍,尤其是人們日常居住的住宅,在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都很注意:室內並不是從自然中分割或製造出獨立於自然之外的一部分空間,也不通過牆體把居住空間和外部環境之間加以界定,而是一種開放的、盡可能在自然中的生活方式,盡管它必須具有遮風避雨、防寒御署的功能。在和室住宅中,人們將日本古典園林中的「枯山水」和「茶庭」用寫意的手法濃縮後引入室內,正是這種自然觀的集中反映。在建築總體上,和室建築還力圖避免沿縱軸方向對稱以追求自然,不喜歡對抗自然的高大建築,理想的住宅室內不是希冀通過它來誇耀人的力量,而是要與自然協調,與大自然渾然一體,著眼於溫馨親切的空間氛圍。

三、日本和式室內的特徵
日本建築通常都非常簡單,室內風格也是如此,但室內的細部設計卻是頗費心機甚至殫精竭慮的。在非常有限的空間里,細節的變化極其豐富而復雜。被稱為「隱居之所」或「城市中的山野隱居處」的和室,被認為是通往「冥想之路」的入口。在這里,通過簡單與復雜的對立統一,為人們在虛飾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創造出一片自然的天地。

和室的設計,源自傳統的日式住宅。故而它的地板、支柱、壁畫和門的大小,都有平衡的比例。典型的和室,地上鋪滿榻榻米,採取跪座姿勢較多,房中傢具較少,移動方便,所以能隨時可改變其用途。地面、牆壁、天花板也用木材、竹材等天然材料,讓人有回歸自然的親切感。
和式室內的重要特徵是視點紙,也就是室內的傢具都很矮,進門塌塌米,人們席地而坐。另外,日本室內風格中的造型比較明快。室內裝飾簡潔、變化不多,色彩較單純,多以淺木本色。同時,日本人比較注重傳統文化氛圍的營造,在現代和式建築中比較注意根據地區氣候、地域風土來安排居室,使住宅努力追求追隨大自然的陽光、風和綠色。在充滿著木材紙張(裱糊於移門窗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氣息所形成的氛圍中,長方形的線條、自然的色調與植物柔和的色彩給人以幽靜和美的感覺。

和室中常把實用性的傢具、陳設都布置於室內的中央,使自由空間的感覺得到更充分的體現。色澤柔淡的砂壁塗飾於壁上,由於深深的屋檐與長長的迴廊而使其遠離日光。這樣,無論在室內何處,我們都能欣賞到這朦朧的日光投射在昏黃色的牆壁上,似乎在勉強地維持著「落日的余輝」。陽光和陰影使白天的室內永遠有一種下午時分的韻味和感覺,物體的視覺特徵變得豐富起來,粗糙的表面也變得異常柔和。和室室內很少採用人工照明,自然光由深深的屋檐下透過低矮的窗格,經地面的反射往往成為室內採光的唯一來源。和室室內人為的痕跡被減少到了最低限度,與自然更貼近。具體的說,日本和式室內的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室內多用(平滑)推拉門扇分割空間,開閉自由方便;

2、室內大量地使用木裝修,如天花、隔斷多為木質材料;

3、室內地板多覆蓋草編的席子,人們慣於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夜間則鋪上寢具席地而卧;

4、擅長表現室內飾材的質感與色澤的自然美,講究構造美;

5、室內環境色彩素潔、淡雅、陳設洗練;

6、室內傢具造型簡潔,帶有東方傳統傢具的神韻。
日本住宅的門廳大有講究

一般建築物的正式進出口被稱為「玄關」。在訪問傳統民宅時,客人先在稍帶庄嚴感的「玄關」前止步並告知來意,然後拉開拉門,進入被稱為「三和土」的平地。家人在面對平地的小房間迎接客人。相互寒暄後,客人這時才脫去鞋子,走上高一台階的板地(日語稱「式台」),並被帶引進入裡面的房間。
「玄關」是區隔內部與外部的空間,同時,對於習慣於進門脫鞋的日本人來說,這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空間。如今,即使是公寓等集合式住宅,也必然有「玄關」,雖然那已是一種簡化了的「玄關」。
「玄關」原是佛教用語,指的是禪宗寺廟的入口處,但是,據說這一詞又有嚴格的禪道入門的含義,修行的僧侶們非常注重「玄關」,將其視作為是修道的第一步。到了17世紀左右,武士們開始在宅邸的進門處建造了一個帶有「式台」的空間,並將其稱為「玄關」。後來,一些富商的住宅中也開始建造「玄關」,漸漸地,「玄關」便普及到了一般民居。
在現代,「玄關」被認為是家居中格調最高的「神聖場所」。作為區分「家內」與「家外」的界地,「玄關」可以說是每個家庭的「臉面」,因此,人們多用花或其它飾物來裝點「玄關」。由於這是一個重要的空間,所以,規矩也較多。
例如,在訪問他人家庭的時候,須在住宅外面脫去大衣和帽子,整衣後再進入「玄關」;參加葬禮回來,要在身上撒些用以潔身的鹽,拂去污穢後再進入「玄關」;脫鞋也講究禮節和規矩,脫下的鞋要鞋尖對齊並朝向門口,同時,鞋子須擺放在稍微靠近邊上,不能放在中央。

有80年歷史的民宅的「玄關」。近些年,這種舊式的「玄關」已經幾乎看不到了。

來訪者在「三和土」(1)等候主人。當主人來到「玄關」內側的被稱為「寄付」。
(2)上脫去鞋子,上到「式台」。
(3),進入「寄付」。也有的人家在「寄付」處放置屏風。
(4)的房間迎客時,來訪者在「脫鞋石」。

日本茶道

「茶道」簡單通俗地講,就是幾個人聚在一起,經過一定的儀式而分享一碗清茶。在日本,由禪師倡導的品茶和鬥茶形成了茶道。茶道有一整套復雜、嚴格的禮儀規則,茶室則正是為舉行茶道活動而專門建造的一種建築物,它的萌芽是15世紀中葉的室町時代,到16世紀初期的桃山時代發展到頂峰。

今日之日本茶道是基於一種特定的審美意識之上的,根據這一審美意識,有關茶道的一切事物,包括沏茶的碗、茶室內壁龕的布置、茶道儀式的程序等待,都處於同一整體。在此整體中,人和物以及周圍的空間之間存著一種高度的和諧。如今,雖然在日本和世界和地都有許多人熱衷於學習這種日本人所特有的禮儀藝術。但是由於禮節過於復雜與講究,致使許多人望而生畏,從而給茶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作為舉行茶道的專門場所——茶室,了解的人就更少了。茶道文化受到了佛教文化教育的深刻影響。曾慶南保在「南幌久」一書中反映出茶道的佛教的中心思想,書中記敘了千利的教導——「你必須在一間小屋中練習和精通茶道,最重要的是遵從佛經教導,不貪圖居室的舒適和肉食的香甜,能遮擋風雨的一間陋室和免除飢餓的清茶淡飯就是你的全部需求了,這是佛的教導和茶道的宗旨。」擺好鮮花,一切遵照佛道,挑水、打柴、燒水、沏茶,把第一杯茶敬佛祖,然後給其他人,最後才自己分享。

日本傢具的特點:
1、日本傢具秀麗清新,既有東方傢具神韻,又有西方傢具的誇張,同時還兼有北歐傢具有機造型的特點;

2、形體端莊多姿,線形與線腳豐富多變,線條流暢,尺度適中;

3、用材考究,做工精細,特別是門、屜面線腳的加工,線條曲直並用,型面圓滑多變,往往將內凹法國拉手隱藏在線腳之內,更具個性特色;

4、傢具色彩多採用褐色,深厚而不沉悶,而且木材紋理清晰。

日本和式建築與室內所體現的一種「自然、淡泊、雅靜」的境界,或者說它所追求的一種自然生態觀,乃是日本傳統建築室內特徵的真正本質。今天,日本和式建築室內也成為了人們暫時遠離喧囂塵世、舒緩身心壓力、回歸自然以求得片刻閑逸的樂土。

在人類的設計思想經歷了「以機器為本」轉向「以人為本」,直至今天的「以自然為本」的嶄新的生態設計觀,在經歷了20世紀末資源枯竭和生態環境慘遭破壞的痛苦之後,開始追求「簡略設計」(後現代主義新的設計文化觀)、「簡單生活」、「適度消費」,這與日本哲人、茶道鼻祖千利休(1522—1591年)所提倡的「簡朴生活」的花文化理念是極其相似的。賴特是享譽世界的一代建築大師,其獨特的「有機建築」思想對現代建築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其漫長的建築設計生涯中他和東方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日本和式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高度統一,曾對其創作思想與創作活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他說:「日本的建築……具有有機的特點」,它使用與人非常親近的木材這種材料,其建築不是表現和自然的對抗與對立;而是去努力表現與自然的統一與諧調;在建築處理上注意每一個細節都和自然環境緊密地結合。而日本建築室內中所凝聚的那種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則正與當代倡導的「生態設計」的主流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進入21世紀,在人們一改往昔貪圖「奢華、享樂」而轉向「崇尚自然、追求簡朴(並非貧窮、簡陋)」生活方式的今天,日本傳統建築與室內的獨具的自然風格與形式,營造手法與細部處理,以及其中所深涵的哲理,一定會對現代建築與室內環境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帶來巨大的啟示作用

D. 大連乾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成立淵源

中國香文化源遠流長,然而自清末以來,外國文化的強烈沖擊和社會的動盪,使得中國的只想過一、香藝和香文化一並走入低潮的發展。中國香文化向上可追溯到上古時期,始終以名貴香料和中葯材作為原料,採用純手工製作,千百年來,與書畫藝術、插花藝術、茶道、禪道一並都是皇族貴胄、文人隱士修身養性的傳統生活喜好。
大連乾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於保護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依託著大連的國際國內交通地位,讓中國香,香飄世界。

E. 茶道人清成語怎麼解釋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難語譯文:茶路也悟道,人的思想也是心之道,茶品也人品,茶路也是人之道,茶路容易清掃,人道難說話

F. 古龍金庸誰是大俠

文/吳 明武俠一說,源於《史記》。但是,俠客的涵義,歷經千年,已經不再純粹,承載了文人的夢想,放逐了等級的壓抑。金庸借郭靖之口道出他心中的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吉川先生筆下的宮本武藏,一生修行,挑戰自我,雖也愛平民百姓,但並非如金庸作品中的人物般除暴安良,甚至捨身救國。金庸作品中的俠客,多是文人的化身,氣節重於武藝,善惡高於強弱。中國文人,道德文章,道德在文章之前,這便是脈絡,金庸接續的是這一脈。荊軻刺秦,並非因為秦無道,而是酬知己。俠客的行為,多出於自己的邏輯,而不是天下的興衰。 中國傳統文人的浪漫情懷,往往因為求全,而破壞了藝術的純粹。畫上題詩,歷來受到贊美,被稱為文人畫。殊不知文字破壞了線條的意境,求全以成圓滿,反而毀了繪畫藝術的本體存在感。王度廬、金庸都是文人,胸懷天下,他們筆下的俠客更像是聖人。江湖如朝廷,李慕白是清官宰相,為了江湖的穩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郭靖為宋征戰,鎮守邊關,韜略道德與武功並臻佳境,這是儒將之風。平日深居簡出,每逢國家危難,受到統治階級禮遇聘請,挺身而出,不辭辛勞,這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處江湖之遠的文人標准,矜持又渴望得到重用。按此標准,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人把李白也歸為俠客了。所謂千古文人俠客夢,俠客成為文人的化身,實現自己受壓抑的夢想,這不是為大眾的藝術,而是自我價值的想像性實現。因此,他們的作品中,主角的武藝修行並不重要,多被省略,著重筆墨的是如何實現修行的成果,被江湖接受,被江湖承認。 《宮本武藏》,作者吉川英治,成書於上世紀30年代,被人奉為古典。1998年,《明報》,池田大作與金庸先生論武俠,談到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池田說:‘大眾即大知識’是吉川先生的信念。二人的對話,被安排在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宮本武藏:劍與禪》的版權頁之前,接下來是林谷芳先生的導讀,再接下來是吉川英治的自序。 《宮本武藏:劍與禪》一書中,吉川英治筆下的武藏始終被世人誤解。武藏虛懷若谷,挑戰自己,終生都在不停地修行,外界對他的質疑和嫉恨從未使他裹足不前。武藏的修行是貫穿始終的線索,是全書的魂。金庸筆下的大俠雖也受到誤解,但他們總是進行社會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名譽,最終誤會消失,修成正果,這一類武俠小說的線索或曰魂,便是結果,而非修行。重結果,而輕過程,盡管收獲的是民心,但那依舊是身外之物,依舊是利益的另一種形態。再看武藏,從小說開篇到尾聲,孑然一身,即使出名,但大多是不被理解的惡名,支持他的人從來不是社會的主流。 形式與風格: 金庸、古龍、吉川英治 金庸對池田大作談道:《宮本武藏》中有一節(芍葯的使者),我覺得那是中國所有武俠小說中從來沒有寫到過的精彩比武場面。金庸畢竟是專家,他贊賞的是吉川的技法,而這技法是很難學得精髓的。 武術界知名人士徐浩峰先生說:敘事是折射的藝術。《射鵰英雄傳》中,郭靖與歐陽克的比武招親,借鑒了芍葯使者的形。金庸向來喜歡把武術與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結合起來,吸引讀者,提升小說的品位。但是,吉川的高明,並在於把插花與劍道結合,因為後來還有繪畫與劍道的結合。我個人認為,這一段落的高明恰在於,以不起眼的芍葯帶出了兩類修行心態。一類人是以吉岡一門為代表的,浮躁冒進,急功近利。另一類是武藏,嚴謹踏實,雖有野心,但腳踏實地。吉岡對芍葯切法的忽略與武藏對芍葯切法的發現成為鮮明對照,而且二人所處同一空間,芍葯從吉岡到武藏手裡的情節設計如流水般自然。修行心態決定了劍道的成就,但是,高明之處還在於,即便武藏勝了吉岡,他依舊輸給了柳生石舟齋。武藏的輸,並沒有交手,僅僅憑借芍葯的切口,以及石舟齋草庵門前的布局,依舊是以心態折射修行的高下,沒有直言武藝。 中國的武俠小說的形式與風格,在金庸和古龍這兩位大家之處,出現了分野。曾經流行過一種說法,招式已被金庸寫盡。這是指金庸先生對招式動作的描寫極盡筆墨之能事,傳統文化藝術的詞彙全被用在招式的命名上,美不勝收。其實,寫得再美再多,也只是直白的動作,並沒有對比,沒有折射,讀者沒有比較,便失去了興趣,僅能停留在對空洞華麗辭藻的欣賞上。 古龍則不同,古龍懂得節制,對比武前對峙局面的描述深得要領,真正動手決勝負,只在一剎那,甚至連招式都不寫,直接呈現結果。這便是局面的吸引力,描寫對峙的氣氛,比描寫招式更能刺激讀者的緊張情緒。古龍懂得留白,懂得對局面的掌控。金庸堆砌文化辭藻,過猶不及。風格迥異,形式便大相徑庭。金庸筆下的人物奇遇不斷,處處為了主人公實現人生價值而設置,體現了嚴謹的邏輯思維。古龍筆下的人物則命途多舛,目的達成後潦倒寂寞,名冠江湖的人並非如金庸人物那般處處受人尊敬,反倒是招人嫉恨,凶險不斷。古龍筆下的江湖,生存法則是頭腦、人情和武功;金庸筆下的江湖,生存法則是道德、責任和命運。我更愛古龍的,並非他的江湖真實,而是他的江湖更令我緊張。若論真實,金庸的江湖可能更有說服力吧。古龍的作品更像懸疑片,而金庸的作品則像童話故事。 劍·道 《宮本武藏》的審美格調 吉川英治的作品,道出天地人事的興衰。武藏、阿通雖命途多舛,但積極向上,為了自己的目標,始終奮斗。修行是《宮本武藏》中的最高任務,武藏一生,只為修行,所有的矛盾和沖突皆因他一心求劍悟禪。日本語中,有元氣一詞,表示精神、好等積極向上之意,這也是日本人的生活標准。日本人對工作的認真,便源於這份氣質。 公元6世紀,佛教文化從中國傳入日本。至鐮倉時代(13世紀),日本結合宋學及禪宗的認識論和修養法,以宋儒之學為媒,弘揚禪宗。禪宗對日本傳統文化的影響深入骨髓。禪宗以悟為核心,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武藏生活在江戶時代初期,那時禪學的影響已經遍及日本各個階層。無論劍道,抑或禪學,皆是人修煉的途徑。 正如吉川先生所言,宮本武藏的一生充滿了煩惱和斗爭。以有形的劍,求無形的道。與禪道在深層次上的結合,正是《宮本武藏》獨特的格調,充滿了空寂之美。《宮本武藏》,劍與禪帶來的空寂和幽玄,決定了這本書的生命,也決定了這本書的影響力。

G.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什麼意思

世間存在的(色)本來就與空不是異質的,作為存在之底蘊的空也與任何物質形式沒有什麼不同。那麼,物質的本體就是空,空的現象就是物質。人的受、想、行、識也應該看作是這種「色」與「空」的統一。

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原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釋義: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都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顏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也是如此。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幹凈,不增不減。

(7)禪道插花擴展閱讀

色,外在、表面、現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指表象為空,外在為空。進一步解釋,外在為空,表象為空,內在為本,實質為本。

看人看事物遇到迷茫迷惑時,去看本質看內容,從而不被表面與現象所迷惑所困擾,看人看本質,看問題看本質。心經的內涵與本質說的是哲學,即般若(智慧)。

色、空從本源上說,是一體的。色是空性「因緣和合」而產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過一定的「因緣和合」而從空性中產生或幻化出來;也就是說,色是空性在一定因緣條件下的表徵或表象或表相。

色來自空;一切色都有空性。而空性則是色的本源或本質。一切色都可以回歸其本性,也就是回歸到空性。當色(或有情眾生)回歸到空性或本源,也就是成佛了。

H. 我想詳細的了解一下日本茶道世家!~在這多謝知道的朋友了!!!

日本的茶道,不為了喝茶,是一種文化精神。形式和內涵大過於單純的喝茶。重於研究茶道的精神,與禪道想通。

熱點內容
荷花香之戀 發布:2025-08-06 19:32:39 瀏覽:248
蔬菜式插花 發布:2025-08-06 19:27:26 瀏覽:44
蘭花花上斑點 發布:2025-08-06 19:27:23 瀏覽:671
蘭花韌 發布:2025-08-06 18:57:42 瀏覽:501
lol寒冰情人節限定皮膚多少錢 發布:2025-08-06 18:51:13 瀏覽:510
綠植日常 發布:2025-08-06 18:46:20 瀏覽:959
粉色愛莎花語 發布:2025-08-06 18:42:31 瀏覽:267
蘭花下山網 發布:2025-08-06 18:37:23 瀏覽:809
大叔教你插花 發布:2025-08-06 18:35:06 瀏覽:221
火焰茶花照片 發布:2025-08-06 18:34:25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