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春棒花卉
A. 玉簪花的花語
玉簪抄花的花語是脫俗、襲冰清玉潔。
玉簪花,又名白萼、白鶴仙,是百合科,玉簪屬的多年生宿根植物。葉基生,成簇,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
花葶高40-80cm,具幾朵至十幾朵花;花單生或2-3朵簇生,長10-13cm,白色,芳香。蒴果圓柱狀,有三棱。花果期8-10月。
玉簪葉嬌瑩,花苞似簪,色白如玉,清香宜人,是中國古典庭院中重要花卉之一。在現代庭院中多配植於林下草地、岩石園或建築物背面。也可三兩成叢點綴於花境中,還可以盆栽布置於室內及廊下。
(1)玉春棒花卉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玉簪屬於典型的陰性植物,喜陰濕環境,受強光照射則葉片變黃,生長不良, 喜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性極耐寒;
中國大部分地區均能在露地越冬,地上部分經霜後枯萎,翌春宿萌發新芽。忌強烈日光暴曬。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 ℃,冬季溫度不低於5℃。入冬後地上部枯萎,休眠芽露地越冬。
玉簪原產中國及日本,分布於中國四川、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及廣東等地。歐、美各國也多有栽培。
B. 落葉宿根草本花卉玉簪(玉春棒、白鶴花)的培育方法是什麼
1.形態特徵為百合科落葉宿根草本植物。地下具粗壯的根狀莖。株叢高60~80厘米,葉基生,卵圓形具很長的葉柄;長15~30厘米,寬10~15厘米。花葶自葉叢中抽生而出,上面著花7~15朵,具很長的花筒,花被先端6裂,盛開後展開呈漏斗狀,白色,具濃香。蒴果圓柱狀,種子黑色,頂端有翅。花期6~7月,夜間開放,白天閉合(圖33)。
2.變種和品種主要有重,瓣玉簪,香味較淡。同屬的植物還有紫萼玉簪和狹葉玉簪。
3。習性原產於我國。為典型的陰性植物,在直射陽光下葉片枯焦,更不能正常開花,耐寒能力強,在我國北方露地越冬。要求濕潤、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土壤,也耐瘠薄和輕鹼。
4.繁殖方法以分株繁殖為主,每隔4年應分栽一次,春、秋兩季均可分栽,在生長季節分栽也能成活。大量繁殖時也可在早春於室內播種,然後分苗栽入小盆,蔽蔭養護;播種苗生長緩慢,需培養一年後於來年早春脫盆定植。
5.栽培和養護在庭院中應栽在樹下或房屋北側,株距不小於80厘米。定植穴應盡量挖大,然後施入有機肥料,栽後充分灌水。花謝後如不採種應剪掉花葶,以防結實而消耗營養。每年秋末應在株叢周圍開挖環形小溝,施些肥料,來年開花會更加繁茂。入冬前應灌足冬水,保持宿根安全越冬。
C. 玉簪花娉婷裊娜,花色純潔與眾不同,養護注意什麼問題
D. 這是什麼花草
玉簪啊,很多公園或綠地都會種它,開花確實好看,不過品種很多的,還可以食用。
一聽玉簪這名字,好似玉做的頭簪,就覺得很詩意,古色古香的,事實也確實如此。李時珍曾在他所撰寫的《本草綱目》中這樣描述玉簪「中出花朵十數枚,長二、三寸,本小末大。未開時,正如白玉搔頭簪形。」寥寥數語,我們就知道玉簪長得是有么的冰清玉潔。
玉簪花開,是一件能入畫的美景,歷史上對玉簪吟詩作賦的數不勝數,所以玉簪也可以算是非常中國風的一種植物。我們可以看見宋代詩人黃庭堅的《玉簪》一詩:「玉簪墮地無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也可以看見王安石寫的《玉簪》,「瑤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遺簪幻作花。萬斛濃香山麝馥,隨風吹落到君家。」除了描繪玉簪的形,王安石也描繪了它的香。
玉簪為食 有史可依
如此美的玉簪,真的可以吃嗎?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可以吃,而且在中國這歷史還非常的悠久。最早我們可以在屈原的《離騷》中找到痕跡,那一句「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雖是一句借物言志的詩,但也從側面說明了從古代開始人們就有吃花的傳統。
而且,吃花得花樣還很多,據史學家研究發現,唐朝之前,主要是以直接吃下或者用以釀酒、佐酒為主。到了唐朝,人們開始花心思來用花製作美食。後面到了宋朝,花樣更是層出不窮。
玉簪既然能吃,那一定要吃出藝術感出來。
春暖花開之際,玉簪花也隨著這溫暖的天氣,逐漸的綻放。玉簪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有多種食療功效。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玉簪中含有多種生物苷、植物激素、花青素、酯類、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而且這玉簪還具有增強細胞活性、調節神經機能、促進新陳代謝、護膚養顏、延緩衰老等多種功效。
看來吃玉簪花是有防病治病的功效的,而以粥的形式來食用,更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用方式。把玉簪花加入粥中,不僅能夠大大增加粥的鮮美味道,還有強壯身體的作用。
玉簪花粥,做法也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准備玉簪花2朵,粳米100克以及白糖適量就可以了。首先我們需要將玉簪花取瓣洗凈,然後切成絲,備用。再將粳米洗凈,放入鍋中加清水煮至粥將熟時,馬上放入之前准備的玉簪花絲,最後用白糖拌勻,再煮幾分鍾即可享用。
玉簪花粥不僅味道鮮甜,還有消腫利尿、治療小便不通的功效。
E. 玉簪花的主要種類有哪些
玉簪花的主要種類:
玉簪(Hosta)
別名玉春棒,白萼,白鶴仙。根狀莖粗大,有多數須根。葉基生成叢,卵形至心臟狀卵形,長14~25厘米,寬8~16厘米,先端近漸尖,基部心形或圓形,葉緣波狀,兩側具6~10對弧形脈;葉柄長15~30厘米。花葶高40~80厘米。頂生總狀花序高出葉面,著花9~15朵;苞片膜質,白色,外苞片卵形或披針形,內苞片很小;花白色,管狀漏斗形,筒長約13厘米,平展或稍下垂,有濃香,夜間開放。花期7~9月。果熟期10月。
變種有重瓣玉簪(var.pleno)原產中國及日本,分布於我國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和四川等地,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中國自漢代起有玉簪應用的記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歐美各國已栽培150多年。20世紀中期掀起了培育新品種的高潮,培育出許多花葉品種,80年代中國引進該品種,並利用組織培養方法獲得花葉重瓣品種「花葉仙女」(cv.Fairy Variegata)。玉簪分株、播種繁殖均可,以分株繁殖為主,特別花葉品種只能用分株繁殖。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葉枯黃前,將過密株叢挖起,每2~3芽帶根切開,另行栽植。實生苗第一年生長緩慢,第二年生長加快,通常第三年開花。種植穴應施基肥,生長初期至開花前追施2次氮肥和磷肥。生長期少雨地區,要經常澆水,疏鬆土壤。夏季若過於乾旱或被陽光直射,則葉面變黃,葉緣枯焦。寒冷地區冬季應稍加覆蓋。 園林應用:葉叢色澤光亮,姿態豐滿,尤以香、翠、素、雅著稱,是觀賞價值極高的觀葉、觀花園林花卉。園林中可用於布置花境,作為高1米以下的中排花卉材料;或在岩石旁配植;宜可作蔭處的基礎栽植或林下地被;也可作切葉、切花材料和用於盆栽觀賞。
此外,玉簪可吸硫,葉含硫量2~3毫克/克,對SO2抗性強。對氟化物很敏感,在氟化氫日平均濃度為0.034毫克/克的環境中出現受害症狀:先在葉緣和葉尖出現乳黃色至淺棕褐色傷斑,後向葉片中心擴展;在受害組織和健康組織之間有一棕褐色條帶。傷區失水後漸成薄膜狀,易破碎殘落,在葉緣成為缺刻狀。可作為大氣氟污染的指示和監測植物.
白粉玉簪(Hosta albofarinosa)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粉。葉基生,4~5枚;簇生;卵形或狹卵形,長13~20厘米,寬6~9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下延成楔狀;被白粉,葉背尤甚;葉脈每側5~7條,葉柄長14~20厘米。花葶高40~44厘米。總狀花序,具花10朵左右。總苞1~2枚,葉狀,基部抱莖,苞片綠白色,有白粉,卵形或披針形。花不俯垂,排列緊密,無香味,花梗長約1厘米;花被白色;每裂片有5條紫色條紋,花被管內有18條紫色條紋;雄蕊6,與花被等長或略長,離生,花絲纖細,向花序軸彎曲,白色,花葯長約0.3厘米,2室,黃色,丁字著生,背面有凹穴;雌蕊長約6厘米,子房無柄,3室,胚珠多數;花柱細長,外伸,彎曲上翅,柱頭小,頂端平略擴大,有白色乳突。
相似於紫萼。區別在於全株有白粉,尤以葉背為甚,葉卵形或狹卵形。比紫萼更為耐旱分布於安徽省。
F. 這是什麼花
玉簪,學名:Hosta plantaginea (Lam.)Aschers,又名白萼、白鶴仙、玉春棒、白鶴花、玉泡花、白玉簪。為百合科玉簪屬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因其花苞質地嬌瑩如玉,狀似頭簪而得名。碧葉瑩潤,清秀挺拔,花色如玉,幽香四溢,是中國著名的傳統香花,深受人們的喜愛。
G. 玉簪花什麼時候盛開
拉丁名∶ Hosta plantaginea
別 名∶ 玉春棒、白鶴花、白萼 白鶴仙 內消花
一種庭院觀賞植物,花白色,芳香
玉簪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卉。每當春天來臨,柔碧的莖葉長出新芽,夏天從葉叢中抽生出串串的白色花序,就像乳白色的玉簪聚插在碧綠枝頭。玉簪的葉兒特別寬大碧綠,花朵潔白無瑕,花蕾猶如發簪,花朵形似喇叭。玉簪白天花兒初綻,夜間才開放,花開時微綻出六枚鮮嫩的黃色雄蕊與一枚纖細潔白的雌蕊柱頭,芳香襲人。有詩贊曰:「臨風玉一簪,含情待何人,合情不自展,未展情更真。」把玉簪玉樹臨風的芳姿艷色描寫得生動迷人。
玉簪花的別名也有好幾說。一因其色潔白,名曰「白萼」。二因其形如鶴如仙,稱之「白鶴仙」,「白鶴花」,「玉春棒」。「玉簪」之名,據傳是由於它那潔白如玉的花朵極似我國古代婦女發髻上的簪子的緣故。又因其花朵在未開放之時,猶如白玉搔頭一般,故又有「玉搔頭」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