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民族花卉圖案

民族花卉圖案

發布時間: 2021-12-07 17:06:32

花卉紋樣廣泛應用於我國的傳統什麼,什麼,什麼等物體上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❷ 第五套人民幣正面花卉圖案

第五套人民幣紙幣一覽表券別 圖 案 主色調 發行時間
正 面 背 面
10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人民大會堂 紅色 1999.10.1
10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人民大會堂 紅色 2005.8.31
5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布達拉宮 綠色 2001.9.1
5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布達拉宮 綠色 2005.8.31
2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桂林山水 棕色 2000.10.16
2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桂林山水 棕色 2005.8.31
1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長江三峽 藍黑色 2001.9.1
10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長江三峽 藍黑色 2005.8.31
5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泰山 紫色 2002.11.18
5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泰山 紫色 2005.8.31
1元紙幣 毛澤東頭像 西湖 橄欖綠 2004.7.30
第五套人民幣硬幣一覽表券別 圖 案 材質 直徑 發行時間
正 面 背 面
1元硬幣 行名、面額、拼音、年號 菊花 鋼芯鍍鎳 25毫米 2000.10.16
5角硬幣 行名、面額、拼音、年號 荷花 鋼芯鍍銅合金 20.5毫米 2002.11.18
1角硬幣 行名、面額、拼音、年號 蘭花 鋁合金 19毫米 2000.10.16
1角硬幣 行名、面額、拼音、年號 蘭花 不銹鋼 19毫米 2005.8.31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社會對現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1998年全國貨幣凈投放1026億元,市場貨幣流通量11204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60倍和52倍。經濟發展的客觀形勢對人民幣的數量與質量、總量與結構都提出了新要求。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印製開始於改革開放之初,囿於當時的條件,第四套人民幣本身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防偽措施簡單,不利於人民幣反假;缺少機讀性能,不利於鈔票自動化處理等等。凡此種種,都有要求我們適時發行新版人民幣。為適應經濟發展和市場貨幣流通的要求, 199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50周年之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68號令,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第五套人民幣。第五套人民幣共八種面額: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第五套人民幣根據市場流通中低面額主幣實際起大量承擔找零角色的狀況,增加了20元面額,取消了2元面額,使面額結構更加合理。第五套人民幣採取"一次公布,分次發行"的方式。1999年10月1日,首先發行了100元紙幣;2000年10月16日發行了20元紙幣、1元和1角硬幣;2001年9月1日,發行了50元、10元紙幣;2002年11月18日,發行了5元紙幣、5角硬幣;2004年7月30日,發行了1元紙幣。為提高第五套人民幣的印刷工藝和防偽技術水平,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於2005年8月31日發行了第五套人民幣2005年版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紙幣和不銹鋼材質1角硬幣。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我國印製技術的傳統經驗,借鑒了國外鈔票設計的先進技術。在原材料工藝方面做了改進,提高了紙張的綜合質量和防偽性。固定水印立體感強、形象逼真。磁性微文字安全線、彩色纖維、無色熒光纖維等在紙張中有機運用,並且採用了電腦輔助設計手工雕刻、電子雕刻和曬版腐蝕相結合的綜合製版技術。特別是在二線和三線防偽方面採用了國際通用的防偽措施,為專業人員和研究人員鑒別真偽,提供了條件。與第四套人民幣相比,第五套人民幣的防偽技能由十幾種增加到二十多種,主景人像、水印、面額數字均較以前放大,便於群眾識別。第五套人民幣應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第五套人民幣各面額正面均採用毛澤東同志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我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分別選用了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桂林山水、長江三峽、泰山、杭州西湖。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了我們偉大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偉大的民族文化。
參考資料:http://hi..com/zaizhangda/blog/item/1b90e424566e8e014d088dfc.html

❸ 人民幣上的花都是些什麼花

目前流通的人民幣,主要是1999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

1元:水印和正面花團中的花都是蘭花;

花中之魁——梅花:中國十大名花之首,中華民國的時候還被定為國花。

一角硬幣:蘭花

五角硬幣:荷花

一元硬幣:菊花

第五套人民幣各面額正面均採用毛澤東同志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分別選用了人民大會堂、布達拉宮、桂林山水、長江三峽、泰山、杭州西湖。

(3)民族花卉圖案擴展閱讀

除1、2、5分三種硬幣外,第一套、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已經退出流通,第四套人民幣於2018年5月1日起退出流通。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是第五套人民幣;流通的紙幣有:1、5角,1、5、10、20、50、100元;硬幣有1角、5角和1元。

在中國錢幣博物館陳列出來的五套人民幣中,與後四套不同的是,第一套人民幣(除1953年版5000元渭河橋圖案券外)上「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字與漢字面額的排列均為自右向左;

而1952年毛主席審閱票版時,提出人民幣行名排列應由左向右,所以自1953年起,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的排列一律改為由左向右了。從第二套人民幣開始使用的由馬文蔚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

第一套人民幣1948年12月1日—1953年12月陸續發行。

第二套人民幣1955年3月1日—1962年4月20日陸續發行。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1999年1月1日起除分幣以外其他幣種停止流通。自2007年4月1日起1、2、5分三種面額紙幣停止流通,而三種面額的硬分幣仍然在流通當中。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1974年1月5日陸續發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歷時38年。

第四套人民幣1987年4月27日—1998年9月22日陸續發行。於2018年5月1日起停止流通,第四套人民幣紙幣(除1角、5角外)與1角硬幣。

第五套人民幣1999年9月28日以後發行。

參考資料

網路—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

人民網—人民幣上的風景

❹ 哪個少數民族的圖案紋樣最適合被提取做設計的

以花配舞蹈,應該是上上之選,說到舞蹈,那就應該是苗族的舞蹈咯 ,苗舞侗歌 所以我建議苗族

❺ 中國傳統花紋有哪些

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歷象日月星紋

❻ 第五套人民幣上面的花卉是些什麼花

1、1元紙幣——蘭花

象徵意義

風姿綽約,幽香遠溢,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季名花之司春使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栽培史。孔子贊美此花為「蘭當為王者香」。蘭花因其有「高潔、典雅和堅貞不渝」的品格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英雄相惜。

2、5元紙幣——水仙

象徵意義

葉姿秀美,亭亭玉立,雅號「凌波仙子」,深受國人喜愛。每到農歷春節,家家戶戶的廳堂中都要擺上一盆水仙花,黃蕊白被如金銀的水仙總是會捎給人們新一年的喜氣與財運。

3、10元紙幣——月季

象徵意義

姿態婀娜,瑰麗多彩,被譽為「花中皇後」。中國是月季的原產地,後月季傳入歐洲,贏得了西方世界的青睞,後披著「玫瑰」的華麗外衣榮歸故里,已經是蜚聲四海。作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月季為世界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實乃花卉中的「外交官」。

4、20元紙幣——荷花

象徵意義

「出淤泥而不染」,品性高潔,號稱「花中君子」,四季名花之司夏使者,早在周朝時期就有栽培的記載。

歐洲人誤認為荷花起源於印度,而實際上荷花(蓮花)由中國傳至印度,蓮在印度佛教中的應用使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後「蓮花佛國」又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荷(蓮)正是開在中印兩國之間的友好之花。荷花因其「清廉正直」的品性廣受中國人民的愛戴。

5、50元紙幣——菊花

象徵意義

迎風斗霜,從容狂放,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季名花之司秋使者,此花有王者之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便是把菊花的豪氣抒放得酣暢淋漓。
菊花在中國一直被看作是長壽之花,只是由於西方人的影響,菊花倒成了清明節的主角。不過,菊花還有另一面:是採菊東籬式的恬淡和重陽登高式的相思。有時候,一杯甘冽的菊花茶竟會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到很好的緩解,這便是菊花的魅力。

6、100元紙幣——茶花

象徵意義

它藐視風寒,傲霜鬥雪,頂凌怒放,給嚴冬增添色彩,給萬物帶來春的希望,人們見到它,會受到堅強、剛正的高潔氣質的熏陶和激勵。

梅花雖有高韻勁節,但卻花容稍顯清瘦;桃李雖是爛漫芳菲,但它青春短暫;牡丹譽為國色天香,但冬天枯容難藏;唯有山茶兼有三者之長而無其之短,在人們的心目中,她是美的象徵。

(6)民族花卉圖案擴展閱讀:

第五套人民幣繼承了中國印製技術的傳統經驗,借鑒了國外鈔票設計的先進技術,在防偽性能和適應貨幣處理現代化方面有了較大提高。

各面額貨幣正面均採用毛澤東主席建國初期的頭像,底襯採用了中國著名花卉圖案,背面主景圖案通過選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圖案,充分表現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壯麗的山河,弘揚了中國偉大的民族文化。

第五套人民幣取消第四套人民幣里的1角、2角、5角和2元紙幣,新增了20元紙幣。



❼ 歐洲各國民族服裝上較常用的花卉圖案有哪些有沒有花語

電騾上有類似的書,你可以搜索一下
我下載過一本,中世紀的服飾,PDF格式
但是是全英文的...
http://lib.verycd.com/2006/08/19/0000116295.html
中國傳統服飾色彩:
http://lib.verycd.com/2006/08/19/0000116324.html
這里有很多資料是關於歐洲民俗的:
http://hihi168.com/html/4/8994/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❽ 苗族的特色刺綉、圖案有哪些

苗族刺綉
苗族刺綉,代表了中國少數民族刺綉的最高水平。
刺綉是苗族源遠流長的手工藝術,是苗族服飾主要的裝飾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國西南部的貴州省居住著大量的苗族同胞,他們創造了不同樣式、風格的服飾。他們的服飾有便裝與盛裝之分,平日著便裝,節目或姑娘出嫁時著盛裝,無論服裝還是頭飾,工藝復雜,做工精細。苗族刺綉的題材選擇雖然豐富,但較為固定,有龍、鳥、魚、銅鼓、花卉、蝴蝶,還有反映苗族歷史的畫面。苗族刺綉十分美麗,技法有12類,即平綉、挑花、堆綉、鎖綉、貼布綉、打籽綉、破線綉、釘線綉、縐綉、辮綉、纏綉、馬尾綉、錫綉、蠶絲綉。這些技法中又分若乾的針法,如鎖綉就有雙針鎖和單針鎖,破線綉有破粗線和破細線。
苗族刺綉圍腰,以白色為底色,上面滿綉有蝴蝶、蜈蚣龍,造型飛舞張揚。綉品以蜈蚣龍為主紋樣,下面三層另有蝴蝶、小蜈蚣龍等,為苗族綉品的傳統典型紋樣。
苗族刺綉有一種極常見的人騎龍或騎水牯紋樣,體現了苗族人民英勇無畏的氣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間藝術中的騎龍、馴龍、雙龍的各種圖案,再現了人們對龍敬而不畏的心理。
苗族刺綉種類很多,從色彩上分,大體上可分為單色綉和彩色綉兩種。單色綉以青線為主,刺綉手法比較單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樸素大方;彩色綉用七彩絲線綉成,刺綉手法比較復雜,或平綉或盤綉或挑綉,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鳥蟲魚或龍鳳麒麟為題材,刺綉成品色彩斑斕,栩栩如生,是鳳凰民族工藝品中的精品。
苗族刺綉另一特色是藉助色彩的運用、圖案的搭配,達到視覺上的多維空間。挑花也稱數紗綉,是苗族特有的技藝,不事先取樣,利用布的經緯線挑綉,反挑正取,形成各種幾何紋樣。挑花就是藉助色彩和不規則幾何紋樣的搭配,形成多視角的圖案,從而達到「則看成嶺近成峰」的立體與平面統一的視覺效果。
苗族刺綉具有傳承歷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刺綉的圖案上。幾乎每一個刺綉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達,是苗族歷史與生活的展示。蝴蝶、龍、飛鳥、魚、圓點花、浮萍花等圖案都是《苗族古歌》傳唱的內容,色彩鮮艷,構圖明朗,朴實大方。
刺綉是苗族婦女的特長,很多作品都具有技術高超,造型奇特,想像豐富,色調強烈,風格古樸的特點。苗族刺綉圖案色調多種多樣,松桃地區以花、鳥、蟲、魚為主,喜歡用粉紅、翠藍、紫等色,較為素凈。黔東南多以龍、魚、蝴蝶、石榴為圖案,喜歡紅、藍、粉紅、紫等顏色。黔中地帶喜歡用長條、長方、斜線等組成幾何圖案,喜歡大紅、大綠、滌藍等顏色。藝術大師劉海粟對苗族的工藝給予很高的評價:「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古藏衣上刺綉的蝴蝶紋,是苗族紋飾中最常見和最重要的裝飾文化,除了蝴蝶紋絢麗的因素外,還與苗族一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蝴蝶媽媽相關。在苗族人的心目中蝴蝶媽媽、大宇鶺鳥是苗族的始祖,是創業者,把這些蝴蝶、鳥紋綉在衣服上用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與崇拜。這些圖案還有明顯的陰陽結合、創造生命的寓意。表達了苗族祖先對自然、宇宙、對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認識。
台江苗族刺綉
台江苗族刺綉是苗族人民以勤勞和智慧創造的一門藝術,堪稱"無字史書",其蘊含的文化內含可折射出苗族的歷史和變遷過程,具有極高的文化品味。由於受到不同的社會歷史、自然地理、宗教信們和風俗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各異,因而製作的刺綉造型風格也各異。就服飾而言(服飾不同,其刺綉紋案也各異)台江苗族服飾可劃分為方你型、方糾型,方南型、方翁型、方白型、方秀型、翁芒型和後哨型等九個不同類別。
刺綉手法主要有平綉、給練、辯綉、纏綉、破線綉、鎖綉、絞綉、馬尾綉等多種。有的憑對大自然事物的觀察和感受,不雖起草,信手綉出;有的在布面上畫好圖案再綉;有的用剪紙粘貼進行刺綉。刺綉紋樣造型多為誇張得體、風格獨特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其中以龍、魚、蝴蝶、蜈蚣、蝙蝠等圖案最為廣泛。
苗綉不同於湘綉、蜀綉、蘇綉,它以其濃厚的民族風格;以構圖的美觀和誇張;造型的獨特和豐富的色彩而民名於世。
苗族姑娘未出嫁前,都要親手綉作一套嫁妝。從綉作到完成一般要三至五年,每一件綉品的完成,無不滲透姑娘的心血。心靈手巧的苗族姑娘也才能博得人們的贊許、愛慕和追求。

❾ 求藏族風格 紋樣 圖案

有一定數量的紀念品商店,最受歡迎的是繪畫、古董、工藝品、地毯、羊絨、傳統蒙古衣物、皮革製品、壁掛、 明信片、鼻煙壺和木雕。愛冒險的旅客也許希望出去"大扎哈", 哪是一個巨型跳蚤市場,幾乎任何想買的東西都可能被買到,但哪裡總是非常擁擠,也是遊客經常被扒手襲擊的地方。 蒙古藝術品 雕刻藝術 蒙古族雕刻藝術歷史悠久。包括石雕、木調、骨雕等。石雕多見於城市建築物上,如明代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上;馬頭琴及蒙古象棋之棋子是木雕藝術品。作品生動、質朴,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織綉工藝 包括綉花、貼花等幾中,多用在服飾和生活用品的裝潢上。如衣領、袖邊、靴帽、氈襪、枕頂、荷包、門簾、鞍墊等,均可見刺綉的花卉、盤腸圖案。工藝精湛,色澤艷麗。 蒙古包鋪氈 毛綉工藝品。蒙古包內鋪墊物。在羊毛氈上用本色羊毛線綉上花紋,紋樣用雲 朵紋、卷草紋、回紋等。一般中心為圓形適合紋樣,四 角配角花,周圍飾數條邊緣紋樣。色彩素凈,紋樣有立體感。多為女子精心設計和刺綉。 蒙古氈毯 織毯工藝品。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部落前,蒙古族擀氈制毯工藝就有很大發展, 清代已達到一定水平。毛氈裝飾手法有兩種:一是毛氈擀成後,刺綉各種紋樣,做暗紋裝飾;二是擀氈前,用毛色的對比夾擀出紋樣。裝飾、色彩都有明顯的民族特 色。今藏故宮博物院的清康熙年間黃地五繩捧壽栽絨毯、黃地獅子滾球栽絨毯是當時制毯工藝的代表製品。 金銀器 金屬工藝品。工藝、題材大體與藏族金銀器相仿。流行於華北、東北蒙古族牧區。歷 史悠久。主要器具有包銀鑲嵌木碗、銀壺、包銀鑲嵌木盅 及包銀腰刀等。花紋繁密,多呈凸凹形壓花紋。北京 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年間蒙古族鏨花銀匣、壘銀絲包鑲 木箱、金銀包鑲刀筷堪稱精品,其中鏨花銀匣正面鏨滿 佛像及卷草紋,尤為精緻。 銅器 金屬工藝品。有銅火鍋、銅壺、鞍花、馬鐙、銅鈴、奶桶及銅飾件等。由民間藝人板打、鏨刻製成。其中鳳嘴龍把銅壺用卷草紋、蓮花瓣紋與幾何紋裝飾。蒙醫用鋼勺鏨刻有花鳥、盤腸、卷草等繁密紋飾。篆刻藝術有力而多變,刀法嫻熟。其中銅奶茶壺最為流行。用紫銅或黃銅製作。有圓形、橢圓形、扁圓形等類。壺蓋、壺嘴上用金、銀或合金焊上雕制有花紋圖案的裝飾,兼有實用價值、藝術價值。 蒙古刀 蒙古族農牧民特需用品。一般長約20—30厘米。製作工藝精湛,歷史悠久,刀刃鋒利,刀 柄刀鞘上鑲有銀質、銅質或鋁質圖案,有的還配備一雙象牙或檀木筷子,十分精緻美觀。在牧區,牧民隨身攜帶,多用於宰羊、割皮、吃「手把肉」等。也是一種精美的工藝品,頗受各族人民喜愛。 馬鞍 馬鞍對蒙古族來說不僅是騎馬的必備之物,而且是騎手和馬的重要裝飾物,已形成獨特的裝飾藝術。馬鞍的製作和裝飾有久遠的歷史和古老的傳統,很多有關蒙古族的史書中都有記載。馬鞍的前後鞍鞽都有各種裝飾,或繪圖案,或鑲嵌貝雕、骨雕,還有軟墊、鞍鞽、鞍韂、鞍花等處均飾以邊緣紋樣或角隅紋樣。鞍花多用銀或銅製作,軟墊鞍韂多用刺綉。 圖案藝術 木器彩畫 蒙古族裝飾彩繪藝術。隨著蒙古草原藏傳佛教的盛行,藏傳佛教建築彩畫廣泛應用於蒙古 族木器裝飾,形成較有特色的民族木器裝飾形式。一般用於蒙古包門、箱、櫃、桌面及蒙古包內支柱。紋樣多以盤腸、八結、D字紋為骨架。在骨架紋樣上纏繞變化 繁密的雲卷紋、卷草紋等,間繪藏傳佛教裝飾藝術中常見的龍鳳、法螺、佛手、寶蓮等。色彩多用對比色,對同 比色之間又多用多層次的退暈方法,使畫面顯得層次繁多而又諧調,色彩富麗。有的蒙古包支柱從柱礎到天頂, 通體彩繪描金,十分精美。 蒙古紋樣 蒙古族圖案藝術。主要有以下幾種:一為自然紋樣,其中花草紋有丹、梅、杏花、牡丹、海棠、芍葯等,動物紋有蝴蝶、蝙蝠、鹿、馬、羊、牛、駱駝、獅子、老虎、大象等,另有山、水、火、雲之類。二為吉祥紋樣,如福、祿、壽、喜、盤腸、八結、方勝、龍、鳳、法螺、佛手、寶蓮、寶相花等。其中不少紋樣同其他民族,特別是同漢族和藏族紋樣關系密切,但在運用紋樣時卻顯蒙古族特色。蒙古族喜歡組合運用紋樣,如盤腸紋延伸再加卷草的雲頭紋,纏繞不斷,變化豐富多采。技法多以幾何形卷草紋為主,利用曲直線的變化,表現不同的感情,將直曲矛盾的不同形式相結合,達到和諧統一。 蒙古文書法 蒙古文書法是蒙古族書法藝術。蒙古文有近千年歷史,歷代蒙古族書法藝術家頗多。書法有楷、

熱點內容
月丁香激情 發布:2025-09-29 23:56:50 瀏覽:614
手拉玫瑰 發布:2025-09-29 23:44:20 瀏覽:538
插花葉材名稱及圖片 發布:2025-09-29 23:38:20 瀏覽:590
盆栽桃怎麼過冬 發布:2025-09-29 23:33:58 瀏覽:867
蘭花有球 發布:2025-09-29 23:26:30 瀏覽:534
百合塊根 發布:2025-09-29 23:19:17 瀏覽:119
玫瑰花是什麼生肖 發布:2025-09-29 23:13:15 瀏覽:362
綠芷花卉 發布:2025-09-29 23:05:12 瀏覽:486
玫瑰淚 發布:2025-09-29 23:04:18 瀏覽:107
茶花樹葉病 發布:2025-09-29 22:55:13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