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本花卉圖
A. 這是什麼花
蜀葵~~~~~~~~~~~~~···
B. 誰知道日本國花是啥
日本國花抄是櫻花!!天花是襲. 一種急性傳染病。症狀為先發高熱,全身起紅色丘疹,繼而變成皰疹,最後成膿皰。十天左右結痂,痂脫後留有疤痕,俗稱"麻子"。本病現已消滅。(詳見「補充1」)
2. 玉蜀黍的雄花,因為長在植株的頂部,所以叫天花
3. 指雪,雪花
4.亦作"天華"。佛教語。天界仙花。
5. 亦稱頂棚。建築物內用以遮蔽梁以上部分的構件,一般可分為硬天花、軟天花。硬天花以木條縱橫相交成若干格,也稱為井口開花,每格上覆蓋木板,稱天花板,天花板圓光中心常繪龍、龍鳳、吉祥花卉等圖案。軟天花又稱海漫天花,以木格蓖為骨架,滿糊麻布和紙,上繪彩畫或用編織物,為等級較低的天花。
C. 人民幣各個面值正面的花朵分別都是
第五套人民幣一元到壹佰元六種面值,每種錢幣上面所採用的花卉圖案都略有區別。
1元紙幣:蘭花。風姿綽約,幽香遠溢,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季名花之司春使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栽培史。孔子贊美此花為「蘭當為王者香」。蘭花因其有「高潔、典雅、 和堅貞不渝」的品格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英雄相惜。
5元紙幣:水仙。葉姿秀美,亭亭玉立,雅號「凌波仙子」,深受國人喜愛。每到農歷春節,家家戶戶的廳堂中都要擺上一盆水仙花,黃蕊白被如金銀的水仙總是會捎給人們新一年的喜氣與財運。
10元紙幣:月季。姿態婀娜,瑰麗多彩,被譽為「花中皇後」。中國是月季的原產地,後月季傳入歐洲,贏得了西方世界的青睞,後披著「玫瑰」的華麗外衣榮歸故里,已經是蜚聲四海。作為「世界四大切花」之一,月季為世界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實乃花卉中的「外交官」。
20元紙幣:荷花。號稱「花中君子」,四季名花之司夏使者,其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早在周朝時期就有栽培的記載。歐洲人誤認為荷花起源於印度,而實際上荷花(蓮花)由中國傳至印度,蓮在印度佛教中的應用使其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後「蓮花佛國」又深深地影響了中國的歷史,或許荷蓮正是開在中印兩國之間的友好之花。荷花因其「清廉正直」的品性廣受中國人民的愛戴。
50元紙幣:菊花。迎風斗霜,從容狂放,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四季名花之司秋使者,此花有霸氣,張藝謀執導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算是把菊花的豪氣抒放得酣暢淋漓。菊花在中國一直被看作是長壽之花,只是由於西方人的影響,菊花倒成了清明節的主角。不過,菊花還有另一面:是採菊東籬式的恬淡和重陽登高式的相思。有時候,一杯甘冽的菊花茶竟會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到很好的緩解,這便是菊花的魅力。
100元紙幣:梅花。傲立風雪,凌寒獨放,清香正氣,溢滿乾坤。 號稱花魁的梅花,民國時期就被推選為國花,她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歲寒三友」之一,四季名花之司冬使者。梅花有準國花之風:一樹浩然正氣,其色、香、韻、姿俱佳,集眾芳之優點於一身,代表了中國人的品格。冬日裡的「踏雪尋梅」是國人鍾愛的休閑方式。梅花的果實酸甜可口,能生津止渴,是人們十分喜愛的日常果品。
D. 日本、韓國、美國、俄羅斯、德國、英國、法國、中國、對數字圖案色彩動物和花卉植物的喜好或忌諱
日本:忌諱數字4和9,禮物包裝忌諱狐狸,菊花是皇室專用、荷花為喪禮專用內因此不可相送。櫻花容、
烏龜、仙鶴、松、竹梅較喜愛。綠色認為不詳,紫色認為悲傷。
韓國:忌諱4,喜歡用單數敬酒、斟茶或布菜。
俄羅斯:忌諱13和星期五,喜歡7。忌諱黑色,酷愛紅色。忌諱菊花、杜鵑花、石竹花和黃色的
花。喜愛馬,討厭兔子和黑貓。
德國:忌諱茶色、紅色、深藍色、紅黑相間及褐色,尤其是墨綠色。忌諱13和星期五。菊花、薔薇
視為不吉。忌諱蝙蝠,忌諱核桃。
英國:忌諱13和星期五,也忌諱3.討厭墨綠色(納粹軍服)、黑色(喪服)、紅色。忌諱山羊、大
象、孔雀、黑豬。忌諱菊花、百合花、蝙蝠。
法國:忌諱13和星期五,忌諱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厭惡用英語交談。
E. 有沒有人知道外國的關於花卉植物的網址,英國,美國,德國,日本。。。都可以
1、http://www.avsa.org/ African Violet Society of America 美國非洲紫羅蘭協會
2、http://www.avsc.ca/ African Violet Society of Canada 加拿大非洲紫羅蘭協會
3、http://www.avahk.com.hk/ African Viole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香港非洲紫羅蘭協會
4、http://www.dollyyeh.idv.tw/tavc.htm Taiwan African Violet Club 台灣非洲紫羅蘭聯誼會
6、http://www.saintpauliasallskapet.se/ 瑞典紫羅蘭協會
7、http://www.violettafricana.it/ 義大利愛好者
8、http://www.gesneriads.ca/ 加拿大苦苣苔俱樂部
二、圖片欣賞:
1、http://www.avsa.org/Photographs.asp 非洲紫羅蘭注冊目錄
2、http://www.dollyyeh.idv.tw/picture_other.htm 台灣妙妙苦苣苔圖片欣賞
3、http://www.dollyyeh.idv.tw/picture.htm 台灣妙妙非洲紫羅蘭圖片欣賞
4、http://www.gesneriadsociety.org/conv2005/2005Winners/BlueRibbonEntries.htm
http://www.gesneriadsociety.org/conv2005/2005Winners/awards.htm
2005年美國美國苦苣苔科協會獲獎花卉圖片(包括頒獎圖片)
http://www.gesneriadsociety.org/conv2006/plants/BlueRibbonEntries.htm
2006年美國美國苦苣苔科協會獲獎花卉圖片(包括頒獎圖片)
5、http://www.optimara.com/optimarafieldguide/violetsbynamea-l.html Optimara Violets詳細情況
6、http://www.gesneriads.ca/alphabet.htm 苦苣苔科詳細圖片
7、http://steverd.com/violets/photo.htm 非洲紫羅蘭檔案圖片
8、http://www.reedsgreenhouse.com/photo.htm 按顏色和字母存檔
9、http://steverd.com/violets/name1.htm
http://steverd.com/violets/name2.htm
10、http://www.picturetrail.com/gallery/view?username=marjbcrp 比賽圖片
11、http://www.donnan.com/violets.htm
美國植物網站
荷蘭植物網
提醒一下,這里有些在網路搜不到,建議用yahoo,Google等外國搜搜網站,國外的游覽器比較全面
望採納謝謝
F. 中外各種花卉的名稱圖片及其介紹
一種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絲線等製成的穗子,常用於舞台服裝的裙邊下擺等處。
流蘇樹。按英文譯應該叫中國流蘇樹才好。它屬木樨科,又稱蘿卜絲花。是落葉喬木,樹形高大優美,枝葉茂盛,初夏滿樹白花,如覆霜蓋雪,清麗宜人。秋季結果,核果橢圓形,藍黑色。
流蘇髻。一種發髻的名稱。據記載記載,元朝有個叫輕雲的人,頭發很長,每次梳頭的時候都要站在床上,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會垂到地上。挽了發髻之後,左右剩下的頭發,每綹都有一指粗,然後結束作同心帶,垂在兩肩,飾以珠翠,這就叫流蘇髻。
流蘇旅店。維克多·霍塔(Victor Horta)是比利時新藝術建築的奠基人。布魯塞爾的塔塞爾(Tassel,意譯為流蘇)旅店是他的重要作品。這一旅店被西方認為是最完美的新藝術建築。他的這種先鋒派藝術觀念在這里得到自由的毫無局限的體現。樓梯和廳具有韻律感,完整和諧,鐵欄桿,牆面與地面的線條優雅,纖細、細膩、動感,形成房間的基本格調和韻律。
兩個叫流蘇的主人公。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的女主人叫白流蘇,一個離婚的中國美女;派拉蒙公司的影片「SLEEPY HOL-LOW」(沉睡谷)的女主角叫Katrina Van Tassel(Tassel,意譯為流蘇),是一個行動不便的年輕漂亮女子。 學位帽流蘇。據《學位服眷裝規范》,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袍為黑、紅兩色,碩士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由於我國暫不推薦使用學士服,故學士服尚無統一標准,大多數參照國外高校的樣式,有「牛津版」、「劍橋版」等幾種樣式,一般學士帽的流蘇為黃色、學士袍為黑、紅兩色。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由校長、院系領導或嘉賓將學位獲得者位於右前側的流蘇隨帽檐移至左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流蘇由右而左這一撥弄,表明校方准允這個學生走出師門。
古琴軫穗也叫流蘇。古琴軫穗的長短和色澤有講究,且有道理。所謂「道家崇玄色,釋門尚姜黃,才子香紅佳人綠 」。
步搖,古代婦女的流蘇首飾。是附在簪、釵之上的一種金玉裝飾,製作華麗。《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後漢書輿服志下》:「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雀)九華(花),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以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步搖,初行於貴族婦女,後也行於民間。
慕容,由流蘇衍生而來的姓氏。慕容本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名稱。三國時期,鮮卑族首領莫護跋在棘城以北(今河北昌黎縣境內)建立國家。據說當時北方漢人流行一種叫「步搖」的帽子,莫護跋很喜歡,也戴了一頂。鮮卑人見他這模樣,都叫他「步搖」。在當地方言中,「步搖」的讀音與「慕容」很相近,所以「步搖」後來就訛傳成「慕容」。莫護跋的子孫後來乾脆就把慕容氏作為自己部落的名稱。東晉時,慕容正式成為姓氏。
冕旒,帝王頭上的流蘇。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患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G. 一日一花這是什麼花
球根秋海棠。又名球根海棠、茶花海棠,為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球回根秋海棠花大色艷,兼答具茶花、牡丹、月季、香石竹等名花異卉的姿、色、香,是秋海棠之冠,也是世界重要盆栽花卉之一。 早在1880年,法國人萊莫因和弗羅皮爾以南美安第斯地區的球根類秋海棠為親本,經雜交選育出美麗多姿的水仙型和多花型球根秋海棠。為多年生球根花卉。株高約30cm,塊莖呈不規則扁球形。葉為不規則心形,先端銳尖,基部偏斜,綠色,葉緣有粗齒及纖毛。腋生聚傘花序,花大而美麗。品種極多。花色有紅、白、粉紅、復色等。花期春季。
H. 都知道日本櫻花好看 但你知道哪裡的櫻花最漂亮、最正宗嗎

推薦閱讀1:王小盛聊日本:進入家門後如不把鞋頭朝外擺正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推薦閱讀2:沒有「它」和服之美盪然無存為什麼要在和服背後裝個「包包」?
I. 日本的國花是什麼
日本皇室的家徽是16花瓣的菊花,日本武士道的象徵是刀。本尼迪克特說:「菊花與刀,兩者構成了同一幅畫。」菊與刀,看似水火不容,實則相依為命,對於菊與刀意象的把握,即是對於日本民族心靈史的挖掘。舉起刀殺人或剖腹,放下刀賞菊或遊冶——如此截然不同的意境,不過是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兩面。菊花與刀,兩種意象,內涵其實是完全相同的:菊花的凋謝,豈不就是刀的拔出?看似矛盾,但刀拔出人死亡,那種瞬間的形態恰好照應了菊花的凋謝。菊與刀,向死而生,為死而生。菊本身就是死亡的化身,而刀無疑是通向死亡的橋梁。刀成為了菊的工具,菊化為了刀的目的。在菊花的隱喻中,刀和主人都是被動的,殺人是使命,被殺或自殺則是必然;而在刀的語法中,菊代表了不可知的前身和宿命的未來。本尼迪克特寫出了菊與刀的不可分離,菊與刀的相得益彰,在死亡的舞台上,二者如影隨形。她用寫意的筆法准確地把握了一個民族的實質,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光榮與夢想,也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底色與基調。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開始了在日本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平安時代。在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貴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中國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陽節在日本又稱菊節。在這一天,皇太子率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謁天皇,君臣共賞金菊、共飲菊酒。10月,天皇再設殘菊宴,邀群臣為菊花踐行。也許日本皇族族徽上的菊花便是此時鐫刻上去的。遙想當年,平安朝留給人們的記憶似乎就是菊黃蟹肥。菊花是日本皇室尊貴的象徵,因此菊花被定為日本國花深受皇室觀念影響的。
J. 黃般若的簡介
黃般若(1901~1968),名鑒波,字般若,號萬千,別號「四無恙齋主」,廣東東莞茶山園頭鄉人。他3歲喪父,隨母入廣州,寄住叔父黃少梅家。黃少梅(1886~1940)早年從何作干習畫,畫風穎秀淡雅,尤擅人物,精鑒賞,旁及版本篆刻。黃少梅當時在廣州已具畫名,他還與潘達微等人共同創辦《時事畫報》。黃
般若自小便受到藝術熏陶,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但叔父開始並不支持,告訴他:畫畫是不能當飯吃的。 10歲那年,他把叔父的一張八大山人的藏畫拿出來臨摹,又用番薯做圖章蓋在畫上,然後拿到街上擺賣,居然有人出10個大洋買了一張。叔父及其朋友潘達微、潘致中這才開始注意黃般若的習作,從中看出他的執著和悟性,於是開始引領其步入藝術殿堂。
1912年,潘達微邀黃少梅打扮成乞丐到佛山等地行乞,以體驗生活,了解社會眾生相,黃般若也要求同行。他們三人換上一身破爛衣服,以爐灰塗臉,加入行乞隊伍,與流民談天廝混,幕天席地,殘羹冷炙,如此三日而歸。歸來後,潘達微與黃少梅以途中見聞作《流民圖》,轟動整個廣東美術界。
黃般若與潘達微從此成為忘年交。潘達微早年參加革命,以收葬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於紅花崗,並以「碧血黃花」之意改紅花崗為黃花崗而聞名。辛亥革命後潘被黨人舉為廣東省都督,但他痛恨昔日「同志」在官場中爭權奪利,毅然歸隱,專心畫事。1929年潘達微在香港逝世,黃般若作輓聯哀悼,其聯曰:「似鐵之蒼,有如此江山無如此筆;其妙在化,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潘達微號鐵蒼,皈依後法號妙化,黃般若此聯寓大雅於大俗,准確概括了潘在藝術及革命活動中的地位,也可見黃的功力深厚。
美術廣告顯功夫
黃大德編《黃般若美術文集》,第一篇即是《實用廣告法》。這篇文字寫於上世紀20年代初,黃般若不僅是中國美術廣告的先驅者,還是個理論家。
潘達微1905年創辦《時事畫報》時,便開始大量使用廣告畫,其實早於1910年李叔同所辦《太平洋報》。1913年,潘達微從上海回到香港,南洋煙草公司老闆簡照南聘請他為該公司廣告部主任。當時,外國資本的英美煙草公司與民族資本的南洋煙草公司競爭十分激烈,南洋煙草公司在競爭中幾乎瀕於倒閉。潘達微主持其廣告部,很快利用廣告打開局面,使南洋煙草公司在競爭中站穩腳跟,獲得巨大成功。潘達微是廣告天才,絕招很多,對於美術廣告貢獻尤大。
隨著業務不斷發展,潘達微邀請當年辦《時事畫報》的朋友一起共同參與,而黃般若早就應邀為南洋煙草公司繪制廣告了。當時,為了促銷,每包香煙都附有一張「公仔紙」,集齊一套可以換煙,也可收藏。這些「公仔紙」不少出自黃般若筆下,他為繪製成套的「公仔紙」,大量臨摹綉像畫,如《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打下了仕女人物畫特別是線描功夫的基礎。
稍後,南洋煙草公司出版月份牌《名畫日歷》,均選用國畫,其作者包括潘達微、黃少梅、潘致中和黃般若等,題材有山水、花卉、人物和鳥獸。這套《名畫日歷》出版後很受歡迎,甚至被當成學習國畫的教材。黃苗子後來回憶:「記得在潘達微先生主持的南洋煙草公司廣告日歷本上,每日有一幅線描國畫,每掀開幾頁,便有一幅黃般若畫的梅花、翠鳥或佛像人物。那時佩服和羨慕,充塞了我這個毛頭小子的心靈。」
「方黃之爭」影響大
黃般若二十多歲時已成廣州畫壇活躍分子。1923年,他與趙浩公、盧觀海、黃少梅、潘致中等八人成立癸亥合作畫社。1925年,因為加入的畫家增多,畫社遂改名廣東國畫研究會。國畫研究會致力於弘揚傳統畫學、維護國粹藝術,會址設在六榕寺的人月堂。潘達微晚年加入這個群體,發動並領導了一場與折衷派(後稱嶺南派)的激烈論爭,黃般若即是國畫研究會的論戰先鋒。
清末民初以來,廣東畫風萎靡不振,正統國畫受到東、西洋繪畫以及當時「新國畫」的沖擊。高劍父、高奇峰兄弟及陳樹人從日本歸來後,以居廉花鳥畫為根底,接受日本畫風影響,創立折衷派。針對「二高」頻頻在不同展覽會上推出「新國畫」,年輕氣盛的黃般若撰寫《剽竊新派與創作之區別》一文,正面提出「二高一陳」作品有「剽竊」、「抄襲」的問題。1926年,高劍父在廣州組織「新派畫大展」,他同時授意自己的學生方人定回應黃般若的挑戰。方人定這時還沒有去過日本,出於對老師的景仰,便匆促上陣,以《新國畫與舊國畫》一文回應黃般若,指責國畫研究會守舊。
3月1日,黃般若在潘達微授意下,在《國民新聞·新時代》發表《新派畫是中國的衣冠嗎》一文,給予還擊。後來雙方就傳統文人畫的認識、繪畫的寫生、借鑒與抄襲、中西繪畫與日本畫等諸方面展開激烈爭論。論戰持續半年之久,這便是著名的「方黃之爭」,又稱新舊畫派之爭。後來經葉恭綽居間調解,論戰雙方暫時結束紛爭。此次論戰已經超出其所討論的具體論題,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公而忘私美名傳
1939年「九·一八」事變8周年前夕,中國文化協進會在香港成立,並決定舉辦廣東文物展覽會。葉恭綽出任展覽會籌委會主任,他聘請黃般若為執行委員。
在整個籌備過程中,黃般若的責任最大,工作最繁重,經過四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940年2月26日,廣東文物展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開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9天的展覽時間里,共有20多萬中外觀眾前來參觀,留下了珍貴而又難忘的記憶。由於黃般若組織得力,150多位藏家借出的2000多件展品竟無一件損壞與遺失。展覽會後,黃般若又與葉恭綽、簡又文、許地山等編輯出版了三巨冊、共300萬字的《廣東文物》,為後人留下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1947年1月29日,香港中國文化協進會與中英學會聯合舉辦「中國古代文物展覽會」,該會實際上是由黃般若與鄭德芬等幾位藏家發起組織的。籌備工作仍由黃般若主持,展覽會在香港般含道羅富國師資學院舉行,會期5天,當時共向省港澳三地藏家徵集展品一千多件。
2月3日,展會結束,各藏家帶著展品各自回家。2月4日凌晨,黃般若與一干朋友帶著參展文物乘西安輪回廣州。啟航前一小時,西安輪船尾突然起火,同船其他藏家幾乎都是隻身逃出,黃般若臨危不懼,盡棄所攜私人藏品,僅攜徵集參展之最有價值的數張古畫,包括文同的《墨竹》和羅兩峰的《鬼趣圖》。西安輪火災,共有127人遇難、30多人失蹤及受傷,黃般若公而忘私的義舉當時傳為藝壇佳話。
師法自然成大器
黃般若早期畫作師法古人,臨摹真跡;後期師法自然,以山水為主。在水墨運用上敢於探索,大膽創新。他曾對他的學生呂壽琨說:「如果把自己畫的畫,一定要歸入南宗、北宗、工筆、意筆、院體畫或文人畫,我認為都是一件愚蠢的事。在今天世界性的眼光看來,如果藝術屬於全世界,而藝術家又希望把藝術貢獻給人類,那麼,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指明這是什麼畫派呢?」
黃般若齋名有「小黃山館」、「四無恙齋」,前者因1933年游太湖時得一小黃蠟石,形似黃山,後者則緣於牛石慧《花卉圖》。牛石慧為明末清初畫家,其《花卉圖》題跋雲:「平生願四無恙者四,一曰青山,二曰故人,三曰藏書,四曰花卉。」黃般若購得此畫,喜不自禁,遂以「四無恙」為自己的書齋命名。
從1956年起,黃般若每年均應邀回內地觀光寫生,多次參加國務院舉辦的五一、國慶慶典活動,其國內寫生作品也不乏佳作。1956年,周恩來總理曾邀請他回故宮博物院工作,後因「文化大革命」爆發而未果。1968年,黃般若在香港病逝。1997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廣州美術館聯合主辦「黃般若的藝術世界」展覽,取得巨大成功,美術界及藝術評論界給予黃般若作品以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