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花卉
1. 唐菖蒲是什麼植物
唐菖蒲為鳶尾科、唐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為雜交品種,現在唐菖蒲遍內布世界各地,容花色鮮艷,受到了很多花友的喜愛。現在唐菖蒲主要在美國、荷蘭、以色列及日本等地生產,也是非常重要的鮮切花材料。
唐菖蒲
唐菖蒲為多年生草本,球莖扁圓球形,直徑2.5-4.5cm,外包有棕色或黃棕色的膜質包被。葉基生或在花莖基部互生,劍形,長40-60cm,寬2-4cm,基部鞘狀,頂端漸尖,嵌迭狀排成2列,灰綠色,有數條縱脈及1條明顯而突出的中脈。
中文學名:唐菖蒲
拉丁學名: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iot Houtt
別稱:菖蘭、劍蘭、扁竹蓮、十樣錦、十三太保
二名法:Gladiolus gandavensi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百合目
亞目:百合亞目
科:鳶尾科
屬:唐菖蒲屬
種:唐菖蒲
亞種:無
英文名:Gladiolus
2. 唐菖蒲與菖蒲是一種植物嗎
不是:
唐菖蒲屬多年草本。莖基部扁圓形球莖,株高90-150厘米,莖粗壯直立,無分枝或少有分枝,葉硬質劍形,7~8片葉嵌疊狀排列。葉長對-40厘米,寬4~5厘米有多數顯著平行脈。花莖高出葉上,穗狀花序著花12~24朵排成二列,側向一邊,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稍向上彎,花徑12~16厘米,花色有紅、黃、白、紫、藍等深淺不同或具復色品種,花期夏秋、蒴果3室、背裂,內含種子15~70粒。種子深褐色扁平有翅。
唐菖蒲為喜光性長日照植物,忌寒凍,夏季喜涼爽氣候,不耐過度炎熱,球莖在4~5℃條件下即萌動;20~25℃生長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質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澇處栽種。在東北、華北地區夏季生長均較廣州、上海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過冬,北方則需挖出球莖放於室內越冬。
黃菖蒲
黃花鳶尾是多年生濕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植株高大,根莖短粗。葉子茂密,基生,綠色,長劍形,長60--100厘米,中肋明顯,並具橫向網狀脈
。花莖稍高出於葉,垂瓣上部長橢圓形,基部近等寬,具褐色斑紋或無,旗瓣淡黃色,花徑8厘米。蒴果長形,內有種子多數,種子褐色,有稜角。花期5--6月份。
適應性強,喜光耐半陰,耐旱也耐
濕,砂壤土及粘土都能生長,在水邊栽植生長更好。生長適溫15--30℃,溫度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長。在北京地區,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根莖地下越冬,極其耐寒。
花菖蒲
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根狀莖短而粗,須根多並有纖維狀枯葉梢,葉基生,長40~90厘米,線形,寬10~18厘米。葉中脈凸起,兩側脈較平整。花葶直立並伴有退化葉1~3枚。花大直徑可達15厘米。外輪三片花瓣呈橢圓形至倒卵形,中部有黃斑和紫紋,立瓣狹倒披針形。花柱分枝三條,花瓣狀,頂端二裂。蒴果長圓形,有棱,種皮褐黑色。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花色豐富,有紅、白、紫、藍等色。
喜濕潤,光線良好的環境。宜栽植於酸性、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上,性耐寒。生長期要求充足水分,適當施肥。播種、分株及組培繁殖,一般於春秋季進行。園林觀賞,花壇、花境布置,宜栽植於陰濕的林緣、溪邊、河畔、水池邊以美化環境,還可作切花。
3. 唐菖蒲是什麼花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s):鳶尾科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球莖,扁球形,外被4-6層膜質鱗片,每一鱗片下有一腋芽,頂部芽最大。莖粗壯而直立,無分枝或稀有分枝。葉劍性形,嵌迭為二列狀,抱莖互生。蠍尾狀聚傘花序直立,一般為30-75CM,著花12-24朵,下部花朵先開,逐次向上開到頂,每花基部為葉狀苞片所包,花冠直徑8—16CM,從花序基部向上,花冠逐漸變小,花被6片,花冠筒漏斗狀,花瓣邊緣有波狀或皺折等變化,花色有白、黃、紅、粉、橙、紫、藍等深淺不一的單色或復色,雄蕊3枚,位於花冠筒基部,雌蕊1枚出自子房中間,柱頭3裂,蒴果,種子黃褐色,扁平,有翼。 習性:唐菖蒲原產於非洲熱帶和地中海地區,北美、西歐、日本及中國各地都有廣泛栽培,性喜溫暖,並具有一定的耐寒性,不耐高溫,尤忌悶熱,以冬季溫暖,夏季涼爽的氣候為宜。怕積水。唐菖蒲生長臨界溫度為3℃,但低於10℃時生長遲緩,球莖在4--5℃萌發。生長適溫白天為20—25C℃,夜間為10— 15℃,此溫度下,唐菖蒲開花多,子球發育好。雖可忍受日平均溫度在27℃以上,但生長受阻,花色減退,花瓣亦會受到灼傷。唐菖蒲喜深厚肥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不宜在粘重土壤和低窪積水處生長,土壤PH值5.6—6.5為佳。長日照促進唐菖蒲花芽分化,而短日照則促進開花。栽培地要求陽光充足,半蔭處雖可栽植,但生長不良,開花也少,因此,促成栽培時,要嚴格控制光照條件。唐菖蒲球莖的壽命為一年,每年進行一次更新演替,既母球在當年抽葉過程中,便在莖的基部膨大形成新球,繼而下部的原母球也隨之逐漸乾枯死亡,與此同時在新球底部也生出收縮根,並在其底部形成子球,這些新球與子球以後便與母球分離。 主要種及品種:唐菖蒲栽培原種約有250個,現有栽培品種是經過漫長復雜的培育、選擇、雜交的雜種唐菖蒲,約為1萬個品種。並且 每年都有 新品種投放市場。
4. 唐菖蒲為何還不開花
唐菖蒲為喜光性長日照植物,忌寒凍,夏季喜涼爽氣候,不耐過度炎熱,球莖在4~5℃條件下即萌動;20~25℃生長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質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澇處栽種。在東北、華北地區夏季生長均較廣州、上海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過冬,北方則需挖出球莖放於室內越冬。使唐菖蒲開花的關鍵措施有哪些:
(1)地栽唐菖蒲要選好土地。宜選向陽、土層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地方。栽種前要耕翻土壤和施入基肥。為了延長花期,可從3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止,每隔10~15天各種植一批,以保證自夏至秋均陸續有花可賞。上海地區3月中、下旬栽種的,到6月中旬就可開花;4~5月栽種的,可在7月開花;7月栽種的,9~10月開花;8月初栽種的,11月上旬開花。
(2)生長發育期間的肥水管理,是使植株開好花、長好球的關鍵。從栽種到出現兩片葉子時澆水不宜過多,以免植株徒長影響花芽分化。從抽莖開始不可缺水,宜保持土壤濕潤狀態。開花時間又正是新老球開始交替期,不可缺水。花謝後可以逐漸減少澆水量,但也不可過干,以保證新球生長的需要。自9月中、下旬開始氣溫降低,植株生長減慢,應控制澆水。唐菖蒲施肥要適量,一般是從植株長出第三片葉子時開始施追肥,以後每隔20~30天施一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亦可共施三次追肥,第一次在兩片葉展開後施,第二次在孕蕾時施,第三次在開花後施。施肥種類要注意增施磷、鉀肥,若氮肥過多容易引起莖葉徒長倒伏,增施磷、鉀肥可使花枝粗壯,花朵排列緊湊,花色艷麗。
(3)唐菖蒲的葉片在10~11月有1/2變黃時,可在離地面5~10厘米處剪去莖葉,挖出球莖,去掉老球殘體,剔除老根,放背風向陽乾燥處晾曬半個月,然後裝入紗布袋內,放在3~6℃乾燥、通風良好的室內貯藏。
5. 唐菖蒲的生長環境是怎樣的
唐菖蒲的生長環境是怎樣的?
6. 唐菖蒲這種植物,應該如何給它修剪
花卉簡介:唐菖蒲,別名菖蒲、劍蘭、雷竹、十三太保、菖蒲和金詩,是鳶尾科唐菖蒲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唐菖蒲花語:開心、幸運、專注、舒展、步步高升。
球莖腐爛病被感染的球莖表面會有黃褐色凹陷的斑點,周圍有黑色潰瘍。如果此時有大量冷空氣,斑點會迅速擴大,長出綠色的黴菌層,最後球莖會收縮,變干變硬。這種疾病經常發生在鱗莖貯藏期間。為了防止這種疾病的發生,我們在挖鱗莖時要小心,以免對鱗莖造成創傷。將挖好的鱗莖浸泡在冷水中,用酒精消毒,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儲藏室,溫度保持在4℃ ~ 5℃。感染葉枯病的植物,葉尖會出現黃斑斑,最後在病斑處會出現深褐色的霉層。每年7月到9月最有可能爆發。為了預防這種疾病,我們應該在種植前小心處理。種植前,可將球莖的干鱗片剝掉,然後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鍾左右,消毒後再種植。
如果植株已感染,可在初期用1%等量波爾多液或50%代森鋅粉噴施1000次,一般8 ~ 10天一次。這種害蟲,薊馬,白天藏在葉腋里,危害葉莖。它在陰天或晚上爬出來,也爬在花上,以花為食,花瓣逐漸捲曲。發現用2.5%溴氰菊酯乳劑400倍液對該害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蛞蝓,也叫蛞蝓,主要吃植物的芽和葉,在它們的地方留下銀白色的痕跡。如果發現這種害蟲,可用3%的石灰水或100倍的液氨水噴灑。最佳擺放位置:適合陽光充足的窗檯。
7. 唐菖蒲如何挑選種球,怎樣養好唐菖蒲
唐菖蒲花梗修長,花多花期長,花色豐富,花瓣薄如蟬翼,花姿優美動人,有「切花之王」之美譽。民間傳說似天師鍾馗的寶劍,有避邪作用,有節節高升,福氣吉祥之意。為鳶尾科,唐菖蒲屬花卉,又名劍蘭、葛蘭、十樣景。
挑選時種球飽滿,近於圓球形,球莖節間距長,球莖縱橫比為0.8∶1,周徑10~14厘米,大多球具2~3芽,能開2~3支花。種臍小,淺色球開白花,黃花,粉色開粉花,紅色開紅花。要經過2~3月休眠後的種球。常見的品種有紅嬋娟、白桃、燕紅、金不換、龍泉、賽明星、冰罩紅、青骨紅、普麗拉西、鑽石粉、寶石紅、新星、長尾王、奧斯卡及凡歌等。花色有紅、黃、棕、紫、藍、白及粉色。
切花標准:花色純正,鮮艷,有光澤,花形完整,花序豐滿,大花品種20朵以上,小花品種14朵以上。花莖挺直,粗壯,有韌性,粗細均勻,花莖長,大花120厘米以上,小花100厘米以上。葉片厚實,鮮綠有光,無褪綠,無干尖,葉面清潔平展。
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不耐寒、忌高溫,生長適溫20~25℃,5℃芽萌發,典型的長日照植物。3~4月栽於花盆,每盆2~3個,基質用腐殖土、園土、河沙、禽畜糞按5∶2∶2∶1配成,深度10厘米球莖頂端露出土面,澆透水,將花盆埋於土中,30~40天生根後掘起,在散射光下緩苗7~10天再移至向陽處。整個生長期保持濕潤不缺水不積水,出苗後2~3天澆一次水,夏天傍晚澆一次水,現蕾時保持盆土濕潤,適當遮陰,花葶出現後追復合肥1~2次。注意枯萎病,葉斑病,干腐病和花葉病的防治。
8. 萱草蘆葦唐菖蒲鳶尾這四種花卉怎麼區別
萱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草本。具短根狀莖和粗壯的紡錘形肉質根。葉基生、寬線形、對排成兩列,寬2-3cm,長可達5Ocm以上,背面有龍骨突起,嫩綠色。
花葶細長堅挺,高約60-100cm,著花6-10朵,呈頂生聚傘花序。初夏開花,花大,漏斗形,直徑lOcm左右,花被裂片長圓形,下部合成花被筒,上部開展而反卷,邊緣波狀,桔紅色。 花期6月上旬-7月中旬,每花僅放一天。
蒴果,背裂,內有亮黑色種子數粒。果實很少能發育,制種時常需人工授粉。
生長習性
性強健,耐寒,華北可露地越冬。適應性強,喜濕潤也耐旱,喜陽光又耐半蔭。對土壤選擇性不強,但以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濕潤土壤為宜。
形態特徵
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蘆葦的植株高大,地下有發達的匍匐根狀莖。莖稈直立,稈高1~3米,節下常生白粉。葉鞘圓筒形,無毛或有細毛。葉舌有毛,葉片長線形或長披針形,排列成兩行。葉長15-45厘米,寬1-3.5厘米。圓錐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長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穎有3脈,一穎短小,二穎略長;第一小花多為雄性,余兩性;第二外樣先端長漸尖,基盤的長絲狀柔毛長6—12mm;內稃長約4mm,脊上粗糙。具長、粗壯的匍匐根狀莖,以根莖繁殖為主。
蘆葦:[編輯本段]生態習性
多生於低濕地或淺水中。
蘆葦是經常見到的水邊植物,蘆葦常會和寒芒搞混,區別是蘆葦的莖是中空的,而寒芒不是,另外,寒芒到處可見,蘆葦是擇水而生。
夏秋開花,圓錐花序,頂生,疏散,長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長約15~25公分,小穗長1.4公分,為白綠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為雄,其餘均雌雄同花,花期為8~12月。蘆葦的果實為穎果,披針形,頂端有宿存花柱。
唐菖蒲:(二)植物特性
唐菖蒲屬多年草本。莖基部扁圓形球莖,株高90-150厘米,莖粗壯直立,無分枝或少有分枝,葉硬質劍形,7~8片葉嵌疊狀排列。葉長對-40厘米,寬4~5厘米有多數顯著平行脈。花莖高出葉上,穗狀花序著花12~24朵排成二列,側向一邊,花冠筒呈膨大的漏斗形,稍向上彎,花徑12~16厘米,花色有紅、黃、白、紫、藍等深淺不同或具復色品種,花期夏秋、蒴果3室、背裂,內含種子15~70粒。種子深褐色扁平有翅。
[編輯本段](三)生長特性
唐菖蒲為喜光性長日照植物,忌寒凍,夏季喜涼爽氣候,不耐過度炎熱,球莖在4~5℃條件下即萌動;20~25℃生長最好。性喜肥沃深厚的砂質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不宜在黏重土壤易有水澇處栽種。在東北、華北地區夏季生長均較廣州、上海為好。在上海冬季可在露地安全過冬,北方則需挖出球莖放於室內越冬。
鳶尾:【形態特徵】
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高約30-50公分。根狀莖匍匐多節,粗而節間短,淺黃色。葉為漸尖狀劍形,寬2-4公分,長30-45公分,質薄,淡綠色,呈二縱列交互排列,基部互相包疊。春至初夏開花,總狀花序1-2枝,每枝有花2-3朵;花蝶形,花冠藍紫色或紫白色,徑約10公分,外3枚較大,圓形下垂;內3枚較小,倒圓形;外列花被有深紫斑點,中央面有一行雞冠狀白色帶紫紋突起,花期4~6月,果期6~8月;雄蕊3枚,與外輪花被對生;花柱3歧,扁平如花瓣狀,覆蓋著雄蕊。花出葉叢,有藍、紫、黃、白、淡紅等色,花型大而美麗。蒴果長橢圓形,有6稜。變種有白花鳶尾,花白色,外花被片基部有淺黃色斑紋。
【生長習性】
耐寒性較強,按習性可分為(1)要求適度濕潤,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略帶鹼性的粘性土壤;(2)生於沼澤土壤或淺水層中;(3)生於淺水中;(4)喜陽光充足,氣候涼爽,耐寒力強,亦耐半陰環境。
9. 什麼是唐菖蒲花
球根花卉的一種,營養保存於球根中(例如洋蔥),可以用來栽種,很方便。花色豐富,是常見花卉。下面附上幾張唐菖蒲的圖。
10. 唐菖蒲有哪些觀賞價值
唐菖蒲花梗挺拔修長,著花多,花形別致,花色艷若雲霞,花瓣質如綾綢,品種眾多,五彩繽紛,如錦似綉,故又有「什樣錦」之稱。因唐菖蒲花色鮮艷,花序高挺,花期長而花容極富裝飾性,同時其線形花枝又極易與其他鮮花材料搭配製作成各種花飾,如採用促成栽培,可四季供花,鮮花水養性好,故而成為世界性著名切花,與菊花、月季、香石竹並稱為世界四大切花,為各國廣泛採用。主要用於切花瓶插、各種花束、花籃等花藝裝飾品製作,是世界范圍切花用量最大的花卉,在我國有著「切花之王」的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