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族譜

花卉族譜

發布時間: 2021-12-02 11:45:03

① 魯氏家譜

魯姓出自於姬姓。周武王的弟弟旦有封地在周,稱為周公。周公當初被封在東方的魯國,但是他要留在周都輔佐周王,就派兒子伯禽去魯國。伯禽到了魯國以後,繼續征伐周周圍的淮夷、徐夷兩地,使魯國成為當時的東方大國。據說伯禽和姜太公同時前往封國,太公花了五個月就把齊國整頓就緒回報周公,周公驚訝地問:"怎麼這么快呀?"太公說:"我簡化了君臣的禮節,依從當地人的風俗,所以很快就使齊國的民心安定了。"伯禽卻過了三年才向周公回報,周公問他為什麼這么晚才來,他說:"我改變當地人的習俗,制定了新的禮節,教會他們守三年之喪,所以來得晚。"周公嘆息說:"魯國將來必定要向齊國稱臣了。為政繁瑣,百姓就不會親近;為政簡易,百姓才願意歸附啊!" 周公死後,其子伯禽先前已受冊封,是為魯公。魯公伯禽初受封到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戰國時,魯國被楚國的考烈王滅掉。被迫遷居下邑(指國都以外的所屬城邑),其公族子孫就以國名為姓,世代相傳姓魯了。

魯氏名人
魯班,春秋末期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建築工匠,他不僅能建築"宮室台榭",而且在征戰頻繁的年代,曾造"雲梯"、"勾強"等攻城、舟站的器械。相傳他創造了"機關備具"的"木馬車";發明曲尺、墨斗等多種木製工具;還發明磨子、碾子等,他的確是少有的勤勞、機巧的匠工,受到社會普遍的贊揚,稱他是"機械之聖"。對後世影響很大,幾千年來,一直被奉為木工、石工、泥瓦匠等工藝部門共同祖師

魯肅,字子敬。三國時吳國東城人。家富於財,好施與,的鄉邑歡心。周瑜為居巢長,故過候,且求資糧,肅有米六千斗,以一半與之。瑜遂薦於孫權,獨建議結劉備拒曹操。權甚重視。魯肅為人方嚴,雖在軍陸,手不釋卷,善談論,又能屬文,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

魯恭。據史書記載,魯恭當中牟令時,以德為治,結果出現了"三異",那就是"蟲不入境,化及禽獸,童子有仁。"如此的政治境界,魯恭辦到了,真是魯姓人士最值得自誇的一項莫大的殊榮。
魯丕:魯恭之弟,東漢名臣,累官至侍中。好學,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時名儒。關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魯峻:昌邑(今屬山東)人,東漢官吏、學者。專治魯詩顏氏春秋,初舉孝廉,累官至屯田校尉。魯勝:代郡人,西晉學者、邏輯學家。少有才操,曾宰建康令。其所著涉及到極為豐富的古代邏輯思想發展和邏輯對象爭論的歷史情況。著作僅存《墨辯注序》。
魯瀚:清江(今屬浙江)人,宋代詩人。涉獵廣泛,尤精於易,善詩。有林園二十畝,塢內有含笑花數十株,自號笑塢老人。
魯伯能:安吉(今屬浙江)人,宋代學者。博學強記,九歲通五經,日讀萬言。夜乘月光誦讀達旦,生平以翰墨自娛,歷官處州太守。
魯宗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畫家。工花竹、禽鳥、窠石,用筆意趣有餘,描染佳妙,尤長於寫生,雞雛乳鴨,頗有生意。傳世作品有《春韻鳴喜圖》。
魯貞:元浙江開化人,字起元,號桐山老農。元統舉人,隱居不仕,其邃於理學,胸懷夷曠,著有《桐山老農文集》、《春秋按斷》、《中庸解》、《易注》等。魯得之:錢塘人,明代書畫家。善書,工寫竹,發竿爽勁,掃葉清利,縱筆自如,備見瀟灑。著有《墨君題語》、《竹史》、《細香居集》。
魯治: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善畫花卉、翎毛,美倫精巧,著色天然,饒有風韻,落筆瀟灑脫俗,活潑有生趣。
魯九皋:清江西新城人,字潔非,號山木。乾隆進士,出選山西夏縣知縣,有惠政。有《山木居士集》。

② 五河縣花木王的王姓的來源

如果有家譜,族譜。或許可以溯源。

③ 景氏家譜

景姓 現行較常見姓氏。分布很廣,今北京,河北尚義、景縣,山東平度、昌樂、平邑,內蒙古烏海,山西太原,湖北老河口,廣西田林,雲南瀘水、隴川,四川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傣族、僳僳族、阿昌族有此姓。戰國時楚有景差;漢代有景毅,蜀郡人,建寧中為侍御史;明代有景芳,定陶人,臨漳令。
一、姓氏源流
景(Jǐ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春秋時期的楚國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來的姓氏。相傳,景差是楚國貴族,入仕後官至大夫,子孫為了加以紀念,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成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
傳說中的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祖先之一,與炎帝齊名。炎、黃二帝相傳是同母異父兄弟。黃帝原姓公孫,因為長期居住在姬水一帶的軒轅之丘,就改姓姬,號軒轅氏。以後因封國在有熊,又號有熊氏。他生活的時代大約在4500年以前,活動的地域大體在今天陝西、河南、河北沿黃河一帶。
炎帝,相傳是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一說即神農氏,是姜姓部落的始祖,生長在姜水附近。姜水在今陝西省岐山縣的東面,是渭河的支流。又傳說炎帝陵在今陝西寶雞,湖南酃縣等地。
相傳炎帝末年,道德衰敗,社會混亂,諸侯之間互相侵伐。南方幾個黎族的首領蚩尤帶兵北進,一直攻到河北涿鹿的原野之上。黃帝率領部隊與蚩尤在此展開了一場血戰,最後將蚩尤軍隊包圍起來,全部消滅,並活捉了蚩尤,在涿鹿把蚩尤殺掉了。
以後又經過了多次征戰,黃帝在阪泉之野(今河北省涿鹿縣礬山鎮七旗村)打敗了炎帝,使炎帝勢力退避到南方。從此,天下安定,黃帝被中原各部落尊推為共同的領袖。後來黃帝部落又與炎帝部落合並,統稱華夏族,即中華民族的前身,於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稱作「炎黃子孫」。黃帝活了110歲,死後葬在今陝西省黃陵縣橋山。每年的清明節,海內外的華人前往黃帝陵,祭祀自己的共同始祖——軒轅黃帝。
黃帝共有4個妃子,一共生有25個兒子,而得姓的兒子只有14人。他的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兒,發明了養蠶繅絲、製作衣服。所以,嫘祖後來又被祀為「先蠶」 (蠶神)。她生有兩個兒子,一個是玄囂,一個是昌意。其中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顓頊,顓頊之孫生老童,老童生有兩個兒子黎和吳回,都擔任祝融這種火官之神,歷史上又稱祝融氏。吳回生陸終,陸終之後的季連(羋姓)一支,楚國諸姓都是由此衍生而來的。在其發展中羋姓形成了龐大的姓氏團體,約略有二百餘種,楚公族三大姓之一的景姓就包括在內。
相傳,炎帝教民農耕,被尊為神農氏。《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姜姓也。」炎帝初都陳,又徙魯。魯地的齊國乃炎帝姜姓之後裔的所在地。相傳春秋時,齊景公之後乃以景為氏。
2、出自戰國時期的齊國,也與公族有關。周敬王時,齊國國君杵臼去世,謚號為景,世稱齊景公。他的支庶子孫以他的謚號為姓,也姓景。
周代貴族,生前封爵位,死後有謚號。謚號是一種社會地位與精神榮譽的象徵,故貴族的謚號也成為其後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時,齊國君主杵臼去世,謚號為「景」,史稱齊景公,其支子即以謚號之「景」為氏,景丑、景春,為其後裔。
3、出自改姓、冒姓。
改姓。因某種特殊原因,不得不更改。常見的有帝王賜姓,避諱改姓,避禍改姓,復音姓氏單音化等等。還有一些少見的改姓現象,即單音姓氏復音化,以及避恥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發展史上,因音訛與省文也是常見的兩種改姓現象。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後改姓景。景清的改姓,到底應屬於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關文獻,有待進一步考證。
冒姓。是改姓的一種,系因被人收養,或因母改嫁,或為贅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國時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為曹騰收養,遂冒姓為曹。
旁族別支
景氏的主要淵源有二,一是黃帝一支,楚國,羋姓的後裔;一是炎帝一支,姜姓,齊景公的後裔。與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
昭氏,羋姓,楚公族也,以族為氏。《楚辭》雲: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羋姓,楚大夫伍參之後也。
能氏,楚熊摯之後,避難改為能氏。
鬻氏,羋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後也。
班氏,羋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為虎所乳,謂虎有斑紋,因以為氏。
翠氏,羋姓,楚將景翠之後。
苗氏,源出於羋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羋姓,春秋時期,楚國君的兒子字成虎,他的後世子孫取其「成」字為姓,亦稱成氏。
建氏,羋姓,楚太子建之後。
屈氏,羋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時楚武王的兒子瑕任楚國莫敖,被封在屈邑。
潘氏,羋姓,周代楚國王族的後代。
尚氏,姜姓,齊太公之後也。
桓氏,姜姓,齊桓公之後,以謚為氏。
查氏,源於羋姓。春秋時,楚國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後代子孫稱查氏。
荊氏,源出於羋姓。西周初年,楚國先君熊繹被封在荊山一帶,國號為荊,直到春秋初期才改為楚國。楚文王以前的荊君,有庶出子孫以國號為姓,稱荊氏。
庄氏,春秋時楚國君旅,死後謚號為「庄」,他的後世子孫以其謚號為姓。
熊氏,商末鬻熊之後,楚國公族以羋為姓,國君以能為氏。
4、少數民族中的景姓
滿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於東北三省。
滿族稱姓氏為「哈拉」,稱家族為「穆昆」。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後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原來的穆昆又分化出數個新穆昆。他們的得姓途徑和漢族有許多相似之處。以居住地為氏,以部落名稱為氏,還有帝王賜姓,沿用女真族舊姓,因分居、遷徙改姓等情況。除此之外,還有滿姓漢化,即指滿族使用漢族姓。其中的隨名姓之說,從這里可以尋找到滿族中景姓的得因。隨名姓有兩種形式:一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字作為子孫的姓氏,這與先秦漢族「以王父之字(或名)為氏」是一樣的;再一個是以本人名字的第一字為姓。由於滿姓譯成漢文長達好幾字,稱呼起來不方便,因此往往稱名不稱姓(族姓),因而在長期的習俗中造成了以本名第一個字為姓的做法(當然他還有自己的族姓)。《清稗類鈔》也雲:「滿蒙兩族之姓氏,不著於世,輒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為姓。流俗不察,遂以為其祖父子孫不同姓矣。」
滿族中的景氏名人還為數不少,景固勒岱、景安、景廉、景星、景善等,將在以後章節中予以介紹。
朝鮮族 主要分布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州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朝鮮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國朝鮮族的近一百多個姓氏中,景姓也佔有一定比例。
中國朝鮮族人的祖輩是從朝鮮遷移過來的。17世紀末開始零星遷徙,到19世紀 60年代中葉以後,當時由於朝鮮封建統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再加上1869年其北部遭受大飢荒,使得大批朝鮮災民陸續遷入我國延邊地區定居下來。
阿昌族是居住在我國西南邊疆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梁河、潞西及保山專區的騰沖、龍陵等縣,其中約90%的人口聚居在隴川縣的戶撒區和梁河縣的遮島、大廠區。阿昌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漢族文獻中對阿昌族先民的記載始見於唐代,「阿昌」這一族稱是在元代開始確定的。據史書記載,阿昌族的先民早在 13世紀就已居住在今保山、騰沖、梁河一帶。從明代起,大批內地漢族移進阿昌族地區,對阿昌族的社會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特別是戶撒、臘撒地區,至今仍有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和墓碑,具有漢族文化的特點。阿昌族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風俗習慣、宗教、姓名等方面都受到漢族的影響。
阿昌族取名一般取褒義,寄寓美好的願望。同一輩分的兄弟姐妹,名字中的一字多取相同的,或有某種關聯的字,這點與漢族有共同之處,從名字上即可看出是否屬同輩。
傣族,傣族人原本無姓,後來通過以下幾個途徑而陸續得姓。有的是因為傣漢通婚,傣族姑娘嫁給漢人,生了孩子用父親的姓;有的是學校老師為了便於稱呼而給定的姓;更有趣的是「生隨師姓」,解放後,學校里出現了老師姓什麼,全班同學都姓什麼的現象。
二、遷徙分布
景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漢室鼎盛時期,景氏宗人從楚地外徙,流居關中,落戶陝地(河南省陝縣)。至晉朝,族氏支分,足跡印於陝西、福建、江蘇、湖北等地。雲陽景氏的始遷之祖為景繼彰,進士及第,官授常州武進令,時在隋唐戰亂之際。其五世祖審公世居慶州(陝西省)、真寧(甘肅省慶陽)一帶。景繼彰赴任江南,偕諫、諄二子同抵衙署(武進)。繼彰病故後,其景諫、景諄二子迫於路途遙遠,無法就道返歸故里,於唐景龍三年(709年)卜居於丹陽的折柳鎮唐興里。後人因村中有丹井五口,叩擊之,則分別發出「宮、商、角、徵、羽」旋律,其聲清脆可辨,鏗鏘入耳,遂易村名為嘉(佳)井。由此,景諫、景諄兄弟倆被尊奉為丹陽景姓始祖。景氏定居丹陽以來,歷時達1000餘年,按宗支細分為貴一至貴七。其貴七又分派12支,並有牆、玄,有望等宗支,以大宗統領小支,小支依附大宗,出現了枝繁葉茂的局面。景氏居住在行宮的景家渡,橫塘的大景甲、景巷,蔣墅、折柳、竇庄景家村、雲陽的景甲村,亦有分布在司徒村、徐巷、界溝、萬畝塘、新廟頭、張家村、段庄、大上埄、南寺前、長安橋、白塔里、盛墅橋、三里鋪、冷家村、東庄鋪、卜弋橋、戴庄、留庄、郵塘、柘塘、管庄、梅庄、望仙橋、丁義河、南渚、符城等地。(余略)
三、歷史名人
景 陽:戰國時楚將。齊、魏、韓三國攻燕,燕使太子求救於楚,楚王命景陽為將救燕。景陽不赴燕而遷攻魏之丘,取之以與宋,三國恐懼,乃罷兵,燕國得解圍。景陽這種戰略,被載於《戰國策》。
景 丹:櫟陽(今陝西省臨潼)人,名列漢光武中興時雲台「二十將」的大功臣。能文能武,但學問好。也很有謀略,曾為交武帝擊破王郎等,又與吳漢等人大敗五校於櫟陽,戰功彪炳,被封為櫟陽侯。據說,在封侯的時候,光武帝曾對他說了一句:「富貴為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故以封卿耳。可見光武帝的器重。
景 煥:北宋人,曾官壁州的白石縣縣令。早年專事書畫,與翰林歐陽炯學士曾是忘形之交。一天他們一道騎馬遊玩來到應天寺。在右側壁面上畫上一天王與左側天王像相對。渤海在一旁,,觀看畫作之逸勢,寫成一篇歌行以記此事。後來擅草書的僧人夢龜又來到此寺,人們請他在廊壁上題字。書畫歌行,一日而就。全城人都聞訊前來觀看,寺中擁擠不堪,一時路道阻塞。成都的人稱此為「應天三絕」。著有《野人寒語》、《牧豎閑談》等。
景延廣:字航川(892-947),五代後晉陝州人。高祖時累官馬步軍都指揮使。出帝立,大臣議告契丹致表稱臣,延廣獨不肯,但致書稱孫,契丹數以責晉。延廣對契丹使者說:「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翁要戰則來,他日不禁孫子取笑天下」。其後契丹入寇,延廣閉壁不肯出,尋出為河南尹,北騎奄至,延廣顧其家,未能引決,被執。但他寧死不屈,最後自殺,以身殉國。終年55歲。
景廷賓:號尚卿(1861-1902),清末農民起義領袖,直隸廣宗(今屬河北省)東苕村人。義和團失敗後,他領導家鄉的農民繼續進行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附近人民紛起響應。在巨鹿縣廈頭寺自稱「龍團大元帥」,豎起「官逼民反」,「掃清滅洋」大旗。義軍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編列為營,最初不過兩三千人。4月間進駐廣宗縣件只村後,各地人民紛紛響應,隊伍迅速擴大至三四萬人。起義失敗後被俘犧牲。
景幼南:初名炎昭,改名昌極,字幼南。江蘇泰州人。畢生從事教育事業,著有《哲學論文集》、《哲學新論》、《道德哲學新論》、《名理新探》。譯有《柏拉圖對話集選篇》、《溫楷斯德文學評論之原理》等。
此外,景姓名人還有:戰國時楚有將軍景翠、景陽,秦末陳勝起義立新楚君後裔駒為楚王,東漢有經學家景鸞,五代後晉有馬步軍都指揮景延廣。後周有宰相景范,明代有御史大夫景清、臨漳令景芳,清代有書法家、學者景星杓……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晉陽郡:秦置晉陽縣,趙國都城置晉陽郡。不久又改名太原郡,屬太原郡轄,現在山西太原市。西漢初年曾經在此設置太原國,晉陽為太原國都。不久兼置並州,東漢時期,撤掉了並州,歸屬冀州,分置恆山、西河二郡。
2、堂號(缺)
五、景姓宗祠通用對聯
〖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春秋;
望出晉陽。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景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碑留寒語;
績著雲台。
上聯典指北宋人景煥,著《野人寒語》。乾德年間,朝中立郡國戒石碑,刻有《野人寒語》中的句子:「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下聯典指東漢櫟陽人景丹,字孫卿,少年時到長安游學,王莽時曾舉四科,他以言語科任固德侯相。劉秀任他為偏將軍,打敗王郎部將,建武年間封櫟陽侯,圖像畫於雲台閣。
-----------------------------------------------------------------
〖景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漢室將軍府第;
明代御史人家。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櫟陽侯景丹,字孫卿,櫟陽人。王莽時舉四科,為固德侯相。漢興武時拜為偏將軍。下聯典指明代洪武進士景清,授編修,改御史。建文初歷官御史大夫。燕師人。清約方孝孺等同殉國。
清朝書畫能手;
戰國辭賦名家。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書畫家景梁曾,字秋田,錢塘人。號東梅老人,工書畫,花卉、書法均學南田。下聯典指戰國時楚國辭賦家景差,後於屈原,與宋玉同時。《史記》說他「好辭而以賦見稱。」
-----------------------------------------------------------------
〖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掃清滅洋,號稱龍團元帥;
磨劍迎戰,擢使馬步軍都。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末直隸(今河北省)農民軍領袖景廷賓,直隸廣宗(今屬河北省)人。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義和團失敗後,他領導廣宗人民繼續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1902年3月,豎「掃清滅洋」旗幟,稱龍團大元帥。直、魯、豫三省邊界人民紛紛響應,起義軍發展到十六萬人。5月袁世凱所部清軍及六千名德、日、法侵略軍作戰,失敗 被俘,7月在威縣犧牲。下聯典指五代時後晉將領景延廣,字航川,陝州(治今河北陝縣)人。高祖時累官馬部軍都指揮使。後任相職,反對契丹稱「臣」,並告契丹:「晉朝有十萬口橫磨劍,翁(指契丹主)若要戰則早來!」
光動星文,萬古無雙大節;
石遺郡邑,千秋不貳箴言。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景清事典。下聯典指北宋·景煥事典。
無瓦全,寧玉碎,香留姓氏;
作詩解,編易說,功在經書。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周代名人景皓事典。下聯典指東漢經學家景鸞,字漢伯,梓潼人。少隨師學經,涉七州之地,遂明經術,著作有五十餘萬言。
============================================================
六、景姓典故、趣事
〖景監的引薦之功〗
景監乃春秋戰國時人,《史記》雲:「監、景姓,楚之族也。」
秦國秦孝公即位時,秦國的地位還相當低,諸侯大國都看不起它。秦孝公對此現狀十分不安,決心奮發圖強,使國家強大起來。下令求賢納士,不管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誰有好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就封他做大官,並賞給土地。詔令發出後,引起強烈反響。魏國有個青年,得知此消息後匆匆來到秦國,這個人就是商鞅。
商鞅到秦國後,向秦孝公寵臣景監講述了自己的變法之道,很得景監信任,於是景監極力推薦。
秦孝公求賢若渴,聽到景監大力推薦,立即召見了商鞅,可商鞅卻大談五帝興起的道理,秦孝公聽得昏昏欲睡。商鞅講完後,秦孝公才睜開眼睛,對商鞅講的根本沒興趣。
商鞅離開後,秦孝公很是惱火,對景監大發脾氣,說:「你推薦的是一個迂腐呆滯之徒。」景監心裡也不好受,就在這時,商鞅再次央求景監引薦他,景監只好答應。
過了五天,秦孝公再次召見商鞅,對商鞅還抱著一線希望。這次商鞅卻講述了一大套三王之道。秦孝公越聽越不合口味,雖耐著性子聽完了,但又生了一肚子氣。秦孝公抱怨景監,景監更惱火。
商鞅第三次要求見孝公,景監雖有顧慮,但為了國家的前途,還是照辦了。這次商鞅講述了五霸興起的歷史,向孝公鼓吹富國強兵之術,說明變法革新的重要性。這次講的稱霸之道,秦孝公越聽越有興趣,兩人談了幾天,孝公不知疲倦,反而精神抖擻,興致勃勃,遂以商鞅之道變法改革。
秦國通過這次變法,使原本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比較落後的「西戎」之國,逐漸發展為當時最富強的國家,為日後秦統一全國作了政治上的准備。商鞅的功績之大自不可沒,但景監的引薦之功也常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
〖景鯉出使秦國〗
景鯉乃楚懷王時的相國,有謀略,善辭令,是位出色的軍事家、外交家。
楚王曾派景鯉出使秦國,有人對秦王說:「景鯉是楚王最喜愛的大臣,把他拘禁起來,用他換取楚國的土地。如果楚王答應了,那麼我們將沒用軍隊卻得到了土地;如果楚王不答應,我們就殺掉景鯉,再與才能不如景鯉的人打交道,這可是一舉兩得的計謀。」秦王於是拘禁了景鯉。
景鯉對秦王說:「我預見到大王的權勢將被天下人所輕賤,並且土地也不可能得到。我剛要出使的時候,聽說齊魏兩國都准備割讓土地侍奉秦王。為什麼能這樣呢?就因為秦國楚國是兄弟之邦。如今大王拘禁我,這是向天下諸侯昭示秦國失去了楚國的邦交,齊魏又怎能尊重孤立無援的國家。當楚國知道秦國處在孤立中,不但不會送來土地,而且還要在外邊結交諸侯來圖謀秦國,那麼秦的天下就必然危險了。」秦王聽了景鯉的這番話,趕忙釋放了景鯉,並視之為座上客。
景鯉再次出使秦國。景鯉跟秦王、魏王在邊境一帶討論聯合的問題。楚王對景鯉擅自同秦國討論聯合之事感到很生氣。有人對楚王說:「魏國請求不和楚國聯合而只同秦國聯合,因此景鯉才和我們一起討論聯合的問題。至於周王室對於你們和秦魏聯合那是很高興的,而齊國卻產生了錯覺,所以他們沒有同你們聯合起來。」楚王聽了這番話,也意識到自己錯怪了景鯉。
景鯉還受令出使過韓國,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對國家的忠心,圓滿完成出使任務,受到楚王的嘉獎。
-------------------------------------------------------
七、景姓家譜介紹
譜牒學與姓氏學密切相聯,互為影響、補充。如果說姓氏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姓氏的來歷和發展演變,那麼,譜牒學則是研究「一家一姓之史」。所謂「譜」,即按照事物類別或系統編成的表冊,如家譜、年譜。所謂「牒」,系指古代的書板,如玉踩、金牒,特指譜牒。譜牒學中的「譜牒」,即家譜與玉牒之總稱。家譜俗稱族譜或宗譜,又稱家乘支譜、世譜。皇族的家譜稱作玉譜。總之,譜牒是一個家庭或宗族的世,系表譜。
據《史記》記載,不但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三代(夏、商、周)上古「中國」地區的華夏族古帝是源出黃帝同根同宗的本家,而且周邊地區古代其他民族也出自黃帝一系。如《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顓瑞高陽。」高陽(黃帝之孫)生稱(即伯服),稱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吳回,吳回在帝嚳時主管火政,號祝融氏。吳回生陸終,陸終生昆吾、參胡、彭祖、鄶人、曹姓、季連等六子,分衍出己、董、彭、禿、壇、曹、斟、羋八姓(祝融八姓)。其中,第六子季連(羋姓)的後裔鬻熊為楚國的開山鼻祖。
景氏源自羋姓和姜姓,是一個較為古老的姓氏。它也承繼中華民族傳統,有自己的家族文化,修家譜也包括在內。但因天災人禍,目前僅看到的是收藏於上海圖書館和河北大學圖書館的:浙江「餘姚周行景氏宗譜」,共六卷,景懷燕傳輯,民國28年,念祖堂木刻本六冊。還有清光緒二十三年吉林四平景姓一支景文璽修的《景氏族譜》。
-------------------------------------------------------
景姓字輩
輩份字行,又稱班輩,字派。它是同一血緣姓氏秩序的標志,同時也起著嚴格與其他堂、房、支系相區別的作用。此項工作一般要由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制訂。多見四言駢文、五言駢文,此習俗至今仍有流傳。
浙江《餘姚周行景氏宗譜》的輩份字行:
大瑞之傳,咸阡忠艮。枚卜功臣,作善降祥。
敷求哲人,明徵定保。家用平康,奉先思孝。
謀及乃心,敦德允元。踐修厥猷,齊聖廣淵。
訓其成式,嗣守遺緒。垂裕後昆,彝倫攸敘。
從十三世起換次輪名,不得紊亂。排行十六句,共六十四字十六條,由本族人腥仙公所編次。
清光緒二十三年景文璽修《景氏族譜》,吉林四平景姓一支輩份字行為:
逢瑞增時勝,元良寧先道。
河南鄧州十林鎮景氏字輩是:
雲興自天,澤潤生成,實和年豐,永樂康平

④ 求揭姓族譜大全

尤文獻:又名鵝津,諱元。宋朝紹元年(1094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知樞密院事及觀文殿大學士,因善於繪圖,皇上曾題詞「尤圖」。

尤九龍:宋紹興進士,官至工部侍郎。

尤時泰:常州無錫人,尤九龍,宋代名士,為太學士。曾舉博學鴻詞,授予國子監主簿,其拒絕赴任。後遍游祖國名山大川。壽命長達一百二十餘歲。

尤平:諱既,宋朝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從小不想當官,築起書屋,深居簡出,著有《綠雲寮草》。

尤率齋:諱楝,宋朝景定三年(1262年)進士,當過廣德太守。

尤瑛:常州府無錫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間進士。留心韜略,繪《九邊圖》,著論三十餘篇。任廣東按察僉事期間,數平地方騷亂。官至江西布政使參議。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陝西榆林衛人,明末將領。長兄世功出身武舉,累官至總兵,清兵破沈陽時戰死。次兄世威與清作戰屢立戰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後,被俘殺。弟世威為寧夏總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時,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號悔庵,晚號艮齋,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康熙年間舉博學鴻詞科,任翰林院檢討,參與修纂《明史》,三年後辭官回鄉。詩詞古文俱佳,被康熙稱為「老名士」。有《艮齋雜記》、《鶴棲堂文集》、《西堂雜俎》及傳奇《鈞天樂》、雜劇《讀離騷》、《吊琵琶》等。尤怡:江蘇吳縣人,清代醫學家、詩人。家道中落,好為詩。晚年醫術益精。著有《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醫學讀書》、《靜香樓醫案》等。

尤珍:尤侗子,號滄湄,清代官吏、詩人。康熙年間進士,由編修累擢右贊善。工詩,每作一詩,字字求安。有《滄湄類稿》、《日卒示錄》。

尤澹仙:江蘇長洲人,清代學者。工詞賦及駢體文。年十八,名列吳中十子。有《曉春閣詩詞》。

尤易傑:南宋著名學士,今江蘇長洲人,與尤澹仙並為「尤氏名學」。

尤維熊:字祖望,號二娛,江蘇長洲人,清代官吏、詩人。拔貢出身,官蒙自知縣。工詩詞。有《二娛小廬詩詞鈔》。

尤蔭:江蘇儀徵人,清代書畫家。山水、畫鳥、蘭竹皆入逸品,尤長寫竹,得文、蘇法。其作蒼古渾厚,如挾風雨之勢,書法從畫竹中來,有金錯刀遺意。有《出塞詩鈔》、《出塞集》、《黃山集》。

尤渤:甘肅武威人,清朝將領。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任安徽壽春鎮總兵,他率部猛烈反擊,將進犯松江府的英軍擊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錦:江蘇太倉人,清代畫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尤民生:福建省農林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福建省農科院院長

尤氏世系圖(文簡公支系卿田派,資料來源於譜書):

思禮公(尤氏始祖、駙馬公)——2世:志威公——3世:美公、構公(文簡祖)——4世:宋公——5世:叔保公——6世:有終公——7世:陽秋公——8世:雲耕公——9世:文簡公(尤袤)——10世:鵬公(佳蕃一世祖)、異公、宜中公、賢公(泉州市卿田派、福州市羅源、長樂一世祖)、忠公——11世:思宗公——12世:宏公——13世:無咎公——14世:義公——15世:惠公——16世:君實公——17世:天保公——18世:信公——19世:義端公——20世:佛惠公(毅然公,南廳一世祖)

歷史來源

「尤」源出 ;
一 ; 出自「沈」姓。據《梁溪漫錄》所載,五代時,王審之在福建稱閩王。閩人為避「審」的嫌名 (「審」和「沈」字同音 ) ,把「沈」字去掉三點水旁,餘下半個字改為「尤」。

二 ; 據《後漢書.卷七十七》已有尤利多,尤還。在東漢時已見「尤」氏的記載。

家族名人

尤袤 (1127~1194): 字延之,宋常州無錫人。少穎異,入太學,以詞賦冠多士,紹興十八年擢進士,累官國史侍講,後除禮部尚書。嘗取孫綽遂初賦以自號,光宗曾書匾賜之,年七十而卒,謚文簡。著有遂初小稿等,為南宋四大家之一。

尤侗 (1618~1704): 字同人,更字展成,號悔

⑤ 貴州占里村的「換花草」有科學依據嗎生育現象如何解釋

貴州占里村的“換花草”讓占里村有中國生育文化第一村的美譽 。這種“換花草”在我們外人眼裡,是神秘卻有效的。畢竟在這個村子裡,幾乎每家每戶都是一兒一女,這是一個相當和諧和完美的生育方案。在別的地方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在這個小山村卻成為了普遍存在的現實。而這樣的情況又怎能讓人不心生羨慕?所以“換花草”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這種類似於民俗的活動,似乎可以成為一種可以推廣開來的金科玉律。

雖然說兒女雙全是一個非常好的願望,但是人為干預胎兒性別不僅不合情理,也不被法律所容許。任何通過人為手段去干預胎兒性別的行為,我們都不應該提倡。

⑥ 魯氏家譜的字輩是怎麼排列的

湖北京山魯氏字輩:「智方德修志」。

湖北荊門魯氏字輩:「大進興芳德修志爾」。

湖北漢川魯氏一支字輩:「正本之方德修志耳四海名揚」。

湖北漢川魯氏一支字輩:「正大光明又起文仁家聲可振」。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張榜鎮韓榜村魯河、魯塆分支輩分:「紫*登寧*,紹*宗興隆。秀貴兆文勝,受國伯泗時。應正生在作,大啟克全昌。重有敦常教,天道協萬邦。」(1世~40世)

湖北56塘合派:「純德肇世運,成周朝祚長。禮樂宣聖教,天道協萬邦。功高垂勛久,義發永傳揚。人倫紹祖業,佐治顯忠堂。逢時恆建樹,書詩六紀綱。崇尚維孝友,錫福保泰康。新懷思昭考,慎修召禧祥。均濟貞元會,來庭展經彰。英才齊遂達,聲名振春芳。廣習尊俊哲,寶善慶其強。」【1989年續新譜100代】

山東文登魯氏字輩:「芝風文昌占登雲明顯龍國富吉祥慶永祿士世康」。

山東滕州魯氏字輩:「景顯在開大宜佳(家)維(偉)念君」。

山東濟寧魯氏字輩:「卓景守先延緒廣」。

山東冠縣魯氏字輩:「冠之以公秀孔孟」。

山東泰山魯氏字輩:「秉曰成德傳繼永兆績昌興隆慶賢祥福貴祿泰長」。

河南息縣魯氏字輩:「文玉景長中林」

河南濮陽魯氏字輩:「萬姓子地天宗邦承先德治世守典則東方開景運來福變西國」。

河南羅山魯氏字輩:「道鍾世金玉傳家正寶珠」。

河南正陽魯氏字輩:「富正學義,祥雲德第,春華民吉,子健財利,靚廣豐偉,功泰崇齊」。

河南商丘魯氏三異堂字輩:「......善大世崇茂,守禮家萬昭,文明運開昌,詩書傳盡光,英豪忠天子......」。

河南確山縣魯氏字輩:明貫幫秉宗,臣章盼中華,堂中傳家訓,庭上本元公,祖武振周鼎,萬世裕德同,承伯顯英君,佑文方冠斌,賢士建功勛,繼業普天恩

河南省榮陽、鄭州、開封、新鄉原陽、延津魯氏字輩:「士丕百好天,彥興玉廣傳,照顯慶多澤,蘊宏紹詳延,龍鳳呈彩瑞,麒麟獻吉昌,廉潔德操尚,清和永相芳」

重慶璧山魯氏字輩:「文思正大光明顯永世榮華富貴興」。

重慶秀山魯姓字輩:「侯其廷世澤詩禮振家聲」。

四川魯氏一支字輩:「哲世聖朝大安德彩正慶永承恩澤經文光宗必耀祖緯武齊家能治國」。

四川簡陽魯氏字輩:「宗太守敦希孫耳子三寄繼述光先德永昌東國基客佳原重學從本啟亭詩人才常葯秀萬世仔文慈。」

湖南藍山魯氏字輩:「文東國世積富貴德全昌」。

安徽魯氏福支字輩:「殷宏國定文正宗傳家齊本立盛學永昌」。註:三國東吳大都督魯肅後裔字輩。

安徽省太湖縣彌陀鎮龍河「明法道富邦,國得蘭継諱,維時可大成,宗廷世盛,詩禮傳家,文章光上,永慶英華

魯氏一支字輩:「孝崇正學忠信昭睦」。

(6)花卉族譜擴展閱讀:

源於姬姓:

姬姓溯源於黃帝,魯姓為周武王的弟弟姬旦嫡長子伯禽之後,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了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分封周公長子伯禽於奄國故土,建立魯國(今山東省曲阜市),是為魯公。

魯國從周公開始,到頃公一共傳了三十多代,由於魯國固守周的舊制度,春秋以後果然逐漸衰落了。到了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考烈王滅掉。魯頃公姬仇被迫遷居下邑(今安徽碭山),其部分後代子孫遂以國名為姓,稱為魯氏,望出扶風郡。魯氏族人大多尊奉周公姬旦為得姓始祖。

⑦ 換花草有科學依據嗎如何解釋貴州占里村98%的家庭都是一兒一女

在貴州的占里村,的確存在一位神秘葯師,她看上去就是一位再普通不過的侗家婦女。但是,占里人生男生女並不是只通過換花草決定的,因為這個寨子里還有兩口神秘而古老的兩口水井,一口是男井,另一口是女井,只要喝下對應古井中的水,再加上換花草的配合,生下的孩子的性別便能如自己所願。那麼,換花草和井水真的可以控制胎兒的性別嗎?如何科學解釋貴州占里村的生育現象?

總而言之,生男生女真的做不到未卜先知,不管是流傳至今的什麼生育秘方,還是當代科學技術。孩子的性別在精子和卵子結合的時候被決定,而任何通過人為手段篩選孩子性別的行為都不應該被提倡。而目前社會上存在的不少生育困難問題,並不一定就是現在很多人晚婚晚育所造成,尤其是對於無法孕育後代的男性來說,其中較大的一部分都是遺傳的關系。

⑧ 帥家的族譜

帥姓源流純正,起源主要有一:
出自師姓,為春秋時師昺之後,為避晉景帝司馬師的名諱而改姓帥。「帥」跟「師」字僅有一劃之別,如果用以代表中國人的姓氏,雖然讀音完全不同,但從歷史文獻上追源溯流,兩姓卻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為帥氏正是師氏分支出來的。根據《廣韻》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原來出自古代掌樂之官,因為古代掌樂之官曰師,故以官為氏而姓了師氏,傳到春秋時代,有一位師昺在晉國擔任尚書的官職,為了要避晉景公的名諱,就將自己的姓改少一橫,變成了帥氏,開創了另一個姓氏家族。
始祖:師昺。

宗族字派
字輩:
重慶某支帥氏字輩:應欽秉源年,正永洪大澤,世代朝先志,文華光尚國。
湖北天門帥氏字輩:言舉信洋,國家大振,永世刻昌
湖北宜昌帥氏字輩:總振維榮芳,開先啟秀良,文章昭祖德。
湖北雲夢帥氏字輩:元亨利貞,永世家聲。
湖南醴陵帥氏字輩:家保萬年常有道,修其學業展新龍。
江西奉新鎖石帥氏字輩:大道能經國,康祺再起歌。

帥 寶,北宋臣。字仲珍。濠州(今安徽鳳陽)人。成淳中,授鹽官丞,以清廉著稱。擢昌化令,勸農課士,聽訟鹹得其情,卒於官。
帥 我 (1648-1725),清學者。字備皆,號簡齋,江西奉新人。弱冠淹通群籍,工書畫,尤明醫理。康熙五十年舉人,官內閣中書。擅詩文,循循江西舊法。著有《墨瀾亭集》,不分卷,凡文一百四十篇。另有《簡齋詩文稿》。
帥使念,北魏石匠。著名的拓跋鮮卑先祖舊墟石室「仙洞北魏石刻祝文」的刻工。
帥仍祖,清文學家。字宗道,號介亭山人,江西奉新人。帥我長子。康熙間諸生。幼聰慧,十歲能詩,以才華自負。又精岐黃術。性孤介,艱於一第,乃棄舉業,鍵戶讀書。工詩文,著有《嗜退山房詩稿》二卷、《文稿》三卷。
帥念祖,清畫家。字宗德,號蘭皋,江西奉新人,帥我子。雍正元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禮科給事中,陝西布政使。以事謫戍軍台,沒於塞外。工指畫花卉,兼寫山水。尤以時文鳴一時,務以幽渺之思,擺脫陳因。亦工詩,清刻不俗,與從子家相時有大小帥之稱。著有《樹人堂詩》七卷。
帥家相,清詩人。字伯子,號卓山,江西奉新人。乾隆二年進士,歷官江西潯州知府。工詩,善學少陵,氣格沉雄,有幽燕氣,與從父念祖時有大小帥之目。曾燠嘗選其詩與陳允衡、王猷定、曾畹、蔣士銓、汪軔、楊垕、何在田詩合刻,名《國朝江右八家詩選》。著有《三十六乘書樓詩集》十六卷。
帥承瀛 (1766-1840),清臣。字士登,號仙舟。湖北黃梅人。十七歲中鄉試。嘉慶元年(1796)進士。任編修。歷遷吏、禮、工等部侍郎。典試於廣東、江南。督學於廣西、山東。道光元年(1821年),授浙江巡撫,奏請鹽政改歸巡撫兼理,停加課銀五十萬兩;年減商捐、外款銀二十萬兩。杭、嘉、湖三郡發生水災,他截漕糧賑濟;並免除米稅,以招遠處商賈。曾捐資八萬,浚修西湖,修築海鹽石塘。浙人在西子湖邊建「帥公祠」,以示紀念。
帥承瀚,清臣。湖北黃梅人。帥承瀛之弟。嘉慶十年(1805)進士。官翰林院檢討至副都御史。頗有聲譽於時。
帥方蔚 (1790-1872),清學者。字叔起,又字子文,號石村,南昌奉新(今屬江西)人。少聰明好學,道光六年(1826),舉進士第三人,授編修。八年,出任山東鄉試副主考。歷任湖廣道、雲南道、京畿道監察御史等。後因病辭官回家。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興起,帥方蔚在鄉中辦團練,操練鄉勇,幫助官兵鎮壓起義軍,咸豐皇帝恩賞加道員官銜。在鄉期間,注重講授經學,有「真經師」之稱。曾主白鹿書院、經訓書院。同治九年(1870),江西巡撫劉坤一聘請他到省城主修《江西通志》,並主修《奉新縣志》。同治十一(1872),方誌完成,旋病卒。帥方蔚以人品正直著稱,廣見博識,著述甚豐。文有新意,詩有特色。所撰述文章體裁十分廣泛,主要有《咫聞軒詩稿》、《咫聞軒隨筆》、《紫雯軒館課》、《帥太守稿》、《詞垣日記》、《左海交遊錄》等,均收入《帥氏清芬集》。
其他帥姓名人有宋官吏帥范;清文學家帥光祖,詩人帥翰階等。近當代帥姓名人有政治家帥孟奇,解放軍將領帥榮,國民黨將領帥化民,地質學家帥開業、帥德福,醫學家帥燾、帥蘭英,經濟學家帥勇,政治學家帥文潔,翻譯家帥德全、帥松生,編輯家帥應煕、帥雪嶕,書法家帥立志,畫家帥礎堅、帥立德、帥立功、帥松林、帥民風,台灣電影製片人帥岳峰等。

⑨ 邊氏家譜

1,河北任邱邊氏重修族譜二十二卷,末一卷,附考一卷,(清)邊方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篤敘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洲家譜學會。

2,河南封邱邊氏重修族譜十卷,(清)邊青黎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32年)貽謀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圖書館。

3,邊氏族譜,(清)邊青黎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4,河北霸縣邊氏本支支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5,湖北邊氏家譜六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6,浙江諸暨暨陽同山邊氏宗譜四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7,河南封邱邊氏族譜十卷,(民國)邊濟仁、邊炳漢等纂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貽謀堂鉛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8,河北濼縣邊氏家譜四卷,(民國)邊柔遠篆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唐山華美印刷局石印本。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9,山西五台邊家莊支系《五台邊氏家譜》,清中葉時,約於1750年間邊成謀創修,1840年由成謀孫邊藩吳第二次續修,1951年由邊奏聯、邊奏鏞第三次續修。

2005年由邊新文主編續修出版。所收錄包括起源於明朝洪武年間遷入邊家莊的始祖邊敬後人,包括支衍到五台神西村、耿家會村、定襄縣河南坪村以及山西榆次市、介休縣等多個聚居村的族人。現有該支系族人超過3000人,為山西省邊姓人口大戶之一。

10,山西省五台縣坪上支系《五台坪上邊氏家譜》,1960年邊安棨修譜作序,2003年邊憲章主編續修。傳該支系自洪武年間志亮志寬二兄弟由洪洞圪針溝大槐樹下移至五台縣坪上村。

該支系除五台坪上村外,還包括移居於五台雷村、官莊、南北澗等村,山西介休、忻州、岢嵐、右玉,以及山東、河南、河北族人,已繁衍20餘世,超過1000人。

⑩ 宗譜鍾情於紫藤蘿花,對他傾注了滿腔的熱情,你最喜歡什麼花草樹木

我喜歡梅花,因為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

熱點內容
致富經梅花鹿養殖視頻 發布:2025-09-30 11:44:28 瀏覽:572
上海小梅花越劇團 發布:2025-09-30 11:40:17 瀏覽:656
粉彩花卉圖片 發布:2025-09-30 11:31:00 瀏覽:51
花卉水培姜 發布:2025-09-30 11:19:34 瀏覽:819
過年花卉種子 發布:2025-09-30 11:09:08 瀏覽:792
白字花卉 發布:2025-09-30 11:04:39 瀏覽:545
海棠角色名 發布:2025-09-30 10:58:11 瀏覽:645
忍冬艷梅花 發布:2025-09-30 10:53:30 瀏覽:981
荷花之池 發布:2025-09-30 10:42:42 瀏覽:100
蘭花雙喜荷 發布:2025-09-30 10:42:39 瀏覽: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