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學光周期
① 光周期對盆花發育的影響有哪些
光周期是指一天內光照和黑暗的交替變化花卉的原產地不同,對當地的光周期變化產生了適應和反應,花卉對光照長短發生反應的現象叫做光周期現象有的花卉需要在晝短夜長的秋季開花,有的只能在晝長夜短的夏季開花
根據花卉對光周期的反應可分為3類:
①長日照花卉當每天光照超過它的臨界日長(12小時以上)才能開花的為長日照花卉,如春夏季開花的金魚草碗蓮瓜葉菊等
②短日照花卉光照短於其臨界日長(12小時)才能孕蕾開花的為短日照花卉,如秋菊一品紅金蓮花等
③中性花卉孕蕾開花對日照要求不嚴,光周期對其花芽形成無明顯影響,如矮牽牛一串紅天竺葵等
利用花卉對光周期的反應,可以人為地控制花期,使花卉提早或延遲開花,實現全年供應商品盆花
② 何為光周期現象它在園藝植物栽培上有何意義
光周期現象(Photoperiodism) 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變化而控制開花的現象稱為光周期現象(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length of day and night)。也有人給光周期現象下了個廣義的定義,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而控制生理反應的現象。http://ke..com/view/70.htm
光周期對於園藝作物的意義在於可以控制調節花期,如通過遮光、加光等措施調節菊花的花期等
③ 花卉對光周期的反應及對花期調控起到哪些作用
植物的光周期就是各種植物在獨特的地理環境中生存,包括陽光、溫度、海拔與土質等,它們在上億年的自然環境生活進化中形 成了獨特的開花繁殖反應策略,那就是將開花季節限定在一個適宜的時期,以確保子代能夠順利地生長和發育, 這就是植物的光周期現象。
大多數植物在自然選擇和進化過程都逐漸適應自然光環境的節律,形成明顯的最優繁 殖季節性。研究表明,光周期是誘導植物開花重要的環境因子,總結分析植物繁育表現的規律性,以期提高設施農 業的產出效率,推動農業種殖產業健康發展。
植物葉片感受光周期信號,將這種開花刺激物傳導至莖尖端的生長點。光敏色素和隱花色素作為光受體參與 這個途徑,通過基因表達,形成花器官而完成對開花的控制。高等植物至少有三類光受體:感受紅光和遠紅光的光 敏色素,吸收紫外線和藍光的隱花色素和趨光素。
植物從單純營養生長轉入營養與生殖雙重生長是植物生命中的一大轉折,其重要性是為植物物種本身的延續 。
了解到植物光周期反應的類型,可以在溫室內延長或縮短日照長度,控制花期,解決花期不遇問題。人工延長 光照可加速長日照植物開花,適當縮短光照,可提早促使短日照植物開花。如擬延遲開花或不開花,可以反向設置 操作。如果把長日照植物栽培在熱帶,由於光照不足,就不會開花,同樣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溫帶和寒帶也會因光照 時間過長而不開花。
④ 花卉根據光周期分為哪幾種類型
影響花卉生長發育的光照時間,是指在一天中,從日出到日沒,太陽所照射的時專間。北半球4~10月晝長夜短屬,越趨北方,白晝越長。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1l~3月晝短夜長,越近北方,晝越短。冬至日晝最短,夜最長。這種晝夜長短交替變化的規律,稱為光周期現象。在自然界中,春蘭秋菊,開花季節各有定期,主要是受光周期所制約。
花期對光周期的反應,主要取決於它對黑夜的長短臨界值的反應。根據花卉的光周期特性,可分為長日照、中日照和短日照花卉三類。
⑤ 名詞解釋: 1.宿根花卉 2.春花作用 3.光周期 4.無性繁殖 5.短截
⑥ 花卉學里的,春化是什麼意思
春化作用是指植物的種子或幼苗需經過一定的低溫處理才會開花結實回的現象。
許多植物必須在第答一年時進行營養生長,等儲存了足夠的養分與經過冬天的低溫以後,在第二年春天才會開花結果。其實,春化作用的出現和休眠一樣,也是植物應付惡劣環境的一種策略,植物在開花期是最脆弱的時候,如果不幸遇上低溫,則很容易無法抵抗而導致不開花或死亡。所以經過長久的演化,植物本身便發展出一個適應的策略,那就是等待寒冬過去後再開花結實(即春化作用),以確保繁衍後代的目的
⑦ 光照對花卉的生長發育有哪些影響
光對花卉生育抄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光襲質、光強和光周期的變化,使花卉的形態結構、生長發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發生變化。花卉長期生活在一定的光照環境里,形成了不同的生態習性。
陽光中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可見光和紫外線、紅外線,是花卉進行生命活動所吸收的主要光線。不同的光譜成分對花卉有不同的作用。其中吸收得最多的是對光合作用有效的紅、橙光;青、藍、紫光和紫外線是花卉色素形成的主要光能,紫外線還有抑制花卉莖伸長的作用;紅外線有促進花卉莖伸長的作用。因此,冬季在室內養花時由於紫外線受玻璃窗的阻擋進到室內的數量減少,而紅外線透入室內較多,因而就會出現同一種花卉與露地栽培相比,室內培養時常易出現葉色變淡、枝條伸長、花色不艷等現象。
光譜成分隨季節、天氣以及室內外環境而變化,故養花時應注意因時因地調節光照的直射、漫射及長短、強弱,以滿足花卉生長發育的需要。
⑧ 根據對光周期的反應和要求,花卉可分成哪幾種類型
(1)短日照花卉 指花芽分化需要12小時以下時才能完成光照階段的花卉,如菊花、象牙紅、一串紅、蟹爪蘭等。日照超過臨界光長時,對短日照花卉有抑制生殖生長和促使營養生長作用。在生產中常用減少或增加光照時間的辦法,來催前或延後花卉的開花。
(2)長日照花卉 指花芽分化需要12小時以上,才能完成光照階段的花卉,如唐菖蒲、紫茉莉、米蘭等。在生產中常用增加光照時間的辦法,來促進長日照花卉的開花。
(3)中日照花卉 指光照長短對形成花芽無明顯影響,即不管在長日照或短日照的條件下,都能形成花芽開花的花卉植物,如月季、香石竹等。
⑨ 園林考試填空題《花卉學》
1;光對花卉的影響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即光強度 、光質(廣的組成) 和光周期。2;一、切花的采後處理
大多數種類的花枝在剪離母體之後,應立即插入清水中,水溫要低,一般不高於5°C。同時水要清潔,有時還需加入殺菌劑。主要視溫度和其它環境條件是否需要。臨時貯藏期間,水中不需添加營養物質。
剪下的花枝在插入水中冷藏以前,應先將枝條基部浸入水中,再剪去花枝基部的 2-5厘米。尤其是對於像月季這樣的維管植物。這樣有助於防止花枝導管被空氣柱阻斷,吸不上水而導致萎蔫。
在裝箱運出之前,由於種種原因,有時花枝需在冷藏庫中放置幾天。在這幾天時間內,主要應注意防止花枝脫水和黴菌感染這兩個問題。冷藏室的環境濕度應足夠大,可維持在 90%以上。在國外,很多切花生產者在冷藏室中採用空氣循環流動裝置,這樣可更好地避免黴菌孢子落在花枝上並萌發。
運出以前的冷藏時間越短越好,這段時間延長會顯著影響花的品質和瓶插的壽命。尤其對於像鬱金香這樣耐插性差
的種類,一般以冷藏不超過3天為好。有些切花在臨時冷藏期間需要一定的光照,否則,葉易變黃。如菊花。
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包括港、台的切花生產者,在包裝時,使用專門的小塑料管(常做成毛筆帽兒形狀),內裝切花保鮮液,將花枝基部套住,然後裝箱起運,這樣有利於延長花枝的壽命。
很多切花生產者和經營者以為有了好的切花保鮮劑,就可以保證切花品質不下降,實則不然。從採收到運出之前的處理以及運輸途中的條件,對切花商品質量的影響極大,概括起來,有效地保持售出以前的切花品質的措施有如下幾條:
(1)採收技術標准化; (2)完善的包裝技術和設施; (3)運輸前的化學處理;(4)及時調節貯藏環境,包括產品預冷、機械冷藏、氣調貯藏( CO2、N2、O2等含量的調節)等等; (5)使用高效的切花保鮮劑和催花劑; (6)好的運輸模式的建立。
二、切花保鮮技術
*切花保鮮的基本常識
隨著科學家們的不斷研究和實踐,切花保鮮劑的種類越來越多,可做為保鮮劑成份的化合物層出不窮。但迄今為止,切花保鮮劑的組成仍未超出以下幾類:碳水化合物(糖類)、殺菌劑、乙烯抑制劑、生長調節劑和某些礦質化合物。
1、 碳水化合物起到營養源的作用:因為花枝是活體,會不斷地呼吸而消耗自身所含的糖類(呼吸基質),保鮮液中加入糖類,可大大補充花枝自身營養成分的消耗,有利於延長花枝壽命。常用於保鮮劑的糖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其中以蔗糖應用較多。
2、 殺菌劑的作用主要是消滅黴菌:另外有些物質,如烯丙胺、次氯酸鈉等能抑制細菌增長。常見殺菌劑有8-羥基喹啉(8-HQ)、硝酸銀(AgNO3)以及一些氯化物,如氯化亞汞(Hgcl2)等。在實際生產中常用 8-HQ的硫酸鹽或檸檬酸鹽(8-HQS或8-HQC)。因8-HQ的水溶性不好,而其硫酸鹽和檸檬酸鹽水溶性極好。
3、 乙烯抑制劑是切花保鮮液的核心內容:因為切花的凋謝是由體內乙烯含量的增加而開始,並隨乙烯的不斷增加而最終衰敗。常用於保鮮處理的乙烯抑制劑有: 8-羥基喹啉硫酸鹽、dichloro-s-triazine-trione(SDT)、 8-羥基喹啉檸檬酸鹽、某些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有些金屬鹽類也有抑制乙烯生成的作用。
4、 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作用:主要是,動員營養物質向代謝旺盛的部位(通常是花器官)運輸,這樣有利於使花朵開放堅持較長的時間。
在實際應用中,一種切花保鮮液並不需要包含所有上述各類物質。有時只需加入其中的2-3種物質即可。
不同用途的切花保鮮劑,其組成不盡相同。例如:切花生產者用於采後及貯運過程的保鮮劑,常常不含糖類,或只添加少量糖。而花店和消費者使用的保鮮劑,則含糖較多。催花劑常常只用於消費者或零售商使用的保鮮液中。
為有效地控制細菌,應向保鮮液中加入弱酸,以降低pH值到4.0-4.5。實踐證明,低pH值還有利於延長切花壽命。